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分数线
201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拟录取方案
一、依据文件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
[2012]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1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收录取工作的通知》教民厅[2012]5号;《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4号;《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奖助学金调整办法》校发[2010]17号;《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方法》校发[2010]31号;《北京科技大学关于201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讨论稿)。
此录取工作具体方案报校研究生院审批后执行。
二、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
组长:曲选辉
成员:吴春京、杜振民、万发荣、于广华、姜勇、邰永红、李磊
三、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
组长:杜振民
成员:李长荣、刘雅政、尚成嘉、曹文斌、唐伟忠、林涛、孟惠民
四、录取依据
初试成绩总分为300分,复试成绩总分为200分。
拟录取分数线:初试三门课总分180分、基础外语50、专业课60;
复试成绩(包括面试、专业外语、听力口语三部分)120、综合面试90。硕博连读、学士直攻博面试成绩及格。
五、各专业录取名额
材料学院基本录取名额为119名。另外学校对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奖励名额13名,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招生4~7名。
六、导师分配方法
材料学院2012年可招生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人数78名(不含兼职博导)。学院按比例确定各研究室招生名额,各研究室根据合格考生填报志愿情况,根据考生总成绩和综合素质确定录取名单。
注: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限招生3名;博士生指导教师限招生2名,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招生每位博导限1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5.4
第二篇:2014年春季入学博士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2014年春季入学博士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各位博士考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春季入学博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已经开始,现将录取分数线公布如下:
1.拟录取的普通招考考生,其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与体检必须合格,复试成绩不低于60分,入学考试初试各门业务课成绩不低于60分,且符合以下条件:
(1)报考北京、上海地区各单位的考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不低于60分,其中报考农学(学科代码09)各专业的考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不低于58分;报考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地区各单位的考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不低于56分,其中报考农学(学科代码09)各专业的考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不低于54分;报考其它地区各单位的考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不低于58分,其中报考农学(学科代码09)各专业的考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不低于56分。
(2)外语选考小语种的,小语种考试成绩不低于60分。
(3)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的政治理论和2门业务课成绩均不低于60分。
2.拟录取的硕博连读转博考生,其转博考核成绩不低于60分。举行博士资格考试的单位,其转博分数线自行确定,但不得低于60分。
3.纳入工程硕士考博试点的考生,其分数线按上述第1条执行。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公室
2013年11月19日
第三篇:哈工大材料与工程学院博士申请-考核录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工作方案
一.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
组长:费维栋
成员:朱景川 王国峰 王浪平王金忠 姜龙涛 吴宜勇 王荣国
秘书:王宁
二.博士生招生监督小组
组长:耿林
成员:孙东立 丁宏升 林三宝 李洪涛 耿洪滨 曲伟 张弛
三.对申请者的要求
1.申请者必须符合学校博士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原则上拟攻读我校全日制非定向及非委培博士研究生。
2.申请者一般为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或重要科研院所或国家重点学科的全日制优秀应届或往届硕士生。
3.对于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的申请者可不受第2条的限制。
四.导师考核和学科考核实施细则
1.导师考核
导师考核由招生导师负责组织,主要考核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同一导师有多名申请者时,导师考核应给出申请者的综合排名。
考核方式由导师自定,可以通过对考生申请材料的审核、面试以及撰写命题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过程应严格进行记录,导师考核满分为100分。
2.学科考核
学科考核由各二级学科负责组织。各二级学科成立由5名以上博士生导师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过程应严格进行记录。学科考核分为外语水平、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三部分,每部分满分为100分。考核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笔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1)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进行本学科领域内科学实验的能力;
时间2小时,满分100分
(2)外语文献阅读和翻译能力;
时间2小时,满分100分
面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1)综合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2)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与能力、创新意识;
(3)外语交流能力;
(4)综合素质。
时间:30分钟,其中学生自我介绍10分钟,提问20分钟;满分100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2012.9.14
第四篇:北外研究生录取-博士
关于2012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结果公布及后期事宜的通知
我校2012年博士生入学考试成绩及拟录取结果于5月16日在我校研究生处网页上公布(网址:http://graduate.bfsu.edu.cn/html/),请考生点击页面左上角“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查询”进入,凭本人身份证号、准考证编号查询结果。
一、因个人原因不能入学、拟放弃录取资格的考生,请于5月31日16:00前向我办提交由考生本人手写并签字的《放弃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书面申请》。
二、考生信息确认: 拟录取类别说明:
1、定向:只有以下三类考生可以为定向生。(定向生在四年之内不需缴纳学费。)A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职教师; B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 C 高校对口支援计划考生。
2、委培:除定向生中的三类考生以外,有正式工作单位,读博期间与单位保持人事工作关系,人事档案不调入北外者。(委培生需缴纳学费:1.5万元/年。)
3、非定向:没有正式工作单位的考生,读博期间档案调入北外,三年之内不需缴纳学费。说明:若拟录取类别(如拟录非定向、拟录委培、拟录定向等)与2011年11月网上报名期间所填写提交的报考类别(如非定向、委托培养等)不一致、或报考类别需要更改的考生,请于5月31日16:00之前,以传真形式报我办递交以下申请材料: 申请由非定向改为委培(或由委培改为非定向)的考生: A 个人书面申请(写清楚更改原因)
B 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出具“同意脱产攻读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或“同意解除人事工作关系”)意见的公函(负责人签字、盖章)
发送传真件后,将以上两份原件寄/送至研招办。
三、我校将于6月上旬寄/发录取通知书、调档函(非定向考生)、政审函、入学须知、一张工行储蓄卡(缴纳学费或住宿费时用,实名、金额为1分。说明:我校不再为北外应届研究生办理此卡。)等相关材料。具体寄发日期我办将提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处官方网址发布通知。
1、以邮政EMS方式向京外考生寄送录取通知书;北京地区考生自行到我办领取,不再邮寄。
2、京外考生需自取录取通知书者请发送传真或电子邮件告知。
3、以上两类考生届时如需他人代领,代领人须提交考生本人、代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考生本人手写签字的委托书。
4、京外考生的录取通知、政审表、调档函(非定向生)等相关材料的寄发地址均为考生网上报名时填写的个人通信地址;
(1)材料不得由他人代转,以免丢失,后果自负。如该地址不是本人收信地址,务必注明该地址所属收件人“转”考生本人,例如:张大民 转 张二民(收)。(2)若考生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如有变动,请于5月31之前,以传真形式向我办提交《个人通信地址变动说明》,详细说明“考生姓名、身份证号,更改后的通信地址、收件人姓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考生手机号码”。通信地址格式如下:
例如:××省××市××区××路(街道)××号
如果收信地址是单位:要明确“单位名称”、收件人姓名
如果收信地址是家庭住址:要明确“××小区××栋(楼、幢)、×单元×号、收件人姓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考生本人手机号码。
说明:请考生确保“收件人”为本人或本人直系亲属,通信地址格式要完整、有效。
(3)考生档案不得由考生本人持有或递交,只须由档案存放单位进行密封、在封口处加盖公章,并通过邮局以“机要”或EMS形式寄出,禁止采用非邮局的各类社会快递业务,否则我办不予接收。
四、“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对口支援计划”的考生在接到我校录取通知书后,须从北外研究生处网页“下载中心”栏目下载相应的协议书,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加盖公章。协议书于6月30日之前寄至我办。
五、非定向博士生的户口、人事档案、党团组织关系转移等事宜请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相关通知要求办理。
1、接收人事档案的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
2、户口迁移单位和地址:北京外国语大学(地址同上)
北京市新生不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3、组织关系
新生本人报到时自带党(团)员组织关系。团员关系:入学报到时将团员证交院系辅导员;
党员关系:北京新生转至“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部”
外地新生转至“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或“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 研招办 邮编:100089 电话:010-88816246
传真:010-88816244 邮箱:bwyzb@bfsu.edu.cn
北京外国语大学 研招办
2012年5月16日
第五篇:【长春工程学院排名】长春工程学院特色专业-长春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长春工程学院排名】长春工程学院特色专业-长春工程学院录取分数
线
长春工程学院是2000年由三所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原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普通本科大学,隶属于吉林省人民政府。
一、历史沿革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新中国建立初期。早在1951年9月到1953年7月,为在短时期迅速恢复和建立国家基础工业体系,经东北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筹划和批准,分别成立了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和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三所学校均几经易名,隶属关系和办学层次多次变更,主要归属原冶金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管理,为冶金建筑、冶金地质和水利水电行业培养一线专门技术人才。50年代末,原长春水利电力专科学校升格为吉林水利水电学院,举办本科教育,招收培养河川枢纽与水电站建筑和农田水利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1984年到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三所学校分别升格为长春建筑专科学校、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和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在此后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三所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为推动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发展,积累和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有4项教学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务处曾两次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1997年,三校均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在当时全国高等专科教育改革和建设中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1996年开始,三所学校陆续招收并培养建筑工程等16个专业本科生。2000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三校合并组建长春工程学院。合校以来,学校办学规模得到扩大,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成了以建筑、地质、水利、电力、机械、电气工程等工科专业为主,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理学等学科门类交叉共存的人才培养结构和具有应用型教育特色的教学型大学。学校曾多次被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授予“模范单位”、“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学校党委被长春市委授予先进党委称号。2007年2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具有国防生招
生资格的百所大学之一。
二、办学条件学校现有西校区(宽平大路)、东校区(同志街)和南校区(前进大街)等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52.50万㎡;各类校舍总建筑面积47.94万㎡;运动场地总面积10.37万㎡;固定资产总值4.2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1亿元;图书馆馆藏印刷型图书121万册,电子图书32万种;校园网覆盖全校;建有计算机基础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践教学基地、电力系统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土木工程施工工艺实践教学基地、岩土工程与钻探实践教学基地、电厂仿真实践教学基地、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基地、现代商务模拟实践教学基地和管理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等10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有124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相对稳定的基地84个。学校有1个吉林省重点学科、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吉林省重点建设实验教学中心。
三、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614人,教学科研人员总数为813人,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86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3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29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学科研人数的62.4%。有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人遴选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人被遴选为吉林省高级专家,3人被遴选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6人被遴选为吉林省省级主讲教授、教学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1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6人曾获得过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被中国科学院和吉林大学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8人被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高校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四、人才培养学校办学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919人,其中本科生11724人,专科生、高职生2195人。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外语系、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体育部、计算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防教育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设有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等31个本科专业和9个专科专业。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学校不断传承笃行务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敬业奉献的光荣
传统,发扬“重教崇实、和谐创新”的优良校风,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办学的生命线;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的育人理念;始终坚持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积极推进各项教学建设与改革,专心致力于培养“安心基层、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近九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年奋战在工程技术一线,为发展我国建筑、地质、水利、电力等基础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的大地上,凡有大型建筑工地、金属矿山、水电工程和电力工业的地方,就有长春工程学院毕业生的身影和业绩。
五、教研与科研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对教学工作的先导和促进作用。“十五”以来,全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主持或参加了408项各级各类教研教改课题,其中省部级课题12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9项;获省级以上(含省级)现代教育技术优秀成果奖28项;出版教材和专著210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4门和省级优秀课程32门。学校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积极推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努力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贡献。近五年,我校教师主持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59项,其中包括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13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项,吉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7项;授权专利35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835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47篇。在节能建筑、污水处理、供热通风、配电技术、勘查技术、机电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有所建树。
六、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德国奥尔登堡应用科学大学、俄罗斯南部国立技术大学、韩国莲庵工业大学、英国佩思利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等国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学术交流关系,互派专家、学者、留学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合作。学校设立了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专项经费,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近五年,共选派50余人次教师赴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外高校进行短期访问、交流或进修。学校十分重视保持和加深与冶金、有色金属、建筑、水利、电力等行业企业的传统联系和友谊,不断巩固
和扩大产学研合作教育领域。
长春工程学院招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