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围绕重点抓招商加快转型促升级(全市商务会议上发言)
围绕重点抓招商、加快转型促发展
***
(2012年2月23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招商引资及商务工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区累计引进项目164个,总投资额387亿元,项目全部投产产值将达800多亿元。其中2011年全年新引进项目50个,投资总额116.7亿元。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2027万美元,完成任务100.2%,实际利用外资5306万美元,完成任务100.1%。商务经济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6543万美元。
根据市政府部署,今年我区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等指标任务要分别完成15600万美元、6100万美元、1900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增加30%、15%、15%。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区主要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围绕壮大重点产业,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实现分散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
今年,我区将主要围绕重点主导产业形成集群积聚、扩大规模效益开展产业招商。力争在引进促进我区有色金属和金属制品产业、食品药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形成延伸产业链的优质大项目上有所突破。
一是抓好以**项目为龙头的产业招商。以***2个年产5万吨**项目为龙头,开展下游及配套产业招商,进一步做大有色金属及金属制品产业。上半年,我区将举办专场招商推介会,就有色金属及金属制品产业进行招商。
二是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要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LED生物节能灯项目、**光伏太阳能板、****等项目带动效应,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引进。努力创造我区新的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水平转变。
三是加强以促进具有自身优势的食品药品产业形成更优、更强、更大的产业集群开展招商。针对食品药品产业的招商,今年1月份,我区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做出了产业发展规划,招商方向将进一步明确。
围绕上述三大产业的招商,当前要重点加强**等的洽
谈,力促这些项目落户。
二、围绕做大临港工业,利用港口资源优势选商,实现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的转变
阳江港是我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发展空间较大,已成为我区招商最有竞争力的的资源。我区将充分利用这一具有竞争力的优势,进一步拓展招商广度和深度,在项目入园上严格把关,着力招大项目、引强企业,实现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的转变。一是加快港口用海、岸线使用、环评、用地等手续的报批,依法加快港口资源的开发。二是加快港口联检大楼、集装箱定期航班、码头泊位、10万吨级航道疏竣工程、保税仓储物流区等项目建设,完善港口功能配套。三是按照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原则要继续完善好工业发展规划,有序开展招商工作,把港口资源优势发挥出最大效应。四是加强和**农场的合作,努力把**农场规划成临港工业发展的主要腹地,为做大做强临港工业提供充裕的用地保障。
三、围绕做优重点园区,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实现园区外延的扩大和内涵的提升
去年,产业转移园成功成为省的十大重点园区之一,这既是荣誉也是任务目标。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和利用好省对重点园区的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全力打造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一是打好省示范园区、专业园区、重点园区三张牌。加强园区的包装与策划,提高园区品位、影响力和招商竞争力。二是做好招才引智,营造高素质人才创业、生活的舒适环境。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平台建设,扶持
园区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和培育做大做强。三是进一步加快园区水、电、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园区“三通一平”问题。加大征地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征地工作目标,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问题。四是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质量,建立项目全程代办、专人跟踪服务制,营造良好的政务软环境。五是加快推进**等入园项目建设。加快做大园区工业堆头,形成企业聚集的洼池效应。
四、围绕做活商务经济,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实现商务经济数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出口竞争力。重点扶持五金、水产出口企业,走创新、提质的发展道路,拓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以扩大市场、扩大份额。
二是加快“走出去”,组织企业赴境外参加各种国际展览会、交易会和经贸活动。拓展对外贸易的空间,促进外贸出口有效增长。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
三是加强流通平台建设,重点谋划好水产品流通、有色金属及金属制品、保税物流仓储等流通平台的规划、招商和建设,提高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
四是要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聚集集约一体化发展。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
发展,提升发展质量。
2011年我区以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精神,在面对多方困难和较大压力下完成各项任务。今年,我区将仍然有信心和决心,化任务为动力,迎难而上,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和商务经济工作。
第二篇:围绕可持续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 赤城县
转变发展方式调研报告
--赤城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田成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科学规划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省政府将赤城纳入环首都经济圈,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4+1”产业发展战略和融入环首都经济圈的新要求,通过深入调研,我认为“十二五”期间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立足县情,在创新发展理念上突破
我县既是矿业大县,也是资源强县。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适合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适合县情的“4+1”现代产业发展战略,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矿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当前,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站在转型发展的新高度上,对经济欠发达的赤城来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刻不容缓。转型发展是改革创新之举,是跨越发展之举!实践证明,只有在转型中发展,才能为发展赢得空间。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转型发展的内涵,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
二、在提升传统产业、发挥优势上突破
矿业是我县的主导产业,近几年,铁矿业实现了规模开
发,非金属矿产开发也取得 了一定进展,我县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非常广阔。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矿业开发的重点应该放在:
一要以建设全省矿产资源开发规范县为契机,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先导,整合资源,科学开采,强强联合,挖潜革新大力开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重点发展钢球、衬板等配套加工业,积极与冶金企业对接。“十二五”时期,我县矿业经济要从目前分散、规模小的粗放式发展,向集中化、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制度化的集约式发展,做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把优势产业打造成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十二五”期间,铁精粉产量达到1000万吨。到2013年,直接还原铁产量达到30万吨。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税收分别达到8.1亿元、1.53亿元、3390万元。球团产量达到200万吨。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税收分别达到16亿元、2.8亿元、1.6亿元。钢铸件及机加工件产量达到6万吨,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税收分别达到54000万元、9720万元、4320万元。为铁矿产品进一步深加工奠定基础。
三、因地制宜,在大力开发风电 “绿色能源”上突破 我县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全境处于西风大气环流圈中,最大风速可达20m/S。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优化我县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增强竞争实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项
战略举措,有利于带动大量的资金投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县风电项目于2006年9月初正式启动,一期、二期投资16亿人民币,三期19.2亿元人民币,共投资35.2亿元,总装机容量40MW。2010年又签订了总投资58亿元、60MW的风电四期协议。
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发展新型能源、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战略机遇期,使我县的丰富自然资源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强有力支撑。“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每年以2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速度开发,全县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3亿度,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税收1亿元。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9万吨,节约水156万吨,还可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量7551吨。
四、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突破
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矿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但是,大量废弃的尾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一是污染环境。每年产生的尾矿量为3000-4000万吨,废石的堆集和尾矿坝的构筑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而且严重污染土壤和水源;二是具有安全隐患。如对尾矿管理不善,很有可能发生尾矿坝滑坡等事故。因此,我们要把尾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
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下大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抓住我县融入环首都经济圈的机遇,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用好、用足、用活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发展基金。“十二五”期间要认真谋划好总投资2.4亿元的利用尾矿渣年产10万立方米尾矿蒸压砖和25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生产线新型环保项目。目前,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完成,环境评估等基础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项目总投资6700万元,建成后,年产量可达35 万立方、年产值6000万元、年利税2700万元。同时,每年可消化尾矿约30万吨,节约土地300亩。
2010年11月18日
第三篇:围绕重点抓督查强化措施促落实(xiexiebang推荐)
围绕重点抓督查强化措施促落实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督查室
(二○一二年六月五日)
开展政务督查工作是各级政府及其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各级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8‟59号)精神,加强领导、完善制度、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履行好督促检查工作职责,扎实完成督促检查工作任务,政务督查工作水平日益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区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完善体制抓督查
我区政务督查工作在区长领导下,由常务副区长直接领导,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直接负责。区政府督查室具体承办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各部门督查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并负责全区政府系统督查网络的建设。政务督查坚持奉旨行事,凡以区政府名义对全局性、全区性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必须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区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督查督办、综合审核上报,区直有关部门、有关乡镇、街道具体承办。以区政府名义对上级重大决策和 1
区委、区政府重要工作部署进行督促检查,由区政府督查室会同主办部门负责组织制定总体方案,组成政府督查组,开展督查活动。
二、突出重点抓督查
政府工作千头万绪,政务督查的范围必然十分宽泛。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执行力,确保决策部署快速落实。我区政务督查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做到纲举目张。一是明确督查的重点范围,主要是:
1、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
2、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议定事项,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3、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交办事项落实情况;
4、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情况;
5、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二是抓住督查的重点环节。如重大决策部署看落实、看问题、看解决措施;重点项目和目标任务看时间节点、看工作进度,看实际效果;领导批示看办理速度、看办理态度、看办理质量。通过突出重点抓督查,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充分发挥了以点促面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整体工作的开展。
三、规范程序抓督查
政务督查必须严格审批程序,实行立项制度。根据督办事项的来源不同,我区实行了层级立项:
1、对上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和交办事项,区政府督查室按照区
委、区政府领导的批办意见立项并组织实施;
2、区委、区政府领导同志关于政府工作重要批示,区政府重要工作部署,以及区政府常务会、区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议定事项的督查督办,区政府督查室直接立项并负责组织实施;
3、以区政府名义组织全区性政务督查活动,由区政府督查室与有关部门衔接后,提出立项方案,报区政府办公室负责人、分管副区长或区长批准实施;
4、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督查,由区政府督查室提出立项方案,报区政府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5、区政府各部门自行组织的政务督查活动,由主办部门立项、发督查通知,督查事项落实结果,函送区政府督查室。
为了组织实施好政务督查,区政府督查室还会同主办部门精心拟定督查方案。督查方案包括督查内容、督查范围、督查方式、督查时间、人员组织、工作要求等项内容。督查活动实施中,督查人员恪尽职守,真督实查。通过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实地查看、问卷调查、明查暗访等方式,调查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在督查过程中,督查组注意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或部门通报情况、交换意见,提高督查成效。督查活动结束后,由主办部门及时向政府写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督查工作总结报告。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报经政府有关领导同意后,由区政府督查室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进行跟踪督查,督促责任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到位。
四、强化措施抓督查
政府督查机构要正确运用好党委、政府授予的督查活动组织协调权、情况调查核实权、问题处理及公务员奖惩建议权、工作情况通报权,努力促进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对区委区政府部署的每一项督查活动,区政府督查室都认真核查,归纳总结,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充分发挥好政府工作的耳目作用、参谋作用,为完善政府决策和再决策提出合理建议和依据,促进决策的科学性。为了保证督查结论的客观公正、准确真实,我区在政务督查中坚持做到说真话,报实情,使实劲,动真格,力戒回避矛盾、掩盖问题、浅尝辄止,搞形式主义,报喜不报忧,甚至虚报浮夸。对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决议、决定态度不积极、行动不迅速、效果不明显的,通报批评;对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坚决制止,严肃查处,树立督查机构的权威。加强与区委督查室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督查整体功能。对于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积极开展联合督查;对于领导批示件的办理督查,及时互通交流信息,共同促进办理事项的落实。另外,我区还将政务督查工作同区政府对各乡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结合起来,单独赋以相应的考核分值,强化了督查工作的约束力,提高了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
第四篇:引领科学发展促和谐 加快转型升级保增长
引领科学发展促和谐 加快转型升级保增长
中共常州东风农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陈伯伟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公司党委,下设18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07人,占职工总数的9.8%。公司连年以近30%的高速发展,成功进入了国内大中拖行业第一方阵,使东风农机这个老国企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公司是中国拖拉机工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2012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02亿元,实现利润1.05亿元。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党委以“党企共建促发展、同频共振获双赢”为定位,积极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一是做劳动技能的培训者。公司党委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比质量、比产量、无事故”的优质高产无事故劳动竞赛,包含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范畴的“百日劳动竞赛”等,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二是做学习创新的引导者。公司党委探索实施“党员先锋岗”、“星级员工”、“自学费用全额报销”等激励机制,在广大职工中形成“学习邓建军,争当金蓝领”风尚,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据统计,先后有10位同志获省、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三是做企业文化的构建者。公司党委通过推动实施党务、厂务公开,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组织员工体检,成立“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等方式,逐渐在企业内形成了“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形成了“心齐气顺”的良好氛围。
一、围绕中心工作,加快转型升级
书记带头亲自抓生产。在东风农机,陈伯伟书记是公认的技术权威。这位先后做过钳工、技术员、生产科长、副厂长的书记对企业里的“活”了如指掌,谈起东风产品的结构、配置,连外国专家也常常对他竖起大拇指说OK。党员要发挥先进性,首先党组织书记要在岗位上成为行家里手。近年来,东风农机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提升企业发展后劲,技改项目一个接一个。公司投入2.2亿元实施的二期技改项目,其中固定资产投入1.7亿元。常州东风农机集团公司党委对工程实行招标施工,采购设备也多方比价,大大节约了投资费用。这次的技改项目,为打赢大拖上能力和开拓美国轮拖市场的硬仗,迎接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的新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负责进出口公司工作期间,深入工作一线,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主动性,化大力气,下苦功夫,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增强了客户的信心。2008年实现创汇6930万美元,出口创汇列入行业第三,创下了东风农机的一个历史纪录。
党委书记能有亲临生产现场,检查产品质量振兴纲要的实施情况,大力推进产品质量振兴纲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迅速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2011年,在新品开发、工艺技改、质量改进等方面,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67项,其中111项成果受到表彰奖励,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公司党群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连续八年开展“一个支部一盏灯、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开展“比质量、比产量、无事故”的优质高产无事故劳动竞赛;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范畴的“百日劳动竞赛”;促使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加速发展 的“决战九月、大拖上量”劳动竞赛;以及以降本增效为内容的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二、立足长远目标,推动队伍建设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公司党委在员工中大力倡导“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理念”,强化党员干部和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以实施“首席技师”、“星级员工”、“自学费用全额报销” 等制度为激励机制,给员工学习和进修的通道。
公司党委重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除了日常教育和每年一次的集中学习培训外,党委还根据公司出现的某些情况,开展廉洁教育活动,为中层以上以及涉及到钱、财、物的管理人员,进行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制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他关心员工,鼓动员工自学成才。在广大员工中开展“学习邓建军,争当金蓝领”活动,组织员工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技术大赛,拓展员工的视野和思路,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更好地为公司服务。先后有10位同志获江苏省青工技术大赛中第一名、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常州市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机三车间加工中心班先后获得市、省、全国学习型班组称号,对获得省、市荣誉的分别给予了一万元奖金、提升一级岗位工资的奖励,以激励更多的青工立足岗位成才。
三、切实关心员工,建设和谐企业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公司党委积极会同公司行政在建设和谐
企业的工作中,为员工办好事、实事,实施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在积极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公司党委从关心员工入手,努力营造企业和谐发展的氛围。在公司党委的推动下,东风农机于今年1月成立了职工困难帮扶基金会,以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在公司发出《号召书》和《倡议书》后的短短十天内,共筹集捐款50万元,其中党员和职工捐款20.48万元,公司投资者宣碧华董事长个人捐款20万元,公司行政和工会拨款9.6万元。已帮扶29名困难职工,最高帮扶额度达2万余元,投入700万元建造新的员工食堂,实施免费午餐,投入600万元建造了员工公寓楼,每年支出40余万元组织全体员工体检,每年传统节日对员工发放礼品,办理补充医疗保险等。公司党委经常召开公司职工代表、劳模标兵、科技人员和一线员工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营造在企业中平等对话、融合、和谐的氛围。
第五篇:抓投入 夯基础 创特色加快民政民生工作转型升级
抓投入 夯基础 创特色 加快民政民生工作转型升级
永宁镇党委、政府(2013年7月8日)
尊敬的杨区长、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永宁镇全体干部对杨区长和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对永宁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就我镇开展南京市“1+4”文件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近年来,我镇结合浦口区1+3文件要求,以文件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狠抓落实、寻求突破,重点解决基层民政力量、社区管理服务创新等问题,为全镇民政工作的转型升级出实招、求实效,提高为民综合服务水平。
一、加大投入,完善标准化的民政工作服务平台
1、规范民政机构机构设置。在核定的镇编制总额内,合理配备镇民政工作管理服务人员,承担社会救助、老龄工作、社区建设等管理服务工作。我镇民政办系独立挂牌,设有独立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7人,主任1名,副主任2名,会计1名,低保协理员2名。各社区均明确设立民政协理员1名,充分发挥办理民政事务的作用,按照预算编制规定民政工作经费列入政府同级财政预算,保障民政工作正常开展。
2、完善民政社会服务信息支持系统。建立社会综合救助服务平台、社会福利信息平台、社会事务信息平台,全面实现我镇民政信息化网络上下贯通,在各个社区全面推广使用智慧社区系统平台,截止目前,我镇已经全部按要求完成相关信息录入和比对,完成数据认领3575人、死亡认领384人、应录注册志愿者1102人,确保
建平台、社工全程参与”的培育发展方式,发挥社会组织的在社区建设中正能量作用,实现多渠道、多方位的服务方式。截止目前,全镇共有160家备案社会组织,并以张圩社区居民消费合作超市和联合社区联农服务队两大新型利民惠民为典型的服务机构。
4、深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结合社区建设“三个一”联动化服务,整合“12345”、各类领导信箱、居民消费合作社等渠道,进一步丰富代理内容、拓展代理方式、优化代理队伍,促进代理工作实现新提升。今年上半年,全镇共为群众代办事项3630件,办结3342件,正在办理240件,办结率达98%以上,满意率达99%以上。
三、务实创新,打造人性化的群众利益保障体系
1、完善困难群众救助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在解决“收入型贫困”救助基础上,积极探索“支出型贫困”救助办法,把因病、因灾等因巨额支出“致贫”家庭纳入制度性安排,上半年,我镇共接待来信来访、咨询、申请救助等千余人次,共发放救助资金20万元左右,探索社会救助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延伸;严把低保的审核关,入户核查家庭成员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工资收入等情况,按照“红、黄、绿”分类施保,确定低保对象的审查等级,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等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全镇所有低保户在各村居长期进行公开公示,彰显公平。上半年,我镇共退保20户,24人,新增35户,52人,新增低保主要是一类大病人员。截止目前,我镇现有低保760户,1239人。
2、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由“保基本”向“惠大众”转型。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上半年,我镇为对60周岁老年人进行了信息统计,并为全镇1470名老年人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涉及资金共计约6万元;在全镇11个社区成立了为特困独居老人志愿者服务队,募集志愿者为全镇顺利通过评估的120名特困独居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