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十年前讲温饱三十年来奔小康
三十年前讲温饱三十年来奔小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物质基础,30年间,城乡居民生活经历了由解决温饱到逐步迈向小康的阶段,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也随之不断调整和转变,消费取向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乡居
民消费需求逐步由满足生存必需品消费阶段逐步向满足发展和享受需求的非必需品阶段过渡。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36元,比1985年的429元增长12.4倍,年均递增11.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20元,比1981年的206元增长13.2倍,年均递增10.3%。
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2007年,××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1%,比1985年降低了13.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比1985年降低了10.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改革开放30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的六成以上用于食品以外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表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已由温饱跃上全面小康。
膳食结构更加合理。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主要是以解决温饱作为生活的第一追求,食品消费量较多的是大米和面粉等主食品。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食品消费逐渐由吃饱向吃好和追求营养化、科学化、保健化和方便化方向发展,食品量消费较多的是猪、牛、羊肉、水产品、家禽、鲜蛋、鲜菜、水果等副食品,并且在外用膳的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中,主食占18.2%、副食占66.3%、在外用膳占15.5%,与1984年相比,主食比重下降16.8个百分点,副食上升5.3个百分点。副食品消费中的奶及奶制品是1984年的55.9倍,饮料是1984年的33.5倍。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中,主食占36.2%、副食占51.2%、在外用膳占12.6%,与1984年相比,主食比重下降20.9个百分点,副食上升9.7个百分点,在外用膳上升11.2个百分点。
穿着消费走向时尚、品牌、个性化。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对衣着的消费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一的御寒、保暖到中高档、舒适、时兴、款式的多样化,从一套衣服穿几年到一个季节穿几套,从单一的本地渠道购物到繁华的都市选物,由每件几元上升到几百元甚至过千元,人们开始注重“包装”自己,流行的休闲装、羽绒服、牛仔装等,多姿多彩的款式与色调衬托出百姓对美和个性化的执着追求。2007年,××市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076.9元,比1985年增长了14.7倍。人均购买服装9件、购买鞋类3.5双,分别是1985年的4.3倍和1.8倍,与此同时,购买各种布料的数量和支出明显减少,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材料占衣着的比重为0.3%,比1985年下降了30.2个百分点。
2007年,××市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228.8元,比1985年增长了6.5倍。人均购买服装2.9件、购买鞋类1.6双,分别是1985年的3.6倍和8倍。与此同时,购买各种布料的数量和支出明显减少,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材料占衣着的比重为3.4%,比1985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用于购买首饰、手表、化妆品和美容美发等个性化的消费快速增长。2007年,××市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金银珠宝饰品15.7元,化妆品支出85.9元,美容美发支出37.4元;农村居民人均购买首饰1.3元,化妆品支出4.3元,美容美发支出1.2元。
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趋向现代化。城乡居民生活变化尤为显著的是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居民家庭对现代化耐用消费品的拥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实用到享乐,普及程度迅速提高。从上世纪70年代的百元级“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代千元级的“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照相机)、到90年代万元级、十万元级的电脑、小汽车、商品房,消费档次大大提高。目前,“老四件”早已在农村普及,“新六件”在多数城镇也已接近饱和,人们对万元级商品的需求正处于资金积累和逐步增加消费的阶段,家庭轿车、住房等10万元以上级的消费品已开始走入普通农户家,以数码电子产品、住房、小汽车、摩托车、通讯为特征,新的一轮消费热点已经出现。1983年,××市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黑白电视机17.8台,洗衣机1.5台,录音机2.9台,电冰箱0.3台,照相机0.3台。2007年,××市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9台,洗衣机105台,移动电话115部,已基本达到饱和。空调、家用电脑、家用汽车等新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攀升,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拥有空调57台,家用电脑21台,照相机15架,电冰箱70台,家用汽车2辆。1986年,××市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黑白电视机8台,收录机3台。2007年,××市农村居
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95.8台,洗衣机95台,移动电话96.7部,电冰箱25.8台,空调17.5台,家用电脑7.5台,家用汽车4.2辆,摩托车55.8辆,照相机2.5架。
居住条件更趋完善、舒适。改革开放以来,居住条件发生质的变化,住房由土房变楼房,由小房变洋房;取暖由烧薪炭变为烧煤电;炊用燃料由烧木柴变为沼气、液化气、电能;家庭饮水、用水、卫生设备等等都有很大变化。1983年,××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仅有8.9平方米,2007年达到36.6平方米,比1983年增加了27.7平方米。2007年,城镇居民40%的家庭为三居室,17%的家庭为普通楼房;有厕所浴室的家庭占61%,对房屋进行装修的占10%,每户装修花费在1490元;炊用主要燃料为液化气的家庭占9%、煤的家庭占91%,人均消费液化气的费用在93.6元;100%的家庭为独用自来水。1983年,××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仅有12.6平方米,2007年达到33.8平方米,比1983年增加了11.2平方米,其中人均楼房面积达到9.4平方米,钢混结构面积为21.5平方米,比1983年增加了21平方米,砖木结构为1.7平方米,比1983年增加1.2平方米。2007年,××市农村居民家庭中,4.2%的农户使用水冲式厕所;100%的农户炊事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92%的农户饮用的是自来水;72%的农户住宅外道路为水泥或柏油路面。
交通更加方便,信息更加通畅。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交通通信方式由自行车、公共汽车、邮信、电报方式向飞机、火车、汽车、出租车、手机、网络转变。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仅3.8元,2007年交通通信支出达到728.2元,比1985年增长了190.6倍。其中人均火车费用支出5.82元,人均购买交通工具支出151元,人均购买移动电话支出37.6元,人均上网费用支出11.4元。198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仅0.2元,2007年交通通信支出上升到232元,比1985年增长了1159倍。其中人均购买交通通讯用品支出126.9元,人均交通通讯服务费用支出72.6元。
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文化追求日益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逐渐将消费需求转向文化素质、精神生活等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2007年,××市城镇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为467.7元,比1985年增长了8.5倍。其中,用于购买文化娱乐用品的支出为114.2元,比1985年增长1.9倍;用于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为81元,比1985年增长61.3倍;文化娱乐服务中,用于团体旅游的花费占30.3%,用于休闲娱乐的花费占53.1%;用于教育服务的费用(不包括教材)支出为272.4元,比1985年增长30.3倍;教育服务费用中,用于非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和托幼费支出为73.8元,用于成人教育和各种培训班的费用为51.9元。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为204.1元,比1985年的7.6元增长了25.9倍。其中,用于购买文化娱乐用品的支出为77.1元,比1985年增长28.7倍;用于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为9.4元,比1985年增长142.6倍;文化娱乐服务中,用于团体旅游的花费占34.3%,用于休闲娱乐的花费占40.1%;用于教育服务的费用(不包括教材)支出为117.6元,比1985年增长23.1倍;教育服务费用中,用于学杂费和托幼费支出为46.9元,比1985年增长8.6倍;用于成人培训的费用为0.5元。
医疗保健投入加大,身体健康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从有病无钱治到无病常检查,吃药捡便宜到便宜药不吃,居民更加注重对身体健康投入和消费,各类健身器材、医疗保健器材和滋补保健品迅速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成倍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达335.6元,比1985年增长了37.6倍。其中用于购买医疗保健器具的支出为7.3元,用于购买滋补保健品的支出达19.3元。农村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达188.4元,比1985年增长了12.9倍。其中用于购买医疗保健用品的支出为103元,比1985年增长了17.4倍;用于医疗保健服务的支出为85.4元,比1985年增长了9.7倍。
第二篇:三十讲名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中的名句: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出自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使树木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要想水流流向远方,必须疏通它的源头。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时,第二讲提及这一名句。书中同时指出,“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路更不容易”。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语出《孟子》。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第三讲关注中国梦,谈到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引用这一千古名言。书中还指出:“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3、“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中这句论断,出现在第十七讲。本讲的主题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谈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时,书中巧妙用到这一名句,并展开论述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要的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第二十讲引用《尚书》中这一名言,进而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本讲中,还引用了
5、“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等名句。本讲的主题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6、“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中这句古训,被第二十三讲引用。本讲关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重要基石,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这种情况必然要求居安思危,安而不忘危。同在本讲,本书还引用《西游记》中的“单丝不线,孤掌难鸣” 强调,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同心协力应对各种问题,才能实现共享正义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
7、“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出自《三国志》。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二十六讲,谈到坚持交流互鉴时,引用了这一名句。书中同时强调,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第三篇:三十讲汇报
关于征订、学习、宣传《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
工作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西安市高陵区教育局委员会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通知》(高教党发【2018】83号)文件精神,我校于2018年7月 19日上午8:30召开党支部会议,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及要求,安排了征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工作及学习、宣传计划,现将具体工作内容汇报如下:
本次党支部会议由刘朝阳书记主持,21名党员全部参加。会议第一项:刘朝阳书记带领全体党员学习了(高教党发【2018】83号)文件精神。要求全体党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真理,深刻领会“八个明确”的深刻内涵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忠实践行者;把学习《三十讲》同马克斯基本原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结合起来,全面融会贯通的理解其中思想的深刻内涵;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提高思想认识,推动自身工作的高效创新性。大会第二项:刘朝阳书记强调了全体党员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系统、深入学习《三十讲》内容,用心感悟其中内涵,用其精神指引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并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第三项:安排了由后勤负责关于征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工作,共征订21本。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校会进一步引导全体党员落实积极学习《三十讲》,组织多样化的宣传、感悟分享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精神内涵融入党员的思想认识中,践行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中。
高陵区药惠中学党支部
2018年7月19日
第四篇:《三十讲》学习心得
精品学习资料范文
《三十讲》学习心得
《三十讲》学习心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自发行以来,在全国掀起了购买热潮,频频出现脱销现象,这说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当中产生深远影响,并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三十讲》的发行,又一次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继续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提供了好的教材,是权威解读、辅导引领。《三十讲》牢牢把握“八个明确”的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把宏伟浩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练概括综合,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三十讲》使用了总书记有过的大量古典名句、精典妙喻,比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这体现了总书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书中讲到: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中国每一个人民的梦。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决策部署,贯穿着坚定的人民立场,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品学习资料范文
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伟大、前途光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发、任重道远。让我们用好《三十讲》这一重要辅助读物,深入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继续奋斗!
第五篇:三十年前的检讨书
三十年前的检讨书
中午午休时,我在教室里认真炮制了一封《检讨书》,将如何向表哥软磨硬泡才借得此书,以及未来表嫂从哪里艰难购得此书并如何赠给表哥等情况一五一十详细告知,并将表哥和未来表嫂的爱情故事着力渲染一番,最后还将丢失此书的后果写得非常非常严重,说它一定会断送掉一对热恋情侣的爱情,其破坏力和杀伤力将如何巨大等等,写得是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就是待我将这篇洋洋洒洒逾千言的检讨书交给吴老师,他默默看过之后,又挑着眉毛,坏坏地笑着问我:“万红英同学,你这是检讨书呢,还是爱情小说?”看着他一脸的坏笑,我豁出去了,准备跟他大战三百回合:“管它是什么,请您看在一对年轻人纯洁的爱情份上,将书还我好吗?”看到我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吴老师嘿嘿嘿地笑了起来,将书递给我说:“好吧,算你有理,拿回去吧!只是以后别在上课的时候看了。——我也看完了。”我懵了,有点不敢相信,才一个回合,他这么轻易地就将书还了我!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我们年轻的吴老师也很可爱!
时光匆匆,一晃三十年过去,昔日最年轻的吴老师如今已是那所县立第一中学的书记,身份显赫,大权在握了。毕业这么多年没有联系,想不到他会托家里的学生打电话来请我们回去聚会。从1981年开始从教,整整三十年光阴,吴老师早已桃李遍天下,不说别的,光得意门生就不知道有多少。我自然是绝对算不上他的得意门生的,但他竟然在数以千计的学生中能够记起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女生,不能不令我感怀和感动!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那封爱情小说式的“检讨书”,令他这么多年都不曾忘怀?
笔者:杨小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