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
生物学科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
新课标当中强调,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思路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力图通过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文章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对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制约因素
在新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初中生物课程增加了对重要概念学习的要求[1]。初中生物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定义的汇总,还是一个以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为目的的探究类学科。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共有9个实验,课外实践和探究各4个,还有调查、模拟制作、设计各1个[2]。这说明教师不能只重视生物学事实和概念,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尝试探究活动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不高[3]。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约瑟夫施瓦布曾说过:“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使学生在能力、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4]。
一、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5]。
(二)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
虽然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仍然有一些初中生物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启发式教学用探究式教学来替代探究式活动。教师的这一错误认识,直接阻碍了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如图1所示。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学方式,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图1可知,启发式教学属于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释疑,接着拓展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驱动作用,驱动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学生的思路随着教师的引导而发展,缺乏主动的探索过程[6]。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进行自我驱动,教师只是引导者的角色,不占主导地位。在探索式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能有效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进一步领悟到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和方法。探究式教学不仅对传统的教育目标、教学设计、教育理念进行了革新,而且重新对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实际教学中的限制因素
(一)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在传统教学思想中,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虽然都被认为是“副科”,但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不同的是,高中生物在高考中还占有一席之地,而初中生物只进行会考,导致该课程往往被学校和学生所忽视,对该课程的改革力度也不大。同时,学生和家长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也不重视,从心理上对生物就有着轻视思想,并且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二)大班教学的现状
致使实施难度较大探究式教学适合小班教学,教师对每位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关注度,使每位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受我国教学实际的限制,大多数学校的班级人数都在60人左右,甚至有的多达80人,探究式教学在许多大班级实施时难度较大。一是无法保证每位学生的“分量”和关注度。二是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握难度加大。此外,探究式教学耗时比较长。但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生物课程的开设相对较其他科目少,学生学习所占的时间也比较少,只能够选择性应用。
(三)部分生物教师教学兴致低
如今,生物教师一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所教科目没有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失望。许多初中生物教师的情绪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兴致较低,甚至灰心失望,不愿意在教学技能上进行钻研。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设计和在教学中的一些手势动作,都会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7]。
(四)教学资源的限制开展
探究式教学需涉及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相应的实验操作,这就需要学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充足的材料药品[8]。但由于初中生物的尴尬地位,大部分学校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开展探究式教学,很多生物教师只能“纸上谈兵”。
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具体应用
(一)采用萨其曼探究式教学训练模式
许多教育学家提出了不同学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初中生物的课程特点和新课标要求,可以采用萨其曼(RichardSuchman)探究式教学训练模式,即“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反思”这样的程序(详见图2)[9]。该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因果关系进行推理从而建立和验证理论,是一种从事实建立理论的训练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模拟了科学家进行探索的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10]。这与新课标要求“在学习基础生物学课程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的研究思路与过程”相符合。
(二)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相关部门应增加对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教学设施的投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必要的资源。同时,在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发本地资源,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探究性活动,如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观察当地常见的苔藓植物等,这些探究性活动都是可以克服教学设施限制性的教学活动。
(三)设计梯度化探究式教学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的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11]。通过对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设计梯度化探究式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智力水平。首先,从简单到复杂,即从仅需简单操作能力的探究活动到要求较高动手能力的探究活动。其次,从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即从单一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到整个科学探究的思维、行为的训练。最后,从片段探究活动到完整探究活动的梯度化设计探究活动,即从教师给定假设、设计环节让学生实施到学生自己全程进行探究活动。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开展,这种梯度化探究活动将在不同水平上循环。
(四)加强探究式教学的评定方式
探究式教学不应只是教师一头热,应有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将探究活动列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探究结果展示等方式对个人或者实验小组进行评定。无论是实验操作测试还是笔试,探究活动中各方面的表现都应计入阶段性或结业性考试中,通过上述评定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基础的观察、调查到复杂的实验的方法,具体还是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实施。当然,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意味着否认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的价值。知识、技能和方法都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思维,调整心态,将探究式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吴成军.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9.
第二篇: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阶段总结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段性总结
-----------马学海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增进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树立科学价值观。因此,进行探究式教学既要把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又要把科学探究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抓住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能力培养要求,把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要求,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并对每一个要素提出了探究能力的要求。这七个探究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中,其难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应该像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那样,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应该从简单的探究活动入手,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安排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各个击破,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对于第一章声现象,由于学生才开始接触到物理,其探究活动应该从最简单的环节开始,如第一节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其探究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观察、思考、总结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这个环节,在第四节探究噪声的污染和防治的途径进,其探究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调查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让学生经历搜集证据和评估这两个环节。
二.注重拓展教学空间,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课程中很多探究由于器材和课时的限制,很难保证其深度、广度,必须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将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课内探究为学生提供范例,课外探究使学生有一个模仿的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用来探究一切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对于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和能力都将取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途经,广泛获取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物理学生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教师不可能将这些信息有限的时间内塞给学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进行阅读;二是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结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现代科技新成就、新成果,尽可能采用图片、摄影、多媒体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三是鼓励学生自己以多种途经获取广泛的信息,例如可以将课外阅读、资料查询、观察记录、调查访问等作为课后作业的一个重要部分,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和处理信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和评价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成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和本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优势,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去领会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去发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善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器材,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既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场地和条件。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展小发明和小创造活动,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激发灵感,大胆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几年来,我市小发明、小创造科技成果达几千件。三.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全面实施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于教学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研究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同时,加大了教学评价改革的力度,力争用评价改革来促进和推动探究式教学的全面实施。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我们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表现和能力进行评价时,首先树立了以下评价观念:一是注重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二是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式;三是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对结果的评价。2.确定科学的评价原则和内容
我们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时遵循了下列原则:一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二是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三是重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四是重视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一一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由于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所以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等都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价内容的需要,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内容是多元和综合的,那么对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也应注重多样化,尤其强调过程性评价。实践证明只有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纸笔测试、观察法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综合应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记录卡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将课程与教学同评价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探究性活动的资料来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
(2)表现性评价。所谓表现性评价,它不是以评价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包括现场调查、撰写研究论文、现场探究设计等等,其形式、内容和时间可以灵活多样,用表现性评价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习惯等。
(3)学生自我评价法。由于对探究能力的评价强调的是发展与引发学生的反思,所以,学生个体应该是评价的中心对象,是主要的评价者。而集体评价、教师、家长、社会等其它的评价主要是为了评价“自我评价”正确与否。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通过经常性自评,就能不断校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快、更好的实现目标。学生自评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另外学生接受各方面的评价,特别是更容易接受同学或协作者的评价,引起其反思,起到促进作用,起到学生能够更公正地看待自己的作用。
总之,就本质上说,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而非终结性评价,所以评价的内容重点应放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在学生生活中和走向社会后也能有所启示和适用的共同方面。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等等,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应将各种评价综合、整理,形成一个相对的总结评价。
四、实验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意识增强,如有的同学能探究设计家庭合适的提水设备;有的同学能自行设计、改进自家的炉灶,以提高热效率节约燃料等。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课外实践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2013.1.15
第三篇: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浅谈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真实情景中
化学趣味性在于它是一门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玩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其深奥的理论和知识都在包含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意识。通过每一节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如在讲《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这节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咸豆浆会凝聚而甜豆浆却不会凝聚?为什么钢笔混用不同墨水会写不出来 ?”接着讲“好,我们学了今天的内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学习以后,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又如,在讲《乙醇的氧化、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的教学可用“酒为何越陈越香?”和“烧肉烧鱼时为何要加少量的酒或醋?”来引入课题。
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她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必然产生进一步去了解、去认识的求知欲望,探究意识在这种欲望中自然形成。
二、创设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 课程内容问题化,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指某一问题学生给予解决,但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气氛,此时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如何在教学中造成认知冲突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悬念引入课题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如讲《盐类的水解》一节可以这样引入这样的问题:“酸的溶液由于c(H+)>c(OH-)而显酸性,碱的水溶液由于c(H+) 2.揭示旧知识和新事实的矛盾。 例如《钠》一节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通常我们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那么,用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呢?(教师用滴管向酒精灯芯上滴几滴水,结果酒精灯燃烧起来)熟话说:”水火不相容“,那么,水又是怎样把酒精灯点燃的呢?因为我提前在酒精灯芯里放了一小粒金属钠。”“反常”的实验现象使学生们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与水就能把酒精灯点燃?”从而主动地探究问题。 3.揭示规律性与个性的矛盾。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归纳,把已学的知识规律化,并用于认识或解决新事物。例如,学生接触到的氢气、氧气、氮气等常见气体都是双原子分子,就会想当然以为稀有气体也是双原子分子。这类悖论的形成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三、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正确理解分层的含义并在教学中体现 所谓分层,并非简单的依据学生成绩将学生分为A、B、C 层,而是通过调查、综合分析,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已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及兴趣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A 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没有良好习惯的养成),B层(学科成绩中等,学习兴趣不稳定,智力水平一般),C 层(学习成绩好、意志力强、学习兴趣浓)。层次的划分不向学生公布,只是作为教师在提问、练习、作业中给予不同评价的依据。 2.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设标,教师在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哪些学生应掌握的和应了解的,针对学生情况,为学生确定不同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分三层,第一层的学生只要求能掌握本节的要点,如定理、性质、简单的解题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层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点及应用的思维方法,并能完成一些复杂的应用;第三层学生能够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体系相融合,可以灵活应用,并有一些创新思维。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反馈。按照不同标准分层测试,结果按很好、较好、再努力三等,使每名学生都能有所得。半年以后,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证明设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显着提高。 四、积极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落实教学任务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培养后进生学习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化学教学。例如: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二氧化硫的性质等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课件的使用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避免了实验的重复,减少了有毒实验对学生身体的侵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微观世界宏观化,同时方便了人们获取更新的信息。 以上是我在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在进行这一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探究式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也更能够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它激发了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受教育者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求知识,对最终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已经成为了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逐渐学会独立思考,最终学会自主学习。但是,就现在的教学形式来看,许多学校的物理探究式教学太过于形式化,没有做到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其中,课堂活跃的氛围是具备了,可是却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带动起来,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缺乏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换,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教师应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去探究 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改变,这种改变,并不是笼统地将传统的学习方式改掉,而是说,师生之间的互动应该得到大力提倡,教学应该与实际结合,因课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将书中的重难点讲解透彻,挖掘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问题、学会与人讨论、学会合作共赢,从而实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当学习中的重难点得以解决,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时,教师可以以课后巩固为目的,精选例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种讨论不要只流于形式,而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集体讨论。例如,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练,将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全班评议,让其他学生指出这种思路的可取之处与不足,并且让学生自己去调整自己的方案,做到精益求精。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口述的形式表述出来,对于讨论的形式,教师没有必要限制,目的就是使学生乐于去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通过这种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信息得到了有效的交流,思维实现了发散,进而走向更高的认识阶段。这种认识靠教师单纯的说教是不能实现的。 二、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人制宜,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各个学科探究类型的习题不断推陈出新,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而实际情况是,普通高中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还没有达到平均水平,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实行探究式教学,效果将不会很理想,并且对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是一种打击。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要把握好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探究水平,选择合适的探究点,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偶尔当一下“科学家”,感受物理探究的喜悦,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便得到了提高。 三、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过程,还要重视教学结果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时,一些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对于结果不太重视。而实际上,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与结果都是重要的。一方面,科学探究的大前提是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特别是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而言,自身的探究能力本来就很低,就更应该注重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为探究式学习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运用科学知识。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科学知识的掌握与个人智力的提高在教学要求中是同步的,因此对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必须以科学知识为载体,知识的掌握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另一方面,探究式教学中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把握也是相当重要的,虽然我们说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同样重要,但也是要视情况而定的,并不是任何时候二者都是处于同种地位的。教学结果指的就是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在有些时候,知识的掌握就显得相当重要,而有些时候,教学过程地位就更为突出。 四、教师要恰当地把握探究性的实验教学过程,并实现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处,共同进步 1.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有基本要素和基本的研究方法的,他的基本要素就是现象、问题、方法,基本的研究方法就是假设、实验、对比,在这样的探究试验教学中,学生的身份从原来的“路人”变成了“主人”,积极参与其中。在探究式实验中,能很好地提升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明白在物理知识学习中资料收集和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2.探究性教学是一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依赖探究性实验来解决物理问题,从而获取物理知识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就目前而言还没有成熟的教学案例可以用来借鉴,这对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主动查阅相关方面的图书资料,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与推广,应该根据具体地域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地进行科学的探究性教学,切忌照搬其他地区的模式。对于普通高中而言,探究式教学应该引导与探究并用,进行引导性的探究,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中,师生思想都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各自的信息也得到了交换,师生之间也更加有默契,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如何设计导入 【关键词】安徽教师考编 【导读】2016明尚教育为安徽各位教师考编同志竭诚服务,帮助各位学员考生在笔试面试中取得了非凡的成果。2017明尚将继续坚持我们的初心,为每一位安徽考编同仁准备最新考编面试培训资讯资料。欢迎添加明尚教育官网微信(msexam)订阅最新考编资讯。2016安徽教师考编交流QQ群:344510161。小编咨询QQ:2378375301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后大力倡行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主旋律——探究学习的体现。教师考试中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涉及到教学设计的题目,导入的设计都是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如何设计出探究式导入。小编在此整理了探究式导入设计方法,助你设计亮眼导入。1.直观演示导入 生物教学中,挂图、模型、事物、标本等教具的合理使用对于课堂推进大有裨益:一则直观演示形成感官刺激,直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奋、思考积极性,有助于课堂节奏的调节;二则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有助于加深认识与理解;三则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直观演示的课堂高潮可以顺势提问或引导进入课堂主题。 【例】学习“骨的结构”时,教师先发给学生“长骨纵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强调观察要点,同时提出思考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一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哪些物质?” 2.实验操作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编写也是强调实验教学的作用,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在新课程中更为重要。利用实验操作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既能通过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操作能力,同时能在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抽象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例】学习“根对水分的吸收”时,课前布置学生实验:同一块萝卜上切下两块大小形状一致且质地相同的萝卜条,分别放置于清水和30%的浓盐水中,观察放置一晚后的实验现象。课堂开始之初,请学生代表讲述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解释说明为什么。从而引入课堂主题。 3.生物科学史导入 生物科学史知识是新课改之后新增中学生生物教学内容之一。在生物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生物科学史或科学家的奇闻轶事,能使教学效果明显优化。 【例】学习“细胞”时,教师先简单介绍细胞的发现史: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软木是许多蜂巢状的“小室”构成的,于是将“小室”命名为“细胞”。其实,“小室”是死去的软木细胞的细胞壁,只是细胞的一部分。教师提问: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是怎样的结构呢?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入新课学习。4.设疑解惑导入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编写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科学性,在每课的篇首都有“想一想、议一议”“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的素材,其中不乏直切主题的问题设置。通过设疑解惑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也是柯昂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导入中使用设疑解惑的方法,对于课堂气氛的调动和重点内容的引导,事半功倍。 【例】学习“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时,教师初步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我们家里的阳台上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生长素的作用”后,教师进一步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长素与这种现象有关呢”。 以上为小编整理的探究式导入的4种设计方法与相应范例,关于探究式导入设计的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第四篇: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论文
第五篇: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如何设计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