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3:5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对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对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编号 2010新浦—短期—060

申报日期:2010年4月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短期课题

《对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课题主持人:朱红霞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在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培养和发展信息素养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我们是农村小学,相对而言,软硬件都比较落后,教学资源短缺,教学中往往是两三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而且信息技术课一个星期中仅有一节,不能保证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这给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再加上农村家庭购置电脑的也很少,学生没有机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只有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才能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小学生现在学到的信息技术,等其走入社会时可能早已面目全非,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式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他们掌握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将来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关于培养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早在1909年,美国的杜威就提出了这一理念,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学会通过感性体验,理性思维,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课题针对本校及普通校的生员来看,探索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有各种评论。以下是从赞同者的角度来看待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探究是一种本能,儿童天生就是探究者。探究是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贯穿人的一生。

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儿童的。探究对儿童的思维构成了挑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过程要求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学生将已有所学加以整合,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探究式学习有利于保护人的天性——好奇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至关重要。探究有利于培养儿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信息技术学科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从实践中探索多种操作方法,掌握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但是不少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清晰,对探究学习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理解存在偏颇,对它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误解。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本身。人有可教性、自教性、个人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创造的潜能。人为了谋求自身发展的学习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指出,教学活动只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过程的外部刺激,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由此他提出了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内部心理活动过程相吻合的观点。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接受外界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达到平衡,按照国外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任何教师都不可能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只能通过激发主体的自觉意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教育的内容必须经过主体自我意识的选择这一关卡,否则将意味着教育的失败。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建构主义理论、活动教学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为根本,利用信息技术化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学生之间的协商讨论、合作学习,以及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小学生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出发点,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包括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他们掌握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将来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提出的“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其他课程学习的能力。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理论学习法

为搞好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做到认真钻研新课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先进理念。

行动研究法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宗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教学即教研,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调查法

以问卷、访问、听课等形式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的成败。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前期准备)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我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客观分析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做好课题的论证和申报工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第二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实验研讨)

1.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及要求,写出调查报告。

2.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开展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出发点,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构建适合小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初步形成总结,并撰写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3月(完善发展)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有关“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成功资料或案例。

2.相关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

3.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成果展示。

4.课题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章立早:《今天我们该如何教学》(《师道》2003年4月)胡路加:《上好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育信息技术》2003年5月)

第二篇:《对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对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编号 2010新浦—专项—060

《对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 朱 红 霞

所在单位 连云港市浦南中心小学

课题类型 短 期 课 题

结题日期

《对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朱红霞

一、课题提出

在传统的教学中,以学生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目标,往往出现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调熟能生巧,甚至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造成了教学的高负担低质量。如果我们继续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执行新课程计划,很可能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审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基本实现两基,培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还存在着许多缺陷:①重视知识点的落实,重知识,轻能力;②过分重视结论,忽视研究过程中蕴涵的极为丰富的教育意义;③过分要求结论的统一,严重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④过分重视知的培养,忽视情、意的开发,使学生发展不够全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处于被动继承、接受、储存状态,缺少独立、自主、实践、体验,学习气氛沉闷;⑤培养出来的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与时代需要不相适应。

为了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改革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制定了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使每一位公民获得现代社会所必须的科学素养。在这种背景下,探究学习成为此次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特征。新课程计划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从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统一,转变到既重视知识技能的统一,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从教育学生“学会”转变到教育学生“会学”。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知识形成和构建的过程。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索的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在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培养和发展信息素养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我们是农村小学,相对而言,软硬件都比较落后,教学资源短缺,教学中往往是两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而且信息技术课一个星期中仅有一节,不能保证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这给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再加上农村家庭购置电脑的也很少,学生没有机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只有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才能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小学生现在学到的信息技术,等其走入社会时可能早已面目全非,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式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他们掌握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将来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自主探究式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操作、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软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旨在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活动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者健康情感的形成,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2.理论支撑

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知识的重组、改造、丰富,是通过大量的探索和实验,自主建构而实现的,教师有责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利于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等学习形式,完成更新知识的建构。

心理学理论: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一般是“感觉——知识——思维——记忆——理解——应用”,探究式学习正好体现了这一认知规律。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本身。人有可教性、自教性、个人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创造的潜能。人为了谋求自身发展的学习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指出,教学活动只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过程的外部刺激,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由此他提出了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内部心理活动过程相吻合的观点。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接受外界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达到平衡,按照国外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任何教师都不可能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只能通过激发主体的自觉意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教育的内容必须经过主体自我意识的选择这一关卡,否则将意味着教育的失败。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建构主义理论、活动教学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为根本,利用信息技术化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学生之间的协商讨论、合作学习,以及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小学生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出发点,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包括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他们掌握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将来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提出的“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其他课程学习的能力。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法

为搞好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做到认真钻研新课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先进理念。

2.行动研究法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宗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教学即教研,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3.调查法

以问卷、访问、听课等形式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的成败。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前期准备)

1.调查分析,确定研究方案,研讨实施过程和方法。

2.组织教师学习理论,了解和课题有关的一些研究成果,为开题做好准备。

3.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我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客观分析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实验研讨)

1.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及要求,写出调查报告。

2.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开展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出发点,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总结,实验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并不断积累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性措施,修改完善方案。

4.构建适合小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初步形成总结,并撰写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完善发展)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3.进行实验课题的结题和汇报活动。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学校领导全面贯彻,宣传理念

为加大科研力度,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确立课改工作的行政管理保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在教科室、教导处的具体运作下,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学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明确,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纳入全校的工作规划之中。学校定期组织教育教学骨干、积极分子开展校内外的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和理论实践,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2.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现状调查活动

为了了解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探究式教学的现状,课题组根据探究式教学的相关内容,结合本地区课堂教学的实际,设计了《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探究式教学情况教师调查问卷》、《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探究式教学情况学生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教师的思想理念、教学行为、实验条件,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兴趣导向、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并在小学高年级教师和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教师和学生部分调查结果为:

教师方面:

(1)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您的态度是()

A、非常赞成B、有点赞成C、不赞成。

其中选A的占10%,选B的占40%,选C的占50%。

(2)您所在学校对探究式教学的态度是()

A、不管不问,随代课老师怎么样都行

B、大力支持,积极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C、口头上支持

D、太影响课堂效率了,还是采用讲授的形式比较好

其中选A的占50%,选B的几乎为零,选C的占30%,选D的占18%

……

学生方面:

(1)你在上信息技术课时采取的主要学法是()

A、老师讲一步做一步

B、看书自主探究学习

C、借助老师指导和同学帮忙

其中选A的占30%,选B的占20%,选C的占50%。

(2)你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采取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情况是()

A、基本上没有

B、很少

C、经常

其中选A的占40%,选B的占40%,选C的占20%

……

调查结果显示: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还没有彻底转变,教学中还不能开展有效的探究式教学,学校对探究式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

3.撰写调查报告

在开展教师和学生探究式教学情况问卷调查的同时,课题组成员还深入到不同的学校,对当前信息技术课探究式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从师生的思想观念、领导支持的力度、学校的实验条件、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开展探究式教学所在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进行了调查。结合师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形成了调查报告。

4.规划课题研究

本人确立以“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实践为课题,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落实学科研究方向、研究方案、研究过程、资料积累等。

5.理论研究、交流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提高课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是保证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关键。这个阶段的研究工作按照下列步骤展开:

首先,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宣布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邀请领导、专家及部分非课题组成员的教师参加开题论证会议,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实施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组织专题讲座培训活动,对课题研究中申请立项课题的环节、实施方案的撰写、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研究资料的积累和结题报告的书写等内容进行参与式培训,一定程度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水平,为课题研究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针对自主探究式教学,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借助于因特网、各种相关的报刊、专著,搜集整理有关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对整理出来的资料,认真研读,撰写研究笔记和研究论文。

第三,老师平时自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纲要》及相关探究性学习的著作,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定期举办课题研究研讨课、汇报课,邀请兄弟学校的老师参与评课交流,从中虚心听取意见,及时总结“自主探究”的实验经验,同时根据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归纳总结。

6.形成阶段性成果

经过前期的理论研究和探究式教学现状调查,课题组召开专门的研究会议,对所积累的研究资料进行认真的筛选、讨论、论证,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7.坚持课堂运作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即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凡是学生能说、能想、能讨论、能操作的就让他们自己去说、去想、去讨论、去操作。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环境中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探索,学生的自信得到了强化,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关注,合作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思维的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得到了加强。

8.强化课题研究管理,以活动带动课题的实施与推进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住“计划、研讨、总结、激励”四个环节。

(1)计划、学习:除了课题的总计划外,每学期课题组要组织成员讨论,确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落实方案中提出的各个目标。同时课题组加强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查阅文献、网上收集信息,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

(2)研讨、交流:这是推进课题研究的重要抓手,以研究课为中心,强化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备课、上课讨论、课后总结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探索“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的有效途径。我们与其它课题共同合作,对于不同课题组的研究课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平时化和经常化;为了保证研究过程的连续性和深入性,我们还要求每学期,本课题组必须开展一次活动。

(3)总结、推广:我们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一是学期结束时进行阶段性总结,二是要求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三是要求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时推广辐射到其它教师、其它学科。

(4)激励:在研究过程中,围绕研究目标认真开展研究,对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根据学校确定的激励办法给予奖励。

9.进行调查和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九、课题研究成果

1.为学校营造了“科研兴校”的良好氛围

本课题研究期间,教师从中收到实效,不仅理论素养有很大的提高,教学基本功也普遍加强。实验的过程,是理念的更新过程,课题组成员善钻乐学,精备多讲,以点带面,全员参与。许多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10篇。在市级以上教研会上交流8篇。在市级论文评比中,我校有几十人次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还组织专人编订了《优秀论文集》和《各科优秀教案集》。我校被连云港市新浦区评为“先进教科室”,教科室张书兵主任被连云港市新浦区教科室评为“先进个人”。

2.构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构建出信息技术教学“质疑——探索——创新”的学习方式

①教师创设情境——设疑;②学生参与创设情境——质疑;③确立自主探究新知的课堂教学机制;④建立学生群体议辩的课堂活动场。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自课题实验开展以来,学生的操作以及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敢想敢说,发言大胆,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创造意识,而且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养成善学、乐问、勤思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高涨,在连云港市信息技术编程竞赛中有7名学生获奖,其中赵士豪、吴沂泓、刘轶群获得一等奖,李静、何玮嘉获得二等奖,姜来、史雨鑫获得三等奖。

4.教师队伍得到了锤炼

通过课题研究实施,各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不断向课堂教学纵向、横向拓展、挖掘,形成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师也从“经验型”、“知识型”向“科研型”转变,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校示范、辐射作用,为浦南镇小学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普及、提升甘为“排头兵”,发挥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地位、品位。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由于课题研究的时间有限,有些内容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如何根据探究内容,选择不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究式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效不够明显,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研究。

2.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撑。课题研究工作,需要印发各种调查问卷、打印各种研究资料、录制各种音像材料,要组织各种研究活动等等,这些工作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经费支撑,许多研究工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给课题研究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教师研究的自觉性不高。课题研究工作是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的,研究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课题主持人去检查、督促课题组成员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否则就会出现不能按时取证等现象,阻碍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4.本校班额较大,人均超过50人,如何有效地实施自主、探究,让课堂活而不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活的教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5.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家境差距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怎样帮助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今后的设想

1.改变教师的现代教学思想。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计算机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牢牢地、自始自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

2.改变教学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相互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学习;创造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倡导基于网络前提下的多媒体教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3.丰富教学资源。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究,所以教师可采取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已有资源,来充实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4.改变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自己能分析、总结、归纳、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相互联网的教室中,学生的层间、层内的合作变得活跃和突出,这需要学生强化自己的参与意识,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才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参考文献:(小五宋体)

1.靳玉乐,《探究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2.张罘,《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关注焦点》,《中小学电教》,2002年12月

3.胡路加,《上好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育信息技术》,2003年5月

第三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是市教科所于2009年10月立项的市级研究课题,在市教科所、县教研室的专业指导、引领下,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年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就课题开展的情况做一个总结。我相信通过总结与反思,一定能够更好地促进下一阶段课题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是顺应时代需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实验的总体目标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探索出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于学习环境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有: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升合作学习能力,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3、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

4、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关系,建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5、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提升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课标为依据。《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式。”

2、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该创设一种鼓励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的环境。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中,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师——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根据问题收集事实、证据。

3、分析和处理信息,形成解释并对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评估。

4、表达与交流、修正与完善解释。

五、实验的组织管理 1.、认真学习相关理论。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和教育报刊杂志的有关理论文章,并及时推荐优秀文章汇编成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从中了解相关的前沿信息,借鉴他人经验。每位实验员还认真作好读书笔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反思、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2.、提供实验空间,加强教学研讨与交流,有序推进实验工作。每次活动都能着重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有的研讨课教师都要交一篇案例和教学反思,并进行阶段性小结。教研组及时组织评课研讨,在评议中更加明确课题的研讨目标及措施。通过评议加深对课题的认识,自觉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当然只有这些集体活动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题组成员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节假日时间,点点滴滴地积累,研究方能高效。课题组重视课题研究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归档和反馈。

3.、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及时反思并总结经验。课题组的老师们已达成共识,研究不能只局限于一节的公开课,应该与平时的教学紧密结合,将研究落实到平时的课堂中,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研究课,并及时反思与总结。

六、实验研究的主要策略。

1、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关系。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这三种学习方式存在着一种相互补充、互为支持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努力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首先,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然后,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充分质疑,引导学生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在个体无法解决问题,就组织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把问题解决。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化自主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没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无法进一步开展合作及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但是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合作学习过程留于形式”,“合作学习成果内容与汇报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策略来加以解决。(1)解决“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合作学习目标,有时由教师提出,有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有时由学生提出。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提出目标,均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同时还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而定。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解决“合作学习过程留于形式”的问题

要让学生真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就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扎扎实实地将合作学习落于实处。我们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第一,保证合作的时间。第二,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第三,寻找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第四,弹性小组的科学配置。第五,科学合理地分工。第六,指导学生学会交流的方法,包括如何倾听与发表意见。第七,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3)解决“合作学习成果汇报内容与形式单一”的问题。

合作学习中的成果汇报这一环节是提升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汇报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成果的展示。其实不然,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合作解决某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提升合作的能力。因此,合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汇报如下内容:小组怎样合作?合作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合作带给你的最大帮助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的引导,其实是要求教师将关注的目光由合作的结果引向合作的过程,这恰恰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汇报形式也避免单一性,可采用口头汇报,也可采用书面反馈,可小组成员共同汇报,也可派代表进行汇报。

4、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策略。探究学习的只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采用各种激励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与人合作、亲自实践,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的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

(3)关注学生探究学习情感、态度及参与过程。(4)倡导学生个性化的结论与见解。

七、实验的主要成效。

短短一年的课题实验,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实验促进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个方面的提高。

(一)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参加课题实验后,实验组的老师们通过边实验边学习,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并树立了以“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念。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精心创设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实验班的课题研究带动了全校老师的课题意识及研究。一年来每位课题组教师均完成了1—2篇的实验论文、案例分析及教学设计,并汇编成册。同时,教师们撰写的论文在县、市、级的各种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发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有数篇,收入县级论文汇编的有5篇。课题研究不仅提升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培养了他们更高的职业品质,加深了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升华了教育理想。他们更加敬业爱岗,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先导作用,成绩更加突出。他们的工作受到领导和同行的肯定,课题组教师及她们所带的班级也受到市、县、校的表彰。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正在由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转变,由老师教转变为我能学,由师生间的单向性活动转变为双向性互动、多边性互动,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小组合作、乐于探究,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优势互补,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课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资料,阅读有关书籍文章。课堂上,学生能够热烈地交流预习所得,主动学习感悟课文内容,他们小组合作学习,大胆质疑,乐于探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参与面广,讨论热烈而且有序。课后,能自觉温习知识,深化学习,拓展延伸,广泛阅读,积累优美词、句、段、文,做好读书笔记,并加以运用。绝大部分学生善于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有较强的探究精神,能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能够多方收集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

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他们乐学,善学,学有所成。随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已多个学习层面辐射,辐射到其它学科、班级管理、文体活动等方面。实验班班风好,学风浓,学生对所有科目的学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全面发展。

(三)促进课堂教学格局的转变。

实验班的课堂教学在课改理念的体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师生角色的转换,三维目标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课堂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优于非实验班。课堂上呈现出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格局。

(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验教师为保证实验的顺利实施,自己不断加压,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水平,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两年来实验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历次的考试中,每个实验班的成绩都比普通班的成绩好,在年段也是各列前茅,获得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学生家长的好评。

九、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如何面向每一个学生,开展差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有所发展?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家境差距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怎样帮助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资料相对匮乏的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当前我们还拿不出有效的办法。

2、在我们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使课堂有序又有效,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如何把握、关注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信心,需要进一步探究。

3、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落实“知识目标”之间的矛盾?

4、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中的各种资源?

5、小组学习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水平急需提高。课题研究一年多来,确实给我们和学生带来许多的收获,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在今后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坚定“以科研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教育理念,不断努力,继续研究探索,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作出贡献。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实验研究结题报告执笔人:古建军我校的“学习主体性的探究”课题是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开发的课题。三年多来,课题组的老师们在“充分自主、有效合作、有益探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缘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所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这一传统观念的革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承认学生是会主动发展的,承认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这样,从动态的角度组织学习活动,当然不能单

一、封闭,必须综合,开放。所以,个体要“自主”;整体要 “合作”;过程要 “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针对以上的背景因素和课改新理念,结合本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特提出“学习主体性的探究”专题的实验研究。

二、概念界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通过引导自主学习,旨在改变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意在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想学”、“会学”、“能学”的积极状态。“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使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逐步养成“客观地认识自我,真诚地欣赏别人”的良好心态。由于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既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又体验到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有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研究目标

(一)理性感悟“学习主体性的探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亦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就是自主;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解人以困,虚心求教,平等对话,就是合作;阅读时,围绕课文核心,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身体力行地做,就是探究。教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应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积极尝试小组学习的途径,在重难点处、语言实践中、反馈评价中合作;应精心组织探究性学习,合理安排探究内容,给予充分探究空间,在探究过程中落实语文实践,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个体要“自主”,整体要“合作”,过程要“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做到:一般性问题,多采用自主性学习,重点问题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难点问题多采用探究性学习。

四、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为主,科学地走一步,看一步。即在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状态下,采取行政领导、专家指导、骨干带头、全员(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一点促面的方式边行动研究,边反馈纠正,逐步完善,不断发展。

运用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文献检索,随堂听课,检测实验等形式进行研究,以理论探讨作为辅助。

五、研究时间

1、准备阶段(2002年9月—10月)组织调查,分析教学实际;收集资料,组织专题学习;制定研究方案,并完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3年1月—2006年5月)由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的教学中实施研究,并组织本教研组的成员协同研究。调整方案,并做好阶段性总结报告。① 展开探索性研究,初步概括、提炼出有效的策略,并作好记录和小结。(2003年5月—2004年9月)② 课题组召开中期研讨会,制定评价与检测的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反馈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查找问题。邀请领导、专家指导,概括、提炼出共性策略和个性策略。作好记录和总结。(2004年10月—2005年2月)③ 进一步实施、完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2005年3月—2006年5月)

3、反馈阶段(2006年4月—2006年5月)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

4、总结阶段(2006年6月—2006年9月)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措施

1、优化组合,成立课研组织。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课程的实验研究工作,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课研实行分层责任制,由校教研室具体负责运作,组织制定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布置各阶段的课研实验工作;其次语文教研组提出课题组成员人选,骨干教师踊跃参研,率先垂范;再次学校课题管理领导小组针对申报参研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等情况,成立了由年龄、职称、学历层面均衡,年级分布合理;同时,邀请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参与和指导课研实践工作,从而保证了本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首要基础。

2、学习探究,明确科研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3、实事求是,保证科研实施。

(一)课研制度,做到“五个一”

1、一周一小研 每周星期三下午,进行一次“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集体备课或研讨活动。

2、一课一反馈每个完整课结束,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并做好一个教学后记。

3、一月一大研每个月上一节课研公开课。

4、一季一反思 每个季度整理一则教学心得或一个典型案例。

5、一期一回顾 每个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工作总结。

(二)师生关系,实现“八个变”

1、教师角色由权威变民主。

2、对话姿势由居高临下变平等互动。

3、对话语气由命令口吻变商量语气。

4、课堂表情由板着脸孔变微笑面对。

5、处理学生事件由简单粗暴变心灵沟通。

6、对待学生错误由斥责轻视变包容尊重。

7、表扬语言由吝啬变大方。

8、考虑问题由教师角色变学生角色。

(三)课堂教学,坚持“十个要”

1、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愉悦、开放”。

2、课堂方式要“自主、合作、探究”。

3、课堂评价要“民主、客观、公正、及时、激励”。

4、学习过程要有“看书、内化”。

5、学生之间要有“交流、讨论”。

6、知识掌握要有“质疑、反思”。

7、能力形成要有“练习、反馈”。

8、课堂学习要有“争论、笑声”。

9、媒体辅助要“适度、得力”。

10、教学思路要“清晰、新颖”。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众所周知,课题研究应植根于课堂沃土之中,这是把教科研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关键所在。我校以教研活动为抓手重点,不断探索通过教研活动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即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并在教学中运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已确定的实验研究课题,紧紧围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课程理念,因人而异,将研究主攻问题细化并落实到不同年级和不同实验教师。要求他们在组内说课,组员补充的基础上,抓准抓住研究的问题,开实验公开课和研讨观摩课,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分别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即课堂上展现出学生“想学”、“会学”、“能学”的课堂表征。一是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在按照课标、教材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一篇阅读课文,学生提出那么多问题,一节课估计可以解决哪几个,解决到什么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决定,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自己确定学习进度;三是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老师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有的吟诵,有的挥毫,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学生兴趣盎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发挥;四是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水平,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有效合作”,即具备“三要素”:①成员分工明确;②学会倾听思考;③学会评价小结,讲求“四个是”①保证时间是前提,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正确的估计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②精选内容是关键,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即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难解决的,③恰当指导是保障,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焦点、认识过程,以便恰当进行调控,引导点拨疑难处,指导困难学生,帮助总结方法,④及时评估是动力,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合作方面的情况给予小组成员正确的、及时地评估,进一步改善合作的效果。“有益探究”,即: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注意有些内容只能是一种感悟而不是精确的结论,探究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惟一的。具体探究按下面三个基本阶段进行,一是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问题的心向,自主确定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准备进入探究性活动;二是尝试体验实践阶段,尽量让学生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三是表达交流小结阶段,教师要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的创见,帮助扩展和深化结论,如通过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并做交流,如演示、宣读研究结果,进行答辩等。总之,通过探究,让学生不仅呈现了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达到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事物都是一分为

二、辩证统一的。不可否认,三年多来的课研实践,我们遇到了困难,存在着困惑。如何客观应对问题,主观克服困难,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和今后需重点做的工作。(—)困难与疑惑

1、本校实验班人数均超过50个,这样的大班额状况下,如何实现有效合作,让课堂活而不乱?

2、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参加科研存在着矛盾,如何进行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3、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老师们的知识面有待拓展?

4、由于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家境差距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怎样帮助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资料相对匮乏的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

(二)目标与方向课堂教学的充分自主,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得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自由人,具体要抓好“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反馈、自主应用”这几个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合作,要抓好内容、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它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我们要注重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与方式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究,要注意提供探究的环境和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要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要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地积极实践探索,形成“植根课堂,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的科研特色。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在问题解决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是省级重点课题。该课题于2007年3月启动,经过这2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眺望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各种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放眼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活跃的生产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与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将世界推进到信息经济时代。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性,直接形成了一个终身教育和学习的社会。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该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这就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学校教育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才能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对这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的报告中给予明确回答:学会认知。报告认为:学校教育既要使学生形成广泛的知识基础,又要使学生有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这种认知能力是接受教育的许可证,它给人的终身教育奠定了基础。面对这样的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为关键、最为彻底、也最为核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学生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和存在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主体力量的增强和生命价值的彰显。

2.新课程的追求。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我们课改研究的主攻方向。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满堂罐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学生纯粹是被动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特别致力于在教学方式变革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笔者认为,当今社会,不会合作的人就不会生存。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双赢。与其说是在竞争中求生存,不如说是在合作中求发展。基于这种观点,笔者努力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以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

3.新教材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颁布之后,经过两年滚动课题“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等的研究与探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已有了一定的关注与思考,这些为我们所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资源,莫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认为,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不应平均地对待各项素质,应该看到素质整体发展,就会培养出具有主体性人格和能自觉主动发展优良素质人才。我们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样做,其可行性、实效性可能会更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数学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深入探索实现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展目标的实践模式的策略(途径方法),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体系,为我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指导理论。

2.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实施将会深入探索实现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展目标的实践模式和策略(途径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应用价值。能为我校实验课题研究积极累经验,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课题的目标及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本课题的实施立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和自主、合作技能、技巧。提倡合作和独立并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应体现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为此我们为本课题设定了以下具体的研究目标:

(一)研究目标:一是具有自主性。即能主动动脑思考问题;有主见,不盲从;能根据情况做出决定。二是具有合作性。即能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三是具有探究性。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问题并能主动进行探究。

(二)研究内容:

1.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本校数学学科。

研究的对象是本校524名在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些好的作法,可以在本校其它学科推广。

这项课题研究,我们将采取行动法进行研究,也就是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要根据各年段培养目标,针对每个阶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面再向前推进。2.学生培养目标:

一是具有自主性。即能主动动脑思考问题;有主见,不盲从;能根据情况做出决定。二是具有合作性。即能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三是具有探究性。即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进行探究。3.探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策略:

此项探究所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研究的基本操作策略概括起来说,就是“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总结提升”。

“激发兴趣”就是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生动有趣的导语、包含真情的鼓励、富有悬念的故事等),激起学生渴望参与的兴趣。“自主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不依附,不从众,但又善于与他人合作,互相切磋,取长补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就是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总结提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自主探究收获并侧重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感受。

学生的自主性在各种学科的学习活动中都有体现,要把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好经验运用到“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来。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应更根据数学学科中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恰当选择方式。这些活动方式有:在玩中探究、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探究、在发展中探究、在转换角色中探究、在模仿社会实践中探究、在求异中探究、在讨论中探究等等。教师应在实践中对这些方式灵活运用,并尽量创设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活动形式。

这项课题研究还要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我们要向家长宣传这项研究的意义,取得共识,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评价学生情况时,也要有家长参与。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行动研究为主,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有: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5月)。(1)申报课题,审批立项。

(2)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主体教育的资料和成功经验。(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4)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进行修改。(5)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理论,学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8年7月)(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7月—2009年9月)(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典型案例,装订成册。(3)展示研究成果。

(4)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5)推广研究经验。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分析

(一)通过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初步形成先自主探究,再合作学习的学习操作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三个“形成”: 1.形成学生学习新知时先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2.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特色。

3.形成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研究数学交流数学提升到新的高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摸索、实践、反复总结,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 1.引导自学发现式学习。

2.倡导合作学习发挥集体力量。3.探索多样化学习方式。

(二)通过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我们要求教师能给学生最多的思考、动手、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起到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这样,促进了在数学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尤其给教师做出了更为科学的定位。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同时,我们致力于突出师生关系的四个特征:教育性、相互性、平等性、发展性。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进一步得以体现,既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提高,也使得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更趋于和谐。为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终身思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加大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力度。

素质教育一直是我校数学教学中强调的重点,在课题研究的这两年中,老师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明确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以“自主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学习”为主要模式,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逐渐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也更坚定了教师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

(四)通过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 的研究与实践,收获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从事课题研究的两年中,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业务能力得以增强,教科研品味得以提升,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课题专题研究更上了一个层次,教师们都能勤于笔耕,近两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等评比中屡获佳绩,学生竞赛也有所突破: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1.如何进一步完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校数学教学的特色。

2.如何对数学组全体教师进行科学培训,突出实验教师的点带面工作,把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每一节数学课堂上。

3.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仍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工作重点。

二○○九年十一月

自主探究论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坚持民主、开放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因此,它对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评价方式等。确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些新课程要求。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以新教材教育理念为指导,依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以主题知识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开展合作探究,并注意营造积极和谐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努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景的设计,通过一个个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体验、感悟、获取学科知识及其意义。在这种开放式学习中,以求达到“学习内容活动化,探究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二、具体操作阶段

课前预习——展示成果及合作探究——生成观点——践行要求

(一)课前预习

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运用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了解,并带着思考和问题,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去尝试、去体验,养成自学习惯,形成自学能力。

例:在新教材教学中,提前编印《同步训练》,紧贴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使用《同步训练》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了解知识体系。

(二)展示成果及合作探究

1、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预习探究作业,老师对学生预习情况做及时评价。

2、学生自学是自主探究的基础环节。新课伊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可行的、学生容易掌握的学习内容,提出要求;明确任务后,学生自学。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掌握学习内容打好基础。

3、教师引导小组与全班讨论探究。教师要对小组的合作形式、方法、内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生动鲜活的事例,来说明和体现自己的视角和独到创新的思考,倡导有个性的、有文才、有感染力的语言,鼓励现场即兴的、自圆其说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设疑质疑,师生相互交流、启发,同时教师确保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

设计意图: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共同学习。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班级形成探讨、争辩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例:在学习《理想》一课时,我提前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并且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三)生成观点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达成知识目标,形成科学认识。教师通过精讲解疑释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重点与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必要的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补充不足,形成正确的认识及知识体系,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提升。

例:每节课教师都要对本节知识做必的要点拨,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知识及重点难点。

(四)践行要求

践行要求是自主探究的实践环节。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这样,学习有了良性循环,从另一个角度巩固了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练习,有效点评,查漏补缺,解析释疑,突破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学生的答题方法技巧的提升。

例:每节课都有效利用《同步训练》课堂练习部分或其他习题,及时巩固、消化本节课的知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三、教学反思

本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目的要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验知识走进知识;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欲望和责任感。通过本教学模式的探索让我坚定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溶入社会改革的大潮中,完善自己奉献社会。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论文

收藏本文章应城市城南初中

吴高珍在市教科室课题组、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大力进行“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及经验,下面作简要的总结。

一、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使课题研究中学生主动地在课内和课外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把学语文和学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理论的学习:

1、自主学习的理论。《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2、合作学习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沙塔洛夫等人认为:通过创造性教育活动,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合作、信任理解的关系,活泼多样地发展学生多样化的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3、探究学习的理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二、研究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实现了以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课题预期目标,为教学特色建设提供教育资源保障和有力的支撑,我们积极整合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方式和一般流程,构建了“导入激趣→自主创造→合作互动→引探释疑→迁移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1、导入激趣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把图、文、声、像有机组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理解,营造一个语文教学的互动新空间,有如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天上的街市》、《背影》、《皇帝的新装》、《咏雪》、《化石吟》等课件的制作,让学生真的有如进入作品的真实情景中。比如《化石吟》中下下载大量动植物的化石图片,及影片《侏罗纪》的图片,就可以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形象的直观感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以这些真切生动的情景既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同时还可以培养提升个人的情操,养成真善美的体验,造就独立的人格。这无疑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2、自主创造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给予学生上网,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独立网上学习。如初一的两个信息班进行的“四个一”的活动比赛,先以教材为例子进行模仿学习,进行更新创造。整个比赛大力提倡一个口号:“像学者一样认真阅读,像作者一样创新写作,像书法家一样端正书写,像工程师一样灵活运用„„”,加强自主独立性的培养,增添学习的成功感。如在创作“励志格言”电子书签、创作一个寓言的过程中,同学们先在网上搜索学习名人伟人的励志格言、网上研读《伊索寓言》后,再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创作,并配以精美的文字、插图处理,自创励志格言、寓言故事。其效果很好。

3、合作互动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力主“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目的在于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及网上资源,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及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通常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与组之间的挑战竞赛,由此增强竞争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授寓言四则——《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时,可以即时上网阅览这些寓言的VCD片,看图模仿角色进行讲故事比赛。又如下载的《皇帝的新装》的10幅忍俊不禁、妙趣横生的连环图片引来学生阵阵的笑声,给这些连环图片配上动情的音乐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复述故事比赛,这样的效果当然是难以言喻的。这不仅改变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只是录音机播放示范朗读录音的固有形式,还积极力求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对“说”的能力切实地加强了训练,务求做到“促学生想说,教学生会说”。

4、引探释疑引探释疑的过程是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教《诗两首》时,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借纸船和金色花来抒情有什么好处?每一遍自读,老师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在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有些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

5、迁移实践书上的知识只是一个例子,能学得更多的知识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语文课上我们尤其重视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像有的学生善于文字处理,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有的学生擅长网页制作。如根据实验班的实际,已经循序渐进式地开展了以下的“多个一活动比赛”:设计一张“励志格言”电子书签比赛;设计一次自由命题的电子手抄报比赛;创作一个电子寓言;以爱护我们的母亲河为题设计一则广告词;„„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比赛的过程中,让学习的语文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求新求精、超越自我的好品质。我们构建这样一个模式,并不是说课堂上一定要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和怎么讲。模式中提到的各个环节粮是相辅相成的,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在教学实际中灵活把握,才能使教学有声有色。

三、探索有价值的课堂教学策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据此我们在实验中进行优化教学策略的选择研究,探索出常规可行的教学策略优选法。如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策略优选法是:“一读了解作者,了解背景;二读把握基调,感情朗读;三读理清重点,梳理结构;四读品味词语,挖掘内涵;五读概括主旨,领会中心;六读联系现实,提高认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间的“小组读”、“集体读”、“听读”、“赏大河高山画”等形式,选择配备“文、声、画、像”等媒体信息,教学效果良好。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精选教学策略是:1.图片激情导入;2.简介作品选集;3.速度感知内容;4.概述寓言要旨;5.研读剖析难点;6.小结文体特点;7.口头创新寓言;8.课外自选阅读。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要把握的宗旨。如诗歌《天上的街市》的优化教学策略是:1.观卡通夜空星光灿烂图——课文激趣引出诗文(听);2.观万家灯火图,配乐朗读——把握基调,感情朗读(读);3.观“郭沫若”相关图片——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说);4.网上找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复述故事,理解主题(说、读);5.观“牛郎织女”图,配乐朗读——品味特色,再现意境(说、读)。

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实验,经历了酝酿准备、尝试运行、持续发展的三个研究阶段,试验班从开始的1个语文教学班扩展到现在一年级所有的语文教学班。通过师生的相互学习,把学文、作文与做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地增强。学校于本学期初又装备了近三十台有较高配置的新电脑,在完善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语文,学生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学生创作的作品有些具教学示范作用,如以“保卫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PPT广告语制作、电子励志格言等。参加研究实验的老师而言,精诚团结、合作互动。继续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语文的科学教学模式,继续研究相关的语文的优化教学策略,是大家共同的目标。我校多次举行的语文公开课获得市教研室,其他兄弟学校的好评。其中我校参与该实验的年轻老师在市教研室举办的“三新”优质课比赛与教案评比中分获一等奖。参加课题实验的老师撰写多篇教学教育论文,其中获得市级一等奖、二等奖各一篇。所辅导的学生也有多篇作品公开发表或获奖。

五、研究反思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五大重点,以此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2、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

3、要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3、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4、要广泛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发展。

5、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特色建设更加卓有成效。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

第四篇:《小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努力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自主教育的新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为实现我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的具体目标

本课题主要通过实践研究,将着眼于学生的参与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自觉合作性和积极创造性,让他们做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社会活动的主人,形成新型的“自主人格”。以此来促进学生面貌的质的变化,形成自主教育的特色。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研究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探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模式。进而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三、实施的策略

我们将着力于围绕一个核心、强化一种意识、突出三大主线,实施“自主教育”,初步建构了“自主教育”办学特色模式。

(一)围绕一个核心——以办学理念为灵魂

我们将以办学理念为核心,以教育、教学、管理为主线贯穿到学校方方面面工作之中,力求让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有更高层次的飞跃,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强化一种意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在“自主教育”特色的创建过程中,我校将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努力强化科研意识,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自主教育”的课题研究之中,要求45周岁以下教师人人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切入点,纵深发展,不断积淀,培厚底蕴,从实践到理论,理论再指导实践,尽快地转变教师的观念,有效地促进 “自主教育”办学特色的建设。

(三)突出三大主线——以“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为抓手

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学形式,更新教学策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方面形成“自主”特色。着力建构“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为教师搭建四大平台,力求凝练出“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学教互助,精讲精练”十六字方针的课堂模式,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育人精神,努力把每一堂课上成“明目标,过程优,活动实,反馈勤,讲练精,效果好”的高质高优效课,使之成为我校教学特色。

搭建四大平台——学、论、研、范

⑴学——理论支撑,提升自主高效课堂的理论水平。

⑵论——交流研讨,积极探讨“自主高效课堂”精神,形成特色。

⑶研——校本教研,实践探索“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五条策略和六个环节:一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五条策略,即营造民主氛围,搭建自主探究平台;创设问题情景,诱发自主探究动机;培养问题意识,增强自主探究能力;重视过程引领,注重自主探究体验;合理改变教材,拓宽自主探究渠道。二是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即在教师方面:引导——启思——点拨——助研——激辩——点评;在学生方面:自读——自悟——假设——自究——互辩——评析。力求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⑷范——课例展示,推进教学形式转轨,深化自主课堂效果。在一学期以“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学习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示的流程为“讲前说课(说本节课实现“自主课堂”策略)——课例展示——讲后反思(反思“自主性”达成的亮点或不足)——全体交流”,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是教师对自主课堂有更深的认识,有更明确的目标和课改努力的方向。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6年3月——6月)

本阶段目标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讨论学习,剖析问题,研究高效课堂的特征以及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一是各学校要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学校《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和规定。

2.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一是各校要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储备;通过教师的自学提高专业素养,为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尤其是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要明确学习内容,什么是自主学习、什么是合作学习、什么是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实施,以及三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应注意哪些事项;二是开展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模式的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达成构建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共识;三是通过学校的常规课、组内教研课、校内公开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深入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特征,从而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3.扎实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做到教案实用,集体备课的模式是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等环节。其次要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参与意识。要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三讲三不讲”重点、难点、易错点讲,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第三,做好课后的训练工作,促进知识的内化,要精心的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开放性作业,作业设置要遵循“三布置三不布置”的原则,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惩罚性、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作业布置一定要科学有效。

3.结合学校实际,要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突破口,进一步引领学校的其他学科。要根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按照“全体教师参与,骨干教师示范”的原则,从而明确各学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确立创建活动的重点学科和教师。

4、学校要在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提炼,总结出适合本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基本框架。

(二)探索实践阶段(2016年8月——12月)

本阶段目标为: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学习借鉴,大胆改革,勇于实践,通过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集体听评,研讨总结,探索创建高效课堂新路子,为全面推进创建活动积累经验。

1、各学校要组织教师分学科开展构建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本学科常态课的教学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模式、策略和方法。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确立各学科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方法和预期成果。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反思能力。

2.要保障校本教研活动的数量,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要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同听课评课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第一时间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总结提炼,积累经验。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7年 3月——2017年7月)

本阶段目标为:在总结前一阶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名师带动、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的模式,全面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使每位教师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上好常规课。这是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各学校要结合本校教学条件、师资状况和学生情况,重点搞好常规课的研究,引领教师研究如何上好常规课,如何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教师要深入研读每一课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2.打造精品课。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3.强化校本研修。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各学校要立足校本研修,通过教师通过专题讨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4.及时反思、总结和提升。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写出1-2篇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研究性论文。

本阶段结束,各学校、各学科要写出阶段性成果报告。

(四)反思深化阶段(2017年8月——2017年11月)

本阶段目标为:总结创建活动情况,反思创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形成促进高效课堂构建的长效机制。

1.总结反思。各学校要分学科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形成长效机制。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高效课堂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并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新课程改革期待着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学校已购买大量学习资料、研究时间充分、经费充足。

五、预期成果

阶段成果:阶段性总结、论文

研究阶段时间:2016年3月——2017年12月

成果名称及形式:阶段性总结、论文

负责人:丛万忠 最终研究成果: 成果形式:论文、结题报告

负责人:丛万忠

升阳中心小学

丛万忠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怎样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课怎样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尤其是各种益智游戏,应有尽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当然,不能让学生一直玩,没有目的性的玩,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让学生即会玩又会学,还应该在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自主探索学习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创设为前提,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出学习主题,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任务驱动法”教学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的“任务驱动法”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的“教学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教学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系统的知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法”教学已经形成了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例如:国庆节来临前,我就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上网搜索电子贺卡,给老师发一张关于国庆的电子贺卡,贺卡上可以写一写你们七天长假的打算。于是课堂气氛一下子就出来了,他们热情高涨,很快地完成作任务了。这节课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不但巩固了搜索引擎和电子邮箱的知识,还让同学们在完成任务当中学会了电子贺卡的发送

下载《对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最终五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我们应改变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从新的教育形势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其中教师教学方......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

    《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新课程的东风近几年吹遍了大江南北,但纵观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却不容乐观。作文时,很多学......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想在课堂上得以实现,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

    自主学习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的研究》开题报告我申请的《农村小学班级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课题,被批准为临江市教育科学 “十......

    中学生学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和动态报告五篇范文

    中学生学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和动态报告一、课题的选题意义: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