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预答辩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预答辩要求
2013年12月24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关于加强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决定实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重点审核博士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工作的深入性和系统性,研究工作的创新性结合发表文章阐述等相关事宜,经参会委员表决通过,形成决议如下: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答辩前均需进行预答辩;
2.为使博士生在预答辩后留有足够时间修改论文,预答辩应在论文中期检查合格之后、正式答辩之前3个月由学生申请,学院统一组织进行;
3.预答辩通过方可申请博士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则必须对论文进行全面的修改,经导师审核后重新进行预答辩; 4.预答辩费用使用研究生院统一发放的博士答辩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2014年1月15日
第二篇:博士申请答辩程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申请答辩程序(评阅前)
1.上交博士学位论文终稿电子版,学院对论文进行查重检测。2.发表文章复印件包括:
(1)已发表文章,如是网络版,导师在文章首页标注“情况属实”字样并签字确认。
(2)已录用文章,录用通知原件 + 投稿首页 + 北航博士生 “已录用”或“已投稿”学术论文情况确认表(下载地址:研究生院网站—学位学科管理—博士评阅答辩)。(3)专利证书复印件。
3.将上述1、2两项材料上交到材料学院研究生办公室(4号楼-201)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登录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相关信息。4.登录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相关信息注意事项:(1)籍贯重新选择,纸质版申请表上籍贯前不能出现数字;(2)论文开始时间为博士入学一年以后(如BY09的博士生,论文开始时间为2010年9月);
(3)发表论文,作者只写到第三人,第三作者以后略去以“等”代替,英文文章为“etal”。
(4)专利情况,所有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对于申请表与开题报告题目不一致的情况,如导师认为仅措辞不一致,不用重新开题,应在原开题报告的空白处签署如下文字:“对目前学位论文题目与当初开题时论文题目不一致,但不用重新开题”,同时签字确认(签署当前日期)。
5.打印答辩申请表,导师签字并注明符合发表文章的类别。6.打印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申请单,导师签字。
7.将上述5、6两项纸质版材料上交到汪老师处签字,再去学位办领取评阅材料。
材料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
(评阅后)
1.登录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录入评阅后相关信息注意事项:(1)你录入所有评阅人,评阅人单位应准确到二级单位,如本院教师单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录入所有答辩委员会成员包括答辩秘书,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一位材料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参加。
(3)打印资格审查意见表(审批材料第4页)、答辩审批表(审批材料第7页)。
2.根据各份评阅书的修改要求,进行书面回复。(书面回复模板下载地址:研究生院网站—博士评阅答辩—博士生对学位论文评阅意见的书面回复)
3.第7页“评阅人对学位论文提出修改意见,请对修改意见的处理情况”这部分的内容要求:由“参加评阅或答辩的分委员会委员”审核并签字。
4.整套审批材料需在答辩前5天交到汪老师处审批,并将材料装在档案袋中,封皮注明答辩秘书姓名、答辩秘书联系方式、答辩学生姓名、学号、答辩日期。
5.答辩前由答辩秘书到汪老师处领取空白表决票及博士答辩公告。6.答辩后,于一周内上交相关材料,否则影响学位授予与审核。(1)答辩审批材料4份,1份原件 + 3份复印件;(2)发表文章3份,1份原件 + 2份复印件;(3)2本博士论文(学生及导师签字);
(4)电子版答辩决议发送汪老师邮箱:whn1227@buaa.edu.cn;(5)表决票。
材料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
办理毕业相关手续
1.到汪老师处申领《毕业生登记表》,粘贴照片并填写完全后交4号楼-201室。
2.应于答辩后办理“申领博士生答辩费”手续(1200元),具体程序附后。
3.毕业证、学位证书的发放:
(1)所有学生在办理毕业离校手续后方可到研教务领取证书,证书必须本人领取,不得代领。
(2)定向委培生须开具单位人事部门证明,方可领取,同时领取经密封的学籍档案材料,密封后不得拆封(否则无效),该档案材料均是原件,丢失后无法补救,请亲手交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
材料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
第三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实现我校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立足空地协同、车路协同和空地信一体化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发展特色,将北航的交通规划、航空器适航、汽车、信息与控制、机场道路等学科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并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提升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制订“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进一步加大对杰出青年人才的引进和支持力度。
第二条 根据学院“十二五”规划,计划在2013-2015年期间,重点引进和支持在交通学院规划的一级学科各方向(含自主设置)相关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具有较大学术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其中每个方向最多聘任一个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全院聘任3-5个优秀青年学术骨干。
第三条 “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实行校内公开招聘、重点激励、目标考核、聘期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人选基本条件
第四条 “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申请人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严谨求实的学风;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且年龄不超过40周岁(含);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应具有中级(含)以上职称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
2)在本学科领域从事学术前沿研究工作,并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创新成果,是所从事学科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对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潜质。
3)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还应具有组织、管理和领导学术队伍的工作素质,具备带领一支队伍在国际前沿科学领域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的能力。
第三章 遴选条件
第五条 申请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原则上应具备下述条件(近五年,其中1、2、3项必备,4~12项任选3项;对交通学院有突出贡献的申请人可酌情放宽条件):
1、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本人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名义发表6篇(含)以上本学科领域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至少应有4篇(含)以上SCI(E)收录,或1篇SCI(E)收录及5篇(含)EI、ISTP收录。
2、作为主持人至少承担1项国家级基金项目和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3、年均到款科研经费不少于40万元(以进入校财务为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按照1:1.5核算经费)。
4、作为第一享有人,获得1项(含)以上已授权技术发明专利;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前五名)或行业标准(前三名);或参与编写公开出版1部(含)以上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著(译)作或教材(前三名)。
5、获得校级以上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获得校级以上优秀博士论文副导师;校级以上优秀主讲教师(教学名师);参与校级以上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或公开课程(前三名);主持校级教改重点项目。
6、获得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或省部级教学、科技成果一等奖前五名或二等奖前三名或三等奖(第一名)。
7、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化,作为负责人负责产学研合作基地1个并累计获得100万以上产学研合作经费支持。
8、担任省部级重点教学或科研基地副主任以上职务。
9、获得“新世纪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等。
10、重要国际会议大会分会主席或秘书长、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中方负责人。
11、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海外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的主要贡献人。
12、在全国或国际性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冯如杯”一等奖、或省部级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的团队导师。
第六条 申请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原则上应具备下述条件(近五年,其中1、2、3项必备,4~16项任选6项;对交通学院有突出贡献的申请人可酌情放宽条件):
1、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本人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名义发表5篇(含)以上本学科领域内学术论文,其中至少应有2篇(含)以上SCI(E)收录,或1篇SCI(E)收录及3篇(含)EI、ISTP收录。
2、作为主持人承担1项国家级基金项目。
3、年均到款科研经费不少于10万元(以进入校财务为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按照1:1.5核算经费)。
4、院级以上优秀学术团队或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5、获得1项(含)以上已授权技术发明专利(前三名);
6、作为主要完成人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1项;
7、参与编写公开出版1部(含)以上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著(译)作或教材。
8、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或院级优秀青年教师;
9、获得校级(含)以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或优秀生产实习指导教师;
10、获得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前三名或院级第一名;
11、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或负责院级核心课程建设1项;
12、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或校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前五名)或二等奖(前三名)或三等奖(第一名)。
13、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并担任兼职实验员,或主持承担1项实验教学任务。
14、获得“蓝天新秀”称号。
15、重要学术会议分会报告人或优秀论文第一作者。
16、“冯如杯”三等奖的团队导师;或校级学科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第七条 同等条件下,在海外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或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且具有半年以上海外学术访问经历者优先入选。
第四章 支持方式及相关待遇
第八条 学院与受聘人员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作为聘期考核的主要依据。学院对“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给予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入选者5万/年的岗位津贴补助(分10个月发放),给予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入选者2万/年的岗位津贴补助(分10个月发放),签订协议后按月支付补助,此后每年进行聘期评审,通过后支付下一补助,未通过则自动终止聘任,每个聘期为3年。
第九条 学院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所获学科建设经费的情况,优先为“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提供科研经费专项配套支持。优先支持“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申报博士生导师资格。第十条 对于聘任期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奖励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的“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自动终止聘任合同。
第五章 岗位职责
第十一条 获聘“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受聘者聘期内岗位职责如下(1-6项必备,7~17项任选3项):
1、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本人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名义发表10篇以上本学科领域内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应有5篇以上SCI(E)收录,或1篇SCI(E)收录及8篇EI、ISTP收录。
2、作为主持人承担2项(含)以上国家级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含子题);或1项国家级基金项目和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3、年均到款科研经费不少于60万元(以进入校财务为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按照1:1.5核算经费)。
4、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至少1项/年。
5、每年为全院研究生做学术报告1次。
6、组织所在二级学科青年教师学术研讨会1次/年;
7、作为第一享有人,获得3项(含)以上已授权技术发明专利;或负责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或主编公开出版2部(含)以上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著(译)作或教材。
8、获得省级以上(含)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省部级以上教学名师或教学团队负责人;省部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或视频公开课程负责人。
9、获得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前五名;或省部级教学、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10、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化,作为负责人负责产学研合作基地1个并累计获得300万以上产学研合作经费支持。
11、获得省部级重点教学或科研基地1个并担任主任职务。
12、获得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并作为学科方向带头人。
13、获得蓝天学者以上人才资助计划。
14、新任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二级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委学科评审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863主题专家、总装科技委咨询专家等。
15、重要国际会议大会主席或组委会主席、大会主报告人、重大重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负责人、与国外机构成立国际联合实验室的负责人(有持续科研经费支持)。
16、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海外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的突出贡献人。
17、获得全国或国际性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的团队导师。第十二条 获聘“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的受聘者聘期内岗位职责如下(1-5项必备,6~14项任选3项):
1、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本人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名义发表6篇(含)以上本学科领域内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至少应有2篇(含)以上SCI(E)收录,或1篇SCI(E)收录及5篇(含)EI、ISTP收录。
2、作为主持人承担1项国家级基金项目和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3、年均到款科研经费不少于20万元(以进入校财务为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按照1:1.5核算经费)。
4、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至少1项/年。
5、每年为全院研究生做学术报告1次。
6、作为第一享有人,获得1项(含)以上已授权技术发明专利;或制修订国家标准(主参人)或行业标准(前五名);或参与编写公开出版1部(含)以上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著(译)作或教材(前三名)。
7、获得校级以上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获得校级以上优秀博士论文副导师;校级以上优秀主讲教师(教学名师);参与校级以上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或公开课程(前三名);参加校级教改重点项目(前三名)。
8、获得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或省部级教学、科技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或二等奖(前三名)或三等奖(第一名);或校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9、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化,作为负责人负责产学研合作基地1个并获项目经费支持。
10、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并担任实验室建设项目负责人。
11、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航“蓝天新星”等称号。
12、重要国际会议大会分会报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中方负责人。
13、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海外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的主要贡献人。
14、在全国或国际性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冯如杯”一等奖、或省部级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的团队导师。
第六章 聘期管理与考核
第十三条 学院对“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实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其提出工作建议或意见。考核结束后,学院可酌情对相关学科进行聘任增选。
第十四条 学院对未能履行工作职责或聘期调离的获资助者,终止聘任;对违反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弄虚作假或触犯法律的获资助者,终止聘任,并根据情况报请上级部门给予相关处理。
第十五条 聘期结束前3个月,学院对“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进行聘期考核。聘期考核合格者酌情续聘,聘期考核不合格者不再续聘。
第十六条 受聘人为非交通学院教师,若选择仍在原单位任职,需经原单位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以确保其在受聘期间所获成果的第一受益方为交通学院。
第十七条 受聘人所取得的成果在注明获“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资助时方可得到考核认可。
第七章 应聘要求与评审流程
第十八条 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岗位应聘人应为交通学院在职教师,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岗位应聘人应为北航在职教师。
第十九条 应聘人员可通过电子邮件、邮寄等方式直接与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人事秘书联系并递交应聘材料。应聘材料包括《“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申请表》和附件材料。其中附件材料应包含:海外经历/学位/任职等证明材料、近5年主要成果(代表性论著、专利证书、产品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领导(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材料、获奖证书复印件及其他需要特别提供的材料。由学院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并报请学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第二十条 学院对评审通过的“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周,公示期满,如无异议,公布“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名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研究生评阅及答辩申请
博士研究生评阅及答辩申请
研究生部:
……院(所、中心)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学号……)拟定于今年毕业。为该生学位论文评阅的专家为: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身份证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身份证号 ……
……
……(五人)
该生评阅通过后,拟定于……月……日在……举行论文答辩。邀请参加该生论文答辩的专家如下: 答辩委员会主席: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身份证号 答辩委员会委员: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身份证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身份证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秘书:学号
《姓名》
身份证号
工商银行卡号
(外校专家及秘书需提供身份证号、工商银行账号)
(秘书签字)
(导师签字、同意)
注意:此报告也可以评阅、答辩分开提交
第五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航空推进系简介
航空推进系以航空发动机为工程背景,承担着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承担着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的建设任务,承担着本科生“飞行器动力工程”和“交通运输”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总体结构、强度、振动、控制、可靠性、测试试车等学科研究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还负责航空发动机陈列室的建设。
航空推进系是由以前的405教研室、406教研室、401研究室、404教研室中总体性能组组成。
航空推进系重视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己任,产生了一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教学研究成果。并与航空、航天、船舶、民航、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开展了广阔的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工作,并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向着国际知名的目标迈进。
流体机械系简介
该系主要涉及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湍流及旋涡流动、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气动声学、水声工程、叶轮机分离流动机理与控制、流体机械综合气动扩稳技术、民用叶轮机械技术开发等诸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下设实验包括: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中速压气机实验台、高速跨音压气机实验台、低速轴流压气机尾流撞击实验台、环形叶栅实验台及民用风机多功能实验台、流体声学实验室等。
曾荣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具有工程院院士、“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多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
工程热物理系简介
工程热物理系以航空航天为背景,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从事发动机传热、燃烧、热防护及热能释放、转换、传递和合理利用方面的高级工程设计及研究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工程热物理系的前身是热工教研室(含实验室),为我校成立最早的教研室之一。曾承担了全校的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机学和热工测量学的教学任务。长期以来以重视教学而著称,一直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和民用热工领域培养了大批的相关专业人才。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985年开始招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2003年1月经并成立现在的工程热物理系。
工程热物理系以其崭新的面貌正在朝着北航争创“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进军。在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热能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四个二级学科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国家博士后流动站。同时工程热物理系也是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研究上,坚持“应用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两个平台融合发展,注重学科交叉,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航天科学基金、“国防973”和预研、型号及民用热工领域等科研项目50余项。
工程热物理系具有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突出贡献专家、跨世纪人才和“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即“国防973”首席科学家等中外著名学者。
热能工程系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热动力工程研究所(简称二所)是以航空和民用动力研究为主的研究所,该所成立于1983年,科研教学并重。2002年建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时更名为热能工程系。目前,国防科技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重点实验室的液雾燃烧研究方向设立在本研究所。
主要科研方向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国防科研,如动力装置燃烧研究,气体动力学研究,涡轮研究,现代测试与控制研究;另一类是军转民技术研究,为民品开发,如民用燃烧技术开发,超音速气流粉碎、气流输送,涡轮制冷等。多年来,北航热动力工程研究所坚持为国防工业建设、为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建所方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和民用经济建设项目,涉及航空航天、防化装备、环境保护、石油化工、地矿、冶金及建材等多种领域。为国家、学校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多年来位于动力系之首,为动力系的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十年来在学术专著、国内外各种刊物及各种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各种奖励十余项,专利十余项。
本研究所教师为动力系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按1997版教学计划,为《燃料与燃烧》,《燃烧装置设计》,《燃烧空气动力学》及《计算燃烧学》。按2000版教学计划,为《燃烧学基础》,《燃烧装置设计》和《计算燃烧学》。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是:《燃烧学》,《现代测试技术》,《非转动部件流体动力学》,《航空燃气轮机燃烧室》及《燃烧污染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