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企业招待费的会计处理

时间:2019-05-13 03:0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设计企业招待费的会计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设计企业招待费的会计处理》。

第一篇:建筑设计企业招待费的会计处理

建筑设计企业招待费的会计处理

2011-3-14 16:28 中国会计报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问】我单位是一家建筑设计企业,请问:日常的业务中发生的招待费开支,能否按照所涉及项目,分别计入项目成本中去?这与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求招待费用要按比例才能扣除有冲突吗?公司设计人员平常每月只拿底薪,但设计项目完成后往往有较高提成,这部分该怎么处理?

【解答】能对应到具体项目的招待费可以核算为项目成本,而无法对应到项目的部分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经营)费用,这无论是从会计核算原理还是企业财务管理角度看,都是可以的。至于税务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并不直接约束会计核算,而无论企业将招待费性质的费用如何核算,都应该在申报纳税时单独列示(将分别在各科目核算的招待费汇集起来即可)。实际操作时,只要企业会计核算精细一些,比如在项目成本中对招待费单独进行明细核算,这样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也很方便填表。但需要明确的是,可以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应该符合税法规定的范围和比例。

公司可以考虑改进一下工资核算办法,如项目成本的核算应该尽量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如果员工工资可以合理预计,则可以按预计数预提计入成本。至于发放,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确定均衡发放的办法,或者从成本控制和业绩激励角度出发,在项目完成后一次性发放。只要所发生的工资费用符合税法规定的真实、合理原则,除所涉及个人所得税有所不同外,对企业所得税影响不大。

第二篇:企业业务招待费会计及税务处理

企业业务招待费会计及税务处理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应注意下列问题:

(1)业务招待费核算的范围仅指交际应酬费用。交际应酬费用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交际应酬有关的费用或对外馈赠的一次性消耗性礼品。如餐饮费、娱乐费、烟、酒、茶、咖啡、食品、保健品等。对于对外赠送的带有本公司标识(商标、公司名称、注册地址、联系方式的等)的自产产品或专门制作的外购礼品,应作为业务宣传费处理。若无任何公司标志,应作为捐赠支出。除《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的以外捐赠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2)业务招待费属于交际应酬性质,不能对象化计入相关的资产及成本费用科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统一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不得在其他科目列支。

(3)销售(营业)收入是指销售或营业收入净额,通常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不含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对于投资收性公司,投资收益应作为主营业务收入处理。销货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应从销售或营业收入中扣减。

(4)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属于开办费的一部分,无比例限制,与开始生产经营额当期一次性扣除。

(5)企业在清算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不受比例限制,在计算清算所得时,全额扣除。

(6)2007年底前新办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第一笔收入之前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可结转以后3年在税法的标准范围内扣除。允许在2008年至以后调减的金额与本期实际发生额的60%之和,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额的5‰。

例1:某企业2008收入总额1000万元,实际列支业务招待费10万元。

(1)扣除限额=1000×5‰=5(万元)

(2)实际发生额×60%=10×60%=6(万元)

(3)纳税调增金额=10-5=5(万元)

例2:某企业2008收入总额2000万元,实际列支业务招待费10万元。

(1)扣除限额=2000×5‰=10(万元)

(2)实际发生额×60%=10×60%=6(万元)

(3)纳税调增金额=10-6=4(万元)

关键词:业务招待费会计处理、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税务处理

第三篇:企业筹建期间业务招待费的所得税处理

企业筹建期间业务招待费的所得税处理

国税总局2012年第15号公告的出现,是企业筹建期“业务招待费”的福音。公告第五条:“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众说纷纭的筹建期“业务接待费”终于有统一待遇,但是回顾企业筹建期“业务招待费”所得税前扣除的过往历史,财税界的两种观点争论: 第一种观点:认为不能扣除。

依据分别为筹建期开办费的核算内容和《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以前业界普遍认为,开办费不包括业务招待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理由是,《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管理费用科目的规定,明确了开办费的核算范围:“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等支出。”

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应为开始生产经营并取得销售(营业)收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的,为开始计算企业损益的。筹办期,是指从企业被批准筹办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止的期间。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和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可以按企业当年收入情况计算确定扣除限额。但是,对于在筹办期间没有取得收入的企业发生的上述费用如何进行税前扣除,未作具体规定。

所以,业内一直解读为:企业在筹建期未取得收入的,业务招待费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第二种观点:认为可以限额扣除。

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以及现在的国税总局2012年第15号公告。国税函〔2009〕98号中,关于开(筹)办费规定,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

依据国税总局2012年第15号公告,筹办期的业务接待费,不再有收入的限制,按实际发生额的60%税前扣除。

学习和回顾了筹建期“业务招待费”的今生和前世,作为财务人员不得不思考:筹建期“业务招待费”剩余40%部分的处理。尽管新税法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国税函〔2009〕98号也规定,企业的开(筹)办费可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但是,国税函[2010]79号第七条规定“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的,为开始计算企业损益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之前进行筹办活动期间发生筹办费用支出,不得计算为当期的亏损,应按照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规定执行”。

可是,依照15号公告的新规定,“业务招待费”只能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开办费。同时,依据前述,会计准则将开办费列入“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

这样分析,关于筹办期的业务招待费用的处理,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虽存在差异,但由于税前扣除限额仅是所得税纳税中的概念,不影响会计账务处理。正式经营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进行业务招待费40%的纳税调增。

第四篇:餐饮业内部招待费的涉税会计处理

餐饮业内部招待费的涉税会计处理

1、简化会计处理

内部招待无收入等经济利益流入,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不能确认收入,相关成本费用应计入业务招待费。简化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成本价)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2、营业税处理

现行《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称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是指有偿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以下称应税行为)。但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不包括在内。前款所称有偿,是指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发生应税行为:一是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二是单位或者个人自己新建(以下简称自建)建筑物后销售,其所发生的自建行为;三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酒店内部招待客户,不属于有偿提供劳务,同时又不属于营业税视同销售范围,因此不需要缴纳营业税。

3、企业所得税处理

对于视同销售的范围,《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列举的9个项目不包括交际应酬,因此,酒店内部招待所得税方面不需要视同销售。

但如果酒店内部招待时赠送客人礼品,那么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文)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一是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二是用于交际应酬;三是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四是用于股息分配;五是用于对外捐赠;六是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需要视同销售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至于销售收入的确定,按照国税函(2008)828号文的规定,“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有税局回复纳税人咨询时认为业务招待过程耗用的食品原料、饮料、烟酒也要视同销售,我觉得不妥,既然是业务招待,有本企业人员也有客户,又如何能划分得清客户吃了多少,本企业人员吃了多少,难道让税局来核定?假如这也要视同销售,那么引申开来,参与业务招待的本企业人员和客户是否要就所享用免费餐饮缴纳个税呢?还没哪个税局这么要求吧?当然,计入业务招待费的原料、人工费用,应该按业务招待费限额税前扣除。

我们在自己的酒店吃饭,招待客人,不收费,是否也要视同销售? 视同销售处理的。借:管理费用 贷:营业收入

强化餐饮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思考

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饮食业迅猛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内需,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但由于其经营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在财务核算方面的不规范性,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大难度,偷逃税问题比较严重。

一、餐饮企业所得税征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餐饮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所得税税负率远远低于正常值,如果餐饮行业按10%的利润率测算,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应在2%左右。而餐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占收入比例普遍不足1%,更有甚者长年亏损。餐饮企业通过少报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手段少缴企业所得税,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收入方面

1、普遍存在隐性收入,营业收入未足额入账申报。餐饮企业因其特殊性,存在大量的现金交易情况,不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发票或消费者不索取发票的现象大量存在,这容易给某些企业钻税收上的空子,隐匿部分不开票的收入,达到少缴营业税和所得税的目的。在一些管理者与经营者分开、内控管理较为严谨的少数企业中基本不存在少申报收入的情况(如经营者委托境内外著名酒店管理,定期缴纳管理费的,这些企业的纳税遵从度较高)。如果既是酒店的经营者又是酒店的管理者的情况下,不分企业规模的大小,或多或少都存在少报营业收入的情况。这个问题以核定征收餐饮企业尤为普遍和突出。

2、其他收入不计入收入总额。餐饮企业除正常的营业收入外,其他如出租收入、会务费、进场费、垃圾(废弃物)销售费、泔水费、瓶盖费、搭伙费等杂项收入较多,虽然每笔的金额不大,但累加起来金额也不可小觑。有些企业将这些收入计入往来或职工福利,这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习惯做法。

3、以餐抵租(连锁加盟),不计收入。目前餐饮业户除高档星级宾馆外,营业用房一般多为租赁,经营方式既有租赁经营,也有承包经营,还有加盟连锁经营。为此,餐饮业户每年都要支付给房屋出租者或发包方租金或承包费、加盟费等;收取方也要按租赁(加盟)收入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等税费。为逃避税收,双方便以餐抵租,出租方不作租赁收入,以餐饮消费开支抵冲应收取的租金;承租方对来自出租方的消费收入不计营业收入,连锁酒店对其加盟收入也不记收入不申报。

4、内部招待未视同销售申报。对外营业的餐厅宴请宾客,应按照对外营业的计价收费标准计算营业收入额缴纳营业税,不得按成本直接冲减餐厅营业成本。对涉及的所得税,企业在以市场价计收入的同时对该内部招待项目计入交际应酬费列支。而企业的一般作法是:宴请招待宾客免单,不计收入,只按成本价计费用。这时,若调整后企业全年交际应酬费未超支,则对所得额无影响;若交际应酬费已超支,则超支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调查中我们发现中等规模的餐饮企业年内部招待费大致在20万元左右,对企业的所得税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5、挂账收入未及时入账申报。餐饮企业允许其长期客户消费时签单挂账,日后统一结账开票。对于挂账客户,特别是在跨时,企业往往未及时结转当收入,而营业成本却已按正常项目结转,导致当年损益核算不正确,影响了企业所得税的申报缴纳。

(二)成本费用方面

1、发票取得的不规范性。由于餐饮企业的食品供应商大多为农贸市场或个人,发票代开或无发票现象比较多。发票的真伪和金额的真实性很难辨别,特别是规模偏小的餐饮企业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企业往往通过虚开发票、甚至是假发票列支成本,虚报亏损。

2、工资不实。餐饮企业需聘用大量的服务员,而服务员的工资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强,所以劳务用工现象较为普遍,工资列支缺乏控管手段。此次调查中,发现32%的查账征收餐饮企业存在以劳务发票列支工资的情况,更多的餐饮企业既没有劳动合同、也未缴纳社会统筹,直接在税前列支工资。所得税税率是33%,开具劳务发票企业只需承担8%左右的税金费用,更有些企业虚开劳务票、虚列人员,增加费用。

3、装修费用。餐饮企业竞争较为激烈,为吸引客源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往往3-5年餐厅就要重新装修。装修费用动辄就要上百万,根据国税函(2000)704号文规定,房屋投入使用后所发生的房屋装修费以及租赁的房屋装修费,按5年平均摊销。有的企业将装修费直接计入当损益,提前进入成本费用。餐饮企业的装修费多为白条,还有的企业甚至以白条虚增装修费,减少所得税额;

4、成本核算。餐饮企业的成本主要是核算耗用的食品和调料等,不包括人员工资和水电等费用,成本核算相对简单。由于食品的保鲜度要求较高,金额大和数量大的鲜活类食品一般不经过仓库管理,全部由厨房直接管理,月末计算出当月实际耗用的物料成本;有些企业则干脆以收入倒挤成本,按既定的收入和一定的毛利率,倒推成本做假账。

二、餐饮企业所得税征管涉及的指标和项目

在调查中,通过经营类别、经营规模的横向比较,我们总结了几项常用的指标和项目,为餐饮业所得税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当然,这些指标必须以核实企业的相关费用为前提。

1、餐饮企业的毛利率:规模小的餐饮企业的毛利率通常在50%--55%,规模大的应在55%--60%,毛利率在35%--45%的企业,往往存在少计收入,全列、甚至虚列成本的现象,可通过企业的菜单、采购单测算企业的毛利率,倒算其收入。

使用该项指标时,要首先判断餐饮企业是以企业还是以个人为主要消费对象,以企业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餐饮企业的收入相对真实;以个人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收入的虚假成分相对较高。通过毛利率分析,可判断餐饮企业收入和成本的真实性。

2、水电、燃气费用:餐饮企业的水电、燃气费用占营业额的比例应在4%左右;依据该指标可对餐饮企业的收入进行初步判断。尤其对于毛利率正常、却常年亏损或税负极低的企业,可依据上述指标进行测算,因为其收入和成本可能都经过倒算;对于以收入抵房租等费用的企业、核定征收企业,也可以该指标为突破口。

3、“收银日报表”与财务“收入日报表”进行比对。一般来说,收银员制作的“收银日报表”是以“点菜单”为依据,作假的可能性较小,存在问题的主要环节在财务人员制作的“收入日报表”上;可将两表进行比对,核对两表及入账数据的方法来发现瞒报收入的问题。

4、餐饮企业雇佣人员总数与经营面积和规模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平均每10个餐位,需要1个服务员,管理人员、厨师、后场人员与服务员的人员比例是1:1.2;通常经营面积在500平米的企业,雇佣员工应在20-25人;经营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的,雇佣员工才可能超过40人。餐饮企业普遍存在多计人员现象,可要求企业列出人员分工明细,注明签订合同、缴纳统筹的人数,区分有多少是钟点工;调取工资发放凭证、转账单,确定合理的工资列支金额。

5、核实企业的装修费、劳务费:对照付款单据,确认企业是否存在以白条虚增装修费,增加税前摊销额的情况;核查企业的劳务费发票和业务是否属实;对企业大额的普通发票广泛协查,核查企业发票的真实性。

6、利用成本费用指标强化餐饮业核定征收管理。目前,所得税核定征收使用的是单一的收入指标,而小型餐饮业申报的营业收入是比较失真的,应将收入、成本费用指标综合使用,确定相对合理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加强餐饮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几项措施

1、加强餐饮等风险行业的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征管制度

税务机关必须持续对餐饮行业所得税管理涉及的行业风险特征、风险点进行梳理、描述、积累,针对行业特点,研究征管措施,并籍此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餐饮行业所得税管理办法》,这其中包括所得税分类管理、所得税日常管理、所得税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内容。用制度来推进税务人员依法开展管理、用制度来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

在《餐饮行业所得税管理办法》中,尤其应该强调所得税分类管理,要对查账征收企业逐年进行认定,将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餐饮企业,调整为核定征收方式,将所得税贡献率不足1%的企业,作为当年评估或检查的重点。为杜绝少报收入的普遍现象,对核定征收企业,可以对其采取“按照应税收入额定率核定”或“采用按照成本费用支出额定率核定”分别计算,并从高核定。

2、提高餐饮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餐饮行业税负评估系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纳税评估要求大量数据信息,单靠手工操作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评估一定要走以信息化为依托,人机结合的路子。现阶段,急需建立较科学的行业所得税纳税评估软件,为纳税评估的监控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尤其是要有科学的税负率指标体系作为行业评估的参考。

对于餐饮等行业而言,要建立效果明显的行业评估分析主辅指标群,逐步建立完善的餐饮企业评估模型,定期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关注异常数值,及时发现税负在户与户之间、辖区与辖区之间的不平衡状态,特别是加强较大的税收“跑冒滴漏”点和规模较大的重点餐饮企业的日常税收监管,抓住“大头”,管好“大户”。

3、加大发票逆查力度,以查促管

目前,市场上的假票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税务机关应尽快建立网上发票查询系统,加大宣传力度,辅导纳税人辩明发票真伪;取消手工版发票,普及机打普通发票、并实现联网,杜绝假发票生存的土壤。在日常的征管中,加大普通发票逆查的力度,对开具和收取假发票者进行重罚,并通过媒体进行曝光。

4、提高风险行业的管理绩效,依赖“联动”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要发挥国税机关内部的“四联动”机制,密切税务管理、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之间的联系,针对被管理对象的个体差异和税务各部门的手段差异,充分发挥联动功效。

另一方面要发挥国税机关外部各部门的联动,尤其是与地税部门的联动机制。积极支持地税部门“以票控税”,“有奖发票”等措施的推行,提高消费者,特别是个人消费者索要发票意识和积极性,减少利用不开发票少计收入行为的发生。另外加强与地税部门的信息沟通,定期相互传递核查、评估、稽查信息,监督纳税人及时足额缴纳各种国、地税税收。、餐饮业的会计处理

餐饮企业的内部招待费(内招餐费)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引用加自己观点)

一、目前较为流行的会计处理方式

1.将内招餐费中耗用的饮食成本(即原材料)从主营业务成本中转入管理费用。因为餐饮企业多采用“倒挤成本法”核算厨房耗用的原材料成本,即原材料在购入时已经直接记入了主营业务成本,月末再根据盘点结果将结存的原材料作“假退库”处理,所以要把内招餐费耗用的原材料成本即饮食成本从主营业务成本中转出。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贷:营业成本-餐饮成本 2.结转内招使用的酒水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库存商品

即按进价将内招使用的酒水转入管理费用。

二、不核算内招饮食成本,仅核算内招使用的酒水,即只做以上第二步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库存商品

这种方式的不利之处在于业务招待费核算不完整,而且在考核厨房毛利率时还要再剔除内招耗用的饮食成本,需要设备查簿登记业务招待费耗用的原材料成本。

三、内招餐费也作为主营业务收入核算 1.发生内招餐费时先按正常业务做收入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贷:主营业务收入-餐饮收入 贷:主营业务收入-商品收入

2.月末正常核算餐饮成本和商品成本(即不单独核算内招餐费耗用的原材料和酒水成本,视同对外销售业务一样进行会计处理)根据月末厨房原材料盘点结果,进行假退库的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

贷:主营业务成本-餐饮成本 结转本月领用的酒水 借:主营业务成本-商品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库存商品

根据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以上第一、三种方法各有一定的道理,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种方法没有将内招餐费确认为收入,只是按成本价结转到管理费用了,相应地也就没有计提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也可能会少缴;第三种方法是直接将内招餐费视同对外提供劳务一致,与对外提供餐饮服务采用相同的会计、税务处理方式。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解释,内部提供劳务无需计征营业税,营业税规定的应税劳务也特别强调了“有偿”两字,视同销售的情况只有无偿捐赠不动产计征营业税。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尽管将劳务也列入了视同销售范围,但也只是限定在“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范围,所以,内招餐费也难以认定为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范围。所以餐饮企业的内招可不作为收入核算,也无需计缴相关税金。

第五篇:企业赠送礼品会计处理

企业礼品赠送的类型和企业进行账务处理的科目

1.销售行为。企业采取购买货品就赠送实物(“买即赠”、“满就送”)等方式进行销售,是为了扩大份额、增加销量,费用一般在“销售成本”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2.广告宣传。企业向待发展的、非固定的客户对象赠送纪念品,是为了提升形象、扩大影响力,费用一般在“广告宣传费”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3.公关交流。企业在公关活动过程中,向单位或个人赠送纪念品,是为了便于业务谈判、对外来往、公关接待等,费用一般在“业务招待费”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4.无偿捐赠。企业的无偿赠送行为(公益性捐赠、救济性捐赠和其他捐赠),是为了履行社会责任,而不是为了利润,费用一般在“营业外支出”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三、企业礼品赠送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理论处理

1.销售行为。关于赠送的礼品,会计上不做礼品销售处理。如果作为销售费用,就允许据实税前扣除,如果商品和礼品同时开在一张发票上,礼品不征收增值税,否则作为视同销售,礼品就要征收增值税。

例1:某商场五一购物节,甲顾客购商品满10 000元,可以得到电饭煲一台,商品含税价格为10 000元,购进成本为9 000元,电饭煲含税价格为200元/台,购进成本为180元/台。商场不对赠品开具发票。

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 000

销售费用 29.06

贷:主营业务收入 8 547.0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 482.0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

主营业务成本 9 000

贷:库存商品——电饭煲 180

库存商品——商品 9 000

需注意的是:甲顾客受赠的电饭煲,是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的同时送的赠品,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2.广告宣传。企业单独赠送给客户的纪念品,无论是购入的还是自制的,视同销售货物,都要按成本价和应交税费记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科目。

例2:南昌某乳业公司(一般纳税人)在母亲节期间,为树立品牌形象,开展了赠送奶粉活动,活动期间共赠送奶粉6 000箱,每箱市场价格为105元,实际成本60元,另支付广告费4 500元。

(1)结转成本:

借:销售费用 471 600

贷:库存商品 3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7 100

银行存款 4 500

(2)计提个人所得税:借:其他应收款 94 32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94 320

3.公关交流。企业将购入或自产的货物作为礼品用于公关交流,依对个人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3:某企业将自制的饮品赠送他人,不含税成本价为6 000元,成本利润率为10%。

(1)结转成本: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7 722

贷:其他业务收入 6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 122

借:其他业务支出 6 000

贷:库存商品 6 000

(2)计提个人所得税:

借:其他应收款 1 544.4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 544.4

4.无偿捐赠。

例4:南昌某电脑企业为奖励贫困高考考生,将价值5 850元的电脑赠送给这些贫困学子.会计处理如下:

(1)结转成本:

借:营业外支出 5 850

贷:库存商品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

(2)计提个人所得税:

借:其他应收款 1 17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 170

(二)实际操作

在实际工作中,礼品的个人所得税,往往不可能向礼品拥有者收取,故代缴的个税实际上还是由赠送礼品的单位承担,礼品的价值也就成为税后所得。会计处理也就随同赠送礼品本身所记入的会计科目入账。

1.若是将宣传用的礼品记入了“销售费用”科目,那么代扣的税款也同样记入“销售费用”科目。上述例2的会计处理就变成:

(1)结转成本:

借:销售费用——广告业务宣传费 471 600

贷:库存商品 3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7 100

银行存款 4 500

(2)计提个人所得税:

借:销售费用——业务宣传费 94 32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94 320

2.若是用于公关交际所赠的礼品记入“管理费用”科目,那么代扣的税款也同样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上述例3的会计处理就变成:

(1)结转成本:

借:管理费用 7 722

贷:其他业务收入 6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 122

借:其他业务支出 6 000

贷:库存商品 6 000

(2)计提个人所得税:

借:管理费用 1 544.4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 544.4

3.若是无偿捐赠的礼品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那么代扣的税款也同样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上述例4的会计处理就变成:

(1)结转成本:

借:营业外支出 5 850

贷:库存商品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

(2)计提个人所得税:

借:营业外支出 1 17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 170

(三)会计理论与实践操作存在差异的影响

当前,不管是主动申报的代扣缴的个人所得税,还是补充申报的个人所得税,一直都将税款记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科目,会计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差异也就体现在能否税前扣除上。国家相关部门并未进行明确规定,有一定的争议,希望相关部门早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附件

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1]50号

2011.6.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现对企业和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以下简称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以折扣折让、赠品、抽奖等方式,向个人赠送现金、消费券、物品、服务等(以下简称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在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向个人赠送礼品,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1.企业通过价格折扣、折让方式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

2.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赠品,如通信企业对个人购买手机赠话费、入网费,或者购话费赠手机等;

3.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个人按消费积分反馈礼品。

二、企业向个人赠送礼品,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取得该项所得的个人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赠送礼品的企业代扣代缴:

1.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2.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3.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顾客,给予额外抽奖机会,个人的获奖所得,按照“偶然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企业赠送的礼品是自产产品(服务)的,按该产品(服务)的市场销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是外购商品(服务)的,按该商品(服务)的实际购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

四、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5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629号)第二条同时废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8]828号

2008.10.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现就企业处置资产的所得税处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发生下列情形的处置资产,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延续计算。

(一)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

(二)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

(三)改变资产用途(如,自建商品房转为自用或经营);

(四)将资产在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

(五)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形的混合;

(六)其他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二、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一)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二)用于交际应酬;

(三)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四)用于股息分配;

(五)用于对外捐赠;

(六)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三、企业发生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四、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对2008年1月1日以前发生的处置资产,2008年1月1日以后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发生一些向新老客户赠送礼品,或通过折扣折让、赠品、抽奖、买一赠一等方式,有条件地向顾客赠送消费券、物品和服务等活动。那么,这些无偿赠送给相关人员和顾客的礼品,企业该如何进行会计与税收处理?赠送礼品企业在会计与税收上有哪些异同?笔者结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文件,就企业赠送礼品会计与税收处理异同点作一些分析,以帮助企业单位规避税收风险。

赠送礼品的会计处理

赠送礼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属于非现金资产,按其来源可分为自制、外购、受赠等情况,礼品获利者既有单位也有个人,取得手段既有有偿取得也有无偿取得,取得方式主要包括折扣折让、赠品、抽奖、买一赠一等,有条件地向顾客赠送消费券、物品和服务等。对某一企业而言,有可能对外赠送礼品,也有可能接受外单位赠品。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章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对外赠送礼品虽引起企业的库存商品等资产流出事项,但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销售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企业不会因为赠送礼品而增加现金流量,也不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因此,在会计核算上一般不作销售处理,而按成本予以转账。相应的,赠送礼品资产也是企业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该项支出一般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或者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即不管税法如何界定,会计处理都作为企业的支出在当年会计利润中扣除。

赠送礼品的税收处理

企业对外赠送礼品,主要涉及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不同的税种税收处理原则不尽相同。

一、增值税

增值税法规定,对企业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按照上述企业对外赠送礼品的方式,其中,以折扣折让方式销售货物是企业促销业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处理原则是:折扣销售(会计上称之为商业折扣),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以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销售折扣(会计上称之为现金折扣),不能从销售额中扣除。销售折让,可以从销售额中扣除。

不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商业折扣或现金折扣,其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扣除计征增值税。对于赠品、抽奖、买一赠

一、购物送消费券、积分送礼品等在增值税征免问题上,笔者认为其处理原则应按照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作视同销售货物处理。

二、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法规定,对企业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同时还规定,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资产移送他人按视同销售确认收入,主要包括: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用于股息分配,用于对外捐赠,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等。而对于商业折扣,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按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财务费用扣除;销售折让,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以买一赠一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企业赠送礼品时,一要视同销售确定收入;二要根据赠送礼品的不同性质确定扣除限额:如果是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向客户赠送礼品,则按照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规定扣除;如果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客户赠送礼品,则按照交际应酬费规定扣除;如果赠送礼品属于上述情形之外的,与本企业业务无关的则按照非广告性赞助支出,不得扣除。

三、个人所得税

财税[2011]50号文件规定了企业向个人赠送礼品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三种情形:

(一)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顾客,给予额外抽奖机会,个人的获奖所得,按照“偶然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同时,还规定了企业向个人赠送礼品不征个人所得税的三种情形:

(一)企业通过价格折扣、折让方式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

(二)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赠品,如通信企业对个人购买手机赠话费、入网费,或者购话费赠手机等。

(三)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个人按消费积分反馈礼品。

案例

一、促销赠送方式

企业为了拓展业务,常把货物作为宣传品、纪念品、样品等单独赠送给客户,带有一定的促销目的。会计实务中其货物无论是购入还是自制取得,赠送领用时均按成本价和应交税费计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则作视同销售处理。

例:沿海某豆奶粉制品有限公司(一般纳税人)在儿童节期间,为推广企业品牌形象,向市区4岁以下儿童开展赠送奶制品活动。共赠送豆奶粉制品5000箱,每箱市场价格为100元,实际成本60元。并经广告公司形象制作,支付广告费5000元。由于上述赠品是为宣传企业 形象而发生的一种广告宣传支出,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销售费用——广告业务宣传费 390000

贷:库存商品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

银行存款

5000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一方面以货物作广告视同销售,调整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5000×(100-60)÷10000].另一方面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按照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如果当年销售(营业)收入(含视同销售收入50万元)为2000万元,当年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100万元(包括上述39万元),则准予税前扣除的此项费用为100万元(100<2000×15%=300)。

根据财税[2011]50号文件规定,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赠送礼品的企业代扣代缴。

二、买一赠一方式

如买空调赠送微波炉,这是商家除打折销售外最常用的销售方式。对于赠品,在会计上不做销售处理,作为销售费用允许税前据实扣除;增值税如果卖品和赠品同开一张发票则赠品部分不征税,否则要视同销售予以征税。

例:某商场卖空调赠送微波炉,顾客张某购空调一台,不含税价格为3000元/台,购进成本为2600元/台,送微波炉一台,不含税价格为200元/台,购进成本为180元/台。在销售时,商场只就空调开具发票,增值税销项税额为(3000+200)×17%=544(元)。在所得税上,赠品不按视同销售处理,200元微波炉价款不缴纳所得税,而是将3000元分解为空调收入=3000×3000÷(3000+200)=2812.5(元),微波炉收入=3000×200÷(3000+200)=187.5(元),对应两种产品的成本则可以据实扣除。张某受赠的微波炉属于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的赠品,不征个人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3510

销售费用——促销费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44

借:主营业务成本

2600

主营业务成本

180

贷:库存商品——空调

2600

库存商品——微波炉

180

三、交际应酬方式

企业将购入或自产的货物作为礼品用于交际应酬,依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上不作销售处理,但是按照上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应视同销售确定销售收入。对购入的货物赠送他人时,应视同销售确定销售收入;对自产的货物赠送他人,应按照同类货物的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如没有同类货物的对外销售价格,应按照成本加利润组成计税价格计算销售收入。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应按照“其他所得”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某企业将外购菊花饮品作为礼品赠送他人,不含税成本价为5000元,成本利润率为10%.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58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850(5000×17%)

借:其他业务支出

5000

贷:库存商品

5000

借:其他应收款

1187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187(5935×20%)

如果企业为个人负担税款,会计处理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1187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187

风险提示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七条规定,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履行本企业职务或者以企业名义开展业务所得的收入,包括销售收入以及对方给予的销售折扣、折让、佣金、回扣、手续费、劳务费、提成、返利、进场费、业务奖励等收入,全部属于企业。也就是说,对于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履行本企业职务或者以企业名义开展业务所取得的其他企业单位赠送的礼品应当作为企业资产进行相关会计和税收处理,应引起企业单位和相关个人的注意。

赠送礼品为个人负担的税款,企业一般作“营业外支出”处理,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要做出相应调整。

下载建筑设计企业招待费的会计处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设计企业招待费的会计处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年终会计账务处理

    企业年终会计账务处理 1、提取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本年利润总额*25%-已预交企业所得税) 2、结转损益类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贷:其他......

    新税法下业务招待费处理

    新税法下“业务招待费”的会计处理 一、业务招待费的列支范围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

    业务招待费的处理办法

    业务招待费是商业活动中,为了经营业务的需要而支付的应酬费用。长期以来,企业滥用业务招待费的情况肘有发生,不仅扩大支出,而且常常由于处理不当,也使企业多缴了不必要所得税费用......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经济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一、科日设置 企业应在损益类......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一、科日设置 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550所得税"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5241),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同时,取消"利润......

    商务企业税收及会计处理

    商务企业税收及会计处理一、增值税的纳税对象、税额计算与会计处理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殿军务以及进口货物的霎时和个人就其现实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

    生产企业的会计处理(推荐)

    生产企业的会计处理、、急! 20 [ 标签:企业,生产 企业,会计 ] 我们企业最初生产A产品,后来又新加一种B产品,要想单独核算B产品的成本和费用,怎么做呢?我用的是速达财务软件。请各......

    企业并购会计处理[精选五篇]

    甲、乙公司属非同一控制的两家公司,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3200000元银行存款购入了乙公司发行在外的全部股份,发生咨询费20000元,法律费30000元,股票登记费40000元。两公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