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
宜兴市新芳小学 郭玉娟
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确定方向,组织探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参与实践。
根据以上理论,结合小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这一现状,若要在小学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似乎有些困难。但是,探究式教学就真的这么高深吗?也不尽然。其实,探究在小学课堂中无处不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一、字母的探究
字母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第一环,是小学生英语学习入门的基础。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都怀有着神秘感和好奇心,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儿童的学习多以模仿为主,尤其是语言的学习,但是若要他们记忆这些很抽象的字母的形象就有些困难了,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把英文26个字母形象化,例如,双手抱胸,两腿分开,很有气势地说:“我是字母中的老大,你们看我是谁?”,学生肯定会叫出来,“你是大A”。然后,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你还能用身体作出那些字母的形象呢?他们一定会想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样子出来,再加上教师的点拨,抽象的字母立刻 变得形象起来。又如,学生经常搞不清印刷体的大写I和小写l,我就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找出它们的区别并进行记忆:大写I像工人的工字,小写的1像数字1。再如,在教学元音字母时,学生经常记不起到底哪几个字母是元音字母,我就把五个元音字母排列成这样的顺序:a o e i u,发挥他们的联想,只要能记住,随便怎样想。很快就有人用汉语拼音的读音读出了五个字母,虽然形同意不同,但母语对英语的正迁移是不可忽视的。
以上方法,相信许多老师在教学字母是也运用过的,这不就是探究式的字母教学吗?给学生明确的问题,使其确定方向后进行探讨,最后得出结果,达到记忆的目的。
二、单词的探究
单词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第二环,是小学生英语学习必备的基础。如果单词掌握得不好,要熟练应用英语是不可能的。小学英语的学习以单词为主,随着英语学习时间的加长,学生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实物教学,图片教学,体态教学等直观的教学方法了,他们需要体验成功的乐趣,自主学习单词的方式更能引起其兴趣。此时,探究式的单词教学迎刃而生。
(一)拼写上有相像之处的单词的探究式教学
有了一定单词基础时,可以放开学生,让他们自由参与,探究新单词的读音,不过还是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的。如:在教学单词mouse 时,可以先复习mouth的读音,抓住其类似的地方,探究生词的读音。像兄弟姐妹一样的单词还有park, party;plane, plate;car, card;pie, tie, lie;tall, ball, all;ill, hill 等等。根据这些单词的特点,也便于学生记忆,久而久之,他们一旦接触到一个新单词,第一反应就会在自己学过的单词中搜寻讯息,达到学习记忆的目的之余,又提 高了自主学习英语单词的能力。
(二)复合单词词义的探究式教学
随着学生单词量的增加,出现的复合单词越来越多,教师可以试着由他们自己来推测这些单词的词义,体验成功的乐趣,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学basketball时,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复合词,basket 是篮子,ball 是球,那么,这个单词的意思就是„„ 学生很快就会猜到它是篮球的意思。同样,也可以根据学过的复合词来推测其中的两个单词的含义,如:通过afternoon 是下午的意思,after 是„„以后的意思,来猜noon 的词义,决不难猜出是中午之义。此类单词还有football , classroom , bedroom , sitting-room , bathroom , firefly , dragonfly , butterfly , earache , backache , toothache 等等。这种探究词义的方法,不仅仅掌握了一个新单词,同时也复习了两个旧单词,事半功倍。
(三)有相同音素的单词的探究式教学
现行牛津小学英语的教科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Listen and repeat , 它是每个单元中的语音教学的早渗透。通常是先出示四个含有相同字母及相同读音的单词,再根据图片编写一句含有这四个单词的句子,运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感悟语音知识。例如,五年级英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部分,he she these zebra,He and she are looking at these zebras.其中四个单词中都有字母e,而且在单词中的发音都是/ i: /。在教学时,可以先观察这些单词,在听其读音,让学生自己探究它们的共同之处,教师点拨总结后在鼓励学生列举类似的例子,如:we , me , behind ,evening„..等。运用教材的这种设计方式,教师还可以把它反过来用,例如,在教学新单词game时,先呈现含有字母a 相同发音的一 些学生熟悉的单词,tape plate plane make late 等,将字母a 用不同于其他字母的颜色表示,以提醒学生留意它的发音,当其体会到字母a 的读音后,再让学生探究game 的读音,似乎可以用水到渠成来形容所得到的结果了。
三、句型的探究
句型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如果能掌握一定数量的句型,这将为其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句型是从大量的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具有代表性和常用性的语言结构的模式,所以句型教学一要在情境中展开,才会更便于学生的感知、领悟和掌握。例如,在教学can 的特殊疑问句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语言表述和体态动作让学生感知can 的含义,I can swim.I can sing.I can play basketball.(边说边做动作),然后紧接着问某位学生,What can you do? 通过刚才老师的前言,学生不难猜出这个问句的意思,教师只要稍加提示,他一定能顺利答出: I can „„ 这时再出示句型What can you do ? I can „„ 进行操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就不成问题了。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教材上的句型学习,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一句型,还应该再探究深一些,教师此时只需提问:“如果我们想知道同桌的兄弟或姐妹会干什么,那该怎样问同桌呢?”鼓励学生大胆的去问他的同桌,这样,can的其他人称的问句也得到了拓展。有时探究就是一句追问,尤其是在句型的拓展中,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却给了学生无尽的探究,无穷的乐趣。
四、对话的探究
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一环。我们不仅要把对话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后把对话的语言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运用。对话的呈现要保持它的整体性,所以,它的教学通常是在教师创设的一定情境中进行的,理解记忆是最好的方法,但要真正学会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式学习。例如,在教学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时,我就以一首英文歌曲的教学作为主线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主要是学习师生上课时的课堂用语。新的语言知识学会后,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对话,小组内进行音乐课上的表演,但是,这样的结果是不是表明学生已经能将课堂用语运用自如了呢?不,这充其量是死记硬背的成果。检查学生是否已将所学融会贯通,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探究的过程来证实。我又设计了一个英语课上,教师教学生读单词的情景,让学生小组探究,如何运用所学的课堂用语Let’s start.Listen to „„
Shall we learn „„
Follow me , please.Let’s „„ together.等,自编自演一段在一节英语课上的对话。这种探究难度很大,并不要求学生表演完整的对话,只要一个小片断就好,要大大鼓励,提升其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
A: Let’s read the new words, first.B: OK!A: Follow me, please.B: All right.A: Learn.B: Learn, learn.„„
五、语法的探究
语法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被淡化的,既然叫做淡化语法教学,那么,语法的学习肯定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很专业的语法学术概念,更没有必要 用所学语法去分析语言知识。但它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语法的学习要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小学的语法不是靠老师讲解的,而是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得来的,可以用以下几种探究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直接出示包含语法内容的例词或例句,让学生来探究。如在教学不可数名词时,可以把词组some water, some juice, some bread, some tea, some milk等直接出示,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相同之处:他们都是“一些......”的意思,那么应该是复数,但名词都没有发生变化。观察并汇报后,教师总结:这些名词叫不可数名词,他们没有复数形式,而且经常和some 搭用。虽然是老师讲解,但不可数名词的特点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的,记忆会较深刻,况且,只要他们能知道这些名词的特性就可以了,而无需记住这些语法概念。
(二)比较学习法
有些语法通过比较来探究学习,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如:What’s that on the wall? _______ a photo.学生会写 It’s,如果再出一题,What’s on the wall? ________ a photo.学生还会写 It’s。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呢?组织学生比较两句意义的不同,第一句是墙上的那个是什么,第二句是墙上有什么。比较后很明显,第一句是对的,第二句是错的,应该写There’s。通过对比探究,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而且学习了两个句式。
(三)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是探究式语法教学的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关于be(am are is)的用法,每人举一例,必须含有其中的一个be动词。1.I am a student.2.We are students.3.You are a teacher.4.Helen is an English girl.5.The dog is black.等若干个句子。从以上例句归纳,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然后再由老师归纳:I 用am,复数和you用are,其余人称用is。这一语法的探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需稍作点拨,切勿喧宾夺主。
纵观教学全过程,探究式教学真的是可以无处不在,只要是能让学生自主探讨研究的环节教师应尽量满足他们独立的欲望,使其得到自由翱翔的空间。那么教师做什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探究性问题。另外,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失败与成功对其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成功的探究中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增强他们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本文获2007年江苏省蓝天杯教学论文三等奖)
第二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巴东一中 王才良
课堂教学要立足 “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要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教师主要起引导和评价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如何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了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当前,如何科学实施探究教学法,是我们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运用最多的,实践过程中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什么在新一轮课改中,特别强调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新的课程教学中,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能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并且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与失败逐步走向正确的过程中,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要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探究情境中去,当学生进入探究过程,苦苦思索、不得要领时,教师要及时引导、点拨,绝不可名曰“探究”,实则“放羊”。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学生能否有目标的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学生能否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去探究,学生探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
二、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的方法与措施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目标、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一堂数学课,教师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去探究:
1、通过“引导”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乐究”。
教师首先要创设探究情境,“引”学生“质疑”,也就是说要“奇思妙想创情境,千方百计激兴趣”,进而明确探究目标和方向。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情绪处于高涨状态,脑海中的疑问不断增强,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激趣生疑,由疑引思”。抓住学生好奇心盛、求知欲强、好表现的特点,以“趣”、“疑”来做好引导的文章,精选素材,诱发探究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投入到探究中去。
2、启发、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使之“善究”。
探究的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放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学生进入探究情境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实际素材和各种工具、使用有效的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引导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使用的工具、素材上,放在学生运用的方法及学生呈现的思维方式上,而不是把引导的重点放在“得出正确标准的答案”上。好比“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启发、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
3、鼓励支持、评价反馈,激发学生成就感,使之“好究”
“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同样,当学生不相信自己的探究能力,消极等待、观望时,教师要给他们以启迪和信心,支持他们;另一方面,及时评价反馈也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手段。一个人只要体验到成功,就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是一种最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激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再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操作、不断总结,让探究成为学生的一项能力。总之,要让学生爱好探究。
三、把握好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才使得科学探究能围绕提出的问题而展开,才使科学探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使学科探究能一步步走下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性过程,学生要在通常的已习惯的实践中,发现不寻常的因素,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直接也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特色的提出问题的方式就是:通过实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猜想并不是胡猜乱想,它是要与现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是对问题的解决提出预见性的思考,对科学探究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为科学探究指明方向。如在《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室前方挂了一串串联的小彩灯,并在提出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后,让同学们猜想,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猜想假设,提出八、九种假设:从电源正极开始电流逐渐变小(因为每个用电器都消耗电);从电源正极开如电流逐渐变大(因为电流最终回到了负极,负极“存”了许多电);电流的大小与用灯泡的发光有关(灯光较亮的通过的电流大,较暗的通过的电流小);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就像水管中的流水一样,入口多在出口就多大)等等,还有许多很有创意的假设,每个同学在陈述自己的假设时,都简述的自己的猜想理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简述理由的过程,正是学生对自己猜想的评价,是自我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并不是也没有“胡猜乱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对众多的猜想最好的验证方法就是实验,实验前就必须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应将方案的设计变成更加具体的要求,如:列出实验中要用的器材、仪表;画出实验装置图或实验电路图;写出简单的实验操作步骤;估计出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的物理量;规划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等等,这样学生就好完成一些。
4、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不是游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带着学习任务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要关注全体学生,在某些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铺垫、引导,这样可能消除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畏惧感,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自信心。在数据记录时,一定要尊重实事,如实记录,同时,对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应及时的指出纠正,以培养学生实验的科学态度。
5、分析与论证。对于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不去分析,就不会有结论,科学探究也只能是半途而废。教师应引导学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规律,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分析自己测到的数据,还应主动的关注别人的测量数据,认真比较,全面分析,才能排除误差带来的影响,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6、评估。这一环节是我们以往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际上,这一环节也是很重要的。如:让学生评估在实验操作中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如不正确,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对自己探究活动中的失误进行评估,可进一步地优化探究方案,可引出一些新的发现,也有利于同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交流与合作。其实,交流与合作应该是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的。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就是完成的探究报告;口头交流就是用准确、规范、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激发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欲望,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表述欲望。交流过程中,要新生他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思考别人的观点,但也要坚持原则,不随风倒,不人云亦云。合作就是我们所说的团队精神,这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间有分工又合作,要群策群议,充分调动各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的聪明才智。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不能只强调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应全面的锻炼自己,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培养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学是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效的探究式教学应该表现为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觉、主动、自信进行创造性探索式的学习活动,我们既要了解探究式教学七个环节的内涵,又要意识到探究式教学不是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不要面面俱到,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做到创造性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更好地为课程目标服务,为教学服务。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
生物学科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
新课标当中强调,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思路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力图通过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文章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对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制约因素
在新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初中生物课程增加了对重要概念学习的要求[1]。初中生物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定义的汇总,还是一个以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为目的的探究类学科。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共有9个实验,课外实践和探究各4个,还有调查、模拟制作、设计各1个[2]。这说明教师不能只重视生物学事实和概念,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尝试探究活动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不高[3]。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约瑟夫施瓦布曾说过:“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使学生在能力、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4]。
一、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5]。
(二)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
虽然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仍然有一些初中生物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启发式教学用探究式教学来替代探究式活动。教师的这一错误认识,直接阻碍了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如图1所示。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学方式,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图1可知,启发式教学属于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释疑,接着拓展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驱动作用,驱动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学生的思路随着教师的引导而发展,缺乏主动的探索过程[6]。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进行自我驱动,教师只是引导者的角色,不占主导地位。在探索式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能有效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进一步领悟到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和方法。探究式教学不仅对传统的教育目标、教学设计、教育理念进行了革新,而且重新对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实际教学中的限制因素
(一)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在传统教学思想中,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虽然都被认为是“副科”,但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不同的是,高中生物在高考中还占有一席之地,而初中生物只进行会考,导致该课程往往被学校和学生所忽视,对该课程的改革力度也不大。同时,学生和家长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也不重视,从心理上对生物就有着轻视思想,并且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二)大班教学的现状
致使实施难度较大探究式教学适合小班教学,教师对每位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关注度,使每位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受我国教学实际的限制,大多数学校的班级人数都在60人左右,甚至有的多达80人,探究式教学在许多大班级实施时难度较大。一是无法保证每位学生的“分量”和关注度。二是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握难度加大。此外,探究式教学耗时比较长。但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生物课程的开设相对较其他科目少,学生学习所占的时间也比较少,只能够选择性应用。
(三)部分生物教师教学兴致低
如今,生物教师一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所教科目没有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失望。许多初中生物教师的情绪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兴致较低,甚至灰心失望,不愿意在教学技能上进行钻研。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设计和在教学中的一些手势动作,都会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7]。
(四)教学资源的限制开展
探究式教学需涉及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相应的实验操作,这就需要学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充足的材料药品[8]。但由于初中生物的尴尬地位,大部分学校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开展探究式教学,很多生物教师只能“纸上谈兵”。
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具体应用
(一)采用萨其曼探究式教学训练模式
许多教育学家提出了不同学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初中生物的课程特点和新课标要求,可以采用萨其曼(RichardSuchman)探究式教学训练模式,即“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反思”这样的程序(详见图2)[9]。该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因果关系进行推理从而建立和验证理论,是一种从事实建立理论的训练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模拟了科学家进行探索的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10]。这与新课标要求“在学习基础生物学课程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的研究思路与过程”相符合。
(二)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相关部门应增加对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教学设施的投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必要的资源。同时,在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发本地资源,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探究性活动,如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观察当地常见的苔藓植物等,这些探究性活动都是可以克服教学设施限制性的教学活动。
(三)设计梯度化探究式教学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的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11]。通过对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设计梯度化探究式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智力水平。首先,从简单到复杂,即从仅需简单操作能力的探究活动到要求较高动手能力的探究活动。其次,从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即从单一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到整个科学探究的思维、行为的训练。最后,从片段探究活动到完整探究活动的梯度化设计探究活动,即从教师给定假设、设计环节让学生实施到学生自己全程进行探究活动。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开展,这种梯度化探究活动将在不同水平上循环。
(四)加强探究式教学的评定方式
探究式教学不应只是教师一头热,应有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将探究活动列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探究结果展示等方式对个人或者实验小组进行评定。无论是实验操作测试还是笔试,探究活动中各方面的表现都应计入阶段性或结业性考试中,通过上述评定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基础的观察、调查到复杂的实验的方法,具体还是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实施。当然,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意味着否认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的价值。知识、技能和方法都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思维,调整心态,将探究式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吴成军.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9.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西关小学
五年级数学组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试一试,不怕出错误,使更多地学生尽快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五年级组制定出了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尝试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阐述
探究式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方式和学生一味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由原来学生“被动”状态到“能动”状态的转变,使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能力,并且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以实现由若干个问题的研究、分析和验证最终通过学生不断解答心中的疑惑,使新知融汇到旧有的知识结构中,充实学生认知、形成技能、提升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①创设情境,引入探索。②探索新知,合作交流。③实践运用,拓展创新。④评价体验,总结延伸。
教师以提问、找到特例或指出思维漏洞等方式加深学生探究力度,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结论,最后将所理解的知识通过练习去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索: 新课的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抓住新知识的起点,使复习铺垫做到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这样,既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与方向。创设情景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创设的情节可以是现实的问题情景,也可以是虚拟的童话情景,可以以文字、图像展示,也可以以故事、游戏、模拟表演等为呈现形式。情景的创设不仅蕴藏学生将要学习探究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求情景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相适应,这样的情景创设才能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课时,先和学生谈话,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故事,但这个故事讲着讲着会有问题出现,请你们认真听,看谁最先发展这个问题。“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从前有……我说第三遍时,我们班学生也跟着集体来讲这个故事,讲着讲着他们突然大笑起来,有个学生就站起来说了:“老师,这个故事讲不完呀,它在不断的重复”,其它同学也跟着说:“是啊!是啊!”师:你们都是善于发现问题的聪明孩子,像刚才这种一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就称为“循环”现象。
让我们找找日常生活中的循环现象。
师举例:星期
一、星期二……星期日 生一举例:白天、黑夜夜……白天、黑 生二举例:一年四季冬……春夏秋冬
师:生活中有许多循环现象,教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我们一起去找找。
上面这个例子,利用游戏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很自然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游戏中发现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并通过寻找生活中的重复现象以及用语言描述循环现象的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循环现象的理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学习新知阶段,教师要重视加强操作感知的指导和加强知识迁移的指导,善于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学习材料,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导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又注意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探讨它的面积,锐角、直角、钝角,师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后,1.提问:哪怎样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准备的三角形,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看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我们学过的那些图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摆。3交流反馈:生展示他们小组的拼法。4.比较归纳:在交流比较中概括出结论,即用两个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形状不一样的三角形拼不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接着用课件出示题目,(1)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有什么关系?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有时什么关系?那么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5.揭示公式:(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同桌两人互相讨论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师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注重学生的亲身感悟,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学生探索新知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运用,拓展创新:在巩固练习阶段中,要求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将书本知识转为能力。
练习题的设计从易到难,一般分为巩固性练习题和综合性练习题。巩固性练习题注重基础知识练习和专项知识练习。综合性练习题注重深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尽量设计一些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平均数后,可让学生求出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了解班级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窗户上缺失
了一块玻璃,买多大面积的玻璃,又如在学习了《众数》后,想想服装上的“均码”是怎么回事吗?请大家寻找生活中那些地方可以用到与众数相关的知识等类似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评价体验,总结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根据学生目标要求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表现及学习收获体验,教师及时评价,表扬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欢乐,增强追求成功的欲望和信心。如果课堂中还有那些问题不明白,师生共同解决,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讨。
例如“在学习了《商的近似数的实际应用》一课后,让学生回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各抒己见:生1:我知道了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可以用四舍五入法。生2: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生3:比如用油桶装油,算需要的油桶的个数就要选进一法。师:及时予以肯定,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对于计算题我们一般选用四舍五入法,对于应用题,通常根据题目的实际意义和具体要求决定取近似值的方法。到底那种情况要用进一法,哪种情况要用去尾法,大家课后去探讨一下,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以上几个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使用后效果
小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是以系统的观察、摆弄常见物体、测量为基础,对物体及其属性加以检验和定性描述,从事分组和分类的探究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知识本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设计和完成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科学问题。由于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宽松融洽的氛围,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心态下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没有被禁锢,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开放的思维方式,还学到了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作风,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的验证环节,使学生思考问题更加缜密。学生乐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还因为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学习思维方法的机会。相比较于其他教学模式学生更乐于这种模式,不仅如此探究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更多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五、通过实践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1、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更好的组织与调控,自主课堂中产生的非预设生成问题如何应对等。
2、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要求与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有的学生倒不会听课了,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拉越远了,学生中产生的的两极分化的趋势。如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
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将是我今后需要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
今后我们要在小学数学探讨学习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尝试与探索,以探究为基石,以探究为动力,促进学生成长,提高高效课堂的质量。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这一理念是针对我国教育现状,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世界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而提出的。进入21世纪,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区域性发展的极不平衡;多元文化、多种价值取向并存的发展环境。因此我国基础教育必须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改革为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打破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探寻适合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不同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出的前提
人与人之间永远都存在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小学生也不例外。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方面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个体间差异在学生中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学业成绩有很密切的关系;个性差异的不同使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但同龄的学生身上总能找到他们共有的心理特征,如: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好奇心,渴望对未知事物了解和认识;他们都会因为听到褒奖而高兴好几天;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或一项任务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共性与差异,在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探讨上以此为据。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还要通过学习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就不能只一味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上几方面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成为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理论依据和前提。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阐述
探究式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 学观,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方式和学生一味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由原来学生“使动”状态到“能动”状态的转变,使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能力,并且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以实现由若干个问题的研究、分析和验证最终通过学生不断解答心中的疑惑,使新知融汇到旧有的知识结构中,充实学生认知、形成技能、提升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探究——验证探究结论——练习、运用。教师以提问、找到特例或指出思维漏洞方式加深学生探究力度,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结论,最后将所理解的知识运用到练习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去。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不断深入。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或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第二,教师设问要清楚明确,要有导向性,不能因设问不精导致学生错误理解知识或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第三,教师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可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探究氛围。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学习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加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好地解决集体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问题。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符合学习认知规律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探究——验证探究结论——练习、运用。这一操作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个人在接受新事物时,先是由不了解而产生好奇,然后是对新事物有些初步的认识。当然这时的认识不会十分透彻,总是需要一个深入再学习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这种认知规律。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符合 2 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学生乐于在这种模式中学习。
符合学科特点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知识系统环环相扣(不论纵向还是横向知识线条清晰),要求考虑问题要缜密,且数学知识应用性较强。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学习知识,条理清楚,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协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能动的学习。数学学科特点也保证了探究范围的适度,有利于教师有效的发挥主导作用。
简约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简化了教学结构,以精练的语言、精练的引导、精练的应用来概括和表述教学过程。它使一节课的结构更加清晰,目的性更明确。小学生年龄小对复杂的事物或程序接受慢且效果不好,而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简约的特点很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
开放性
虽然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固定的,而且十分严密,但其内容和思维方式是开放的。它不拘泥于某一种思考方法、解决形式、运用技巧,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开放的教学环境也为每名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见解的可能。所以说探究式教学模式从指导思想到实际操作都是开放性的。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
下面以五年级数学“比例尺”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创设情境
一上课教师没有直接说明今天要学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分组画教室黑板面的形状示意图,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黑板的实际长和宽,并要求分组研讨画出示意图。经过几分钟的研讨合作学生完成了示意图,教师选出其中一部分在黑板上展示,并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制图的方 3 法。再由全班学生对这些图进行点评,同学们七嘴八舌评价起来,这时就会有学生说有的图画得不像。本课所学“比例尺”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接触并不多,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教师设计了从学生天天都要见到的黑板入手,黑板对于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学生画示意图时自信满满,可画完一看又会发现许多毛病,从而产生一种急切的探究动机,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一节课的探究,达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蕴涵所学知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他们情趣盎然的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二)提出问题
由于全班学生对这些示意图进行点评发现许多图画的不准确,教师适时提问:“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问题产生了,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比例尺”。这时教师问学生“看到‘比例尺’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想知道什么是比例尺?”“我想知道比例尺有什么用?”“比例尺的知识能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会提出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虽然现在课堂教学要求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由于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通常还是被教师领着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打破以往师带生的模式,从上课伊始就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要掌握的知识。学生有备而学,为解心中疑惑精神集中,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积极的思考状态。由师带生思考方式转向知识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式。这一环节虽然用时少,但它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起点。
(三)学生探究
有了问题就要解决,由于五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找答案,学生边读边想,记下自己的疑问。作为探究式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自学能力的培养在高年级中要加大力度,通过自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自己找到答 4 案的方法。
由于是新知学生自己探究总会有疑问或疏漏,然后小组讨论互相解答小组同伴的问题,有全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研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开展学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达到了在本课初始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生生之间互动的目的。通过自学、讨论、小组探究,学生对新知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学生面对实际问题,首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再次实践(给黑板面再画一幅平面图)。这次探究实践活动学生的目的性更强了,也有了一些方法,知道将长和宽都按相同比例进行缩小(也就是找到一个比例尺来统一缩小的比例)。学生再次完成平面图后,教师又选出其中几幅展示,并请学生叙述其制图方法。这次学生方法叙述的十分详尽,这个过程的完成说明学生对比例尺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就在学生认为任务圆满完成时,老师又抛出了新问题:“都是画黑板的面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会找到其不同的原因在于——每组使用的比例尺不同,所以图画的大小也不相同。
整个探究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由一点引向全面,由不严谨向思维严密发展。探究过程紧紧围绕着问题进行,环环相扣。在探究中学生学会了知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验证探究结论
学生在自学后画出符合黑板比例的示意图,验证了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的初步感知是正确的,同时又引出了新的问题,教师用问题不断提出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深处探究新知,做到了师生之间有效互动。教师要求学生得出的结论要验证,是教给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环节不是可有可无的,知识只有经过验证才能在实际中应用。本节课验证环节是通过画同一标准的黑板示意图来完成的。当学生画出同样的黑板示 5 意图时,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的心情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成为驱动他们热爱学习的内动力。
(五)练习、运用
学生对比例尺的本质有了较深的认识,下面就是实际练习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了。为了让学生对比例尺有全方位的认识,使其更深入的明白比例尺的作用,老师拿出一个很小的零件,让学生画出它,学生觉得这个小东西太小了不好画。教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聪明的学生就会利用比例尺画一个放大的平面图。练习中体现了知识在生活实际的应用,是知识在一节课中的再循环。
五、探究式教学模式使用后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是以系统的观察、摆弄常见物体、测量为基础,对物体及其属性加以检验和定性描述,从事分组和分类的探究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知识本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设计和完成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科学问题。由于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宽松融洽的氛围,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心态下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没有被禁锢,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开放的思维方式,还学到了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作风,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的验证环节,使学生思考问题更加缜密。学生乐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还因为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学习思维方法的机会。相比较于其他教学模式学生更乐于这种模式,不仅如此探究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更多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各环节时间安排要合理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决定了学生学习探究过程需要比直接传授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时间,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充分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很好的探究新知。可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有 6 效地控制时间,协调活动和总结、练习的时间,就会导致探究无结果,使探究流于形式。
教师课前充分备课
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课堂设问提出很高的要求。一节课的整体调动和时间调控,探究引伸都依赖于教师的设问,问题的提出必须目的明确、指向性强、有利于知识的层层推进。若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必然会对学生不同理解方式不知所措或由于学生想法、解法太多而无从解答,失去教师的主导作用,反而被学生想法所左右。
验证要充分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严谨性就表现在它不单只是探究,对探究结果一一接受,而是对探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筛选出好的思维方法和好的做法。不仅如此,验证的环节使最终归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论证,验证同时也是对前面不完善的思考加以补充,这样使学生能更为科学地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
综上所述,理论上的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表现,不同实践者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无论进行怎样做,都始终应该把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作为实践的追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潜力,使学习成为自己的需要,树立学习者创新精神、提升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南开区五马路小学
胡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