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

时间:2019-05-13 03:2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挑山工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挑山工教案》。

第一篇:挑山工教案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

在讲过《挑山工》后,我对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语文课上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又要培养深刻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还不能让别人误认为这是一节品德课,在这两者之间掌握好度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利用质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感悟——读的指导下领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表达朗读能力。体现读写结合的课题思想,给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学设计。回顾本课的教学,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成功的地方:

1、倒叙授课,问题激趣。

课伊始,我出示一组挑山工的图片,组织学生对挑山工有个初步的认识,课件画面定格在挑山工的图片上,引导学生谈谈文章中第几自然段提及这幅画了,大部分同学的目光集中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我需要它。”’作者需要它什么?我们不明白。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交流探讨。”然后让学生确定学习方法目标进行学习。

2、巧用视频,解决难题。

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挑山工登山时的录像,边看教师边解说原理,同学们对折尺形路线便一目了然,我再引导学生用手画出折尺形路线的样子,我也把折尺形路线的图像画在黑板上,同学们通过观察,解决了“折尺形路线”的难题。

3、大胆舍弃,突出重点。

文章的第二部分讲了作者与挑山工的多次相遇,文章篇幅较长,40分钟不可能很好感悟,又因为它只是在用实例证明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慢,其意与第二自然段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概括写一个是具体写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我采用“挑山工肩挑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却不比游人慢。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质疑。在视觉与听觉共同努力下找到答案即可,腾出更多时间来研究挑山工的语言。这样舍弃,保证了时间,也使得文章的重点更为突出。

4、引导自学,组织讨论。

在组织学生学习“三遇三见”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件中的表格,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答案。接着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表格的答案。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团体意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虽然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我认为这堂课中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评价不够客观。我在课堂评价时,只顾表扬,没有达到客观品评,对学生学习发展不利,我对学生的表扬用词也比较单调。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客观评价,要扬长补短,不可清一色的褒奖。

2、教态紧张,不大方。我每到紧张时,总会手舞足蹈,让人觉得慌乱,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竭力控制自己的姿态,做到落落大方,亲和自然。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自己也是从中获益良多,相信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自己会总结出属于自己的语文特色

第二篇:《挑山工》教案

四下十一单元

《挑山工》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主题。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学习,第11单元《快与慢》。本单元编者向我们呈现了哪几篇文章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挑山工和时间赛跑是两篇当代散文,欲速则不达 是一篇小寓言故事,这三篇是主体课文,最后一篇效率专家爸爸是自读课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可以感悟到快与慢取决与是否具有脚踏实地、向着目标一往直前的精神,取决于是否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但如果急于求成,方法不当,则会欲速则不达。

我们要学会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板书:挑山工。介绍作者和泰山。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请同桌结合这几个问题交流一下读书的体会

(四)检查生字词

通过课前预习,大家生字掌握了吗?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五)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段?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2、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3、说的非常好,根据作者思路我们很容易的把文章分成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六)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1、那你们能根据段意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自己先试一试。

2、师总结:说的好,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种方法既简单又准确。

(七)学习第三部分。

1、课文最后一段写道,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思考: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1)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2)“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

(1)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2)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3)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八)讲读第一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生读,其他同学思考: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1、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自己试着画一画,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导朗读:挑山工的担子沉甸甸的,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他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4、同学们刚才读书读得不错,奖励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展示课件:挑山工登山的实况录像)看一段,看完后说说你看到什么。

(九)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按常理,挑山工登山走弯曲的路,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游人应该比挑山工快得多,但是事实这样的吗?朗读第二自然段师读。

2、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腾云驾雾”是指什么?

(十)指导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按要求合作填表。

(十一)讲读第5自然段。

1、师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 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哪位同学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

3、分组讨论挑山工的话。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十二)回头再深究第三大段。

1、导读: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是怎样的画? 2、谁能把画中的内容“读”出来?

(指导朗读:突出“陡直”;“没有尽头”读慢一点,拖长音;“压弯了腰”读得低沉一点,“一步一步”读出其艰难;“向上登攀”要读得有劲,挑山工肉体上的腰能压弯,但精神上的腰永远挺直。)

3、范读。

4、现在我们再回到刚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5、“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6、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7、送画:老师把这幅画送给同学们,你需要它吗?为什么?

(十三)作业设计(可任选一题,也可采取学生自己设计)

1、写一则读书笔记。

2、画一幅《挑山工》的画。

3、小练笔《我心悦诚服了……》。

4、制作读书笔记卡片。

5、办一张《劳动创造美》手抄报。

第三篇:挑山工教案

《挑山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

3、从挑山工的言行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攀登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感悟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难点:联系实际理解挑山工话语蕴含的哲理。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分)

在泰山脚下,生活着这样一些人,他们是泰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挑着沉重的货物往返于泰山之中。字典上称他们“挑夫”,当地人称他们“挑山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冯骥才的脚步,走近这些人——挑山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8分)

1、考查预习情况,学生读生字词。

2、请大家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学生概述课文的主要事件。

三、细读课文,体味内涵。(24分)

1、出示主题图,问:作者遇到的这个挑山工什么样?(在书上找一找描写挑山工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

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40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学生齐读描写挑山工的句子)

2、别看他们衣着朴实、相貌平平,他们登山的功夫却让游人和作者惊叹不已。他们究竟是怎样登山的呢?(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胳膊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

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休息肩膀,防止货物碰到台阶。走折尺型路线,方便、省力。

(学生读描写折尺形路线的句子,接下来学生独立画折尺形路线,展示。)

3、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是游人的一倍,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为什么?

游人走走停停,目的是看风景。

挑山工目的是送货上山,目标是山顶。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朝前走。

4、作者说挑山工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认为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小组讨论)

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

5、作者从泰山回来后,画了这幅画,而且作者一直把它挂在书桌前,还说需要它,想一想,作者究竟需要些什么?

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迂回做事的方法。

6、我们需要它吗?举个例子。

四、拓展延伸(5分)

挑山工的态度、精神以及智慧的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请你拿起笔,写下对这群可爱、可歌、可敬的人们的赞美吧!

五、课堂小结(1分)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宛如挑山工的登山路线一样蜿蜒曲折,前方也许会有荆棘、坎坷,只要我们像挑山工一样,向着目标、踏踏实实、讲究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登上属于我们自己的山顶!

板书设计:

挑山工

讲究方法 踏踏实实 坚持不懈 向着目标

第四篇:《挑山工》教案[范文模版]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挑山工的工作,理解挑山工勤劳、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人物形象。

2、写摘录笔记,独立认字6个,写字7个,理解“腾云驾雾、平衡、饱览”等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挑山工的工作,理解挑山工勤劳、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人物形象。

2、写摘录笔记,独立认字6个,写字7个,理解“腾云驾雾、平衡、饱览”等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教具准备:

资料准备:泰山、挑山工、冯骥才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事着一种特殊的工作,他们总是在陡峭的山路上挑着很重的物品,为山顶上的人们送去生活用品。这些人就是挑山工。我们的作者,在登泰山时,从登山的挑山工身上悟出了一个道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指课题,生齐读。)

本文作者是——(生齐答:冯骥才)(正音:这个字念——古时候指千里马。)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冯骥才先生。(出PPT,学生自读。)在他的领域里,冯骥才先生就如同一匹千里马,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二、检查预习作业

1、我们先从生字开始,扫清课文的障碍。(出示生词)自己练读一遍。

2、谁能准确、流利地将这些生词读好?(一生尝试,如错,帮助正音。)像他一样读一遍。

3、请翻开书93页,拿出笔来听写以下生字:斜、诵、腾、驾、陡、朴、素。将书交给你的同桌批改,全对的打一颗星,书写工整又美观的再加一颗星。获得两星的同学请举手。(评价:某几大组最棒,某大组也不错。)

4、我们昨天还布置了读课文,有信心接受检查吗?(生:有)谁来读第一段?同学读的时候,请每个同学都认真倾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开始。

【预设1:读得真流利,大家一起像他那样读读这一段。】

【预设2:看来这几句不太好读,我们再自己练读一遍。读好了吗,一起读来听听。】

5、第二段请男生读。第三段请女生读。第四段谁来读?【抽生读】 【预设1:读得真好,我们跟着他读。】

【预设2:没关系,不着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一段。】

6、第五段交给一三大组的同学。最后一段大家一起来。

4、二班同学们很会读书,让人佩服。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巡视,抽答。)

【预设1:一下子就抓住了事情的经过,很好,那事情的结果呢?我发现你听得最认真了,你能完整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你真会听。】 【预设2:一下子就说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真厉害!】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作者从挑山工身上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这就需要我们对挑山工这一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怎样理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把金钥匙。(PPT,引导学生齐读。)

2、对于挑山工,你可以提出哪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并梳理问题,板书:

1、挑山工是做什么的?

2、他们挑着货物怎样登山?

3、他们为什么能够常常跑到游人前面?)

3、第一,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孩子们预习了课文,刚刚又再读了课文,你们都知道,挑山工是——(生:挑山工是挑货物上山的。)

4、哪个自然段又在告诉我们,他们挑着货物怎样登山?(生:第一段。)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请看自读要求:第一,轻声读第一段。第二,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挑山工登山的句子。第三,在书的左侧简单画出挑山工的登山路线。开始读吧。(巡视,关注学生的批注是否准确、简单。)

4、汇报:谁来汇报你勾画的哪些句子?(生答)像他这样勾画出来,并简单画出挑山工的路线图。

5、引读: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生读一段剩下句子】

7、多了一倍的山路呀!让人奇怪的是——【生: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挑山工常常走在游人的前面。】

8、是呀,作者跟你们一样疑惑不解,于是,在山道上,当他屡次碰到一个挑山工,就情不自禁地跟他攀谈了起来,随着谈话更随便些了——(指PPT引读4段作者的问话。)

9、什么是“不解之谜”?【生:没有弄明白的事情。】

10、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什么?【生齐读】

11、对于我的不解之谜,挑山工是怎样回答的呢?【指ppt,生齐读挑山工的话。】

12、我们来合作读好他们的问与答,我停你们接。从中你知道原因了吗? 【预设1:举手人多,请生说。】

生1:游人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点拨:你是在说他们登山的方式——不一样。游人们——挑山工——(板)生2:挑山工不像游人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

点拨:这是他们登山的态度——不一样。游人——挑山工——(板)【预设2:举手人少。不着急,我们再读读挑山工的话,将描写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关键词句画出来,比较比较。】

谁来用关键词来汇报:游人怎么走?挑山工怎么走?(板词语:东看西看

玩玩闹闹

脚踏实地

坚持不懈)

13、第一自然段我们学到游人和挑山工还有什么不一样?(板书:直上直下、走折尺形)

14、同样是登泰山,游人和挑山工有着这么多的不一样,挑山工走的路程是游人的两倍,游人可以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挑山工却是一个劲儿往前走,这是为什么呢?【生:游人和挑山工的目标不一样。】

16、不一样的目标,不一样的走法,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所以挑山工说:“别看我们慢,走长了——”(指ppt)

17、接读: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这挑山工说的究竟是个什么理儿,谁读明白了?【生:做事要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能后来者居上。】

18、是啊,假如我们把登泰山当做是一条漫长的人生之路,就得像挑山工这样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一个劲儿——(读:往前走!)

19、这正是触动作者内心的一种精神,因此从泰山回来他就画了这样一幅画。作者为什么要画这一幅画,画上的挑山工还有哪里触动作者的地方,我们下节课将会继续学习。这节课我们先学到这里,下课!

第五篇:挑山工教案定稿

《挑山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挑山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应该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教学难点:

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这篇课文。来,齐读课题,再来一次。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且学习了一、二两个自然段,通过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你们对挑山工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3、师:刚才有同学讲到挑山工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还记得折尺形的路线是怎样的吗?伸出手,比划比划。谁愿意把它画在黑板上?(指名画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看看他画得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画得对不对,是这样的,对吗?能把文字用图画的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说明你们真的读懂了,理解了。)

4折尺形的路线是最适合挑山工走的路线,但是这样的路线也有不足之处,就是路程会增加,大约比游人的路程(多一倍)。还记得游人上山的路线吗?(直上直下)学生画游人上山的路线。

5、师过渡:挑山工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并不比游人慢。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谜底吧!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梳理四遇四见,理解挑山工说的话。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在泰山和挑山工一共相遇了几次?每一次相遇是在什么地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他们相遇的地点以及描写挑山工的句子。(生自由朗读,并勾画,约4分钟)

1、师:作者和挑山工一共相遇了几次?{四次)

我们看第一次相遇是在什么地方?(板书:山下)能读出相关的句子吗?(能,生读相关句子)

师:这一次相遇作者对挑山工进行了什么描写? 生:外貌描写。

师:那请你把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来读一读。你们找到了吗?一起来读。(课件出示)师:通过这些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挑山工? 师:你可真会读书,写人的时候对其外貌进行描写,是因为要想让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先要让人物的形象印在心里。

2、师:那么第二次相遇又是在什么地方?谁来说(指名说:回马岭)在回马岭遇见的时候,挑山工在干什么呀?(抽烟)

师: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师评价:你的眼睛可真亮啊,一找一个准。)

师:在这一次相遇,你们觉得作者对挑山工进行了哪方面的描写?(动作描写)

师:这一次,作者在回马岭又遇见了这位挑山工,他心里会想什么呢?

3、师:第三次相遇又是在哪里?(五松亭)

师:这一次相遇作者又是如何描写挑山工的?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描写挑山工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

生:读句子。(外貌描写。读完之后,课件出示句子)师:这是描写挑山工的(外貌)。(课件出示:外貌描写)是呀,再次写到外貌,还是那件褂子,还是黑皮肤,出语言表达却有了变化,没有给我们重复罗嗦的感觉,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的妙处啊!而且这样的外貌重现更加加深了挑山工留在我们心中的印象。还有其它描写挑山工的句子吗?

生:读句子。(他浓眉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师:这个句子是对挑山工进行了哪方面的描写?(课件出示:神态描写)师:谁再来说一说,你还找到了其它描写挑山工的句子吗? 生:读句子。(你别看我个子小„„)

师:这是挑山工说的话。我们把人物说的话称为(课件出示:语言描写)

师:孩子们,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合作读一读书,好吗?这样,你们读挑山工说的话,我来读旁白的部分,行吗?(师生合作读:课件出示句子)

师:这一次相遇,你们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挑山工? 生:自由说。

师:你觉得这三次相遇,哪一次相遇挑山工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第三次)师:第三次相遇挑山工之所以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对挑山工进行了外貌、语言、神态这几种描写方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所以,今后我们在写人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多种描写方法,这样才会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活,更立体。

师:孩子们,这已经是我和挑山工的第几次相遇了?(第三次)前两次相遇作者只描写了挑山工的外貌和动作,并没有和挑山工进行交流,攀谈。那么,这一次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和挑山工攀谈起来?

生:是因为他到很“惊异”。

师:作者为什么感到惊异?那么,我们现在想想,作者和挑山工第一次在山下遇见,不奇怪,对吧?可是第二次遇见,作者的心里有一点奇怪了,第三次在五松亭又遇见了这位挑山工,这一次作者感到非常奇怪(惊异)。心想:明明是我每一次都超过了他,可为什么他总走到前面去了呢?此时,作者的心中充满疑惑,于是走过去跟挑山工攀谈起来,把心中的不解之谜说了出来。大家一起告诉我,这个不解之谜是?

生齐读: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师:谁能把作者的这种疑惑不解读出来?(指名读)

师:作者的心中之谜得到解答了吗?(得到了)一起来看看挑山工怎么回答。请大家找到挑山工回答的话并读一读。(指名读)

师:那你们所找的和他找的是一样的吗?真不错,都找到了,我们一起来读读挑山工说的这段话。(齐读)

师:挑山工真的有近道吗? 生:没有。

师: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读: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师:是呀,挑山工并没有近道,我们从挑山工和作者在山下,在回马岭,在五松亭相遇就知道,他们和作者走的是一条道。

师:可他为什么会跑到游人的前头去了呢?其实在挑山工的这段话中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了。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生反馈,读句子)

生读: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

师:游人登山的时候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这是游人登山时的情景,那挑山工登山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生读: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师:是呀,难怪挑山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跟你们不一样。(课件出示句子,生读)师:“我们”指的是谁?“你们”又指的是谁?

师:挑山工和游人哪里不一样?能不能具体说一说。(指名说,有哪些不一样)

师:是呀,游人登山的时候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而挑山工登山的时候是怎样的?(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换句话说就是要“步步踩实”,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就叫“脚踏实地”。(孩子们真会读书,我们把一句话读成了一个词,具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谁能把挑山工这种“脚踏实地”读出来?(指名读)挑山工在登山的时候不仅要脚踏实地,还得怎么做?(“一个劲儿往前走”)(师:请你读出他“一个劲儿往前走”)

师:是呀,因为挑山工登山的目的是为了把货物挑上山,所以他要向着自己的目标,也就是山顶,一个劲儿往前走。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时间长了,挑山工就跑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师: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挑山工登山的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生: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句话吧)师:原来挑山工这几句朴素的话却蕴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作为挑山工,他是这样做的:朝着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如此。你能否举出这样的例子?

师:作为学生,在学习上,你会怎么做?

师:看来,这些道理,你们都明白了。还有一个人,也明白了,知道是谁吗?(作者)作者他也明白了,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读: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几句朴素的话,似乎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师:听到挑山工的这一番话,作者是打心眼里佩服。从这句话中哪个词可以看出?(心悦诚服)你能把作者的这种佩服之情读出来吗?

师:这是作者和挑山工的第三次相遇,通过交谈,不仅解开了心中之谜,还明白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最后,我们看,作者在(极顶)又碰见了他。在这一次相遇,作者对他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神态描写)

师过渡:那么,在四次相遇中,哪一次写得最详细?(第三次)因为在第三次相遇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之谜,同时也明白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所以,作者从泰山回来以后便画了一幅画,这幅画是怎样的,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三、学习第三部分。

师: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师:这个“它”指的是什么? 生:一幅画。师:还指什么?(挑山工的精神)什么精神?(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师:孩子们,这不仅仅是作者需要的一种精神,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一种精神。相信,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写一句激励的话送给自己,写在P93的插图上面。

生汇报,交流自己写的话。师:适当评价。(希望你能成功!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师总结:孩子们,人生之路,我们需要的就是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下载挑山工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挑山工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挑山工教案

    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重点难点: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

    挑山工教案

    - 1(设计目的:在课文3——5自然段中,挑山工和游人的几次相遇,这部分内容学生能自己读懂,老师要充分放手,采用“长课文短讲”的方法来处理这部分内容,体现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

    挑山工教案(五篇模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挑山工教案,仅供参考,欢......

    公开课《挑山工》教案

    《挑山工》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第二组第5课 二、设计思路 课文篇幅较长,文章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在经过反复研读教材,深刻体悟语言文字 背......

    《挑山工》优秀教案

    文章阅读 qqshu.cc 挑山工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

    《挑山工》修改教案

    挑山工 设计意图: 1、通过三次解读挑山工,使孩子对挑山工的认识逐步深入。 2、拓展阅读,让孩子了解,对待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到的结论也会不同。 3、教学中穿插开火车回答......

    挑山工范文合集

    挑山工 李守莲 四年级二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挑山工的工作,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挑山工不怕困难,奋勇向上的品格。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

    挑山工教案第二课时

    《 挑山工》教学设计 台吉镇中心校 吴晓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2、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