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县规划建设局中小学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
理县规划建设局关于中小学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加固重建工作的总结
为贯彻落实 《四川省中小学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加固重建工作实施意见》(川建发[2009]33号),阿坝州规划建设局 阿坝州教育局关于阿坝州中小学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加固重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阿州规建发【2009】167号),我局结合《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积极、有序地开展中小学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加固重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做好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加固工作,对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理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工作由教育局校安办统一组织下。县规划建设局对排查鉴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组织调度技术力量,监督管理排查鉴定机构。排查鉴定机构实行资质准入制度,针对理县地质结构特点要求由乙级及以上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排查鉴定工作,需要检测的,应由具备资质的检测单位负责检测工作。理县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机构由湖南省援建组,对建筑物相关资料和使用状况进行审查。现场检查建筑物现状与原始资料及相关规范符合程度、施工质量和使用维护状况、建筑结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能力等因素,对校舍结构现状、使用功能、建筑物使用年限、该地区地震设防烈度、建筑物是否出现影响结构安全的结构裂缝和沉降、倾斜等情况做出评价,提出排查处理意见。根据排查处理意见,对不需要做进一步鉴定的校舍建筑,直接出具排查鉴定报告;并
按规定提出维修加固、拆除、重建的具体意见;对需进行抗震鉴定的校舍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出具抗震鉴定报告,确定校舍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县规划建设局积极配合、组织协调工作。
(一)我县把以下校舍建筑安全作为排查重点
1.结构安全有问题的校舍;
2.接近或超过原设计使用年限的老旧校舍;
3.违章违规建造、加层或拆改结构的校舍;
4.工程资料不齐全,缺少勘察、设计或工程验收文件的校舍;
5.原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的校舍。
(二)要求湖南省援建组根据中小学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工作细则作为排查判定标准
1.排查鉴定机构通过对学校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及现场踏勘,确定资料齐全,基本建设程序按照建设工程相关规定执行,建设各方主体资质符合要求,建筑设计图纸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且建筑实际情况与原竣工图(或施工图)无出入,同时现场未发现建筑安全隐患情况,可直接出具排查鉴定报告,判定校舍建筑安全。
2.排查鉴定机构在排查后发现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可认为校舍建筑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先行出具排查意见,提出检测要求,根据排查意见和检测结果出具鉴定报告:
(1)所排查校舍建筑无勘察报告、设计文件、施工资料和工程验收文件等技术性文件时;
(2)建筑物结构实体与设计图纸多项明显不符合时;
(3)建筑物主体结构遭受地震灾害且结构受损较严重或已明显老化时;
(4)施工质量存在严重缺陷时;
(5)使用过程中有较重大的擅自拆改建等情况,且分析表明对建筑安全不利时;
(6)建筑物整体性连接构造和抗震构造措施存在多项不符合要求时;
(7)其他对建筑安全不利的情况。
(三)加固重建情况
根据鉴定结果按照安全性鉴定结论和抗震鉴定结论,我县;对桃坪小学,朴头小学,古尔沟小学,甘堡小学,上下孟小学分别进行了加固维修。
对上下孟中心小学,干堡乡中心小学,蒲溪乡中心小学,木卡乡中心小学,通化乡九年制一贯制学校,桃坪乡中小学校,米亚罗九年制一贯制学校,朴头乡小学,营盘街小学,薛城镇中学,薛城镇小学,理县中学,杂谷脑小学进行了重建。
(四)按照文件要求,县规划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应如实向排查鉴定机构、检测单位提供与校舍安全工程工作有关的、齐全的原始资料,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我局组织技术力量,为做好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要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了解本地区中小学校舍的基本情况,对本地区排查鉴定技术力量进行一次摸底,对于本地区技术力量不足的,主动与上级规划建设部门沟通、协调,做好排查鉴定技术力量的调配工作,同时依法加强对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把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作为本地区工程质
量安全监督的重点,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方责任主体认真履行职责。严禁在排查鉴定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
3.监督管理符合排查鉴定条件的设计单位、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和检测机构要积极投身到这次校舍安全工程工作中。检查鉴定机构配备岩土、结构、建筑等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排查鉴定小组开展建筑抗震、建筑安全和结构安全、建筑消防和防雷设计的排查鉴定,出具排查鉴定报告。要求负责人具有执业资格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鉴定报告需经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审核确认。进行校舍排查鉴定时,制定安全工作方案,确保在校师生和排查鉴定相关人员的安全。排查和鉴定工作结束后,均应按要求填写四川省中小学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要点备忘表并整理好排查鉴定工作资料,形成文档,送交校安办或委托方。
4.加强了对加固、重建校舍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要求校舍业主单位依法通过招投标,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承担;依法委托加固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依照合同示范格式文本签订合同,明确责任、义务等事项。按照法律法规办理各项手续,及时报建、报监。质量与安全监督站严格对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包括对建设单位,勘查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的资质和有关人员的资格检查;检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和有关质量安全文件、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规定。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他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
位进行了现场实地监督抽查。对存在质量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下发了质量安全隐患限期整改通知单,并督促落实,未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理县规划建设局对全县的加固、重建中小学校舍工程竣工验收进行了全过程监督,全部通过验收,符合国家质量验收标准。竣工资料正在整理中。
我们通过对全县中小学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建筑进行加固或重建。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提高了我县综合防灾能力。
理 县 规 划 建 设 局
2010年3月24日
第二篇: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排查鉴定实施方案
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校舍排查鉴定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开展,确保我省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期完成,根据《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排查鉴定技术指南》(试行)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试行),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省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工作是实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下简称校舍安全工程)的首要环节,是全省校舍安全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排查鉴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对校舍安全工程的统一部署及《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依据《建筑法》、《城乡规划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防洪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
定》(建设部令第148号)、《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4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8号),对全省城乡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舍进行逐所逐栋的排查鉴定,为制订校舍安全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施校舍加固改造和迁移避险提供主要技术依据。排查鉴定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按照轻重缓急,优先鉴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含七度)地震高烈度区校舍以及经初步排查鉴别为危房的校舍;对已经完成鉴定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应尽快予以改造,鉴定一所,改造一所,提高工作效率。
二、排查鉴定范围、主要任务和完成时限
(一)排查鉴定范围。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的范围是全省城乡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校舍。2008年5月以后已经排查并形成鉴定报告的校舍不再重新进行鉴定。
(二)主要任务。校舍排查鉴定的主要任务包括:校舍选址安全排查,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建立档案。
1、校舍选址安全排查。指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踏勘,必要时通过专项评估,对拟建、已建校舍选址遭受洪涝、台风、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火灾危害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出是否需要迁移避险或专门处置的意见。
2、校舍建筑安全排查。指在确认校舍选址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踏勘等方式对校舍基本情况和建筑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出校舍建筑是否需要进行鉴定和专门处置的意见。
3、鉴定。包括房屋安全鉴定和抗震鉴定。指对经排查需要鉴定的校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确定校舍是否需要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并出具鉴定报告。根据鉴定工作要求,对需要进行检测的校舍,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校舍建筑进行检测,检测工作内容和深度需满足校舍鉴定工作的要求。
4、建立档案。校舍排查结论及相关资料和鉴定报告应报当地校安办备案,针对校舍排查、鉴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每一栋校舍建立安全档案,并纳入全国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反映中小学校舍基本安全情况。
(三)完成时限。所有校舍排查工作要于2009年8月31日前完成。从2009年6月22日到2009年7月5日,完成所有地处地质、地震、洪涝、气象等灾害易发区校舍的排查工作,提出是否需要鉴定、迁移避险或专门处置的意见;从2009年7月6日到2009
年8月9日,完成灾害易发区以外所有农村校舍排查工作,提出是否需要鉴定和专门处置的意见;从2009年8月10日到2009年8月31日,完成灾害易发区以外的所有城市校舍排查工作,提出是否需要鉴定和专门处置的意见。鉴定工作要于2010年2月底前完成。
三、工作机制和资金安排
省政府统筹组织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各市、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省、市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县(区)提供地质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报告和建议,统筹协调本地区专业机构和技术力量,指导、帮助各县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建立健全校舍安全档案。各县(区)政府负责组织同级教育、建设、财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和专业技术力量组成的专业组具体实施排查鉴定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筹集、安排排查鉴定工作所需经费,所需经费具体保障办法另行制定。
四、实施步骤
(一)校舍排查的步骤
1、排查准备。以县(区)为单位,由当地校安办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成立排查专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排查方案;以县(区)为单位,由教育部门负责向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发出通知,配合建设部门准备好本校所有校舍的图纸资料、勘查设计方案等相关材料;以县(区)为单位,由教育部门提供适当比例尺的中小学校舍分布图,以便于相关部门将每一座校舍与现有的各类灾害易发区图(以县(区)为单元,1:100000图系)叠加。
2、排查实施。按照排查方案,对照相关技术标准,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舍进行逐所逐栋排查。
3、出具报告。根据排查结果,由负责排查的专业机构出具校舍安全排查报告。
(二)校舍鉴定的步骤
1、初步调查:对图纸资料、建筑物建设和使用历史、受灾历史等进行现场考察,制定详细调查计划及检测、试验工作大纲并提出需由委托方完成的准备工作。
2、详细调查:进行结构基本情况勘查、结构使用条件调查核实、地基基础(包括桩基础)检查、材料性能检测分析、承重结构检查、水文资料分析调查等。
3、安全性鉴定评级: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三个层次进行。每一层次分为A、B、C、D四个安全性等级。
4、适修性评估:按每种构件、每一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别进行评估。
5、鉴定报告:鉴定机构在对本地校舍进行逐栋鉴定的基础上,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报告,报告深度应满足相关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要求。
(三)校舍抗震鉴定的步骤
1、搜集建筑的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
2、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
3、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首先开展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的第一级鉴定,当第一级鉴定无法得出结论时,开展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的第二级鉴定,针对校舍进行大震抗倒塌能力的验算和复核,并同时进行建筑结构检测。
4、按照规范的校舍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标准,对现有校舍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根据《防震减灾法》规定,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校舍建筑,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加固、改造或重建。
五、排查鉴定的主要内容
(一)校舍排查
1、校舍选址安全排查。应查明校舍遭受洪涝、地质灾害、台风以及有隐患的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储灰库等的威胁情况。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危险地段上的校舍应避险迁建或采取相应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
下述地段应确定为危险地段:处于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山洪、泥石流等危险区的场地;可能发生地震地质灾害的部位;遭受病险水库、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储灰库等威胁,且难以整治和防御的高危害影响区;雷电、龙卷风等气象灾害高发区、与输气管道、高压走廊,生产、经营、储存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相毗邻的场地;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定的其他危险地段。
应查明下述地段对校舍安全的影响,判定是否属于危险地段或禁止建设地段,国土资源、地震、水利、气象、安监、消防等部门应组织专项评估:存在潜在危险性但尚未查明或不明确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震断裂带、山洪、泥石流等场地;稳定年限较短的地下采空区;地质灾害破坏作用影响严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严重恶化,难以整治的场地;地下埋藏有待开采的矿产资源的场地;洪泛区、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及山洪、台风、暴潮严重威胁区;与大型可燃材料堆场相毗邻的场地;历史上地震地质灾害影响严重的场地;存在其他对建设用地限制使用条件的场地。
2、校舍建筑安全排查。基本内容包括:校舍概况(名称,用途,建筑面积,建设年代,原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建筑
物基本情况(高度、层数、建筑体型、结构类型、基础形式等),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竣工验收文件情况,抗震设防、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建筑材料和装修装饰材料防火性能)、防洪、抗风、防雷击、排除用地安全威胁等防灾情况及使用的防灾标准,历史使用和维修改造情况,现场检查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等。
下列校舍应作为排查重点并优先安排鉴定工作:发现结构安全有问题的校舍;老旧校舍,特别是接近或超过原设计使用年限的校舍;违章违规建造、加层或拆改结构的校舍;位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未进行抗震设防或按照78版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且未做抗震加固的校舍;位于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的校舍;耐火等级和疏散设施不符合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校舍;设计建造后当地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参数)提高了的校舍;缺少勘察、设计或工程验收文件的校舍;原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的校舍。
排查发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确定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应立即责令停止使用;排查发现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校舍应限制使用,做好安全隐患部位的日常检查和管理工作,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并督促校舍建设单位尽快安排鉴定和处置工作。
(二)校舍鉴定
对经排查需鉴定的校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并符合下述要求: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和有关抗震设计规范对校舍进行抗震鉴定,出具抗震鉴定报告,确定校舍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有条件时可优先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原设计单位开展校舍的抗震鉴定工作);地震烈度6度及以下的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或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对校舍进行房屋安全鉴定,提出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根据房屋安全级别确定校舍是否需要加固(地震烈度6度地区经房屋安全鉴定需进行加固的C级危房,还应进一步作抗震鉴定,提出抗震鉴定报告,加固时应满足抗震要求);位于洪泛区、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的校舍要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抗淹没、抗洪水冲击的鉴定,台风严重威胁区内的校舍要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风能力鉴定。
校舍鉴定时,根据校舍建筑不符合鉴定要求的程度、隐患部位对结构安全性能影响的大小等实际情况,结合使用要求、加固难易等因素的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改造或拆除等处理对策。
鉴定结果为D级危房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无加固价值的应确保拆除。拆除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确保拆除过程中的安全。当建筑物使用时间占设计使用年限80%以上或结构加固费用占新建同类工程费用的70%以上,以及有特殊情况时,应报省校安办审核后拆除重建。
(三)校舍检测
对需要进行检测的校舍,应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和鉴定工作要求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当校舍鉴定单位同时具备相应的检测资质时,一般由校舍鉴定单位开展检测工作。
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校舍进行检测进应符合相关文物保护的要求。
六、工作要求
(一)要明确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排查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组织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各市、县(区)提供地震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报告与建议;统筹协调全
省专业机构和技术力量,指导、帮助各市、县(区)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建立健全校舍安全档案。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考虑辖区内各县财力及技术力量,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帮助各县(区)开展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县(区)政府:组织对辖区内校舍进行逐一排查、鉴定,建立健全本县(区)中小学校校舍的安全档案。各级校安办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监督检查。省级校安办:组织制订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实施方案;协调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各市、县(区)提供地震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报告与建议;指导、帮助各市、县(区)校安办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汇总各市报送情况,建立完善全省校舍安全档案。市级校安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地区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实施方案;协调本市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各县(区)提供地震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报告与建议;指导、帮助各县(区)校安办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汇总本市情况,建立完善本市校舍安全档案,向省校安办报送。县(区)校安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地区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实施方案;组织对辖区内校舍进行逐一排查、鉴定,建立健全本县(区)中小学校校舍的安全档案,向市校安办报送。各相关部门应依法加强对校舍排查、鉴定和检测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管理。教育部门:加强
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会同建设、公安(消防)、国土资源、水利、地震、气象等有关部门,切实把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工作做实做细。财政部门:保证校舍安全排查、鉴定专项资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严格按照有关建筑抗震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督促各方责任主体抓好工作落实。国土资源部门:对中小学校舍地质灾害危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范围,为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提供地质构造等方面的信息。水利部门: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洪涝灾害危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划定洪涝灾害易发区域范围,提供水文资料。地震部门:对中小学校舍地震灾害鉴定工作给予指导,划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范围。气象部门: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气象灾害危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划定气象灾害易发区域,提供气象资料。公安(消防)部门: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建筑消防设施配套建设情况的鉴定。
(二)要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各级校安办要把排查鉴定的各项工作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建立并不断完善工作责任制。各级校安办要建立起工作调度制度。省校安办确定每月召开一次全省工作调度会,调度会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视频调度会,第二种形式是现场调度会,第三种形式是座谈调度会。调度的面涉及全省各个市,通过调度会通过各市工作进展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各市、县(区)校安办要参照省校安办做
法建立相应制度。
(三)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校舍建设单位应向校舍排查、鉴定、检测单位提供与校舍排查鉴定工作有关的、真实全面的原始资料;不得委托没有资质或资格的单位从事校舍鉴定、检测工作;不得对从事排查、鉴定、检测工作的单位或个人提出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从事校舍鉴定、检测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校舍的鉴定、检测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鉴定、检测报告应由有相应执业资格的工程师签字盖章。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校舍排查、鉴定、检测过程中的违法行为都有权检举、控告和投诉。凡因排查、鉴定、检测出现问题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将坚决予以处理。
第三篇:广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表
附件2
广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表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一、填报学校范围
我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的对象学校,即全区城市、县镇和农村所有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办、企业办以及民办中小学校。包括普通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初级中学、初级职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含教学点)、中等职业学校(含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含工读学校)。
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复合办学形式的学校均作为整体填报,不需要将学生、教师和办学条件分开填报。
二、填报要求
(一)学校基本信息、学校详细信息、单体建筑物详细信息等基础数据应根据学校和校舍当前的真实情况填写。
(二)校舍场址安全排查信息表、校舍场址防洪安全排查信息表、校舍建筑安全排查信息、校舍鉴定信息表根据排查鉴定机构出具的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报告填写。
(三)布局规划调整表、校安工程校园规划信息表、校安工程单体建筑物规划信息表根据排查鉴定结论、本地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每一栋校舍的加固改造方案填写。
(四)校安工程实施过程信息表、校安工程实施后校园情况信息表根据校舍加固改造施工的实际情况填写。
(五)数据采集表所填报的所有资金数据最多可保留一位小数,其他数据不保留小数,一律取整。
(六)所有信息均应认真核对,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七)信息采集表用A4纸打印。
三、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一)每张信息采集表分为表头、表体和表脚。表头用于说明信息采集对象,表体为信息采集对象的具体内容,表脚用于标注填写责任人及审核责任人,其中每张信息采集表中的表脚内容一致。
(二)表头中信息填报要求如下:
1.普通中小学的学校代码:由1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按教育事业统计编码规则和要求填报。其中前6位采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统一标准行政区划代码,其余为自编码。解释如下:
第一、第二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标识。第三、第四位为地(市、州、盟)标识。第五、第六位为县(市、区、旗)标识。第七位至第九位为乡、镇标识。第十位至第十二位为学校顺序标识。第十三位、第十四位为学校类别标识。第十五位为学校办别标识。
第十六位为学校所在地城乡标识。2.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校代码:由10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前6位采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统一标准行政区划代码,后4位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编码,与教育事业统计中4位代码一致,学校不得自行编码。解释如下:
第一、第二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标识。第三、第四位为地(市、州、盟)标识。第五、第六位为县(市、区、旗)标识。
第七至位第十位为学校顺序码,与教育事业统计中4位代码一致。
3.学校名称: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校全称进行填报,与公章一致。
4.学校类别:分类为“11-小学,12-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小学小学,17-一贯制学校小学部,18-小学教学点,19-其他学校附设小学班;21-完全中学,22-高级中学,23-初级中学,24-一贯制学校,29-其他学校附设中学班;31-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完全中学,32-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高级中学,33-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初级中学,34-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一贯制中学;43-职业初中,48-普通中学附设职教班,49-其他单位(学校)举办的职教班;53-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职业初中;71-盲人学校,72-聋人学校,73-弱智学校,74-其他学校(指对两类以上残疾人进行教育的学校),78-小学附设特教班,79-初中附设特教班;81-工读学校;90-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91-中等技术学校,92-中等师范学校,93-成人中等专业学校,94-职业高中学校,99-中等职业教育其他机构。
5.学校办别:分类为“1-教育部门和集体办;2-社会力量办;3-其他部门办;9-其他”。
6.学校所在地城乡类别:分类为“1-城市;2-县城;3-乡镇;4-农村”。
7.学校举办者代码:分类为“1-中央部门;2-地方教育部门;3-地方非教育部门;4-民办”。注:中央部门按国家标准部门代码(三位)填报;地方教育部门代码为“9+省码”;地方非教育部门代码为“8+省码”;民办的代码为“999”。
8.建筑物编号:两位编码,以学校为单位按建筑物依次排序填报。如01、02、03……以此类推,不得重复,并注意在各表中的一致性。
9.建筑物名称:指单体建筑物的习惯称谓,名称中应包含该单体建筑物的主要使用功能含义,如教室、办公室等,对2层及以上的单体建筑物一般应命名XX楼,如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具有同一使用功能建筑物有2个以上单体建筑时,应在名称中填加序列数字或其他区别称谓,如教室一,教室二或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或东教学楼、西教学楼;具有2类及以上使用功能的综合用房,在名称中应包含两种主要使用功能含义,如教学实验楼、教学办公楼、办公宿舍楼等。
(三)表脚中信息填报要求如下: 1.填表人:填表人的中文姓名。
2.填表日期:填写本表的日期。年填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3.审核人:表格数据审核人的中文姓名。
4.审核日期:审核本表的日期。年份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四)当资料缺失导致数据无法填写时,在表内填“无”。
(五)多校区学校是指学校只有一个代码但拥有2个或2个以上不同地址的校园,不同于有独立学校代码的分校。
(六)分校区:指多校区学校的一个校区。
(七)分校区名称:按照学校对校区/教学点的习惯称谓填写。名称格式为学校名称后加校区名称或教学点,如“XX市XX中学东校区/教学点”或“XX市XX中学第二校区/教学点”。
(八)校园照片:使用数码设备拍摄,需采集学校当前照片和校安工程实施后的照片各5张以上,从不同角度反映校园全貌。因灾害或工程实施导致校园面貌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
照片录入格式为JPG文件,照片容量不大于1M,照片尺寸4
大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
要记录有关照片的详细说明,例如拍照时间、所拍对象(包括校园大门、教学楼、操场、俯瞰图、标志性建筑物、其他等)、拍摄角度、照片说明性文字,以备今后录入到信息系统中。
校园照片电子文件存储路径:学校代码校园照片,在此路径下存放校园的所有照片,照片命名规则:学校代码_拍照对象_采集日期(年份4位+月份2位+日2位),如某个学校(代码123456789012),在2009年4月20日采集的校园大门的照片就是“123456789012_校园大门_20090420.jpg”。
(九)建筑物照片:使用数码设备拍摄,需采集建筑物当前照片和校安工程实施后的照片各4张以上(正立面、背面、左前侧45度和右后侧45度、安全隐患位置照片)。因灾害或工程实施导致建筑物面貌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
照片录入格式为JPG文件,照片容量不大于1M,照片尺寸大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
要记录有关照片的详细说明,例如拍照时间、拍照建筑物名称、建筑物编号、拍摄角度(正立面、背面、左前侧45度和右后侧45度、安全隐患位置)、照片说明性文字,以备今后录入到信息系统中。
建筑物照片电子文件存储路径:学校代码建筑物多媒体资料建筑物编号照片,在此路径下存放该建筑物的所有照片,照片命名规则:学校代码_建筑编号_拍摄角度_采集日期(年份4位+月份2位+日2位).jpg,如某个学校(代码123456789012)在2009年4月20日采集的教学楼(编号为01)正立面照片命名为“123456789012_01_正立面_20090420.jpg”。
(十)校园视频:使用数码设备拍摄校园当前概况,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和校安工程实施后的概况,格式为rm,每次时间不超过5分钟。因灾害或工程实施导致校园面貌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
校园视频电子文件存储路径:学校代码校园视频,在此路径下存放该校园的视频,视频命名规则:校园视频_学校代码_采集日期(年份4位+月份2位+日2位).rm,如某个学校(代码123456789012)在2009年4月20日采集的校园视频命名为“校园视频_123456789012_20090420.rm”。
(十一)建筑物视频:使用数码设备拍摄该单体建筑物当前概况,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和校安工程实施后的概况,格式为rm,每次时间不超过2分钟。因灾害或工程实施导致建筑物面貌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
建筑物视频电子文件存储路径:学校代码建筑物多媒体资料建筑物编号视频,在此路径下存放该建筑物的视频,视频命名规则:建筑物视频_学校代码_建筑物编号__采集日期(年份4位+月份2位+日2位).rm,如某个学校(代码123456789012)在2009年4月20日采集的教学楼(代码为01)视频命名为“建筑物视频_123456789012_01_20090420.rm”。
(十二)本填报说明所称项目,是指每个单体建筑物,包括学校的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和办公用房等。
(十三)在填写纸质表格时,信息表中附有代码说明,请按照代码说明中的汉字描述准确填写。如在学校基本信息表中学校类别一栏,如果学校为完全中学,则填写“完全中学”,不要填写代码“21”,也不要填写“21-完全中学”。
四、排查鉴定表具体填报说明
(一)学校基本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学校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
本表以校区为单位,填报方式见通用填报内容中的说明。2.指标解释
(1)学校代码: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2)组织机构代码: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的机构编码部门统一登记的组织机构代码。
(3)学校名称: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校全称进行填报,与公章一致。
(4)学校主管部门:指学校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单位的名称,学校如果是省或市的直属学校,主管部门就是省或市的行政部门。
(5)学校类别: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6)学校办别:普通中小学填写,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7)中职学校举办者类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填写,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8)学校所在地区类别:填报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属性,分城市、县城、乡镇和农村四类。
(9)学校地址:填报学校的详细通信地址。需把省(区、市)、市(地区、州、盟)、县(市、区、旗、场)、乡(镇)、村(街)、号分开填写。如××省××县××乡(镇)××村××组,城镇填到××路××号等。
(10)邮政编码:填报学校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
(11)电子信箱:填报学校法人(或指定负责人)的工作或个人电子信箱。
(12)校长姓名:填报学校法人(或指定负责人)的中文姓名。
(13)电话号码:填报学校的固定办公电话号码(含区号)。(14)校长手机号码:填报学校法人(或指定负责人)的手机号码。
(15)传真号码:填报学校的固定办公传真号码。(16)学校土地产权:指学校现有校园土地使用权所属状况,分三类:1-学校独立产权;2-产权非属学校但独立使用;3-产权非属学校共同使用。
学校独立产权:指学校现有校园土地使用权属于学校。包括已依法取得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核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书和尚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书的校园土地。
产权非属学校但独立使用:指学校现使用的校园土地使用权属于其他组织或个人,学校通过租赁、借用等方式取得,由学校独立使用。
产权非属学校共同使用:指学校现使用的校园土地使用权属于其他组织或个人,学校通过租赁、借用等方式取得,由学校与其他组织或个人共同使用。
(17)土地证号:填报学校依法取得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核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号码。
(18)寄宿制形式:填报学校学生的寄宿情况,分全部寄宿、部分寄宿和无寄宿条件三类。该指标按照学校拥有的标准寄宿生活设施的数量填报。能够为所有在校学生提供标准寄宿设施的为全部寄宿;只能为部分学生提供标准寄宿设施的为部分寄宿;不能提供标准寄宿设施的为无寄宿条件(注:学校有少量寄宿生,但无生活服务设施的也应归入无寄宿条件一类)。
(19)建校年代:填报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有准确记载设立该学校的具体年份。
(20)是否边境学校:若国境线通过学校所在乡镇,则为边境学校。
(21)是否是分校区:指一所学校是否有多个(2个及以上)8
校区或教学点。
(22)分校区名称:按照学校对校区/教学点的习惯称谓填写。名称格式为学校名称后加校区名称或教学点,如“XX市XX中学东校区/教学点”或“XX市XX中学第二校区/教学点”。
(二)学校详细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学校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
本表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填报。如果属于填报统计范围内的某个学校存在多个校区的,由学校整体填报一份。
2.指标解释
(1)学校占地面积:指学校校园(含多校园)内的土地面积。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等土地面积。不包括校园外学校拥有的农场、林场、勤工俭学基地和校办工厂的土地面积。学校占地面积的单位为“平方米”。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占地面积包括自有面积和租用面积。
(2)建筑用地面积: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道路、房前屋后零星绿地及建筑群组之间的小片活动场地。单位为“平方米”。
(3)服务半径: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填报,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学校招生区域,以学校为圆心,区域内最远点到学校的距离。单位为“千米”。
(4)覆盖人口: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填报,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学校划定的招生范围所覆盖的人口数。单位为“人”。
(5)教学班数:指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数量。单位为“个”。
(6)教职工数:指编制在学校,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不包括临时工和临时聘任教师)。单位为“人”。
(7)专任教师: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包括临时抽调帮助做其他工作的属教师编制的人员,不包括调离教学岗位担负行政领导工作的原教学人员。单位为“人”。
(8)在校学生数:指统计时点具有学籍的注册学生总数。单位为“人”。
(9)寄宿生:指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宿舍里住宿的学生。单位为“人”。
(10)农村留守儿童:指父母(农民身份)外出务工三个月以上,由其他亲属监护并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单位为“人”。
(11)农村留守儿童中寄宿生:指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宿舍里住宿的农村留守儿童。单位为“人”。
(12)-(27)指标解释同上。
(28)绿化用地面积:指成片的集中绿地和学生劳动种植园地等,单位为“平方米”。
(29)绿化覆盖率:指绿化面积占校园占地总面积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30)校舍栋数:指学校目前所有的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行政办公用房以及其他用房(包括传达室)的栋数。单位为“栋”。
(31)校舍建筑面积:除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外,“校舍建筑面积”填报产权归学校所有、已经使用的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和借用、租用的房舍或临时搭用的棚舍。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包括自有面积和租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32)教学及辅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图书室、10
微机室、语音室、体育活动室、其他等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单位为“平方米”。
(33)-(39)按教学及辅助用房具体用途填报。单位为“平方米”。
(40)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开水房)、浴室、教工宿舍(指学校拥有全部产权或部分产权,用于教职工临时休息或者周转的宿舍用房,不包括已出售给教职工个人的教职工住宅等房屋面积)、其他等生活服务用房。单位为“平方米”。
(41)-(47)按生活用房的具体用途填报。单位为“平方米”。(48)行政办公用房:包括教师办公室、卫生保健室和其他行政办公用房等。单位为“平方米”。
(49)-(51)按行政办公用房的具体用途填报。单位为“平方米”。
(52)其他用房:指除“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以及“行政办公用房”以外的其他用房。单位为“平方米”。
(53)危房面积:指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前由房屋鉴定部门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的学校危险校舍总面积,按房屋危险程度可划分为B、C、D三个等级。单位为“平方米”。
(54)-(56)按危险校舍的具体用途填报。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三类。
(57)D级危房面积:指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前由房屋鉴定部门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的学校D级危险校舍的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58)-(60)按D级危房的原具体用途填报。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三类。单位为“平方米”。(61)运动场地面积:包括学校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活动等场地的总面积,含田径场、各种球类场、器件场地、以及课外活动场地,不含体育馆(室),单位为“平方米”。
(62)田径运动场:填写学校田径运动场的个数。单位为“个”。(63)田径运动场类型:根据学校现状据实选择填报:“1-20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2-25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3-30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4-40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5-无田径运动场地;6-其他”。如果有多个运动场,按最长的跑道填写。
(64)篮球场:根据学校现状据实填报,单位为“块”。(65)排球场:根据学校现状据实填报,单位为“块”。(66)围墙:指为维护学校安全,沿学校校园周围用各种材质建造的维护墙体。单位为“延长米”
(67)护坎(坡):指因主体建筑地质原因,为保证主体建筑地基安全稳定所做的维护结构。单位为“立方米”。
(68)勤工俭学基地:指产权归学校的勤工俭学用地。如农田、牧场、林场等。单位为“亩”。
(69)专业实习场所:指产权归学校所有,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的场所。单位为“平方米”。
(70)学校负债:填写填报时点的学校负债总额,包括银行贷款、施工队垫付工程款、教学仪器设备欠款以及其他向单位和个人借款等。单位为“万元”。
(71)学校负债中的工程欠款:填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所欠款项,包括因基础设施建设向银行贷款、向单位和个人借款和施工队垫付工程款等。单位为“万元”。
(72)校园照片: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73)平面图:学校校园当前平面图照片,应为使用制图软件制作的电子图片,或直接拍摄绘制的校园平面图。格式为dwg12
文件(CAD格式)或jpg文件。容量不大于1M,jpg文件尺寸大小最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信息采集时在采集表(纸)上填写照片张数,留存好电子版文件,以备今后录入到信息系统中。
校园平面图电子文件存储路径:学校代码校园平面图,在此路径下存放校园的平面图,平面图命名规则:平面图_学校代码_采集日期(年份4位+月份2位+日2位),如某个学校(代码为123456789012)在2009年4月20日采集的平面图就是“平面图_123456789012_20090420.jpg”或者“平面图_123456789012_20090420.dwg”。
(74)视频:见通用填报内容学校校园视频说明。
(75)备注:填报上述指标未包含的需特殊说明的事项。3.逻辑关系
01>或=02;01>28; 01>61;
5=12+18+24; 7=13+19+25; 8=14+20+26; 31=32+40+48+52;
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6+47; 48=49+50+51; 53=54+55+56; 53>或=57; 54>或=58; 55>或=59; 56>或=60; 57=58+59+60;
(三)单体建筑物详细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学校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
本表填报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前学校单体建筑物的详细情况,每个单体建筑物填写一张。需要特殊说明的是,截止填报时点,已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改造的单体建筑物在改造之前的信息填在此表中,改造过程中和改造后的信息应一并填入校安工程实施过程信息表中。
2.指标解释
(1)建筑物编号: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2)建筑物用途代码:按单体建筑物具体用途选择填报,多栋相同用途的建筑物应单独填报,多种用途的建筑物按照主要用途填写。该指标按以下编码选择填报:“11-教学楼(含平房,下同)、12-综合楼、13-实验楼、14-图书馆(室)、15-体育活动室、16-礼堂、21-学生宿舍、22-食堂、23-厕所、24-锅炉房(开水房)、25-浴室、26-教工宿舍、31-办公楼、32-卫生保健室,41-其他用房,51-其他配套设施”。
(3)建筑物名称: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4)开工日期:指该单体建筑物开始建设的年月,应从建筑物基槽开挖当日算起。
(5)竣工日期:指该单体建筑物按设计图纸和文件的内容全部建成,经验收合格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的时间。
(6)结构类型:指该单体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该指标按以下编码选择填报:
“1-土木结构、2-砖木结构、3-砖混结构、4-框架结构、5-钢结构、6-其他”。
土木结构:土木结构是指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土建造(如夯土墙、土坯墙等),楼盖和屋盖采用木结构的房屋,称为土木结构。
砖木结构:砖木结构是指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木、石或砌块砌体建造,楼盖和屋盖等水平承重构件采用木结构的房屋,称为砖木结构。
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指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木、石或砌块砌体建造,楼盖和屋盖等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球网等钢结构屋盖建造的房屋称为砌体结构房屋,也称为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梁和柱组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框架结构。包括框架-剪力墙结构,即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剪力墙,提高结构稳定性,也称框剪结构。
钢结构:钢结构是指主要构件是用钢材料建造的由钢梁和柱组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钢结构。包括悬索结构。
其他:不属于上述结构类型的房屋结构,如窑洞、砖拱结构、竹(木)结构等。
(7)建筑物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填报学校单体建筑物的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7月30日发布并实施,)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2001年7月20日发布,2002年1月1日实施,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2008年局部修订)等国家有关抗震标准与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分为5度、6度、7度、8度、9度五个等级。该项指标应按照设计单位在建筑设计说明中的表述或鉴定排查报告填写。
(8)建筑层数:指建筑物自然层数,即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物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物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不计入建筑层数内。
(9)建筑物总高度:指建筑物设计总高度,一般在建筑设计说明及图纸中有明确表述。当建筑物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眺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10)基础形式:指建筑物基础采用的形式。根据建筑施工设计图纸选择填报:“1-浅基础:条形基础(包括毛石基础和砖基础等)、筏板基础、独立基础、其他;2-深基础:桩基础(预制桩、灌注桩)、箱型基础、其他;3-其他基础形式;4-无基础”。
(11)平面形式:按建筑物平面组合的具体形式选择填报。“1-走道式组合。走道式(又称走廊式)的组合方式是用走道将各房间连接起来,即在走道一侧或两侧布置房间。特点: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不被穿越,相对独立,房间之间通过走道保持联系。适用:房间面积不大、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医院、宿舍等建筑。2-套间式组合。套间式的组合形式是以穿套的方式将主要房间按一定序列组合起来。特点:把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寓于房间之内,房间之间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适用:房间的使用顺序性和连续性较强的建16
筑,如展览馆、博物馆、商店、车站等建筑。3-大厅式组合。大厅式组合是以主体大厅为中心周围穿插布置辅助房间。特点: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主要房间与辅助房间联系紧密的。适用: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4-单元式组合。单元式的组合形式是将关系较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再将这些单元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适用:住宅、幼儿园、学校等建筑中。5-混合式组合。混合式组合是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组合形式将各房间连接起来。适用于功能复杂的建筑,如文化宫、俱乐部等建筑”。
(12)楼板形式:两层及以上建筑物填写楼板的结构形式;单层建筑物填写屋面板结构形式。该指标按以下编码选择填报:“1-预制;2-现浇;3-木板;4-其他”。
(13)构造柱: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根据规范要求,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稳定性的钢筋混凝土柱。该指标按以下编码选择填报:“1-有;0-无”。
(14)圈梁: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混凝土梁,以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破坏。该指标按以下编码选择:“1-有;0-无”。
(15)供暖方式:指建筑物供暖采用的形式。该指标按以下供暖方式选择填报:“1-集中供热:指利用市政等外部集中换热站统一供热的方式。2-采暖锅炉:指利用各种锅炉设备(水、油、气炉等)自行对学校校内建筑物供热的方式。3-地热:指利用地暖、“地火龙”等采暖的方式。4-火炉:指建筑物内单个房间利用小型煤炉或“火墙”采暖的方式。5-热风:指利用空气加热的方式对建筑物供热的方式。6-其他形式:指除以上采暖方式之外的其他采暖方式;7-无采暖:指建筑物内没有任何采暖供热设施,如室外旱厕等”。
(16)设计(合理)使用年限:指按照建设工程国家有关建设标准、规范规定,由设计单位在相关的设计文件中注明的建筑物使用年限,无设计文件或设计文件缺失的由排查鉴定机构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规定确定合理使用年限。单位为“年”。
(17)最近安全改造日期:填报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前最后一次对该校舍实施的安全改造工程的具体竣工日期。
(18)最近安全改造后预计使用年限:填报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前最后一次对该校舍实施安全改造工程后,由改造方案设计单位在相关的设计文件中注明的建筑物可继续安全使用的年限。
(19)专项类型:X-非中央专项项目,Z-中央工程。
(20)专项名称:如果专项类型选择中央工程,则指该单体建筑物1995年以来曾经得到中央专项投资补助的项目名称。具体项目包括:A-义教工程,B-校舍维修改造工程,C-危房改造工程,D-寄宿制工程,E-世行贷款工程,F-西扶项目工程,G-抗震救灾工程,H-初中校舍改造工程,I-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J-布局调整项目,K-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L-边境工程,M-安全工程,Z-其他中央工程。如果专项类型选择非中央专项项目,则需填写各地自己安排的专项名称。
(21)-(59)根据该单体建筑物从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投资计划下达、前期手续办理、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投标、施工、监理、质监、竣工验收备案、审计等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相关文件据实填写。资料缺失的,填“缺失”;资料没有的,填“无”。
(60)设计及施工技术资料是否完整存档:指该栋建筑物在18
建设或加固改造后是否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对勘察、设计、施工等档案资料进行了完整的整理归档。
(61)建筑面积:指该单体建筑物建筑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62)-(69)教学及辅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体育活动室和其他教学及辅助用房。单位为“平方米”。
(70)-(77)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开水房)、浴室、教工宿舍(产权归学校所有的单身职工宿舍、教师周转房等,不包括将全部产权已出售给教职工个人的教职工住宅等房屋面积)和其他生活服务用房。单位为“平方米”。
(78)-(81)行政办公用房:包括教师办公室、卫生保健室和其他等。单位为“平方米”。
(82)其他用房:指除“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以及“行政办公用房”以外的其他用房。单位为“平方米”。
以上(61)-(82)栏信息指单体建筑物中承担各项使用功能的房间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该单体建筑物中走廊、楼梯等所占用的公共面积,分别摊入不同功能的房间建筑面积。计算公式为:房间计算建筑面积=房间设计建筑面积+房间设计建筑面积×公共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公共建筑面积)。
(83)危房鉴定等级:指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前经危房鉴定单位鉴定的该校舍的房屋危险性鉴定等级。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建标[1999]277号)规定,房屋危险性鉴定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没有鉴定的填“无”。
A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B级:结构承载力基本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C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D级: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未鉴定:如果校舍未做安全鉴定,选择此项,相应的危房鉴定部门、危房鉴定文号、危房鉴定时间三项内容不填。
(84)危房鉴定部门:指危房鉴定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85)危房鉴定文号:指危房鉴定单位出具鉴定报告编号。(86)危房鉴定时间:指危房鉴定单位出具鉴定报告时间。(87)产权性质:指该单体建筑物的所有权,即拥有该建筑物所有权并对建筑物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共分3种:“1-产权,2-非产权独立使用,3-非产权共同使用”。
(88)产权证号:指该单体建筑物取得的房屋权属证书(《房屋所有权证》)的编号。
(89)使用状态:指该单体建筑物在填报时点的状态。具体包括6种状态,即“1-使用、2-闲置、3-被借用、4-借用、5-租用、6-出租”。
(90)文物建筑等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的规定,文物建筑等级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单位的文物和非文物建筑。该指标按上述文物建筑等级选择填报。
(91)总投资:指建筑物按照设计图纸和文件规定内容全部建成后累计总投资金额,单位为“万元”。
(92)中央投资:指由中央财政、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用于该建筑物基本建设和维修改造的投资。单位为“万元”。
(93)-(96)地方投资:指由地方各级财政、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用于该建筑物基本建设和维修改造的投资。包括省级资金、地(市)级资金和县级资金(含乡级财政投入资金)。单位20
为“万元”。
(97)-(100)其他资金:指除中央和地方财政、发展改革部门投资以外的各种资金总额,包括学校自筹资金、捐赠资金和除上述以外的其他资金。单位为“万元”。
(101)工程欠款:指按施工合同规定该建筑物建设,应付未付的工程款总金额,单位为“万元”。
(102)建筑物照片:见通用填报内容说明。
(103)首层结构平面图:有条件的地区录入CAD图,没有条件的地区原图扫描、翻拍后录入。格式为dwg文件(CAD格式)或jpg文件。容量不大于1M,jpg文件尺寸大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信息采集时在采集表(纸)上填写张数,留存好电子版文件,条件成熟时补录到软件系统中。
104.标准层结构平面图:有条件的地区录入CAD图,没有条件的地区原图扫描、翻拍后录入。格式为dwg文件(CAD格式)或jpg文件。容量不大于1M,jpg文件尺寸大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信息采集时在采集表(纸)上填写张数,留存好电子版文件,后期补录到软件系统中。
(105)总结构平面图:有条件的地区录入CAD图,没有条件的地区原图扫描、翻拍后录入。格式为dwg文件(CAD格式)或jpg文件。容量不大于1M,jpg文件尺寸大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信息采集时在采集表(纸)上填写张数,留存好电子版文件,后期补录到软件系统中。
(106)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图:原图扫描、翻拍或制图软件制作后录入。格式为jpg文件。容量不大于1M,尺寸大小为1024*768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信息采集时在采集表(纸)上填写张数,留存好电子版文件,后期补录到软件系统中。
注:建筑物首层结构平面图、标准层结构平面图、总结构平面图、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图的电子文件存储路径:学校代码建筑物多媒体资料建筑物编号图纸,命名规则:学校代码_建筑物编号_图纸类型代码(10-建筑物首层结构平面图、11-标准层结构平面图、01-总结构平面图、90-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图)_采集日期(年份4位+月份2位+日2位).jpg(dwg),如某个学校(代码123456789012)在2009年4月20日采集的教学楼(代码为01)的首层结构平面图命名为
“123456789012_01_10_20090420.dwg”,或者“123456789012_01_10_20090420.jpg”。(107)视频:见通用填报内容建筑物视频说明。
(108)备注:填报除上述指标以外的需特殊说明的该单体建筑物情况。
3.逻辑关系 004<005;
061=062+070+078+082;
062=063+064+065+066+067+068+069; 070=071+072+073+074+075+076+077; 078=079+080+081; 091=092+093+097; 093=094+095+096; 097=098+099+100。
(四)校舍场址安全排查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地方政府委托的排查单位或当地校安办。
本表以校区为单位,由排查单位或校安办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填写。对多校区的学校,每个校区单独填写一张。
2.指标解释
(1)排查日期:年填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
(2)地形地貌:按学校所在地实际地形地貌填报,如属多种地形、地貌则填其中主要的一种。编码如下:“1-平原、2-高原、3-丘陵、4-山区、5-库区、6-海岛、7-其他”。
(3)学校中心点GPS信息-84坐标:
A.经度:填报经国土资源部门测定的学校中心点的经度,有效值范围为东经73度~135度。
B.纬度:填报经国土资源部门测定的学校中心点的纬度,有效值范围为北纬4度~54度。
C.海拔高度:填报经国土资源部门测定的学校中心点的海拔高度。
D.GPS采集仪器型号:指在测量学校中心点GPS信息时所使用的仪器型号。
E.采集方法:指在采集学校中心点GPS坐标时所采用的方法。采集方法分为:“1-实地采集、2-地图读取、3-其他”。选择采集方法中的一种填写。
(4)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填报学校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等级,分为5度、6度、7度、7.5度、8度、8.5度、9度七个等级。
(5)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按照当地地震或相关部门确定的信息填写。
(6)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级别:分为“1-国家级,2-省级,3-地市级”,选择其中一种。
(7)位于危险地段:校舍场址安全排查时,下列地段应确定为危险地段,危险地段的校舍应避险迁建或采取相应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根据排查单位及相关专业部门的排查情况在下列危险地段中打勾,当校舍场址处于多种危险地段时,可以多选。A.处于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山洪、泥石流等危险区的场地及洪涝灾害易发区。
B.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C.行洪区、蓄滞洪区、雷电重灾区。
D.遭受病险库、淤地坝、蓄水池、堰塞湖、尾矿坝或储灰库等威胁,且难以整治和防御的高危害影响区。
E.与输气输油管道,高压走廊、大型变压器,生产、经营、储存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相毗邻的场地。
F.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定的其他危险地段,需明确填写危险情况。
(8)位于潜在危险地段或禁止建设地段:校舍场址安全排查时,应查明下列地段对校舍的影响,判断是否属于危险地段或禁止建设地段,必要时当地政府应组织国土资源、水利、地震、安全监管、消防等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评估。下列地段属于潜在危险地段或禁止建设地段。填写时根据实际排查情况,在存在的潜在危险地段前打勾,并且需填写相关单位最终的评估意见,即是否是危险地段。当校舍场址处于多种潜在危险地段时,可以多选。
A.存在潜在危险性但尚未查明或不明确的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地震断裂带、山洪、泥石流以及未查明其危险程度的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坝或储灰库等场地。
B.尚未稳定的地下采空区。
C.地质灾害破坏作用影响严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严重恶化,难以整治的场地。
D.地下埋藏有待开采的矿产资源的场地。
E.洪泛区、规模大人口多的蓄滞洪、易洪易涝区及山洪、24
台风、暴潮、雷电严重威胁区。
F.与大型可燃材料堆场相毗邻的场地。
G.存在其他对建设用地限制使用条件的场地:用文字说明存在其他建设用地限制使用条件的场地。
(9)评估意见:
A.通过实地勘察的情况,填写对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周边环境的综合评估意见。
B.是否存在安全因隐患:通过排查情况,填写校舍场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C.是否需要避险迁移:通过排查情况,填写校舍场址是否需要避险迁移。
D.若存在安全隐患,但不需避险迁移时,填写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
(10)排查单位:填写所有参与校舍场址安全排查的单位或部门的名称,与单位公章一致。多个单位的单位名称之间用“,”分开,并盖章。
(11)排查人:填写参与校舍场址安全排查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间用“,”分开。
(五)校舍场址防洪安全排查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当地水利部门或当地校安办。
本表以校园为单位进行排查,填写学校的防洪安全排查信息。
2.指标解释
(1)山洪威胁情况:
A.是否在易发区:指校舍场址是否在山洪易发区。易发区分为:“0-不在易发区,1-中低易发区,2-高易发区”,选择其中的一种。B.是否在山洪沟口:指校舍场址是否在山洪沟口。C.是否在滑坡体上:填写校舍场址是否在滑坡体上。
D.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情况:填写历史山洪灾害的发生情况,历史上是否山洪灾害发生,如果选“是”,需要说明次数、水深、损毁情况。
E.是否有预案、预警和应急通信设施:指校舍场址是否有应对山洪威胁的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2)受尾矿库、淤地坝、病险库、塘坝等威胁情况(距离、离差、危险程度):
A.病险库下游、或堰塞湖、蓄水池:描述学校距该危险地段的距离、离差、危险程度。
B.淤地坝下游、尾矿坝:描述学校距该危险地段的距离、离差、危险程度。
C.是否有隐患塘坝威胁:指校舍场址是否有隐患塘坝威胁。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描述受威胁的情况。
D.是否有预案、预警和应急通信设施:指校舍场址是否有应对尾矿库、淤地坝、病险库、塘坝等威胁的预案、预警和应急通信设施,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3)防洪情况
A.所在地区防洪标准:根据相关标准据实填写。分为:“1-低于2年一遇;2-低于5年一遇;3-低于10年一遇;4-低于20年一遇”。选择其中的一种填写。
B.历史洪水淹没情况:校舍场址历史上是否受洪水淹没过,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说明次数、水26
深、损毁情况。
C.是否有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指校舍场址是否有应对防洪的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4)排涝情况
A.所在地区排涝标准:根据相关标准据实填写。分为:“1-低于半年一遇,2-低于1年一遇,3-低于2年一遇”,选择其中的一种填写。
B.历史涝水淹没情况:指校舍场址历史上是否受涝水淹没过,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说明涝水淹没的次数,水深,损毁情况。
C.是否有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指校舍场址是否有应对排涝的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5)受蓄滞洪影响的情况
A.行洪区:描述行洪区的情况(淹没水深、使用频率等)。B.蓄洪区:描述蓄洪区的情况(淹没水深、使用频率等)。C.蓄滞洪保留区:描述蓄滞洪保留区的情况(淹没水深、使用频率等)。
D.超标准洪水处理范围:描述超标准洪水处理范围的情况(淹没水深、使用频率等)。
E.是否平顶可用于临时避险:指校舍建筑是否平顶可用于临时避险,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请具体说明。
F.是否有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指校舍场址是否有应对蓄滞洪影响的预案、预警和应急通讯设施,请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6)受台风威胁情况:描述校舍场址受台风威胁的情况。(7)防洪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情况:描述该校防洪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情况。
(六)校舍建筑安全排查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地方政府委托的排查单位或当地校安办。
本表以单体建筑物为单位,填写单体建筑物的安全排查信息。每栋建筑物需填写一张。
2.指标解释
(1)是否属于重点排查并优先安排鉴定的校舍:下列校舍应作为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重点,并优先安排鉴定工作,排查人员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列表中打勾,主要包括:
A.发现结构安全有问题的校舍。
B.老旧校舍,特别是接近或超过原设计使用年限的校舍。C.违章违规建造、加层或拆改结构的校舍。
D.位于活动断层上火活动断层两侧200米以内的校舍。E.存在严重地震地质灾害隐患的校舍。
F.位于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未进行抗震设防或按照《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且未做抗震加固的校舍。
G.位于蓄滞洪、洪泛区和易洪易涝区和山洪灾害高易发区,以及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坝或储灰库下游的校舍。
H.耐火等级、安全疏散和消防设施等不符合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校舍。
I.设计建造后当地设防烈度(地震动参数)提高了的校舍。J.缺少勘察、设计或工程验收文件的校舍。
K.原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的校舍。如果该校舍建筑物存在以上多种情况,可多选。
(2)文件情况:勘察、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等资料的完整情况,分为:“1-完整;2-不完整;3-没有”。“2-不完整”指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竣工验收资料缺失一项及以上的,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填写。
(3)综合防灾情况: A.耐火等级:指单体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耐火等级分为:“1-一级;2-二级;3-三级;4-四级”。
B.耐火等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耐火等级符合规范要求勾选“是”,不符合规范要求勾选“否”。
C.配套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指校舍建筑的配套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
D.安全疏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安全疏散符合规范要求勾选“是”,不符合规范要求勾选“否”。
E.地震、洪水、台风、雷击、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坝、储灰库、及其他用地安全威胁:
a.是否有威胁:指是否受到上述灾害的威胁。
b.使用的防灾标准:填写在排查上述灾害时所使用的防灾标准。
c.历史受灾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该校舍建筑遭受上述灾害的历史受灾情况。
(4)历史使用和维修改造情况:填写本建筑物自建成交付使用起至填报报表当日为止,所经历的使用和维修改造情况。
(5)现场检查情况:根据现场检查结果如实填写。
(6)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填写本次排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7)排查结论: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踏勘等方式对校舍基本情况和建筑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出专门处置的意见,分为3类:“1-安全;2-存在一般安全隐患;3-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存在一般安全隐患的校舍应限制使用,对存在安全隐患部位应加强日常检查和管理工作,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并督促校舍建设单位尽快安排鉴定和处置工作。
(8)需要安排的鉴定:通过排查,提出对该校舍建筑需要安排的鉴定的建议,在相应的选项前打勾。主要包括“1-抗震鉴定;2-安全鉴定;3-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4-抗风能力验算;5-其它鉴定”。当需要多种鉴定时,可多选。
(9)排查单位:填写所有参与该校舍建筑安全排查的单位或部门的名称。应和单位公章一致。单位间用“,”号分开,并盖章。
(10)排查人:填写参与该校舍建筑安全排查的全体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间用“,”分开。
(七)校舍校址地质灾害排查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此表由当地国土部门或当地校安办填写,每校区填写一张。
2.指标解释
(1)场址地面情况,包括校舍前后山坡是否有开裂,裂缝;校舍周围是否有地面开裂;校舍周围是否有地面下沉、下陷;校舍周围是否有塌陷坑,排查人员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2)周围地形情况,包括校舍后山是否有坡度大于45°的山坡,且校舍离坡脚小于20米;是否是削坡建校,后上坡是否大于45°;削坡建校是否有支护;校舍前面是否有高于8米的陡坡;30
校舍是否建在冲沟口,排查人员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3)校舍建筑物情况,包括校舍是否有围墙开裂;校舍是否有墙体开裂;校舍是否有墙壁开裂;校舍是否有门窗变形,排查人员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4)已知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包括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是否定位隐患校舍;已治理的地址灾害点是否有新的变化;校舍损毁是否与地质灾害有关;是否有预案、预警和应急通信设施,排查人员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5)其他,包括后山是否有松动的岩块;后山是否有过滚落的岩石;校舍周围是否有醉汉林、马刀树,排查人员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在“是”或者“否”选项前打勾。如果选“是”,需要进一步说明。
(6)根据排查情况作出排查结论。
(8)排查单位:填写所有参与该校舍建筑安全排查的单位或部门的名称。应和单位公章一致。单位间用“,”号分开,并盖章。
(9)排查人:填写参与该校舍建筑安全排查的全体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间用“,”分开。
(八)校舍鉴定信息表 1.填报说明
填报单位:地方政府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单位或当地校安办。
本表填写单体建筑物的鉴定信息,每个需要鉴定的单体建筑物填写一张。
2.指标解释
31(1)鉴定内容:根据排查结果及校舍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一项或多项需要的鉴定:校舍抗震鉴定、校舍安全鉴定、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抗风能力验算、其他鉴定。
(2)校舍抗震鉴定
位于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校舍和地震烈度6度地区经房屋安全鉴定需进行加固的C级危房需要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震鉴定。
A.鉴定单位:指负责本次校舍抗震鉴定的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
B.单位资质:指负责本次校舍抗震鉴定的单位的资质,填写有关部门认定的资质级别。
C.抗震设防烈度:填报该单体建筑物的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 7 月 30日发布并实施,)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2001年7月20日发布,2002年1月1日实施,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2008年局部修订)等国家有关抗震标准与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抗震设防烈度等级分5度、6度、7度、7.5度、8度、8.5度、9度。选择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中一项填写。
D.鉴定结论:指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而最终得出的该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分为符合抗震要求、不符合抗震要求。选择鉴定结论中一项填写。
E.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后提出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文字填写。
F.鉴定报告编号:指抗震鉴定单位出具的鉴定报告编号。严格按照报告编号填写。
G.鉴定报告日期:指形成最终鉴定报告的日期。年填4位32
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H.鉴定组成员:参与该栋建筑物抗震鉴定的全体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之间用“,”分开。
I.责任人:本次抗震鉴定负责人的中文姓名。J.鉴定费用:该栋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的费用。单位为“元”。(3)校舍安全鉴定
位于地震烈度6度及以下的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校舍需要由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或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A.鉴定单位:指负责本次校舍安全鉴定的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
B.单位资质:指负责本次校舍安全鉴定的单位的资质,填写有关部门认定的资质级别。
C.鉴定结论:指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后得出的结论,分为A级,B级,C级,D级。选择鉴定结论中的一项填写。
D.鉴定报告编号:指鉴定单位出具的鉴定报告编号。E.鉴定报告日期:指形成最终安全鉴定报告的日期。年填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F.鉴定组成员:参与该栋建筑物安全鉴定的全体人员中文姓名。姓名间用“,”分开。
G.责任人:本次安全鉴定负责人的中文姓名。
H.鉴定费用:该栋建筑物进行校舍安全鉴定的费用。单位为“元”。
(4)校舍综合防灾鉴定: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
位于洪泛区、蓄滞洪和易洪易涝区,以及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坝或储灰库下游的校舍需要由有资质的单
位进行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
A.鉴定单位:指负责本次校舍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的鉴定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
B.单位资质:指负责本次校舍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的单位的资质,填写有关部门认定的资质级别。
C.自保措施:指校舍建筑是否有针对抗淹没抗洪水冲击的自保措施。
D.预警避险措施:指校舍建筑是否有应对抗淹没抗洪水冲击的预警避险措施。
E.鉴定结论:指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后得出的结论,分为“1-符合要求”、“2-不符合要求”。选择鉴定结论中的一项填写。
F.鉴定报告编号:指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单位出具的鉴定报告编号。
G.鉴定报告日期:指形成最终鉴定报告的日期。年填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H.鉴定组成员:参与该栋建筑物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的全体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之间用“,”分开。
I.责任人:指本次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的责任人中文姓名。J.鉴定费用:该建筑物进行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的费用。单位为“元”。
(5)校舍综合防灾鉴定:抗风能力验算
位于台风严重威胁区内的校舍需要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风能力验算。
A.鉴定单位:指负责本次校舍抗风能力验算的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
B.单位资质:指负责本次校舍抗风能力验算的单位的资质,34
填写有关部门认定的资质级别。
C.鉴定结论:对建筑物进行抗风能力验算后得出的结论,分为:“1-符合要求”、“0-不符合要求”。选择鉴定结论中的一项填写。
D.鉴定报告编号:指抗风能力验算单位出具的鉴定报告编号。
E.鉴定报告日期:指形成最终鉴定报告的日期。年填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F.鉴定组成员:参与该栋建筑物抗风能力验算的全体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之间用“,”分开。
G.责任人:本次抗风能力验算负责人的中文姓名。
H.鉴定费用:该建筑物进行抗风能力验算的费用。单位为“元”。
(6)校舍综合防灾鉴定:其他鉴定
A.鉴定名称:在综合防灾方面除了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抗风能力验算外,所做的其他鉴定的名称,如抗雷击鉴定、抗火灾鉴定等,如果有多种鉴定,请全面填写到此栏,以“,”分开。
B.鉴定单位:指负责本次校舍其他鉴定的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
C.单位资质:指负责本次校舍其他鉴定的单位的资质,填写有关部门认定的资质级别。
D.鉴定结论:对建筑物进行其他鉴定后得出的结论,分为:“1-符合要求”、“0-不符合要求”。选择鉴定结论中的一项填写。
E.鉴定报告编号:指进行其他鉴定的单位出具的鉴定报告编号。
F.鉴定报告日期:指形成最终鉴定报告的日期。年填4位数字、月和日填2位数字,年月日间用“-”分开。如:“2009-07-08”。
G.鉴定组成员:参与该栋建筑物其他鉴定的全体人员的中文姓名。姓名之间用“,”分开。
H.责任人:本次其他鉴定负责人的中文姓名。
I.鉴定费用:该建筑物进行其他鉴定的费用。单位为“元”。(7)校舍综合防灾鉴定:综合防灾评价
根据所做的校舍综合防灾鉴定,对校舍综合防灾能力做出评价。
(8)综合鉴定结论:指根据以上抗震鉴定、安全鉴定和综合防灾鉴定结果得出的最终综合性结论,分为安全,不安全。选择综合鉴定结论中的一种填写。
A.后续使用年限:综合鉴定结论为安全的校舍在鉴定后还能够使用的年限,填写数字,单位为“年”。
B.处理意见:如果综合鉴定结论为不安全,需要提出处理意见。处理意见分为“加固改造”、“拆除”。选择处理意见中的一种填写。
C.其他建议:用文字形式提出的其他意见。
(9)全部鉴定费用:该栋建筑物进行所有鉴定的总费用。单位为“元”。
第四篇:广德县校舍建筑安全排查工作小结(xiexiebang推荐)
广德县校舍建筑安全排查工作小结
作者:admin 教师管理来源:县校安办 点击数:1129 更新时间:2009-10-20
根据县政府的要求,我县校舍安全工程排查工作分三组于2009年9月10日至2009年9月23日对全县89个学校(其中15个教学点)进行了安全排查,本次排查工作由多单位联合办公,协力合作,没有留下任何死角,圆满完成此次安全排查任务。现将校舍安全排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校址排查情况
大部分学校每年易受8—10月份台风影响;流洞中学、柏垫中学、花鼓小学存在一定的洪涝灾害隐患;全县学校目前无地质灾害隐患,其他情况正常。
二、校舍建筑安全排查情况
根据排查的实际,同时结合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情况,填写了《校舍建筑安全排查信息表》中的相关信息内容如下:
1、资料情况
各校对建设工程资料(含勘察资料、设计文件、施工资料、竣工资料等)的存档管理较混乱。在排查过程中,2001年以前的建设项目基本无相应资料,亦无相关报建手续;2001年—2005年“危改”项目大多进行了报建,但工程经竣工验收后备案率较低,造成了绝大多数建设资料丢失;2005年下半年后报建的项目工程,均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设计,但工程建设资料有待进一步完善。
2、综合防灾情况
依据工程设计文件是否执行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08版)及施工图审查情况进行“抗震”项目填写。
3、历史使用和维修改造情况 填写内容主要依据校方自述情况。
4、现场检查情况
填写了各单体建(构)筑物的报建、验收及简单的工程概况。
5、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
参与排查的各单位实地发现该建(构)筑物存在的相关隐患。排查中主要针对是否符合抗震要求,建(构)筑物实体存在的结构隐患,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相关规范情况进行了填写,并将相关信息反馈于各校。
6、排查结论
此次排查工作各参与单位分为两个小组,共排查建(构)筑物共809幢,根据对809幢单体建(构)筑物的实地排查,以及各小组在《校舍建筑安全排查信息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栏中所填写的相关信息大体可将其划分为如下三类: Ⅰ、满足抗震要求
此类建筑物共有84幢,共18.3万㎡。其中建设年代大多为2005年7月后,经有资质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设计,并进行了报建(2009年建厕所除外),同时组织了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验收符合要求。Ⅱ、不满足抗震要求,满足结构和使用安全
此类建筑共490幢,共34.7万㎡。其建设年代大多为2000年至2005年,部分经有资质单位勘察、设计、施工并进行报建,基本未委托监理,未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此类房屋实体从表观未发现相关结构隐患,但存在漏雨,楼梯扶手、走道栏板、楼梯平直段高不够,教室二层以上窗户无防护,楼梯扶手立杆间距过大等诸多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相关规范情况。如需明确该类房屋是否安全,须由有资质的房屋鉴定机构及相关部门进行深层次的抗震或安全鉴定。Ⅲ、不满足抗震要求,主体结构存在质量隐患
此类建筑物235幢,共6.6万㎡。其建设年代多为70—90年代砖木结构平房及历史遗留房屋(如祠山岗中学教师宿舍楼等)。在建设过程中无相关建设资料并无报建手续。实体主要为屋面支撑系统破坏造成屋面塌陷、承重构件(墙、梁、楼面)开裂、砌体多为粘土砌空斗墙、露筋、基础外露等严重隐患。此类房屋造价相对低廉,其中亦有经房管部门鉴定了的C级、D级危房,如再对其进行抗震或安全鉴定后加固处理实际意义不大,建议进行拆除。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河北中小学校舍鉴定实施细则
河北省中小学校舍鉴定实施细则
(试行)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河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按照国务院关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统一部署及《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中《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的要求,依据《建筑法》、《城乡规划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气象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防汛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48号)等法律法规,制订《河北省中小学校舍鉴定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河北省城乡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所有中小学校舍鉴定。
第三条
校舍鉴定应遵守国家、本省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
第四条
校舍鉴定报告除应依法备案外,还应报当地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1—
一般规定
第五条
校舍鉴定是在校舍经过安全排查的基础上,根据排查结论进行鉴定。
第六条
校舍鉴定包括安全鉴定和抗震鉴定。安全鉴定主要指对现有的建筑在非地震作用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房屋进行鉴定;抗震鉴定指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
第七条
校舍鉴定应制订鉴定方案和组织设计:包括鉴定提纲、人员组织、时间安排、收集资料内容,鉴定步骤方法和安全保证方案等。
第八条
校舍鉴定报告应有明确的结论意见和建议,提供校舍加固或拆出重建的依据,鉴定报告应加盖有相应执业资格的注册工程师的注册印章。
第九条
对鉴定为危房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确定采取的措施,无加固价值的应拆除。拆除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拆除过程中应采取安全防范保护措施,保证各类人员安全。
当校舍结构加固费用超过新建同类工程费用70%以上时,应报省级“校舍安全工程办”审核批准后可拆除重建。对文物和有纪念意义的校舍建筑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文物鉴定并进行保护。
—2— 第十条
本细则规定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34号)不符时应以国办发[2009]34号文件为准。
校舍鉴定的单位和资质
第十一条
校舍鉴定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有条件时可优先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原设计单位进行鉴定,也可委托其他有甲、乙级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鉴定。
第十二条
位于洪泛区、蓄滞洪区和易洪易涝区,以及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坝或储灰库下游,地质灾害区、雷击区的校舍,要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抗淹没、抗洪水冲击、抗雷击等相应灾害问题的鉴定,台风严重威胁区内校舍要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风能力鉴定。必要时对以上灾害区的建筑应进行抗灾能力验算。
鉴定范围
第十三条
地震设防烈度在6度以下的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应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99、《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年版)对校舍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处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校舍,除应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外,都应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99和有
—3— 关抗震设计规范对校舍进行抗震鉴定,不得降低设防标准。
对校舍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和抗震鉴定时还应执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89-86的规定及涉及到中小学房屋建筑安全和使用安全的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
第十四条
位于洪泛区、蓄滞洪区和易洪易涝区,以及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坝或储灰库下游,地质灾害区、雷击区的校舍,要进行抗淹没、抗洪水冲击、抗雷击等相应灾害问题的鉴定,台风严重威胁区内校舍要进行抗风能力鉴定。
鉴定内容和步骤
第十五条
校舍基本情况调查:收集建设施工设计图纸资料、竣工验收资料文件、岩土勘察成果报告、计算书、建筑使用情况及功能、已使用时间、建设年代、建设历史、受灾历史、施工情况及相关的原始资料。对原有校舍没有施工图设计文件资料的,必要时可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检测结果补充施工图设计,提出相应设计文件。
第十六条
核实建筑物现状与原始资料的符合程度,拆改造的资料,施工及维护使用情况,必要时进行实测。
第十七条
安全鉴定
(一)在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应对建筑物安全情况和使用功能安全性调查核实,必要时进行实地检测,包括:结构的基本 —4— 情况调查,结构使用条件核实、地基基础检查检测、材料性能分析、承重构件的检查及检测,以及涉及到安全的功能性检查。
(二)安全性鉴定评估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评价安全等级,根据安全等级提出处理意见,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的评估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进行。
(三)适修性评估:按照每种构件、每个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别评估。
(四)鉴定报告:报告深度和内容应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和合同约定的要求。
第十八条
抗震鉴定
(一)校舍抗震鉴定不得低于国家抗震设防标准。当地方抗震设防标准高于国家现行抗震规范和抗震设防区划图的应按当地方规定要求设防。
(二)调查收集原始资料除应符合本细则第十五、十六条的规定外,还应对非结构构件(如外廊走廊栏杆、栏板、檐口、女儿墙、雨篷等)涉及使用安全性进行调查评估和对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三)根据建设年代和依据的设计规范、标准,结构建筑布置特点,对构造设计、抗震性能、概念设计、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应严格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和现行的相关抗震设计规范进行鉴定。
—5—
(四)抗震鉴定评价
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抗震鉴定后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应明确可以采取抗震加固措施后可继续使用的建筑应提出后续使用年限。
(五)鉴定报告深度和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除进行评价外,应明确既有建筑物抗震性能,并提出加固建议。
第十九条
校舍抗淹没、抗洪水冲击等综合防灾能力的鉴定应符合《防洪标准》、《堰塞湖风险等级标准》以及《蓄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要求。
(一)经调查研究后明确提出校址地理环境,包括洪涝、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坝、储灰库、地质灾害区、台风灾害及雷击等威胁情况及处理措施意见。
(二)详细调查校舍位置与相关致灾因素的关系,结构基本情况勘查,结构使用条件调查,核实地基基础的强度、稳定调查,材料的检测分析,承重结构检查,水情资料分析调查,校舍防洪自保措施和必要的预警避险措施的核查。
(三)调查校舍所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以及建筑物现状和原始资料符合程度。
(四)根据各类建筑的建设年代和依据规范、结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防灾计算,并对防灾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6—
(五)鉴定报告及结论:应对现有建筑物整体综合防灾能力做出评价,对不符合综合防灾鉴定要求的建筑物提出相应措施和必要的防灾验算,提出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对符合综合防灾鉴定要求的建筑物应注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必要时对第二十条中涉及灾害的建筑也应进行安全和抗震鉴定,根据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二十条
校舍的检测
(一)检测工作应由具有主体结构、地基基础及其他相关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
(二)建筑结构检测应制订检测方案,并应有安全方案,保证师生和检测人员的安全。
(三)建筑结构检测应执行《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及相关技术标准。
(四)检测完毕应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内容和深度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提供有效的检测数据和明确结论,检测报告应满足鉴定工作和加固设计的要求,对建筑物处理提出建议。报告应有主检、审核、批准人员的签名并加盖个人检测印章,同时加盖检测鉴定专用章章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成果专用印章,并应有相应执业资格的注册工程师签字盖章。
第二十一条
质量责任
(一)校舍建设单位应向校舍检测鉴定单位提供与校舍安全
—7— 工程工作有关的、真实全面的原始资料,不得提供虚假资料;不得委托没有相应资质或资格的单位从事校舍检测鉴定等工作;不得对从事鉴定、检测等工作的单位或个人提出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从事校舍鉴定、检测的单位及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校舍的鉴定、检测的工作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已经实施注册制度的行业,其鉴定、检测报告应由有相应执业资格的注册工程师签字盖章。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校舍鉴定、检测活动中的违法行为都有权检举、控告、投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