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语拼音教学多媒体教材的设计理念及其实现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www.xiexiebang.com)
提要
针对多媒体手段在汉语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而多媒体教材还十分缺乏的现实,本文探讨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多媒体教材的设计理念及其实现方法。本文认为多媒体教材应强调:1.语音识记与拼读练习结合;2.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同步;3.听读符号与发音动画同现;4.单音辨识与语音系统关联;5.对比练习由纠错目标设定;6.拼读词语从常用词中选择。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做到文字、声音、画面、动画互相配合,把多媒体技术的长处充分发挥出来,让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好状态。
拼音教学
一、语音识记与拼读练习结合二、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同步
三、听读符号与发音动画同现
四、单音辨识与语音系统关联
五、对比练习由纠错目标设定
六、拼读词语从常用词中选择
关键词多媒体教材设计理念实现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2010第四辑
第二篇:浅谈教材汉语拼音的教学
浅谈新教材汉语拼音的教学
内容提要:为了使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本人注重把汉语拼音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关键词:汉语拼音
结合拼读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示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在教学中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
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只桃,他们认识是桃(táo),却不会将桃(táo)分出声母t,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3课三拼音节:gua、guo、hua、kuo、huo,我是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然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从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上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顺,出示在黑板上,为学生营
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结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民产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案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案。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吸引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
第三篇: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情感升华
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的使命,但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军事的情况,了解了匈奴的许多内情让汉武帝知道和中亚、西亚各国如何打交道。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战事中张骞才能以他对匈奴的广博知识节节获胜„„)
五、复述课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一名甘肃人,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甘肃的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现在就让我们来当一名小导游,给到甘肃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介绍这令我们骄傲的丝绸之路。
1、小组内互相练习说。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第四篇: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
汉语拼音教学: 第一课ɑ o e 1.ɑ 小姑娘圆脑袋,小辫一翘就念ɑ;o 圆圈圆圈 o o o;水上一只鹅,水中倒影e e e 2.会读a o e 的四声,发声方法都是有规律的: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如:ü á ǎ à ō ï ǒ î 随着学习要达到熟读四声,并且随便抽一个要会读,最不好读的是二声,需要不断地强化,才能达到熟练。
第二课:i u û
1.结合书中的插图,记忆顺口溜。i: 衣服袋子顶个扣子 iii;u:乌鸦站在窝旁边u u u ;
û:鲤鱼打挺吐泡泡 ûûû
2.会读i u û 的四声,方法和上面的一样,同样需要不断地强化,掌握方法才能熟读四声。(打手势可以帮助孩子记住四声的读法)
3.ɑ o e i u û 是六个单韵母,发音口型的变化是:从大到小的。
第三课:ɑi ei ui(复韵母)
1.会读ɑi ei ui,读的方法:ɑi——从a 的音到i的口型,就可以顺利读出ɑi的音;ei——从e的音读到i的口型,同样也可以顺利读出ei的口型;ui的读法也一样o。
2.会读ɑi ei ui的四声,读四声的方法同上是一样的。标声调的方法:有ɑ标ɑ上,没ɑ找o e,i u 并列标在后。如:üi ái ǎi ài uī uí uǐ uì
第四课:ɑo ou iu(复韵母)
1.会读ɑo ou iu 并做到熟读。方法:结合图形,然后要掌握双音节读的方法,如ao:从a的音读到o的口型,可以顺利读出。ao的音。Ou:从o的口型读到u的音,可以顺利读出ou的音;iu也是一样的方法。Ou是本节课中最难记住的哦!
2.会读ɑo ou iu的四声,标声调要用到上面的顺口溜:有ɑ标ɑ上,没ɑ找o e,i u 并列标在后。如iū iú iǔ iù ōu ïu ǒu îu üo áo ǎo ào 3.iu——ui从发音的方法上让孩子去体会他们的区别,其实并不难。
第五课:b p m f(声母)
1.认识并且会读b p m f,声母的发音特点是轻和短。可以结合书中的插图,运用顺口溜记住,b:小朋友听广播,右下半圆b b b(让孩子分清左手、右手,可以让学生运用右手的特点记忆:我用右手写字和画画,就能记住左手了,要不断训练哦!)还可以让学生用手和铅笔来比划出b,动手和动口相结合。P:小朋友在泼水,右上半圆p p p,也可以动手比划加强记忆。m :两扇门m m m f:一根拐棍 f f f 2.开始学习拼读音节了。方法:声母轻,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四声的变化,最容易错的是把二声读成三声。拼读需要不断地训练,才能让孩子熟读。还有读错的就是读跑,如bu拼出 pu,所以拼读需要一气呵成,不能犹豫,只要犹豫一定会出现错误的!
第六课:d t n l(声母)
1.声母中最难的几个了,尤其d t,关键是生活中没有和d t的音相吻合的,所以比较难记,需要运用顺口溜强化记忆:d:小马跑d d d,左下半圆d d d;t:运用带把儿地雨伞,让学生观察:伞把儿朝下ttt(需要强化记忆,关键发音没有特点)n:一个门洞 n n n l:小棍儿赶猪lll。
2.拼读同样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在二声的读法要强化。还有就是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如:liǔ niú 孩子对四声还不是很熟练,需要先分清声母,韵母,再想声调。多训练就会拼读的顺利了。
第七课:g k h 1.认识声母 g k h。结合书中的插图掌握声母的声音g 鸽 k 蝌蚪 h 喝,g 的顺口溜:9字拐弯ggg k:结合插图编顺口溜——水草旁边两蝌蚪 k k k h顺口溜:一把椅子h h h 2.会进行拼读,要多加练习才能达到熟练。再有就是学习拼读三拼音节,如:gua kua hua 如gua—— 中g是声母 u 是介母 a 是韵母 方法:声母轻 介母快 韵母响。后面还有如jia qia xia jiao qiao xiao zhuo……(介母只有:i u û)考试中经常让孩子选择出来三拼音节,平时要多加训练。
第八课:j q x 1.认识声母j q x 结合书中的插图掌握声母的声音,j 鸡 q 气
(七)x 西瓜的西。j:结合插图,鸡翘尾巴捉蝴蝶jjj ;q:一个9字qqq;x:一个大叉xxx 2.会进行拼读ji qi xi的四声,要达到熟练。重点是j q x 与û相拼时的变化如:j-û——ju q –û——qu x—û---xu(小û见了j q x摘掉礼帽就敬礼,并且告诉孩子:小u永远不与jq x相拼,因为小u与jq x打架了,小u永远不与jq x相拼。所以要让学生熟练的记忆,并且反问xu qu ju 中的u是谁?为什么?)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遇到,如:jun qun xun juan quan xuan 中的u都是û哦!
第九课:z c s 1.认识声母z c s,结合书中的插图掌握声母的读音,z 字(一声)c刺猬的刺(一声)s 丝。z:一个2字zzz c :半圆半圆ccc s:蚕吐丝sss 2.本课中除了学会拼读zai cai zou等一般的音节以外,重点认识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和声母z c s相比较,首先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给字注音,还有就是读的要响,长一些。声母zcs读的要轻而短。还有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是:直接读,不要进行拼读。声母肯定不能够给字注音,也就是他不是一个音节。需要平时不断地训练才能够区分整体认读音节。
第十课:zh ch sh r 1.结合插图中人物的坐在椅子上做的事情,然后结合图记忆zh ch sh r的读音和外形。r:太阳又叫日(r)没有日种子就不会发芽,所以读r,样子就像刚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芽。2.拼读的重点是三拼音节 zhuo shuo chuo 还有就是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方法和第九课说的一样。
第十一课:y w 1.最后两个声母了,y w 两个声母结合书中的插图来记忆读音和外形不难。
2.重点是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yi wu yu。教学中我们利用讲童话故事的形式:在拼音王国里正在举行一场舞会,大y姐姐拉着小i妹妹成了一对好朋友,跳起了舞yi yi yi,大w哥哥拉着小u弟弟的手也成了一对好朋友,高兴的跳起了舞wu,只有小û妹妹没有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呜呜的哭了起来,这时候大y姐姐跑过来,对小û妹妹说,我也可以当你的好朋友,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你必须把你的眼泪才干净,我才愿意做你的好朋友,小û妹妹把眼泪擦净了,和大y姐姐成了好朋友——yu.所以,要多问孩子:yu中的u是谁?(û)她的眼泪呢?为什么擦了?)
第十二课:ie ûe er 1.双韵母(也叫复韵母)ie ûe er,是学习ai ei ui ao ou iu 之后的复韵母。结合插图掌握ie 椰子 Üe 月(一声)er 耳(一声)。这几个复韵母比较没有规律,不太好掌握。教学中我利用单韵母 a o e iuû 你们看谁排在前三名?a o e。可是今天小e感冒了,发出了奇怪的声音(ê),小i要和小e比赛,她可跑不动了,小i跑到了前面——ie(先发i的音到感冒后e的奇怪的音ê)——发椰的音。Üe的方法基本上一样。er 是韵母中最特殊的一个,因为只有er 不与任何一个声母相拼,所以我们称er为特殊韵母。
2.重点的是jqx 与ûe 相拼 jue que xue。还有比较难的是整体认读音节 ye yue,教学中,利用讲故事的形式——ie想能够给字注音,但是又不符合拼音王国的规定,他想了个办法,小i摇身一变变成了大y姐姐,现在就可以给字注音了(整体认读音节——ye,和韵母ûe读音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整体认读音节ye可以给字注音,韵母ûe却不能够给字注音);yue——ûe也想给字注音,小û扭了半天身子也变不出来,因为没有大(于)急的直掉眼泪ûe,你们猜谁来了?对大y姐姐来了,他会怎么说?孩子就能说了(大y姐姐说,小û你别哭了,把眼泪擦了我就帮助你,让你也能给字注音……)整体认读音节——yue,和ûe比较,相同的是读音一样,不同是yue 可以给字注音,韵母ûe却不可以。
第十三课:an en in un ûn 1.复韵母an en in un ûn结合插图学会读音,要想记住这几个双韵母也有规律可以用,后面的n在韵母中读音相同,都是舌尖舔在上门牙里面和上膛相接处的地方,用鼻子发音。an——先发a音然后舌尖舔到上门牙里面和上膛相接处的地方,自然就会发出an的音。en in un ûn 发音也是一样,重点在第一个韵母。掌握好规律就会掌握了。
2.拼读要多加练习。重点是整体认读音节 yin yun yuan。yin 和in读音一样,不同的是yin是整体认读音节,能够给字注音。In 是韵母不能够给字注音。yun 和ûn也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整体认读音节yuan,要让孩子记住真题认读音节是不需要拼读的,必须直接读。这个需要强化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第十四课
第五篇:汉语拼音教学指导方法
汉语拼音教学指导方法
汉语拼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即是孩子学习普通话的“拐杖”又是孩子认知的桥梁和纽带。说好普通话的关键环节是发音,发音的教学更是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发音是否规范,影响到以后认识汉字、口语交际和学说普通话。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方音辨正指导宜早不宜迟,那么在拼音教学中如何进行方音辨正指导使“拐杖”立起来。我的做法是:
一、规范发音,突破方音辨正难点
对于粤方言地区的孩子来说,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舌头的放位问题。抓好发音环节是方音辨正指导的第一步,而发音的关键在于读准音值,而读准音值的难点是发音部位与发音要领不清楚,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略了,他们认为学生跟着老师能发出音就行了,其实不然。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从根本上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努力做好一看(指导学生看清发音图,认识发音部位)、二摸(亲手指摸发音部位,也可在教具模型上指摸)、三读(多种练读力求当堂到位)、四查(师生、生生互查,对录音自查)四项工作,加强训练,指导学生在源头上学好拼音。
1、借助图画,读准字音。如果教师只是教给学生方法,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实在太难。如果采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亲眼所见是怎么发音的,舌头应该放哪里,气流应该怎样呼出,那学生的思路就会更清晰。在教学时我除了做好上文说到的四项工作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课本上每一个拼音的学习都配有一幅相应的图画帮助学生学习。如“zh ch sh r”的学习,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四幅插图,“织毛衣”的“织”、“吃东西”的“吃”、“大狮子”的“狮”来教学字母“zh ch sh r”的发音。
2、借助媒介,辨正发音。学生尝试发音,清晰发音要领之后,我们就可以借助录音、多媒体等进行辨正发音练习,让学生反复听音辨读,力争让每个学生发音到位准确。
3、看图说话,巩固读音。
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如:蜘蛛织网图、知了在鸣叫图、小朋友们被雨淋湿了等图片,在说话交流中既巩固读音,又训练说话表达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二、激发情趣,诱导参与辨正活动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语言的积累初期,而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老师只是让孩子们简单地一遍一遍地读去写和拼,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按低年级的思维水平和心理特征,想方设法创设拼音教学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不断地去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1、在游戏中强化。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记忆拼音可事半功倍。寓学习于娱乐的教育模式。以喜闻乐见的游戏为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拼音基础。在粤方言中一般是没有舌尖后音zh ch sh r的,所以学生常常把它们和舌面音j q x 和舌尖前音z c s 混淆了。要学好普通话,必须把这三套音分开。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学生在这方面的缺陷,我特别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练习,在课前我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词语让学生练习比较,如:师长—司长、主力—阻力、长度——强度、诗词——稀奇等词语让学生辨别,并且把它们制作成为拼音卡片给学生做游戏。例如:采取开火车的形式,用字母卡片,进行快速读出字母;也可采取游戏方式,四人或二人一组,用学生学具里的字母卡片,轮流出“牌”,谁最先读出“牌”,“牌”就归谁所有,最后比谁的“牌”多等游戏。这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在“玩”中掌握了拼音知识,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让学生乐学。在拼音教学中,开展一些有趣的竞赛和游戏,给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学内容注入了活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紧张思考、激烈的竞争,又有欢乐、愉快的享受。
2、在儿歌中强化。
第一、重视课本上的儿歌,指导学生读准读好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第二、采用自编儿歌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在教声母发音时,教会他们《声母发音歌》:“声母发音不一样,用心练来仔细想。双唇用力b p m,唇齿用力f f f;舌尖用力d和t,鼻音边音n和l;舌根用力g k h,舌面发音j q x;舌尖平放z c s,舌尖翅起zh ch sh r;嘴角向后y y y,嘴巴小圆w w w” 和《声母诗》春日起每早,采桑惊啼鸟,风过扑鼻香,花开落,知多少。把拼音变身成汉字更容易让学生所掌握。在教鼻韵母发音时,则教会他们念一首《鼻韵母发音歌》,即:“单韵母,连鼻音,前后鼻音要区分:前鼻韵母舌前伸,后鼻韵母抬舌根”。第三进行绕口令的强化训练。如:天上一个盆,地下一个棚,天上的盆掉下来砸坏了地下的棚,地下的棚碰破了天上的盆。棚要盆赔棚,盆要棚赔盆(eneng)。这些儿歌和绕口令琅琅上口,小朋友们读得津津有味,很快从中记住了发音要领,从根本上纠正了不良的发音习惯,也比较顺利地闯过了拼音发音难关。这样即激活了课堂,又提高了效率,根据我的检查这些拼音的读音,课内的过关率就达95%以上。
三、巧妙迁移,巩固方音辨正成果
由于方音的顽固“烙印”特征,方音辨正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仅有训练而不注意坚持运用,其结果只能事倍功半。受方音区大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形成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分别出现“一种语言,两种说法”的情形,这种情形的形成从一定程度上会弱化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设计针对性较强的语言迁移练习,形成氛围,以巩固方音辨正成果。
1、生活中练。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练语音。在辨正方音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方音与普通话相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也非常重要。一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只要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学习效果也会特别明显。为了提高认识我会把课室的事物贴上写有音节的卡片,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拼读,或者在平时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也写成音节,让学生比赛读,并且要求学生回家也试着给同学的姓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家具、电器等物品标上拼音练习读,试着做小老师和家长一起学习,如果遇到困难时及时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同时我们也可以要求家长与我们一道进行方音辨正成果的巩固练习,家长与孩子共处时,要求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观察说话的训练。
2、阅读中练。
学以致用,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多读注音读物,丰富课外知识。拼音教学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拼音的学习也结束了,而是应该指导和安排学生读一些注音读物,指导读注音读物,通过读注音读物,巩固拼音,培养阅读兴趣,这是在做提高语文素质的“磨刀工”,阅读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另外老师相关的搜寻工作,将古诗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利于方音辨正巩固的诗句与文段,汇编在一个小册子上,让学生人手一份,常翻常读,既利于巩固又积累语言。第一,精选诗歌,针对训练。例如:《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针对声母舌尖前、后音的训练)《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针对前、后鼻韵母的训练)等。第二、精选文段,针对训练。可以在小学课本里面精选出有针对性的句段进行训练。也可以每星期在新闻、报刊中找出一段话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每周一练。这样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在其他文章的朗读中也能做到有意识地对方音进行克服。
小学阶段汉语拼音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方音辨正训练也自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常抓不懈,才能较好地解决粤方言区的学生的方音问题,才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普通话水平的提升。真正让汉语拼音这根“拐杖”立起来,让其成为学生兴趣学习与发展的助力器。
1)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汉语拼音要求的历史变化:历年大纲对汉语拼音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曾经有过直呼的要求,默写的要求,帮助阅读的要求。这些年来,有越来越降低目标的趋势: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教师要牢牢把握目标,不要人为拔高要求,增加难度,如,分析音节的构成、默写音节、给汉字注音等。也不宜用尝试错误的方法。如,谁和谁不能相拼。要在认识、拼读上下功夫,不要进行大量的抄写练习。
介绍人教社提供的汉语拼音测评方法。其意义: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在内容方面,要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大力加强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汉语拼音的考查,以往采用的方式多数是笔试,最常用的题型就是要求学生把正确的音节与事物或词语连起来。其结果是,很多学生考试分数很高,但普通话不行,会写不会说,成为“行动上的巨人,语言上的矮子”。这样,实际上忽略了汉语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的功能,使汉语拼音教学不能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汉语拼音测评意见》,要求学生当场拼,当场读,既关注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音节,又关注学生是否能读准音节,在推广普通话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以前的考试方式往往是就拼音考拼音,学生不了解学习拼音的价值,因此学得枯燥无味。《汉语拼音测评意见》,要求学生认读的不只是一个个孤立的音节,而是赋予汉语意义的音节,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拼音可以帮助识字,拼音可以帮助阅读,它使学生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意义所在,更加激发学好汉语拼音的兴趣。
在把握汉语拼音的要求上,还要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学会汉语拼音是第一学段的任务,不要苛求一步到位,立竿见影。起步阶段先达到保底要求,以后在不断的运用中巩固并达到熟练,以及信息社会对拼音程度的要求:拼音输入法所要求的再现认知水平。现在只需再认即可。
(2)识字的要求。汉语拼音教材中的70个字,只要求认识,即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并不要求书写。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过细的字形分析,只要通过多种形式跟学生见面,让学生整体认记即可,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是怎么记住汉字的,在哪里见过这个字。有的课生字较多,可借助图中人物的活动,或儿歌中的句子,通过多种语言环境,通过反复认读来熟悉。可以开火车读,比赛读,在游戏中读,或是口头组词,说句子。如,要求用“我”说一个句子,或同时用上“爸爸、妈妈、我”说一个句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多种途径,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
2. 变革教学方式。(1)将拼音教学生活化,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转化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巩固。
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拼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早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声母、韵母说词造句,赋予字母以意义,是帮助学生记住发音的好办法。如bpm一课,播,泼,摸等动作。dtnl一课,打,踢,拿。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拼读以后,要与学生的口语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尽量避免大量无意义音节的反复操练。如,什么声音dadada,什么声音dedede,什么声音dididi,什么声音dududu?如,整体认读音节yuan ,对孩子来说是个难点,但是让孩子随便加上四声的哪一声,组个词,就不难了。有的说,我选第三声,望远的远;有的说,我选第四声,过生日时,许愿的愿;我选第一声,冤枉的冤;我选第二声,圆圈的圆。难点很快就化解了。生字教学也一样,如“河”,组“小河、河流、江河”等等。写是巩固的一种方式,但不宜用得过多,可以剪剪贴贴,涂涂画画。
又如,让学生拼水果名、蔬菜名、动物名、教室里的物品、家里的物品,有时拼家庭成员的称呼等,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可以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卡片,一面写汉字,一面写拼音,让学生在拼拼读读中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又提高了拼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拼音教学游戏化。尊重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儿歌法。根据字母的形体编出儿童喜爱的顺口溜、小儿歌、绕口令来教儿童记忆那一个个干巴巴的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活的形象,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这些字母。
比如,第1课汉语拼音的教学:
草青青,水碧碧,风吹树绿好空气。妞妞练唱aaa,公鸡伴奏oo啼 大白鹅(e),真美丽,领着孩子水中嬉。第2课教学
红屋顶,黄墙皮(i),草儿青青树儿绿(ü)。
妈妈洗衣我喂鱼(y),乌鸦和我是邻居(u)。
增长知识听广播(b),锻炼身体爬山坡(p)。
捉迷藏,用手摸(m),笑口常开弥勒佛(f)。
比如d t n l汉语拼音第四课,教过这课的老师大都会说顺口溜,孩子们也会编出许多不同的来,我们不妨利用这个顺口溜唱个歌 3 5 5 |6 6 5 0|1 3 5 5 |4 4 2 0|1 3 5 5 |i.i 6 56 |5 3 22 1|1---||
小熊敲鼓 d d d,小鱼跳舞 t t t,小羊钻门 n n n 小猴拿棍l l l。
汉语拼音第五课,我们先告诉孩子它的读音和小白鸽的鸽一样,询问他们能不能看图或联系生活自己编儿歌记住g的读音?孩子们闪着明亮的大眼睛,说出各种各样的答案。“鸽子的鸽。”“和平鸽的鸽。”“哥哥的哥。”“割草的割。”“割破的割。”“……”老师再引导,看g的字形,能不能编一首儿歌。“9字加弯ggg。”“q加弯钩ggg。”“o加竖弯钩ggg。”p字反写加钩ggg。”“……”。孩子们通过自己编儿歌,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让孩子紧密结合生活,自己学懂了g的读音和写法。
辨析法。如:bd、pq、ft、nh、mn,这些字母形体易混,用动作演示、谱曲唱歌的方法,帮助儿童牢固地掌握好易混声母的读音和形体。如区分bd、pq时,可让儿童伸出左拳,拇指向上,演示出b字母的形体,再伸出右拳演示出d字母的形体,然后让学生将两拳相对后向下翻便演示出pq字母的形体。边演示边教学生说:“左拳b来右拳d,两拳相对念bd,左竖朝上就念b,右竖朝上就念d。左下p来右下q,两拳相对念pq;左竖朝下就念p,右竖朝下就念q。”一次复习“b、p、d、q”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字母的样子?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有学生跑上来在讲台前双脚并拢站定,左手叉腰,右手上举,学生们一下子叫出来“是b”,随之调换手变成了“d”,左手叉腰右手放下则成了“p”,反之成了“q”。
做一做。让每位学生在课外自做字母卡片,裁纸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但书写绝对不能替代。因为这做卡片的过程,不但是读的过程,更是写的过程,改的过程,画的过程,有的孩子在卡片反面配上画,以便帮助记忆。人人制作了一套拼音卡片用起来就非常方便。复习课上我让学生拿出已制作的字母卡片,按声母表的顺序排列。孩子们在操作中,一边看书,一边排列。这排列字母的过程,检查顺序是否正确的过程,无疑就是读书的过程记忆的过程,因为要把卡片摆对位置这就促使学生去读去记。这就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既培养了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字母的印像,巩固了学习效果。
为了记住“Z、C、S”的字形,我们改变了死记硬背,抄抄写写的惯用方法,让孩子们用自己准备好的一段毛线来摆摆这三个字母,看谁摆得最漂亮。孩子们在自我操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Z、C、S”的字形。更令人惊喜的是不少儿童还用数学中用到的小塑料棒、圆与这段毛线一起摆出了“o、e、x、i、zh、ch、sh、r……”有的还用打手势的方法来记字母,既简单又方便,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拼音字母的兴趣。他们发现用毛线、小棒能拼出好多字母时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奋异常,欲罢不能,这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而且挖掘了创造的潜能。
3. 恰当运用教材,发挥教材优势。
(1)情境图的运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画面,说出本课要学的字母或音节。还可以提示学生把带调的音节和口语词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说一句话,巩固这些音节。还可以用竞赛的形式,如,用一个音节,看谁组词组得多,“乌鸦乌云”,也可以说一句话,看谁的话里面包含这几个音节最多。如“阿姨晾衣服”,“小弟弟在屋前喂鱼”。把观察画面、学习音节和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体会发现的乐趣,体验学习的乐趣。
(2)儿歌的运用。
儿歌与情境图是两个层次的内容。如dtnl一课。不要求背诵,其价值在于,在语境中巩固音节,体验学习拼音帮助识字、帮助阅读的知识意义。读一读即可,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儿歌中标红的音节,是儿童用于巩固知识的。可以教师代读,程度好的儿童带读等,不要以为是要儿童自己读。
(3)体现弹性,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
初入学儿童的发展程度很不一样,丰富的教材内容,给所有孩子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前,通过各种途径,如调查问卷,访谈,了解儿童的语文程度,如,识字情况,汉语拼音,口语表达,古诗背诵,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发挥不同儿童的不同优势,并采用各种方式弥补儿童的弱项,达到全面发展。要处理好拼音教学,识字教学,词句教学和儿歌教学的关系。拼音和认字是保底的要求,其他几个环节的教学,要视学生的发展情况而定。教学中可以体现弹性设计。对于一些学过汉语拼音的同学,老师可以让他们以“我教你”“我帮你”的心态重新学习汉语拼音,他们会乐此不疲的。
y w i u ü课例 第一课时
1、利用情景图引出字母。
2、认准字母:教师示范,反复练习。
3、利用表音、表形图巩固认读成果。
4、借助情境图将字母认读与学说普通话相结合。
5、通过描红、仿写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1、复习。
2、在拼读练习中,掌握拼读方法。
3、学会带调音节的读法。
4、拼读音节的练习。
5、抄写音节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