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亚市接待工作暂行办法
中共三亚市委办公室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三亚市接待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区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三亚市接待工作暂行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三亚市委办公室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5月22日
三亚市接待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接待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建设,使接待工作在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树立三亚良好形象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三亚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央、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接待工作必须做到热情、规范、有序、节俭,坚持按级别接待和对等对口接待。
第三条全市重要客人的接待工作,根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的意见和上级接待部门的要求,由市接待办公室统一安排、调度。
第四条外事接待工作严格按外事接待有关规定办理,具体由市外事侨务办公室负责。
第五条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的接待要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尊重客人的生活习惯。
第六条接待工作必须坚持依法接待、效能接待、适度接待和节约接待的原则,总的要求是: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统一调度;
(二)精打细算,量力而行,勤俭节约;
(三)热情周到,优质服务,顺利安全;
(四)扩大交流,增进友谊,树立形象。
第二章接待对象
第七条党和国家领导人(按上级接待方案执行)。
第八条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副省级以上在职领导干部。
第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军以上领导干部。
第十条原副部级以上离退休领导干部。
第十一条省直各部、委、办、厅(局)副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
第十二条省内各市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干部。
第十三条中央、国家各部、委、办、局和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兄弟市、地、州来三亚考察工作的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
第十四条市委、市政府邀请来三亚考察、投资的各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重要客商。
第三章接待分工
第十五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军以上领导来三亚,由对口单位接待,市接待办公室安排一次宴请。第十六条外地冠名厅级领导带队来三亚考察参观的团体,原则上由对口单位接待,市接待办公室安排一次宴请。
第十七条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副省级以上领导带队来市直部门检查指导专项工作的,市接待办公室安排一次宴请。
第十八条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含人大、政协常委)来三亚视察或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的(含省部级以上领导),接待工作分别由市人大或市政协负责安排,市接待办公室配合做好接待工作,经费由市政府专项解决。
第十九条因专项工作需要已经成立领导小组、指挥部或委员会等机构的,其上级来客(含省部级带队领导)由对口的领导小组、指挥部或委员会负责接待。
第二十条厅级以下(含厅级)离退休老同志来三亚,一律由对口单位负责接待。单位自行组织庆典、书画展、高尔夫球赛等活动,邀请前来的副部级以上离退休老同志的接待由各单位自行负责。
第二十一条省直厅(局)级以上在职领导来三亚,市接待办公室负责安排一次宴请,其余食宿等费用由各对口单位或部门负责并具体安排。
第二十二条市接待办公室接待范围内的每一批客人,只限于安排一次宴请,不多家多头重复宴请,尽量减少陪同人员,工作人员和司机不参加宴请,由市接待办公室统一安排工作餐。
第二十三条市接待办公室在接待工作中具体负责客人的住宿、用餐(宴请)、参观等事宜。其他如汇报会、座谈会原则上应在各自单位会议室进行,确需在住宿宾馆进行的,会议室安排等事务性工作和费用由对口单位负责。
第二十四条中央和省在我市召开的重要会议、举办的重要活动,以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开展的重大活动,市接待办公室配合做好接待工作。确需安排食宿、宴请的,报市领导审批同意后由市接待办公室实施,经费由活动组委会或市政府专项解决
第四章接待标准
第二十五条凡由市接待办公室负责接待的来宾,在用餐和住宿安排上实行按级别确定接待地点,分档次统一接待标准,向来宾适度收费的方法。
(一)宴请具体标准:省(部)级来宾不超过180元/人,地(市)级来宾不超过120元/人,县(处)级来宾不超过80元/人(以上标准不含酒水费用)。特殊情况来宾的住宿和用餐安排,根据主要领导的具体指示办理。
(二)宴请菜肴应注意地方风味,突出本地特色。宴请用酒原则上以普通白酒(80—150元/瓶)和地方啤酒为主。
(三)省直部门来三亚的住宿客人应收取客人的基本住宿费。外省、市(区)来三亚考察、参观的党政代表团,市接待办公室只安排一次宴请,住宿费和其他费用自理。
第五章接待程序
第二十六条全市重要接待任务在市委秘书长的统一部署、协调下进行。
第二十七条来三亚客人的申报审批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把关。
(一)重宾接待,全市带全局性工作和市委各部、委、办、局和群众团体以及外省、市(区)党委来三亚客人的接待,由市委秘书长负责协调、把关。
(二)省人大及相关委员会及其职能部门和外省、市(区)人大来三亚客人的接待,由市人大秘书长负责协调、把关。
(三)省政府及省直各部、委、办、厅、(局)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外省、市(区)政府来三亚客人的接待,由市政府秘书长负责协调、把关。
(四)省政协及相关委员会和外省、市(区)政协来三亚客人的接待,由市政协秘书长负责协调、把关。第二十八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审批时,以呈报单位所收来宾单位的传真(外省来三亚客人的传真须加盖来宾单位公章)或电话通知记录为据审批,并按照接待规定严格把关。
第二十九条市接待办公室根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签批的《接待通知单》和提出的接待要求,与呈报单位安排的接待人员共同做好接待工作。
第六章接待纪律
第三十条遵守廉政规范。各级领导和接待人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严格执行廉政行为规范,廉洁从政,廉洁奉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务效能。
第三十一条严守接待机密。接待工作中的秘密事项,必须做到严格保密。任何人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与接待任务相关的机密内容。
第三十二条接待人员必须保持和发扬节俭朴素、克己奉公的作风,珍惜公共物财,量力而行,严格标准,精打细算,讲求实效。
第二篇:集团公司接待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范文模版)
集团公司接待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对外接待工作,健全接待工作制度,规范接待行为,提高接待工作的效率和组织水平,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所属公司对外接待工作。
第二章接待工作原则
第三条 对外接待工作应遵循“对口接待、热情礼貌、节俭周到、预算管理”的原则,展示公司良好形象。
(一)对口接待:来访单位人员的级别决定公司接待级别,公司领导接待,按分管领域,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接待工作;各业务对口关系接待由业务对口部门负责。
(二)热情礼貌:接待所有来宾时均要热情礼貌、有礼有节,维护公司良好形象。
(三)节俭周到:接待工作应遵循节俭和周到原则,不得铺张浪费,接待安排应衔接周密,细致安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四)预算管理:接待工作严格执行预算管理,严谨超预算接待、超权限接待、超标准接待。
第四条 集团公司总经办、后勤保障室为对外接待工作管理部门,总经办负责集团公司来人、来访的接待安排和宣传报道工作,后勤保障室负责定点酒店的比选、联系,并协助接待部门做好车2-
而举行的宴请,以便席间商谈。就其宴请的形式来分,常见的有宴会、自助餐。宴会又包括晚宴、午宴等。
各种宴请活动的方式,可根据举行活动目的、性质、规模、参加人数以及其他有关条件,并参照风俗习惯和规格,选择运用,妥善安排,以期达到较好的效果。
第四章接待工作程序及标准
第七条接待工作程序
(一)总经办或接待部门接到上级单位来访的来函、来电及领导的指示后,了解基本情况:单位、人数、姓名、性别、职务、来访意图、抵离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及车次或航班等。
(二)总经办或接待部门制定专人制定接待工作方案,报领导审批后做好各项接待准备工作。
(三)总经办、后勤保障室或接待部门根据接待工作方案进行协调、配合、落实。
(四)接待工作结束后,对票据进行梳理签审,对接待工作进行小结并向领导报告。
第八条接待标准
(一)接待规格
1、高规格接待。陪客比来宾职务高一些,适用于上级主管单位派员来人,上级主管单位重要来员,其他单位来员洽商重要事宜,下属机构领导来访汇报情况。
2、对等接待。适用于原则上不宜进行高规格接待的一般性接待活动。
3、低规格接待。陪客比来宾职务低一些,适用于经常性业务往来,或者普通来员。
(二)用餐标准
1、来访客人,需要在公司用餐,原则上在食堂接待,接待部门应于客人来临当日、用餐前向后勤部门提出。重要会议、检查或活动,可提前预算,适当提高标准,原则上不超过30元/人/餐。
2、来客确需宴请并有公司领导参加,原则上按以下标准:公司高管正职出面宴请,以每人每餐100元以下控制;公司其他领导出面宴请,以每人每餐80元以下控制;部门领导出面宴请,以每人每餐50元以下控制,特殊情况超过标准须有公司相应层级领导在权限内签字审批。
3、陪客人数:陪客人数不得超过宾客人数,且来客人数在10人以内陪客不得超过5人(司机除外);来客超过10人,陪客人数酌情而定。
4、用餐原则上在定点酒店进行,禁止上高档烟酒或佳肴,杜绝酗酒、劝酒。
(三)宣传用品
接待工作中需要购买必要的宣传用品,由总经办等综合管理部门根据物品采购规定报领导审批同意后进行统一采购。
第五章附则
第九条本办法由集团公司总经办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三亚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三亚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停车管理,满足停车需求,改善交通状况,保护停车者与停车场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使用、管理 经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停车场是指供车辆停放的室内或者露天 场所的机动车停车场,包括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临时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停车场分为经营性停车场和非经营性停车场。经营性停车场是指为车辆提供有偿停放保管服务的停车场;非经营性停车场是指供车辆无偿停放的停车场。
本办法所称公共停车场,是指为社会公众存放车辆而设置的停车场所。本办法所称专用停车场,是指供本单位、本居住区或者其他 特定人群、特定车辆停放的场所。
本办法所称临时停车场,是指因在举行重大活动或节假日期间为满足社会停车需求而设立的临时性车辆停放场所。
本办法所称道路停车泊位,是指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利用道路设置供机动车临时停放的场所。
第四条 市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独立建设的停车场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统筹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制定机动车停车收费标准,并对机动车停车收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组织编制停车场专项规划,经依法批准后实施。
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政府投资的停车场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并承担公共停车场建设活动的组织、协调及有关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专用停车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经营性停车场审批的指导工作,并会同相关部门对经营性停车场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考核。
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市道路停车秩序管理和道路停车泊位的设置管理工作,并参与停车场规划、建设的相关审查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委员会)负责本区人行道上的停车管理工作。
财政、国土资源、综合执法、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税务、人防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负责机动车停车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停车场的规划、设置、管理及机动车停放管理的统筹协调。区各停车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停车场管理的具体工作。第六条 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依法管理、方便群众和“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经营性停车场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等手续。第七条 经营性停车场可以由投资者经营,也可以由投资者 通过委托、出租、承包等方式确定经营者。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的经营性停车场的经营者,不得私自转让已取得的停车场经营权。
第八条 鼓励多渠道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对建设立体式停车场和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扶持。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九条 停车场的设置应当符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停车场专项规划,并与区域停放车辆需求状况、车辆及行人安全通行条件和道路承载能力相适应,确保道路基本功能。
停车场建设时应与周边道路相衔接,确保停车场发挥其应有功能。停车场专业规划经批准后,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规定程序审批。
第十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各区政府根据停车场专 项规划,编制停车场建设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 停车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审查的停车场设计方案 组织建设,不得擅自改动,特殊情况需要改动的,应当将变更后的设计方案经原审查部门同意后方可组织建设。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建筑物应当按照建筑工程停车配建标准配套建设或者增建停车场,建筑物配建或者增建的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修建地下停车场应当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
建筑物改变功能的,已配建停车场不得挪作他用;已配建停车场达不到改变功能后的配建停车位标准的,应当按改变功能后 的标准配建停车场或者增加停车位。
停车场配建标准按照《停车场管理及服务规范》(DB 46/ 343—2015)以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配建停车场:
(一)火车(轨道交通)站、道路客运(场)站、机场、码头以及公共交通与自用车辆换乘的枢纽站点;
(二)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性机关单位的办公场所、体育馆(场)、影(剧)院、展览馆、会展场所、图书馆、医院、旅游景点、贸易市场等公共建筑或场所;
(三)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场所,建筑面积在 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酒店和娱乐等经营性场所。
本条前款所规定的公共建筑、经营性场所,在本办法实施前未配建停车场或者配建停车场达不到标准的,建设单位或者业主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购买、租赁、补建等方式补足停车位。
第十四条 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查公共停车场和大(中)型公 共建筑配建、增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建设停车场应按国家停车场设计规范和《停车场管理及服务规范》(DB 46/ 343—2015)的规定,配建照明、通讯、排水、通风、消防、技术防范等设施,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组织公共停车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管理停车场,并负责公共停车信息系统运行的监督管理,发布停车引导信息。
建设停车场,应当为残疾人自用车停放提供便利条件。建设停车场应配建充电桩,满足电动汽车、电动车充电需求。
建设停车场应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配建统一规格停放
架。
第十六条 建设公共停车场和公共建筑配建的专用停车场时,应同步配建停车场实时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并按照三亚市有关规定和标准,将其停车信息纳入城市智能停车诱导系统。
第十七条 停车场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和停车泊位的 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标准,其标志、标线和交通安全设施由停车场管理单位或经营者委托专业机构设置施划。道路停车场的标志、标线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设置施划。停车场内的设施设备、标志、标线等应当保持完好,发生损毁及时修复。
第十八条 已建成的停车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经批准建成的停车场的功能或者将停车位挪作他用。
公共停车场应向公众开放,不得擅自停止使用。
第三章 停车场的经营管理
第十九条 停车场经营者应当依照相关规定申请办理工商、税务等手续。
停车场经营者应当在投入经营前,凭工商营业执照、经营场地证明等材料向价格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价格核定手续。
第二十条 停车场经营者应在停车场营业前向所在区交通安监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备案资料如下:
(一)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查验原件);或者工商部门提供的《企业名称核准通知书》(查验原件);
(二)与其经营规模、经营类别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证明材料及身份证复印件;
(三)有健全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服务规范、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品查堵、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制度;
(四)建筑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明;
(五)信誉证明、经济担保书;
(六)平面图(明示停车场位置、场内停车位、通道及进出口布局等);
(七)与路网位置关系示意图;
(八)消防部门的消防验收合格证明;室外停车场须备有消防器材;
(九)经营场地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如系租用场地,提供租期一年以上合法有效的租赁合同;
(十)出具的机械设备安装技术合格证。
(十一)接入三亚城市智能停车诱导系统的证明。报送资料齐全的,区交通安监部门应当向停车场经营者出具备案证明;报送资料不齐全的,区交通安监部门应当一次性告知停车场经营者需要补正的材料。
停车场变更备案事项或者停业、歇业的,应当自变更或者自停业、歇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原备案机关办理备案变更或者注销手续,同时相应调整或拆除停车场标志牌,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一条 公共停车场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二)在停车场出入口明示停车场标志及停车场指示标志;
(三)在显著位置公开管理制度、收费标准、监督电话和有 关证照;
(四)工作人员佩戴服务牌证;
(五)配置完备的照明、通讯、消防、收费等设施;
(六)指挥车辆按序进出和停放,维护车辆停放和行驶秩序,协助疏导停车场出入口的交通;
(七)保持场内设施完好,交通标志、标线准确清晰;
(八)停车场停放非机动车应设置统一规格的停放架和存车 标识牌;
(九)停车场内发生火警、抢劫及交通事故等情况,应当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妥善保管车辆出入、视频监控等记录;
(十一)应提供24小时停车服务。公共停车场的使用应遵循“先到达、先使用”原则,不得以任何形式确定给特定单位或个人固定使用;
(十二)定期清点场内车辆,发现长期停放或者可疑车辆,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十三)保持停车场环境清洁;
(十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二条 停车场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或者容纳他人利用停车场从事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以及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机动车维修等经营活动;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车辆停放服务;
(三)允许车辆在停车场内通道等非停车泊位停放;
(四)允许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无号牌且无有效法定证明的车辆入场停放;
(五)扣押车辆停放者的证件或者财物;
(六)不按规定给付发票;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三条 机动车停放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停车场的管理制度,听从停车场管理人员的引导,按泊位、标示有序停放车辆,并按规定标准交纳停车场服务费;
(二)正确使用场内设备,不得损坏停车场内设施、设备;
(三)装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或其他违禁 物品的车辆,应停放在有关部门指定的专用停车场,不得进入其他停车场;
(四)按标准支付车辆停放服务费用;
(五)爱护停车场环境清洁;
(六)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有关规定。机动车停放者不遵守上述规定的,停车场经营者有权劝阻,劝阻无效的,可以要求机动车停放者立即驶离停车场或者拒绝提供停车服务。
第二十四条 住宅区业主享有住宅区停车场优先使用权,住宅区停车场不得因向社会提供经营性停车服务或者出售停车 泊位造成本居住区业主的停车需求得不到满足。住宅区停车场管理者应定期向业主公示停车位供需情况。
第二十五条 住宅区内规划建设的停车场不能满足住宅区居民停车需要时,经住宅区业主大会决定,可将住宅区内道路以及其他空置场地(不含已建成绿地及规划绿地)设置为停车场,但应遵循下列规定:
(一)不得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二)不得占用消防通道;
(三)符合国家、省、市停车场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住宅区内规划建设停车场满足本住宅区内居民停车需要时,可将闲置的停车位有偿对外开放,但须严格依照《海南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召开业主大会经住宅区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第二十六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专用停车场应当进 行合理规划;条件允许的,应在工作时间设置办理事务人员停车区域,安排专人引导前来办理事务的人员有序停放车辆。第二十七条 举行重大活动或节假日期间,公共停车场不能满足社会停车需求时,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依法要求专用停车场在满足自身停车需求的条件下,向公众开放。
第二十八条 专用停车场应当按照下列方式进行管理:
(一)停车场属建设单位的,建设单位可以自行管理,也可 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二)停车场属业主共有的,由业主大会决定管理方式和管
理人;
(三)停车场属业主个人所有的,业主可以自行管理,也可 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专用停车场的管理,国家、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九条 举办大型活动需要设立临时停车场的,举办者 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车辆停放和管理方案,并报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经批准允许临时占用道路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发布公告。大型活动结束后,举办者应当及时将临时停车场恢复原状。
第四章 城市道路停车泊位管理 第三十条 设置道路停车泊位应当遵循总量控制、严格管 理、规范有序的原则,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根据区域、时段、道路承载等实际情况设置道路停车泊位。道路停车泊位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设置和撤除。
禁止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道路范围内设置停车位、停车指示标志、设置地桩地锁以及擅自引导他人占用道路停车。禁止在城市道路人行道设置机动车停车泊位。
第三十一条 下列城市道路范围内禁止设置道路停车泊位:
(一)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的车行道,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范围内的路段。
(二)侧分带与人行道之间宽度小于5米的路段。
(三)净宽小于3米的人行道。
(四)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共用道。
(五)距离公共交通站外延30米范围内。
(六)大型公共建筑周围疏散通道及消防通道、无障碍设施 通道。
(七)人行过街通道的出入口及两侧5米范围内。
(八)道路管线井盖设施周边1米范围内。
(九)消防栓30米范围内。
(十)已建成能够提供充足车位的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300 米范围内。
(十一)其他应当禁止设置的路段。
第三十二条 停车泊位的停车标志、标线应当规范、清晰、醒目;对停车泊位收取城市占道费的,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收费标识和公示牌;采用停车计费仪表收费方法的,应当在醒目位置明示仪表收费设施的使用说明,确保设施整洁、完好。
公示牌的内容包括停放服务收费定价主体、收费标准、计费办法、收费依据、投诉举报电话等。
对向停车泊位收取的城市占道费应当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城市道路停车泊位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
第三十三条 道路停车泊位管理者由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管理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管理人员应当佩戴统一标识。
(二)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城市占道费,并出具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三)指挥车辆有序停放,维护停车秩序。
(四)不得将道路停车泊位出租给单位和个人作为专用停车 泊位。
(五)不得利用或者允许他人利用路内停车泊位从事商品摆卖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与道路停车无关的活动;
(六)保持路内停车泊位标志标线清晰、完好,保持路面清洁卫生,发现路面损害问题及时告知属地道路管理部门。
(七)定期清点场内车辆,发现长期停放或者可疑车辆,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四条 机动车停放者将车辆停入城市道路停车泊位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二)因交通管制、现场管制、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抢险等特殊情况需要立即驶离车辆的,应当服从交通或现场管制,突发事件及应急抢险处置的需要;
(三)路内停车泊位为时段性停车泊位的,应当按规定时间停放;
第三十五条 不得在路内停车泊位内从事商品买卖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与道路停车无关的活动。
第三十六条 因道路交通状况发生变化,道路停车泊位已影 响车辆正常通行或者道路周边的公共停车场已能满足停车需要 的,道路停车泊位应及时撤除。
道路停车泊位撤除后,管理者应及时恢复道路设施原状。
第五章 收费管理
第三十七条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根据停车场的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分别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管理。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停车场车辆停放服务收费标准,须报价格主管部门审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停车场车辆停放服务收费标准由经营者依据经营成本自主合理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确定。所有停车场的停车收费公示牌均须申请区价格主管部门监制。
市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交通管理政策,会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停车区域、停车时段、停车场类别和市场供求关系制定差别化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
第三十八条 停车场收费应使用税务部门统一监制的发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配建停车场 或者配建停车场达不到标准的,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七十三条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无法改正的,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住房城乡建设 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整改,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一)停车场未组织竣工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
(二)停车场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
第四十一条 经营性停车场没有办理营业执照,擅自进行经营的,由工商部门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下罚款;无照经营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未经主管部门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而擅自改变停车场功能的,或者擅自将停车场挪作他用的,由市综合执法主管部门或各区城市管理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市综合执法主管部门或各区城市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四十三条 经营性停车场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九条的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四十四条 经营性停车场经营者不执行明码标价规定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停车服务费,或者不出具统一规范的票据的,由价格主管和税务行政管理部门依职权处罚。
第四十六条 在人行道上违法停放车辆的,由各区城市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有关法规、规章进行处罚。
第四十七条 在道路上违法停放车辆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 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有关法规、规章 进行处罚。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在道路上设置地桩、地 锁等障碍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迅速恢复交通;擅自在道路、居住区以外的其他公共场所设置地桩、地锁等障碍物的,由市综合执法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
对擅自设置的地桩、地锁等障碍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的,相关部门可以决定立即 实施代履行。第四十九条 拒绝、阻碍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交通运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价格等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停车场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及其工作人员在停车场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由监察机关依法按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三亚市二手房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三亚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三亚市二手房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府〔2012〕119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单位:
《三亚市二手房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六届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三亚市人民政府
2012年7月6日
三亚市二手房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更好地促进我市二手房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构建一个高效快捷、办事透明、服务优良的二手房交易市场政务环境,优化二手房交易审批流程,缩短办证时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屋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二手房交易登记办证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二手房交易,是指单位或个人依法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房屋权证》,符合上市条件的房屋交易行为。
第四条 三亚市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市地税局”)负责二手房交易的税收征缴工作。
三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二手房的交易审批登记发证管理工作,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以下简称“市国土环境资源局”)等部门予以配合。
第五条 二手房交易涉及的分摊土地使用权转让过户审批,由市国
—1—
土环境资源局授权委托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办理。
第六条 二手房交易不作评估,由市地税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市行政区域内各区片制定市场指导价作为收取二手房交易税费的参考依据。合同价高于市场指导价,则按合同价收取;合同价低于市场指导价,则按市场指导价收取。
市场指导价每半年调整一次。第七条 二手房交易提供以下材料:
(一)二手房转让申请表;
(二)《土地房屋权证》;
(三)二手房转让合同;
(四)买卖双方身份证复印件(单位提供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明及身份证、经办人身份证、公证委托书等);
(五)共有人未能到场签名,须出具公证委托书;
(六)法律法规需要的其它材料。
第八条 二手房交易所需的分户图、宗地图,在三亚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前,由三亚市房地产交易中心负责提供。整栋宗地图、楼盘表、房屋分户图未做测绘,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委托有资质的测绘机构测绘后受理。
第九条 二手房交易实行一站式办理制。成批量交易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单宗交易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十条 受理单位出具收件、收据的日期为受理日。经审查,提交的资料需要补正,受理单位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资料补正日为受理日。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不得进行交易:
(一)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它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
(二)土地房屋未经产权登记并领取权属证书;(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2—
(四)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五)权属有争议;
(六)已设定抵押权但未经抵押权人书面同意出售;(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涉及保障性住房和土地来源为划拨用地的住房转让,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中央、省、市文件政策的规定。
第十三条 对有制作虚假二手房交易转让合同,或者不如实申报二手房交易价格等偷逃税费行为的责任人,由市有关职能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3—
第五篇: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暂行办法
三亚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府〔2012〕124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六届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亚市人民政府
2012年7 月11日
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水上旅游秩序,保障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旅游者和旅游项目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水上旅游”是指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依托水资源开展的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旅游经营性活动。包括水上游览观光、潜水、水上降落伞(拖伞、滑伞)、冲浪、赛艇(摩托艇、皮划艇、快艇)、帆船以及其他各类水上旅游经营项目。
本办法所称的“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船、筏、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
第三条 经营水上游览观光和渡轮运输旅客项目的企业,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一)取得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航线许可、水路运输许可、船舶营业运输许可;
(二)取得工商部门颁发的企业营业执照;
(三)具有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适航船舶,并持有船舶检验部门签发的有效《船舶技术检验证书》、海事部门签发的有效的《船舶国籍证书》、《船员适任证书》等有关证件;
(四)有从事经营活动必须的场所,有航线(区)、停靠港(站、点)、游客上下所必需的安全业务设施;
(五)有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并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专、兼职船舶安全管理人员;
(六)参加船舶和旅客意外伤害保险,持有有效的保险证件或证明文件;
(七)公安边防部门核发船舶簿或船舶登记簿;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条 从事航运的水上旅游经营企业应严格遵守下列事项:
(一)确保船舶和船上有关航行安全的重要设备必须具有船舶检验部门签发的有效技术证书,船舶处于适航状态;
(二)船舶上的工作人员须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训练,参加航行值班的人员应持有合格的职务证书;
(三)船舶的结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技术规范;
(四)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并报海事管理机构批准或备案。
第五条 经营潜水、水上降落伞(拖伞、滑伞)、冲浪、漂流、赛艇(摩托艇、皮划艇、快艇)等水上旅游项目的企业,应当依照《海南经济特区安全生产条例》第30条第2款之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对该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安全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重新进行安全评价。未经安全评价或者经安全评价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不
—2—
得开业或者运营。
企业依照前款通过安全评价后报市安监部门备案,市安监部门应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备案意见,逾期不出具意见的,视为已备案。
在本办法实施前已生产经营的企业,尚未进行安全评价的,应在本办法实施后三个月内依照前两款完成安全评价备案,否则不得继续经营。
第六条 经营水上旅游项目的企业,应严格遵守《三亚市水上娱乐活动安全管理规定》;经营潜水项目的,还应严格遵守《三亚市潜水旅游行业规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七条 市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我市实际,负责编制我市水上旅游总体规划;依照《旅行社条例》、《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加强我市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管理。
第八条 市海洋主管部门负责我市水上旅游经营企业的海域使用审批工作;对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未能提供安全评价报告的企业,市海洋主管部门不得审批。
禁止任何企业或个人违法使用海域从事经营性水上旅游项目。第九条 三亚海事部门负责我市各类船舶的登记工作、船员适任书的考试、评估、发证和跟踪管理以及船舶的防污染管理工作,维护我市船舶航行安全。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依法予以处罚。
舶检验部门负责对海上旅游运输船舶实施检验,核发有关船舶技术证书。
第十条 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我市海域航线的规划和审批工作;船舶的运输许可证和运输服务许可证的审批工作;营业性港口的管理工作以及监督落实营业性船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保险;根据执法工作的需要,制定暂扣、扣押和没收违法经营船舶的停泊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3—
第十一条 市物价部门负责监管各类水上旅游项目价格。合理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海上特殊旅游服务项目的收费价格,实行明码标价,严禁抬高收费价格。
第十二条 三亚工商部门负责对海上旅游企业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核,依法核发企业营业执照,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取缔无证经营。
第十三条 市公安边防部门负责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并依照《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规定》、《国务院对清理、取缔„三无‟船舶通告的批复》第三条规定,对船舶的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员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对海上航行、停泊的“三无”船舶,一经查获,一律没收。
第十四条 水上旅游企业需要新建设水上码头(站、点)应严格按程序报批,擅自建设的,由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强制予以拆除。
第十五条 对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非法占用海域的,由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对非法营运、违法收取运费和服务费、未按规定缴纳国家规定的规费的,由市交通主管部门依照《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 对水上旅游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或者有其他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违法行为,由市安监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对违反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市安监部门应依照《海南经济特区安全生产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对旅行社为旅游者选择不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或者接待服务能力的水上旅游企业的,由市旅游部门依据《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三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 对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以及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以及不实行明码标价的,由市物价部门依照《中
—4—
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 水上旅游管理实行常态监管和定期综合整治的执法模式。综合整治工作由市交通主管部门牵头,海洋、文体、安监、旅游、公安边防、综合执法、海事和工商等部门共同配合,每季度以及节假日期间开展联合执法活动,打击和取缔非法旅游、三无船舶,维护水上旅游的良好秩序。
在联合执法工作中,各责任单位如有工作推诿,配合不力的,市交通主管部门可上报给市政府予以处理。
第二十一条 三亚市水上旅游投诉电话为:12345。水上旅游投诉事项处理程序依照《三亚市城市管理举报投诉奖惩办法(试行)》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职能部门在日常执法工作中,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违法履行职责,尚未构成行政处分的,依照《海南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予以查处;情节严重,足以构成行政处分的,依照《三亚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2年8月10日起施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