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浏览该文件长三角各市十一五发展重点
长三角各市“十一五”发展重点
长三角城市根据各自的战略目标及定位,深刻分析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内外环境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各自的战略重点。
南京市按照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结构、协调的城市空间、健康的市场经济体制、良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方向,重点推进七个方面的战略性转变,建立完善七大发展体系:一是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起“两个率先”要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二是推进城市空间的战略性优化。建立起与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相协调的新型城市空间体系,建成融古都特色、滨江风貌和现代化形象于一体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三是推进综合功能的战略性提升,建立起以重大功能性、枢纽.型设施为支撑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四是推进社会事业的战略性完善,建立起以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与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事业配套体系。五是推进创新机制的战略性重构,建立起与城市科教地位相匹配、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创新体系。六是推进环境建设的战略性升级,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基本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体系和循环经济促进体系。七是推进体制机制的战略性转轨,建立起以一流的体制机制为保障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
苏州市基本确定了六个方面发展思路:一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式战略性调整,提高生产力布局的集约化程度,继续优化沿江、沿路、沿沪、沿湖“四沿”生产力布局。二是发挥开发区的集聚优势和带动功能,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设好“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先行示范区”,加大金融、保险、物流、研发、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引资力度。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引导并促进民营经济朝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方向发展。四是继续推进城市化战略,加快构建以特大城市为核心、中等城市为枢纽、小城市为基础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框架。五是深化改革,增创体制新优势。建立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六是加快实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工程、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程。
无锡市提出六大战略: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前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形成产业兴市和科技兴市的良性互动。二是以强化中心城市能级为重点,加速提升推进区域城市化水平,重点强化中心极的集聚扩散功能。三是以开放型经济为抓手,全面推动无锡经济的国际化。加强对产业关链度高、单体规模大、产业链效益明显的外资项目的招商引资,推进外资企业的基地化、本土化发展。四是以培育主导产业为载体,加快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进程。无锡主导产业选择集中在机电、纺织、生物医药和环保产业,形成高端技术导向、终端市场垄断的产业集群。五是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加速创新体制活力和社会活力。六是以引进和培育企业家队伍为核心,全面启动人才工程。
常州市的战略重点的主要亮点有:一是坚持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第一方略,实现经济发展有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新转变。全市工业形成都市工业集聚区、滨江现代制造业核心集聚区、武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等八大产业集聚区,到2010年制造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二是坚持把加快发展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作为第一载体,实现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分散布局向中心集聚、带动全局的新转变。三是坚持把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实现由经济社会发展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转变。着力推进“三个六”即6000亩占地、6万学生、6所大学的“大学城”建设,加快城乡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镇江市持之以恒地抓好“三大”战略重点:一是港口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把镇江沿江产业带建成长三角加工制造、仓储、贸易的重要基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带上的重要板块,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二是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市建设提出“三年大变样、四年新提升”,抓好镇江新区、南徐新城、丹徒新区的开发建设,凸现滨江城市和山水城市特色。三是产业提升战略。加快沿江产业带建设,使沿江产业带形成1500亿元左右的经济总量,将沿江地区建成全市吸纳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的国际化门户,建成江苏长江经济带及上海经济圈的加工制造、仓储、贸易的重要基地,建成带动国家级一流开发区和长三角经济带软硬环境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扬州市战略重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始终把沿江开发作为经济建设的龙头,加速产业集聚。构筑沿江纺织、化工、汽车船舶、高科技信息产业等“六大产业板块”和沿江产业群、港口群、城镇群“三大群体”。二是始终把做大中心城市作为重要载体,按照“西进、南下、东联”的中心城市发展思路,加快形成以扬州市区为中心,江都、仪征为两翼的滨江大城市格局。三是积极启动沿河发展战略,推进包括高邮市、宝应县在内的沿河经济板块加快发展。四是始终把融入长三角作为发展机遇,打造特色活力新扬州。在接轨上海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对接和人才互动。在接轨南京方面,主要是整合宁镇扬,把扬州建成长江中下游产业带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地区承南启北、衔接东西的要素集散中心以及物流中心。
南通市确定了九大战略任务,其中两大战略是:一是推进江海联动,积极拓宽经济增长新领域。加快临海工业区建设,全面启动洋口港建设,加快吕四港建设。加快发展临海产业,争取建成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石油化工及深加工基地、船舶修造基地、重要能源、原材料集散基地。二是促进内外经济协调发展。优化空间结构,逐渐形成一条沿江开发带动轴、两条江海联动V型轴、两条由南向北辐射的“122”空间发展轴。着力构筑沿江产业集聚板块、沿海经济潜力板块、沿路经济辐射板块的“三大板块区域”。着力构建中部沿江都市核心区、东部临沪产业配套区、西部滨江开发区、洋口江海联动区、吕四江海聯动区、北部沿路伸展区的“一核五区”放射状伸展格局。
泰州市的战略重点主要有:一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建设长三角现代制造业基地,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二是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以“人口城市化”为核心,加快形成双水绕城、清新秀丽的水景花园城市。三是积极推进沿江开发,增强对腹地经济的辐射力。.以重点园区和城镇为依托,发展壮大机电、化工、医药、材料和造船等五大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业。放大靖江与江阴的联动开发效应,推进泰州与常州、靖江与张家港、高港与扬中的联动开发,承接苏南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
宁波市“十一五”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有:一是建设国际性大港口。围绕建设东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深入实施“以港兴市、以港促市”战略,以市场化运作方式,联合开发金塘岛、六横岛,建设国际性大型组合港,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二是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中心城区由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组成。余慈组团由余姚城区、慈溪城区组成,是宁波大都市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基地。奉化、象山、宁海三市县是宁波大都市的生态发展区,重点发展海洋经济、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现代加工业,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带。三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按照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着力构筑沿海、沿湾、沿路三大产业带,规划总面积900平方公里。四是建设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人才资源等要素的安全保障体系。
嘉兴市“十一五”发展战略重点是“实施三大战略”:—是接轨上海和世博推动战略。主要包括:接轨上海产业,积极发展相关产业、重化工业、装备配套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接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布局“沿海物流产业走廊”。借世博机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商务服务业。二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主要围绕城市空间布局—„体化、城乡交通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六个方面展开。三是区域整合战略。紧紧围绕三大重点展开:调整区域布局,架构“极化”格局;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流量经济枢纽;重整区域格局,破解条块分割矛盾。
湖州市积极实施集约发展、科教兴市、城乡——体、富民强市战略,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法治城市、生态城市、富庶之市。主要任务是:一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争创实力湖州新优势。着重优化提升农业、做大做强工业、加快发展三产。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续写文明湖州新篇章。深刻把握“太湖时代”大文化开放性、包容性特征,繁荣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大市。三是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展现生态湖州新景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四是建立健全劳动就业一体化网络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五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接轨上海力度,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六是加快推进城市化,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新框架。七是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舟山市提出的战略重点:一是港、桥、岛互动,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按照北接上海、南联宁波的总体思路,开发深水港群,使舟山成为长三角区域性深水港口物流中心,重要的航运业基地。主攻临港工业,建设区域特色制造业基地,主要打造船舶工业、海水产品深加工、临港重化工、大宗货物加工业四大基地。围绕滨海休闲、海天佛国、海鲜美食三大主线,打造海洋旅游精品。做深做透大桥经济,实施群岛型经济布局。二是抓好渔、农、盐三大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扩大开放,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与宁波实施港口资源整合,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挥深水港口优势,为全省、长三角及沿江地区服务。
绍兴市按照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总要求,突出抓好七个重点:一是优化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推进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发展空间结构的转变。二是优化创新城乡结构,制定并实施城乡一体化纲要,加快城市化建设。三是优化创新区域文化,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是优化创新生产生活环境,争创全国节水型城市、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和国家生态市。五是优化创新人民生活质量,积极推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工程,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六是创新人的素质技能,率先把绍兴建设成学习型城市。七是优化创新经济体制,全面实施接轨上海战略,加强与沪杭甬的联系与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
作者:湖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社会发展处处长:张根来 来源:《长三角》(2004年第12期)
第二篇:浏览该文件
附件2:
2012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申报要求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总体安排部署,2012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以下简称新产品计划)重点围绕培育和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创新产品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新产品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012新产品计划项目分为战略性创新产品和重点新产品两类。各推荐单位战略性创新产品推荐数不超过5个,重点新产品按控制数推荐。评审通过的项目将纳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备选项目库,择优予以支持。
一、重点支持方向
(一)战略性创新产品。
战略性创新产品是指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有重大技术突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价值、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具有显著作用、在行业进步和地方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大创新产品。
(二)重点新产品。
重点新产品是指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国内首次(或首批)开发成功,并开始有市场销售或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
1.优先支持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汽车、建材等行业开发的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新产品;
2.优先支持符合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和资源优势,有利于区域-1-
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产品;
3.优先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有利于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的新产品;
4.优先支持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新产品。
二、支持领域
详见《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支持领域(2012)》。
三、不支持范围
1.食品、保健品、饮料、烟、酒类产品;
2.化妆品、日用化工、一般纺织品、服装、家具、家电等日用产品;
3.用进口零部件(包括散件)组装的产品;
4.单纯为军工配套的产品;
5.传统手工艺品;
6.单纯改变花色、外观与包装的产品;
7.动、植物品种资源;
8.高能耗、污染环境的产品。
四、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
凡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单位均可申报。
(二)申报渠道。
1.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等省、市地方注册的企业,按地方科技厅(委、局)(以下简称地方)要求的相关程序向地方申报。
2.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直属企业可向各部门科技司(局)(以下简称部门)申报或向企业注册所在地地方申报。
(三)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表;
2.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
3.附件材料(复印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加盖企业公章);
(2)经审计的企业2010财务报表(每页加盖审计单位印章或盖骑缝章);
(3)可说明知识产权归属和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
(4)涉及废水、废气、废物排放的项目,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
(5)特殊行业许可证;
(6)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备案的产品企业标准,或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认可证明;或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7)权威机构检测(验)报告;
(8)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或最近2年内的查新报告等技术证明(说明)文件;
(9)用户意见报告(不少于两份)等其他证明材料。
(四)报送材料。
1.申报单位报送材料。
用A4纸打印在线填写的《项目申报表》、《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内容必须与网上申报材料完全一致。按项目申报清单(附件3)所列顺序装订,加盖公章后报送地方、部门。
2.地方、部门报送推荐材料。
对推荐项目电子数据和纸质申报材料确认无误后,网上提交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将纸质申报材料及战略性创新产品和重点新产品《项目报送汇总表》各一份寄至指定地点。其中纸质申报材料装订顺序:申报材料封页、项目总体评价意见表、项目申报材料清单、项目申报表、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附件材料。
(五)注意事项。
1.申报单位应认真准备申报材料,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若发现弄虚作假,将不予受理。
2.不得重复申报。
(1)申报单位当只允许申报一个新产品计划项目,战略性创新产品和重点新产品两类只能选择其一;
(2)已列入新产品计划的同一产品及型号的项目不得再次申报。若申报项目名称相同,而型号不同,则必须提供该型号所采用的新的授权专利及其说明书摘要,附图和权利要求书等内容,以证明其比原列入计划项目的产品有重大的改进和创新,方可申报。
3.产品名称及型号填写要简洁、清晰、规范。名称应用中文,尽量不出现英文词组或缩写,不得使用“系列产品”等词语,属系列产品必须注明型号。
五、联系方式
1.纸质申报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468房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公室(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成果推广处)
邮编:10004
5电话:010-68511559、68510951。
2.软件及网络申报咨询
科技部信息中心:010-88659000(中继线),51292636,68522908(传真)。
第三篇:浏览该文件 - 福清市人民政府网站
福 清 市 教 育 局 融教[2009]19号
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中学、中心小学、市直学校、职业学校、民办学校、中心幼儿园:
为进一步加强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广大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现对我市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校车安全关系着学生生命安全,各学校要从建设“平安福清”、“平安校园”的高度,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增强生命意识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学校要把规范校车管理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纳入到学校安全工作的整体计划中,统一思想,加强认识,充分履行职责,切切实实做好学校校车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职责,加强排查
1、建立校车安全责任制。
1)落实安全责任人。按照法人治理要求,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学校要落实专人负责学校校车管理,并且明确其职责,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2)履行工作职责。学校要全面掌握所有接送学生校车情况,充分履行告知、教育、排查、监管的职责,要对全体师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要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做好对校车安全的排查工作;同时学校要落实教师跟车制度,加强对校车安全的监管工作,对校车运载学生的情况进行查验,要坚决制止超员、超速等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校车规范管理,安全运行,从源头上预防校车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2.认真排查摸底
学校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做好校车排查整治工作,学校要对自有、租赁校车逐一排查、逐一检验,逐一建档,将排查摸底工作做彻底。排查摸底工作必须在2月底完成。
1)开展校车安全检验。目前有校车的学校要对本校自有和租赁校车逐一进行安全检验。自有的校车进行自查,租赁的要与租赁单位共同进行检验。所有学校必须对本校是否存在家长自行租赁车辆接送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若发现有此现象存在,必须迅速告知、督促家长对租赁车辆安全进行检验,明确安全责任。学校在对所有校车和家长租赁车辆的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必须立即告知有关部门,责令其停运,决不让隐患车上路。
2)开展校车驾驶员资格审查。学校要对本校所有校车的驾驶员进行资格审查。校车驾驶人必须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计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纪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符合条件的才能任校车驾驶员。对家长自行租赁车辆的,学校要在告知的基础上督促家长对驾驶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3)建立校车档案。学校要全面、详细掌握学校校车的情况,包括车辆的数量、车辆所有人、车辆类型、车牌号、年检情况、驾驶人、运行时间、行驶路线等基本情况,对本校所有的校车逐一建档,做到有案可查。车辆档案一式两份,一份送教育局未保办备案,一份学校留存备查,校车变动要及时报备。
三、安全教育,增强意识
1.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学校要对全体师生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在2月底之前必须完成一次交通安全教育,学校要教育学生不坐超员车、货车和非法营运的车辆,对超员车辆要及时举报。
2.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学校要在2月底前对本校所有校车驾驶人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尤其是对那些有违章扣分记录的驾驶员更是要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教育。学校要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交通安全,与学校一起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和校车安全管理。尤其对自行租赁车辆接送学生的家长,要及时与他们沟通,明确他们的安全责任,加强车辆的安全排查,确保学生坐安全车。
福清市教育局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七日
抄送:福州市教育局、市领导王德玉、陈惠、陈少华、陈生
第四篇:下载浏览该文件20104282824849-吉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中
赣检法[2010]41号
文件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关于印发《江西检验检疫局“质量提升”活动实施
方案》的通知
各处室、直属单位,各分支机构: 《江西检验检疫局“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审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二日
江西检验检疫局“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扩大“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成果,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在全系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的决定和指导意见,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主线,进一步巩固“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成果,坚持并不断完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解决履行检验检疫职能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我局检验检疫工作水平,夯实质量基础,确保安全底线,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努力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增强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性;努力提升科学监管的水平,防范区域性、系统性的重大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努力提升基础保障和基层建设的水平,提高全省系统履行职能的综合能力。进一步促进广大进出口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促进各级政府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增强质量意识,努力把我省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到新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
深入开展质量振兴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检验检疫齐抓共管的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有效服务外贸发展的机制和政策措施,努力实现科学监管、有效监管。立足扶优扶强,加大出口免验工作力度,加强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动员广大进出口企业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制定提升质量、打造出口品牌、增强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加强产品质量示范区建设。在水产品、柑橘、茶叶和供港蔬菜等我省优势食品农产品主产区,大力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饲养场+标准化管理”、“备案基地+标准化加工厂”和“备案基地+卫生注册企业”等食品、农产品种养殖模式,开展GAP认证推广应用工作,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源头农业化学品污染问题。
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保份额、调结构、促平衡的外贸发展工作大局,进一步提高检验检疫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全力服务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扶持光伏产业、船舶、电子产品、汽车产品、钨和稀土深加工产品为重点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配合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铜拆解加工区、九江城西港区以及各地“无水港”等规划和建设,调整检验检疫机构和人员布局,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检测技术力量,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加强质量诚信道德教育和舆论宣
— 3 — 传,强化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大力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实施以企业质量档案为基础、以产品质量记录为重点、以分类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质量信用监管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质量信用分类监管的水平和效能。不断完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加大激励力度,严厉惩处质量失信行为,全面实施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推动落实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完善出口企业绿色通道、进出口企业诚信评价和出口企业分类管理等制度,对符合快速验放条件的进出口企业进一步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加强与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的协作,进一步减少中间验放环节。进一步完善三电工程建设,积极探索进出口企业录入申报方式的改革,减少企业申报程序,提高验放效率。落实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原产地管理,提高签证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与国外相关机构建立的证书核查机制,确保我省出口商品在国外通关顺畅。
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充分利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等工作平台,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调应对,通过广渠道、多方式的宣传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地方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二)提升科学监管的水平。
建立健全质量状况分析制度。认真落实《进出口商品质量分析工作管理规定》,强化各部门质量分析意识,全面推动质量安全调研与分析工作,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分析工作机制,及时发现 — 4 — 进出口商品在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形成“有问题、有分析、有措施建议”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分析报告或工作专报,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参考。加强检验检疫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开展体制、机制等重大改革和发展措施的宏观战略研究,为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政府实施质量宏观管理提供有价值、有份量的决策参考意见。
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严格实施重点出口产品生产准入制度,加强证后监管。严格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加大对非法检商品特别是与消费者健康安全相关产品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非法进出口行为。加强调研走访力度,准确掌握辖区内目录外进出口商品质量情况。围绕规范出口产品市场,进一步抓好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的管理,加强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的检验监管,维护“中国制造”和“江西制造”的声誉。
切实提高产品检验监管的有效性。加大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监管,切实提高检验检疫覆盖率和不合格品检出率。大力查处各类违法案件,严厉打击逃避检验检疫、买卖单证、不实申报等严重扰乱检验检疫秩序的违法行为。
提高依法监管和行政执法水平。围绕提高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水平,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政务公开和“阳光”执法。严格执行总局制定的行政裁量权适用规则和基准制度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保障能力建设,加大执法装备投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 5 — 强化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加大内部稽查和工作质量检查力度,深入推行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健全以检验检疫覆盖率、不合格商品检出率、执法工作差错率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监督结果通报机制和考评制度,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有章必循,使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得到贯彻落实,进一步提升检验检疫工作质量。
创新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按照大质量的观念,加快建立依靠地方、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新工作机制。在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行政执法、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口岸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检测机构改革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新方法,建立新机制,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三)提升基础保障的水平。
全面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大力加强标准化管理,做好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利用技术标准资源服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政策导向和技术保障作用。
加强认证认可工作。加强重点领域认证认可工作和认证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围绕低碳经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大力加强食品、农产品、节能环保、信息安全等领域的认证工作,着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督管理方式, 继续抓好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性监督检查, 加大GAP认证示范和对外注册推荐工作力度。
— 6 — 增强检验检测技术保障能力。统筹调整实验室规划,有机整合资源,努力推进我局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技术装备、检测能力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对照总局“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核查验收标准”开展自查整改,力争有条件的2-3个实验室通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核查验收。做好我局二次规划检测实验室建设计划上报工作。
加强口岸检验检疫能力建设。加强重要工业品进出口把关能力建设,增强服务外贸发展力度。推进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积极探索传染病查验与防控新模式。加强口岸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口岸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和生物物种资源流失。
完善检验检疫信息化体系。做好“金质工程”(一期)应用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迎接“金质工程”(一期)国家验收。加强网络平台安全管理,在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加强安全技术手段的应用,完善整个业务平台尤其是各分支机构接入点的安全措施。配合总局质检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改造,进一步完善全省检验检疫视频会议系统。全面推广应用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努力促进我局业务管理迈上新台阶。积极参与地方口岸电子平台建设,推进口岸物流便利化建设。充分利用我局门户网站,做好信息发布和宣传工作,提升我局网站服务能力。
推动质量管理科学研究。加强科研攻关和科技管理,完善科研管理办法、科技奖励管理办法和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开展好针对性科研项目攻关,组织好2010年科研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落实好
— 7 —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验收和鉴定工作,完成好自主立项的科技项目审核工作。
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全面调查分支机构的基本情况,提出加强分支机构建设的目标规划、基础设施和政策措施。制定分支机构建设标准、岗位设置要求,开展分支机构能力建设达标活动。总结、推广基层能力建设的经验和典型,加大对分支机构的投入,做到分支机构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水平与履职要求相适应。
四、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为加强对“质量提升”活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江西检验检疫局“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另文下发),统一领导“质量提升”活动的组织协调、对外宣传、统计汇总、监督检查和信息沟通等工作。全省检验检疫系统要以“质量提升”活动为重要抓手,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实效。各分支机构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区域配合,形成“质量提升”活动的工作合力。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各部门(单位)要围绕“质量提升”活动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一批影响广泛、带动性强的重要活动,全面推进检验检疫各项工作。要深入查找本单位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履行职能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集中力量加以解决。“质量提升”的各项活动都要明确目标、工作内容、完成时限、保障措施,切实做到任务清楚、责任落实、效果显著。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重视舆论宣传工作,继续争取当地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和导向作用,以正面宣传为重点,精心策划宣传主题,积极组织多层次、立体化、系列化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加大质量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继续开展质量知识进港区、进园区、进厂区等主题活动,加强进出口企业及人员质量知识普及和教育,不断浓厚全社会的质量氛围。
(四)加强交流,畅通信息。“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对各部门(单位)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汇总、上报工作,编发《“质量提升”活动简报》,加强交流,沟通情况。各部门(单位)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书面上报全省检验检疫系统总体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以便掌握情况,沟通协调,加强指导,有序推进。
(五)加强督导,力求实效。“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将建立督查和通报机制,对各部门(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通报。各部门(单位)要建立“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工作责任的监督落实,及时分析研究活动开展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省检验检疫系统“质量提升”的各项活动取得实效。
(六)总结经验,建立机制。各部门(单位)要结合开展“质量提升”活动,认真总结经验,把“质量提升”活动中形成的好方法、— 9 — 好经验,作为不断改进检验检疫监管方式,提升检验检疫监管水平,服务江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长效监管措施和工作机制,努力推动江西检验检疫工作迈上新台阶。
主题词:质量提升
实施方案
通知
江西检验检疫局办公室
2010年3月12日印发 录入:王海华
校对:黄伟新 — 10 —
第五篇:浏览该文件- 后勤党总支工作汇报
后勤党总支2008年 党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总结
2008年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后勤党总支在学院党委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以提高后勤员工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为重点,加强后勤职工作风建设,努力为教学、科研、师生员工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圆满完成了学院党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后勤党总支制定《后勤党总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方案》,坚持利用周二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组织后勤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关于党建工作的新论述、新部署、新要求以及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和省委“1+9”文件。学习《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新党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纲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学习读本》、《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组织科以上干部参加学院举办《十七大精神培训班》学习,组织后勤党员、干部、职工撰写“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育思想大讨论、师德师 风研讨论文、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比赛,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国职工预防控制艾滋病及禁毒知识竞赛》、《教育腾飞》等知识答题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文章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增强了服务意识。广大党员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改革、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学院党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后勤党总支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对支委不健全的支部及时进行补选并针对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98%党员认为所在党支部较好发挥作用,党员起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对新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如在发展期间严格;党员党性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三会一课内容形式单一等;后勤党总支严格监督各支部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把政治思想素质高、业务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的职工(含长期临时工),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进一步探索后勤聘用人员中的党员管理工作。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后勤领导班子在思想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确保 2 党的教育方针和学院党委的各项政策在后勤部门的贯彻落实。每年定期召开后勤党总支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工作中党政领导相互支持,紧密结合,上下沟通,团结合作。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党内一切决定进行公示。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批评,相互帮助,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后勤党总支主动协调好各方面工作,发挥了党总支核心作用。
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后勤是接触财物较多的部门,所以一定要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后勤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定期组织党风廉政学习,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行政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并抓好落实。
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搞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积极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以师生员工满意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向兄弟院校学习取经,让服务保障再上一个新台阶。
1、组织后勤党员、干部到贵州大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许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使我院后勤党员、干部受益匪浅。
2、在后勤各部门开展了“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学生厨艺大比拼”、“寝室文明、从我做起,大学生短信大赛”、“防火、防盗、防疾病知识讲座”、“我的寝室,我的家”评比、“文明寝室评比” “消防器材实地操作训练”等活动,营造和谐校园氛围,从而增进师生间感情交流,得到师生好评。
3、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帮扶”活动。针对一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大学生,后勤党总支、后勤集团和后勤管理处(南管委)安排部分特困生到食堂帮厨、管理教师休息室、学生自修室等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4、积极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确保学生用餐安全。为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事件的发生,后勤总支与后勤管理处(南管委)、后勤集团成立了“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小组”,通过制定《预防性卫生监督制度》、《关于预防师生食物中毒的应急预案》,邀请院外专家为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及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加强卫生科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增加食品抽样检查、公共设施消毒次数,每年组织食堂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坚持实行每天食物留样制等。使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深入到了全院师生员工中,杜绝了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事件在我院的发生。
今年四月份,贵阳部分学校因饮用不清洁的桶装水,造成贵阳市 4 甲肝流行,后勤党总支高度重视,成立了《预防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预防传染病紧急措施》。卫生科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增加食品抽样检查、公共设施消毒次数;后勤集团立即组织食堂员工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80人),并辞退携带甲、乙肝病菌的工作人员(3人),积极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5、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希望工程”捐款、交纳特殊党费、为灾区群众捐款活动,献出自己一份爱心。共计捐款约贰万余元。
2009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增强后勤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1、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后勤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2、建立健全党内学习制度,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保障党员权利。
3、加强党支部建设,完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检查落实力度,保障党内生活正常,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从严治党,严明纪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教育与人财物打交道的党员和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廉洁自律。
5、加强后勤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作风好,职业道德素质高,善于学习,业务强,求真务实,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
二、抓好长较机制贯彻落实,提高党员素质。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2、结合党员的本职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党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进行参观、学习培训,提高党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3、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三、积极配合学院做好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1、积极配合学院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后勤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成立后勤总支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小组,时刻关注职工的思想动态,畅通学院与职工的信息交流渠道,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学院人事 6 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2、积极配合学院做好科级干部的竞聘上岗工作。严格按照《党政干部任用选拔工作条例》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思考型、创新型、实干型的后勤党政干部队伍。
后勤党总支
2008年12月15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