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

时间:2019-05-13 03:1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

第一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

组稿:薛立国

13110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额如中学教导处

电话:***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八郎镇蒙古族中心小学

刘凤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老师所授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

(二)再创造学习理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二、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学方式。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二)提倡和谐的教学观。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谐和融洽;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余地;要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三)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法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更好地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自主探究、合作建模拓展应用、创新求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设计了如下环节: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当学生回答出喜欢积木时,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积木拿出来,再让他们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用它的一个面在白纸上画图形,看谁画的又多又好。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积木入手创设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同时,学生画出了很多的图形,也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材料。

(二)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便为探究提供方向。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当学生都已描画出很多图形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画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比一比谁剪的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面对这些图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可以给它们分类时,教师就鼓励学生,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分为几类。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明确了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三)自主探究、合作建模。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模型)设计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自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拓展应用、求异创新。必要的应用练习是形成技能技巧的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之后,设计了必要的练习:

1.基本题。①判断谁是长方形?谁是正方形?(用屏幕分别出示每一个图形)。②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

2.综合题。屏幕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数出一共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3.开放创新题。利用学具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颜色不一)纸片,你能拼摆出什么图案,看谁拼得最美丽。

该题留给学生很大的活动空间,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美。

四、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一)学习的环境宽松、民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问题,大胆猜想、自由讨论,甚至允许学生到处走动,学生可以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观点。

(二)课堂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困难由学生自己克服,能力由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索中形成。

(三)课堂上信息交流以多向交流为主。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交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或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而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多向的:小组内组员之间的交流;集体讨论时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建模时师生之间的交流等等。

五、自主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切忌课堂教学放羊式。自主探究式教学虽然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但绝不是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调控,把握所讨论问题的量和度,使课堂得以高效地进行。

(二)注意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合作相结合的原则。独立思考是自主探究式教学最主要的特点,但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小组讨论和集体合作,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讨论时要注意保留自己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第二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想在课堂上得以实现,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所以,我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思

我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同学协作-课堂测试--课堂小结。“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理论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前者存在于学习者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后者则是外部的,包括基于计算机的装置和环境;它们都是知识建构的助成工具。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

三、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生成问题。本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明易懂,背景丰富,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创设情境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2)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3)创设生活情境,产生联想;(4)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5)创设竞争情境,活跃思维;(6)创设“障碍”情境,激化认知冲突;2.引导发现数学问题,明确自主探究方向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斯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究的问题)。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新课伊始,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显示,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注意不是教学目标)。然后提出明确的导学问题,即学习什么内容,注意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积极迅速提出问题。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建立模型。1.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个体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可以是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经过类比、分析、归纳等,得出初步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因此,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具体探究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提供探究材料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学生在探究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学生自己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实物、学具、图片、统计数据、表格等)。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已知的基础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为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外部条件。体现探究过程积极有效的探究过程有赖于合适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依据知识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提出导学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总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给予暗示。2.合作交流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交往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策略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如: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发现知识性规律的合作;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3.师生互动经过充分的自学和讨论,学生对本节内容、重难点及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还不能达到本节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本节的重难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用准确而精炼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强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清晰的网络,能熟练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但是讲解不可过多,仅仅针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应用比较广泛的问题进行讲析和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指导。对于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易错易混点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数学课堂上一定要有讨论、有议论和必要的争论。还要有质疑,我们应该加强学生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一节课先学后讲或多学少讲可能要引起很多老师的担忧:时间这么少,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能否会应用?如果你不能够真正掌握学生的情况,不能够真正掌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把握不住导学应注意的问题,你的担忧肯定要变成现实!师生互动这一环节是本教学模式的画龙点睛之举,是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知识点进一步纵横联系、知识深度应用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迅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显示出来的知识水平,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课程安排。

4、建立模型建立模型是自主探究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最高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启发、精当点拨,学生积极思维,多向交流,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那么,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小学生年龄一般在8岁至15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路很容易被人影响。在教学中直接使用小组合作讨论方式,就很有可能会把一些可贵的、有创造性的观点抛弃,久而久之会给学生造成误导,认为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就是真理,人云亦云,抹杀了创造性。

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的发展。没有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对所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合作学习将无从谈起,(2)如果一味的采取合作讨论的方法,也会让许多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因为面对一个难题,必须凝神静思,甚至是冥思苦想,直至思考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才会有最深刻的印象,才能培养探索精神。而小组合作使得组内成员有可能失去这种探索的机会。学生的层次不同,那些反应快的学生总是先把看法说出来,使得稍稍迟钝的同学只有“恍然大悟”的份了。这就等于剥夺了一些学生思考和发现的机会。

(3)小组合作有时为许多懒惰的学生提供了避难所。他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同组人早就为他准备好了答案。长此以往,不免会让这部分学生养成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惯,学习积极性一落千丈。根据以上阐述可以看出,合作学习不要过多,提倡在独学基础上的对学与群学,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采取合作学习,不要遇到问题就让学生合作学习。

(三)巩固深化,解释应用,内化提高。本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反馈。所以,教师提供的检测题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的搭配。这样学生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①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②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③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④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⑤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⑥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⑦训练思维,注意开放性做好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信息反馈应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而不仅仅是在做巩固练习题时。应主要看学生学习情况,而不能满足于教师自我感觉讲得清楚、透彻。(2)反馈的信息除认知领域的内容外,也包括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内容。(3)采取的方式可以是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课堂学习气氛,也可以是通过回答、交谈、板演、实验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做达标检测题来获取大量的信息。教师绞尽脑汁备课,倾尽心智上课,如果不做检测题很难完全知道教学效果如何的。(4)应用提问的方法获取信息时,要防止两个“误区”:①避免用简单的是非题等来问学生。表面上看,这种提问有问有答,师生呼应及时,有一定学习气氛。但这种问法缺少深度和广度,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忽视了班级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响亮的“是”、“对”应答声掩盖了那些没有弄懂的学生,教学反馈的可信度极差。因此,老师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反馈得到的信息就真实、全面多了。②不能只提问好的或举手要求回答的学生。这样收到的信息不全面,并且一部分学生被搁在一边,没受到触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就会失去兴趣。

(四)总结回顾,整理评价,反思提升。下课前2分钟由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要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因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仅要学会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案、还要学会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要学会反思问题解决过程中所用的数学方法,从而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俗话说:教无定法。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关键是看在你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是否真正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是否真正能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论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改革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并结合相关的教学实例,给出了几个小学数学自主教学方式的几个范例,内容相对贴近实际,以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课堂的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应该在整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由于数学科目的特殊性以及学生年龄层次,直接决定了授课的方式和理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就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更加重要和可行的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课前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通过创设出一个民主、自由而和谐的教学氛围,借此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能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主要从自主探究教学的几个基本程式并结合相应的案例对教学方式予以论述。

1、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及课堂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行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针对所教的内容创设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

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者是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给学生创设出具有“现实的、有意义的”、“有用的”或者是“有趣的”具体实例作为教学的情境。这样就能保证学生能从生活情境中去发现数学的存在,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还大有用处,极大的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为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打下了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例如,讲授“圆柱体的体积”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逐层递进的问题情境:

(1)圆的面积怎样求解,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2)展示出一个圆柱体实体模型,让学生想想圆柱体的体积求解方法。

(3)当学生有困难时,可以提示他们能不能将圆柱体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之后模仿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来得到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探究”这个关键点,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要进行表扬,不能增加学生的挫败感,这样整个教学的氛围将更加活跃、自由和轻松。

2、提出问题

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作为教学的一个组织、引导和参与者,在教学的过程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双边学习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一个引导的关键作用,即通过创设疑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种引导的方式能很好的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进一步的诱发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例如,笔者在讲授两位数加三位数进数的内容时,就有学生突然提出:“老师,计算时能不能从百位数开始算呢?”当时笔者也是楞了一下,但没有对学生的整个问题直接进行否定,而是就势向其他的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这样,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3、探究的方式

探究的一个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尝试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利于学生探讨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全面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教材在很多方面都积极的挖掘学生的“动手实践”这一学习方式的价值。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学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内容时,口袋内有4个红球及2个黄球,每次可以任意的摸出一个球,摸后再放回,一共可以摸30次。若摸到红球的次数较多,则算小明赢;若摸到黄球的次数较多,则算小玲赢。问题随之而生:“上面的这个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吗?为什么?”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想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来对问题进行验证的冲动,通过几次操作之后,学生自然就发现了问题,进而对出现这种结果所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教师的帮助和提示下最终得到结论。

4、明确结论

对结论进行明确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获取正确的知识。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得到讨论的结果,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的评议与补充,最终形成一个公认的结论。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对这个结论加以完善和总结,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练习实际,在生活中寻找相类似的实际问题,然后可以以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任务,获得反馈之后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把握,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最终达到以教促改的良性循环。

5、回顾与反思

通过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引导学生对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这样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及理性思维方式。

6、结语

教学是本就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更加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进行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对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做到扬长避短,日臻完善,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莺敏.“问题解决,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

[2]石美银.自主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永恒的主题——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J].

第四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为学生提供自学、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一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景,学生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首先要根据课本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学习提纲。把学生引入与学习有关的情境,既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又使学生有了 明确的探究目标。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难度,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引导学生独立探究,获得数学思维方法。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构对现教案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要给学生思考性的指导。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把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的思考。通过自学,教师要检查自学效果,检查要有针对性,多给差生表现的机会,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听的技能、说的技能、交往的技能。四人一组,进行组内合作交流,充分发表意见,组内解决不了的可进行组间交流

四、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合作探究。

越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越要通过合作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攻克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教学圆柱侧面积”时,教师提出问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能是什么叫图形?剪成哪种形状求面积比较简单?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和讨论。接着让学生交流,汇报合作的过程和结果,组际之间进行质疑和交流,从而共同找到答案:将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的长方形求面积比较简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究知识,从而提高了探究的效率,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先让学生简要表述探究中的难点,要求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教师不必过早的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好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通过合作交流,回报交流结果。一个小组回报结果,其它小组听,听完后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以达到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求证的效果。如果还有疑问,教师要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解决。六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练习题设计要有梯度,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题目,二是实际应用性题目,三是推展延伸性题目。在练习题处理上要做到因人而异,不同水平的学生做不层次的题目。要尽量照顾差生,成就优生。七课堂小节

在教学结束时,要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概括起来,尽量让学生总结,教师加以引导,给学生新的启迪和感受,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形式,探究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探究形式,就可以积极去做。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这一理念是针对我国教育现状,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世界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而提出的。进入21世纪,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区域性发展的极不平衡;多元文化、多种价值取向并存的发展环境。因此我国基础教育必须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改革为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打破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探寻适合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不同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出的前提

人与人之间永远都存在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小学生也不例外。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方面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个体间差异在学生中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学业成绩有很密切的关系;个性差异的不同使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但同龄的学生身上总能找到他们共有的心理特征,如: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好奇心,渴望对未知事物了解和认识;他们都会因为听到褒奖而高兴好几天;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或一项任务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共性与差异,在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探讨上以此为据。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还要通过学习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就不能只一味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上几方面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成为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理论依据和前提。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阐述

探究式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 学观,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方式和学生一味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由原来学生“使动”状态到“能动”状态的转变,使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能力,并且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以实现由若干个问题的研究、分析和验证最终通过学生不断解答心中的疑惑,使新知融汇到旧有的知识结构中,充实学生认知、形成技能、提升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探究——验证探究结论——练习、运用。教师以提问、找到特例或指出思维漏洞方式加深学生探究力度,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结论,最后将所理解的知识运用到练习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去。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不断深入。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或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第二,教师设问要清楚明确,要有导向性,不能因设问不精导致学生错误理解知识或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第三,教师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可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探究氛围。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学习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加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好地解决集体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问题。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符合学习认知规律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探究——验证探究结论——练习、运用。这一操作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个人在接受新事物时,先是由不了解而产生好奇,然后是对新事物有些初步的认识。当然这时的认识不会十分透彻,总是需要一个深入再学习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这种认知规律。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符合 2 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学生乐于在这种模式中学习。

符合学科特点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知识系统环环相扣(不论纵向还是横向知识线条清晰),要求考虑问题要缜密,且数学知识应用性较强。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学习知识,条理清楚,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协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能动的学习。数学学科特点也保证了探究范围的适度,有利于教师有效的发挥主导作用。

简约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简化了教学结构,以精练的语言、精练的引导、精练的应用来概括和表述教学过程。它使一节课的结构更加清晰,目的性更明确。小学生年龄小对复杂的事物或程序接受慢且效果不好,而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简约的特点很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

开放性

虽然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固定的,而且十分严密,但其内容和思维方式是开放的。它不拘泥于某一种思考方法、解决形式、运用技巧,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开放的教学环境也为每名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见解的可能。所以说探究式教学模式从指导思想到实际操作都是开放性的。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

下面以五年级数学“比例尺”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创设情境

一上课教师没有直接说明今天要学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分组画教室黑板面的形状示意图,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黑板的实际长和宽,并要求分组研讨画出示意图。经过几分钟的研讨合作学生完成了示意图,教师选出其中一部分在黑板上展示,并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制图的方 3 法。再由全班学生对这些图进行点评,同学们七嘴八舌评价起来,这时就会有学生说有的图画得不像。本课所学“比例尺”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接触并不多,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教师设计了从学生天天都要见到的黑板入手,黑板对于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学生画示意图时自信满满,可画完一看又会发现许多毛病,从而产生一种急切的探究动机,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一节课的探究,达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蕴涵所学知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他们情趣盎然的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二)提出问题

由于全班学生对这些示意图进行点评发现许多图画的不准确,教师适时提问:“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问题产生了,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比例尺”。这时教师问学生“看到‘比例尺’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想知道什么是比例尺?”“我想知道比例尺有什么用?”“比例尺的知识能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会提出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虽然现在课堂教学要求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由于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通常还是被教师领着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打破以往师带生的模式,从上课伊始就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要掌握的知识。学生有备而学,为解心中疑惑精神集中,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积极的思考状态。由师带生思考方式转向知识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式。这一环节虽然用时少,但它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起点。

(三)学生探究

有了问题就要解决,由于五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找答案,学生边读边想,记下自己的疑问。作为探究式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自学能力的培养在高年级中要加大力度,通过自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自己找到答 4 案的方法。

由于是新知学生自己探究总会有疑问或疏漏,然后小组讨论互相解答小组同伴的问题,有全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研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开展学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达到了在本课初始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生生之间互动的目的。通过自学、讨论、小组探究,学生对新知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学生面对实际问题,首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再次实践(给黑板面再画一幅平面图)。这次探究实践活动学生的目的性更强了,也有了一些方法,知道将长和宽都按相同比例进行缩小(也就是找到一个比例尺来统一缩小的比例)。学生再次完成平面图后,教师又选出其中几幅展示,并请学生叙述其制图方法。这次学生方法叙述的十分详尽,这个过程的完成说明学生对比例尺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就在学生认为任务圆满完成时,老师又抛出了新问题:“都是画黑板的面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会找到其不同的原因在于——每组使用的比例尺不同,所以图画的大小也不相同。

整个探究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由一点引向全面,由不严谨向思维严密发展。探究过程紧紧围绕着问题进行,环环相扣。在探究中学生学会了知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验证探究结论

学生在自学后画出符合黑板比例的示意图,验证了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的初步感知是正确的,同时又引出了新的问题,教师用问题不断提出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深处探究新知,做到了师生之间有效互动。教师要求学生得出的结论要验证,是教给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环节不是可有可无的,知识只有经过验证才能在实际中应用。本节课验证环节是通过画同一标准的黑板示意图来完成的。当学生画出同样的黑板示 5 意图时,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的心情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成为驱动他们热爱学习的内动力。

(五)练习、运用

学生对比例尺的本质有了较深的认识,下面就是实际练习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了。为了让学生对比例尺有全方位的认识,使其更深入的明白比例尺的作用,老师拿出一个很小的零件,让学生画出它,学生觉得这个小东西太小了不好画。教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聪明的学生就会利用比例尺画一个放大的平面图。练习中体现了知识在生活实际的应用,是知识在一节课中的再循环。

五、探究式教学模式使用后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是以系统的观察、摆弄常见物体、测量为基础,对物体及其属性加以检验和定性描述,从事分组和分类的探究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知识本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设计和完成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科学问题。由于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宽松融洽的氛围,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心态下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没有被禁锢,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开放的思维方式,还学到了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作风,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的验证环节,使学生思考问题更加缜密。学生乐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还因为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学习思维方法的机会。相比较于其他教学模式学生更乐于这种模式,不仅如此探究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更多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各环节时间安排要合理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决定了学生学习探究过程需要比直接传授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时间,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充分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很好的探究新知。可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有 6 效地控制时间,协调活动和总结、练习的时间,就会导致探究无结果,使探究流于形式。

教师课前充分备课

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课堂设问提出很高的要求。一节课的整体调动和时间调控,探究引伸都依赖于教师的设问,问题的提出必须目的明确、指向性强、有利于知识的层层推进。若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必然会对学生不同理解方式不知所措或由于学生想法、解法太多而无从解答,失去教师的主导作用,反而被学生想法所左右。

验证要充分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严谨性就表现在它不单只是探究,对探究结果一一接受,而是对探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筛选出好的思维方法和好的做法。不仅如此,验证的环节使最终归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论证,验证同时也是对前面不完善的思考加以补充,这样使学生能更为科学地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

综上所述,理论上的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表现,不同实践者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无论进行怎样做,都始终应该把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作为实践的追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潜力,使学习成为自己的需要,树立学习者创新精神、提升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南开区五马路小学

胡怡宁

下载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西关小学五年级数学组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初探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式教学

    初探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式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

    浅谈新课改中自主、互助、探究式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论文 浅谈新课改中自主、互助、探究式语文教学王继云 袁振东 青州市十八里屯初中 联系电话:*** 浅谈新课改中自主、互助、探究式语文教学 摘要: 自主、合作......

    自主探究式

    z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停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潮流,正把人类......

    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巴东一中 王才良 课堂教学要立足 “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要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教师主要起引导和评价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倡学习......

    “数学探究式教学”体会

    “数学探究式教学”体会 现代教育要求要改变过去的教师过分强调“传道、授业”,而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独立地“解惑”,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索精神,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探究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探究 摘要:在21世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对于基础教育的关注力度也在逐渐增大。自从新课程改革推行......

    小学数学变式练习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变式练习教学探究 摘 要:所谓变式就是使提供给学生的各种感性材料不断变换其表现形式,使非本质属性变化,本质属性恒在。变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可以在概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