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作文提纲(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04:2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写作文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写作文提纲》。

第一篇:怎样写作文提纲

怎样写作文提纲

我们写作文时,在审题、确立文章中心以及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后,就要考虑如何组织安排材料了,组织安排材料就是安排结构层次,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讨论讨论怎样编写作文提纲吧。

我就先谈编写作文提纲的意义。

我们写作文,往往对想写的材料不作全面安排,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就如俗话所说,“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这种随想随写,随写随想的情况,就容易造成条理不清,层次混乱,或遗漏了某些主要内容,或者颠倒了材料的次序,或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或发生详略不当的毛箔„

有的时候甚至有时还刹不了尾,或者写不下去,卡了“壳”。

生活中是常有这种情况,这就告诉我们在作文时要少走弯路,不绕弯子,避免或减少我方才所说种种毛病,我们在习作中,必须重视学会编写作文提纲。

什么是作文提纲呢?提纲就是文章的提要,就是简明扼要的写作计划。作文前要有提纲,就像盖房屋先要有设计图一样,非常重要。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尽管我们只要写二、三千字,也须先写个提纲,„„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这段话虽然是对工人讲的,但对我们也适用,写作文提纲是提高结构文章能力的有效方法。

盖房子先要有设计图,然后按图打地基,立支架,砌砖上墙,铺瓦,装门窗,如果不先画好设计图,然后再按图施工,想到哪里盖到哪里,就一定会出问题,弄不好,还得全部返工。

我说写提纲的几个要点吧:第一:作文提纲的要点和中心。第二:作文提纲要体现出层次。写提纲时把握段落层次考虑周严、细密,动笔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成文才能有严密的逻辑性,做到条理清楚。第三:作文提纲要体现出重点,一篇文章的材料,对表达中心来说,作用有重有轻,在编写提纲安排材料只有体现出重点来,作文时才能做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对文章中详写的地方还应再分出小层次,这样才能脉络清楚,重点突出。

习作时,我们不要匆忙应付,我提出这些要求:⒈读题,审题;把作文题目的意思弄清楚,明确要求。⒉确定内容,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作文内容;⒊确立中心,根据题目要求和作文内容,明确写作目的,确立中心;⒋选择材料、根据作文中心,对作文材料进行选择。

在列提纲阶段,主要是明确怎么写,为将要写出的文章作一番精心的设计,对材料作出安排,这是最主要的一步。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个理清思路,一个是突出详略。提纲写出后,我们要仔细检查,看看材料与中心是否符合,材料有没有遗漏或重复,条理是不是清楚,重转载自百分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点是不是突出。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改。

参考资料:

怎样写作文提纲

“"凤头,猪肚,豹尾

首先要熟悉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形式和内容安排特点.议论文一般可分为三大部分,内容上一般要涉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

第一部分:开头或称绪论分,提出问题,回答“是什么”;

第二部分:正文或本论部分,分析问题,回答“为什么”;

第三部分:结尾或结论部分,解决问题,回答“怎么样”.注意两点:“为什么”“怎么样”这两个内容,在不同的文章中应该有所偏重,多数偏重论述“为什么”;两各个不要写成“老三段”,中学生议论文一般五段左右合适.古人:云:“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

张志公《传统的章法论》:传统辞章学认为最重要的“立意”.重视分合问题,如孟子《天时不如地利》.还讲究起承转合,开头和结尾.有波澜有起伏

合情理避俗求真(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技法精巧(拟人,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文体别开生面(日记,书信,小说,诗歌

访谈录,寓言,短剧,分镜头

剧本„„)

二,谋篇布局

五段左右字数不少

古今中外名言引证排比类比正反对比

并列层进注意结构

由小到大由人到物由浅入深由实到虚

由虚到实由现象到本质

重点突出思维辨证

情感真挚写放胆文不失分寸

讲时代感语言流畅

内容不够发挥材料

议论文一般要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不同文章中,又各有侧重.一般都会侧重议论“为什么”.首先学会分析优秀作文的构思:其他“构思”特例:《不完美的生活同样精彩》

一,生活的确不完美

白云自由风之捉弄

雄鹰飞翔弓弩之惊

流水扬洒石砾之阻

项羽辉煌乌江自刎

孔明三分天下魏兴蜀衰

孙文三民主义水深火热

二,不完美的生活同样精彩

项羽没有战姿诚信

孔明没有嘴上心里

孙文没有帝制英名

白云四分五裂融进世界

雄鹰搏击长空猎者难觅

流水撞击岩石化作彩虹

《人贵有自知之明》

1,它是克服自负,自卑心理的武器(心理学)

A“自知”的反面是自负,自卑(及危害)

B“自知”是正确地估计自己——成功的基础

2,知人易,自知难.A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二篇:怎样写作文提纲

构思和列大纲(提纲):写作从提纲挈领开始

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外在表现形式。

「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动笔之前有了一个提纲,它可以做我们写作的向导,帮助我们把思路理清,写作时就能有所依据顺理成章。平时写作,先拟个提纲是有助于作文的,而临场作文,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列个简单的思路提纲,以提醒自己围绕着话题和中心去写。

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低年级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

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列提纲(大纲)的具体步骤:

一、构思:

1.构思是指动笔前对文章怎样写的一系列思考。构思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选择材料、确定中心、组织材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

2.构思首先要解决选择什么材料,确定怎样的中心这个问题,即要立意。认真审题,仔细研究题目,把头脑中初步的立意写出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立意锤炼的过程。议论文要明确其中心论点,记叙文要明确其主题思想。中心意思的确定,要由材料决定,一定的材料一般只能说明一定的中心。中心确定下来,又对材料起统率、制约的作用。选择材料和确定中心是一个反复交替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3.命题作文,必须要善于动脑,善于充分运用大脑中储存的各种印象、语言等。在审题后,要写出立意深、思想深的作文来,关键的问题是:广开思路,浮想联翩。但如何浮想呢? A会纵着想、B会横着想、C边想边思考、D边想边归类、E进行联想和想象。

4.在广开思路,浮想联翩的基础上,确定中心,然后根据中心确定材料内容。围绕中心思想,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典型材料,尤其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要写得完整、精要。

中心要做到:正确、准确、明确、集中以至深刻新颖。而材料要做到:新鲜、典型、以小见大。

5.确定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注意精心构思布局,把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安排好材料的顺序,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注意段落的过渡,注意前后文的照应。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6.构思时还要结合文体要求考虑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写记叙文,要以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写说明文,要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写议论文,要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所谓表现方法,也即写作方法,比如象征、对比、衬托、以物喻人、卒章显志等。7.把上述思考用文字固定下来即成为写作大纲,也就是文章的蓝图,或者说是文章的骨架。列写作大纲,可以防止文章畸形,或者跑题,偏题,离题,也可防止头重脚轻等现象。8.最后注意要有字数上的大体安排,不能过多或过少。

二、列写提纲:(一)提纲内容:

提纲的内容一般应包括题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材料的组织安排等。不同的文体其构思的方法和侧重点也各有差异。(二)如何列写提纲:

1.题目。要把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1)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注意段落的过渡,注意前后文的照应。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2)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3)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4)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5)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三、下面略谈谈列提纲的一些方法:

(一)巧列小标题

最简单的一种是使用小标题。例如《班有三宝》这篇文章,就用了「一宝——亲切妈妈型」;「二宝——西洋潮流型」;「三宝——温文尔雅型」。

这种结构的作文思路一目了然,简单易学,尤其适合于作文基础中下层的学生。

(二)内容串联式

选用一个或几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或一小段话,在文章的若干处不断重复,形成间隔反复或排比,构架文章的主体结构,使各部分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的谋篇方法。

不同文体的提纲的构思方法和侧重点: 1.记叙文

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顺序或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安排,先列出中心思想,然后列出各段落的内容要点,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要明确。记叙文提纲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一、拟定标题

二、中心思想

1.简述内容(包括关键词)2.「提出、强调、重---申」主题句

三、选择结构

1.纵向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或过程进行,这种结构,建立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的(顺叙、倒叙等)基础之上。倒叙尽管将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开头,但主体仍属于纵向发展式,因为作者和读者都有明确的时间意识。选用这种结构,易生沉闷感,这就必须注意主次详略,重点突出。

例1: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小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小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小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例2:

题目:记一次拔河比赛 结构安排:

一、开头:概述事情的时间、结果等。可以议论事情对我的影响。

二、中间:从前到后详细叙述事情过程。1.出发。(时、地、人等以及心理)2.到达。(有场面描写)3.比赛。(细节、个人、自己的感受)(详写)4.成绩、心情。(点出意义即主题句)

三、结尾:重申意义,照应开头,发出感慨。

2.横向发展式:按照事物构成的序列展开,分成几部分。

例:

题目:我的翅膀

主要内容:在新的学校,老师帮我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中心思想:老师给了我自信的翅膀,让我飞翔。

结构安排:

一、有一位老师,她是我的翅膀。(点题,略写)

二、在新的班级里,我重新树立信心。(详写)

1.刚转入时的没有信心的心理状态

2.在老师的鼓励下竞选班长

3.参加校园艺术节

4.考班级第一名

5.议论:对老师的敬仰

三、老师给了我自信的翅膀,让我飞翔。(略。点题)

四、标明层义(这一部分是文章的纲要,应详细写)层义是提纲主体部分,有两种写法:

①、标题写法,用几个到十来个字描述。这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清楚。②、句子写法,用完整的语句描述。这种写法长处是:具体明确。

根据具体情况,最好是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在简单明了的地方用标题写法,在复杂难记的地方用句子写法。

五、方法、技巧提示:

1.表达方式 2.叙述顺序 3.修辞方法 4.详略、抑扬、悬念 2.议论文

(1)议论文在构思时重在论证结构的安排和论证方法的选择,尤其要尽可能多地联想相关的事实论据和名言警句,以备写作时运用。(2)编列提纲可用五步法:

第一步:立论。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入据。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有时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等。

第三步:结承。即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要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第四步:迭据。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这样,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角度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证明事例。

第五步:归纳。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例1:

题目:生日

主要内容: 反映当今社会为孩子大操大办生日的社会现象,指出这是关系到民族美德的思想问题,主张生日应当过得有意义。

中心思想:生日应当过得有意义。

结构安排:并列式 正文:

一、开头:论题即生日。

二、中间:论证

1.指出现象:为娃娃大办特办生日的社会问题。2.分析论证:

(1)大办特办关系着民族美德和思想腐化问题。

(2)攀比奢侈的恶果和正确的解决途径。

三、结论:照应开头,突出论点,讲辩证。

例2:

题目: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内容:以不同例子以证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中心思想: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结构安排:

一、提出论点: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

二、分析:

1.学习与才能的关系;

2.学习的关键在于「肯学」和「敢学」; 3.「天才」「神童」的才能来源于「勤奋学习」

三、多角度论证:

外国:1.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的例子; 2.高斯的例子;

3.居里夫人及丈夫的例子; 4.引用狄更斯、巴尔扎克的话。中国:

1.唐代的诗歌:白居易的自我写照; 2.明代的药物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3.清代的绘画艺术:郑板桥刻苦画竹的诗句。

四、结尾点题,强调中心论点

小结:编列提纲宜简略,只要能体现出文章的思路、所运用的材料及布局、层次的设置、首尾的呼应、详略的安排等内容即可,提纲的语言过于详细则失去了列提纲的价值;而没

有提纲则可能会使文章思路不清、中心不明、主次难分、杂乱无章。一句话,编列提纲就是为了定中心、理思路、明主次、选材料、提方法。

第三篇:怎样写作文提纲

怎样写作文提纲

如同图纸那样重要。盖楼房,有了图纸才能施工;写文章,有了提纲才能下笔。提纲是文章的缩影,从提纲可以推想文章的情节来,如同看过图纸可以想象出楼房的模样。楼房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造计划,画图纸;文章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构思巧,提纲妙。列提纲,就是组织材料,把有用的内容,即有助于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用简要的文字拟定一个概括的、合理的纲要。会写文章的人,哪怕是大作家,不管是写长篇大套的巨著,还是写几百字的短文,都非常重视列提纲这项工作。有了提纲,下笔时才能胸有成竹,顺着提纲写下去,就可以一气呵成。列提纲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一篇佳作的问世,往往是取决于构思的努力。构思,就是确定写作思路,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写什么”,也就是选定材料;二是决定“怎样写”,也就是理清文章的思路,考虑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老舍先生写文章前,总要认真地在头脑中理清思路,即便是写极短的文章,也要预先列写作提纲。英国大诗人雪莱曾谈过他有一部书“虽说写作只花了六个月功夫,构思过程却长达数年之久。”唐朝诗人王勃写诗前,总要躺在床上大“睡”一阵,很好地想一想一首诗怎样写出为最好;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喜欢独自漫步在大森林中去构思他的童话。

从作家、诗人的写作事迹中,我们应该知道,写文章前好好列个提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有了提纲作向导,目标就明确了,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用什么方法写,详略段用多少笔墨。可是,有的同学认识不到列提纲的好处,每次作文,见到题目,不经任何思考,便拿起笔来,想一句,写一句,一句一句地从“肚子里”往外挤,好像挤牙膏一样。“牙膏”本来就不满,都挤出来,才勉强凑够几百字,硬着头皮“交了差”,老师看过作文后又给退了回来。想走“近道”,图省事,结果走了“弯路”;怕麻烦,结果带来了更大的麻烦。写作文提纲对我们写文章有很大的帮助。第一,可以帮助我们检查材料与中心思想是否吻合;第二,可以使我们所写的内容,条理清楚,言之有序;第三,可以帮我们确定文章详写和略写部分,从而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为突出。

怎样拟定作文提纲呢?

作文提纲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说来是这样编写:首先是写出全文的中心思想,这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这一点必须明确,以便我们围绕中心思想对材料进行选择。然后分段拟定主要内容,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所列提纲最好

与文章的段落一致,可以一个提纲一段。如果是一个大段,如文章的中心段,内容比较多,可以段内分层。这样不仅层次清楚,而且作文的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编写提纲的语言要力求准确、简练,能概括出文章每段的段落大意。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举例示范: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编写提纲的要求

1.要审清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作文提纲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照写作文的三个顺序: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

作文题目一般给我们规定了写作范围(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作问题(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所以,审清题目,才能明确写什么、怎么写,才能避免文不对题、偏离中心的毛病。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编写作文提纲式时,只有确立了中心,才能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等等。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2.要简洁明了

作文提纲只是作文的一个思路,一个框架。因此作文提纲既要完整,又不能过于繁琐;既要简洁,又要达到写作目的。

第四篇:如何写作文提纲

如何写作文提纲

如何写作文提纲

学生写作文时,面临的第三个能力不足是不能对内容进行取舍和组织。

在写作之初,学生也许会面临无写作素材之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随着知识面的丰富,写作水平的提高,寻找素材就不再是问题。有时候,可以轻松找出一大堆素材,但限于篇幅,却不能全部用上,必须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素材而舍弃其它。在选择好素材之后,如何对这些素材进行组织,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谋取整篇文章的结构,又是一个新问题摆在学生面前。

老师在写作课中,可以通过训练学生写提纲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关于写作文之前,到底需不需要写提纲,各人有各人的说法,见仁见智。当前的现状是:大多数有经验的写作者和老师,都认为在写作之前,是需要写提纲的;但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写作之前,是没有写提纲的。当然,无论作文写得好与坏,大多数人在写作之前,都会在心里构建一个大概的提纲,并非完全信马由缰,写到哪算哪。

分析学生不写提纲的原因,是因为当要写的文章比较容易时,大脑中思路很清楚,就没有必要写提纲;而如果要写的文章很复杂,发展脉络不清,素材取舍不明,此时,想写出一个好的提纲,就很麻烦,很费劲,费了劲还可能写不好提纲,还不如直接开始写文章。

之所以会面临这样的窘境,是因为只有在学生作文时,才要求去写提纲,即凡写提纲,必定要转化成文章,并且最终只以文章作为评价的标准,不对提纲作评价。

事实上,在写作课时,老师可只训练学生写提纲,而不要求将提纲扩展成为一篇文章。

例如,在作文课上,老师可以事先拟好一篇简单的提纲:

题目:环境污染

提纲:

1、当前的现状(现在、结果)

2、产生的原因(过去、原因)

3、解决的手段(将来、方式)

然后要求学生为提纲三个要点分别写出一句概括主旨的话,并列出三到五个论点。学生可以如下方式写:

1、现状: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a土壤污染(垃圾、工业废物、农药)

b水资源污染(河流、海洋)

c大气污染

2、原因:现代工业文明的快速和无序发展,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a工业化

b城镇化

c规划无序

d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3、方式:时间紧迫,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并最终解决此问题。

a立法

b民众的教育

c规划和改造

d新技术的应用

当学生掌握这种提纲方式以后,老师可根据当前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列出一组类似的题目,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水资源危机、濒危动物保护、大学生就业等等,然后叫学生按照上述的提纲例子,在心中为每个题目都构思一个提纲,并从其中选取两到三个感兴趣的问题,把提纲写出来,作为本次作文课的作业。

在下一次作文课时,老师可叫学生从自己写的提纲中选取其一,扩展成为一篇文章。如果提纲中列出的材料太多,则先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在舍去的材料上画叉,以免写的时候,收不住思绪,写得太多、太杂。

类似地,老师也可给出一组说明文的题目,或一组记叙文的题目,将其中一个题目作为示例给出提纲。让学生根据示例提纲在心中为每个题目构思一个提纲,然后选取二三,写出提纲。

老师还可以使用相同的题目,但使用不同的示例提纲,或顺序,或倒序,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提纲来。

在学习书中课文时,老师可以为课文列出提纲,然后叫学生仿写一个提纲。比如,在学鲁迅的《故乡》时,老师可列出如下一个提纲:

1作者回到故乡,安排搬家事宜。

2回忆少年时跟闰土在一起的时光。

3遇到豆腐西施杨二嫂。

4与闰土重逢。

5告别故乡。

然后,老师可要求同学们假想自己二十年后再回到母校的情景,并根据故乡的提纲拟定一个提纲。学生可能拟定的提纲如下:

1二十年后,我回到母校,安排同学聚会事宜。

2回忆中学时最好的同学某某,最敬重的老师某某的轶事。

3与同学和教师重相会,互诉人生感慨和别离之情。

4依依惜别母校。

在这种训练中,最先,可由老师给出课文的提纲,由老师给出仿写的题目,逐步地过渡到由学生寻找题目,由学生写出课文提纲来。对于每一篇学过的课文,都可以要求同学进行类似的训练。在训练时,不一定要求学生都写出来,可以让学生在心里构思,再同学间互相口述。

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写过的作文也许只有十来篇,但写过的提纲却有二三十篇,而在心里构思过的提纲可能达五六十篇。甚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可写的素材时,会自然而然地就在心里构思出一篇提纲。慢慢地,发展到几乎任何类型的题目,学生都曾构思过提纲,在作文考试中看到类似的题目时,就可以很轻松地在心里或纸上快速构思出一个提纲来,心中有数写作起来自然不慌不忙。

提纲训练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其在思维和说话时,更有条有绪,前后逻辑一致。提纲编写程序如下:

一、拟制标题.(一)标题和主题 关系十分密切 但是它服务于主题;标题可以更换 主题不能随意更换.考试作文主导命题思想 都要避免以前的命题及其固定套路 建立在基础性和实用性上 给考生发挥的空间.试题会有时代气息 切合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这样的命题 适应面广泛 力求考生都有话可说.(二)审题立意 考试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 也有不少规定条件、提供材料后让考生自己命题 这就一定要慎重而又缓慢地审题(自己命题也要审).古人审题常用抓题眼的办法 如《陋室铭》的题眼是“陋”字.古人将完整的题目分为题身、题神和题眼 如《依依惜别的深情》 题身是“惜别” 即主要内容 题神是“依依” 即程度色彩 而题眼就是“深情” 即核心关键.再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题身是“中国社会各阶级” 题眼是“分析”.古代审题方法 给今天的审题以启示.今天的审题 同样是审核题意 明确题目要求 抓住关键 以使作文切题.审题是作文成败的要害.步骤如下:

第一步 明确题目和主题及内容的关系 分析每个限制词语 把握题眼及重点.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份显示了限制范围.如《一位英雄的事迹鼓舞了我》 限制词语是“一位”和“英雄”.标题成份还限制了作文的文体、内容、主题、人称等.如《知识就是力量》 限制写议论文.而《一件应该忘记的事》 限制了写记叙文.1.对标出取材范围和内容重点的标题 分析每个词的含义 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给我教益的一件事》:“给我” 是指与自己有关;“教益” 要在作文中表明事件的教育意义 是题眼或重点 作文应以此为中心内容和基本线索.如《我的一个好习惯》 重点在“好”字.2.对深层含义的标题 要由此及彼 联系现实和自身 小中见大.如《窗口》 关键是从眼前的窗口联想到人生或社会.再如《攀登》、《我愿做只小蜜蜂》等.3.对提供线索的标题 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的范围和重点.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 线索是“格言” 要围绕它联想 特别要联想到现实生活和自身.不能离开“格言”的含义.再如《压岁钱》等.4.对提供具体材料的标题 要求自己命题.这是半命题作文.要分析把握材料的重心.如材料: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爱因斯坦给一位美国自学成才的实习机械师回信 说:“我认为你对我们社会的见解是颇有道理的.……你的来信还使我认识到 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 而是来自于对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

重心是爱因斯坦对智慧、学历和追求的看法 而不是他的贡献.有的材料会有两个以上的重要意义 这就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如:

香港回归前夕——6月1日.“亚州第一飞人”柯受良为了向祖国献上一份珍贵的厚礼 驾车成功地飞越了黄河壶口瀑布 完成了华夏儿女征服大自然的又一壮举.在“飞黄”前 他说 他要用自己成功的飞越向世界宣布 中国人不是懦夫.“没有了灵魂 人生好比大海的波浪……爱拼才会赢.”这是柯受良最喜欢唱的一首歌.这个材料有两个评论对象 1是柯受良的拼搏精神(不是他的壮举)2是柯受良的爱国精神.考生写出了这样的题目:《爱拼才会赢》、《贵在拼搏》、《小议“拼搏精神”》和《爱国 需要实干家》.第二步 确定作文主题 即立意 也就是写一个判断句.主题是自己的一个鲜明的认识 当然要符合命题的要求 正确而又深刻.如标题《我的亲人》 可以确定这样的主题:“我的亲人 是一个慈爱、高尚的人.”如上述爱因斯坦的材料 可以写一个这样的主题:“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终生追求.”如上述柯受良的材料 除了《小议“拼搏精神”》外其它题目都又是主题.如《什么是人生价值》 可以写出主题“人生价值是贡献”.(三)标题类型

给材料作文就要自定题目.这就是说 对作文的题目都要分清类别.以标题与主题的关系为主要标准 标题类型如下.1是文学性作文的标题:

1.形象概括意蕴.这类标题常见

象征手法是传统手法 符合文学的本性.著名文学作品中这样的标题有《红高粱》、《城堡》和《老井》等.中考的标题有《攀登》、《窗口》、《我的脚印》和《我愿做只小蜜蜂》.2.指出作文内容 即题材范围.这类标题也常见.如范文标题《妈妈眼里的我》、《深情厚谊》 和《记一次升旗活动》等.3.与主题有关的一事一物 或人物语言.如《 的回忆》、《书包》和《压岁钱》等.4.人名、地名、时间等.如《母亲的爱》、《放学路上》和《我在星期天》等.这类标题要求:形象、含蓄和新奇.文学名作标题如《阿Q正传》,新颖独到,土洋结合;具有象形作用 像阿Q及清末国人拖着小辫的脑袋.好的标题画龙点睛 使人一见钟情 反映出作者的文学和思想的造诣.中国女排曾以0:3输给古巴队 第二年大学生运动会上以3:0击败古巴队 这件事 大多新闻标题都是平实无误地概括这一事实.有一篇新闻的标题颇为生动 《还她一个三比0》.这个标题 表现了背景 显示出自豪感和幽默感 语言通俗 响亮上口.注意:自定题可以独到新颖 但主题却不能离开材料内容的限制 千万不能追求怪异.2是科学性作文的标题:

1.直接标明主题.标题是一个判断句 有主语(可以省略)、谓语和宾语.如《做一个的 青年》.又如考试范文标题《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同学 你不能这样》、《天下无难事》、《不要畏惧困难》.这类标题有《......是(动词).....》和《......要......》的模式.2.指出内容范围.有《论……》或者《……论》标题模式.有的论文标题省去了“论”字.如中考范文标题《革命友谊与“江湖义气》、《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谈兴趣》和《我的兴趣爱好》.3.设问、反问、感叹以显示主题倾向.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下不为例”可以休矣!》.这类题在考试作文中罕见.范文标题有《母亲真爱吃鱼头吗?》和《让种树人再多些吧》.4.提出问题 引起深思.如范文标题《这种做法该不该提倡》和《最美的东西是什么》.这类标题要求:1.确切.一要与内容符合 不能写跑题.2是含义大小与作文一致 《谈困难》不能写成《谈人生》.三要与文体风格一致 如一般不能写成公文或者记叙文的标题.2.精练.特殊需要时标题才能长.3.醒目.一要形象 二要新颖.二、写主题句.主题在作文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如果说作文是一个精神生命 那么材料是血肉 结构是骨胳 语言是细胞 表达方式是皮肤 线索是脉络 而主题则是核心.作文是围绕着主题句来写的.写议论文

要写出中心论点这句话 接着才能分析为什么或者用其它论证方法例如举事实的例证法.而写记叙文 也 要领悟出主题句 接着让主题句作为灵魂来起草全文 并最好在中间部分显示主题句(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出现主题句或者相似的句子).主题是考生在作文中通过全部材料所表达的基本认识 具体表现为一个逻辑判断句(10个字左右).而在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教学中常见的主题或者中心思想的说法是模糊的 有的还是一种套路 “通过……表现了……歌颂了……”这一公式化的主题认识 其实讲的是内容简介.主题体现为逻辑判断.这种判断应当集中、明确.总之 正确的主题写法是一个有主语(可以省略)、谓语和宾语的判断句.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 主题句的高低也决定着作文的水平也就是说

主题句具有层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性 让主题句达到更高的层次.主题句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 即主题句准确反映了作文中心内容的本质真实.在记叙文中 主题句或者概括了一个人真实客观的性格特色 或者刻划了一个事物的本质特点.例如:“他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在议论文中 中心论点揭示了所论述事物的客观本质.主题句更高一层的认识是具有科学文化深度和广度的认识.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认识修养的提高.这样的主题句可以说达到了充满文化色彩的层次:“他是当代毕升.” 主题句再高一层是具有哲理意味的认识.哲理简单地说就是 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例如:“他是一个有永恒追求的人.” 黑格尔认为 美学是哲学的高度发展 而哲学又是人类所有认识的精华.所谓美 其实就是促发人们积极意义的高级生命及其自由创造的本质.据此 著者以为 主题句最高的层次应该是审美的生命认识.例如:“他代表着新人类.”

主题句是作文的核心 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全文 指导全文.这是人尽皆知的.但是 究竟怎样主导就有一些人不甚了了 尤其是对主题句在作文中的位置更不能清醒地把握.笔者以为 主题句在作文中的位置应是明晰的.仅就议论文和记叙文中的主题句位置作以解说是必要的.议论文中主题句的位置:

标题 一般写出主题句即中心论点这句话.开头 一般要在段尾写出主题句 或写出与主题句相关的论题.中间 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层来 说明主题为什么和怎么样 行文中兼用其它论证方法如列举事实的例证法.在中间部分的靠后处突出主题句.结论 重申主题句 可以在字句上变化 或更深入一步.记叙文讲究主题句 这是许多人不能认可的.正因此 更要突出强调主题句在记叙文中的必要.写作记叙文时

要在构思提纲阶段就领悟出主题句 接着让主题句作为灵魂来起草全文 并最好在中间部分显示主题句(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出现主题句或者相似的句子).主题句在记叙文中的位置:

标题 不少标题就是主题 也有不是主题的 但可能与主题有关.开头 提示或显示主题 一般在开头的后方.中间 在高潮部分 即将近结束的地方要强化(强调)主题.结尾 重复主题.由以上认识可知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一定要告诉学生:作文不但要围绕着 要穿插着主题句来写作 要有一个“提出——强调——重申”主题句的三段式过程.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切入点.三、简述内容(包括关键词).内容简述或者内容 在科学性作文中包括主题和层义以及要点 在文学性作文中可以写做过程、部分及要点.这就要有30字左右.注意:平时作文 可以练习写内容简述 考试时不必写出.四、选择结构.这一点指的是中间部分的安排.文学性作文结构:

1.纵向发展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序或过程进行 这种结构 建立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的顺叙、倒叙等基础之上.倒叙尽管将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开头 但主体仍属于纵向发展式

作者和读者都有明确的时间意识.线索层次清晰 但易生沉闷感.这就 注意主次详略 重点突出.2.横向发展式.按照事物构成的序列展开 分成几部分.科学性作文中的结构:

1.并列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间无紧密联系 独立性强 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先后次序不那么固定.往往运用序码 如第一、第二、第三.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 条理性强.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 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 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 能说明问题.在一篇文章中 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 即以一种方法为主 在某一部分即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结构选择 所用字数一般只有几个.

第五篇:怎样写作文

怎样写作文

(一)怎样审题(8篇)

写在前面:

这是我在给中小学生办作文辅导班时搜集下载的资料,有的已经成为我的讲稿。现在因为身体原因不办班了,可我还是愿意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逐步把这些宝贵的作文资料(有的是有偿下载的)编辑整理出来奉献给需要的老师、学生及家长。节省你们的查找时间是我的荣幸,能为你们服务是我的快乐。

作文首先需要大量阅读,大量练笔,在练习中感悟作文,认识作文,学习作文,在有兴趣的基础上适当规范,教点方法。我搜集下载的这些文章都是应学生、家长要求做的,属于方法范围但这些方法决不是唯一的。办班时名曰“宋老师教你学作文”,现在就叫“怎样写作文”吧,共计22个部分。

第一部分《怎样审题》篇幅比较长,是因为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而选的,也是为了便于保存这些资料。建议朋友们先浏览后则需而要,对感兴趣的部分下载或者引用。

感谢“老百晓在线”和我的博友以及同事对我的大力支持。怎样写作文

(一)怎样审题(8篇)第一篇:如何审题

题目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是文章的“眼睛”。仔细分析和反复考究题目文字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所以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应掌握这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一、审清题目蕴涵的主题。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名字,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它们之间既不相同,但又有一定的关系。

如《上学路上》、《我的爸爸》、《集市见闻》……从题目上看不出表达什么中心。《助人为乐的x x x》、《秋景》、《一堂有意义的课》……从题目上明显可以看出要表达什么中心。像《园丁》、《温暖》、《镜子》……题目中则含蓄地表明主题或象征意义。

二、审清要求写作的内容。审题时要弄清,记人写什么人,用几件事写人;写事写什么性质,有意义的、有趣的、还是内疚的、接受教训的……写什么限制条件下的事。如《校园见闻》、《我的老师》、《不平常的星期天》、《欢乐的“六一”节》……

三、审清要求取材的范围。要从题目上理解取材的时间范围如《上学路上》,空间范围如《校园见闻》,数量范围如《一堂有意义的课》,关系范围如《我的老师》

四、审清写作的重点。要从题目上揣摩重点。如《老师笑了》,中点在笑,老师为什么笑?《这件事我做对了》重点在“做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做对了”?对一些范围广泛的半命题作文,我们要选择自己能写的内容,再把题目补充完整。

五、审清要求所用的人称。不少题目对人称有明确的要求,千万不要混淆,对一些没有人称要求的作文题,就要从内容上判断采用哪种人称。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称“他”;《给xx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称“你”或“您”了。而像《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

六、审清题目要求的体裁。即要审清是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记事? 第二篇:快速审题的四种方法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

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如《介绍一本工具书》、《蜜蜂的自白》、《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由“愚公移山”想到的》。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如何抓“题眼”呢?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成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失败》、《过错》、《忏悔》、《欢乐》、《渴望》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

第三篇:审题的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审题方法,供大家在学习时参考。

1、总体认知法

这是审题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这种方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磨、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

在题目中的每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词语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再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这个句子的宾语告诉我们作文要写的是一件“事”,是什么样的事呢?不是平常的小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新鲜”事。这种新鲜事不是许多件,是“一件”事,而且不是过去发生的,是“最近”发生的。同时,“我班”又对事情发生的空间进行了限制,在作这个题目时忽略了哪一个词都容易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要全面地进行分析。

2、捕捉题眼法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题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但是有时也有中心词作题眼的,如“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在进行写作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3、题意引申法

有些作文题目的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对于这类文题要仔细寻找其字面意义的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这类题目往往是以某种自然景物作为题目,如《路》、《小草》、《雪花》、《春天》、《牵牛花》、《落叶》等,这类自然景物往往与人的某种主观感觉相契合,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如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莲”象征君子的庄重正直、冰清玉洁、自尊自爱的品格。

此外,还可以采用作文给定的提示标记进行审题,即所谓标记法或采用求异的思维进行审题,即所谓化凡出新法等,总之审题的方法很多,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依据写作的内容与表达思想等需要,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方法,以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第四篇:学会审题

切题,这是衡量一篇命题作文的起码标准。如果题目没有看准,或者题意理解不透,写出的作文就会偏离题意,甚至文不对题。

有个同学在《我和我的老师》一文中这样写:

我们的老师姓杨,50多岁,花白头发,满脸皱纹,戴一副黑边眼镜。她态度特别和蔼,从来不发脾气,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常常备课到深夜。

有一次,我们班到长城春游,杨老师身体有病,可是为了让我们玩得高兴,她带病参加了这次春游,使同学们很受感动。

杨老师对同学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记得期中语文考试的时侯,杨老师看见陈全同学作弊,气得满脸通红,狠狠地批评了他,可是课后又找陈全同学补课,直到陈全弄懂了课文的内容为止。

杨老师是我们的好老师,我们尊敬她,热爱她。

这篇作文有内容空泛、材料零散的毛病,但是,主要的毛病是没有紧扣题意,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我和我的老师”这个题目,要求作者通过“我”和“我的老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写出人民教师平凡的事迹,歌颂人民教师高尚的品德,或者表现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上面这篇作文只写了老师,没有写“我”,更没有写“我”和“我的老师”之间的关系,所以不算切题。

作文课上,或者考场上,有的同学一见作文题便匆匆忙忙拿起笔就写。由于事先没有经过仔细审题,写起来非常吃力,想一点写一点,像挤牙膏似的,这样写出的文章就很难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时写了很长一篇,才发现写跑了题,于是不得不从头写起,结果事倍功半,欲速不达,作文也得不到好成绩。

那么,怎样审题呢?

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如《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又如《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一看就知道是写事的。再如《美丽的小河》,一看就知道是写景的。《可爱的小狗》,一看就知道是状物的。《一封倡议书》,属于应用文,《我在2000年》,属于想象文。但是,有些题目,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以写人为主了。

请看顾忆恩小朋友写的《书伴我成长》一文: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还没上学以前,我每天缠着妈妈讲《365夜》里的故事。因为只有这些故事,才使我懂得更多的知识。上学后,我会翻出书橱里的书自己看。有趣的故事可把我迷住了,不论外国的,中国的,我都爱看,整天钻在书堆里。当然罗,“书呆子”的绰号自然就落在我的身上。

我在亲戚中最小,在大家的眼里我是个小不点,但有一件事使他们改变了对我的看法:我并不小,还挺“大”呢!

那天,亲戚们都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一阵濛濛细雨,打断了我们的话语。无意中,我和表哥同时发现屋檐下垂下来的几串鲜花:娇嫩的花瓣红中带白,色彩艳丽,花瓣丛中陪衬着许多嫩绿的叶子,绿叶和花瓣上垂着无数珍珠般的水珠,晶莹透亮,微动欲滴。啊!真美啊!表哥也神情激动,哟,他也被迷住了。表哥思索了一会儿,讲道:“飞花入檐数枝香。”表哥想不出第二句,故意考我。我望着这美丽的花朵,想到书中讲过诗句可以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我回答道:“朱唇玉肤纤裙绿。”表哥微微一惊,看得出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亲戚们都夸我说得好。在他们眼里,以前的我是无知、幼稚的。现在,我还真有点“一鸣惊人”呢!我真要感谢那些伴我成长的书。

读书不仅给了我许多文学知识,还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由于计算错误错了两道计算题。一下子,我就觉得一切都没劲,坐在座位上发呆。正巧,数学老师因为有事叫我去批考卷。我带上了笔,来到办公室门口喊了声“报告!”没有回音。我推开门一看,办公室里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我拿出第一张考卷认真地批起来。当我批到自己的一张时,心“嘣嘣”地乱跳,是批对呢?还是批错?要是批错了,那分数一定很低,要是批对了……我最后决定就批对,就这一次,反正没有人看见。我刚想批,手却不自觉地抖起来。这时,有一个人跑进了办公室,我一看,原来是数学老师的女儿,才读一年级。她一看见我便说:“姐姐,你批考卷够辛苦的了,给我讲个故事吧!”说完,便塞给我一本书,我接过书一看题目是《诚实》。我一惊,连忙讲了这个故事,我也不知怎么的,慌得讲错了好几处,故事好不容易讲完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讲因为小羊诚实了,所以羊妈妈原谅了它。是吗?”“是的,我们都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含含糊糊地回答道。“那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让他们都做诚实的孩子。”说完,她便一跳一蹦地走了。我接着又拿起这张考卷,批了两个叉,在分数一格写了87分。写完后,觉得轻松多了,懂得了什么是诚实,多亏了这本书,才使我没做错事。

是啊,是书在伴我成长,我要读更多的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去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书,因为书是人们实践的总结。本文开头引用高尔基的话直接点题,并引起下文。作者选材恰当,剪裁合适。文章中记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略写,说明了书给人以知识的作用;第二件事是详写,其中包括心理活动的描述,突出了书对人们道德品行修养的作用。文章自始至终扣紧“我”和“书”的关系,以及“书”如何帮助“我”成长。

二、审明范围。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比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三件事。

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比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比较复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

②要求写“所经历过的”一段生活,不能单纯写感想;

③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审明作文范围,还包括用哪一种文体来写比较合适。比如,《要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这个题目要求写成论说文,讲清楚为什么要讲文明礼貌;《我所见到的新风尚》,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具体描写在社会上或者在学校里自己亲眼看见的新风尚;《怎样养兔》,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告诉养兔的一般常识;《启事和便条》,要求写一篇应用文,介绍启事和便条的重要性和写法。

请看吴铭小同学写的《我心目中的妈妈》一文:

啊!亲爱的妈妈,您生我,养我,哺育我,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最亲爱的人。可近年来我对您有了意见,您一定不理解,也许会伤心,可我说的都是实话呀!

自记事起,我就知道妈妈您的不幸——有两个女儿,而妹妹却是个痴呆。您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我成了您的“掌上明珠”。

记得我6岁那年,您带我到黄山游玩。我看见许多和我同龄的小朋友,都是自己梳小辫,心里羡慕极了,便轻声对您说:“妈妈,我自己试着梳小辫好吗?”可您却奇怪地看着我:“你怎么会扎小辫呢?还是妈妈替你梳,妈妈梳得又快又漂亮。”妈妈呀,尽管当时我对您笑了,可心里十分不高兴,我总想自己会梳头多好,即使梳得不漂亮,也是高兴的。

妈妈,每当看见您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中时,女儿我心里难受极了。我下决心,自己的事自己做,决不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个星期天,写完作业,我有些渴,拿起杯子准备倒水。“别倒!”一声呼叫把我吓了一跳。您几步走到我身旁,拿起暖水瓶,边往杯里倒水边说:“不行,不行,要烫着手的。你安心学习吧,我来给你倒。”我无可奈何地坐下来。唉!六年级了,还不能自己倒水喝。这和“小皇帝”有什么两样呢!

那次班级举行“钉钮扣”比赛,我好不容易把线结打好,却见别的同学已经把钮扣钉上了。我一着急,扎破了手。顿时,鲜血直流,好痛哟!我忍不住哭了起来。从此,“小公主”、“娇小姐”的外号便在同学中传开了。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挫伤——妈妈呀,那时,我好恨您呀!

妈妈,亲爱的妈妈,您疼我,爱我,女儿领情,但我并不满意,我觉得我俩之间似乎存在一条沟。您只是让我钻题海,啃书本,不让我做事,不让我劳动,更不让我玩耍,简直要把我变成一个机器人了。我想:如果您能让我甩掉“小公主”、“娇小姐”这些不光彩的绰号,那您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妈妈了!

这篇作文题目要求从“我”的角度、“我”的“心目”中来写“妈妈”。吴铭同学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从亲身经历出发,把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和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写得恰到好处。同时也把自已渴望独立,渴望学会一些生活本领,渴望甩掉不光彩的绰号,渴望得到妈妈的理解的愿望表露得恳切自然。在妈妈溺爱的教育方式下,小作者深深感到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被同学瞧不起的痛苦,在妈妈爱的“监视”下的孤独。“简直要把我变成机器人了”,是小作者对妈妈的禁锢方式发自心底的反抗呼喊。文中所举的不让自己梳头,已经上了六年级了还不让自己倒水喝的事例,是典型的溺爱教育方式的写照,而钉钮扣落后扎手正是这种教育方式的不良后果。文章扣题紧密,取材典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审准重点。

看了作文题,要想一想题目的重点应该写什么。比如《雷锋的事迹教育了我》,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写“雷锋的事迹”,又要写“我”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写雷锋的事迹,而没有写对“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锋的故事;如果写了对“我”的教育,只是表表决心,也是轻重倒置,重点不突出。

有一年,小学升学考试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我进了考场之后》。要求:写片断。把一次语文考试开始时,监考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及自己的心情续写出来,写到开始答卷为止(开头一节是统一写好的,要求接下去续写)。湖南省一位考生写了一篇考场作文,得了满分。这篇作文是这样写的:

我久久盼望的升学考试终于来到了。今天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以迎战的姿态,健步走进了考场。整个考场的气氛是严肃而又平静的。

监考老师首先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紧张,静下心来再发试卷。”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也带着对我们的无限希望。他是那么温和亲切,使我这个一进考场就忐忑不安的学生,也慢慢地平静下来。

接着,监考老师拿起一叠试卷,随着轻快的步子,一张张试卷发到了同学们手中。我坐得笔直,两眼盯着卷子,生怕得不到似的……随着一声轻微的纸响,一张将要决定我命运的卷子便来到了手中。

拿起卷子,我便迫不及待地先看作文题《我进了考场之后》,啊,是续写!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作文题呢!我又把整个卷子展开,呀!上面的字密密麻麻,还有许多空格,真叫人眼花缭乱。见了这张考卷,我仿佛到了另一个热闹非凡的国家,令人应接不暇;见了这张试卷,看到那些难题,又仿佛见到恶魔要征服自己。看着、看着……我的头就像给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疼痛起来——这么多的题,该如何做起呀?

“同学们,做题之前,先好好看看试题,看看每题的要求。你们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要沉着、清醒。一会儿,听到铃声再动笔做题。”监考老师说得很清楚,真是一位好老师。望着他那慈祥的眼睛、花白的头发,使我想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他多像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啊!听了他的嘱咐,我仿佛在困难的时候受到了鼓舞,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要跳出胸膛的心安静了下来,于是我又细细地看起题来。

“铃……”铃声响了,我赶紧拿起笔,作起题来。

小作者经过认真审题,用第一人称写,先记录监考老师的语言、神态以及发卷子时的动作,而重点描述自己阅读试题时的复杂心情。最初,是“迫不及待”,看到是“续写”,用“啊”,表示惊讶,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作文题,接着,他把整张卷子展开,看到密密麻麻的字,看到许多空格,他感到“眼花缭乱”,感到“仿佛到了另一个热闹非凡的国家”,让人“应接不暇”;他“又仿佛见到了恶魔”,他的头“就像给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疼痛起来……”这一系列形象逼真的描写,把小作者临场那种复杂的心情惟妙惟肖地描述出来,写出了真实的感情。最后一段也是文章的重点,由监考老师“慈祥的眼睛”和“花白的头发”的外貌描写,引起联想,监考老师像自己的班主任,从而受到鼓舞,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文章始终扣紧考题的要求,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一类题目范围比较广,可写的内容比较多,各有侧重点,同学们既要认真推敲题意,又要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把文章写活。比如,《校园的早晨》,可以描写早晨校园里师生锻炼身体的火热场面,也可以写同学们刻苦学习的动人情景,还可以摄取若干小镜头、小片断,表现同学们新的道德风尚,或者是热情歌颂园丁为培 育新苗不辞辛苦……总之,审题的时候,既要准确地理解题意,紧扣题目来写,又不要把思路限制得很死,避免千篇一律。

为了提高审题能力,同学们平时可以进行这样一些训练:在课内外阅读中留心各种文章是怎样定题目的,细心领会题目与文章中心和内容的联系;在写各种文体的作文时,注意练习怎样给文章起个醒目而又恰当的题目。经过不断努力,就能逐步掌握审题方法,增强审题能力。

下面是陈颖同学写的一篇作文审题的体会,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作文时怎样审题广东省深圳特区园岭小学 陈颖

平时作文和考试作文,都要注意审题,审题不仔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往往得不到好成绩。每次作文,我都要仔细审题,然后才动笔。那么怎样审题呢?我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分析法。

作文命题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词组或一个短句组成的,审题时要仔细推敲题目中词语的意思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明确题目要求写的对象、范围和重点。比如《记一次爱科学主题中队会》,这篇作文要求我们写一次中队活动,我们要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地写好这次活动的过程。如果只是记活动中的一件事,就不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了。又如《在校园里发生的一件事》,这个题目限定的地点是在校园而不是在大街,也不是在家里。另外,这个题目限定写事,要求写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或几件事。在作文题目中,有的词语决定了文章的内容,例如《可敬的老师》,这个题目中的“老师”决定了这篇作文的描写对象。“可敬的”决定了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中表现自己的老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二、比较法。

有些作文题目所用的词语相近,但实际上却有较大的差别,审题时要认真加以比较,找出它的特点。例如写《我和母亲》这个题目,审题时可以和《我的母亲》这个题目比较一下。前者要求我们写我和母亲两个人,特别重点要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重点写母亲一个人。这样一比较,写什么内容就明确了。

有些作文命题的方法比较特殊,就要用特殊的方法审题。如有的作文题需要自己补充内容,如《我最喜爱的……》,碰到这类题目,要先想一想题目后面可以补充什么词语。关于人物的:老师、同学、朋友;关于活动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关于事物的:工艺品、书籍、文具等,想好以后,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意义的内容填上去,然后再写作文,就不会跑题了。

第五篇:作文审题点拨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当你“自我作践”地把日子看成破铜烂铁时,你的日子也将是锈迹斑斑的;当你“珍而重之”地把日子视为金银珠宝时,那么你拥有的日子也将会是金光灿灿的。对此,你是怎么看,怎么想的呢?

请联系实际,围绕“人生态度与生存状况”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点拨】“人生态度与生存状况”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尽管这是两个并列的短语,但写作的侧重点应放在“人生态度”上。在文中一定要指出人生态度是什么,人生态度的不同会导致怎样不同的生存状况。但也要注意人生态度和生存状况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所以这个话题内涵很丰富,可多角度提炼中心,但切入点一定要小,切忌喊口号,表决心。

2.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选自冰心《繁星》)

阅读这首小诗,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以“妈妈(母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点拨】母亲是家庭的核心,是社会的中坚,是扶持丈夫的助手,又是女儿的第一任老师。母亲是伟大的。母亲与我们朝夕相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写的太多了。母亲善良、含蓄、端庄、朴素、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富于奉献牺牲的美德太博大了。妈妈(母亲)有三种解释:一指有子女的女子;二指上了年纪的妇女的尊称;三用比喻义,如“祖**亲”,“党啊,亲爱的妈妈”。“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我们的思路就拓展了,起码有三个角度可选:一是写自己的妈妈;二是写一位别人的母亲,是自己可尊敬的妇女;三是写广义上的“妈妈”。在文体选择上,可写记叙文,记“妈妈”的一件或几件事;可写散文,抒发对母亲的敬爱、感激、思念等感情;可写成议论文,针对“母亲”这一话题进行议论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少年问智者:“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回答说:“把自己当成剐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请以智者四句话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点拨】这四句话有两层意思。前两句的意思是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别人”,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当成自己”,就是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两句话的意思是要尊重独立的个性:“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要尊重他人,不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意志强加于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就是尊重自己的个性,要有自信,不要轻易地丢失自我。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棵巨树的残干,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多年了。当初它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虽曾遭受到无数次的风雨摧残、雷电袭击,然而它顽强地生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它滋生了一种小虫。这种小虫繁殖极快,不停地蛀食这棵大树,终于有一天,摧毁了大树内在的生命力。参天大树竟毁在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小虫面前。

要求就这则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点拨】这则材料可以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审题。一株幼小的树苗在“无数次的风雨摧残,雷电袭击”中“顽强地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然而,这株大树却最终“毁在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小虫面前”,发人深省。衣服破了小洞不缝补,必会破成大窟窿,由事循理,小的坏事情、坏思想不加以抑制,终会酿成大错。不由使人想起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语。

欧阳修语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能不引人反省么!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这种痛苦如何才能解除呢?有人说这种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然而也有人说:痛苦解除了,你说的完美岂不也不存在了?

请以“完美与痛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

这道题思辨性较强,乍看话题,考生可能坠入怪圈而一时糊涂起来。但结合话题,你便能发现话料所述正是“完美与痛苦”这一组矛盾的辩证统一:完美因痛苦的存在而存在,因痛苦的消失而消失;反之,不求完美无所谓痛苦,追求完美必有痛苦。完美与痛苦互相依存,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条件。明于此,上述命题中任何一条都可开掘立意,而选材就更广了,学习、工作、生活、科研中随处可见。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

请以“寻找”为话题,谈谈自己的感悟或体验,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

这道题话料中的概括事实,在生活、工作中比比皆是,仅仅罗列事实毫无意义,关键在于提炼。可提炼的题旨很多,可以是知足常乐或水不满足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的思想方法等等,考生可选一小口切入,畅谈感悟与体验。若写记叙文,特别要注意立意,不能写个寻找遗失的钱包的故事敷衍成篇。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使成巨富。

请以“我看读书”为话题,谈谈自己的感悟或体验,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

这道题入门不难,面对“我看读书”这一话题,读了十几年书的你,应该有话可写。关键是理解话料,你主张怎么读书,是沙里淘金,还是点石成金,这二者有何关系?如何点石成金?考生可择其最熟知的方面写,可记叙,可议论,也可夹叙夹议。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无论写什么,哪怕只是写信、写日记、写一个便笺,下笔决不马虎,不肯留下一行不修边幅的文字,这样做的人必能写一手好文章。好的文字风格如同好的仪态风度一样,来自日常一丝不苟的积累。

其实做事与做人的关系也是这样,请以“做事与做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悟或体验。

【思路提示】

“做事与做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试想人一辈子不就是做事、做人两方面吗?但话料以写文章的文字风格与为人的仪态风度合而为一,通过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让做事与做人合而为一,话题就有了限制,考生应在“如何把做事当作做人的一部分”这个方面开掘,思路便可打开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三境,进入第一境界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进入第二境界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进入第三境界的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做人做事,多类于此。

对此你有何感悟与体验,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从材料中提取话题。可谈做人:这是返璞归真的过程,涉世之初,纯洁无瑕,看待人生中的事物是纯真而客观的;卷入红尘,杂念丛生,“精心处世”“刻意为人”;然而,生活的历练,终于使自己返璞归真,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处世。亦可谈做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本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循此也有大量话题可淡。试题是开放的,关键在于根据自己熟知的方面聚好焦。

10.请以“登的体验”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

这是一道标题作文。题眼是“体验”,关键要把自己在“登”的过程中的感受、体验描述出来。在体验的基础上感悟生活。“登”的范围很广,登山、登楼、登长城、登宝塔都可写,体验也涉及方方面面,登高博见,登高自卑,登山之艰难,登途之诱惑,登无止境……都可写。注意不要把体验写成了联想。

第六篇:作文审题立意的两个点

一、为作文定好“基准点”

我们知道,审题是为了读懂话题的意思。这意思有两层:话题本身的字面意义,话题关涉到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因此,我们不妨用“揣摩法”来审题:揣摩话题的指向。我们首先从材料的字里行间里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这是审题的第一步。要注意的是,在分析话题指向的时候,我们又会遇到多角度的问题。这也是初学写作的人感到困难的一点。我们只有找准最佳指向,才有最佳立意。用一个例子来谈谈如何找出最佳指向。

题目: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树叶把自已的绿阴撒向谷地./在树枝上,它们高谈阔论/极力夸耀自已。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地底下的声音回答./是深深地理在黑土中的——树根。”

这则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树叶,树根,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树叶对树根的态度。哪个角度最佳呢?当然是结合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批评树叶有一点成功.便忘乎所以的做法了。这从话题材料中的遣词可以分析出。“夸耀”“吵吵嚷嚷”,对树根“发脾气”,树根则是“温和的声音”,对树叶的批评、责备之意非常明显。所以,我们读材料。不仅要读懂字面义,还要读懂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这就是选择最佳指向的基本方法。再看看“东施效颦”、“滥竽充数”这两个成语的审题。这两个成语包含的意义,词典里的解释义是一种,还有多种说法也都很好。如,东施希望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美丽一些没有错,东施有自知之明;南郭能充数那么多年,谁的责任?与南郭不肯学习有关。与齐宣王的管理体制有关,与同事不愿帮助也有关。但后二者是外在的,最根本的责任还在他本人。因此,才有词典里的固定意义。也就是说,这两个成语的基本意思就是词典里的释义;其他几种意思,是我们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分析出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立意了。因为,话题作文后面总要跟一句“联系社会现实,结合自身感受”,这就是告诉我们审题与立意是有先后的。现在我们可以用“观照法”来分析怎样的立意才是最佳的。观照,即用话题的指向来思考社会.体察生活。我们要根据话题的指向.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予于褒扬、针砭,这样的立意,才是命题者真正要我们写作的内容,才有深度,才是最佳的。树叶与树根的立意,就可以这样思考:树根可以象征些什么?树叶可以象征些什么?树根对树叶有哪些作用?从小处说,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庭与成员;从大处说,组织、祖国、民族、人民与个人,都具有这种关系。因而,我们可以拟出这样一些标题“数典不可忘祖”、“饮水要思源”、“功成莫忘本”、“树高千尺莫忘根“等等。

如果我们立意为“树根具有奉献精神”或“树叶与树根要相互理

解”或“树根要理解树叶”之类的,怎么办?不慌,我们用第三种方法来定位:追问法。所谓“追问法”,就是反复阅读材料,体会命题者意图,敲定自己的立意。可以有这样三个局面的追问:一问材料的文字意思有否遗漏,二问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把握住了吗,三问联系现实有否不贴切之处。经过这样三步思考,你为这一话题作文定的位,找的点。从技巧上来说,该是很准确的了。

二、为作文定出“新颖点”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中对学生作文等级的评定有两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在发展等级中.有一条“见解新颖”的要求。现在我们要知道的、是如何才能做到“见解新颖”.怎样才能少冒风险。

我把作文的审题立意看作为“打洞”找基点,“见解新颖”就要求我们找的这个“点”要有新意。我们用揣摩法来审察题目的文字义及感情倾向,用观照法来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用追问法来敲定我们的初始立意是否合题意,这一过程,是初学立意者必须掌握的,是作文水平高些的人为下一步打定的基础——这

是为立意的创新“定点定位”,没有这一步,下一步就容易偏题离题。通常,立意要创新,就要与众人的思维不一样:或反弹琵琶,或发散思维。

还以《树叶与树根》为例,我们为这则材料定的点是批评、责备树叶不该“一旦功成名就,就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可以“反弹”成“有了成就,得意忘形不好,但兴奋一下,自豪一回还是可以的。”

在此要强调的是“反弹”的内容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社会公德和众人共识,如果言过其实,或辞不达意或硬“弹”,那就不如不“弹”。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弹”出新意,不是要“弹”离谱。“兴奋”、“自豪”与“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是有质的区别的,但又能表达一点成功的喜悦,与一般人“越是成功,越要谦虚谨慎”的理念是不同的。

现在,我们来为寓言故事《枭逢鸠》进行审题立意。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

显然,这则寓言故事阐述的道理是“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面对”(初中教材中已有表述)。

枭怎样做才算是“面对”呢?改变自己的叫声?发挥自己的特长——多抓田鼠,使乡人改变对它的厌恶?改变叫声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第二种办法。

如果让大家联系现实生活来立意呢?乡人对枭的态度使枭的生活处境很糟糕,这可以象征人们生活中不利的处境。枭要“面对”.人类自然要“面对”。枭是改变不了自己的缺陷的,因为它的这一缺陷是与生俱来的,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人类多做有益的事,从而改变人类对它的厌恶。人类怎样对待自己不利的处境呢?只有如上所述,或者认识自己的毛病和不足,改掉它;或是想办法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这是此寓言故事的最佳立意。

第七篇:作文审题审什么

对于命题作文而言,审题是关键的一环。

审题即认真分析题目的意义和要求,从而决定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等。

初中学生的写作练习和中考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只不过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罢了。

有的题目会明确地提出字数和体裁要求。如:《路旁小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这样做对吗?》请写一篇600字左右,议论为主的文章。这种题目,只需看清题目要求。

有的题目只给一个范围。比如:《我的……》、《有趣的……》或"人各有长处短处。请通过一件或几件事写出自己的一个长处或短处。"像这种题目,在审题时就需要多用脑了,选择什么材料?写多少字?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还有的可能给你一幅画或一组画,也许是一篇短文。让你看后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尽管题目是五花八门的,但命题却是有它一定的规律的,掌握了命题规律,审题就容易多了。

下面我们分别从不同文体的命题方式来研究它的规律。

1.记叙文的命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的名字命题。如:《哥白尼》、《祖冲之》。

(2)用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做标题。如:《草地晚餐》、《分马》。

(3)用文章记叙的事件命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挖荠菜》。

(4)用记叙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做标题。如:《老山界》、《故乡》。

(5)用人物和事件作标题。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6)带有明显词语表明是记叙文的。如:《桃花源记》、《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

总之,记叙文的题目或标明时间,或标明地点,或标明人物、事件,或带有"记"字。

2.说明文的命题方式主要有两种

(1)用说明对象做标题。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

(2)用重点说明的内容做标题。如:《统筹方法》、《宇宙里有些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3.议论文的命题方式主要有两种

(1)用文章议论的问题做标题。如:《谈骨气》、《论雷峰塔的倒掉》、《捕蛇者说》。

(2)用文章所提出的中心论点做标题。如:《反对自由主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另外,议论文的标题也常常带有明显的词语标志,像"论、谈、说、议、评"等字或"……的启示"、"……想到……"。

掌握了各类体裁文章标题的基本规律,我们在审题时,就能准确地把握题目对体裁的要求,再按其它注意事项的要求去考虑,写出文章起码不会离题。但以下两种情况需在审题时格外用心。

(1)题目较长,提出要求较多的。如:《我经历过的一段最有意义的时光》,审题时可发现,这题目有四点要求:<1>要求必须写我。<2>要写出经历过的事情和感情、体会。<3>是一段生活,而不能只是一天中的一件事。<4>这段生活必须是有意义的。

虽然题目长、框框多,只要细心推敲就能弄清它的范围,辨明题意、打开视野、展开联想——可以是小学时代生活,可以是夏令营里生活,可以是课外小组的活动……

(2)再就是意兼双关,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

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比如《路》,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像山上的小路,门前的马路、上学的路、村旁的路……这样看,就要与路上发生的事联系起来,写出那件有意义的事来。若从象征意义去分析,往往可以联想到"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

总之,学会审题,具备审题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这是要认真训练的。

参考练习:

(一)比较下列两组作文题,指出不同点来。

1.a.我们的语文老师b.我所希望的语文老师c.我和语文老师

2.a.为老师说句b.让老师说句话c.对老师说句话

(二)请指出下列各题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并判断文体。

1.校园里发生的一件事2.评"丢个馒头算什么"3.人民英雄纪念碑4.春

5.我最喜欢的人 第八篇:作文审题十五法

1、同步审视法

同步审视法要求对题旨、题材、中心、重点、体裁等做同步审视,也就是说,一览无余,同步完成,不再按部就班,逐条揣摩。这好比盖图章,一般人签名是一笔一画地写,而盖图章则只要往纸上按一下就行了,很显然,盖图章比一笔一画地写要快得多。一个神枪手在向目标开火时,不象一般射手那样,第一步托枪,第二步瞄准,第三步开火。他的瞄准和扣扳机动作也几乎是同步完成的。运用同步审视法审题,也是这样。

同步审视法要求简化审题程序,采用扫描的办法,对题目瞥一眼,立即就能决定写什么,表达什么主题。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题目,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①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②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③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

④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⑤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通过以上程序的思考和分析,然后再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情。

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七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分析到这里,审题的过程才算完成,最后的结论是:用记叙文 15 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而又有意义的事。这样的审题方法,虽然对题目把握得比较准,但是程序太繁琐,费时太多,不符合“快速”的要求。

同步审视法只要瞥一眼《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有趣的》这个题目,瞬间就能做出判断:写一件新鲜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有意义的事。为什么同步审视法能迅速对题旨做出判断呢?关键的问题是使用扫描法,简化了思维程序,省去了繁杂的分析过程。因为“身边的”、“有趣的”、“一件”、“事”等因素,在题目中都有明显的标志,可以一览无余,不必再按部就班去思考和分析。既然是写“一件事”,体裁当然是记叙文,这个问题也无须考虑,写任何文章都要注意社会效益,因此所写的事情不但要求有趣,还必须有意义。这样,把七个思维程序简化为一个,只要抓住一个“趣”字稍加分析,就完成了审题任务。

同步审视法的另一个要领是高屋建瓴。只有居高临下,才能一览无余。有些作文题,表意层次比较复杂,如果逐条推敲,必定费时间。这时只要抓住关键的一步进行思考,其它各步也就完成了。比如写《改革之风吹进了校园》这个题目,运用同步审视法审题,看到题目,立即就能明确题旨:写学校的改革新事.把眼光集中到“改革之风”的“风”字上,稍加思考,就知道“风”即事,明确了“改革之风”就是“改革之事”,那么题目的题旨、题材、中心、体裁等问题都在瞬间解决了,所有审题应该完成的任务,都已在思考“风”的同时一览无余,同步完成。这样审题所需的时间短,而对题目也把握得准,从而达到了“快速”的要求。

2、化简因素法

对于多因素的作文题,可以使用化简因素法审题,化复杂因素为简单因素,化多因素为单一因素。这样,用极短的时间就能明确题旨,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从而达到快速审碉的目的。

所谓作文题目的因素,就是指文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也就是审题的出发点。

比如《理想和梦想》这个题目就包括了“理想”和“梦想”两个因素。而《树木·森林·气候》这个题目就包括了“树木”、“森林”和“气候”三个因素。《生活的苦涩与甜美》(台湾省1981年大学联考作文题),这个题目包括了“生活”、“苦涩”和“甜美”三个因素。审题必须从题目的因素出发进行思考和分析,文题的因素多,思考的头绪也就多,审题的时间也必然花得多,要快速审题,对多因素的题目必须先行化简,使之成为最简因素文题。

化简因素法有两个要领,一是合并同类因素,二是去掉无效因素。现以1990年的高考作文题为例,说明在审题过程中怎样具体运用化简因素法。

1990年高考作文题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根据所提拱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不少于600宇。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作文题,包含了六个因素:①母亲,②第一个小姑娘,③第二个小姑娘,④玫瑰园,⑤玫瑰花,⑥玫瑰刺。运用化简因素法来审视这道题目,第一步去掉无效因素①③,因为题目只要求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展开议论,“母亲”和“第二个小姑娘”可以去掉,不加考虑。第二步合并同类因素④⑤⑥,玫瑰刺长在玫瑰花下,玫瑰花长在玫瑰园,所以因素⑤和⑥都可以合并到④里。这样六个因素最后只剩下了两个因素,即第一个小姑娘和玫瑰园。于是审题的目光只需注意一个问题:第一个小姑娘对玫瑰园的看法是否正确?小姑娘因为看到玫瑰花下面有刺,就认为玫瑰园不是个好地方,显而易见,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这道材料作文题的题旨就在于此:告诉人们必须用全面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这就是文章的最佳立意。找到了文章的最佳立意,拟题和选材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这样,很快就完成了审题任务。很多考生的作文之所有失误,就在于没有找到文章的最佳立意,也就是说,没有过好审题关。

运用化简因素法审题,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一些用联合结构的形式表达的作文题,往往是这样。比如《成功与失败》、《四化与文化》、《父与子》、《师生之间》等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懂得了这个道理,审题时就不会对已知因素逐一揣摩,只需找到两个因素的内在联系点(新因素),审题的任务就完成了。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秉,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3、掌握重心法

有些作文题,只要准确地把握其表意重心,就能迅速明确立意,确定好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在审题思维活动中少走很多弯路,这种方法叫柞掌握重心法。

文题的表意重心就是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昨的重点。

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份。1977年高考全国各省(区)独立命题,陕西省、山东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作文题都是《难忘的一天》,江西省命的是《难忘的时刻》,广西壮族自治区命的是《难忘的日子》,西藏自治区命的是《难忘的一件事》。题目虽不同,有的是“一天”,有的是“时刻”,有的是“日子”,有的是“一件事”,其实它们的表意重心都在“难忘”二字上,所以审题时只要扣“难忘”二字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加考虑,这就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速度。

如果作文题目是独词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本质特点上,只要抓住它的本质特点进行思考就可以了,或写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比如《桥》、《路》、《蜡烛》、《黑板》、《春风》、《攀登》、《习惯》等题目都是如此,不要全面思考,只要抓住一点就行。这在快速审题时有个术语,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面思考费时太多,不符合快速审题的要求。

4:反向思维法

反向思维审题法,又叫穿透障碍法。有些作文题,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如何下手。但是如果运用反向思维法,穿透字面上的障碍,从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确写作范围和对象,瞬间就能把题审好。

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无法下手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在这种“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如果运用反向思维法审题,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实,《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作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小偷在蠢蠢欲动,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公安战土正整装待发,党政领导在筹划方略,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再如写《古老的小镇》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是写小镇的古老,其实是要写古老小镇的新生,写它的新气象,帮风貌、新变化。《一件平凡的事》,其实是要写出事情的不平常的意义,《一个平凡的人》,其实是要写他的不平凡的事迹。掌握了反向思维审题法,一见到这类题目,能迅速穿透文题表面的障碍,把思维引向反面,很快便能审好题目。

5、满足要求法

有些作文题,具体规定了写作要求。运用满足要求法审题,顾名思义,就是按文题的要求写作,对其他无需多加考虑。快速审题要求思维程序简化,要在极短的瞬间即明确题旨,确定写什么。满足要求法实际上是审题的捷径。

现以1985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作文题为例来说明。1985年的高考作文题是:

澄溪中学附近有一家前进化工厂。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广大师生和附近居民长期处在被污染的环境中,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工作学习受到影响。几年来,学校多次向工厂提出意见,要求妥善解决污染问题。但厂方以生产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和经费开支太庞大等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试就上述问题,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

这道给材料作文题看起来比较复杂,其实只要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审题任务,诀窍在哪里?题目要求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写一封信。这封信写些什么?只要满足“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这个要求行了。很多考生的文章就写这么三段:一段反映情况,二段申述理由,三段呼吁尽快解决。评卷时,这些考生的文章都获得了较高分。所以说,运用“满足要求法”审题,无需多动脑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把题审好。

再看1986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_________________

对这样的题目,很多考生犯了难,面对材料和文题,不知怎样立意,不知怎样下笔。其实运用满足要求法,很快就能把题审好。树木·森林·气候三者的关系,题目中已说得很清楚,不必多加考虑了。题目要求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这种自然现象做比喻,发表自己的看法。题目要求中对写什么已讲得很清楚了,用什么方法写也讲清楚了。审题时扣住题目的具体要求,就是抓住了题旨,文章的立意就明确了。满足要求法对于审给材料的作文题的确是-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6、虚实错位法

所谓虚实错位法,具体地说,就是虚题实作法,实题虚作法,即由实写虚,由虚写实。一般说来,虚题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比较小的题目,因此,这种审题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大题小作法和小题大作法。

比如《路边小草》、《由路边小草想到的》、《路边小草赞》这类题目,从表面看,题目实实在在,范围小,可以说是典型的实题和小题。运用虚实错位法审题,瞥一眼题目就会明白,这类题目不能就事论事写小事,必须采用实题虚作的办法,无论写散文还是写议论文(杂感),立意都应该是歌颂路边小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的精神或者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者讴歌小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写散文通过描写路边小草的形象来表达前面所说的立意,写议论文抓住小草的特点,以前面所说的立意为出发点,直接展开议论。

与实题虚作相对的是虚题实作。有些题目,从字面上看来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运用虚实错位法审题,碰到虚题,文章要写到实处。比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不着边际。但是把它错位到实处,就非常好写了,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这是写记叙文。要是写议论文呢?可以阐述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什么的道理,或者阐述现代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的道理,当然也可议论对伟大的目标的追求与日常生活琐事的关系。总之,这类虚题要写得很实在。掌握了这种虚实错位的审题方法,碰到这类题目就能立即做出决断,明确立意,不会再冥思苦想,耽搁时间,影响写作速度。

在实际作文中,虚实错位的审题方法的应用是广泛的。譬如《妈妈的笑》、《秋叶》、《春雨》、《路》、《笑》、《灯》、《向日葵》、《家乡那条小溪》、《攀登》、《改革》、《礼品》、《目标》、《明天》、《时间》、《心愿》、《在烈士墓前》、《生活中的辩证法》、《在红旗下》、《面对茫茫宇宙的思考》、《人生》等等题目,运用虚实错位法去审视,思维方向对头,目标明确《只需一两分钟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7:联系背景法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要求事物的本源,自然离不开事物产生的背景。分析课文要介绍时代背景,评价人物要联系历史背景。作文的审题也一样,离不开题目的背景。有些作文题,孤立起来看,很难下笔,不知道怎样立意,但是运用联系背景法审题,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能找到最佳立意。

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习惯》,看起来不着边际,不知怎样找到它的最佳立意。如果我们运用联系背景法审题,很快就能明确题旨。1988年,全国上下,从农村到城市,19 从机关到学校,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前所未有的改革运动。把《习惯》放到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考虑,立即就会明白,改革就是对传统的旧习惯的否定。旧习惯不管怎样顽固,最终将会被新生活所代替,改革不管遇到多大阻力,但最后一定会胜利,新旧习惯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如果从这个方面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很快就会找到文章的立意。

用联系背景法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不会走题。因为人们的各种思想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把作文题放到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用时代的观点去看问题和分析问题,当然不会出差错。一道好的考试作文题,都会和当时的形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作文题和时代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只要去认真分析一下历届的高考作文题,就会发现这个特点。比如1952年的《我投到祖国的怀抱来》,1956年的《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8年的《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1960年的《大跃进中的新事物》,1961年的《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1962年的《说不怕鬼》,1963年的《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73年的《记一个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成长的先进青年》。这些作文题都没有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各届高考作文题,亦莫不如此。而且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往往从外表文字上看,好象与时代联系不大,但实际上文题与时代精神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从1988年的《习惯》到1990年的《玫瑰与刺》,都与当前时代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为题目与背景的联系是内在的,不显露的,所以很多考生看不透,把握不到题旨,立意就不准确,这更加说明“联系背景法”在快速审题中的重要作用。

8、数学配方法

有些作文题目出的是一个比喻的喻体或是一个象征性的事物,比如《暖流》、《春风》、《红叶》、《高高的荷花箭》等题目,初看起来,审题难度较大,但我们用“数学配方法”审题,很快就能明确题旨,完成审题任务。

1991年4月12日,湖南省益阳县教研室、益阳县一中和十中、邵东县三中、邵阳市二中的领导和老师在我任教的高一147班听疯狂作文嘱摩课,当时由邵阳市二中的老师命了《暖流》这个作文题,让学生当堂作文。题目命出后,学生运用“数学配方法”审题仅仅两分钟,全班同学就完成了审题任务,有些同学甚至看到题目,稍一思索,不到一分钟就挥笔写起来了。所有听课者都暗暗称奇。

所谓“数学配方法”,就是借用方程的等式两边必须保持平衡的数学原理来审题立意的方法。数学上的配方程,必须保持方程两边相等,我们把配方程的方法用于审题立意,名曰“数学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审察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如果作文题出的是—个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它的本体来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惩征的事物来写。简言之,按照“数学配方法”,题目是喻体,写的是它的本体;题目是象征性事物,写的是被象征的事物。象《暖流》这个题目,“暖流”是喻体,主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或领导的慰勉,也可以是同志的帮助,还可以配上其它的本体来写。《春风》这个题目,和《暖流》基本相同。象《高高的荷花箭》这个题目,《荷花箭》是象征物,被象征物是白洋淀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很显然,文章要写的主要不是赞美荷花箭,而是要赞美白洋淀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红叶》一题的题旨,不是真的去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精神。也就是说,用数学配方法审视,《红叶》这个题目,真正要写的不是老树的红叶,而是老人的红心。树老叶红,人老心红,题目仅是象征而已,别无他意。再譬如,《绿叶赞歌》、《灯塔》、《铺路石》、《巍巍昆仑》、《松树礼赞》、《悠悠白云》等题目,初看都有一定难度,但运用“数学配方”法审视,很快就可以把握题旨。

前面说过,数学配方法适合于审视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但是汉语的表意作用是复杂的,很多词语都具有双重意义,作文题目也一样。譬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这个题目,可以指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指思想、品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这个题目,可以指人情往来方面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指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导自己的金玉良言。对于这一类题目,可以当作实在性题目写;也可以视为比喻性题目写,无论从哪个方面立意;都可能写出好文章,因为题目的本身就具有两重性。不过一般说来,把这类题目当作比喻性题目,运用数学配方法审视,有助开拓自己的思路,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把文章写得深刻。

9:添加因素法

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化难为易,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

譬如《哭笑不得》这个题目,初看审题难度很大,“哭”不能,“笑”不得,左右为难,写什么好呢?一时找不到突破口,确实难以把握题旨。如果我们在原题目的基础上,加上“人”或“事”的新因素,使原题目成为《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这样,题目要求写什么就一目了然了。再譬如《心事》这个题目,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如果运用添加因素法审视,在原题前面加上“我”、“老师”、“奶奶”、“校长”、“班主任”等新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事》、《老师的心事》、《奶奶的心事》、《校长的心事》或《班主任的心事》等等,题目的意思就显得非常明白了。

要注意的是,使用添加因素法审题,所添加的因素必缉和原题目的已知因素保持同一性,不能异化。只有人才会有“心事",因此按照同一性的原则,给《心事》这个题目添加的因素,都只能是人。当然,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身分的人都可以,但不能异化为物和事或其他动物。同样,“哭笑不得”是人的尴尬行为或事情的难堪结局,所以在给《哭笑不得》这个题目添加因素时,只能添“人”或“事”。添加因素法也叫“因素还原法”,既是因素还原,自然要与原题目的因素保持同一性。

10:文字改造法

有些题目,命题者为增加题目的新奇性或文学色彩,故意转弯抹角,甚至故弄玄虚,以增加审题难度。碰到这类题目,不必慌神,只要对原题的文字稍加改造,就可以化神奇为平易,很快明白题旨,完成审题任务。

有一次外地的老师来我任教的高一147班听快速作文观摩课,由听课老师当堂命题。当时两个县三个学校的老师商量,命了《这是真的吗》这个题目。命题者确实动了一番脑筋,题目能给人一种新奇感,也有一定的迷惑性,初看不知印何下笔,但只要对原题的文字稍加改造,使题目变成《这件事是真的》或《这件事不是真的》,该写什么不是就很明白了吗?原题使用反问(也可以理解为设问)的形式造成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通过文字改造,把原题目变为陈述句,化艰难为平易,题旨一目了然。

用文字改造法审题,要注意的问题是改造后的题目一定要真实于原题的题旨,否则就会偏离题意。譬如《啊,资口水》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就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原题的“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叹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资江水》、《资江水真美》或《我爱资江水》,但不能改造为《讨厌的资江王》一类消极性题目,因为原题中的“啊”是不表消极的。另外,文字改造法只是在对题目进行审视过程 21 中的一种主观思维活动,通过这种创造性思维快速完成审题任务,在实际写作过程中,题目是不能改动的。

11:逆向入题法

前面介绍过反向思维法,说的是有些作文题从正面思考无法破题,而换一个角度以反面思考很快就能把握题旨,舜间完成审题任务。这里所说的“逆向入题法”,是说有些题目按照常规以正面审题,也可以很快入题,完成审题立意任务。但是总嫌角度不新,立意不佳,因而不敢贸然下笔。这时如果舍弃正面改坚,改从逆向入题,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好象战士面对着敌人的碉堡,从正面也可以攻破,但比较费力,伤亡也可能较重。如果不按常规打法,避开正面改从侧面或后面,出其不意发动进攻,也许更能克敌致胜,取得辉煌战果。我们把这种作战方法借用来审题,就叫作“逆向入题法”。

这种审题方法和反向思维法同样都是运用逆向思维审题,不同之处是,反向思维法是指从正面无法入题,而改从反面入题,以求快速完成审题任务。譬如《谈好高鹜远》这个题目,正面为《不要好高鹜远法》,当然无可非议。但这是常理,这样写容易给人一种人云亦云的感觉。如果舍此求异,立论为“好高鹜远未必不好”,这样从逆向入题,见解与众不同,往往能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来。再譬如《谈“雪中送炭”》这个题目正面入题立论为“要提倡雪中送炭”或“雪中送炭就是好”,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从逆向入题,立论为“送炭何必等下雪”或“雪中送炭非良策”,可能更富于启发性和新奇感。有些作文题命题者已明确规定从正面立论或从反面立论。譬如199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两题任选一题,很显然,两道题目,一正一反,前者从正面立论,后者从反面立论。这样的题目,审题不难。但如果把题目改为《“近墨”小议》让我们自己来立论,也许从逆向入题写“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可能更富于创见。

12.超越雷池法

雷池是古水名,在今安徽省望江县。典故出自{晋书·庚亮传》。东晋时庚亮写给温峤的信里有“足下无过雷池一步”的话,意思是叫温峤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来。现在“雷池一词只用于“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成语中,比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

有些作文题目,从表面看来,写作的范围太窄,无法取材,甚至无从下笔。为了快速完成审题任务,明确写作范围和写作对象,必须大胆进行辐射思维,超越原题目文字上规定的写作范围取材,我们把这种审题方法叫作“超越雷池法”。

在一般情况下,作文的写作对象和写作范围都必须严格限制在题目框定的范围之中,不能超越雷池半步,否则就有可能离题.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要快速完成审题任务,必须超越雷池,取材于题目范围之外。有一次外地的老师来我班听疯狂作文观摩课,听课老师当堂命了《在今天的课堂上》这个题目。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容易,但只要仔细推敲一下,帮知道它的写作范围极窄.一打上课钟刚刚坐定,命题者就走上讲台写出题目,未做任何指导,学生立即开始写作。这时从上课到命题,还不到一分钟,命完题学生就要写,如果按照题目的文字表述,《在今天的课堂上》,取材的范围严格说来也就是从上课到命题这么一分钟的时间内的事情。不越过命题的“雷池”,就无法下笔写作。因此,写这个题目大胆地到“今天的课堂”以外的广阔天地去取材。今天上的是作文课,那么平常同学们的刻苦练习,老师的认真教学,领导的热心鼓励,家长的殷切期望等等方面的材料,都可以用“在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为线索串联起来写进文章,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当然,并不是所想到的材料全部写进文章,写什么,不写什么,还是要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既已超越雷池,主题也就容易确定,《在今天的课堂上》这个题目,可以反映同学们为四化建设 而刻苦练习写作的事迹,可以歌颂老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可以赞扬学校领导认真抓教学、积极支持教改的功绩,可以表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主题等等。再譬如《今日见闻》这个题目,不要只把思维囿于狭义的“今日”这个小圈子中,审题时也可以越过“雷池”,写广义的“今日”之见闻,即最近一段时期的见闻。《怎样看待自我》这个题目,审题时亦不能把思维框死在“我自己”这个“自我”之中,而应该越过雷池,写泛义的“自我”。如果认为自我就是我自己,思路必定无法拓开,甚至会走进死胡同。所以说,超越雷池法是开拓思维、快速完成审题任务的有效方法。

13.就事论事法

顾名思义,就事论事意即就着某件事、某个问题,直接论述这件事或这个问题,不能指东说西或顾左右而言他。俗话说:“指着乌龟说王八,指着田鸡说青蛙。”也就是就事论事的意思。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审视议论文中的评论性题目,思想评论、人物评论、事件评论、工作评论、新闻评论乃至于文艺评论等,运用就事论事法来审视,可以节省大量揣摩、思考的时间,加快审题速度。

譬如《评弃学经商》这个题目,只能就“弃学经商”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指出其危害,提出克服这种现象的办法。总之,必须围绕“弃学经商”这种现象展开议论。象《我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试论阿Q式的革命》、《谈谈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台独分子的卑劣表演》、《评“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小议“各人自扫门前雪”》、《中学生捐款之我见》和《“越穷越生”管见》等题目,写作时原则上都必须就事论事,议论其是非,评价其曲直。舍此言他即可能走题。

当然,在评论性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也会涉及被评论的事物以外的其他材料,但引用其他材料的目的仍然是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为评论服务。在评论的写作过程中,不管引用的材料有多么新奇,多么重要,都不能独立于文章之中两而自成观点。

14.借题发挥法

与就事论事相反的审题立意方法便是借题发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审视感想式的作文题,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一类题目,运用借题发挥法审视,能很快把握题旨,明确文章的立论方向。

就事论事不能借题发挥,借题发挥则不能就事论事;譬如《从鲁迅弃医从文谈起》,就是感想式的议论文题目,题旨不在于评论鲁迅弃医从文的对与不对,而在于议论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和教育。

当然,在行文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对鲁迅弃医从文这种选择本身的评价问题,但这不是这个题目的写作目的,这个题目的写作目的主要是阐述自己的的感想和体会。可以谈一个人应当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可以谈应该怎样实现理想,怎样确定志愿,甚至还可以谈怎样对待学文与学理的问题。另外象《从“墙内开花墙外红”说开去》、《有感于人生是一场交易》、《从阿Q头上的癞疮疤想到的》、《看<渴望>有感》、《“胡服骑射”给人的启迪》、《说<拿来主义>》、《读报有感》、《有感于社会见闻二三事》、《从一则广告谈起》和《旧闻新感》等题目,运用“借题发挥法”审视,都能很快掌握立论的方向,加快审题速度。

运用借题发挥法审题,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借题”,二是“发挥”。借题之精髓、内涵,发己之见解、观点。而且所发之观点与所借之题目要一脉相承,一线相通。也就是说,23 阐述的观点(即为文章的立意)确实是从题目中引发出来的。一般说来,写这类作文题,所阐发的观点其实就是题目中所蕴含的深意的表露。掌握这两个要点,审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15.辨明关系法

有些议论文题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词组并列构成的,譬如《难与易》、《美与丑》、《鱼与水》、《自由与纪律》、《时髦与创新》、《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发光与沾光》、《磨刀与砍柴》、《名师与高徒》、《“我要学”与“要我学”》、《“向钱看”与“向前看”》》、《自负·自信·自满》、《观察·实践·思考》、《识才·用才·爱才》等等。

这类作文题,运用辨明关系法审视,很快就能掌握题旨。

所谓辨明关系,就是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楚构成题目的词或词组彼此之间的特定关系,关系辨明了,审题立意的任务基本上就完成了,因为这类议论文的论点,一般说来,就是构成题目的词或词组之间的特殊关系。譬如要想快速审视《自由与纪律》这个题目,首先就要快速辨明“自由”与“纪律”的关系,然后再根据二者的关系立论。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告诉我们,没有纪律便没有自由,没有自由也无所谓纪律,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实这实质上就是文章的论点。当然也可以根据这种关系再灵活变通一下,这样立论,“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或者换一个角度立论:“没有纪律,就不能有真正的自由。”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立论,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从哪个角度立论,都离不开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再譬如{“向前看”与“向钱看”》这个题目,运用辨明关系法审视,稍一思索就知道“向前看”与“向钱看”二者之间是是非选择关系,根据这个关系,文章可以这样立论:“我们要向前看,不能一切向钱看。”《自信·自负·自满》这个题目中的三个因素之间也是一种是非选择关系,因此可以这样立论:“人要有自信力,但不能自负,更不能自满。”《名师与高徒》这个题目,“名师”与“高徒”之间是一种非绝对关系,意思就是二者之间有某种特定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一般说来,“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但并不尽然,有的“名师”出不了“高徒”,有的“高徒”并非出自“名师”。辨明了这些关系,文章该怎样立论也就不言而喻了。

运用辨明关系法审题,思维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不会走弯路,因而能大大提高审题速度。不过,构成这类作文题目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前面例举的三种关系虽然常见,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做具体唯分析,从而做到既快速,又准确。

下载怎样写作文提纲(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写作文提纲(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写作文

    怎样写作文 小学生写文章,就是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还有自己亲身碰到的写下来,只要有意义,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心里怎么想,纸上就怎么写。把有趣的......

    怎样写作文

    一、审清题意。即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第一,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如:《我这个小孩》和《邻居家的小孩》,虽然都是写小孩,但前者是写自己,后者却是写别人。又如在状物的文......

    如何写作文提纲[5篇材料]

    如何写作文提纲 如何写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

    怎样写作文评语

    怎样写作文评语作文评语是对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的一个评价环节。它通常起到四个作用:一是评价作用,学生通过评语认识到自己文章的优点或缺点;二是导向作用,学生从评语中能明确今......

    怎样写作文评语

    怎样写作文评语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着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小学生写作文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

    怎样学会写作文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

    怎样教孩子写作文

    怎样教孩子写作文 古人说:文无定法。写作真无规律可循吗?我想从儿子肖铁身上做一下实验。 从哪儿入手?兴趣。童年爱迪生孵小鸡的兴趣,引他步入科学的殿堂,足以给我们以启示......

    教孩子怎样写作文

    作文,是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但是,对于好多同学(其实包括原来的我)来说,总觉得作文很深奥,不好写。其实不然,我觉得,要写好作文,只要注意下面这几点,并持之以恒,经常练习写作,写出一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