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收养法司法解释
【收养法司法解释】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
(1999年5月25日民政部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根据《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在内地收养子女的,应当到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地区(盟)行政公署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收养登记。
第三条 居住在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国家的华侨申请办理成立收养关系的登记时,应当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护照;
(二)收养人居住国有权机构出具的收养人的年龄、婚姻、有无子女、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该证明材料应当经其居住国外交机关或者外交机关授权的机构认证,并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第四条 居住在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国家的华侨申请办理成立收养关系的登记时,应当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护照;
(二)收养人居住国有权机构出具的收养人的年龄、婚姻、有无子女、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该证明材料应当经其居住国外交机关或者外交机关授权的机构认证,并经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第五条 香港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申请办理成立收养关系的登记时,应当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香港居民身份证、香港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者香港同胞回乡证;
(二)经国家主管机关委托的香港委托公证人证明的收养人的年龄、婚姻、有无子女、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
第六条 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申请办理成立收养关系的登记时,应当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澳门居民身份证、澳门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者澳门同胞回乡证;
(二)澳门地区有权机构出具的收养人的年龄、婚姻、有无子女、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
第七条 台湾居民申请办理成立收养关系的登记时,应当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在台湾地区居住的有效证明;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签发或签注的在有效期内的旅行证件;
(三)经台湾地区公证机构公证的收养人的年龄、婚姻、有无子女、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
第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论文收养法
在我国,收养是指自然人领养他人的子女为自己的子女,依法创设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的身份法律行为。1这种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与自然血亲的亲子关系在法律上的地位相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收养制度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近现代的收养制度取代了封建立嗣制度,这个过程经历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变迁,又经过1998年的修订,并于1999年4月1日实施,从而确立了较为完善的收养制度。与1991年收养法相比,修改后的《收养法》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做了很多切合实际且更加人性化的变动,给收养事宜的处理增加了“润滑剂”,既满足了有能力收养子女人群的收养心愿,也给了待收养的孩子一个更加温馨的成长环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又逐渐暴露出来,在实践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仍未涉及。如打拐被救儿童因不符《收养法》第四条的规定而无法被收养。民政部数据显示,由于打拐寻亲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仅在2010年到2011年的公安机关打拐行动所解救的1.3万名儿童中,便有大量儿童未能与其亲生父母取得联络,因而这部分儿童就无法回归家庭,只得进入福利院2。又如《收养法》中收养人的条件过于严格,导致社会上事实收养问题严重。尽管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有关问题的通知》,并且有些省份也出台了配套的地方性法规3,但这些只是在《收养法》没有贯彻落实情况下的补救措施,难以全面禁止事实收养行为。上述情况都 1杨立新:《家事法》,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202页。2《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3条第2款: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3如江苏省于2006年发布《关于解决我省公民事实收养问题的意见》(苏民发[2006]8号),云南省于2007年发布《关于解决云南省公民事实收养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云民福[2007]20号),江西省于2012年发布《关于解决我省公民事实收养有关问题的意见》(赣民发[2007]15号)。说明,我们应当对当前《收养法》的制度设计做一些反思,从而作出更加合乎社会需要与发展的制度安排。
一、我国收养关系成立条件的立法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收养关系成立的立法梳理
1.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
根据《收养法》第二章法律条文的有关规定,可将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归纳为:①《收养法》(以下条文皆出自《收养法》)第4条规定了被收养人的一般条件4,第7条第1款规定了例外情形5。②第6条规定了收养人的一般条件6,不过第14条又规定了例外情形7。第7条规定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在条件上有所放松8。③第8条第2款和第14条规定可收养子女的人数及例外9。④第9条和第7条规定,无配偶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的年龄差距应超过40岁,但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的除外。⑤第11、13、19条规定,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而且不得规避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2.收养成立的形式要件
欲成立收养关系,除应符合相应的实质要件外,还应符合形式要求,即须履行一定的收养程序。在我国大陆,收养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无论送养人是监护人、生 4被收养人应为不满14周岁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5只有当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或是继父母收养继子女时,才允许例外。6收养人应年满30周岁、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和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7继父母收养继子女不在此限,而且也不要求被收养人的生父母处于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状况。8被收养人不受“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与“不满14周岁”的限制;送养人既不受“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的限制,也不受“无配偶男性收养女性年龄应相差40周岁以上”的限制。9收养人只可收养一名子女,但收养继子女、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不在此限。父母或者是社会福利机构,都一律实行登记制。是否办理收养公证,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并不影响收养登记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收养子女,应当按照民政部发布施行的《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具体规定办理登记。
(二)现行立法存在的不足或缺陷
1.被收养人范围过窄
首先,在年龄限制上,我国收养法规定:被收养人应不满14周岁。这便使一般情形下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法被收养。立法者设计该条款时,是出于收养关系稳定性的考虑,认为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或成年人,其生活习惯、性情业已形成,与生父母的亲情难以解除,不易与养父母建立起真挚、深厚的情感,因此不利于收养关系的稳固。
如果局限于此种考虑,便将已满14周岁的非亲属未成年人排除于被收养人之列,便大大缩小了被收养人的范围,不仅会使收养人的收养愿望落空,也不利于收养人权益的维护。10在收养制度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婚姻家庭法的立法或司法实践中都确立了“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11,而不是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和归宿,如果考虑到很多收养人可能不愿意收养年龄较大的未成年人,便一律将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排除在被收养人之外,实为不妥。
对于成年人来说,将其排除在被收养之外也无法满足老年人收养成年人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中国社会也面临着养老压力。老人物质上的供给诚然重要,但生活上的照顾与精神上的慰藉也不容忽略。虽然继承法规定了当事人可以订立遗赠扶养协议,明确扶养人与受扶养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不仅保 1011王歌雅:《关于我国收养立法的反思与重构》,《北方论丛》2000年第6期,第56页。陈苇,谢京杰:《论“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兼论<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不足及其完善》,《法商研究》2005第5期,第39页。障了当事人生前的生活,也解决了其死后安葬问题,但遗赠扶养协议毕竟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财产关系,与收养关系成立后建立身份关系相比,后者更为妥善。而且,法律对于身份行为的干预远甚于财产行为,相对于订立遗赠扶养协议,老年人将承担更小的风险。
其次,《收养法》第4条规定的关于被收养人的三个选择性条件12过于僵化。这便将其他情形的儿童排除在被收养人之外,例如打拐被解救出的儿童因不满足上述条件,不属于收养的范围,便在法律上无法被收养而进入福利院。虽然很多福利院为被救儿童寻找寄养家庭,但他们无法依收养法规定被正式收养,相比之下,这部分儿童无法拥有较为稳定的法定监护人,其日后成长仍会受到一定影响。虽然民政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开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儿童收养工作的通知》,但仍只是部门规章,我们不得不面临其与《收养法》不一致的窘境,而关于上位法的制定仍须学理上的研究与探讨。
2.收养人条件过于严格
首先,我国《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原则上要求无子女。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出台,《收养法》中要求收养人无子女的规定也显得过于严格。
其次,收养人必须年满30周岁(继父母收养继子女不在此限)。然而有许多早婚夫妻被确诊为不孕不育,想收养孩子却要等到年满30周岁,这不仅会造成收养人的心理负担,而且容易出现事实收养的现象。由于收养法对收养人的年龄进行“一刀切”的限制,导致一些有能力抚养儿童的人们只能望而却步,使得一些 12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或者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事实收养的状况频频出现。
对于年龄的限制,还包括单身男子收养女性的,双方年龄须相差40周岁以上。这是立法者出于伦理以及保护女性弱势地位的考虑。然而实践中与养女年龄相差40周岁以上的单身养父往往难以独自照顾养子女,过大的年龄差也不利于被收养人的健康成长。并且《收养法》中只规定了单身男子收养女性的情形,而没有规定单身女子收养男性的情形,实质上违背了男女平等的原则。事实上,被收养的未成年男性也有可能成为受侵害的对象。
3、限定为完全收养,收养类型单一
从《收养法》第23条13可以看出,我国的收养仅仅是完全收养,即养子女与其亲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终止,并只与养父母之间具有父母子女关系的收养形式。完全收养与不完全收养的收养类型属于收养的效力问题,但是在收养之前也必然是收养人与送养人、被收养人考虑的重要条件。我国之所以只规定完全收养,主要是从保护收养人利益的角度考虑。因为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收养人往往会担心辛苦抚养长大的被收养人由于亲生父母的缘故而疏远了养父母。但收养类型的单一化使得实践中产生了种种弊端。
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部分人收养子女并非为了回报,而是出于善心,在我国,亲属、朋友有了困难相互帮助是传统美德,这中间包括帮助抚养子女,这种传统在法律上应当予以肯定,使得被收养人与其生父母之间保留一定的权利义务。其次,随着人们对婚姻质量要求的提高,离婚率不断上升,再婚家庭也越来越多,继父母子女关系也成为重要的问题。根据法律现有内容,对于双方已经形成事实 自收养成立之日起,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13 5 上的抚养教育关系的,适用法律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否则继子女只与生父母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这表面上使得继子女可以获得来自继父母、生父母双方的照顾,但是实际上在再婚家庭中存在着大量的继父母子女及继兄弟姐妹之间的冷漠对待、虐待甚至性侵犯等现象。这又导致再婚家庭的矛盾激化与不稳定。我国收养法鼓励继父母收养继子女,对于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之间,可以通过收养使其原本不确定的关系变得稳定,得到家庭成员的认可。然而此种情形下的收养与一般的收养不同,未能抚养孩子的一方往往不是没有能力或者不想抚养孩子,而是由于离婚而导致的亲权放弃。如果由于子女被继父母收养而导致子女与亲生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完全断绝,于感情上也是极不合理的。再次,上文谈及了未规定成年人收养的弊端,若是《收养法》规定了对成年人的收养,完全收养也不符合实践需要。收养成年人往往是老年人出于养老的考虑,若是成年人因为被他人收养而隔绝其与生父母的亲子关系,这便违背了社会伦理、常识和我国的传统美德。
二、收养条件之域外法考察及简评
(一)被收养人条件
对于被收养人的限制,各国的限定性条件多种多样,但是比较一致的是在年龄方面都做了种类不同的限制。对于不完全收养,各个国家很少在年龄方面作出限制,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可以成为被收养的对象。然而,大部分国家对被完全收养的儿童都限制了最高年龄。大部分国家将被收养人的年龄限制在10周岁以下,例如,《日本民法典》第八百七十一条之五规定:“年龄未达六岁的人不 6 能成为养子女。”14爱尔兰法律规定被收养儿童不得大于7岁,等等。也有一些国家规定被收养儿童可以大于十岁。例如,《法国民法典》第345条规定被收养人的年龄须在15岁以下。15《葡萄牙民法典》第1980条规定:“在开始向法院申请收养时,将被收养人须不小于15岁。”16除了对被收养儿童的最高年龄有限制以外,还有个别国家对被收养儿童的最低年龄做了规定。例如,法国《民法典》第345条规定:“在收养人或两收养人家庭中接纳至少已有6个月的儿童,始允许收养之。”17《葡萄牙民法典》第1982条规定:“母亲于分娩后6个星期内,不得作有关同意收养的表意。”18中国香港领养条例和澳门民法典都有类似规定。19美国最特别,其大部分州规定收养(包括完全收养)的对象是任何人,即不仅包括儿童,也包括成年人。
一些国家允许收养人收养自己的非婚生子女,如英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美国一些州以及瑞典,20而一些国家则禁止收养自己的非婚生子女,如《意大利民法典》第293条第1款规定:“婚姻外所生的子女,不得由其父母收养为养子女。”21
在收养的其他实质要件方面,有些国家还做了特殊的规定,如以色列和美国的部分州以及其他一些地区规定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必须宗教信仰相同22;有的法律只允许收养同性儿童,禁止收养异性儿童,例如,香港《领养条例》第5条规定: 1415渠涛编译:《最新日本民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页。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3页。16米也天著:《澳门民商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页。17 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3页。18唐晓睛译:《葡萄牙民法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96页。19澳门地区《民法典》第1834条第3款规定:“母亲仅在分娩后满6个周,方得给予同意”;香港地区《领养条例》第7条规定,由幼年人的母亲表示同意的文件,“在文件签立的日期,该幼年人出生最少已满6个星期”。20 蒋新苗著:《收养法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21陈国柱译:《意大利民法典》,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9页。22 蒋新苗著:《收养法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禁止独身男性收养女性,除非由生父收养其非婚生女且经法院批准。”23笔者认为此种规定也不无道理,从保护儿童利益的角度来看,由于性别的差异和完整家庭的缺失,独身男性收养女性的确很有可能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收养人条件
对于收养人年龄,世界各国法律的规定也不一致。对于夫妻共同收养,为确保被收养人能够拥有稳定的成长环境并得到良好的照顾,一些国家对于夫妻之间婚姻的稳定性有一定要求。例如,法国《民法典》第343条规定:“没有别居,结婚超过2年或者双方均满28周岁的夫妻,得请求收养子女。”24《瑞士民法典》第264-1条规定:“配偶人须已婚五年以上或满三十五岁。配偶一方如已结婚两年以上或年满三十五岁,亦可收养对方子女。”25对于单独收养,法国《民法典》第343-1条规定:“年满28周岁的人,也可请求收养子女。”26《瑞士民法典》第264-2条规定:“未婚者年满三十五岁后,得单独收养子女。”27由于简单收养过去常常是作为传宗接代或为收养人提供继承人的一种手段,因而一些国家对简单收养中的收养人最低年龄规定得比较高,如拉丁美洲国家一律规定收养人不得小于30岁。然而,为了便于待收养儿童找到合适的收养人,对于完全收养中的收养人,大部分国家的法律对其规定了较低的最低年龄。与此同时,各国在规定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年龄差距时,一般都力求使其接近于亲生父母子女之间的年龄差模式,并且便于进行完全收养。例如,《瑞士民法典》第265条第1款规 23 参见香港地区社会福利署领养课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CLI.MAC.2410,2016年3月13日访问。30参见香港地区社会福利署领养课网站:http://www.info.gov.hk/swd/,2016年3月12日访问。31 渠涛编译:《最新日本民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页。32陈卫左译注:《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520页。1986年联合国《关于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特别是国内和国际寄养与收养办法的社会和法律原则宣言》中也规定在收养前应当由相关机构对收养家庭进行考察以保障被收养儿童的合法权益。33在1998年修改《收养法》时,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试收养制度在当时并无可行性,所以我国收养法中并未提及试收养制度。由于该制度的缺失,时常发生收养关系成立后彼此生活不和谐的情况。
(四)对成年人的收养
德国《民法典》第1767条第1款规定:“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但以该收养在道德上是正当的为限;在收养人和待收养人之间已形成父母子女关系的,尤须认为
34关于收养成年人的效果,该收养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法典第1770条规定:“1.成年人的收养的效果不及于收养人的血亲。收养人的配偶或同姓生活伴侣不与被收养人互为姻亲,被收养人的配偶或同姓生活伴侣不与收养人互为姻亲;2.以法律不另有规定为限,因被收养人及其晚辈直系血亲与他们的血亲的血统关系而发生的权利义务,不因收养而受影响;3.收养人先于被收养人的亲生血亲而有义务向被收养人及其晚辈直系血亲给付扶养费。”35德国《民法典》将未成年人收养限定为完全收养,将成年人收养限定为不完全收养,对于成年被收养人而言,收养人是第一顺序义务人,生父母是第二顺位义务人。
三、学界已有观点评析
(一)被收养人条件
关于被收养人的年龄规定为不满十四周岁,学者之间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 3334蒋新苗:《联合国对解决跨国收养法律冲突的贡献》,《理论月刊》2008年第8期,第5页。
陈卫左译注:《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528页。35 陈卫左译注:《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529页。认为,将被收养人的年龄限定为不满十四周岁有利于亲子感情的培养和收养关系的稳定。36有的学者则不赞同此种观点。其认为,一般说来,未满14周岁的儿童和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在认知能力和心智发展程度上是否有差别或者差别究竟有多大,这在科学上并没有明确的结论。现行法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需要被收养的未成年人来说不公平,尤其是在收养因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而导致失去双亲的孤儿时,这一矛盾更为突出。37笔者认为,对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采取助养的方式更为妥当。经研究发现,收养年龄小于1岁的儿童心理适应状况最佳,与普通儿童水平相当,随着收养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行为与情绪适应水平逐渐降低。38收养年龄较大的未成年人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很可能面临被收养人抵触情绪严重、缺乏融入家庭的信心、焦虑等心理适应不良的情况,不仅难以建立起父母子女之间的依恋情感,反倒容易给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带来心理上的困扰。
关于可否适用收养成年人的规定,学者们也见仁见智。有的学者认为,收养成年人弊多利少,在实践中,收养成年人大都为了享受进城、招工、顶职、农转非、出国等政策待遇,以收养之名行投机之实,与立法初衷相悖。39而有的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建立成年人收养制度是我国国情所需。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老龄化是中国社会必须直面的问题。大城市中的老龄化问题尤其突出,独生子女家庭在城市家庭中占大多数,相反在农村家庭中子女数量则相对较多。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能力还有所欠缺,完善收养成年人的制度对于缓解 36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法律出版社
2013年版,第295页。37陈忠禹:《地震灾区孤儿收养的法律问题》,《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30页。
38马艺丹,薛威峰,郑涌:《儿童收养研究中的心理学问题》,《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3期,第466页。39叶良芳:《浅析收养成年人的不适用性》,《中国民政》2010第6期,第37页。社会压力和保障老年人权益都颇有益处。40在梁慧星先生主持的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当中,也对现行法律作出了修改,拟定了收养成年子女的条款,不仅对于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条件进行了规定,还借鉴了不完全收养制度,41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笔者认为,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应当对收养成年人的进行立法,借鉴德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保留被收养人与其生父母之间的父母子女关系,并且确认被收养人的亲属关系不因收养关系而发生变动。除此之外,还应当明确被收养人配偶的同意权。由于对老人的赡养需要付出巨大精力,这不仅关系到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的情感与财产利益,被收养人有配偶的,还涉及到被收养人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与情感关系。
(二)收养人条件
我国收养法中关于“收养人无子女”的规定主要是顾及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并力求与其相衔接。有些学者对该项规定进行了批判,主要有四方面的理由:其一,该项规定不符合“老有所终”的人性需求,亦不符合国际收养法的立法趋势,希望通过严格的收养条件严堵计划生育政策的漏洞不是立法者的正确选择,这种做法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使大量儿童丧失了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机会;其二,此项规定若是出于保障被收养人利益的目的,认为收养人若已有子女,再行收养会影响到对被收养人的照顾,然而事实上收养人能否尽到对被收养人的照顾抚养的责任取决于收养人自身素质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而非其是否已有子女;其三,如果该项规定是出于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防止中国人口快速增加,这也有失偏颇,因为子女已经出生,再谈计划生育已经没有意义。其四,40陈明侠:《关于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制度的完善》,《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年第8期,第21页。41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309页。虽然收养法中又规定了几种例外情形,但是对于收养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加以了限制,并且对于我国民间普遍存在的亲属间收养也设置了障碍。笔者认为,收养法的制定应当考虑到计划生育政策,但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往的独生子女政策已成为历史,“收养人无子女”的规定也应当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关于收养人的年龄,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将收养人的年龄由三十周岁降至二十五周岁,既可满足年龄差较大的夫妇今早收养子女的愿望,又可保障子女在养父母精力充沛的时期得到最佳的抚育和照料。42而有的学者认为从收养关系的性质及生育年龄考虑,不满三十周岁的人,其生育子女的机会尚多,不必急于收养子女;且年满三十周岁的人收养子女,能够更好地承担养父母的职责,所以规定三十周岁为收养人的最低年龄是适当的。43笔者认为,以具体年龄作为一个硬性的非选择标准并不科学。对于结婚较早、婚龄较长但无法生育的夫妻来说,收养孩子的心情十分迫切,但由于不满足年龄要求,使得一些有收养能力的人无法进行收养,反而会导致民间事实收养现象频频出现。
(三)引进试养期制度
参照德国及我国澳门地区立法例,学者们对于引进试养期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有的学者提出,设置试收养期不仅有利于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融和心理认同,还兼顾收养人与送养人之间的意愿与双向选择。44《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中也尝试拟定试养期制度以弥补我国现行收养法的不足。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工作逐步走向专业 4243王歌雅:《关于我国收养立法的反思与重构》,《北方论丛》2000年第6期,第57页。
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298页。44王歌雅:《关于我国收养立法的反思与重构》,《北方论丛》2000年第6期,第57页。化,试养期制度的引进不仅存在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
四、对完善收养关系成立条件的几点建议
(一)扩大被收养人范围
应当允许成年人被收养,以满足老年人在家庭中养老的需求。收养法不应仅仅把关注点全部放在“育幼”上,还应当适当关注目前“养老”所面临的困境。由于收养成年人与收养未成年人的出发点不一样,制度设计上应当采取不同的思路。笔者十分赞同民法典草案中拟定的条款,这既能够实现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在收养关系的效力上,也衡平了亲生父母与养父母之间的利益。这结合了我国的国情,并参照了德国的立法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弥补了现行法的不足。对不满十四周岁儿童的收养,也可扩大范围,不局限于收养法第4条规定的被收养人类型,对于打拐被救儿童的收养,也应当进行相关立法。尤其是对于生父母找寻到被拐儿童时,何种情况可以解除收养而何种情况不准许解除,应当予以明确,以给予收养人心理上的支持,也有利于收养家庭的稳定。
(二)扩大收养人范围
首先,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收养法有关“收养人无子女和只能收养一名子女”的规定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可以规定有一名子女的,准许其再收养一名子女;无子女的,可以收养两名子女。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上述限制。笔者认为,计划生育与收养制度都关系到中国的人口与户籍问题,很难将这两个问题完全分开去谈,放宽收养条件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确实有一定影响。抚养教育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能够有实力抚养多名子女的家庭并不多。即便 有一些这样的家庭或个人,也应当鼓励其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这样既合法,也为福利事业作出了贡献,减轻社会压力。对于亲属间的收养应当予以适当限制,否则容易导致一些人为躲避计划生育而钻法律的空子。
其次,对于收养人的年龄,不应笼统划为30岁以上,可以设立婚龄与年龄的选择性条件,满足条件之一即可。对于夫妻双方共同收养的,可以规定结婚3年以上,以保证其婚姻状况的稳定性,能够为被收养人提供一个安定的家庭环境。由于被收养人在被收养后本身就多多少少存在着心理适应问题,有些被收养人在被收养前还存在心理创伤,收养家庭的稳定和谐至关重要。在年龄差上,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差应为20岁以上50岁以下,以保证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与亲生父母子女之间的年龄更为接近。
最后,单身男性收养女性的年龄差可以适当缩小,缩减为年龄相差30周岁,并且对于单身女性收养男性的也应当有相应年龄规定。梁慧星先生的《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中也拟定了相关条款:“无配偶的人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三十周岁以上。”45笔者认为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此种制度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引进试收养制度
英国心理学家马丁·赫伯尔特(Martin Herbert)在《心理育儿》一书中说到,对于初次承担父母责任的收养人来说,接受自己身份角色的转变,需要相当长的心理适应期。46收养关系的成立,会给收养人带来生活上、心理上的重大影响。鉴 45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法律出版社,第300页。46[英]马丁·赫伯尔特:《心理育儿》,武跃国,王立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于保护儿童利益原则在各国收养法中越来越突出,试收养制度日趋普遍化,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也应当顺应倡导试养期的国际潮流。同时,政府可以采取购买的方式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对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实际的相处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在试养期内的共同生活,各方当事人可以对是否建立收养关系作出审慎的决定,以保证能够建立和谐的收养关系,提高收养的成功率。
五、结语
我国收养制度渊源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变化,使得收养制度的价值理念与制度设计也随之改变。本文通过对现行法律文本的分析,并结合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针对我国收养成立条件的完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然而由于篇幅所限,笔者仅对收养制度的一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收养程序、收养的解除以及对收养人的监督等方面仍未涉及。笔者将在日后的学习中对收养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第三篇:执行收养法意见
【发布单位】司法部【发布文号】司发通[2000]33号【发布日期】2000-03-03
【生效日期】2000-03-03【失效日期】----------
司法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2000年3月3日司发通〔2000〕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新收养法,修改前的收养法简称原收养法)已于1999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收养的条件和收养关系的成立等作出了新的规定。为正确贯彻执行新收养法和有关法规、规章,现就办理收养公证及其他相关公证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公证机构应当按新收养法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认真办好收养公证、解除收养关系公证,以及其他相关公证,如收养协议、亲属关系、解除收养关系协议、声明书、委托书等公证。原收养法实施期间建立的收养关系,符合原收养法规定的,公证机构可以给予公证;不符合原收养法规定的,公证机构不得办理收养或解除收养关系公证,但可对当事人之间抚养的事实进行公证。
2.新收养法施行后,收养关系的成立和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以登记为准。公证机构办理收养协议或解除收养关系协议公证时,应告知当事人有关办理登记的法律规定并记录在卷,但已经登记的除外。
3.公证机构办理收养或解除收养关系公证,应按《公证暂行条例》和《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的规定办理,要重点审查当事人的身份、行为能力和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收养登记证或解除收养关系证明是否系有权机关签发。公证机构发现登记证内容违反收养法的,应当拒绝公证。
夫妻共同收养,一方因故不能亲自到场,另一方到场并提交经过公证的配偶的委托书的,视为亲自到场。
4.新收养法施行后,对外国人收养公证,司法部不再下发《指定管辖通知》。公证机构不再办理以下事务:(1)不再审查外国收养人向中国收养组织提交的申请文件。(2)不再审查外国收养人所在国法律规定与中国法律规定是否一致。(3)不再举行颁发公证书的仪式。(4)不再上报《外国人收养公证登记表》。
对外国人收养公证,公证机构可以应当事人请求在收养公证书证词最后加入更改被收养人姓名内容。但荷兰人收养除外。
5.对收养查找不到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如当事人申请办理弃婴或弃儿来源情况公证,应提交办理登记的收养登记机关出具的公告查找情况证明,公证机构审查后予以公证。
6.对原收养法施行前发生的事实收养,公证机构仍按《司法部关于办理收养法实施前建立的事实收养关系公证的通知》(司发通〔1993〕125号)规定办理事实收养公证。
法国人收养公证仍按我部原公证司《关于为法国公民办理收养公证的通知》〔(97)司公字014号〕的规定办理。但其收养公证书按本通知所附专用格式出具。
7.根据民政部的有关规定,收养登记机关自1999年8月1日起启用新式收养证书。1999年12月31日前,中国公民收养登记可使用老式或新式
收养证书,自2000年1月1日起,一律使用新式收养证书。
新式《收养登记证》和《解除收养关系证明》内芯使用飞燕图案水印纸,内页套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收养证件管理专用章。新式《收养登记证》中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合影照片骑缝处加盖收养登记专用章(钢印)。上述两证落款处须加盖收养登记机关的公章方能生效。公证机构应注意审查。
8.公证机构应严格执行公证收费标准,不得超标准收费或乱收费。
9.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司法部关于外国人收养公证若干问题的通知》(司发通〔1997〕072号)同时废止。我部过去下发的文件有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附件:
一、《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略)
二、《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略)
三、《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略)
四、公证书格式(略)
五、新式《收养登记证》和《解除收养关系证明》式样(略)
第四篇:司法解释
一、司法解释
【有效】200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有效】200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和改制案件中切实防止债务人逃废债务的紧急通知
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有效】2013公布商务部现行有效规章目录及规范性文件目录
【有效】201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做好公司合并分立登记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
【有效】20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
【有效】2008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有效】2008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就《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发布答记者问
【有效】2007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企业发生改制、重组、分立等情况资质核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2005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
一、法律和行政法规
【有效】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有效】2003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有效】1990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二、司法解释
【有效】20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有资产产权管理行政案件管辖问题的解释 【有效】2004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红帽子”企业产权纠纷处理有关问题的意见
【有效】20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程序中处分被执行人国有资产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报告的复函
三、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一)综合性规定
【有效】2011 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
【有效】2010 关于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归口管理的通知
【有效】2009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有效】2007 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规则
【有效】2006 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
【有效】2004 关于设立市(地)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
【有效】2003 关于贯彻落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制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2003 关于学习贯彻《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通知 【有效】2003 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有效】2003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适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有关问题的函》的复函
【有效】1999 关于律师事务所介入国有资产产权法律事务试点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8 关于加强铁路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 【有效】1998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8 新闻出版署直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有效】1996 关于认真贯彻国办紧急通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印发《外经贸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发布《铁路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4 关于国有企业办理抵押贷款若干问题的批复
【有效】1993 关于1988年下放地方的外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2 石油工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有效】1989 关于对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 【有效】1989 关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关系的通知 【失效】1996 国有资产流失案件查处工作试行规则 【失效】1994 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
【失效】1992 关于科研机构兴办科技开发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规定
(二)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制度(1)清产核资 ① 92年清产核资试点
【有效】1992 关于下发《一期试点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情况表(试填表)》的通知
【有效】1992 关于下发《清产核资固定资产价值重估简表》的通知 【有效】1992 关于印发《关于清产核资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清理和界定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2 关于清产核资中全民所有制企业资产清查登记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
【有效】1992 关于清产核资第一期试点工作的通知
【失效】1992 关于清产核资第一期试点的国营企业资金损失亏损挂帐等问题的财务处理通知
【有效】1992 清产核资办法(试行) 【有效】1992 清产核资第一期试点方案
【有效】1992 清产核资资产价值重估实施细则(试行)② 93年清产核资扩大试点
【有效】1992 关于印发《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财产清查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
【有效】1993 关于清产核资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工会资产清查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清产核资试点工作有关政策的通知 【有效】1993清产核资办法(扩大试点用)
【有效】1993 清产核资扩大试点中有关政策问题的解释 【有效】1993 清产核资资产价值重估实施细则(扩大试点用)
【失效】1993 财政部关于印发《清产核资试点企业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
【失效】1993 邮电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实施细则
③ 94年清产核资
【有效】1994 1994年清产核资资产价值重估实施细则 【有效】1994 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 【有效】1994 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有效】1994 中国人民银行清产核资办法
【有效】1994 关于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企业产权登记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4 关于印发《清产核资中土地估价实施细则》的通知 【有效】1994 关于印发《清产核资中土地清查估价工作方案》的通知 【有效】1994 关于清产核资报表填报中有关问题的解答
【有效】1994 关于进一步落实《转机条例》抓好清产核资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4 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清产核资政策的通知 【有效】1994 清产核资办法(一九九四年用)
【有效】1994 财政部关于印发《清产核资基本单位和汇总单位确定的规定》的通知 ④ 95年清产核资
【有效】1995 1995年清产核资有关资金核实工作的具体规定 【有效】1995 一九九五年清产核资资产价值重估实施细则 【失效】1995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失效】1995 关于切实做好1995年清产核资中土地清查估价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加强境外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监督检查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印发《一九九五年清产核资办法》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印发《国有企业代码填报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印发《境外企业、机构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印发《境外企业、机构清产核资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印发《境外企业、机构清产核资报表》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印发《1995年清产核资有关产权界定工作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印发清产核资工作有关问题解答的通知
【失效】1995 关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中土地估价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在全国进一步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境外企业、机构清产核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抓紧开展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投资举办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各类经济实体清产核资工作的紧急通知
【有效】1995 关于清产核资土地估价入帐修正调整及有关报表问题的补充通知
【有效】1995 关于规范清产核资中土地清查估价收费的紧急通知
【有效】1995 关于认真抓紧做好清产核资中土地清查估价工作的紧急通知 【有效】1995 关于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认真配合做好中央企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贯彻执行《清产核资中土地清查估价工作方案》的通知 【有效】1995 清产核资数据资料管理规定
【失效】1995 铁路清产核资企业、单位土地估价实施办法 【有效】1995 关于印发《清产核资数据资料管理规定》的通知 ⑤ 96-98年清产核资(城镇集体企业单位)
【有效】1996 关于加强城镇集体企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工作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暂行办法》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试点方案》的通知
【失效】1996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财务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资产价值重估实施细则》的通知
【失效】1996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具体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中土地估价入帐价值标准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土地估价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土地估价有关问题的解答 【失效】1996 关于清产核资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城镇集体企业、单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7 关于做好农村信用社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7 关于做好集体企业清产核资中涉及中央企业国有权益变动审批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7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集体资产产权登记暂行办法》的通知
【有效】1997 关于印发《电力系统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 【有效】1997 关于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有关政策规定 【有效】1997 关于开展城市、农村信用社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失效】1997 关于集体企业清产核资中有关房产税印花税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8 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考核办法
【失效】1998 关于做好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8 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国开展城镇集体企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的公告》的通知
【有效】1998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失效】1998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操作规程》的通知
【有效】1998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系统集体企业清产核资有关事项的通知 【失效】1998 关于城镇集体企业单位清产核资若干税收财务处理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8 关于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中资金核实工作安排的通知 【有效】1998 关于明确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税收处理问题
【有效】1998 关于1998年在全国全面开展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9 关于认真做好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收尾补课工作的通知 ⑥ 97-98年清产核资(农村集体资产)
【有效】1997 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8 关于印发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⑦ 00-01年清产核资(中央及地方预算单位) 【有效】2000 中央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工作问答 【有效】2000 中央预算单位清产核资核查工作方案 【失效】2000 中央预算单位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办法
【有效】2000 关于下发《中央预算单位清产核资中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失效】2000 关于做好中央预算单位清产核资户数清理工作的通知] 【失效】2000 关于印发《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办法》的通知
【有效】2000 关于国家税务局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失效】2000 关于建设部等11个部门(单位)所属134个科研机构转制过程中有关清产核资衔接工作的通知
【失效】2000 关于开展中央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有效】2001 关于印发《关于中央预算单位清产核资样本核查工作情况的通报》的通知
【有效】2001 关于开展地方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⑧03-04年清产核资(中央企业)
【有效】2003 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有效】2003 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
【有效】2003 关于印发中央军工企业所属事业单位清产核资报表的通知 【有效】2003 关于印发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的通知
【有效】2003 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的通知 【有效】2003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 【有效】2003 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
(一) 【有效】2004 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三) 【有效】2004 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二) 【失效】2005 关于清产核资工作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复函 【失效】2006 关于中央企业清产核资有关税收处理问题的通知 【有效】2003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
【有效】2003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 【有效】2003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 ⑨06-07年清产核资(行政事业单位)
【有效】2006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的通知 【有效】2006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及编制说明的通知 【有效】2006 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 【有效】2007 交通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 【有效】2007 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技术支撑工作的通知 【有效】20 07 关于印发《商务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有效】2007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的通知 【有效】2007 关于印发交通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及编制说明的通知
【有效】2007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有关问题解答的通知 【有效】2007 关于成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有关事项的通知
【有效】2007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技术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2007 关于资产清查数据资料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2007 关于进一步加强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 【失效】2007 关于进一步加强资产清查督导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2007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资产清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有效】2007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通知 ⑩其他
【有效】1992 关于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制定清产核资中和后期有关政策、规定的分工意见
【有效】1992 清产核资总体方案(试行)
【有效】1996 关于印发《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清理指导意见》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认真做好清产核资中不良资产处置委托工作的通知 【失效】1998 关于做好日常清产核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产权界定
【有效】2000 关于国家税务局系统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代理机构脱钩改制中资产界定审批办法的通知
【有效】2002 企业国有产权纠纷调处工作规则
【有效】1991 关于用国有资产开办的集体企业或经营单位产权归属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3 关于工会资产界定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3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 【有效】1994 关于明确农村信用社主管部门提取管理费形成的资产产权界定问题的通知
【失效】1994 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工作试行规则 【有效】1994 集体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暂行办法
【失效】1996 关于印发《从事集体科技企业产权界定业务的中介机构资格认定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工作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有效】1996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的通知 【有效】1996 集体科技企业产权界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失效】1996 集体科技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调处工作试行规则
【有效】1997 关于律师从事集体科技企业产权界定法律业务的通知 【有效】1997 关于贯彻落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产权界定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7 关于颁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产权界定规定》的通知 【有效】1997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产权纠纷调处规则及印发北京市产权纠纷调处工作程序的通知
【失效】1998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改制中产权界定与资产处置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8 关于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工作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8 关于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与主办(扶持)单位之间待界定资产未明确产权归属其资产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否继续使用的复函 【有效】1991 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的暂行规定(3)产权登记
【有效】2000 关于中央脱钩企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
【失效】2002 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 【有效】2004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业务办理规则
【有效】2004 关于做好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有效】2006 关于印发《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有效】2012 关于印发《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有效】2012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有效】2012 关于印发《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 【有效】2012 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有效】1990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失效】1992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失效】1992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试行办法 【有效】1992 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失效】1992 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有效】1993 关于1992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中几个具体问题的紧急通知
【有效】1993 关于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中有关土地资产登记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做好境外国有资产产权年检登记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中房产登记工作的通知
【有效】1995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施办法 【失效】1996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有效】1996 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有效】1997 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集体资产产权登记暂行办法》的通知
【有效】1997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有效】1998 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暂行办法
【有效】1999 关于脱钩企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及工商登记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2000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有效】1996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4)资产评估
【有效】2000 关于中央企业破产资产评估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失效】2000 铁路企业资产评估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有效】2001 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有效】2001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 【有效】2001 国有资产评估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有效】2001 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办法 【有效】2001 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抽查办法 【有效】2001 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管理办法
【有效】2002 关于开展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2002 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有效】2005 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国有资产评估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
【有效】2005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有效】2005 关于委托中央企业对部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项目进行资产评估备案管理的通知
【有效】2006 关于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2007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有效】2010 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工作指引》的通知 【有效】2011 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2012 关于印发《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有效】1989 关于国有资产产权变动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若干暂行规定 【有效】1991 国家科委系统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有效】1991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失效】1992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 【有效】1992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
【有效】1992 机电部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有效】1993 关于公开发行上市股票股份制试点企业资产评估立项、确认问题的通知
【失效】1993 关于加强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有效】1993 关于对天津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中外合资企业外方以现金增资是否需要对合资企业原有资产进行评估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有效】1993 关于转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有效】1994 关于对军队资产评估机构管理的有关问题的复函
【有效】1994 关于对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非国家控股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资产评估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有效】1994 关于转发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有效】1994 对湖南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对农业部自行制定资产评估办法的请示的复函
【有效】1995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评估、验资工作的通知
【失效】1995 关于加强国有资源性资产评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5 关于组建上市公司及发行上市股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
【有效】1995 关于组建上市公司及发行上市股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通知 【失效】1995 关于资产评估立项、确认工作的若干规范意见 【失效】1996 关于加强专利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
【有效】1996 关于对天津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企业被托管前是否要进行资产评估的请示》的复函
【有效】1996 关于转发湖南省国有资产管理局、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裁定拍卖或变卖国有资产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通知》的通知 【有效】1997 关于下发《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资产评估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失效】1997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
【失效】1997 关于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在资产评估等工作中作用的通知
【有效】1997 关于实行《重大资产评估项目专家评审制度(试行)》的通知 【有效】1997 关于对《关于国有企业兼并破产中有关资产评估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失效】1999 关于印发《关于资产评估立项确认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失效】1999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资产评估立项确认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第五篇:收养法对事实收养有什么规定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收养法对事实收养有什么规定
核心内容:《收养法》实施前,虽未履行法律手续,但已经形成收养事实的收养关系,当事人可以申办事实收养公证。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事实收养可以办理公证吗。
法律咨询:
事实收养可办理公证吗?
律师回答:
《收养法》实施前,虽未履行法律手续,但已经形成收养事实的收养关系,当事人可以申办事实收养公证。凡当事人能够证实双方确实共同生活多年,以父母子女相称,建立了事实上的父母子女关系,且被收养人与其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确已消除的,公证处可以为当事人办理收养公证。公证处办理此类事实收养公证,应当按收养关系形成时的有关规定和条件进行审查把关,确认收养关系是否真实、合法。经审查确认事实形成的收养关系真实合法的,应当依法出具公证书。收养关系自当事人达成收养协议或公证书确认或公证书确认的收养事实形成之日起成立。事实收养公证由收养人住所地的公证处管辖。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四条 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五条 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二)社会福利机构;
(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第六条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年满三十周岁。
第七条 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九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的限制。
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第八条 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第九条 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第十条 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
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
第十一条 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第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
第十三条 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的,须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变更监护人。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