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县某乡2012年农民迁徙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04:2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某县某乡2012年农民迁徙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某县某乡2012年农民迁徙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对某县某乡2012年农民迁徙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某县某乡2012年农民迁徙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我县相继实施了生态和扶贫移民、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涉及民生的惠农政策,大批高寒、边远山区的农民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迁徙到集(场)镇周边,他们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民迁徙基本情况以及迁徙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由县委群众工作部、县政府办牵头开展了我县2012年农民迁徙情况调查工作。

二、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时间:2012年3月7、8日

2、调查地点:乌龙乡银洞社区、乌龙乡水浒村。

3、调查方式: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4、调查目的:一是了解我县农民迁徙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规律;二是了解迁徙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三是深入了解迁徙农民今后的生存问题和对未来的打算。

5、调查内容:迁徙农民的基本情况;迁徙农民目前的生产生活及收入状况;迁徙农民今后的打算。

三、调查起情况与分析

根据县委政府的要求,本次为农民迁徙情况调查,以下是乌龙乡农民迁徙调查的情况:

根据调查搬迁情况显示:乌龙乡的移民主要为水浒村、银洞社区

两个地方,大部分是乡内高山移民搬迁,极少数为县内乡外搬迁。多数搬迁是因为以前所居住的地方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35%的住户为了自己的下一代,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而改变所居住的地方;8%的居民是因为危房改造和高山移民搬迁政策的推动下进行搬迁。

生活来源主要是在外务工、少部分的种植粮食以及极少数做小生意;目前居住情况都比较稳定,基本上都搬进了新修的楼房,除了少数正在修建中。现在他们最大的担忧就是修房产生的费用和将来维持基本生活来源的题。修房时,搬迁下来的居民由于没有多余的资金,基本都靠借贷来修建新房,使得现在绝大多数人到目前为止都负债,为了早日偿还修建新房的债务家庭中年轻劳动力就不得不外出打工,只期盼早日还清债务,而大多数家中剩下的便是无劳动力的老人和小孩,他们基本生活是依靠子女在外务工寄回生活费,其实一部分老人在将来的生活打算中都希望自食其力,尽量不给子女增加负担;但是搬迁后离自己的田地距离较远,耕种十分不便利,所有的搬迁户之前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现98%的居民在老家都是有山林和土地,80%的居民都没有放弃老家的土地的种植,18%的住户没有种植农作物,而是把土地给其他人种植、转包、慌废。

搬迁前后的经济收入多数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搬迁前农业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多余开支还得依靠在外务工,而搬迁后带来的变化是交通、医疗、教育、水电等更加便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大多数居民表示,外出务工是没有办法的,如若将债务还清之后就不想

再离开现在的居住地,愿意就在附近务工或者自己做点小生意来维持将来的生活,毕竟家里的摊子丢不开。被调查的年龄段基本在30—50岁之间,他们目前负担压力最大、考虑最多的是子女上学、债务、养老的问题。他们自己将来多数还是要回本地居住,对于子女以后的去向还说不准。

对于户改政策退地的政策,50%的居民表示愿意加入城市养老保险,将近30%的居民表示还不是很清楚政策,20%的居民表示不愿意加入城市养老保险。对于希望政府为他们做哪些事情,25—45岁的居民大多数期望政府为他们提供本地就业机会、好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强农村信贷服务;45岁以上的居民大多数希望加快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步伐。

四、问题与思考

调查中发现:搬迁前后居民生活在交通、教育、医疗、环境等条件都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大多数居民表示搬迁后耕种十分不便利,在现在居住地进行农业生产又没有资金去租种或购买田地,很多居民的心声是:“在外打工毕竟不是一辈子的事,在我没有能力的时候我还是不得不回来,但是回来后我没有田地了我要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勒。”大部分居民还是在积极的开展劳动生产,少数居民处于观望态度,看政府政策的计划与实施

政府十分的关注和关心高山农民迁徙,也出台相关的惠民政来帮助搬迁后农民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现在这不仅是一个民生问

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各种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当地政府部门,使搬迁居民真正的理解惠民政策,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多加强与老百姓的沟通与交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是引导搬迁居民积极开展劳动生活和生产;如农业技术部门提供当地适宜的种植或养殖指导和培训,帮助当地居民开辟出一条致富之路。

第二篇:调查报告(农民)

社号名会 调 查 报 告专业班级 :学 :姓 :

关于“农民了解科技信息的渠道与效果”的调查报告2012年暑假期间,通过对本地区一位务农人员就“农民了解科技信息的渠道与效果”的详细调查访谈。我了解到了当地农民在科技兴农等各方面的问题,以及当地农民在获取农业技术、利用科技和科技创新方面的现状。

首先,当我向当地的一位农民讲明我此行的目的时,这位农民感到了有点不好意思。可以看得出他们是出于对这些先进科技的不知晓而羞涩的。感觉他们是农民,根本就不是搞科技的料。但是我并没有停留在这一位农民身上,除了他之外,另外我还选择性的调查了其他几个在路旁闲聊的农民。他们的观点与前一位我的主要调查对象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分歧。有的农民对农业科技帮助农业快速发展这一话题很感兴趣。或许这些人之前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他们的思想观点就不同。他们求变,也就是我们的专业术语“创新”。所以有关这一方面的话题,我在下面分成三种类型一一阐述。

因为我就出生在农村,所以对当地的农业方面比较了解。目前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总体上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不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目前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往县城里搬,只有那些老的搬不走的只好呆在村里种地。

自从2008年左右起,或许是由于中国教育事业的阔步前行,农村的小学开始走下坡路。从以前的一个班三四十个学生到现在全校十几个学生,而且还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情况不容乐观。年轻人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比较好的教育环境,纷纷往城里搬,形成了一股进城潮。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走了,农村没有了学校,导致想在农村发展和创业的年轻力量也只能放弃最初的梦想,跟风似的往县城里搬。所剩无几的50-70代几乎属于养老带,原本最适合他们不过的种地也变得那么艰难。

年轻人的离去让农村渐渐的变得苍老了,变得沉寂了。如果单纯的讲他们的离去是不可取的,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他们的思想有了进步,哪怕是简简单单的为了让孩子好好地学习,将来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或许他们没有用真正的考虑到为了国家做点什么,但是他们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就是对政府最大的贡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教育大国,欲兴国必先强教育,他们的做法盲打莽撞正好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可是殊不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来讲,农村的中流砥柱消失了,拿什么撑起农村的新天地。

当然目前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老一辈在农耕方面不少的经验。虽说他们不求创新,但是他们手里有最坚实的基础、最基本的常识作保障。而年轻人在这些方面的见解和了解比较笼统,没有或很少有这些宝贝,他们只是知道些皮毛而已,恰恰年轻人的离去丢掉了他们与老一辈经验家的交流学习。真正当有些回头的年轻人想在农村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经验代已老矣,不能实践,甚至已去也。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就是现在的年轻人看不起种地这些苦活,以为种地就得面朝黄土背朝天。对于现在农业的现代化不是很了解,所以就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点导向。当然这也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生的理想有关。

不仅仅是上面这些简单层面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政府的剥削”。所谓的剥削也就是腐败问题。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言论:“政府一心为了老百姓,可是狗日的贪官全吃了”。因为这是一个农民的心声,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有点憨厚甚至有点愤怒。但是我们认真的思考就可以得知真正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所在的县城是国家级贫困县,所以每年政府给予的补助是很多的。但是经过一层一层的剥削之后,农民得到的只有被狗啃过的骨头,从此农民不再奢求什么。文件上、报纸上、电视上再好的政策补助也只能是农民心中的痛,因为他们知道事实的真相。

我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也深受着这样的剥削。就拿我们当地的状况来讲,真可谓是“现实是残酷的”。下面是2009年时就已经存在的问题,当下我估计不仅仅是这些。

X县矿产资源少,贪官们都争着吃老百姓的救命钱。我最近看《保卫延安》X县的贪官就像那里面的汉奸,和八十几岁的老红军聊天。老红军说现在的那些贪官们和解放前的国民党没有什么区别了。X县下乡的有省纪委的.市委人事局的等等!还有每天检查.督察.调研的省委.市委领导都是走马观花啊!也许是被当地的贪官给蒙蔽了。在这里我一针见血的说十件事情:

第一,粮食直补。X县小麦面积不过千亩,可每年上报几千亩,几年内多补的几千万人民币都去了谁的小金库?

第二,老母猪补贴,每头88元,X县农民无论有多少头也只给一头的钱。给国家上报的这么多钱都去了谁的小金库?

第三,教育问题。X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开始后,X中学改名博文

中学,美名其曰公办私立学校,每人每学期学费800元,国家给的钱去那了?更可笑的是,贪官们追求的是利益不是效益,盲目发展不平衡,既不调研也不群众决策一把手说了算。利用教育经费修了很多学校,X县灵泉镇高家坡一所学校两个老师教两个学生,国家投入那么多钱你不怕闹个渎职罪吗?

第四,医疗事故。X县妇产科发生两次事故,四五个女孩子拿着,,《还我母亲》的牌子堵在县政府门口,最后都是以十几万私了.为什么政府买单?他们怕什么呢?

第五,X县塌底月亮湾移民工程,其实是个移富工程。老百姓出了个名,里面住的都是领导和干部。每年暖气费2700元,物业900元,每月平均300元收入老百姓能住起吗?对面林业局,土地局水泥框架结构的每平米才1000元,我们月亮湾移民的砖混结构的每平米970元,谁拿走月亮湾移民补助款每户12500元X220户是275万元?

第六,土地整合项目。2000年—2007年灵泉镇东卫塔子上各个部门就整理了4次,老百姓种肥的地也减产了。土地整合项目应该是新增土地,可他们是在现有基本农田上“整合”。灵泉镇东庄以前的梯田现在为什么有推开了?X县的政绩工程《荣林生态园》变相贪污,我们老百姓能怎么样呢?

第七,X县西卫万亩杏化金品园,从2004年开始,为什么不见老百姓买杏呢?杏树在那呢?不过领导说了,天灾嘛!由于这几年干旱.冰雹.兔害,万亩就变百亩了。

第八,工资问题。X县这几年一直不发全额工资,财政每年扣下2个亿谁敢过问此事呀!

第九,双百双千项目。剪彩就花去了几百万,要么停产,要么就不开工。电厂项目剪彩两年了,平底水库是为电厂服务的,国家现在不让开小的电厂,就意味着平底水库剪彩开工所花一千多万就这样打水漂。为建设煤气化公司。灵泉镇马门庄毁了一座几百万的水库,计划三年完工,让X县城居民用上煤气,可现在五年了还是一块平地。你知道为什么吗?什么枣加工?什么獭兔?什么小米加工?都是贪官们变现套取国家资金的勾当。

第十,卖官记。X县提拔干部不说成绩.不说能力.一次提拔108个梁山好汉。什么县长助理.什么报告员.县委书记自己起个名字提拔。提拔费用三万到五万不等。

言归正传,种种原因导致农民没有接受过种植、养殖等方面应有的培训。就拿施肥来讲,每年他们都会给庄稼施硝铵、碳铵、磷肥等肥料,而不是根据庄稼缺什么补什么。这样的现象很普遍,不仅发生在种植这个领域,包括养殖甚至做生意上。国家的政策里早就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但事实是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国家的优惠政策农民根本无从知晓,村民委员会不去宣传也就罢了,连最起码的通知都少得可怜。农民哪有电脑,哪会用智能手机,就算有就算会,可怜的他们哪顾得上整天去关注这些。所以他们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失去了争取项目的机会,失去了那些本来属于自己的所有机会。

上面我说过,要将了解科技信息渠道的农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年轻人,他们通过亲戚朋友、电视报纸网络以及社会上各方面了解信息。看看我们当地的年轻人就知道了,他们有的卖饼卖衣服,有的开饭店开维修店,还有的种大棚搞项目。毕竟是年轻人、新生代,思想比较开阔,有先进的渠道获取市场信息,成果也不言而喻。另一类是40-60岁的中年人,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亲戚朋友,而且有一个特点“跟风”。遇事没有主见,看见别人做什么他们也跟着做,只要能赚钱就行,对于有没有风险以及适不适合他们干从来不考虑。最后一类是不求上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当然这些人是少数,我们讲太多也意义不大。

从调查中分析可以得出,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并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先进,效果堪忧。目前农村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卖药的看不了病。村官还不如叫贪官,形如摆设,从没有给村里办过事,每个月还领着国家的GDP。还有像上面存在的问题,形势非常严峻。

我不是愤青,只是看到了当地农村的现状,写出了实事求是的残象。偶尔只能算是个知青,写写这些老百姓的心声。基于以上个各种情况,我觉得要想真正的让农民奔小康,就必须将国家政策落实到位。有一个好村长就会带领出好的村民委员会;有好的村民委员会就会带领出好的村民;有好的村民何愁没有好的生活。好的村民委员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再者就是要制定自己的目标,规划好自己村里的发展蓝图。可以“走出去,引进来”。所谓的走出去就是将我们的拿手菜(特产)推销出去,而不是让别人拿走了你的菜却贴上人家的标签。走出去的方式有很多,外出打工也在范围之内。当然这里所说的外出打工指的是首先把自己武装起来,有一技之长后给别人干技

术活。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这些方式最适合他们不过了。不过因人而异,自主创业也是不错的走出去方法。另外,走出去的范畴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去县城、省城,只是影响大小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走出去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给予的支持也特别重要。资金贷款、房屋租赁等。最主要的是技术上的支持,不能让走出去的人半途而废丧失信心。心灵上的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没有上进心,没有干劲。

引进来,就是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引进项目是当地政府的工作,引进来的公司、企业、工厂可以帮助当地的经济快速的发展,同时也缓解当地的就业形势。引进技术,包括农业、养殖业、工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的技术。总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才能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当地的经济与民生平稳快速的发展,谱写农村生活的新篇章。

第三篇:对浙江宁海县农民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浙江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实现了由基本生存型向温饱生活过渡及由温饱向小康的巨大跨越。但与逐渐鼓起来的腰包极不相称的,是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却越发显得单调和乏味。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业余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此,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全面了解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其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调查时间:2009年8月1日至2009年8月10日

调查地点: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吴山村,诗房村,凫溪村等

调查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吴山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间、不同年龄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宁海,是宁波市属县。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之一。全县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人口58.9万,下辖18个镇乡(街道)。境内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生态立县、山海富县、文化靓县战略,相继获得省教育强县、省卫生县城、省文明县城称号,连续几年进入全国“双百强”行列。

西店镇位于宁海北大门,东濒象山港,北与奉化相邻,西达疗养胜地宁海南溪温泉,镇域面积102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外来人口3万余人,下辖46个行政村。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三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戏、看露天电影、听广播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唱卡拉OK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100%都有电视,近9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8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18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上网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成风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五元十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在红白喜事上认为只有大操大办才“够面子”,所以盲目讲究所谓的“礼数”,一切向钱看。殊不知,这给农民自身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阻碍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为不利。

3、村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投入少

一个镇没有一个公共图书馆,没有一个专门的书店(有几个卖少量杂志的小书摊),仅有一两家网吧,村民农闲时的消遣主要是聚集聊天和打牌,虽然电视机在农村已基本普及,但在不少村庄还没有有线电视,仅能收到两三个当地台,甚至连中央一台的节目都收不到,而当地的电视台大部分时间都在播放庸俗无聊的古装剧和大量的广告,这使得在农村电视的作用却远远比不上广播的作用,也促使了赌博风的抬头。农民也需要精神上的满足,但是他们找不到可消费的文化产品,他们就像是处于文化荒漠中的骆驼,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苦于无处可寻。

四、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做好新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建设,忌一刀切。

在中国,很多发达国家的方法都是可以采纳的,但是一定要走“中国特色”,那么农村就是农村特色,不能千篇一律的,每个农村都有一定的特点,挖掘他,然后将特点扩大化,努力做到文化生活建设与农民性质相一致。

5、积极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增强民族民间文化的吸引力。

历史悠久的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是民族民间艺术展示和传承的载体,承载着无比丰富的农耕文化。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民俗文化载体的缺失,曾经使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对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特有的深厚的感情,恢复开展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包括传统庙会,使之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相映成辉,满足农民群众内在的文化需求。

6、社区、村落结对互动,让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零距离。

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很强的互补性。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和农村结对活动,农村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进城展示,城市社区的文艺辅导送到乡村。“城乡结对互动”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提升农村文体队伍的文艺水平,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多样化。

7、提高活动参与率,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和农民零距离。

根据农民的文化需求和审美习惯,组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是摆在乡村政府和文化站干部面前的任务。这就需要组织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龄群众的心理需要,精心设计文化活动的内容,特别要开展形式比较新颖、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要注意文化活动的导向性、示范性,注重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让先进文化与农民零距离。

五、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精神性存在,精神生活对人来说是根本的、关键的。从这个视角看,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满足和发展其精神需求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逻辑要求,更是应对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现实路径。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日

第四篇:对乡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对乡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多年以来,我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开放程度,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使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04年全乡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万元,比上年增8.63%;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10.6%。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农民增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实现我乡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一)县、乡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实施“农业富民”方略,从政策、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给予倾斜,积极组织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二)各村进一步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注重发挥区域特色。大力发展烤烟、核桃、畜牧产业和发展特色种植业。

(三)去年大、小春生产风调雨顺夺得丰收。

(四)全乡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交易市场培育和提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等工作扎实推进。

(五)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各职能部门层层举办样板,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

(六)全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增强,同时农民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中获得的务工机会和提供服务的机会也明显增加,增收渠道拓宽。

(七)劳务输出增收已成为乡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的共识,农民自发到外地寻求发展的意识增强,政府组织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加大,农民离开乡土到外地务工创收的人数增多。

二、当前我乡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我乡传统农产品较多,但没有加工型龙头企业,多数农产品未能通过龙头企业收 购、加工升值,生产效益难以真正发挥出来。

(二)农业基础仍显薄弱,农业区域特色不明显,部分优势产业规模不大,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实、不稳定。

(三)城镇化水平低,二、三产业发展总体滞后,乡内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能力有限,为农民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多,农民靠从事服务业增加经济收入有限。

(四)乡、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战略眼光,影响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农民增收。有些乡.村干部,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精力难以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还有的偏重于显性的政绩,乐于做“形象”工程,对“高、大、外”项目的战略性投入思考较少。有的村干部精简后人数减少,但工作量大,待遇低,有时因为一些硬性任务等,上面不满意,群众不理解,加上养老保险无钱解决,工作积极性不高。另外,有少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素质差,工作方法简单,对

党在农村的政策缺乏深刻的理解,不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好,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干群关系紧张,矛盾较多。这些都成为制约我乡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五)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总体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欠佳,难以获得高报酬的从业岗位,直接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严重阻碍了农民外出创业增收。

(六)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服务滞后,农业生产者获得的市场信息不充分,导致多数农产品无法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三、促进我乡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责任,创新思维,稳步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一是要严格各级责任,服从和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认真抓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的贯彻落实;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认识农业农村,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抓农业农村工作,用创新思维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三是要按照科学组织、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发挥比较优势,抓主导产业,推进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对一些重点项目要按规划实施,切实抓好落实,对已经确定了的优势产业和工作重点,要制定详实的工作规划,强化措施,把工作抓实抓好。

(二)壮大集体经济,构筑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促进农民增收。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壮大集体经济,这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集体服务功能,增强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的需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只有集体经济实力强了,才有能

第五篇:对农民小额贷款需求及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农民小额贷款需求及现状的调查

报告

调研时间: 调研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主题: 调查人员:

前言

小额贷款是以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而提供的小额度、持续性、制度化的信贷服务方式。它主要是向农、牧、渔、各种微型的非农经济体以及小商小贩等发放短期无抵押的小额贷款,而且贷款的发放往往还伴随着一系列的综合技术服务。旨在通过金融服务让贫困农民获得生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小额贷款既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

1997年以来,小额贷款在非政府组织继续试验和推广的同时,政府开始采用小额贷款方法开展扶贫,小额贷款推广到全国多数贫困地区,成为一项重要的扶贫到户的措施,中央银行也出台了支持信用社开展农户联保贷款的政策。小额贷款的开展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对于增加农户的信贷可获得性,提高农户的生产及收入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小额贷款利率较低,贷款额度难以满足农户需要,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脱节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小额贷款的发展遭遇了困境。本着学以致用,造福家乡的目的,我利用暑假时间,结合自己所学,进行实地调查问卷、走访等途径,发现问题,并针对其他学者关于我国小额贷款在实践中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所在。并在查找资料、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的同时,对我县小额贷款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造福家乡。

正文

一、调查情况概述

**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省会郑州110公里。全县辖10镇,227个行政村,22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万人,总面积758.7平方公里。基本地形地貌概括为“三山六陵一分川”,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26.9。公里。**特色产业突出。农业上,有奶牛、蔬菜、花卉、烟叶、林果等支柱产业;工业上,有省级华阳产业集聚区和市级空港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纺织化工、冶金建材、耐火材料等支柱产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80家。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615元、6458元,同比增长15.7%和25%。近几年来,全县经济发展迅速,在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中,以跨入了全省30 强的行列;但受地理、资源、人文等因素的影响,该县仍属欠发达及经济地区,全县仍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每年在本地及外出打工的农民占全县总人口的很大比例,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外出打工,有效的促进了我县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农民的收入依然有限,仍然经受不住家庭大的变故。并且随着农民知识水平及消费意识的提高,尤其是那些有理想,有抱负,在外掌握技能,希望在家乡创业,造福邻里的农民朋友们,面临着来自经济上的巨大困难。

在**县众多农村中,本人选定的是毗邻**市区的**镇作为分析研究的地点。这是因为该地区有大量的工厂,在工厂打工的农民较多,思想较为先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县的的实施现状,对于分析和认识我县广大村的农民对小额贷款需求及认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的方法,以**县**镇的*****设备有限公司为总体,以其中的100位当地的打工农民作为抽样的样本,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和与当事人聊天的形式来了解农村小额贷款在农民中的实施的具体情况,及其在我县存在的不足,及障碍。本次调查共发出100份样本,收回100份。所有的工作均由本人一人独立完成。

二、对调查情况的分析

1.农民对“小额贷款”的认识和态度

根据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下结论:七成多农民了解“小额贷款”。调查显示100名被访者中,从参加“小额贷款”的农民,对“小额贷款”制度普及程度看,25%的人曾有过贷款的记录,小额贷款在当地的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81%的人表示听说过或是了解小额贷款业务;4%的农民表示不知道。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民对“小额贷款”还是比较了解的。有54%的农民表示了解“小额贷款”的有关政策和相关知识,21%的人知道一点,仅有4%的人不清楚此项政策。农民对“小额贷款”制度普遍表示欢迎,对参加“小额贷款”有很高的热情。

2.借贷意愿和贷款需求额度的分析

在农户家庭可承受的经济条件和现有利率水平下,调查样本农民中有32%的人有贷款意愿。贷款需求额度在不同的收入农民家庭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以目前较普遍的5万元以内作为小额贷款分界。把10000元以下,10 000—30 000元,30 000—50 000元,50000元以上作为4个分布区间。调查发现,当地农民理想的贷款需求额度以30 000—50 000元以内的贷款需求最为集中,达47%。同时有10%的农民家庭有超过5万元以上的较大额度的信贷需求。如果我们对不同家庭收人水平的农户进行比较,发现中低收入的家庭对小额度贷款的需求占较大比例,较高收入水平的家庭对小额贷款需求的比例却明显偏低,但对较大额度的信贷需求意愿也普遍较强,尤其是那些在外打过工,希望在家乡创业的农民。

3.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的分析

以当前普遍的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小额贷款的贷款月息为基础进行调查,调查中没有农户认为利率高是不选择贷款的主要问题,几乎所有的农户都认为现行的利率水平可以接受。但有多数的农民家庭认为的款的程序较为繁琐,增加了他们贷款的难度,打消了他们的贷款积极性。对贷款期限而言,有25%的农户认为贷款期限应该在1年或1年以内,30%的农户则希望贷款期限能在1—2年,其余45%的农户希望贷款期限能长于2年,最好能根据农村的现实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4.贷款资金的用途的分析

调查对象中有45%的农户表示贷款主要用于生产性的资金需求,其中用于传统种养殖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贷需求占20%,用于创业、经商、小手工业等经营活动的信贷需求为25%。55%的农户表示贷款主要用于消费性的资金需求,其中用于一般日常生活支出的信贷需求为25%,同时农户家庭教育,医疗性支出也占据了较大比例,达到10%,最后是农户用于婚嫁建房等的资金需求达20%。

5.存在的问题

1)由于借款的程序较为繁琐。当农民出现资金短缺,有贷款意愿时,最先考虑的并不是向信用社或银行提出借贷申请,而是向亲友借钱。因为通常民间借贷所耗费的时间较短,程序简单,且还款的方式和期限较为灵活,成本已较为低廉。

2)申请者资格鉴定的公正性受到质疑,有些地方存在评定与实际不符的状况。银行的相关鉴定部门的评定通常包含着人情成分,也有一些鉴定者因为收受贿赂而做出与实际不符的评价,其结果是使得款项无法用于正常用途或是偿还存在风险,造成的结果是,钱无法到达最需要者的手中。3)有些贷款机构的相关部门办事效率低,影响了贷款发放的速度。村民从申请贷款到实际得到贷款的等待时间过长,一些急需资金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农民的生产受到影响,造成农民的损失。

4)贷款后的监督不够。通常在贷款后,对于贷款使用的监督极为松懈,所贷款项无法做到专款专用。有些农民以生产的名义申请贷款,但取得款项之后,并不是将这笔钱用于生产,而是将其用于消费,甚至是一些非法的用途上,这样,小额贷款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5)还贷期限缺乏灵活性。由于农民贷款需求的不同,造成其理想的还款期限也有所不同。但农村信用社的还款期限最长为一年,这就造成银行规定与农民需求间的矛盾。故银行的还款的期限确定应该将一些非人为因素考虑进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很可能的结果是,农民拒绝还款,使得这笔款项成为呆账死账。

三、对策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为了更好地促进小额贷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效应特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广大农民应积极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其次,信用社方面要积极构建与农户的信用合作机制,创新信贷产品,结合农户实际适度延长贷款。最后,政府方面要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一方面减少税收,鼓励农村信用社多发放小额贷款;另一方面引进其他机构参与小额贷款减轻信用社的负担。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支农服务,对农民创业进行技术上的指导,税收上的减免,同时加大对广大农村居民技能培训力度,从而保证贷款资金弄够发挥最大的效应。具体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农村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可以由地方政府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形成的农村小额贷款损失,建立农村保险制度,可以专门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保险业务,在发放小额贷款的同时小额贷款人需要购买与贷款同等保险金额的财产意外险,降低信用社贷款风险,缓解农户还款压力,促进贷款良性发展。

2)制定严格的农民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明确农户信用评定细则,规范信用评定流程,防范弄虚作假;完善评审监督体制,将每一个评定细节公开化,提高评定程序的透明度及可信度。简化信用评定流程,缩短农户从提出贷款申请到发放贷款证的时间,使农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获得贷款。3)扩大贷款种类和额度,放宽贷款期限。虽然贷款对象主要是经济上有困难的农户。但农户的需求还是会有较大差异,应用于生产,创业的农户需要较大金额的贷款,用于家庭生计的农户需要较小额度的贷款,故应区别待之,扩大贷款种类和额度可以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解决农民资金短缺问题。4)加强贷款机构与放款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信用社对放贷对象进行小额贷款知识的宣传及培训,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册,举办公益讲座,提供免费咨询中心等方式让农户对信贷业务有所了解,避免在借贷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便,增进广大农户对小额贷款的认识。

5)强化监管作用。不仅要严格监管信贷机构工作人员,避免操作风险。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的约束,有些信贷机构可能会滥竽充数,利用小额贷款业务获取利润,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的贷款积极性。此外还应加强农户还贷能力问题,督促贷款农户在规定的还款期限内还清贷款,使农信社更好地运作。

6)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农户利益之间的关系。政府应给予农村信用社更大的利率浮动空间,使放贷机构制定合理贷款利率,在保证自身获利的情况下使贷款发放到农户手中,达到服务于三农的目的。

7)扩大小额贷款机构的融资渠道。贷款机构可以通过金融刨新,由政府扶持模式逐步转化为正规商业化模式。完善员工管制和激励体系。制定具体员工奖罚措施,定期对职员的服务态度及业务完成状况进行量化考核,按等级进行奖励,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结论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除针对性课题的调查外,我还在工厂中进行实习,锻炼了自我,增长了自身的能力,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在假期实践的同时,我尽可能的同工厂里的师傅们接触,了解农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总之,尽可能多的深入社会、多了解农村,努力发挥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我在实际的调查和座谈的过程中看到,了解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获取了各方面比较全面真实的材料,也产生了一些想法。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将那些真相以及想法展示出来,以期能够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静.涉农经济组织的融资及信贷配给.财经科学,2007(7): 38—44.

[2]霍学喜,屈小博.西部传统农业区域农户资金借贷需求与供给分析——对陕西渭北地区农户资金借贷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农村经济,2005(8):58—67.

[3]王静,贾丹花.关中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管理观察,2009(12):121—124.

[4]汤灏.我国小额信贷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上海社会科学,2007(5):45—47.

[5]林杰,郑玉旺,董光雄.对当前农村小额信贷的调查与分析——以南平市为例.福建金融,2008(7).2l一23.

[6]孙若梅.小颤信贷与农民收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7]张玮,曾国平.农村金融服务促进统筹城乡收入区域差异研究.商业研究,2010(l).

[8]周波.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金融及其政策选择.经济问题,2008(8).

[9]何敞峰.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的政策建议.金融实务,2005(6).

[10]焦瑾璞,扬骏.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附录: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为进一步了解小额贷款政策,研究我县当前小额贷款的现状、原因和改善措施,我组织了这项抽样调查。此调查不记姓名,所有数据均用于统计研究,请你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对你的配合与支持深表感谢!

乡村: 年龄:

1)您的健康状况()A.良好 B.一般 C.差 D.疾病

2)您的家庭人均年收入()A.5000元及以下 B.5000—1万元 C.1万到2万 D.2万以上

3)你是否有贷款意愿()

A.有 B.无

4)你是否使用过信贷业务()

A.有 B.无

5)你对小额信用贷款的认识程度()A.使用过 B.了解 C.听说过 D.不知道

6)您贷款的额度()

A.10000元以下 B.1—3万元 C.3—5万元 D.5万以上

7)你理想的贷款额度为()A.10000元以下 B.1—3万元 C.3—4万元 D.4—5万元 E.5万以上

8)从申请贷款到实际拿到贷款的时间是()

A.1个月及以下 B.1个月到3个月 C.3个月到6个月 D.6个月以上

9)您贷款的主要用途()

A.传统养殖业 B.结婚,建房等 C.看病,学费 D.创业,经商等 F.一般生活支出

10)您是否按时还贷()

A.按时还贷 B.没有按时还贷 C.还了一部分 D.还没到期

11)你希望的还款时间为()

A.半年 B.半年到一年 C.一年到两年 D.两年以上

12)您没有选择小额贷款的原因是()

A.贷款利率太高 B.贷款程序繁琐 C.不知道怎么办理 D..其它

13)您希望小额信用贷款()

A.简化贷款程序 B.增加贷款金额 C.延长贷款周期 D.降低贷款利率

下载对某县某乡2012年农民迁徙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某县某乡2012年农民迁徙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问题。近日,县......

    ,关于农民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的调查报告 我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它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 1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根据从网上和我家乡......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从古到今,农民都是占国家人数比例最多的。可以说在古代整个国家就是由农民来支撑的,失去了农民的支持无疑会失去国家的政权,所以古代才会有重农抑商的出......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赵集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提要:现在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业、农村、农民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阜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上述问题尤为严重,土地荒废,农民工等......

    农民收支调查报告大全

    农民收入消费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 一、收入方面 1、 主要来源:农业种植收入为25%,外出务工收入为60%,其他收入15% 2、 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缺乏长期有效的收入机制和稳定......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1 20xx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周期性规律影响,我市农民增收形势严峻。日前,市委农工部就今年农民增收问题组织人员深入xx等地......

    农民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调查报告2010级行政管理汤红梅仓上镇近五年来 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调查报告 2010级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