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建议

时间:2019-05-13 03:1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建议》。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建议

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

师弟师妹们:

就业形势如何严峻,我想这不需我多言,你们或多或少都有所眼见耳闻。往届的师兄师姐曾就他们的经验给了我许多建议,使我在就业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所以我想我也有这个责任向师弟师妹们介绍我自己的及见闻到的经验,以冀对你们的就业有所帮助。下面我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工作进行经验介绍。

师范类[/B][/B]

1、准备。在华南地区来说,承着以往的名气,华师在师范类仍勉强地说有点优势。为什么说勉强呢?从外因上说,有大量的研究生正涌进教师行业,特别是外省的研究生,他们非常热衷于广东的学校(甚至小学也是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这种状况在十二月八日的师范专场上你们就可以感受到。其次是广东的许多学校近些年倾向于招外省的毕业生教师,国家直属的那六所师范学校更增加我们的压力。再者,中大、暨大、华工等许多毕业生也来教师行业分羹,还有其他师范院校也不乏优秀的毕业生。从内因上说,我们的师范技能根本不到位,学识功底浅,没什么教学思想。说“教学思想”,这个概念可能太高了,举个简单的例子,若面试官问你“你认为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你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用《教育学》的书上的答法,那太理论化太虚了,面试官听了不高兴,你得结合对实际的思考来回答。面试时会有许多类似的提问(下面我会作一些归纳以供参考),这些都需要大家在平时有所思考才能应对如流的。第二是我们的字,特别是硬笔字(包括粉笔字),自问你的字能否对得起老师这个职业(师范师范,老师是学生的模范啊),本人就因为这点而吃过大亏,当时师兄师姐给我提起这点时我没放在心上,后来有切肤之痛才后悔,但已追悔莫及,甚望师弟师妹莫蹈我覆辙,还有一个暑假,认真去练,足以能挽回旧恶。特别是字丑的同学,谨记,谨行!第三点是功底问题。学识功底是长期积累的,但应对教师面试笔试有个取巧的办法,就是把中学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古文外加《再别康桥》、《雨巷》集中一起然后背下来(有意到小学任教的不妨把小学课本中的也背一下),这些在面试和笔试中基本都会考到(可利用暑假去背)。这一点我强烈建议有意做老师的同学去下这个功夫。在背时可留一个心眼,把同作者的作品归在一起,有的考官会问你某一作家的作品并叫你背诵,有时会叫你背一首五言诗、七言诗(现在或许你会认为这小菜一碟,真正临场了,在那紧张的气氛下,或许就连你最熟悉的都会忘记,我听到的不乏这样的懊悔之言,希望师弟师妹别小看这点功夫)。第四点是有时间的话尝试按规定时间做几份高考题(包括作文),毕竟我们很久没做过高考题了嘛,有些套路已经忘了,而笔试很多时候会考高考题,且甚至会给你一篇现代文,要求你出题,并要求给出答案和得分点,所以做完题,可以看看现代文阅读的出题方式及对答案、得分点的界定。第五点是在暑假有时间就准备一下简历(可向师兄师姐借来参考一下版面设计),把作品奖状收集了去复印,简历一下子不要做太多,以后还会做进一步修改的,要突出你的优势,建议实习前做两三份,实习完马上就会有单位来了,而且实习完大家都到打印店里,会很挤,让人等得不耐烦。

2、招聘会。在教师招聘方面,除了间断性的有些学校和教育局到我们学校要人,还有十二月八日的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的师范专场招聘会。其实跟大家说,能在这场招聘会中签定的人的概率,按比例来算,不会比专门来华师招人的学校、教育局所能签下来的人的概率大,所以不必把这场招聘会看得太重要了,以后还会有

大把机会,千万别灰心丧气就是了。大家以后去过几场招聘会后会发现,招聘会中的单位虽然很多,但适合的且有机会进入面试的单位很少,而且每去一场招聘会都让人身心疲累,所以以后的招聘会也不大愿意去了,不想跟人家争。这种就业心态是要不得的,其实每场招聘会的机会都很少,但少总比没有要好吧?机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得靠自己去争取。外省的毕业生大老远地花那么多钱跑来也就为了那场招聘会,基本每场都这样,他们尚且不以此为苦,我们有地理优势,又不是很名牌的毕业生,凭什么会好端端有单位找你啊?!所以,虽然机会少,虽然疲累,我还是建议大家去争取一下,反正大四了,在宿舍闲着也是闲着。在此,顺便提三点,东莞的在宏远酒店举行的招聘会不建议大家去,不太值得去。还有,如下年珠海教育局还来华师招人的,建议外省的同学去,此市倾向于招外省籍的。另外,在十二月八日的师范专场招聘会投的简历可能会很长时间都没回音,以致让人认为所投的简历石沉大海了。其实,有的学校会隔一个多月才给你信息,有的甚至第二学期才有消息,其他招聘会的也有类似情况,所以不必太着急灰心,耐心等待,同时准备其他的单位。

3、教育局统考。上学期会有广州海珠区教育局的统考,下学期有广州其他区及其他城市的教育局招考。这些教育局多数考教育学心理学,所用课本,我认为我们学的《教育学》(我们那本《现代心理学》用处不大)再借一本《教育心理学》足可应付,不一定要南开大学的版本(南开大学的版本被认为是考试专用,据本人经验,它与其他版本使用程度一样),广州南沙区考得比较理论化,其他都考实用性的,所以大家看书时注意从出题者的角度思考他们会如何联系实际出题,其实我认为那些问答题大多是吹水题,看你能否吹得有理,大家可多看考教师资格证的试卷,特别是材料分析题。提一点,不建议大家报考广州越秀区的考试,天河区、海珠区、番禺区比较可考。

4、面试、试教。我收集了一些教师面试遇到的提问,师弟师妹可略作思考以备应对:①你对语文教学的看法?②如何做好一个老师/一个语文老师/班主任/高中语文老师/初中语文老师?③如何把文学修养灌输到语文教育中?④如何讲解古文?⑤作文教学应如何开展?⑥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⑦上课学生捣乱如何处理?⑧如何组织班会、第二课堂?⑨如何改进后进生?⑩作为一新班主任,如何树立权威?如何加强班集体荣誉感?谈谈你的实习/谈谈实习时你教的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课文或一堂课。抽背诗词古文。建议大家好好想想这些问题。在试教时,我认为,什么都准备好还不如上课镇定好,切记!面试试教注意手机调震动,也注意与舍友或好友联系好,有时试教不许查资料,这种情况下如遇到不懂的,就可以赶紧打电话或发信息向好友求救,叫好友上网查。

非师范类[/B][/B]

我觉得我们学院“当老师”的观念很重,重得有点过分,除了那些铁了心也有志于做老师的同学,我建议应把眼界放宽,要知道,我们这个专业除了是师范专业,还叫中文专业(我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招中文的好的公司企业也不少。有的同学或许不屑于文秘,名声不好,做老板的小秘。这样想就太惑于平时的恶闻了,这样的事是有,但不如谣传的那么严重。我们中文专业到企业里还会做协调管理方面的工作,不一定写文章的,所以是有发展前途的。

若参加这类工作,大家要准备的就是笔头功夫了。一般是公文写作,可看我们学的陈妙云老师的《新应用写作》,很多单位要求写一篇领导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可模仿练习一下这些写作,其实本人感觉这有很多套话,学会用这些套话,文章不难写,可认真阅读上述书的例文,琢磨其套话(其实公务员考试

中的申论部分我认为也是如此,是有答题模式,你认真分析一下优秀答卷,它们都有共同特点,比较官话,有许多套话,但这样写能得高分)。去公司企业要注意的是,它们通常要求有一个月或三个月的试用实习期再签,这你们要慎重考虑,看能否有把握留下来,因为去了实习,会有挺多新的就业信息,不方便离开去参加别的面试的。

总言[/B][/B]

最后给四个总的建议:

1、提前想好自我介绍,这几乎是每个面试必不可少的(除只想做老师的,建议准备两个自我介绍,一个面向师范类的,一个面向企业的,注意各有所侧重,前者重师范技能,后者重写作、组织、协调能力,重点突出你的亮点。简历的制作也是如此。若提前知道面试什么单位,可上网查该单位,自我介绍时略提你对该校教学管理、教学理念和该企业管理的理解,这会让面试官对你刮目相看,这招很有效。另外,自我介绍二百字左右,不宜太长)

2、不要只关注我们学校学院就业网,其他学校的网站或其他就业网也可多留意。

3、已经就业的同学别太自私,多帮助其他未就业的同学。

4、如是大

一、大二的师弟师妹,建议尽早考到该考的证书,师范类的很看重积点,请自己把握好。这些是我的一些感言,希望能帮助到师弟师妹们!

早日找到工作,找到一份好工作!

叶棣辉

2008-4-27

第二篇:针对大学生就业建议

针对大学生就业建议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907亿元,增长率达到33%。2010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

随着金融风暴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这些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两重压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相当现实而又棘手的。许多毕业生都表示担忧,为了帮助到更多的大学生朋友尽快找到自己的就业出路,我针对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求职有所启发。

经历寒窗十载的大学生们如今的处境的确不容乐观,大多数用人单位以及绝大部分职位都需要聘用有经验的在职人士,而不愿雇用“一张白纸”的应届毕业生;连年来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一降再降,甚至有毕业生愿意“零工资”就业;不少学生千辛万苦地找到了一份工作,上岗后却发现并不是自己的乐土,一年下来竟换了六七份工作„„曾经的天之骄子再也不是“香饽饽”了。我认为认为,就业难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岗位缺口大,而是岗位需

求与人才供给的不对称。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就业难,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又具体表现在:

一、定位不清,目标不明。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感到茫然,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做不久,做不长,工作频繁变动。这客观上导致了大量的磨擦性失业;

二、眼高手低,缺乏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弱。

许多大学生盲目的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大学一毕业就会处于上流社会中,干所谓的“白领”工作,不用整天奔波忙碌,这种想法错的,现在普遍存在大学毕业生求职群体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不能满足岗位所需,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三、工作主动性弱,不爱自己的职业。

相当部分的求职者职业素养太差,对工作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还有一部分人的工作意愿很弱,浑浑噩噩过日子,根本没有工作的意愿,这也是近年来“啃老族”、“宅男宅女”等群体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我认为,一个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在面对任何危机时,都可以化险为夷甚至成为转机,在没有机会的条件下创造出机会,在不好的大环境中营造出较好的小环境。在此,我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和不断摸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专、本生参考。

一、认识自己,明确职业定位

大学生择业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以及能力、兴趣、特长等情况,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认知和定位,搞清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从而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其次,必须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即确定自己在职业中最看重的是什么。自己期望通过工作,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亦或是为将来的长远发展而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技能?在搞清楚阶段性目的和价值取向之后,才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求职方向和目标。只有弄清楚了自己的择业标准,才能避免择业时的盲目。

大学生与在职人士相比,在工作经验、工作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可能不如在职人士,但正因为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多数大学生在职场中往往保持着一个虚心好学的姿态,比职场“老人”表现得更为勤奋好学,苦活累差都不计较,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长此以往,职场新人们往往比职场老人更容易得到上司的肯定与认可。

二、调整观念,看懂职场需求

在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现实中,大学生们有必要对价值观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大家都希望钱越多越好,这也是近年来大学生的主流职业价值观,然而,这种期望如果变成了“唯薪”主义,产生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家选择了钱多的工作而不是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这必将给长远的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当然,显而

易见的是对于高薪的要求也自然减少了很多职业,我认为,大学生朋友们择业期望不可太高,要实际一点,客观一些,有时为了满足主要标准,要勇于放弃一些次要条件。如果一味地带着攀比薪资之心去应聘,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调整好求职心态后,还要能看懂职业的需求。对于自己想从事的职业要进行深入综合地分析,务必了解这个职业的学历、所需的专业训练、能力、年龄、性格特点等要求,同时弄清楚职业的性质、工作环境、薪水待遇以及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当然还要考虑到就业竞争机会。另外,我认为,除了对职业和岗位深入了解之外,还必须清楚公司文化和人文环境。这样就不会在费尽心思找到工作后,因为与自己的期望想差甚远而放弃工作机会。职场新人在工作第一年至少换三至五份工作的大有人在,他们总是在频繁地更换工作单位,许多人干脆走一步看一步,或仅仅以眼前的薪资作参考,或仅仅以环境是否舒适为指标,很少有人从行业发展现状、优劣势、发展前景预测等出发,理性而全面地思考问题,最终导致个人得不到长远发展。

三、立足根本,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生求职难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不能为自己确立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给自己制定一个职业规划。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先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然后再寻求专业包装以获得更好的职位。在上海,众多高校大学生们选择通过专业机构来武装自己,增加自己求职时的砝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目前有不少高校老

师和专业机构在指导学生求职时往往向学生重点强调“简历如何写”、“应聘如何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等,但是对于找到一份“好工作”来说,这些只能算是 “表面功夫”,更重要的是确立职业定位,制定职业规划,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问题。

目前,大学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自我缺乏认知,而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后再去找工作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共识。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高达一千万人。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是2009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风暴袭来有危也有机,把危险化为机遇才是当前重点。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大学生们都应避免产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都无益于成功求职。走出象牙塔的职场新人们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争取各种机会,用慎重、真诚和勇敢的态度面对职业中的第一次选择,成功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

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虽然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但是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满足社会的需要,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本领。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第一,专业能力,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才能。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层面,其中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技能师核心。第二,基础能力,指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它是建立在每一个学生经过接受大学教育应达到的各项基本能力的基础之上。第三,特殊能力,指大学生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素质和能力。第四,求职能力,支大学生在实现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过渡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只有能力和技巧。

二、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一)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二)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一)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二)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四、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一)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二)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五、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一)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二)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六、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从事实际工作必须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如爱岗敬业、敢于吃苦、诚实守信等。基本工作能力是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首要标准。近年来,一些毕业生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工作选择上拈轻怕重,适应职业岗位的时间较长,基本工作能力较差,导致在职场上的发展后劲不足。

(二)专业技能不足

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等。一些毕业生由于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因此在就业过程中频频遭遇困难和挫折。

(三)求职技能欠佳

求职技能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与生产资料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少大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在应聘是没有运用相应的应聘技巧与策略,未能将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恰当运用。

七、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第一方面是人格品质。人格品质之个人对各种环境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一贯反应,包括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主动性、忍耐心、独立性等个性特征。有的大学生由于学生压力较大、家庭经济困难、人际关系失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方面的障碍;有的大学生敬业精神不足,不能过吃苦耐劳,这些都直接

影响到他们的就业能力。

第二方面是知识结构。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是就业时用人单位非常看中的一个方面,大学生应该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因为没有一定的之时贮备就不可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和突破,知识越广泛,思维越开阔,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三方面是基本技能。在大学生活的工作的过程中,沟通能力尤为重要。求职面试就是一个面对面的沟通过程。另外,外语、现代信息技术、文艺、体育等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是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的质量。

第四方面是应聘能力。大学生通过面试获得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非自然形成。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不仅需要实力,也需要广泛意义上的求职技能。它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等。

八、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府应优化制度安排,强化服务职能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政府责无旁贷。首先,政府应扫除劳动力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为进一步促进毕业生的合理流动,扫除劳动力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政府有必要取消对高校毕业生到其他省市就业的进入目标、户口指标等方面的限制,同时必须取消政对高校毕业生流动的一切不合理收费。其次高等教育发展政府应建立起科学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一方面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在不断提高提高这些地区现有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同时,适当创办新的高校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对大城市和经济社达的地区,应侧重在政策上给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高等教育的空间。通过高等教育布局的调整,使高校毕业生的地区分布更趋合理。第三,政府应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一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制度和措施,既提供创业的优惠条件,又进行积极地引导和规范,以保护毕业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高校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搞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首先要深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准确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即使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使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社会需求。其次,要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大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服务,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签订人才智力合同协议,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实习毕业生和企业间求职愿望和用人需求的“双匹配”。再次,要搭建和拓展创业教育平台。一方面,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体验活动,如“创业计划竞赛”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引导让大学生为创业做好各种准备。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如联合政府,企业建立大学创业园地,扶持和指导大学生依托相对成熟的成果和项目自主创业。

(四)大学生应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对大学生来讲,提升就业能力需要之前学生应该看待择业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关系,合理地调整择业心态从三方面进行努力:一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

学会客观地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合理地调整择业目标,根据社会需求明确就业定位,调整择业心态,培养自己抗挫折的能力,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二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合理地知识结构,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在课堂学习之余,应积极参加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科技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三要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当前用人单位价值取向,不仅仅只是看重大学生在日常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看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心理人格等。这要求大学生要重视自身综合苏子的培养和塑造。

参考文献:

[1] 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万茗,刘淑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第四篇: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 08级 唐国强

摘 要: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而产生的认识偏差及心理问题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践踏了社会民主和法治,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女大学生、贫困生、残疾生和容貌不佳的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难现状及其危害,并建议从制定政策、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消除就业歧视,推进大学生无障碍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思想观念

正文内容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的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由于资金投入、质量监控、专业规划等相应措施未能科学配套,让人忧心忡忡的很多社会问题依旧存在,其中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凸显。而大学生弱势群体由于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漠视,其就业问题显得难上加难。我们从一些有代表性的弱势群体就业现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个体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难题”之一。

1.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与男生相比,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女大学生与男生相比,其毕业分配就已经处于不利地位,用人单位要求男女生搭配就说明了一切。时至今日,随着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和用人自主权的扩大,“女大学生就业难”不绝于耳,女大学生在男女不平等的就业现实面前无可奈何。在人才市场上,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常常以工作需要为借口,打出“只招男生”的招牌,将众多优秀的女大学生拒之门外,即使没有明确规定“只招男生”“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也早已成为他们的心理定势。[1]除了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就业机会明显少于男生以外,在就业质量上女生也低于男生。[2] 忽略其他影响因素,性别在求职与收入方面的显著差异,无可辩驳地说明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心理更“痛”。

2.贫困生的就业状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盛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和通过学习“光宗耀祖”的追求。即通过教育获得人力资本提升,取得社会地位和收益的提高,同时可取得精神的满足。可见对许多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家庭来说,子女上大学不仅意味着未来经济地位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精神满足和获得社会尊重的追求。基于此,这些贫困生家庭在“读书改变命运”的感召下,不惜倾家荡产,靠借贷资助子女完成学业。但在就业时,却因“贫困”而遭遇尴尬,陷入被动。不仅就学期间花费很大,就是择业过程花费也较大,这主要包括通讯费、制作简历费、交通费、自我形象包装费、培训费等,这些已成为贫困生的另一个经济负担。据《中

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有43.5%的在校生求职花费在600元以上。”[3]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更渴望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以便早日获得经济报酬,回报家庭。他们希望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但就业难的现实,使求职成本不断攀升。面对稍纵即逝的就业机遇,贫困生因较大的求职花费和“囊中羞涩”的现实矛盾而无所适从,因“费用”不足而与机会无缘的事例比比皆是。因而贫困生在毕业之际,常终日坐卧不宁,饱尝就业之“痛”。

3.残疾和容貌不佳学生的就业状况

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2%。他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因为身体缺陷或长相原因,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高等教育的宽容和公平给他们创造了平等入学的学习机会。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希望以自己优异的成绩弥补自己身体或容貌上的缺憾。但当他们毕业之际,满怀希望和憧憬来圆自己的工作梦时,身体与长相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在求职路上付出了更多的艰辛,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而这些付出与努力仍然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相反背上了沉重的就业“十字架”。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引发的问题

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中遇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他们在历经数年的寒窗苦读,付出了常人数倍的努力和艰辛之后,非常渴望能够寻找到理想的工作,以回报家人和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坎坷的就业之路既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众的安全感。

1.就业中遭遇歧视的痛苦体验容易使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甚至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和对抗心理。

大学就学期间是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具有稳定性弱、波动性大、抗干扰性差、情绪性强、易冲动等特点,也最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学阶段,由于生活在学校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对社会现状缺乏了解,使他们对未来生活满怀憧憬,他们希望社会能给他们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就业中遭受的冷遇、白眼等歧视行为却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社会的冷酷无情、世态炎凉,从而使他们对社会产生困惑,对大学教育产生怀疑,对原有的道德要求、价值标准、为人行事的原则产生动摇,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在屡屡受挫、彻底绝望的情况下,如若没有及时地对这种情绪加以正确的引导、缓解,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对社会的仇视、对抗和报复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

2.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中存在的被歧视现象,有悖于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

“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了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这是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庄严宣告的。时至今日,它已毫无疑问地成为我们这个地球上每个文明社会都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我国《宪法》 性别、容貌等差别,歧视和剥夺他人的就业权利。就业市场对弱势大学生群体的歧视和排斥,封杀了他们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违背了道德和宪法、法律的基本准则。

就业关系到一个人生存的状态,不能不予以格外的重视。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不管先天或后天有什么样的缺陷,都有追求基本生存的权利,歧视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一个人的生存权,这种现象不允许长期存在。

三、对策及建议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201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 2010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1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1 年的毕业生人数 650 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袁贵仁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尽快就业,适应社会需要。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就业歧视,推进无障碍就业。

1.实施“馅饼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 所谓馅饼政策就是通过制定一些激励政策、优惠措施来鼓励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和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一起予以特殊的援助。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条件。援助和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既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影响着政府效率、关系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必须在社会政策制定中予以特别重视。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协调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美国的《充分就业法》要求“联邦政府必须负责协调和利用自己的一切计划、职权和资源,来保障为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因此,面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可以从政策方面入手,帮助和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顺利就业。

一是实施激励手段,鼓励用人单位积极接纳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通过制定减免税收、提供借款、资金支持的政策激励用人单位积极作为。

二是要鼓励弱势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实现自强自立。通过有目的培训和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大学生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了解职业发展的动态、前景和职业的性质、要求等,积极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激发自身的创业激情,逆境成才,自主创业。

2.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他们在逆境中成才、成长、就业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人生成功的保证,这已被中外无数成功人士的坎坷经历所证实。对弱势群体来说,良好的个性品质就更为重要了。面对逆境,大学生应该辩证地看待困难,一切幸福都决非没有忧虑和烦恼,而一切逆境也都决非没有慰藉和希望。“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则更令人钦佩。”这是著名学者塞涅卡效仿斯多派哲学讲出的一句名言。培根也说过:“人的美德尤如名贵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烧中才会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才放出光辉的。”[5]身处逆境的弱势大学生如正在被烈火焚烧的名贵檀木,其刚毅坚卓、奋发图强的个性品质只有在逆境的洗礼下才会放出耀眼的光辉。

3.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辅导,培养、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和心理品质。

就业中歧视现象的出现,势必给大学生弱势群体带来心理压力,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解决该心理问题的根本对策就是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确立适当的择业期望值;其次要引导大学生保持正常的心态。鼓励大学生自立自强,敢于竞争,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和抗干扰的能力。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大学生“就业难”具体表现

(1)不同层级的学校之间毕业生就业状况喜忧参半。

现在很多大公司、事业单位甚至是国家机关,越来越看重“名牌效应”,很多单位的进人指标仅限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有的甚至限制更大,仅仅限定在全国几所重点高校,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太乐观。

(2)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别较大。

整个社会的总体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近年来明显提高,尽管目前研究生的总体就业情况较前几年有降低的趋势,但是比本科生还是相对比较容易就业,而本科生又比专科(高职)生容易就业。

(3)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机关、事业单位需求缩小的影响,就业渠道变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的影响,目前他们的就业趋向也在发生着变化。

(4)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竣。

现在女生“就业难”现象已经成为公开的事实,说性别歧视也好,说用人单位对女生有成见也好,对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讲,不要女生或者优先考虑男生,也逐步成为他们选人的标准。

(5)家庭背景成为决定大学生就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靠家庭背景的“关系”就业成为近几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攀比心理,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1)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影晌。

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由于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快速调整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表现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人,而急需人才的地区和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很少能接受到大学毕业生。而即使从这些地区考上大学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也不愿回去,拼命往沿海大城市挤。

(2)社会转型所导致的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的下降。

近年来,政府机构因为机构臃肿,本身就需要大幅度精简,而且从中央到地方的历次机构调整中,分流人员基本上是在事业单位中找出路,而事业单位由于经费紧张、编制的问题等原因本身也面临着精简问题,使传统的就业渠道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必须尽快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及时转变自己的择业趋向。

(3)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首先,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我国高等学校办学形式单一,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符。具体表现在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和高级专门人才招不到,而高校毕业生相对过剩,就业困难。再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不健全。距高校体制改革所需要的完善的就业制度还相去甚远。

(4)传统就业观念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如果把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当投入与产出预期严重失衡时,大学毕业生的心理上将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不愿意屈就一般行业,这种基础上所导致的求稳求富的心理的传统就业观念在主观上必然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大学毕业生的不良就业观念主要呈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分依赖学校和家庭的消极等待观。二是“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就业观。三是狭隘的“专业对口”观。四是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择业观。五是盲目攀高的求富求稳观。

(5)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的不理性。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现象十分严重。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在:盲目追求高学历;性别歧视;生源地域歧视;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盲目攀比;重关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性建议或对策

(1)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

a.依据方针政策促进就业。围绕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级地方政府应依据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就业的制度保障、政策保障和工作保障。另外各级政府应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建设作为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将有一定规模且能持续提供见习岗位的企事业单位定为就业见习基地,在该单位的见习期可以作为工龄计算。b.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规范高校招生规模。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涉及人事、劳动、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受制约的因素很多。所以,政府的配套改革措施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成败。政府对用人单位和高校要加以指导和管理,尤其是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调整更应该予以关注。c.培育和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强化校园招聘市场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省市建立常设市场,推进建设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并不断完善人才市场机制。d.建立完善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对于目前教育部己经建立的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联盟不断扩大其影响,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更多的渠道。

(2)用人单位的作用。

a.应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因此,有远见的用人单位应抓住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同时置换素质低下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冗员,促进企业人才升级和知识升级,从而增强单位发展的后劲。b.用人单位应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用人单位对录用的大学生要进行科学分类,根据就业岗位的性质、特点以及对人才层次的要求,合理配置所需人才。鼓励大学生将职业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尽可能地给予他们机会,只有满足了他们的职业需求,才可能满足用人单位自身人力资源内部增值的需要。c.构建公平的竞争机制,广纳优秀人才。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要从对单位负责的角度考虑,敢于排除各种阻力和关系网,构建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真正从单位的发展和岗位的需要出发才能够吸纳到优秀的人才。

(3)高等院校的作用。

a.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教学水平。高等院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师资水平、办学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专业,避免热门专业在同一学校的重复设置。改革教学体制,在教学安排中引入学生评分机制和教学竞争机制,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b.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要逐步把毕业生就业纳入高校考核的重要指标,突出强调毕业生就业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并严格要求高校的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将工作层层落实。大学中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培养和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c.完善和开拓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应该在维护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为毕业生开拓和提供更广阔的择业舞台。加强高校与“关系单位”的联系,密切合作,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创出自己的牌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谁说年少轻狂的我们,经受不住暴风雨的洗礼?

大学犹如一个小社会,踏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经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得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一次社会实践,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的新奇,期望,不适和不快.但人总要学会长大,早些锻炼锻炼也好,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学些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技巧。虽然暑假不到两个月,但对于一个仅有不到两年就要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素质。虽然父母很是担心,但在我极力的说服下还是同意了。

由于是暑假打工。所以很多地方都不用我,因此还没开始打工,就已经吃了很多闭门羹。所以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最后还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才能进她亲戚开的电脑配件柜台帮忙卖东西,过得自然是十分的充实。当然也初次浅尝了社会的滋味。学会了委屈的时候要懂得忍耐,学会了工作就是要有耐心,也学会了说话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很微妙的。说话的方式是很讲究的,有的话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要会察言观色,和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岗位、不同性格的人,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与之交流。更何况我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工作就是护理人员,更需要与人相处的方式。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更了解知识是多么的重要。不仅仅是我的专业知识,而是要学会做“十字形的人才”。要充实自己对各行各业的基本常识。

活到老, 学到老,那不是喊空话 ,是实实在在的话.当今社会知识、技术更新得真的很快,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去学习.不然就很有可能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被淘汰.要尽可能的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样就会多一些机会来展现自己的个性风采.说白了,你就会多些机会引起领导的关注,就更有机会得到赏识,得到提升.当然前提是你要有真正工作能力.通过一个多月的实践使我增长了见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所以我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来回报父母,回报一切关心我的人

下载大学生就业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或就业问题,按其性质划分,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

    浙江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2009年08月06日 第B06B07版:社会·民生·民意找工作不难,找理想的工作很难——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思考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6698●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大学生......

    对针灸推拿大学生就业2点建议

    亲爱的针推专业大学生朋友们! 在你们完成学业后的今天,你们真的就能够走马上任到医疗的一线吗? 你们能够独立的诊断和治疗吗?当你们的怨声 怨气的说我学了5年的医学怎么工资还这......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解析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英语师范09级陈杨乐 摘要:2010年在国际金融风暴引起的事业浪潮日渐消退之后,我国大学生的就 业情况在2011年略有好转,但情况依然......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和几条建议[最终版]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和几条建议 首先大学生就业难是多方面因素合力的结果。但大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与大学生就业岗位增幅放缓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其次,用人单位择人......

    毕业生就业建议

    毕业生就业建议 按我国目前的情况,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新增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可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同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积极转......

    大学生就业

    去年8月兴起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诱发全球金融震动,花旗、美林、贝尔斯登、雷曼等经济大鳄出现巨亏或濒临破产,银行、证券、房地产从高峰跌入低谷,危机风暴波及各行各业,全球性的经......

    浅谈大学生就业

    浅谈大学生就业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认为很有必要根据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但前提是要懂得分析当前的情况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