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目标和主要任务(共)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目标和主要任务 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全面推进嘉定新城、奉贤南桥新城、青浦新城加快建设,继续推动松江新城完善功能,抓紧做好浦东南汇新城、金山新城的规划调整修编。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群,试点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多元筹资机制。
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做好2010年政府工作,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按照中央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认真落实九届市委十次全会和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确保世博会成功举办,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和高质量谋划好“十二五”发展,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力争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8%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完成“十一五”期间下降20%左右的目标环保投入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
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要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中转变方式、在扩大开放中转变方式、在发挥优势中转变方式、在逐渐改善民生中转变方式、在改革创新中转变方式。努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
1、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
着眼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各项工作。着眼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发展航运集疏运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眼于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程度,加快建设市场体系和完善商贸环境。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设计等各类专业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以软件、互联网服务、电信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推动数字出版、新兴媒体、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做好中国世博旅游年相关工作。推进上海迪士尼项目、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加快临港装备产业基地建
设。加快长兴岛造船基地建设。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等产业,促进大型客机总装基地、商用飞机发动机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落实机制,积极促进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2、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迈向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继续围绕新能源等九个重点领域,推进碳纤维、高效太阳能电池、车用永磁电机等一批项目加快开工,推进钠硫电池、3.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3000米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关键铸锻件等一批项目取得突破,推进混合动力轿车、先进超高强钢产业化、动物疫苗等一批项目形成产能。加快推进世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发挥主体作用。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加快培养和集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
3、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推进节能降耗,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实施强制性能耗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和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规划和保护,加快青草沙原水系统工程建设,推进二次供水改造。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试点。
加强污染减排,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分别削减26%和15%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进一步下降。实施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越江桥隧、高速公路噪声治理工程。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建成辰山植物园和一批大型公共绿地。
4、以郊区新城建设为抓手 促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郊区新城建设和能级提升。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全面推进嘉定新城、奉贤南桥新城、青浦新城加快建设,继续推动松江新城完善功能,抓紧做好浦东南汇新城、金山新城的规划调整修编。全面提升闵行、宝山城市化水平。严格落实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纲要。加快建设连接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通道,推进“5+3+1”三级医院建设和一批优质学校建设。深化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建设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和承载能力的新市镇。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
5、不失时机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增活力、强动力。继续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浦东新区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大区域特点、体现扁平化特征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推进金融、航运等领域重大改革举措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争取设立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船舶融资优惠等一批改革事项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张江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加强外高桥、浦东机场、洋山深水港等港区和园区的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大力推进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加快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着力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环境。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继续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水、电、燃气价格体系。
6、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继续优化外贸结构,全力巩固传统市场,稳步开拓新兴市场。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积极应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优化吸收外资结构,抓住世博会外商云集的机会,创新引资方式,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
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对西藏、新疆、云南、青海和三峡库区有关的9个对口支援地区,加大支援力度,提高工作成效。大力推进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建设和软件援助工作。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1、聚焦就业、社保、安居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深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和促进就业,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一个大学生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补贴机制,及时开展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进一步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成功创业。
保障是民生之基。统筹提高养老金待遇,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分别增加170元和140元,“镇保”和“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人均分别增加70元和35元。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群,试点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多元筹资机制。做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将城镇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基本医保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将大学生医保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调整医保药品目录。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做好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与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办法的衔接。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最低工资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分类救助政策,实行医疗救助实时结算。完善支援外地建设退休回沪定居人员的生活和医疗帮困政策。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养老床位1万张,为25万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住房是民生之要。花更大力气加快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加快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及其配套建设。着力解决最困难市民的住房问题,做好廉租对象收入标准放宽后的申请审核及配租工作。着力解决新上海人、年轻人的住房困难,加快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下半年在中心城区全面推开,逐步放宽准入标准,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约400万平方米。落实和完善旧区改造事前征询等制度,继续推进杨浦平凉西块、虹口虹镇老街、黄浦董家渡13、15街坊等重点地块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区加大旧区改造力度,新开工建设动迁安置房约800万平方米。优化供地结构,依法严肃处理违规囤地,强化市场监管,抑制投资,打击投机。
交通出行牵系千家万户。坚持行业公益性与运作市场化相结合,深入推进公交行业改革发展。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把强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管理措施,确保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行。在重要交通枢纽、集散地与大型居住区之间,进一步开通一批低价、便捷的社区巴士线路。坚决严格规范交通行政执法,坚决依法整治非法营运行为。
2、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教育决定城市的未来,关系人的终身发展。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继续推进中心城区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全面完成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的民办小学就读,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新建50所幼儿园。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进一步减轻群众的用药负担。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业。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等各项改革,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积极做好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备战和参赛工作。办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推进2011年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场馆建设,做好赛事筹备工作。
3、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 加强社会管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基本保障。要健全社区管理服务网络,规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体系。推进居委会、村委会自治能力建设,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和业委会建设。加快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两个实有”全覆盖服务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分类指导,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
加强基本制度建设,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落实和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健全初次信访事项评估督查、疑难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基层信访代理等机制,推行联合接访、律师参与信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支持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积极做好对台工作。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二篇: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
鼓楼区政府关于落实2007年《政府工 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部分工作情况的汇报
今年以来,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作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城市管理方面,我区按照“以点带面,抓住重点,全面推进市容环境提档出新”的要求,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机制,堵疏结合,精细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推进市容秩序不断改善。
一、抓好市容环境专项整治,不断优化市容秩序 大力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深入开展城市出入口、违法建设、背街小巷、城中村、户外广告、夜市烧烤等专项整治活动,集中攻克了一批城市管理难点,市容环境秩序持续优化。
(一)扎实开展示范道路和城市出入口专项整治。按照市定14条示范路、达标路和城市出入口道路、7条主干道共27条道路进行整治。目前,已经对民主北路、大庆路、解放北路、复兴北路、中山北路等重点地段重点问题进行了整治,出动车辆350辆次,执法人员890人次,共清理店外经营569家,取缔占道摊点709个,暂扣各类作业工具979件,道路环境秩序有了明显改善。同时,集中清理与定人定岗相结合,积极落实长效管理。积极开展城市出入口道路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提高城市道路美化水平和品味档次,中山北路 1
延长段(二环北路——三环北路)整治效果显著,在市市容局考核中目前成绩为全市第2名。
(二)合力推进城中村整治。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管理,加大城中村治理力度,解决市容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鼓楼区开展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 “十佳”、“五差”城中村评比。充分调动各街道办事处、村委会进行城中村整治的积极性,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推进城中村整治。今年以来,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整治中,共清理各种垃圾2000吨、拆除违章建筑960平方米、清理乱贴乱画10028处、清理乱堆乱放170处、整治乱开店铺216家,村容村貌及环境卫生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其中,万寨社区对村内主干道、巷道综合改造,把下水道明沟改成暗沟, 加宽道路,填土增绿,投入230余万元对村内道路实施立体式绿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景观路,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率均达98%,万寨社区的综合整治成为全市的亮点。
(三)稳步推进背街小巷整治。以治理背街小巷脏、乱、差为重点,深入推进小街巷环境卫生整治。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努力改善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状况。一是排查摸底、制定整治方案。年初对全区的小街巷进行了摸底调查,编制了背街小巷统计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小街巷市场化实施方案。二是检查评比、加大整治力度。对92条小街巷进行全面整治,共清理垃圾10汽车约100余吨,清理卫生死角38
处,清理乱堆乱放及杂物156处,清除野广告730余处。同时加大考核评比力度,由区执法局安排专人检查,针对小街巷存在的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对各办事处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四)着力攻克市容难点。在抓好06年已攻克难点问题长效管理的同时,对今年上半年市定的5个市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取缔。同时,自加压力,认真排查自定3个整治难点,积极开展整治。在难点整治中,对所有难点问题登记造册,不定期进行检查,确保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整改。疏堵结合整治马路市场成效明显,按照疏导一批、清理一批的办法,对二七宿舍门前早点摊点群进行了限时疏导,对堤北路熟食摊点群划线疏导、对堤北市场北门涨市进行了异地疏导、对大庆路马路市场、下淀路煤机技校、复兴北路八里村路口、大马路大坝头马路市场进行了取缔。建成苏北农贸市场,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祥和马路市场占道经营问题,并对祥和路进行综合整治,共清理拆除违章亭棚58间,计5000多平方米,栽植柳树200余株,力争把祥和路打造成景观路。
(五)认真开展农贸市场整治。积极整治市场环境卫生,全面落实卫生保洁员和经营业户摊位“三包”责任制,确保市场内达到“四无”,即无脏水、无垃圾、无四害、无异味。抓好市场标准化监管,首选下淀农贸市场作为试点,促进市场提档升级。农贸市场整治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二、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整治效果
针对以往城市管理中经常出现的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城市管理怪圈,结合全区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工作措施,通过疏堵结合,人性化管理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和建立长效管理措施。
(一)以人为本,和谐执法。注重引导执法人员换位思考,强力推进和谐城管理念教育,要求队员学会尊重违章对象,善于同违章对象交流,把工作深化、细化,用人性化管理方式,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推行文明执法、和谐执法,顺利取缔了存在多年的迎宾路文化市场、中山北路同仁居门前机动车占道停放、铜沛路东首的机动车占道停放以及二环北路犬类市场等市容难题。
(二)疏堵结合,长效管理。在以往的整治中出现反复回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法部门只是片面的进行强制取缔,没有考虑到民生问题。通过换位思考,执法人员在破解市容难题过程中,把疏堵结合作为解决困难群众谋生就业与城市有效管理的平衡点,有效化解了整治阻力。通过疏堵结合清理祥和西路占道经营,将业户疏导到新建的苏北农贸市场,彻底取缔了祥和马路市场。对整治后的马路市场,区执法局组织全区各执法中队协助加强长效管理,安排执法人员定人定岗,严防回潮,确保了整治效果。
(三)定人定岗,落实“双责”。通过定人、定岗、定职责、定奖惩的“四定”管理措施,责任到人、严格奖惩。要求定岗人员定住一个点,守好一条线,管好一大片,以此
扭转部分执法队员懒、散、闲的不良倾向。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调动各方面参与城管的积极性。定岗执法人员改变工作作风,主动和业户交朋友,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解决违章问题。区执法局组织召开了辖区内沿街产权单位协调会,要求这些单位配合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加强对经营业户的约束。同时引导成立了沿街单位经营业主协会,通过经营业主自治,达到共同推进市容秩序管理的目的。
(四)超前服务,规范管理。户外广告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题,在户外广告管理方面,我区积极探索出了“规划共商、设计自理、审核前置、许可代办、自我约束、共同履责”的模式。一是提前介入、超前服务。主动向企业宣传广告设置要求,积极为企业提供广告设置技术指导,确保广告规范设置。二是落实“双责”、齐抓共管。与企业签订广告管理共建协议,把企业自管与执法部门的管理相结合,拓宽管理渠道,实施有效管理。实现了城市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开拓了户外广告管理的新思路。4月21日,全市户外广告整治观摩会在我区召开,对户外广告管理模式进行了推广。
第三篇: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落实报告
丹凤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落实情况的报告
县政府督查室: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分解一览表》目标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夯实责任,强化措施,积极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局前三季度目标任务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1.污水处理厂:该工程位于龙驹寨镇东河社区东侧,工程占地130亩,其中厂区占地43亩,入场道路长1500米、宽15米,污水处理规模为1万m3/d,建设规模为v类,污水处理采用CASS工艺,建设排污主管道28.6km,总投资6930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投资2700万元,污水管网投资4230万元。
该工程采取BT模式由广东浩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建设,已完成投资2600万元,管网完成投资4000万元,CASS生化池主体工程及CASS配水池、紫外线消毒池和厂区综合办公楼等十余项工程已全面进入扫尾阶段,供配电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已成功进行试水,预计年内投入使用。
2、垃圾处理场:丹凤县无害化垃圾处理场位于资峪镇资峪沟村何塬组,项目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垃圾100吨,使用年限17年,占地106亩,总投资4680万元,属我县政府申报的一项国债项目。
该工程采取不完全BT模式由江苏新琦环保有限公司中标建设,已完成投资3276元,完成库区建设的75%,生活区建设的85%,渗滤液调节池基础工程及钢筋混凝土的65%,库区防渗膜及配套管道达成采购意向等,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
3、江滨南路西延:该工程东起丹江一桥,西至百顷湾老虎崖,全长690米,规划控制红线70米,其中道路40米,绿化带30米,总投资1600万。
已完成投资1250万,安置拆迁4户,路基回填、雨水管道埋设、绿化带回填均690米,硬化路面350米,铺设稳定沙350米等,预计年底前竣工。
4、丹江三桥:该工程北接环西路,南接江滨南路,大桥全长168米,宽40米,总投资1781万元。
已完成投资1480万,完成整个桥梁灌注桩、墩桩及盖梁的浇筑,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大梁202片,架设桥梁163块,预计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明年6月建成通车。
5、环城西路:该工程南接丹江三桥,北接312国道,全长480米,宽47米,主车道22米,总投资1150万元。
已完成投资805万,完成了长480米、宽37米路基、雨污管道铺设,涵洞基础320米,墙身100米,预制涵洞盖板480块,路灯法兰120个等,预计11月底前竣工。
6、南凤街二期:该工程西起紫阳南路,东至广场南路,全长约420米,宽4.8米,总投资210万元。
已完成投资140万元,完成了地下管网、路基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大理石路面铺设,预计10月底前竣工。
7、金龙山庄、凤鸣阁: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
8、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作为2011年的“十大创建”之一,高度重视“创园”工作,一是聘请设计规划专家重新修编了县城绿地系统方案,编制了“一江四河”(丹江、东河、西河、刘家河、老君河)和“三山一岭”(凤冠山、金山、南山、古城岭)绿化亮化规划,完成了丹江一江两岸升级改造、冠山公园、金山公园等建设方案,各项建设工程正在稳步实施。二是年初县委、政府组织县级90多个部门对车站路、机耕路、商贸街、迎宾路、广场南路、北新街等路段树木进行统一更换、补栽,落实了“谁栽树,谁管护”责任制度,保证了栽植树木的成活率,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95%、达标率80%。三是多
形式开展了“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及植树造林绿化、沿路沿河沿村绿化等活动,积极实施“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河岸添绿、城区植绿”,有效提高了城区绿化率和绿化层次。四是组建了园林绿化服务队,定期对城区绿化建设查漏补缺、加强养护、整形修剪、施肥除草、防治虫害等,依法打击各类侵占绿地、破坏绿地、毁坏园林及设施的违法行为,绿化实行“门前五包”责任制,有效地巩固了绿化成果。
二、存在问题:
县住建局作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单位,虽然干了一定的工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我局承担的市政工程多、任务重,受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存在工程进展不平衡的问题。二是受市民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影响,违规建设和破坏绿化设施现象是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成果。三是因测绘、结构、检测、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绿化等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成一些建设工程设计、建设标准过低、缺少前瞻性,绿化管理相对滞后。四是城区绿化养护人员虽有40余人,但每人每月补贴仅有350元,因报酬低、待遇差、工作时间短,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绿化管理相对滞后。
三、后期工作打算:
后期,我们将本着科学部署、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发挥城建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能作用,采取“抽硬人,硬抽人”的办法,抽调一批有专业特长和经验丰富的同志长期驻守工地,多方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拆迁、用地等问题,尤其是对进展较慢的市政项目,严格将任务、进度、考核、评比相结合,与经济利益挂钩,多项措施强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和顺利完成。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四篇:2009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中国共青团网http://2009年02月13日
二、2009年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没有见底,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但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脚步不会停止,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态势不会逆转。外部需求明显减弱,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明显增多。但是,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上海对外开放度高,内外经济联系面广,面临着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变化影响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资源环境约束更紧,产业结构矛盾凸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但是,上海的产业整体处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经济总体实力和水平较高,科技教育人才等仍具有优势,又面临筹办世博会和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的机遇。总体来看,2009年可能是上海经济发展困难更多更大的一年,但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我们要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应对准备,对赢得未来发展有必胜信心。我们坚信,危机必将过去,只要我们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做好2009年工作,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九届市委六次全会要求,立足扩内需、全力保增长、坚持调结构,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世博会筹办有序进行。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环保投入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保持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力争控制在4.5%左右,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
2009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审时度势,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千方百计保增长。积极扩大投资需求,提前启动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与社会事业工程和“三农”项目,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扩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消费,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健全流通网络,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尽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帮企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后劲。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对中小企业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支持中小企业改制上市,鼓
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转型。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与各类企业经常性沟通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把握、分析企业发展情况,适时研究采取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克服一时困难,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企业的服务。
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以推进信息化带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创新先行先试、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为重点,促进金融业发展。以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结构、推进市场开放为抓手,增强各类金融市场的功能,着力推动债券市场、期货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的新发展,探索推进柜台交易市场建设。围绕支持和服务经济发展,积极促进各类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集聚金融资源,重点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资金资产管理机构等,开展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试点。加快集聚金融人才,加强陆家嘴金融城、外滩金融产业带建设,继续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健全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支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服务。促进邮轮经济发展。拓展洋山保税港区功能,探索在保税港区进行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试点,继续发挥外高桥保税区和港区的作用,充分发挥西北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加快北外滩等航运服务集聚区提升发展。积极争取设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探索船籍登记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总集成、总承包、研发、设计、物流、采购、营销、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软件、动漫、互联网视听服务等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信息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促进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专业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开放市场、创造环境,加快推动内外贸业务相互融合,着力完善商贸业布局,鼓励企业积极利用跨国公司全球采购网络,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功能互补。积极发展旅游业、会展业和创意产业。有序推进重点区域商务楼宇的开发供应,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建设。
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继续巩固提升支柱工业,加快推动华虹“909”工程升级改造项目、上汽临港自主品牌汽车、化工区拜耳增资项目、外高桥船厂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立足国家战略,发展壮大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加快建设长兴岛造船基地、航空航天基地,推动高技术船舶工程配套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继续推进临港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在核电、轨道交通装备等项目的研制和生产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在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国家规划。抓住本市成为国家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先行试验区的契机,完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大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占地多、效益低的落后产能。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严格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强化强制性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严把高耗能建设项目和高耗能产品准入关。继续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积极稳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继续实施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等风电工程,建设世博光伏发电项目,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完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与执法。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着力探索耕地得到切实保护、发展用地得到切实保障、土地效益得到切实发挥、农民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的土地管理新格局。加快青草沙水源地建设。鼓励和引导节水、节材,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深入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启动实施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建成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等一批污水处理厂网和污泥处理工程,开工建设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二期工程。加强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提前实施国家第Ⅳ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全面完成电厂燃煤机组烟气脱硫,开始启动脱硝工作。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加强噪声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完成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沿线900个噪声敏感点的治理,实施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技改扩能工程。加快推进吴泾等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郊区工业区污水治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建成辰山植物园,进一步加强外环生态专项工程等生态绿化建设。
(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继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根本上要靠科技创新。深化与科技部、中科院的合作,聚焦重点,加快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推进大型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大专项,积极参与“核高基”等重大专项任务,努力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加强配套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全力配合保障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实施。加快启动一批市级重大专项。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快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采用财政贴息等措施,支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落实世博科技行动计划。
加大对全社会各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机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进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重点落实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技术开发费用150%加计扣除、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知识产权质押等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创新资源的统筹,优化科技专项经费的使用,提高政府性资金的投入效益。加快科技创新中介服务发展。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和新药研究、深海科技研究等国家级研发基地建设。加快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建设。推进中科院浦东科技园建设。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市民科学素质。
加大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力度。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前是引进和储备人才的好时机,要继续实施海外人才引智工程,大力引进“四个中心”建设急需的紧缺人才。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出台人才居住证与户籍衔接办法,为人才流动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奖励力度,完善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相关政策,创造适宜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以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等为载体,完善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领军人才开发和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推进实施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
(三)加快办成一批群众热切期盼的实事大事,继续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越是经济形势严峻,越要关注和改善民生。把全面加强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实施稳定岗位特别计划,对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引导企业实行更加灵活的工时制度,尽量保留岗位,少减员,履行社会责任。实施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充分发挥职业见习、培训补贴等政策的作用,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技能,切实解决好毕业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实施就业援助特别计划,加大就业补贴力度,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以创业带动就业,整合扶持创业的政策和资源,重点扶持处于初创期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积极创业。加强对来沪从业人员的就业服务,稳定就业,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对企业停产歇业和破产倒闭的预警监测,完善企业欠薪保障金垫付机制,妥善处理企业劳动纠纷。健全政府主导、工会和企业代表参加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分层次、可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1月1日起,按照2008年人均基本养老金10%的水平,提高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群,促进保障资金可持续发展。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关政策。完善小
城镇社会保险制度,适当提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贯彻国家有关社会保险政策,调整完善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完善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稳步发展企业年金,鼓励发展商业保险。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政策,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开展对救助对象在就医期间进行救助的试点。继续推进社区综合帮扶工作。有序解决历史遗留的特殊群体的基本保障问题。推动老龄事业发展,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扩大到21万人,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完善老年人照料服务和优待措施,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为残疾人服务,改善残疾人生活,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培育各类慈善组织,加快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建设。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和交通问题。继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抓好廉租住房配租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加大廉租房源筹措力度,逐步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是特大型城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坚持政府主导,完善市场运作,继续开工建设一批经济适用住房,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难。开展经济适用住房轮候供应试点,在实践中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旧区改造既是关系民生的工程,也是事关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创新机制,继续完善政策,采取多种办法,尽最大努力推进旧区改造。坚持行业公益性与运作市场化相结合,推进新一轮公交行业改革,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安全、经济、可靠的出行条件。完成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快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和公交枢纽建设,调整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加强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完善公交扶持政策,继续采取扩大换乘优惠、统一城乡票价结构等多种措施,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进一步改善公交行业一线职工工作条件和待遇。加强出租汽车行业市场监管,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制订实施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改善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来沪从业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推进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三期建设,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加强本科生教育,提高高校办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需求变化,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新建60所幼儿园。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完善社区教育网络,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推动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高市民健康意识。在全社会提倡控制吸烟。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施社区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保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平。优化三级医院布局,以医疗卫生信息化为切入点,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在本市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进一步理顺医疗价格体系。完善医疗机构准入管理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办医规范有序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制定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加快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迁建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加快文化大都市建设。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传统剧种、高雅艺术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促进上海交响乐团等文艺院团提升水平。推进世博演艺中心、文化广场改造工程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加快把大世界打造成为传承民族民俗民间优秀文化的中心,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等文化工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营造更
加开放的文化发展环境。繁荣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文艺创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推进苏州河、黄浦江沿岸近现代工业文化遗存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决策咨询研究工作。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信息服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进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等重要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改造徐家汇体育中心,积极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推动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推进社区建设,提高基层为民办事能力。强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服务和运行机制,提高“一门式”服务水平。做好居委会、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完善居民、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工作,强化实有人口居住地管理,完善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推进实有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居住证配套政策,更好地为来沪人员提供服务。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安全,进一步提升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能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危险化学品监管力度,着力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不发生有严重社会影响的重特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强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严格药品和医疗器械动态监管,加强食品、药品监督和安全评价工作,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探索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信访终结机制和基层信访代理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大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力度,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引导群众依法维权,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继续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增强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促进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进一步加强对台工作。鼓励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双拥共建,进一步提高优抚安置工作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第五篇:2010年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情况汇报
市商务局2010年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情况汇报
市政府督查科:
一、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不断扩大和巩固农村流通服务网络
1、继续致力“农家店”建设
通过几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我市服务农村的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建设改造的“农家店”已覆盖了全市17个乡镇150余个行政村,覆盖率65%,为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求,改善农村落后的购物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全市223个行政村还有70余个尚未建设“农家店”(约占35%)。为了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良好政策带来的实惠,全面改善我市农村落后的购物环境,我们今年仍集中力量下大力气致力“农家店”的改造建设。年初就制定了改造50家以上的目标计划,并配备了专职人员和车辆。全年我们共建设改造“农家店”80个,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计划,服务农村的网络体系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增强。
2、抓好商品配送,满足农村市场需求
去年底,我市商品配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转,配送中心面向“农家店”,全心全意服务于农村,严把商品质量关,郑重承诺不卖假冒伪劣商品。农村需要什么就配送什么,现在配送中心可供配送的商品有近万种,这些商品的都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如今“农家店”需要补充什么商品,只需一个电话,配送中心在2天之内就能把所需商品快速配送到位,配送率达到60%。配送中心还要求“农家店”按质论价收购当地农副土特产品,如脐橙、香菇、莲子、木耳、西瓜、板栗、柚子、桃、李等进入华联总店,优先进城双向销售及异地分销。解决了农民信息不畅、购物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为农民节约了销售费用,增加了农民收入,深受农民欢迎。6月19—20日瑞金代表江西接受了国家商务部内贸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组的检查,省商务厅、赣州市商务局陪同到我市检查内贸工作,通过检查,我市的各项内贸工作受到了国家商务部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11月12日,赣州市商务局在我市召开了全市贸易服务体系现场经验交流会,18个县(市、区)商务局领导及赣州市贸易服务体系成员单位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市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上,我市作了典型经验发言,期间参观了我市农家店及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及运行质量,受到一致好评,为赣州市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起到了典型榜样作用,为瑞金争得了荣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我市的高质量实施,将为我市搞活城乡流通,扩大农村消费,起到稳固的桥梁和纽带。省商务厅分管内贸工作的李青华副厅长当即表示,要在瑞金召开现场会,号召大家前来学习。我市的内贸工作为满足农村市场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我局已到省商务厅通知,2011年元月12日至13日,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流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届时,全省各市、县商务局领导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负责人共200多人将莅临我市学习、指导,参观配送中心及“农家店”,会上我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将作典型经验发言,我局正在筹备中。
二、家电下乡工作情况
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促进内需,全年家电下乡工作一是进一步抓好销售和兑付补贴工作,截止12月24日我市共实现销售下乡家电产品38565台件,金额8767.3万余元。二是抓好家电下乡网点的审核登记备案工作,批准新增家电下乡网点21家,进一步扩大了家电下乡销售网络。全市17个乡镇都有网点服务这一工作。三是在6月份对去年改造的28个家电下乡销售网点,2个家电下乡维修网点,1个汽车下乡网点及时兑现了改造扶助资金23.1万元。改造后的家电下乡网点、销售金额和销售量都有很大程度地增加,已能够全面、及时、快速、便捷、优质地服务于家电下乡工作,为扩大消费、搞活流通、全面落实家电下乡政策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四是对家电下乡网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巡查监管,检查情况总体良好,未发现盗用家电下乡之名制假、销假、冒领补贴等行为。
三、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情况及成效
我市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启动仪式于今年9月3日在红都广场隆重举行,市领导郭闽军、陈水连出席了启动仪式。截止12月24日,全市已有21家家电以旧换新网点通过审核备案。累计销售新家电1773台,销售额为5413944元,旧家电累计回收1830台,回收金额为23894元。目前,全市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排名第二,仅次于章贡区。
四、争取“农超对接”、“双百工程”在我市的实施工作 3月上旬局领导胡春花同志带队一行五人为争取项目到赣州市商务局汇报了我局工作,并向赣州商务局表明了我局对“农超对接”、“双百工程”在我市试点实施的意愿,上级领导非常支持,并于今年11月初下来考察,决定将我市九堡镇农贸市场列为今年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同时我局还到兴国县学习了解了“农超对接”项目的实施情况、宁都的“双百工程”即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情况。
五、围绕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协作配套区,组建主导产业招商办公室,加大七大主导产业招商力度
根据市委《2010年开放型经济工作意见》文件要求,现已组建重大基础设施及现代服务产业、矿产化工和机械电子产业、轻纺织造产业、医药和食品产业、家俱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旅游产业、仓储物流产业等八大产业招商办,八大产业招商办以工业招商为重点,围绕壮大“轻纺制鞋玩具制造、机械电子、食品药品、矿产化工、新型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创建以“轻纺制鞋玩具制造、食品药品、轻工机械及电子电器、家具制造”为产业主体的“省轻工产业基地”,实现产业发展目标,抢抓“海西”和“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结构和布局调整机遇,锲而不舍地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努力,分别引进了佳惠宝玩具、红都水产、万年青水泥、汇峰矿业、金瑞发制品、林发电子、晶山纸业、香山生态农业、宝元鞋业等一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带动了一大批关联项目落户我市,逐步形成以完元鞋业为龙头的轻纺产业区、以佳惠宝为龙头的玩具产业区、以林发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产业区。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主导产业上、下配套产业开始完善,一条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构建。通过加大产业招商,全面提高了本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及产业配套度,从而形成以主导产业引领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六、改进招商方式,聘请知名招商中介机构、招商顾问,策划、包装、推介项目
加大项目开发力度,提升招商针对性。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发力度,按照“引强引大、打造品牌”的原则,邀请专家对我市的招商资源和项目资料进行整理、论证,筛选我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主动与沿海商会对接、行业对接、项目对接、企业对接、园区对接,多渠道掌握企业内迁、扩张动态信息,并推出一大批可谈、可建、适合客商投资的优质项目,做强做大其产业链,通过商会招商、中介招商等形式,向沿海20余家商会(协会)着重策划、包装、推介了涉及工业、农业、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的86个招商项目,今年以来,我先后组团参加了江西(香港)招商周活动、江西赣州(香港)招商周活动、江西赣州(台湾)招商推介会、东莞(赣州)产业推介、赣台经贸洽谈会、‘9.8’中国国际贸易投洽会、中部投资博览会、泛珠三角招商推介会、山东东营(赣州)招商会、江西(赣州)稀土钨产业推介会、中国(江西)绿色食品博览会等10余次上级举办的各类招商推介会,结识了一批客商,签订了一系列合约,宣传推介了瑞金。同时,精心组织了系列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迎春联谊会、广东深圳龙岗企业家联合会(瑞金)招商推介会、香港(瑞金)招商会、晋江(瑞金)开放型经济合作恳谈会、中华傅氏商会(瑞金)投资考察座谈会、江西厦门商会(瑞金)招商推介会、广东汕头澄海青年企业家协会(瑞金)推介会等10余次大型推介活动,加强了与各界商会、协会的沟通联系,引进了一批项目。特别是 8月举办的晋江(瑞金)开放型经济合作恳谈会,邀请客商130余名,洽谈项目85个,签约项目16个,签约资金17亿元。同时,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从主攻“海西”经济区招商,逐步拓展到上海、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截止12月,共走访、接待福建、广东、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客商935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千份,洽谈项目138个。
七、抓紧编制口岸作业区建设规划,加快通关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积极争取,瑞金口岸作业区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编制完毕,以铁海联运为目标,集铁路货运查验场、海关商检联检大楼、报检报关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等为一体的综合口岸服务体系正在积极规划建设中,目前市口岸办已正式成立,为商务局内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真正实现了口岸管理机构、人员、职能的三个到位。帮助企业通关。为降低出口企业的商务成本,实现本市出入境货物、集装箱在当地的“一次报检、一次检验检疫、一次放行”的快速通关,我市积极协调上级商检部门,组建成立了赣州检验检疫瑞金检管点,为全省设立的首个县级商检监管点,并于8月份正式开展报检业务,实现本市出入境货物、集装箱在当地的“一次报检、一次检验检疫、一次放行” 的快速通关,真正给企业带来“提速、减负、增效”。帮助企业“走出去”。鼓励和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境内外展览会,积极为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有效地促进了外向型企业外贸出口工作的发展。同时,我市还积极引导企业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创建出口自主品牌,切实推进出口增长方式转变;帮助企业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拓展销售渠道,规避市场风险,进一步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
八、力争年内完成利用内资14.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
1-11月份,我市新批外资企业24个,实际利用外资4121万美元,占年任务的91.58%,同比增长21%,列赣州市第三名,其中现汇进资846万美元,同比增长188.7%;引进内资项目22个,合同资金30.5亿元,实际进资9.52亿元,占年任务95.2 %;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个,实际进资6.88亿元,占年任务98.3%。预计全年可完成实际利用内资11.03亿元,占年任务的110.3%;实际使用外资 4725万美元,占年任务的105%,其中现汇进资1350万美元。
瑞金市商务局
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