学习《关于沈阳蒲河新城创新干部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心得

时间:2019-05-13 03:0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关于沈阳蒲河新城创新干部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关于沈阳蒲河新城创新干部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心得》。

第一篇:学习《关于沈阳蒲河新城创新干部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心得

学习《关于沈阳蒲河新城创新干部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

心得

整个报告的学习让我更加感觉一名招商引资人员肩负的责任是多么重大,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引进项目,为地区经济发展出力,更重要的是为人民谋福祉。我们始终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只有清晰的目标才能激发信心和潜能。

对于招商队伍的选拔,公开选聘无疑是公平、透明的方式,丛林机制从来都是弱肉强食,没有能力最终要被残酷的生存法则淘汰。这也势必对我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善于捕捉信息,对有效信息辨别的灵敏度要高,广泛的资讯搜集,广阔的人脉关系,责任感,诚信度,亲和力,等等。这些都是一名合格的招商人员必备的。我们代表的是地区政府的形象,推广的是整个城市的面貌,但归根结底我们的宗旨就是服务,服务百姓,服务企业,服务城市。企业给我们的反馈,百姓对我们的评价是我们工作持续改善的源头,企业的一些优良的管理机制,先进的管理理念我们可以借鉴,汲取经验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蒲河新城彻底打破了身份界限,严格按照以能力和业绩论人才的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同时在分配机制上,实行以岗定薪,采取“多劳多得、能者高薪”的分配方式,把工作业绩与基本工资和奖金挂钩,实行目标工资管理。这种“干部能上能下、不干不行”的运行机制,使新城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活力。我们也应该接受这种机制的检验,安于现状终究会摧毁自己,相反要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开拓视野,不断进取,丰富自己。

去年年底调整后,我被分配在招商办公室,今年一年的工作让我学到很多。招商工作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当然前提是要99%的努力拼搏才有可能光临1%的运气,而我也喜欢挑战,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全年的工作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我来说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沉淀,逐渐积累自己的厚度是我的坐标。关于工作,我始终觉得要学会融入,要擅于从工作中发现乐趣,每一份职业都有它的闪光点,它可以很好地磨练你,帮助你成长。今年我大致的一些工作内容包括接待来区参观考察的外商企业,向他们介绍园区及城市概况,负责接待期间的部分翻译工作;参加来区考察企业与我区的洽谈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配合部分局翻译有关项目资料及部分招商活动所需材料;协助部分局参加一些展会、论坛等活动,跟踪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并与其保持电话邮件联系,及时回复企业疑问,上门拜访意向企业。每一次和企业接触的过程,都是学习的好时机,初出茅庐的我们不可能十全十美,有时会在沟通的时候遇到困境,我们并非专注于交谈对方从事的行业,知识的深度很多时候还不够,这就需要平时不断搜集信息,关注产业咨询,企业动向,当然良好的心态,虚心学习的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我们自身如园区及城市情况,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完善的准备。这种双向交流的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有待更多经验的积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理论在很多时候处于理想的高度,实践却往往荆棘丛生。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反思。所有的心得体会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地积累和反馈。

金坛经济开发区招商办公室

储 晴

2010年11月29日

针对特定投资者建立园中园,设立招商大使,提高招商效率。要根据部分外资和民资喜好民族和地域文化集聚的特点,在开发区建立一部分针对国别和区域的园区。其中,对外重点建立台商工业园、韩日工业园;对内重点建立京津工业园、江浙沪工业园等,增强对特定投资者的吸引力。当前的开发区发展已经从初期的政策竞争和设施竞争逐步转向品牌竞争。对于不同园区应试验性设立招商大使,确立开发区品牌代言人,广泛宣传,提升开发区的知名度和整体品味。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提高招商效率,如,为了快速提升开发区的管理水平和招商知名度,弥补我省在开发区建设和管理上的经验不足,可在发展模式上进行创新试点,选择一两个开发区委托国内外知名开发区经营管理机构进行经营管理,实现跨区域联手发展和品牌的延伸。

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招商方向要由单个项目向产业链招商转变。产业链招商能够产生许多单个项目招商无法比拟的优势——产业集聚效应、连锁带动效应和规模化效应。招商引资要瞄准那些产业关联度大且具有发展前瞻性的产业项目,重点吸引品牌产品和龙头项目,以此带动配套企业,形成产业联合体系,增强“后招商”的观念和意识。加强对已有项目投资公司的联系和服务,吸引其追加投资和“以外引外”,实现滚动发展。对于一些零散的、没有规模优势和产业特色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准,否则,当真正大规模的跨国公司投资热潮来到我省时,开发区中已无地可用了。

全面启动开发区“网上办公”工程,切实营造“仿真”的国际化园区环境。北京开发区已将原政府部门繁杂的审批手续进行大幅度的削减,几年来一直坚持的“一门办公”和“一站式”服务将部分或全部被“网上办公”所取代,办事高效、灵活、周全等等。不断提高开发区的综合竞争能力,营造包括服务质量在内的“仿真”国际环境,坚持“由政府平台向市场平台转变”。引入国际化园区管理机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全面实行零收费,开展贴身式服务,努力塑造品牌形象。这是吸引外资、巩固利用外资成果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外资工作水平的当务之急。“网上办公”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检验审批事项及手续、服务效率等最好的手段,因为“网上办公”只有审批事项及手续、服务程序等达到一定的简捷灵活程度时

才能实现。所以,我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大力实施“网上办公”工程,也是对简化开发区审批程序、提高开发区服务效率的一个强有力的促进。

五、要大胆培育并全力发展龙头产业的配套企业,发展产业配套网络。当前跨国公司发展战略都是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以“轻装快跑”,抢占全球经济的制高点。因此,近年来,跨国公司选择投资的条件首先考虑到该区是否拥有完备配套的关联企业。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我省各级政府包括开发区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发展当地的配套企业,无论国有、民资还是外资都要大胆培育并全力支持。建议开发区要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引资特点的实际情况,制订培育产业集群的规划,并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要将发展配套企业作为吸引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帮助和引导当地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配套网络,推动我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

3、政府各部门应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淡化政府“管理者”角色、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为企业服务为核心,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严格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要从投资环境上寻求新突破,催生出更多的“二期”、“三期”投资,积极营造“亲商、爱商、敬商”的氛围。

4、要积极推行网上招商。要认真办好招商网站,及时在网上公布本地招商项目库、优惠政策、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周到、细致、负责地答复客商的咨询,增加招商引资的机会。

5、提高招商引资的“含金量”。引导、建立更多的招商中介组织和实体参与招商,逐渐实现招商主体由政府机构向社会团体的转变,并制订出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团体的积极性。

本地企业理应成为主体,即在招商引资活动中由配角成为主角,变被动为主动,有目的地而非盲目地参加招商。招商工作的根本突破是要突破“商圈”,本地企业比政府有更大的说服力,能更好地进入他们的“商圈”,与他们接触与了解,从而提高招商成功率。

第二篇: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政府 沈阳蒲河新城管理委会招聘简章

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政府 沈阳蒲河新城管理

委员会招聘简章

沈北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行政新区,是沈阳市的四大发展空间之一,蒲河新城是沈北新区的核心区、先导区。为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满足发展,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国有企业优秀人才,具体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条件

1.沈阳凯斯曼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和沈阳新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共39名)沈阳凯斯曼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国有企业,主要负责土地一级开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业务经营范围为土地整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开发、产业投资、投资管理,房屋租赁等。

沈阳新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国有企业,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业务经营范围为工程管理、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招标、招标代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等。

(1)凯斯曼城市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1名)

年龄35岁左右,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房地产、经济管理、金融、土建等相关专业;具有3年以上规模企业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工作经历,在以往施工项目、公司管理中业绩突出,熟悉施工行业的相关法规和制度。(2)凯斯曼城市建设开发公司副总经理(1名)

年龄35岁左右,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具有8年以上业内管理工作经验,熟悉土地政策和一级土地整理相关法律法规,男性优先。

(3)新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名)

年龄35岁左右,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市政工程、道桥等相关专业;具有2年以上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工作经历,熟悉市政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经营业务,具有较强的现场工作经验。

(4)凯斯曼城市建设开发公司财务总监(1名)

年龄35岁左右,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财会相关专业,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或注册会计师;具有5年以上大中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熟悉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能力,男性优先。

(5)项目经理(9名)

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建造师或一级项目经理执业资格证书,土建、水电、道桥、绿化专业,有5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

(6)财务经理(2名)

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财会相关专业,会计师以上职称;熟悉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能力;具有5年以上大中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男性优先。

(7)工程技术人员(7名)

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能进行图纸会审并独立完成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交底及现场管理等工作。

(8)预算管理人员(3名)

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具有造价师或一、二级预算员资格证书,熟悉项目的成本测算,能独立完成成本分析等工作。

(9)质量管理人员(2名)

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3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质检员岗位证书。

(10)土地整理规划人员(1名)

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2年以上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经验;熟练掌握CAD、Photoshop、mapinfo、mapgis、Office等软件优先。

(11)项目投资管理人员(1名)

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土地管理、投资经济、金融经济等相关专业;2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熟悉房地产、土地规划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项目调研分析、操作流程。

(12)工程审核人员(5名)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造价师或一级预算员资格证书;土建、水电、道桥、市政、绿化专业,有5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工程计价软件。

(13)会计人员(2名)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财会相关专业,会计师以上职称;熟悉会计、税务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相关办公软件和用友软件;具有3年以上大中型企业会计工作经验,男性优先。

(14)出纳员(2名)

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会计、金融等相关专业,具有财务人员相关资格证书;熟练掌握相关办公软件和用友软件;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男性优先。

(15)安全管理人员(1名)

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相关安全管理规范和要求,有安全员证,能够独立完成安全内业资料。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2.沈阳蒲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沈阳沈北鸿基投资公司、沈阳兴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沈阳沈北水务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共4名)年龄40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财会等相关专业,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或注册会计师;具有5年以上大中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熟悉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能力,男士优先。

3.沈阳辉山农业高新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沈阳蒲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审核人员(共4名)年龄35岁左右,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造价师或一级预算员资格证书,土建、水电、道桥、市政、绿化专业;具有5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能熟练掌握工程计价软件。

4.沈阳蒲河新城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会计人员(2名)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财会等相关专业,会计师(企业类)以上职称;熟悉会计、税务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相关办公软件和用友软件;具有3年以上大中型企业会计工作经验,男性优先。

5.辽宁现代通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6名)注册资金2000万元,为国有企业,主要负责沈阳手机产业园的开发和建设。

(1)水暖工程师(1名)、电器工程师(1名)和土建工程师(3名)

年龄40周岁以下,男,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水暖、电器、土建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2年以上大型施工现场水暖工程、强弱电工程、土建工程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研究生以上学历工作年限和职称条件可放宽。

(2)建设工程预算员(1名)年龄40周岁以下,男,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工程预算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2年以上工作经验,掌握建筑经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研究生以上学历工作年限和职称条件可放宽。

6.沈阳蒲河新城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4名)(1)国有资产管理人员(2名)

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相关专业;具有2年以上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统计相关工作经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熟练操作运用办公软件,有一定的文字综合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

(2)工程审核人员(2名)

年龄40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造价师或一级预算员资格证书,土建、水电、道桥、市政、绿化专业,具有5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能熟练掌握工程计价软件。

应聘以上岗位人员特别优秀的条件可适当放宽。

二、工资待遇

1.总经理实行年薪制,底薪15万元/年,缴纳“五险一金”。薪酬与业绩挂钩,业绩突出的可解决机关事业身份。

2.副总经理实行年薪制,年薪10万元左右,缴纳“五险一金”。薪酬与业绩挂钩,业绩突出的可解决机关事业身份。

3.财务总监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工资标准不低于6000元/月,缴纳“五险一金”。4.其他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薪酬标准不低于3500元/月,缴纳“五险一金”,具体面议。

三、报名方式

报名时持本人学历、学位证,有效居民身份证等有关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各2份;近期1寸免冠照片2张。

报名时间:2010年12月9日-15日(周日休息)上午8:30-下午16:30 报名地点:沈阳市沈河区北京街21号许兄弟大厦7楼704室 报名邮箱: puhe2010@163.com 联系电话:31519822 88085510 孙先生 姜女士

第三篇:科级干部学习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自身学习调研报告

今年1月18日,总书记为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所作的《序言》。在《序言》中,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总书记还强调:“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终身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做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就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做终身学习的模范。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这话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学习作为一个既古老又非常现实的课题,历来是一个人、一个政党成就事业、兴旺发达的前提和基础。作为领导干部做终身学习的模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员义务的首要要求,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紧迫要求,必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危机感,切实抓住机遇,勤奋学习,提高素质,在学习求知上有所作为。

要进一步拓宽学习视野,力争学得更广更精深一些。改革开放的社会决定了学习也是开放的。因而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做到眼界开阔,胸襟开阔,不断接受新的理论成果,做学识渊博、素质过硬的学习型干部。学得广博一点,就是涉猎的知识面要宽一点,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历史的等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有一定正面和纵深;提倡学得精深一些,就是要在广博的基础上,对有利于工作,包括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就要下功夫去钻研,力争学得精通一些,专业一些,有一定的厚度。

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注意在及时总结中提高。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思想改造和工作进步。要学习发挥作用,就必须与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人们活跃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知识和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被人们所接受,产生智慧和力量,才能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才能使人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进步。学习要结合工作实际,就是结合工作,急用先学,现学现用,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指导工作,果断解决棘手难点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反过来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工作的层次。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拿笔杆子是领导的主要方法。无论是战争年代还和平时期,他们都亲自写了许多经典的文章,为人们所传颂。

要注重运用自己学习的成果,带动大家学习。领导干部既是学习者,又是组织者。自身的学习要搞好,为机关和部属做好榜样。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必须运用自己学习的成果,认真组织好机关和部属的学习,把大家的学习抓上去,才算真正尽到了领导责任。在抓学习上,要看远一点,多动点脑筋,多想点办法,多作点贡献。一是要经常给机关讲讲理论课、专业课,传授一些知识和方法,带动机关的学习,从而形成一种学习向上的风气;二是要经常和干部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研究一点问题,促使大家开动脑筋,抓紧时间学习和思考;三是要经常带领机关的同志下到基层搞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改进机关的工作作风和方法,推动基层建设的不断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成果得到了放大,变成了大家的成果,而且也能看到自身的不足,更加注重学习和提高。同时要虚心向基层学习,吸收群众智慧和力量,不断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桥梁和纽带,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威信也会在学习与实践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得到提高。

2016年1月22日

第四篇:合肥干部选拔任用创新调研报告

合肥干部选拔任用创新调研报告

推进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为进一步探索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法和途径,我们采取研究资料、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立足合肥实际,开展了干部选拔任用创新的专题调研,对干部选拔任用环节中如何实现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有机统一作了深入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创新的探索实践

1、紧扣第一要务,按照事业需要配置开发第一资源。组织工作的价值体现于服务中心的成效。这几年,我们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围绕面向基层、面向经济部门的主战场,把那些领导发展有思路、推进发展有办法、服务发展有激情,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重点加大工业经济、外经外贸、财税金融、城市建设等紧缺性人才的调配和培养力度。2005年以来,先后从市直部门和经济建设主战场选拔70多名熟悉经济工作、具有较强驾驭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县区党政班子;多渠道地选拔数十名优秀干部,充实到市直重要管理部门,尤其是注重选准配强一把手;突出园区优先地位,服务企业做大做强,选派近20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进驻全市骨干企业,当好信息员、服务员、监督员“三大员”,帮助企业增产、增收、增效,赢得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收到了为企服务、锻炼干部、增进党委政府与企业关系的“三赢”效果。海纳百川聚人才,紧扣建设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合肥经济圈等实际,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力推进“千名海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集聚工程,建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合肥基地,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孵化、引进机制建设。我市2名“海归”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囊括我省创业类人选。连续7年分8批组建3434个专业招商小组,选派近万名招商队员走上经济发展主战场,足迹遍布22个省、市、自治区,着力培养一批熟悉基层、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后备干部队伍。

2、勇于创新突破,创造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合肥模式”。“十一五”以来,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标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为原则,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为导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目标,不断加大公开选拔力度,打造阳光选人权,大幅度提升干部选任公信度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探索创造了干部竞争性选拔的“合肥模式”。一是公推公选模式。2007年,首次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对12个市直部门正县级领导职位进行选拔,首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5个副县级领导职位。二是公推竞选模式。2008年,面向全国公推竞选2名团市委副书记,打破地域、身份限制,吸引来自全国431名年轻同志踊跃报名。邀请部分专家、“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监督。三是联合公选模式。2010年上半年,采取市县(区)联动方式,面向全国联合公选46名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开选调8名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在取消身份限制、创新工作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吸纳“两新”组织管理人员以及归国留学生报名参选,笔试命题、阅卷一律“外包”,面试考官全部外请。吸引海内外1230多人报名,其中“两新”组织15人、“海归”10人。从差额面试、差额考察,到差额提名、差额票决“全程差额”,做到“好中选优”。四是公推竞职模式。2010年10月,公推竞职9个县处级干部重要岗位。坚持“政策、职位、条件、规则、程序、结果”的“六公开”,由市委全委会公开推荐提名、首次引入中组部考试中心“人机对话”系统进行领导能力测评、公开竞职演讲和现场答辩、每场邀请400多名基层干部群众和网民现场观摩并提问,每场都有近5000

多人次观看大屏幕直播。首次引入民意调查对竞职选手进行抽样调查。实行全程差额、全程监督,每个环节都置于阳光之下,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被誉为竞争性选拔的“合肥模式”。这次公推竞职,是对合肥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一次大检验,合肥干部队伍坚定的宗旨意识、蓬勃的创新精神、强烈的干事愿望给评委和群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次公推竞职,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大教育,公推竞职演讲答辩的大舞台,像一面镜子,照人照己,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这次公推竞职,是对组织工作和城市形象的一次大宣传,公推竞职的诸项创新举措,吸引许多外省市持续关注,激起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了解和参与热情。

3、推进大规模交流,实现全市干部资源的大循环、大统筹。这几年,我们着眼统筹全市干部、人才资源,打破地域分割、部门壁垒,对干部资源进行大整合,放在全市发展的大系统中来进行大循环。制度层面,出台了《市管县处级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意见》,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建立公务员转任机制法制化、常态化。实践层面,一是推进县处级干部“结构性”交流。“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交流县处级干部662人次,占县处级干部调整面的34.6%。每年在市直大委口和县区之间交流干部数十人,县区党政正职及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公检法“三长”实行异地交流,一律不在本人成长地任职。二是推进公务员“法制化”交流。2008年,在全国率先对82个市直部门科级以下公务员进行大规模、跨部门集中交流轮岗,1632名公务员走上新岗位; 2010年,实施立法后的首次公务员交流转任工作,转任面达到市直机关科级及科级以下公务员总数16.74%,其中跨部门转任103人。2008-2010年科级以下公务员交流轮岗面达47.6%。三是推进城乡基层干部“跨区域”交流。2010年,交流5名乡镇街道干部到市直机关任职,今年首次从优秀社区干部中公开考录10人到市直机关工作。在全省首次实施乡镇、街道书记跨区交流,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组织实施了市直机关面向基层选调公务员工作,共选调127人,打通了优秀基层公务员向上流动的通道,真正做到了“干部在基层锻炼,人才从一线选拔”。四是推进“条”“块”干部“融合性”交流。打破体制壁垒和条块分割,重点推进政法系统等较大委口的干部交流。今年以来,市直和县区、市直单位与开发区、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共双向交流干部39人次,5名“70后”市直单位正县职干部挂任县区委副书记。

4、坚持公开透明阳光,大力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进程。坚持市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干部制度,在市和县区全面实行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讨论任用干部票决制。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四项监督制度”,制定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等多个规范性文件。以“商鞅变法”的精神,开展了效能革命,先后出台了“四条禁令”、“三项制度”及“宁静生产日”制度,对部门审批实行“超时默认制”,对联合审批实行“缺席默认制”,改进窗口服务方式,全面实施并联办理制、全程代理代办制等,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环节,围绕用人、用钱、用地、用权,在公共采购、土地出让、项目招投标、干部提拔使用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形成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培育了风清气正的优良政治生态。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近年来合肥市紧紧抓住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城乡一体”等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十一五”以来,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开始在全国省会城市领跑,综合经济实力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合肥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旗帜鲜明地树立“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良好导向,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优化选人用人机制为着力点,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敢走新路、善于突破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良好的实干之风、负责之风、创新之风,激活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一湖春水。

二、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干部选拔任用创新的显著特征

全面加强和做好党的干部工作,最根本、最关键的在于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这主要体现在:

开创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是前提。党的干部工作,就是为了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使命服务,最重要的就是要选用能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优秀干部,能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共同奋斗的人民公仆。因此,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关系党的形象,也是党得民心或失民心的关键。中央和省市委多次强调,用人是最大的导向,也是最大的形象。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好了,不仅能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发展,而且能有力促进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极大地凝聚人心、深得人心。

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纵深发展,创新干部选拔机制的创新是核心。干部选任制度是整个干部制度的核心。从党中央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选用具有“四化”条件的年轻干部开始,到提出“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的思想,拓宽选人视野,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的新阶段。近几年来,中央出台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许多法规性文件,主要都集中在干部选任领域,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信度,创新体现时代特征的用人制度是关键。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其中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改革愈受社会关注,能不能以改革的精神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新一轮改革的进程;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在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的条件下,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既要按照党的十七大以来一系列要求,下功夫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更要以此为重要的能力标准来选好人、用好人,更加需要积极探索建立起符合执政规律和时代要求的干部选任制度,这是事关党的领导和执政的重大课题。

推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创新,要突出把握好八个特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把握八个特征:

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就是第一资源的竞争意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业绩导向、能力导向,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潜能。二是把人岗匹配、人事相宜作为组织系统选人用人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人才配置机制。三是积极推动干部的交流轮岗,通过多岗位的锻炼,进一步丰富工作阅历,培养创新思维,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人才,为事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储备。四是认真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加大对后备干部的开发管理和培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速年轻干部成长。五是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竞争产生活力,一支朝气蓬勃的干部队伍,必然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通过公开竞争、择优录用,使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六是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降人才,形成英才辈出、群贤毕至的用人环境。七是继续大规模地培训干部,努力建设一支作风硬、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八是探索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干部的考核评价。

(二)处理三种关系: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选人用人工作历来为干部群众所关注。长期以来,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范和制度体系,如党管干部原则,干部管理中的群众路线、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等等,这些要求和标准,必须很好地秉持、继承和发扬。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群众对干部任用环节民主参与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干

部的选拔任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党内事务,而与发展的新要求和干部群众的新期盼紧密相联,因此,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主题,紧抓时代脉搏,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不合时宜的制度和做法予以大胆改革和创新。如在当前干部选任工作中,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刚要》,特别是如何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确保11个重点改革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做到总体目标设置与分步实施相结合、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这些都需要我们从选人用人、制度设计、人力资源开发、组织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不断加以创新、发展和完善。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组织工作中,原则性是核心,是灵魂;灵活性是方法,是手段。只讲灵活不讲原则,就会失去灵魂,丧失公正,行而不远;只讲原则,不要灵活,工作就会难以落实,流于形式,甚至走向教条。干部选拔任用环节尤其要正确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把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起来,做到既讲原则,又不失灵活。就是要做到,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相关条例制度办事,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单一性与多元性的关系。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要打破人才身份、单位、部门和所有制的单一限制,营造开放的用人环境。注重吸纳优秀社会人才进入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在编制等规定上要有灵活性;打破条块分割,大力拓宽交流领域,避免“体内循环”;打破身份界限,积极开辟交流的绿色通道;打破地方(部门)所有,坚持组织调配与社会调节、市场调节相结合,提高人才市场配置水平。要注重从不同视角、不同方式选人用人,特别是对那些个性鲜明、能力突出,但存在这样那样缺点的干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并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选配他们到合适的岗位上工作,实现选人用人的多元化。

三、创新新形势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对策与设想

“十二五”时期,落实合肥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关键,就是要大力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今后实践中,要继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要认真组织好党委换届工作,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合肥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宏伟大业中来;要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科学考核等多种途径,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素质能力,有效推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重视基层,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把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作为根本大计,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锻炼成长,造就大批能够经受考验、担当重任、熟悉基层、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合肥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要大力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创新推动”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1、以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为前提,进一步健全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机制。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形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从大局出发,拓宽视野看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着眼未来用人才。二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正用人机制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三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加强干部宏观管理力度。作为党委主管干部的职能部门,组织部门一方面应承担起干部制度改革工作的统一领导,宏观管理、协调与指导职能,切实解决干部制度改革缺乏整体配套性和进展不平衡等问题;另一方面要严格贯彻执行各级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大力创新干部选拔任用途经和方法,有效行使党的干部制度改革主体职能。

2、以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着力点,构建竞争性干部选拔的常态机制。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既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也是当前干部群众比较公认的改革措施。中央《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每年新提拔厅局级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中,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逐步扩大范围、增加数量、合理确定频次,定期有序开展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工作,并不断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努力实现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常态化。一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强化竞争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严格把好“入口”关,把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真正选拔上来。二要推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规范程序,改进方法,扩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层次、范围和比例,并对笔试、面试、答辩等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命题质量,使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既科学严谨、简便易行,又充分体现竞争择优的原则和要求。三要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完善选任制,改进党政领导干部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完善差额选举制,逐步做到由选举产生的领导职位,都实行差额选举。扩大聘任制,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中普遍推广聘任制;同时探索在实行委任制的领导干部中部分实行聘任制。

3、以扩大民主为方向,进一步健全民意表决和民主决策机制。一要科学地扩大民主,不断完善选人用人的初始提名。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入民主推荐前的整个前期酝酿过程的形象概况。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对于完善干部选任制度、扩大干部选任工作民主、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当前,应当在扩大初始提名的参与性和规范性上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打破身份限制,拓宽被推荐提名对象的身份限制。要合理确定推荐量化分值,对干部群众推荐人选的量化考核实施分类设置权重、分类考核,真正体现民意。要建立推荐情况反馈或公示制。对干部群众推荐人选的票数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确保推荐人的知情权,鼓励干部群众参与推荐的积极性。二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落实好群众知情权,公开拟配备职位标准,公布拟任职位人选的条件和资格,增强公开透明度。扩大群众的参与权,拓宽选人视野,多渠道推荐人才。扩大群众的选择权,要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测评制度,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建立民主推荐结果综合分析制度,通过认真、科学分析,公正确定考察人选,防止简单以票取人。扩大群众的监督权,不断完善任前公示制,发挥好社会、新闻舆论对干部工作的监督作用。

4、以完善考核为重要手段,建立有利于准确反映干部德才表现的公认评价机制。一要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增强考核的准确性。在考核内容和标准的设置上要体现系统性,分门别类地设置考核内容和标准要体现针对性,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要体现科学性,建立统一、规范的实绩考核程序办法要体现可操作性。二要进一步完善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建议组建具有权威性的目标管理和干部考核指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导和督促各级党政、各部门、各单位广泛推行工作目标管理。三要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方法,提高考核质量。所有党政干部的考核,要同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群众的参与度,把干部考核标准交给干部群众,搞好民主评议。四要强化考用结合,充分运用干部考核成果。要下决心把干部考核成果同干部升降、奖惩、教育培训挂钩,真正形成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竞争鼓励机制。

5、以加强监督为根本保证,建立健全有利于公正用人的公开监督机制。一要进一步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主体及其责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的职责和权限。二要对干部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做好事前监督,特别是类似破格提拔或《干部任用条例》中只作“一般”性要求而工作中出现“特殊”情况的以及对于一次性提拔任用干部数量较多的,必须事先报告。加强事中监督,如参加民主推荐或

测评会议等。注意事后监督,实施经常性的检查监督。三要严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严把选人用人标准关,严把推荐提名监督关,重点监督参与人员的范围、推荐办法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推荐提名是否公道公正。严把考察评价监督关,考察记录是否真实、考察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综合汇报是否实事求是。严把讨论决定监督关,监督酝酿范围是否符合规定,上报党委讨论的拟任人选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四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逐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访、举报、申诉受理制度,引导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干部的监督管理。五要形成严密的干部监督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坚持制度监督与立法监督并施、审计监督与审查监督并举、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行等措施,不断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五篇:关于创新社会组织和社区管理机制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社会组织和社区管理机制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社会组织和社区管理机制

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根据市政协2011年工作安排,市政协常委会今年的专题议政课题是“创新社会组织和社区管理机制、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市政协刘耀辉主席高度重视此次专题议政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重点和制定调研方案。2011年4月至6月,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学习和文史委员会联合组成调研组,在市政协副主席刘冠贤,党组成员杨富生,副主席许玩宏、邓木林、陈树秋的带领下,深入各县(区)及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召开了6次专题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重点就我市社会组织和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社工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成效与做法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坚持健全组织机构与创新管理机制相结合,服务发展与服务民生并重,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与提高服务能力同步推进。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城乡社区和社会工作人才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日趋规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强和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建设,重视和支持社会组织工作,全市社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率先在全国地级市中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率先在全省将民间组织管理局更名为社会组织管理局。目前全市经各级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计1228个,其中社会团体54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681个,社会组织从业人员2.6万人。

一是实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服务能力。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市民政局联合下文,要求行业协会商会的机构、人事、资产、财务与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开,现职国家机关人员不得在行业协会商会兼职,基本实现行业协会民间化。我市还以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为契机,创新社会组织动员、资源配置和社会监督机制,提升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

二是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力。从2005年开始抓社会组织自律工作,与监察、纠风、治贿部门联合制定了《惠州市社会组织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开展自律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联席会议,全市社会组织自律工作效果显著。开通了市社会组织信息网,加强社会组织网上互动交流功能,较好的搭建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平台。组织了市直社会团体收费专项检查和全市社会团体“小金库”治理工作,促进了社会组织建设规范化。

三是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政治影响力。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创新工作方式,以党的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9年8月,在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指导、协调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优势,提升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力。广大社会组织主动为会员单位服务,帮助会员及时改进生产经营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基层社区治理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基础夯实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区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以实现社区“三有”(有址办公、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为抓手,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为重点,推动社区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是不断完善社区基本建设。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政府调剂、开发商无偿提供、新建和改扩建等方式,全部按标准(省标准80平方米)完成了全市197个社区办公用房建设任务。城建规划部门在审核新建小区和旧城改造规划时,接照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开发商按200平方米以上配套建设社区办公用房,与住宅区开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建立起长效稳定的社区经费投入机制,把社区办公服务、党建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补贴纳入市、县(区)财政预算。加强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两委”班子,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和公开招考等方式,将一批年纪轻、有文化、有奉献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社区专兼职工作者队伍,使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知识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同时,还对社区内的教育、文化、法律和卫生等专业人员进行造册登记,引导和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志愿活动,逐步实现“社工带领义工、义工服务群众、群众参加义工”的良性循环局面。

二是不断完善社区服务机制。建立“社区卫生、环境美化、免费信息、劳动就业、‘四进’社区、‘复退军人之家’和志愿服务”等12项社区惠民工作体系,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按照每个街道办事处或3-10万人的居民数标准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范围,让更多的居民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社区

卫生服务。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为居民提供劳动保障、就业推荐、政策维权等方面的服务。惠城区、惠阳区的社区普遍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开设信访接待、党建服务、民政服务和劳动保障等窗口,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建立健全了社区离退休人员、因工伤残抚恤人员、失业人员等信息数据库,开通了12355热线和志愿者网站,为居民提供扶孤助残、亲子交流、文体活动、心理咨询和美化环境等一系列服务。建立法律援助“三级服务网络”、人民调解室和维稳综治工作站,尽可能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大力开展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治安会和物业保安为依托,社区治安联防队以及志愿者和各种兼职义务巡逻队为补充的群防群治网络,努力确保社区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火灾事故、无严重家庭暴力、无黄赌毒现象、无黑恶势力。全市已逐步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和社区法律维稳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三是不断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居委会承担了大量的诸如消防安全、计生服务和综治维稳等行政工作,导致居委会无暇顾及自治,社会管理工作既“越位”又不到位。对此,我市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在社区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创新试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与工作站“三位联动”的社区管理和运行机制,把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社区的自治功能结合起来,既维护社区的自治性质,又确保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基层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2007年8月,我市率先在惠城区54个城市社区中成立了社区工作站。

(三)社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社会和谐力提升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目前我市社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社工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规范社工队伍建设。2009年8月,市民政部门按照国家、省推进社工试点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我市民政系统内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并对社工人才专业技术职位设置及薪酬待遇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成立了全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全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加强社工教育培训。采取奖励措施,对通过考试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并给予通报表彰。同时,举办社会工作培训班,通过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邀请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商学院的社工系教师授课,普及专业社会工作知识,提升考试水平。

三是探索开展社工专业服务试点工作。2010年,按照社工试点方案,市民政部门在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和救助管理站通过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的方式,引入专业社工服务,开展试点。5月与9月,试点单位分别与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市救助管理站社工试点取得了较好成效,驻点社工通过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专业技能,帮助受助者摆脱困境,更好地回归家庭与社会。

二、我市社会组织管理与基层社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社会建设和管理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提高,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与社会公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能力偏弱、制度机制缺失、扶持力度不强等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组织发育不全,实现“社会人”向“社区人”转变难度还很大

目前,我市社会组织的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体现在:一是社会组织总体数量偏少,结构不够合理,服务能力偏弱。省内东莞、珠海、深圳、广州等市社会组织发展较快,2010年每万人社会组织数分别为17.5、5.9、4.2、3.7个,我市仅为3.1个。全市现有1228个社会组织中,近40%的社团是挂靠在部门(单位)的专业性团体,行政化色彩严重,纯民间性的社会团体较少;行业协会仅占5.9%,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是民办教育类(占43%),政府和社会急需的行业协会类、公益慈善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较少。我市社会组织活动经费主要依靠收取会费、社会捐赠,普遍反映经费紧张,专业化人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缺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经验与手段。二是落实政策不够,扶持力度不大。2008年,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发展和规范我省社会组织的意见》,根据省的精神,广州、深圳、汕头、东莞等市都建立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并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但截至目前,我市还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实施意见,省提出的一系列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政策,在我市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三是转移职能不多,发展空间受限。广东省《关于发展和规范我省社会组织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授权、委托及其他适当方式依法将政府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目前我市政府职能转移工作力度很小,承担部分政府职能的社会组织基本上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隶属单位;有的政府职能部门及业务指导部门,基于自身利益,随意设立社会组织,将其作为自身权力的延伸和附属,社会组织缺乏民间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

(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自治亟待加强

一是政府对城市基层的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目前,我市实行的是“两级政府、四级管理”的城市社会管理架构,街道作为县(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任务是按照授权协助县(区)政府开展工作,于是各级各部门都把基层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压给街道这一派出机构。基层政府及街道又把居委会当作行政机构,经常给居委会摊派任务,并对其检查、考核以及奖罚。从调研中了解到,居委会普遍承担着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和消防安全等数十项行政管理和公共

服务工作,包括要完成社会捐款赞助上交的任务,居委会与 街道签订的《责任书》有计生、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10多项,承担的责任是辖区上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的后果是“一票否决”,未履行职责轻则通报批评,重则按失职、渎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居委会本身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行政主体、执法主体,既无行政执法权,也无得到有偿服务,但都担当上级行政部门摊派的无偿执法管理职能及风险。二是社区工作人员落选后或解聘后社会保险问题有待解决。由于社区居委会是一个居民自治组织,其成员是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产生的,每三年一届,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我市40岁以上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有553人,占总人数的47%,多数从事社区工作超过10年,对因年岁大落选后或解聘后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表示担忧。三是设立社区工作站的改革仍然不够完善。设置社区工作站后,基层政府和街道向社区下达工作成为了“合法化”,加之居委会与工作站工作人员是交叉任职的,实质上还是由居委会成员承担。惠城区“一居一站”的模式,实质上只是居委会多挂了一个牌子,没有解决社区行政化问题。惠城区老居委会干部或因种种原因未能竟聘社区工作站人员和在居委会工作没纳入定编的军嫂工资福利待遇与社区工作站人员相比有差距,居委会及社区工作站人员年终奖金仍未纳入市、县(区)财政预算及支付。

(三)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任重道远

一是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从管理体制上来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管理涉及党群、民政、司法、工、青、妇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工作要求,导致社会工作人才的行政分割特点比较明显。尽管在市级层面成立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但该部门在市民政局内部,缺乏全市统一推进社会工作的协调权威,县(区)的社会工作行政机构目前则尚属空白。二是社会工作结构不合理。在社会管理、社区事务等传统社会服务领域,大部分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比例偏低,学历层次整体不高;城区多、郊区少,城乡差异大;政府直接举办的多、社会自主发育的少;救济型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多,预防和发展型的少。目前,全省有民办社工服务机构120家,专业社会工作者2300多名,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市,我市尚无1家能够承担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机构。现阶段,由于没有明确界定社会工作岗位,我市还没有形成社会工作者的从业标准。各级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除民政外,公安、人社、教育、卫生、工青妇等人民政府部门和人民团体未能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三是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市还没有真正建立和执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职称系列和评审机构,缺乏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体系。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规范、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水平认证、注册管理、实务督导、服务评估、项目设计、岗位配置、职业级别、薪酬标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不健全,现有的社会工作人员中基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知识和技能,工作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较差,社工缺少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

三、对策与建议

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我市社会建设,要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同时,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一)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

要加快推进政社分开步伐。一是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全市各类社会组织与行政主管部门在机构、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彻底分开,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全市各级行政部门原则上不再作为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要按照统筹规划、依法规范、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期分批推进社会组织与行政部门脱钩。少数有特殊职能的部门,可暂时保留业务主管单位职责,但要报批许可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政社分开步伐。行政部门不再作业务主管单位以后,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行业监管和政策指导,提供良好服务。二是要积极推进政府转移职能,建设成为强政府、强社会的社会形态。一方面,赋权于社会,将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具体社会事务、微观经济调节职能以及专业服务职能归还、转移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担,对由社会组织承接的事项实行“费随事转”,逐步实现“合作方式多元化、购买服务契约化、评估考核制度化、管理自律规范化”;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培育社会力量来进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继续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力度,大胆探索创新。

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一是重点培育行业协会商会、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服务类包括社工服务的社会组织、农村专业经济类社会组织。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出台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办法,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孵化培育新的社会组织,资助社会团体从事慈善公益服务,奖励先进社会组织。四是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公益救济性捐赠实施税前扣除,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按规定给予税收政策支持。

要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一是创新推进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制度建设,重点规范社会组织的用人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着力提高项目运作、策划组织、协调服务、规范运行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加快社会组织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三是加快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组织考核评估体系,制定考核评估标准和办法,开展对社会组织规范化等级评估;建立评估结果档案,评估结果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享受政策优惠等事项挂钩,引导、支持和促进社会组织依法办会、规范运作。

(二)加强社区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要深化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县、区党委、政府要分工得力的领导专抓社区管理工作,明确主抓责任的部门,纳入考核的内容。二是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的基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机制,组织协调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工青妇及其他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村改居”工作,到2012年,完成街道所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工作,逐步实现将非户籍常住人口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四是建立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厘清政府机关部门及街道党工委与社区居委会、工作站的职责,明确各方的责、权、利,积极探索行政机关委托受权社区居委会行使行政权力的做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方针,合理分担责任、费用,强化社区处置社会问题能力,切实减轻社区不合理的负担。五是鼓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参加各种途径的专业培训,用五年左右时间,培育配置每个社区居委会,至少有两人拥有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资格。大力推进和不断完善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服务站两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要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的内容,重点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二是建议用3—5年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建立街镇社区服务中心、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形成以其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三是平均每个社区拥有公益慈善、福利服务、卫生环保、文体活动、治安联防等五个以上不同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四是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人数争取达到社区常住人口的10%以上。大力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各类幸福建设为主题的“幸福社区”创建活动,构建区、街、居三级“邻里情”社区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五是设立家庭服务中心,将社区内的家庭矛盾、居民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权益维护等问题解决在基层。

要强化基层群众自治功能。稳步推进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逐步提高居民委员会直选率和居民参选率。健全和完善以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多方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健全村(居)委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和报告工作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村(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政府部门制度。提倡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社区公共服务站长;居民代表与业主代表、居民委员会成员与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不断提高社区居民依法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能力和居民自治能力。

要健全村、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人员的保障及激励机制。工资及奖金参照教师发放的做法和标准,与机关干部工资待遇及变动挂钩,做到同城同工同酬“两相当”(相当机关事业单位、教师的工资待遇)。建立完善奖励机制,年终奖、节日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及支付。关注居委会老员工及军嫂的待遇历史问题,做好维稳工作。加大村、居委会(工作站)干部培养力度,鼓励其参加公务员考试,对工作业绩好,群众公信度高的人员推荐到县(区)机关部门、事业单位或街道办工作。

(三)加强社会工作运行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社会建设合力

要健全社会建设协调机制。各区县要成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社会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要通过例会制度等形式,加强与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加强对社会建设重点工作的组织协调,要制定《惠州市社会建设指标体系》,逐步实现社会建设工作量化管理。根据每年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确定评价标准,加强对全市社会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

要健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完善社会工作队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规范社会工作者岗位设置、薪酬待遇、考核评价和权益保护机制。对社会工作人员实行登记注册管理,对独立执业的社会工作师探索建立严格的执照制度。要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合理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吸纳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积极扶持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探索建立政府向社工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的体制机制。坚持职业培训和专业教育并重,全面提升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建立完备的社会工作经费投入机制,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实施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通过3到5年努力,培养上百名中级社会工作人才,上千名初级社会工作人才,上万名员级社会工作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惠州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要健全社会志愿者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的联动机制,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服务”的运行机制。研究建立社会志愿者激励机制,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加入社会志愿者组织,有序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实现公众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20%以上。适应开展经常性志愿服务要求,健全社会志愿者管理制度,不断加强社会志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适应应急性志愿服务要求,建立健全社会志愿者动员协调机制,建设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自然灾害。

下载学习《关于沈阳蒲河新城创新干部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关于沈阳蒲河新城创新干部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调研报告

    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是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激发培训主体内在活力、扩大培训效益、提高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按照总书记提出......

    蒲庙镇关于村级组织及“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蒲庙镇关于村级组织及“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村级组织直接肩负着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使命。村“两委”干部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一) 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德治、自治、共治、法治“四位一体”体系建设,提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

    双河镇农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来,双河镇党委坚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对夯实党的执政基......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干部培训力度调研报告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干部培训力度 调研报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更新人才工作观念,创新人......

    杨建江沈阳考察学习调研报告修改924

    杨建江赴沈阳学习培训汇报材料 (新疆阿克苏地区质量与计量检测所高工 研发中心主任 )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关于实施人才战略、落实人才建设规划、加快自治......

    干部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报告

    干部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国有企业党建绝不是简单的事务性的党务工作,不是照本宣科的简单学习与传达,也不是一些简单活动的开展,而是要真正地融入中心工作,服务于生......

    72-赴沈阳一二七、清乐中学考察学习调研报告5篇范文

    赴沈阳一二七、清乐中学考察学习调研报告沈阳市第一七八中学苏静12月14日下午,我们干训学习班的学员40人一行,赴铁西区先进学校127中和清乐中学考察交流。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