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时间:2019-05-13 04:1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一篇:201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做好2010年政府工作,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按照中央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认真落实九届市委十次全会和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确保世博会成功举办,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和高质量谋划好“十二五”发展,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力争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8%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完成“十一五”期间下降20%左右的目标环保投入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

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要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中转变方式、在扩大开放中转变方式、在发挥优势中转变方式、在逐渐改善民生中转变方式、在改革创新中转变方式。努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

1、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

着眼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各项工作。着眼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发展航运集疏运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眼于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程度,加快建设市场体系和完善商贸环境。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设计等各类专业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

大力发展以软件、互联网服务、电信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推动数字出版、新兴媒体、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做好中国世博旅游年相关工作。推进上海迪士尼项目、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加快临港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加快长兴岛造船基地建设。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等产业,促进大型客机总装基地、商用飞机发动机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落实机制,积极促进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2、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迈向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继续围绕新能源等九个重点领域,推进碳纤维、高效太阳能电池、车用永磁电机等一批项目加快开工,推进钠硫电池、3.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3000米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关键铸锻件等一批项目取得突破,推进混合动力轿车、先进超高强钢产业化、动物疫苗等一批项目形成产能。加快推进世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发挥主体作用。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加快培养和集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

3、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推进节能降耗,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实施强制性能耗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和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规划和保护,加快青草沙原水系统工程建设,推进二次供水改造。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试点。

加强污染减排,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分别削减26%和15%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进一步下降。实施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越江桥隧、高速公路噪声治理工程。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建成辰山植物园和一批大型公共绿地。

4、以郊区新城建设为抓手 促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郊区新城建设和能级提升。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全面推进嘉定新城、奉贤南桥新城、青浦新城加快建设,继续推动松江新城完善功能,抓紧做好浦东南汇新城、金山新城的规划调整修编。全面提升闵行、宝山城市化水平。严格落实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纲要。加快建设连接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通道,推进“5+3+1”三级医院建设和一批优质学校建设。深化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建设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和承载能力的新市镇。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

5、不失时机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增活力、强动力。继续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浦东新区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大区域特点、体现扁平化特征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推进金融、航运等领域重大改革举措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争取设立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船舶融资优惠等一批改革事项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张江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加强外高桥、浦东机场、洋山深水港等港区和园区的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大力推进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加快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着力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继续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水、电、燃气价格体系。

6、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继续优化外贸结构,全力巩固传统市场,稳步开拓新兴市场。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积极应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优化吸收外资结构,抓住世博会外商云集的机会,创新引资方式,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对西藏、新疆、云南、青海和三峡库区有关的9个对口支援地区,加大支援力度,提高工作成效。大力推进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建设和软件援助工作。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

生的实事好事。

1、聚焦就业、社保、安居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深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和促进就业,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一个大学生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补贴机制,及时开展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进一步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成功创业。

保障是民生之基。统筹提高养老金待遇,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分别增加170元和140元,“镇保”和“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人均分别增加70元和35元。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群,试点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多元筹资机制。做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将城镇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基本医保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将大学生医保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调整医保药品目录。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做好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与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办法的衔接。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最低工资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分类救助政策,实行医疗救助实时结算。完善支援外地建设退休回沪定居人员的生活和医疗帮困政策。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养老床位1万张,为25万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住房是民生之要。花更大力气加快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加快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及其配套建设。着力解决最困难市民的住房问题,做好廉租对象收入标准放宽后的申请审核及配租工作。着力解决新上海人、年轻人的住房困难,加快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下半年在中心城区全面推开,逐步放宽准入标准,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约400万平方米。落实和完善旧区改造事前征询等制度,继续推进杨浦平凉西块、虹口虹镇老街、黄浦董家渡13、15街坊等重点地块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区加大旧区改造力度,新开工建设动迁安置房约800万平方米。优化供地结构,依法严肃处理违规囤地,强化市场监管,抑制投资,打击投机。

交通出行牵系千家万户。坚持行业公益性与运作市场化相结合,深入推进公交行业改革发展。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把强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管理措施,确保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行。在重要交通枢纽、集散地与大型居住区之间,进一步开通一批低价、便捷的社区巴士线路。坚决严格规范交通行政执法,坚决依法整治非法营运行为。

2、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教育决定城市的未来,关系人的终身发展。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继续推进中心城区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全面完成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的民办小学就读,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新建50所幼儿园。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进一步减轻群众的用药负担。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业。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等各项改革,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积极做好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备战和参赛工作。办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推进2011年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场馆建设,做好赛事筹备工作。

3、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 加强社会管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基本保障。要健全社区管理服务网络,规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体系。推进居委会、村委会自治能力建设,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和业委会建设。加快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两个实有”全覆盖服务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分类指导,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加强基本制度建设,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落实和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健全初次信访事项评估督查、疑难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基层信访代理等机制,推行联合接访、律师参与信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支持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参

与上海现代化建设。积极做好对台工作。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二篇:2009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中国共青团网http://2009年02月13日

二、2009年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没有见底,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但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脚步不会停止,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态势不会逆转。外部需求明显减弱,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明显增多。但是,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上海对外开放度高,内外经济联系面广,面临着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变化影响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资源环境约束更紧,产业结构矛盾凸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但是,上海的产业整体处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经济总体实力和水平较高,科技教育人才等仍具有优势,又面临筹办世博会和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的机遇。总体来看,2009年可能是上海经济发展困难更多更大的一年,但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我们要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应对准备,对赢得未来发展有必胜信心。我们坚信,危机必将过去,只要我们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做好2009年工作,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九届市委六次全会要求,立足扩内需、全力保增长、坚持调结构,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世博会筹办有序进行。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环保投入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保持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力争控制在4.5%左右,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

2009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审时度势,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千方百计保增长。积极扩大投资需求,提前启动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与社会事业工程和“三农”项目,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扩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消费,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健全流通网络,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尽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帮企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后劲。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对中小企业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支持中小企业改制上市,鼓

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转型。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与各类企业经常性沟通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把握、分析企业发展情况,适时研究采取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克服一时困难,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企业的服务。

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以推进信息化带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创新先行先试、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为重点,促进金融业发展。以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结构、推进市场开放为抓手,增强各类金融市场的功能,着力推动债券市场、期货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的新发展,探索推进柜台交易市场建设。围绕支持和服务经济发展,积极促进各类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集聚金融资源,重点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资金资产管理机构等,开展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试点。加快集聚金融人才,加强陆家嘴金融城、外滩金融产业带建设,继续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健全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支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服务。促进邮轮经济发展。拓展洋山保税港区功能,探索在保税港区进行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试点,继续发挥外高桥保税区和港区的作用,充分发挥西北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加快北外滩等航运服务集聚区提升发展。积极争取设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探索船籍登记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总集成、总承包、研发、设计、物流、采购、营销、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软件、动漫、互联网视听服务等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信息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促进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专业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开放市场、创造环境,加快推动内外贸业务相互融合,着力完善商贸业布局,鼓励企业积极利用跨国公司全球采购网络,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功能互补。积极发展旅游业、会展业和创意产业。有序推进重点区域商务楼宇的开发供应,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建设。

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继续巩固提升支柱工业,加快推动华虹“909”工程升级改造项目、上汽临港自主品牌汽车、化工区拜耳增资项目、外高桥船厂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立足国家战略,发展壮大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加快建设长兴岛造船基地、航空航天基地,推动高技术船舶工程配套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继续推进临港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在核电、轨道交通装备等项目的研制和生产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在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国家规划。抓住本市成为国家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先行试验区的契机,完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大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占地多、效益低的落后产能。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严格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强化强制性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严把高耗能建设项目和高耗能产品准入关。继续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积极稳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继续实施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等风电工程,建设世博光伏发电项目,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完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与执法。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着力探索耕地得到切实保护、发展用地得到切实保障、土地效益得到切实发挥、农民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的土地管理新格局。加快青草沙水源地建设。鼓励和引导节水、节材,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深入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启动实施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建成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等一批污水处理厂网和污泥处理工程,开工建设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二期工程。加强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提前实施国家第Ⅳ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全面完成电厂燃煤机组烟气脱硫,开始启动脱硝工作。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加强噪声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完成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沿线900个噪声敏感点的治理,实施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技改扩能工程。加快推进吴泾等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郊区工业区污水治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建成辰山植物园,进一步加强外环生态专项工程等生态绿化建设。

(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继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根本上要靠科技创新。深化与科技部、中科院的合作,聚焦重点,加快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推进大型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大专项,积极参与“核高基”等重大专项任务,努力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加强配套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全力配合保障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实施。加快启动一批市级重大专项。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快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采用财政贴息等措施,支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落实世博科技行动计划。

加大对全社会各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机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进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重点落实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技术开发费用150%加计扣除、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知识产权质押等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创新资源的统筹,优化科技专项经费的使用,提高政府性资金的投入效益。加快科技创新中介服务发展。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和新药研究、深海科技研究等国家级研发基地建设。加快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建设。推进中科院浦东科技园建设。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市民科学素质。

加大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力度。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前是引进和储备人才的好时机,要继续实施海外人才引智工程,大力引进“四个中心”建设急需的紧缺人才。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出台人才居住证与户籍衔接办法,为人才流动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奖励力度,完善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相关政策,创造适宜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以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等为载体,完善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领军人才开发和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推进实施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

(三)加快办成一批群众热切期盼的实事大事,继续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越是经济形势严峻,越要关注和改善民生。把全面加强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实施稳定岗位特别计划,对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引导企业实行更加灵活的工时制度,尽量保留岗位,少减员,履行社会责任。实施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充分发挥职业见习、培训补贴等政策的作用,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技能,切实解决好毕业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实施就业援助特别计划,加大就业补贴力度,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以创业带动就业,整合扶持创业的政策和资源,重点扶持处于初创期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积极创业。加强对来沪从业人员的就业服务,稳定就业,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对企业停产歇业和破产倒闭的预警监测,完善企业欠薪保障金垫付机制,妥善处理企业劳动纠纷。健全政府主导、工会和企业代表参加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分层次、可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1月1日起,按照2008年人均基本养老金10%的水平,提高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群,促进保障资金可持续发展。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关政策。完善小

城镇社会保险制度,适当提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贯彻国家有关社会保险政策,调整完善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完善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稳步发展企业年金,鼓励发展商业保险。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政策,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开展对救助对象在就医期间进行救助的试点。继续推进社区综合帮扶工作。有序解决历史遗留的特殊群体的基本保障问题。推动老龄事业发展,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扩大到21万人,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完善老年人照料服务和优待措施,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为残疾人服务,改善残疾人生活,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培育各类慈善组织,加快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建设。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和交通问题。继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抓好廉租住房配租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加大廉租房源筹措力度,逐步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是特大型城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坚持政府主导,完善市场运作,继续开工建设一批经济适用住房,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难。开展经济适用住房轮候供应试点,在实践中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旧区改造既是关系民生的工程,也是事关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创新机制,继续完善政策,采取多种办法,尽最大努力推进旧区改造。坚持行业公益性与运作市场化相结合,推进新一轮公交行业改革,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安全、经济、可靠的出行条件。完成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快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和公交枢纽建设,调整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加强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完善公交扶持政策,继续采取扩大换乘优惠、统一城乡票价结构等多种措施,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进一步改善公交行业一线职工工作条件和待遇。加强出租汽车行业市场监管,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制订实施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改善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来沪从业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推进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三期建设,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加强本科生教育,提高高校办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需求变化,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新建60所幼儿园。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完善社区教育网络,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推动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高市民健康意识。在全社会提倡控制吸烟。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施社区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保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平。优化三级医院布局,以医疗卫生信息化为切入点,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在本市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进一步理顺医疗价格体系。完善医疗机构准入管理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办医规范有序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制定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加快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迁建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加快文化大都市建设。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传统剧种、高雅艺术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促进上海交响乐团等文艺院团提升水平。推进世博演艺中心、文化广场改造工程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加快把大世界打造成为传承民族民俗民间优秀文化的中心,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等文化工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营造更

加开放的文化发展环境。繁荣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文艺创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推进苏州河、黄浦江沿岸近现代工业文化遗存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决策咨询研究工作。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信息服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进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等重要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改造徐家汇体育中心,积极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推动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推进社区建设,提高基层为民办事能力。强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服务和运行机制,提高“一门式”服务水平。做好居委会、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完善居民、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工作,强化实有人口居住地管理,完善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推进实有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居住证配套政策,更好地为来沪人员提供服务。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安全,进一步提升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能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危险化学品监管力度,着力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不发生有严重社会影响的重特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强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严格药品和医疗器械动态监管,加强食品、药品监督和安全评价工作,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探索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信访终结机制和基层信访代理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大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力度,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引导群众依法维权,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继续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增强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促进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进一步加强对台工作。鼓励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双拥共建,进一步提高优抚安置工作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第三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提供一篇工作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把今年全国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4%左右。

这一物价调控目标,与去年的调控目标相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下半年以来至今月度CpI最高点低了1.1个百分点。

“物价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负担,老百姓对物价上涨反映强烈,稳定物价是天大的事情。”湖北省荆州市乾盛纺织有限公司女工李红锦代表举例说,厂里双职工家庭月收入约2000元,现在每月生活费已经到了1000多元,遇到子女上学、老人看病等大花销时就有困难。国家现在把稳物价放到这么突出的位置,得民心顺民意。

“4%左右的调控目标,是充分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情况,以及群众的承受能力做出的选择。”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分析认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必然要求。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CpI不断走高。去年7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突破3%,达到3.3%;去年11月份涨幅达到5.1%,创28个月来新高;今年1月份,涨幅依然有4.9%。特别是粮食、蔬菜、肉禽蛋、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

稳定物价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去年底以来,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并把货币政策取向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大回收流动性的力度。

“由于国内和国外通胀压力的叠加效应,今年物价调控的难度是很大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猛涨,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的影响大于去年;国内流动性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夏粮生产遭受严重干旱,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

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代表测算,今年全年CpI涨幅中,去年涨价的翘尾影响将超过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将超过1.5个百分点。

尽管挑战严峻,但稳定物价具有积极条件和有利因素。姚景源指出,国内粮食连续七年丰收,粮食库存大大高于国际标准,肉、油、糖、棉花都有充足的国家储备,再加上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构成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党和政府把稳定价格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行省长“米袋子”、市长“菜篮子”负责制,这是稳定物价的工作基础。

王仁洲代表强调,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在回收流动性,国家有调控物价的充足财力和物资储备,宏观调控部门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应对通胀压力的经验,这些都是稳定物价的有利条件。

物价与经济全局紧密关联。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行长周逢民代表指出,今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目标比去年的实际情况低了3.7个百分点,凸显了国家稳定物价的坚定决心,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尽管面临很多新挑战,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措施,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代表判断。

第四篇:201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1)

1.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报告: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解读:据统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共出现77次,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要改革一定要打破历史形成的利益集团,就会伤筋动骨,这就是革'命'。”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说,“行政审批其实就是来自一部分政府权力的阻碍,只有消除了障碍才行。”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确需设臵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

2.2014年GDP增长目标7.5%左右

报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不仅与去年提出的目标保持不变,而且连续第三年设臵在7.5%左右。“增速目标保持不变,对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至关重要,对于稳住就业、改善民生必不可少,而且与中国经济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相符,既传递了政策导向,又实事求是。”长期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认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总体看,今年中国经济外需可能好转,内需保持基本稳定,而改革将激发新的活力。

3.CPI控制在3.5%左右

报告: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黄泽民:今年将CPI目标设臵在3.5%是比较合理的,既考虑到前一年物价翘尾的因素,又能给资源能源价格调整预留一定的空间。老百姓对物价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最大的“踏实”。物价稳,则民心稳;民心稳,则国家稳。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

1.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报告: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解读:永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做法有点不太与时俱进,现在新农民不种田也不愿意种田,你现在把他捆带土地上也不再回去,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城镇化做好,把城镇化的产业发展做好,有更好的就业空间。

2.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

报告: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紧,促进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

分析:2014年我国赤字规模尽管较去年的1.2万亿元有所扩大,但赤字率稳定在去年水平,这种既带有积极色彩,又力求稳妥的安排凸显当前复杂的财

政经济形势。“总体来看,我国赤字率仍处在安全区之内,赤字率不变,政策扩张的力度不变。”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3.“三公”经费公开不留死角

报告: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

解读:今年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三公'经费更加透明化,就会进一步缩小腐败的空间,这是反腐倡廉的很好形式。”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宗亮认为,政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便于老百姓更好地监督,政府花钱更加透明。“2014年中央'三公'经费规模将只减不增。”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说,今年伴随规范差旅费、会议费管理等一系列厉行勤俭节约举措,将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4.坚决向污染宣战

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

报告还着重从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进行了部署。这意味着中国将“水陆空”三位一体开展污染防治。

5.建成保障房480万套

报告: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何健:过去几年,房价的持续高涨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尤其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心态产生较大冲击。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干预市场,但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却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既可增加房源供给,促进住房市场结构合理化,又可平衡中低收入人群心态,维护社会公平。

6.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报告: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刘嘉坤:相比城市,农村基础设施还很差、困难群体还很多。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也说明建设“美丽乡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潜力和希望也在农村。危房改造、修公路、解决饮水安全,都是在弥补农村发展的短板。

7.让农村大学生再增一成报告: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王康:这两年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寒门难出贵子”,针对的就是名牌高校里来自农村的生源减少的现象。教育公平的背后,关联的是机会公平、社会公平;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是每一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教育均衡化的努力方向,还设定了一个10%的硬杠杠,体现了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

8.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1000万人以上

报告: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有近1亿扶贫对象,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还存在减贫动力不足、扶贫资源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等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很及时,很有针对性。关键要落到实处,啃下扶贫“硬骨头”,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小康之路。

9.“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报告: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臵和再就业工作。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任永昌: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转型、化解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就业既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政治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这样实实在在的目标,体现了保民生、稳民心的坚定决心。

10.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

报告: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侯晓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现代社会之本。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困难群体社保问题的关切,体现了“让更多人共享改革成果”的指向。完整而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设立的国民安全网,这张安全网在深化改革即将涉险滩、破藩篱的关键时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1.让更多基层百姓看得起病

报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覆盖农村5亿人口。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这两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了很大缓解,但是医保补助标准还不算高,医疗资源配臵也不平衡。在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还有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提一沉”的法子,提高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下沉,这将让更多基层百姓受益。

12.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

报告: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第五篇:201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数字”

1、国内生产总值7.5%: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是调结构、重质量。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系统优化,量变质变;主要矛盾;经济建设职能;科学执政。

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低通胀,能刺激经济发展,但是,要防止消费价格进一步上涨。

知识点:宏观调控;三驾马车;生产与消费。

3、城镇登记失业率4.6%。

知识点:人力资源;就业;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4、财政赤字1.2万亿:财政赤字创新高,意味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知识点:财政;宏观调控之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的作用;量变质变的方法论;经济职能。

5、广义货币M2增长13%。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说明中国实施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前经济疲软。6、18亿亩耕地红线。

知识点:三农、粮食、又好又快、矛盾、联系、发展,量变质变。

7、企业退休养老金提高10%。

知识点:破解养老金双轨制;实现社会公平,以人为本;政治职能;再分配。

8、新农合标准提高到280。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三农;再分配。

9、保障房新开工630万套。

宏观调控;消费需求;联系,矛盾;发展。

10、教育经费支出2万亿。

生产力;科教兴国;教育的重要地位;财政的作用。

两会热点 “十个热词”

跨度长达半个月的2013全国两会,是决定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会议,党的十八大精神化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将对国计民生产生深远影响,而“新老交接”“中国梦”“机构改革”等10个代表委员热议、百姓密切关注的“两会热词”,让人们聆听到一次民主进程的足音。

【热词一】新老交接

中国国家领导人完成了又一次历史性的新老交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提名,会议决定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

两会期间,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副主席、国家军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

参加投票表决的代表们认为,选举和表决过程合法、透明,结果体现了承上启下、面向未来的特点

【热词二】中国梦 “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梦”成为代表委员频繁提及的热词。

在代表委员看来,“中国梦”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的“民生梦”,是强国富民、改善环境的“小康梦”,更是追求和平发展、睦邻友好的大国和平崛起之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要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环保投入;科技强军等等。

【热词三】7.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再次定为7.5%左右。代表委员认为,7.5%的目标设置合理、客观,符合科学发展观,这个数字背后,突显了中国转型发展的紧迫和必要。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制定“7.5%的目标,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必须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热词四】机构改革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第七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的核心是“职能转变”,旨在继续简政放权、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等。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等机构改革内容。与此同时,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等十项改革内容也获得代表委员的支持和认可。

【热词五】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成为今年两会的重要关键词,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仍存在不足,要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必须彻底转变思想、深化改革。

【热词六】城镇化和“城市病”

到201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2%,但城镇化也遭遇诸多困扰,对城市居民而言“堵车、污染、内涝、房贵”等“大城市病”困扰多多,对农民而言“被上楼”、“半城市化”等问题也仍待解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强调“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代表委员们认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消除“城市病”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经营城市。

【热词七】美丽中国

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13亿中国人。一些地方“为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的情况屡见不鲜,着手解决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与此同时,PM2.5监测指标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委员提出,“美丽中国”不仅是指绿水青山,也指人们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倡导“美丽中国”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热词八】网络反腐

网络以其反应迅速、公众参与等特点,一度被网民认为是“反腐利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网络反腐”再成热词。

在今年的“两高”报告中,“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和“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均被明确提及。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坚持反对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代表委员建言:尽管热热闹闹的“网络反腐”引发“表哥”“房姐”等落网,但这种做法也不排除“信息有误、恶意炒作以及侵犯隐私”等问题。有政协委员呼吁加强反腐立法,将网络反腐纳入法制化轨道。

【热词九】新会风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八项规定”,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严格要求。在中央领导率先垂范的带动下,各级党政干部也纷纷行动起来,这股求真务实、厉行节约之风也吹进了2013年全国两会现场。

两会期间,会风朴实成为百姓眼中的看点之一。会场没有鲜花、没有红地毯、没有欢迎横幅„„全国政协会议大幅减少会议简报、大会发言报告等纸质印刷品,主要通过委员办公系统平台及官方网站发布。

新会风不是“表面文章”,也实实在在体现于代表委员的口头发言。不少代表委员的建议更加简洁精练,直陈问题要害。

【热词十】诚信

今年两会“遇到”了3·15,“诚信”二字引发会内会外共鸣。此次全国人大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构筑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力促社会诚信。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代表委员们建议,构建诚信社会,首先应从建立诚信政府做起,进而规范好国有和民营企业的诚信经营。

下载201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回顾2013 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

    2013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6大着力点 核心提示: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关于控制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秦嘉鑫 07经济学(1)班 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在3%左右,同时强调要处理好保持......

    解读2011政府工作报告

    一、GDP8%: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发展理念更趋冷静又是一个8%!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熟悉的数字引来更多关注。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已连续7年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而事实上,这些......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60期:实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15-03-04 14:28:35 7053人参与1892条评论 分享到: 刘杉 刘杉,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兼任南开大学国经所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201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政府工作报告10大关键数字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原标题:201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政府工作报告10大关键数字【编者按】新华社受权于3月14日全文播发李克......

    关于2018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关于2018政府工作报告,高考政治会怎么考?今天我们先来刷三个方面。 1 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 报告原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

    2015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既反腐,也追究“为官不为” 报告原文: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