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3:3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第一篇:《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布《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财产主要用于贫困患者救治、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医学交流、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设施建设等公益非营利性业务活动。

该《办法》所称医疗卫生机构,是指依法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及民族医机构)。《办法》所称社会捐赠资助,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资金或物资等形式的支持和帮助。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必须向捐赠资助人出具加盖法人单位财务专用章的合法票据或证明;并要及时公开受赠受助情况和受赠受助财物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办法》强调,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自愿无偿的原则,符合公益目的;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接受附有影响公平竞争条件的捐赠资助,不得将接受捐赠资助与采购商品(服务)挂钩,不得以任何方式索要、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承担政府卫生监督执法任务的机构,不得接受与监督执法工作相关的任何形式的捐赠资助。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以法人名义接受社会捐赠资助,捐赠资助财产必须由法人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使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职能部门和个人一律不得接受捐赠资助。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财产及其增值均属于社会公共财产,按国家有关规定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或损毁。(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第二篇: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

理暂行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局属(管)各单位,部、局机关各司局:

为鼓励社会捐赠资助卫生事业发展,规范捐赠资助和受赠受助行为,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财产管理,保护捐赠资助人和受赠受助人的合法权益,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办法》起草制定过程中,先后征求了监察部、财政部、民政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的意见,并商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现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及时反馈。

二○○七年四月六日

卫生部

附件: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社会捐赠资助卫生事业,规范捐赠资助和受赠受助行为,保护捐赠资助人和受赠受助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卫生机构,是指依法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及民族医机构,下同)。

本办法所称社会捐赠资助,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捐赠资助人)自愿无偿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资金或物资等形式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自愿无偿的原则,符合公益目的。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接受附有影响公平竞争条件的捐赠资助,不得将接受捐赠资助与采购商品(服务)挂钩,不得以任何方式索要、摊派或者变相摊派。

承担政府卫生监督执法任务的机构,不得接受与监督执法工作相关的任何形式的捐赠资助。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以法人名义接受社会捐赠资助,捐赠资助财产必须由法人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使用。

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职能部门和个人一律不得接受捐赠资助。特殊情况下,捐赠资助方要求以个人名义接受捐赠资助的,应当事先报告单位领导集体审核同意,并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使用。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财产及其增值均属于社会公共财产,按国家有关规定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或损毁。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公开受赠受助情况和受赠受助财物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第七条 各级卫生行政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境外捐赠资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入境手续;实行许可管理的物品,由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许可申领手续。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接受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环保等标准与要求的境外捐赠资助。

第二章 捐赠资助的接受

第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由单位监察部门会同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对捐赠资助人的捐赠资助方案予以审核,根据捐赠资助项目是否属于公益非营利性质、是否涉嫌商业贿赂和不正当竞争等情况,提出是否接受捐赠资助意见,并报单位领导集体审核同意后办理。

第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应当与捐赠资助人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捐赠资助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价值、用途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十一条 捐赠资助人应当依法履行协议,按照协议将捐赠资助财产交付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部门或物资管理部门,不得在账外核算,更不得设立小金库,逃避财务监督。

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必须向捐赠资助人出具加盖法人单位财务专用章的合法票据或证明。

第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特殊任务期间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的,或者接受匿名捐赠资助的,可根据情况适当简化程序或者不签订捐赠资助书面协议。

第三章 捐赠资助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财产,由单位财务部门根据捐赠资助财产性质分别核算:接受的非限定用途的捐赠资助财产,纳入单位“其他收入-捐赠资助”核算;接受的限定用途的捐赠资助财产,纳入单位“专用基金-捐赠资助基金”,按捐赠项目分设明细核算。第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物资、设备等实物资产,必须办理入库手续,登记相关账目。领用时必须履行审批程序,并办理出库手续。达到固定资产核算起点的,要按照固定资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财产主要用于贫困患者救治、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医学交流、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设施建设等公益非营利性业务活动。

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尊重捐赠资助人意愿,严格按照协议约定开展公益非营利性业务活动。协议限定捐赠资助财产用途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资助财产的用途。如果确需改变用途的,需征得捐赠资助人同意。

第十八条 捐赠资助资金不得用于发放职工奖金和津贴及其它个人支出,不得提取管理费。

第十九条 捐赠资助财产的使用要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捐赠资助财产使用审批程序,重大支出项目集体讨论决定。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财产一般不得用于转赠其他单位,不得随意变卖处理。对确属不易储存、运输或者超过实际需要的物资在征得捐赠资助人同意后可以进行处置,所取得的收入仍用于原捐赠资助项目或者医疗卫生机构事业发展。

第二十一条 捐赠资助项目完成后形成的资金结余,纳入单位经费结余管理,用于医疗卫生机构事业发展。协议明确结余资金用途的,按书面协议约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捐赠资助项目完成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主动向捐赠资助人反馈捐赠资助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以及项目的实施结果。对于捐赠资助人的查询,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如实答复。

第四章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要把接受捐赠资助的情况和受赠受助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列为院务公开内容,定期公开,接受医疗卫生机构职工和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和完善接受捐赠资助项目档案制度,对接受捐赠资助项目的方案、审核、执行、完成情况进行档案管理。会计结束后,对本接受捐赠资助项目的资金、物资情况统一纳入财务报告反映。

第二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职能部门或者个人接受捐赠资助财产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捐赠资助财产未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的,私设小金库或者隐匿不交据为己有的,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责令其改正,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将社会捐赠资助财产用于非公益营利性活动的、未征得捐赠资助人同意擅自改变捐赠资助财产用途的、允许捐赠资助人直接为医疗卫生机构或者个人的业务活动办理资金支付的,由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分。

第二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构成违法行为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省级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民间组织接受捐赠资助,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在发生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捐赠资助人要求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接受捐赠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接受捐赠资助,并按照捐赠资助人的意愿将捐赠资助财产转交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以本机关作为受益对象。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捐赠管理办法

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社会捐赠资助本市卫生事业,规范捐赠资助和受赠受助行为,保护捐赠资助人和受赠受助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本市医疗卫生工作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医疗卫生机构,是指本市依法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本办法所称社会捐赠资助,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捐赠资助人)自愿无偿向本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资金或物资等形式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自愿无偿的原则,符合公益目的。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接受附有影响公平竞争条件的捐赠资助,不得将接受捐赠资助与采购商品(服务)挂钩,不得以任何方式索要、摊派或者变相摊派。

承担政府卫生监督执法任务的机构,不得接受与监督执法工作相关的任何形式的捐赠资助。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以法人名义接受社会捐赠资助,捐赠资助财产必须由法人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使用。

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职能部门和个人一律不得接受捐赠资助。特殊情况下,捐赠资助方要求以个人名义接受捐赠资助的,应当事先报告单位领导集体审核同意,并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使用。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财产及其增值均属于社会公共财产,按国家有关规定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或损毁。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公开受赠受助情况和受赠受助财物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 上海市卫生局对本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行为实施监督检查。

各区(县)卫生局对所属医疗卫生机构、辖区内企业医院、民办医疗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行为实施监督检查。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有关大学应当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所属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行为的管理。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境外捐赠资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入境手续;实行许可管理的物品,由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许可申领手续。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接受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环保等标准与要求的境外捐赠资助。

第二章 捐赠资助的接受

第九条 捐赠资助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应要求捐赠资助人提供《捐赠资助项目意向书》,项目意向书包括项目名称、目的、项目执行期限、具体的项目方案、捐赠资助清单和金额等;

2、由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填报《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捐赠资助项目审批表》(表式见附件);

3、由单位监察部门会同财务部门、设备物资部门和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捐赠资助项目审批表》和《捐赠资助项目意向书》的内容予以审核,根据捐赠资助项目是否属于公益非营利性质、是否涉嫌商业贿赂和不正当竞争等情况,提出是否接受捐赠资助的初步意见;

4、由单位党政领导集体审核决定是否接受捐赠资助。

第十条 捐赠资助项目经审核同意接受后,接受单位应当与捐赠资助人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捐赠资助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价值、用途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

接受单位将经审核同意的捐赠资助项目的书面协议和《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捐赠资助项目审批表》于接受捐赠资助后10日内上报单位主管部门的监察和财务部门各一份备案。

第十一条 捐赠资助人应当依法履行协议,按照协议将捐赠资助财产交付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部门或物资管理部门,不得在账外核算,更不得设立小金库,逃避财务监督。

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必须向捐赠资助人出具加盖法人单位财务专用章的合法票据或证明。

第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特殊任务期间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的,或者接受匿名捐赠资助的,可根据情况适当简化程序或者不签订捐赠资助书面协议。

第三章 捐赠资助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财产,由单位财务部门根据捐赠资助财产性质分别核算:接受的非限定用途的捐赠资助财产,纳入单位“其他收入-捐赠资助”核算;接受的限定用途的捐赠资助财产,纳入单位“专用基金-捐赠资助基金”,按捐赠项目分设明细核算。

第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物资、设备等实物资产,必须办理入库手续,登记相关账目。领用时必须履行审批程序,并办理出库手续。达到固定资产核算起点的,要按照固定资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财产主要用于贫困患者救治、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医学交流、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设施建设等公益非营利性业务活动。

捐赠资助项目涉及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或医学交流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之规定办理相关审批和备案程序,有关经费应通过单位财务账户,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接受培训或医学交流的人员涉及出国(境)的,应当按规定办理出国(境)手续和因公护照。

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尊重捐赠资助人意愿,严格按照协议约定开展公益非营利性业务活动。协议限定捐赠资助财产用途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资助财产的用途。如果确需改变用途的,需征得捐赠资助人同意。

第十八条 捐赠资助资金不得用于发放职工奖金和津贴及其它个人支出,不得提取管理费。

第十九条 捐赠资助财产的使用要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捐赠资助财产使用审批程序,重大支出项目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财产一般不得用于转赠其他单位,不得随意变卖处理。对确属不易储存、运输或者超过实际需要的物资在征得捐赠资助人同意后可以进行处置,所取得的收入仍用于原捐赠资助项目或者医疗卫生机构事业发展。

第二十一条 捐赠资助项目完成后形成的资金结余,纳入单位经费结余管理,用于医疗卫生机构事业发展。协议明确结余资金用途的,按书面协议约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捐赠资助项目完成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主动向捐赠资助人反馈捐赠资助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以及项目的实施结果。对于捐赠资助人的查询,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如实答复。

第四章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要把接受捐赠资助的情况和受赠受助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列为院务公开内容,定期公开,接受医疗卫生机构职工和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和完善接受捐赠资助项目档案制度,对接受捐赠资助项目的方案、审核、执行、完成情况进行档案管理。会计结束后,对本接受捐赠资助项目的资金、物资情况统一纳入财务报告反映。

第二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职能部门或者个人接受捐赠资助财产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捐赠资助财产未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的,私设小金库或者隐匿不交据为己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要责令其改正,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将社会捐赠资助财产用于非公益营利性活动的、未征得捐赠资助人同意擅自改变捐赠资助财产用途的、允许捐赠资助人直接为医疗卫生机构或者个人的业务活动办理资金支付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分。

第二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构成违法行为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市卫生行政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民间组织接受捐赠资助,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在发生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捐赠资助人要求本市卫生行政部门接受捐赠的,可以接受捐赠资助,并按照捐赠资助人的意愿将捐赠资助财产转交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以本机关作为受益对象。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

海南大学接受社会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社会捐赠,规范捐赠管理,保障捐赠者和海南大学(以下称“学校”)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等相关规章制度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接受社会捐赠及捐赠财产的管理、使用。

第三条 基本原则

(一)自愿捐赠,无偿奉献;

(二)兼顾捐赠者意愿与学校利益;

(三)倡导感恩,颂扬慈善。

第四条 海南大学教育基金会(以下称“教育基金会”)在学校领导下,负责统筹和协调学校接受捐赠中的各类事项,管理、监督学校各级各类捐赠财产的使用和投资,督促捐赠协议的落实,是代表学校接受社会捐赠的唯一单位。

教育基金会设秘书处,主要职责有:

(一)了解和掌握社会上各类捐赠意愿,扩展捐赠潜在资源,推进落实捐赠项目;

(二)编写并及时更新学校筹资项目目录;

(三)协调学校各类社会捐赠及捐赠财产的使用事项;

(四)监督检查捐赠协议执行情况;

(五)审核捐赠财产使用情况;

(六)发布捐赠财产使用情况年报;

(七)组织捐赠仪式、鸣谢纪念活动等;

(八)建立完善《海南大学接受社会捐赠登记表》等资料档案;

(八)做好学校与接受社会捐赠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二章 接受社会捐赠

第五条 学校欢迎社会捐赠,鼓励校内各单位(部门)和个人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向学校捐赠财产。

第六条 校内各单位(部门)、个人在准确掌握捐赠意愿信息后,应及时告知教育基金会秘书处。

第七条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或委托校内有关单位(部门)、个人与拟捐赠者充分沟通,协商起草捐赠协议、制定财产管理办法和拟捐赠项目实施方案、经费预算等,商定项目联系人。

第八条 捐赠协议不得有对捐赠者构成利益回报的条款;否则,不视为公益捐赠。

第九条 项目联系人,受学校委托且经捐赠者同意,履行以下职责:

(一)充分了解捐赠者的相关信息,建立并及时完善严谨的捐赠者信息储备系统;

(二)向捐赠者全面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办学历史、发展思路、学科特色、优势资源等);

(三)尊重捐赠者意愿,充分沟通协商,起草捐赠协议,制定财产管理办法和拟捐赠项目实施方案、经费预算等;

(四)客观、详细、及时地将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社会评价(包括理事、监事、受益人和媒体评价)定期或在捐赠项目结项后向捐赠者汇报;

(五)在重大节庆日和捐赠者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准确、及时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或登门拜访等方式表达问候和祝福,做到“真心、真情打动人心”,增进学校与捐赠者的情感交流;

(六)完成学校、捐赠者和教育基金会秘书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 项目运行管理费,指实施捐赠项目的管理运行费用,属于教育基金会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从捐赠资金中按比例提取,并在捐赠协议中约定。因捐赠资金数额大小不同,有不同的提取数额和比例:

(一)不超过5万元(含5万元),免于提取;

(二)5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统一提取5000元;

(三)10万元至100万元(含100万元),按捐赠资金总额的5%提取;

(四)超过100万元,只提取5万元。

留本资金的项目运行管理费在第一年收益中提取。

第十一条 项目运行管理费的主要用途

(一)支付给项目联系人、中介人等直接参与项目的外聘或非专职人员的报酬,包括工资福利、劳务费、专家费等;

(二)为立项、执行、监督和评估项目发生的费用,包括差旅费、交通费、通讯费、会议费、购买服务费等;

(三)为宣传、推广项目发生的费用,包括广告费、购买服务费等;

(四)因项目需要租赁房屋、购买和维护固定资产的费用,包括租赁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等;

(五)经学校批准、为开展项目需要支付的其他费用。第十二条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应定期将接收社会捐赠相关情况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并于每学期末向学校做一次全面汇报。

第十三条 教育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代表学校与捐赠者签订捐赠协议。

校内其他单位(部门)、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学校或附属单位的名义签订捐赠协议。

第十四条 教育基金会不得在接受社会捐赠中提取回扣返还捐赠者或帮助筹集社会捐赠的组织和个人。

第十五条 捐赠者捐赠资金,应统一存入“海南大学教育基金会”账户。

第十六条 教育基金会账户信息

(一)人民币账户名称:海南大学教育基金会,账号: 4 267502590027,开户行: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营业部;

(二)港币账户名称:海南大学教育基金会,账号:265002590030,开户行: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营业部。

第十七条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确认资金到账后,根据捐赠协议内容,开具“海南省公益事业接受捐赠统一收据”(以下称“捐赠收据”)。

第十八条 捐赠者捐资建设公益事业工程,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应联合学校相关部门推进落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捐赠者意愿。

第十九条 捐赠者捐赠图书、仪器设备、药品、车辆、花草树木、不动产、文化文物资产等实物财产,应提供该财产的品名、数量、生产厂家、许可证明、产品合格证、发票等凭据。

第二十条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应组织具有合法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拟捐赠实物财产价值进行评估,按学校有关资产管理规定验收确认、办理入账手续,可开具捐赠收据。

第二十一条 接受境外捐赠,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入境手续。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作为学校接受社会捐赠统计,不开具捐赠收据:

(一)校内单位(部门)、个人未经授权,擅自以学校或附属单位名义签订捐赠协议的;

(二)资金未存入教育基金会指定账户,或由捐赠者直接交付给校内相关单位(部门)和个人使用的;

(三)实物财产未经教育基金会秘书处组织评估和验收确认,由捐赠者直接交付给校内相关单位(部门)和个人使用的;

(四)捐赠者从捐赠财产使用中有经济受益目的的;

(五)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管理、使用社会捐赠财产

第二十三条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应对社会捐赠财产登记造册,填写《海南大学接受社会捐赠登记表》。

第二十四条 教育基金会及捐赠者、受益者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享受税收优惠。

第二十五条 限定性用途的社会捐赠财产,具有唯一用途且未经捐赠者同意不可随意变更,教育基金会秘书处监督校内相关单位(部门)、个人严格按照捐赠协议和学校财务、资产管理规定高效使用。

校内相关单位(部门)、个人应将使用社会捐赠财产情况向各自分管(联系)校领导汇报。

如需改变用途,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应征得捐赠者同意且仍用于公益事业;确实无法征求捐赠者意见的,应按照教育基金会的宗旨用于与原公益目的相近似的目的。

第二十六条 非限定性用途的社会捐赠财产,按照立项管理、择优奖励、择需资助、公开透明的原则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七条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统计每非限定性用途的社会捐赠资金总额,拟定项目预算,提出项目负责人 6 建议人选,报学校审定,按学校同类项目有关程序和管理规定实施。

第二十八条 校内各单位(部门)、个人可申请使用非限定性用途的社会捐赠财产,用于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急需且难以获得或不宜申请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

申请使用程序如下:

(一)申请资助单位(部门)、个人填写《海南大学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申请表》(见附表1)或《海南大学社会捐赠实物财产使用申请表》(见附表2);

(二)所在单位(部门)负责人审核;

(三)教育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审核;

(四)学校审定。

第二十九条 社会捐赠资金的审批程序及权限

(一)限定性用途的社会捐赠资金

在捐赠协议中约定为唯一限定用途的资金,在经学校审批的使用预算范围内,依额度大小设不同权限:

1.单笔支出不超过5万元,由项目负责人审签; 2.单笔支出为5万元(含5万元)至10万元,由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报教育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审签;

3.单笔支出超过10万元(含10万元),由项目负责人和教育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审核后,报校长审签。

(二)非限定性用途的社会捐赠资金

在捐赠协议中约定不是唯一限定用途的资金,在使用前需制定捐赠项目总预算和预算,经学校审批后,依额度 7 大小设不同权限:

1.单笔支出不超过2万元,由项目负责人审签; 2.单笔支出为2万元(含2万元)至5万元,由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报教育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审签(审批资金总额不超过10万元);

3.单笔支出超过5万元(含5万元),由项目负责人和教育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审核后,报校长审签。

第三十条 社会捐赠实物财产的审批程序及权限

(一)根据第三方机构评估结果,价值不超过10万元,由项目负责人审签;

(二)价值为10万元(含10万元)至20万元,由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报教育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审签;

(三)价值超过20万元(含20万元),由项目负责人和教育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审核后,报校长审签。

第三十一条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应随时对资助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屡次不改或严重违背捐赠协议和本办法的单位(部门)、个人,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停止资助,报学校研究处理。

第三十二条 捐赠项目完成或协议到期的,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应进行结项审核。受资助的单位(部门)、个人应如期提交项目结项(进展情况)报告和财务报告。

因捐赠者终止捐赠等其他客观原因以致项目中止的,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应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第三十三条 捐赠项目完成后的剩余财产,作为非限定 8 用途财产,由教育基金会继续用于与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相关的事业。

第三十四条 每年年审、年检结束后,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应在媒体上公布上一接受社会捐赠情况,并向学校和捐赠者汇报项目执行情况及财务报告。

学校相关单位(部门)、个人应密切配合。

第三十五条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应规范捐赠资金的日常管理、使用;监督校内相关单位(部门)或个人在捐赠协议约定或学校规定的年限和预算内使用资金,超出年限或预算的,不予审批。

第三十六条 根据捐赠者意愿和学校决定,教育基金会理事会对闲置资金或留本类资金可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投资,实现资金增值。

教育基金会监事会应严格监督捐赠资金的日常管理、使用和投资活动。

第四章 社会捐赠纪念

第三十七条 纪念方式

(一)冠名;

(二)载入《海南大学接受社会捐赠芳名录》;

(三)每统一造册存入学校档案馆;

(四)开辟纪念展区;

(五)由教育基金会秘书处与捐赠者协商、经学校审定的其他方式。

第三十八条 冠名范围

(一)建筑类:已建、在建或拟建建筑物整体或局部,如楼宇、学术报告厅、会议室、教室、图书馆阅览厅等;

(二)校园空间类:广场、道路、桥涵、湖泊、绿化景点等;

(三)纪念讲座类:讲席教授、客座教授岗位等;

(四)教学与科研机构类:研究院(中心、所)或实验室等;

(五)奖(助)学金类: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贫困生助学金、学生海外留学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

(六)教学科研基金类:奖教金,教师科研基金、学生科研基金等;

(七)创新创业类:教师创新基金,学生创新基金、学生创业基金等;

(八)校园文化建设基金类:学生艺术教育基金、体育竞技活动基金、学生社团活动基金等;

(九)留本基金类:各种留本基金。

第三十九条 捐赠者如有冠名要求,冠名标准及期限由教育基金会秘书处与其协商,报学校决定。

第四十条 标志设置与管理

(一)冠名的建筑(校园空间)在投入使用时应用标志(牌、碑、桩、匾)予以表明(地名意义、指位功能、记载捐赠事宜等),标志的设置应当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标志制作由国资部门负责,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审核;

(二)冠名的建筑(校园空间)按所处位置归相关部门(单位)管理;各管理部门(单位)应加强保护与维修,保持冠名标志的完整清晰;

(三)冠名标志和捐赠纪念展区一经设置,未经学校批准,校内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损坏、拆除。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中的资金数额均以人民币计算。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教育基金会秘书处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海南大学接受社会捐赠管理暂行办法》(海大办[2009]75号)同时废止。

附表:1.海南大学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申请表

2.海南大学社会捐赠实物财产使用申请表

第五篇:枞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枞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保障广大参合农民的基本医疗,确保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管理的若干意见》(卫办农卫发[2005]243号)和《枞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枞政[2007]14号)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定点医疗机构,是指经县卫生局审核批准,并与枞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以下简称县合医局)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为参合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县卫生局、县合医局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定点医疗机构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规定,将被暂停定点医疗机构资格,限期整改。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则上两年内不能再次申请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1)发生严重骗取和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

(2)为患者提供过度医疗服务且情节严重的;

(3)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被媒体曝光经查属实的;

(4)连续两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考核位于末2位的;

(5)一年内受到两次通报批评的。

被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的单位,两年内如能遵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遵守服务协议、医疗服务行为规范,经再次申请与审定,符合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恢复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第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服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积极配合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工作;在本单位显著位置悬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标识、设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栏和公示栏、公布参合农民就诊流程;在就诊、结算窗口张贴举报电话号码(0556-2827645)。对参合农民举报反映的问题,县合医局及时安排专人了解情况,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条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强化责任意识,杜绝事故发生。努力做到优质服务、优质医疗、优美环境,让病人满意。

第六条定点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本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具体分管,配备专(兼)职结报员,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负责合作医疗相关管理工作和提供相关服务。

第七条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推诿病人。其主要职责是:

(一)医务人员诊疗时,须仔细查验参合患者《就诊证》,核定是否人、证相符,对弄虚作假者应扣证并通知县合医局。

(二)对接诊的病人,要根据病情及早明确诊断、拟定治疗方案、合理判断预后。要从医院人力、设备等条件加以权衡,决定收治或转往上级医院。

(三)对收治住院者要在48小时内报县合医局登记备案。要严格按照医疗护理诊疗常规操作。

(四)严格实行逐级转诊制度。参合农民县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乡镇卫生院原则上不得直接向县外医院转诊,对确须转往上级医院的,首诊医院应遵从病人或家属意愿并主动帮助联系和落实,并提供相关的病情资料,按《枞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规定办理转诊手续。

第八条定点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出、入院标准,根据自身医疗服务能力,合理收治参合农民,不得推诿病人,也不得截留病人,实行双向转诊;依照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手册》的要求,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收费”。

(一)对参合农民所患疾病的诊断和检查,凡能使用一般性治疗和检查项目就能达到诊断治疗需要的,不得使用大型仪器进行检查和治疗。应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检查治疗手段,做到检查治疗与病情相符合。杜绝滥检查、重复检查和拿回扣、开单提成行为。

(二)对参合农民因病住院治疗用药,应在《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或《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选择。凡能使用甲类药品能够达到治疗效果的不得使用乙类药品。如患者本人或家属要求使用该目录以外药品,须告知参合农民属自费药品,并征得其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否则,自费药品费用全部由经治医师承担,同时处1-2倍罚款。做到用药与病情相符,用药与治疗时间相符。病人出院时确需带药巩固治疗的带药剂量不得超过3天,慢性病不得超过7天。

(三)经治医师为参合农民开具处方和相关检查,应使用新农合专用复式处方。要求字迹清晰,格式正确,开具药品通用名。

(四)严格执行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定点医疗机构要将药品价格、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张榜公布,并对参合住院病人做到“一日一清单”,以便参合人员、县合医局、物价部门监督。严禁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重复收费和巧立名目收费。

第九条定点医疗机构在参合农民出院时,凭其《就诊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出院小结(住院分娩的产妇还须提供“准生证”),到结算窗口直接办理补偿手续,当场兑现补偿金。

第十条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允许参合人员挂床住院、小病大养。第十一条定点医疗机构每月15日前到县合医局结算上月参合农民住院补偿费用时,需提供下列材料:(1)出院小结;(2)住院费用结帐单第一联;(3)合作医疗专用复式处方第二联;(4)《安徽省枞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结算表》和《枞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知情单》;(5)参合患者《就诊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同时上报家庭帐户及住院分娩补偿相关材料。县合医局对上报材料进行复核,于次月将复核结果通知定点医疗机构,并拨付补偿金。经复核,对不符合新农合政策规定的补偿费用,县合医局不予支付,该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对补偿不足的费用,其差额部分由县合医局直接拨付至乡(镇)合医办,由乡(镇)合医办负责兑现给参合对象。

第十二条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协助乡(镇)合医办做好辖区内慢性病患者门诊药费、县外就诊和转诊转院住院费用补偿的审核工作。

第十三条对参加合作医疗同时又参加了商业保险的病人,如需要发票复印件,定点医疗机构在同原始发票核对无误的情况下,应予盖章证明,不得故意刁难、拒绝。

第十四条定点医疗机构要主动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调整药品供

应结构,确保“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供应充足。同时要加强药品管理工作,严把药品进货渠道关,确保药品安全、有效。药物治疗占病人住院费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范围内。

第十五条定点医疗机构收治住院参合患者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备案的,所发生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第十六条定点医疗机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的住院诊疗病案等资料实行单独管理,对所有参合农民住院治疗要严格按《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未书写病历的一律不予补偿,所发生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第十七条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应按月向县合医局上报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系列材料,不得拖延。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县合医局对参合对象住院医疗费进行检查与审核。县合医局每季度组织人员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核,不定期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当月报送的材料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随机抽查,对存疑材料随时进行核查。并以所检查审核的平均违规费用为基数,按当月己结算的出院人数累计违规收入额,根据情节轻重,县合医局按违规收入额1-5倍扣除其拨付的补偿金。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视造成后果轻重,处以通报批评,并由县卫生局和县合医局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改正的将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县合医局以参合人员先期住院平均每天费用为基数,按挂床天数累计违规收入,由县合医局在其拨付的补偿金中扣减。

第二十条对弄虚作假、超标准范围用药、虚开发票等违规违纪行为,依照《枞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相关规定追究单位和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一条定点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相适应的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细化责任,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和规定落到实处。为保证定点医疗机构自觉执行新农合政策,更好地为参合农民服务,县合医局将在每月拨付的补偿金中计提5%用作保证金,待县卫生局、县合医局年审合格后全额返还。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枞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07年4月1日起执行

下载《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济大学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

    同济大学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 (试行) 总 则 第一条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校发展建设的持续推进,海内外热心于教育事业的友好人士或团体相继在我校捐资......

    接收社会捐赠资助管理办法

    接收社会捐赠资助管理办法 生效日期:2011年8月6日 修订日期: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我院接收社会捐赠资助卫生事业,规范捐赠资助和受赠受助行为,保护捐赠资助人和受赠受助......

    卫生部接受社会捐赠财产管理暂行办法(卫办规财发〔2006〕7号)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办规财发〔2006〕7号 【发布日期】2006-01-17 【生效日期】2006-01-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

    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暂行办法

    附件5: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运行经费保障暂行办法为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医疗欠费管理暂行办法

    永清镇中心卫生院 医疗欠费管理办法(暂行) 一、医疗欠费是指病人在医院接受医疗服务而未按时支付给医院相应费用的一种经济关系,包括赊帐享受医疗服务和出院后欠费(呆帐)未结。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审批《××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核定 和差额补助暂行办法》(送审稿)的请示 市政府: 根据省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施办法(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精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 为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卫生计生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15〕77号)......

    山东省华侨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华侨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10月11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3号) 第一条 为发扬华侨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保护华侨捐赠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受赠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