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促进源头预治腐败
文章标题: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促进源头预治腐败
政府收支分类,就是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经国务院批准,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现就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促
进源头治腐的重要意义汇报如下:
一、推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原因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财政改革的深入,我国原政府预算科目体系的不适应性和弊端日益突出,有必要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1、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日益加强,财政收支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反映政府职能活动需要的预算收支科目,如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流动资金等仍然是按照过去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思路设计的。这既不能体现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的实际,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各方面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2、不能清晰地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要弥补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讲求公开、[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透明。政府预算必须反映公共需求,强化公共监督。但我国原预算支出类、款、项科目主要是按经费性质进行分类的,把各项支出划分为行政费、事业费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使政府究竟办了什么事在科目上看不出来,很多政府的重点支出如农业、教育、科技等都分散在各类科目中,形不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由于科目不透明、不清晰,导致政府预算“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
3、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受到制约。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政府支出分类体系包括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我国原有的支出科目属于支出经济分类性质,但它涵盖的范围偏窄,财政预算中大多数资本性项目支出,以及用于转移支付和债务等方面的支出都没有经济分类科目反映。另外,原有目级科目也不够明细、规范和完整。这些对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以及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4、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弱化。原《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只反映财政预算内收支,不包括应纳入政府收支范围的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等,给财政预算全面反映政府各项收支活动,加强收支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尤其是不利于综合预算体系的建立,也不利于从制度上、源头上预防腐败。
5、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既不利于财政分析与决策,也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我国货币信贷统计核算体系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均按国际通行标准做了调整,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与国际通行分类方法一直存在较大差别。尽管财政部门和国家统计部门每年都要做大量的口径调整和数据转换工作,但还是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可比性。
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对源头治腐的重大意义
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一套包括收支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在内的完整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一是有利于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收支活动,合理把握财政调控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运行效率;二是有利于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三是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效实用的财政统计分析体系,不断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简言之,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干了什么事,花了多少钱,结余了多少钱。只有这样,公共财政的政务公开才有基础,依法理财才有科学的依据,加强财政监督和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监督政府预算才有前提。
三、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财政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做些什么
按照驻财政部纪检组长在全国财政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财政部决定,从今年4月份开始做2006年预算和执行数据按新科目转换工作。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财政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从反腐倡廉、源头治本的战略高度来提高认识,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这项改革,努力做到“四个加强”:一是要加强宣传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对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汇报,宣传实施这项改革的必要性和作为源头防腐治本措施的重要意义,争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第二篇: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常志翔 税一 3201109008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财政部和中央各部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围绕着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在财政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实行了部门预算改革,通过对预算内外的财政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通过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对部门基本运行的钱和办事的钱进行了科学划分,为支出的追踪问效打下了基础;通过规范预算的编制和上报程序,打开了预算逐步走向公开透明的通道。深化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收支脱钩,规范了部门行政和执法行为,保证了部门职能的履行,推动了依法行政。推动了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大大减少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和损失浪费,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这些改革,财政在管理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现代财政管理框架正在逐步形成。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起一个民主的、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扩大公民民主参与预算过程,保证人民依法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政府预算的权利,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民主的必然要求。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意义:一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民主建设。我国现行的政府收支科目体系中,收入分类基本上是各种收入的罗列,支出分类主要是按经费性质设置。这种分类体系使政府预算常处于“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的尴尬境地。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能够具体、明晰地反映政府的钱从哪儿来,反映政府的各项开支用到哪里去,使“外行看得懂,内行说得清”,从而有效落实公民民主参与预算过程的权利,实现政府预算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二是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能够直观地看出政府职能作用的范围和方向,从而了解政府职能是否“越位”、“缺位”和“错位”,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可以据此全面衡量财政收支行为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否符合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而调整和完善财政收支政策,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深化财政改革,全面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一方面可以全面体现政府收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另一方面使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公共财政改革更具规范性和操作性,有利于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促进我省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全面建立。四是有利于加强财政监督和防治腐败。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既有效涵盖了预算内、外所有的财政收支内容,使政府的全部收支都置于财政、财务监管之下,又清晰反映了政府的各项支出的具体开支项目和用途,使财政收支项目具体化、清晰化、透明化,有利于强化财政监管和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治腐败。五是有利于对财政收支进行分析和国际比较。新的政府收支科目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惯例的通行做法基本一致,使政府收支分类体系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辞典”的作用,为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宏观决策和财政监督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便于对收支进行分析,也便于国
际对比与交流。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第一,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具体的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范围,将预算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纳入了政府收支分类范畴。二是体系上做了调整。新的收入分类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收入等。三是科目层次更为细化。现行收入分类分设类、款、项三级,改革后分设类、款、项、目四级,对过去科目中没有具体的项目,新的收入科目则作了反映。第二,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这是这次科目改革的核心。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不再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按政府的职能和活动设置科目,政府支出究竟做了什么事,就能直接从科目上看出来。按照这种思路,支出功能分类设置类、款、项三级。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如国防、外交、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等;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如“普通教育”款下的“小学教育”等。这样政府的钱做了什么事,做每项事花了多少钱,在预算上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来,老百姓也就看得懂了。第三,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支出经济分类简单地说就是对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进行分类。如果说功能分类是反映政府支出“做了什么事”的问题,经济分类则是反映“怎么去做”的问题。按照这个思路,支出经济分类设置类、款两级。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转移支付、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如其他资本性支出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土地资源开发等。支出经济分类为加强政府预算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和政府统计分析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
为确保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顺利实施,我国2007年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倒数计时不到一年,离编制07年预算只有几个月,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做好这项工作是有难度的,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也确实会增加一些工作量。因此,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认识到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对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对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意义,自觉增强推进此项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其次,要狠抓关键环节,确保工作落实,特别是组织好培训工作,让相关人员真正吃透新科目精神,做好新旧科目的衔接,对于推进改革至关重要。在此,要主动协调,及时反馈。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曾反复征求各部门意见,也进行了模拟试点,新的科目体系实施也还需要一个过渡和磨合期。在实际工作中对遇到的问题,不要坐等观望,而是主动协调,主动解决,及时反馈。
第三篇:(财务知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及培训教材
(财务知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及培训教材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问题解答 财政部预算司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编辑说明 经国务院批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于 2007 年全面实施。从 2006 年 6 月起,各地区、各部门即开始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 2007 年预算。此次改革以构建新的政府收入分类体系、支出功能分类体系和支出经济分类体系为内容,是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收支分类统计体系最为重大的一次调整,也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创新。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有效地克服了原分类体系不能清晰反映政府收支全貌和职能活动情况的弊端,充分体现了国际通行做法与国内实际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对进一步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强化预算管理与监督,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帮助大家全面深入地了解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实现新旧科目的平稳过渡,圆满实现改革目标,我们组织编写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问题解答》一书,以供参考。全书分六个部分。前
五部分共收录了 159 个问题,具体包括基本问题 24 个,收入分类问题 13 个,支出功能分类问题 60 个,支出经济分类问题 43个,其他问题 20 个。第六部分为附录,主要介绍新旧科目之间的衔接关系。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我们对有些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深入,本书一定存在不少错漏之处。在此,恳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06 年 2 月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问题 1.什么是政府收支分类?(11)
2.为什么要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11)
3.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何重要意义?(13)
4.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指导原则是什么?(13)
5.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4)
6.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涵盖范围如何?(16)
7.政府收支分类具体运用在财政管理的哪些方面?(16)
8.建国以来我国预算收入分类的主要演变情况如何?(17)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政府收入是如何分类的?(19)
10.收入分类科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9)
11.新旧收入分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1)
12.原政府支出科目是如何划分的?(21)
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政府支出是如何进行功能分类的?(22)
14.我国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4)
15.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与原预算支出类、款、项科目相比主要有哪些变化?(27)
16.地方能否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增设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7)
1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政府支出是如何进行经济分类的?(28)
18.支出经济分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9)
19.支出经济分类与原目级科目相比主要有哪些变化?(31)
20.政府支出分类为何采用功能和经济两种分类标准?(31)
21.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否改变现行的预算管理方式?(32)
22.新旧科目数据如何进行对比分析?(32)
23.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配套改革有哪些?(33)
24.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33)
第二部分:收入分类 25.什么是政府收入分类?(35)
26.新的收入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5)
27.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收入为何放在税收收入科目中?(36)
2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大病统筹基金等收入如何反映?(36)
29.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地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如何反映?(36)
30.非税收入为何要单独设置类级科目?(37)
31.各种教育费附加收入如何反映?(37)
32.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及其滞纳金所用科目如何确定?(38)
33.地方政府依法设立的收费项目如何反映?(38)
34.国有资本投资收益和产权转让收入如何区分?(39)
35.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为何仍作为收入科目?(39)
36.预算单位的债务收入为何不在政府收支分类中反映?(40)
37.地方政府债务如何反映?(40)
第三部分:支出功能分类 38.为什么要设置政府支出功能分类?(42)
39.支出功能分类类、款、项三级科目如何确定?(42)
40.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的具体设置情况如何?(43)
41.支出功能分类中为什么不设置基本建设支出科目?(44)
42.政府性基金支出为何要单独设置科目?(44)
43.支出部门分类与功能分类的相互关系是什么?(45)
44.预算单位的支出如何归入相应支出功能分类?(46)
45.一些难以划分的专项支出如何分解归入相关支出功能分类科目?(47)
46.“一般公共服务”类科目的使用范围是什么?(47)
47.“行政运行”反映哪些内容?(48)
48.“机关服务”的适用范围是什么?(48)
49.基层行政机关与附属事业单位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的交叉问题如何处理?(48)
50.部门所属学校、报社、出版社等事业单位的支出如何通过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反映?(49)
51.政务审批中心的相关支出如何反映?(49)
52.物价管理方面的支出如何反映?(50)
53.各部门用于人才引进方面的支出如何反映?(50)
54.行政机关干部培训支出如何反映?(50)
55.各级党委所属部门的支出如何反映?(51)
56.各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支出如何反映?(51)
57.“外交”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52)
58.各部门的外事支出如何反映?(52)
59.“公共安全”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54)
60.“教育”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54)
61.党校、行政学院、各部门所属培训机构的支出如何反映?(55)
62.同一学校不同类型的教育支出如何处理?(56)
63.“科学技术”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56)
64.各部门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支出如何反映?(57)
65.原“科技三项费用”预算如何编制?(57)
66.“科学技术普及”款级科目如何使用?(58)
67.“文化体育与传媒”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58)
68.业余体校的支出如何反映?(59)
69.“社会保障和就业”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59)
70.各部门的离退休经费如何反映?(59)
71.财政安排的各部门社会保障支出如何反映?(60)
72.财政对农村的一些补贴、补助支出如何反映?(60)
73.一些不仅仅是单位自身费用支出的公共事务开支应该列入什么科目?(60)
7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61)
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大病统筹基金支出等为什么没有单设科目反映?(61)
76.“环境保护”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62)
77.“城乡社区事务”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62)
78.“农林水事务”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62)
79.农业生产担保或贴息、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如何反映?(63)
80.扶贫支出如何反映?(63)
81.海洋渔业部门使用什么科目?(64)
82.“交通运输”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64)
8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65)
84.各级安全委员会的支出如何反映?(65)
85.各地组织“赴港招商洽谈会”的支出如何反映?(65)
86.各地工业管理部门的支出如何反映?(66)
87.地方保留的各行业管理办公室的支出如何反映?(66)
88.转移性支出为何按预算资金的管理方式进行分类?(67)
89.各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为何不分别在各具体的功能科目中反映?(67)
90.能否将包括各部门的离退休支出、住房公积金支出以及医疗支出等所有支出放在其对应的功能科目中反映?(68)
91.主管单位与其下设机构履行不同职能的问题如何处理?(68)
92.多部门使用同一基金的问题如何处理?(69)
93.地方特设机构的支出如何反映?(69)
94.跨功能的部门支出如何反映?(69)
95.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和专项业务支出如何反映?(70)
96.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支出如何反映?(71)
97.乡财县管的地方如何反映基层支出?(71)
第四部分:支出经济分类 98.何谓支出经济分类?(72)
99.为什么要单设支出经济分类?(72)
100.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设置原则是什么?(73)
101.支出经济分类为何不单设机关运转支出和专项业务支出科目?(73)
102.“工资福利支出”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74)
103.职务消费货币化补贴在支出经济分类中如何反映?(74)
104.各部门和单位在国家政策规定之外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如何反映?(75)
105.“商品和服务支出”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75)
106.部分专项业务支出为何不单设科目反映?(76)
107.事业单位的业务支出如何反映?(76)
108.燃料费与专用燃料费科目如何正确使用?(77)
109.网络维护费、租赁费等支出如何反映?(77)
110.外聘专家、教练、教师等支出如何反映?(77)
111.水利部门汛期调用民工补助费等支出如何反映?(78)
112.项目前期费用和委托外单位实施合同协议等支出如何反映?(78)
113.科研知识产权研究开发费用如何反映?(78)
114.执法部门协管人员经费支出如何反映?(79)
115.植树造林、优质农产品示范推广等农业方面的项目支出如何反映?(79)
116.购买单位价值低于固定资产规定标准的电脑软件支出如何反映?(79)
117.“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类科目适用范围是什么?(80)
118.看守所发生的羁押人员伙食费、医药费如何反映?(80)
119.福利、救助机构发生的收养、救助人员服装费等支出如何反映?(80)
120.财政预算安排的政府奖励支出如何反映?(80)
121.未参加医疗保险人员的医疗费支出如何反映?(81)
122.社会保险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基金等支出如何反映?(81)
123.离退休人员的各类杂项支出如何反映?(81)
124.“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82)
125.科技部门促进和引导企业科技创新的支出如何反映?(82)
126.“转移性支出”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82)
127.“赠与”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83)
128.“债务利息支出”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83)
129.“债务还本支出”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83)
130.“基本建设支出”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83)
131.发展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如何反映?(84)
132.“其他资本性支出”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84)
133.能够引起资产增减变动的维修费、专用材料费为何不列入“其他资本性支出”科目?(85)
134.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为何作为资本性支出科目反映?(85)
135.为建筑房屋产生的其他物品支出如何反映?(85)
136.对投资城乡道路建设形成的交通资本性支出如何反映?(86)
137.学校购置教学及公寓设备支出如何反映?(86)
138.“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类科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86)
139.“其他支出”类科目具体包括哪些内容?(87)
第五部分:其他问题 140.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科目为何没有列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88)
141.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如何计算法定支出增长比例?(88)
142.基本建设支出对单位上下支出可比的影响如何处理?(89)
143.每一项支出所使用的功能分类科目与经济分类科目在名称上是否需要一一对应?(89)
144.政府性基金在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中是如何反映的?(89)
145.将社会保险基金和预算外资金收支科目列入统一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否会影响社会保险基金和预算外资金收支的相对独立性?(90)
146.在现行预算外资金管理模式下,能否实现“一本账”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全貌的目标?(90)
147.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能否分清各类资金的来源和性质?(91)
148.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地方财政预算内、预算外、基金、债务等收支的核算和管理有何影响?(91)
149.项目支出怎样同时按功能和经济科目反映?(92)
150.科技行政部门如何编制科技支出预算?(92)
151.部门用于离退休人员的费用支出如何完整反映?(93)
152.总预算会计与单位预算会计能否均以支出经济分类作为核算依据?(93)
153.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如何依据经济分类和功能分类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编码体系?(94)
154.部门预算编制软件如何随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做相应调整?(94)
155.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软件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软件是否随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做相应修改?(94)
156.有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是否随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做相应调整?(95)
157.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有着怎样的关系?(95)
158.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的“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补助收入”、“上解收入”、“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补助支出”和“上解支出”等科目是否应该取消?(95)
159.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财政国库资金管理有何影响?(96)
附录一:《2006 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与《2007 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衔接(97)
附录二:2007 年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与 2006 年支出科目对照表(180)
第一部分:基本问题 1.什么是政府收支分类? 政府收支分类,就是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
2.为什么要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财政改革的深入,我国原政府预算科目体系的不适应性和弊端日益突出,有必要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一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日益加强,财政收支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反映政府职能活动需要的预算收支科目,如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流动资金等仍然是按照过去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思路设计的。这既不能体现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的实际,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各方面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二是不能清晰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要弥补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讲求公开、透明。政府预算必须反映公共需求,强化公共监督。但我国原预算支出类、款、项科目主要是按经费性质进行分类的,把各项支出划分为行政费、事业费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使政府究竟办了什么事在科目上看不出来,很多政府的重点工作支出如农业、教育、科技等都分散在各类科目中,形不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由于科目不透明、不清晰,导致政府预算“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
三是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受到制约。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政府支出分类体系包括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我国原有支出目级科目属于支出经济分类性质,但它涵盖的范围偏窄,财政预算中大多数资本性项目支出,以及用于转移支付和债务等方面的支出都没有经济分类科目反映。另外,原有目级科目也不够明细、规范和完整。这些对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以及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四是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弱化。原《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只反映财政预算内收支,不包括应纳入政府收支范围的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等,给财政预算全面反映政府各项收支活动,加强收支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尤其是不利于综合预算体系的建立,也不利于从制度上、源头上预防腐败。
五是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既不利于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也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我国货币信贷统计核算体系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均按国际通行标准做了调整,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与国际通行分类方法一直存在较大差
别。尽管财政部门和国家统计部门每年都要做大量的口径调整和数据转换工作,但还是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可比性。
3.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一套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在内的完整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一是有利于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收支活动,合理把握财政调控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运行效率;二是有利于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三是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效实用的财政统计分析体系,不断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4.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主要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公开透明。确保按新科目编制的预算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既要让我们自己说得明白,也要让一般老百姓看得懂。
二是符合国情。既要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实现与国际口径的有效衔接与可比,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管理需要。
三是便于操作。科目设计在内容和层级设计上既要充分满足管理的要求,又要尽可能简化,不能太复杂。
5.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建立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在内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目标,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细致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收入分类全面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从分类方法上看,原收入分类只是各种收入的简单罗列,如各项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新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这为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分类结构上看,原收入分类分设类、款、项三级,改革后分设类、款、项、目四级,多了一个层次。四级科目逐级细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
第二,建立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加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功能分类不再按基本建设费、行政费、事业费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分别为 17 类、170 多款、800多项。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如国防、外交、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等;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
出事项,如“水利”款下的“抗旱”、“水土保持”等。新的支出功能科目能够清楚地反映政府支出的内容和方向,可有效解决原支出预算“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的问题。
第三,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分别为 12 类和 90 多款。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转移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具体要求。如基本建设支出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等。全面、明细的支出经济分类是进行政府预算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以及政府统计分析的重要手段。
6.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涵盖范围如何? 政府收支分类不仅涵盖了原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的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债务预算收支,而且还纳入了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支,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政府收支概念。
由于此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并不改变现有预算管理方式,各级财政部门仍然要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继续分别编制政府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预算外收支预算等。与此同时,各级财政部门也可用新科目进行全部政府收支的统计汇总。
7.政府收支分类具体运用在财政管理的哪些方面? 政府收支分类在财政管理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制和汇总预决算。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预决算收支,都要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统一规定的科目填报汇总。
二、办理预算缴、拨款。各单位和个人都要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制专用凭证,办理缴、拨款,进行对账和结算。
三、组织会计核算。各级财政总会计、各单位预算会计的收支明细账,都要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核算。
四、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定期汇编总预算和单位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表,以便各级人大、政府、社会公众及时了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五、进行财务考核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综合运用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对既定的行政事业计划任务和单位预算进行分析比较、绩效考核。
六、进行财政收支统计。政府财政收支数据只有按统一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归集、整理,才可与有关历史数据、国际数据进行合理的对比分析。
8.建国以来我国预算收入分类的主要演变情况如何? 建国以来,与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国家重大经济政策调整相适应,我国预算收入分类在不同时期也有较大的变化和调整。主要演变情况如下:
建国初期,我国预算收支科目表现出较强的统收统支色彩。比如,1953 年,各级财政统一预算科目包括各项税收类、企业收入类、信贷保险收入类、其他收入类。其中,企业收入类包括企业利润
收入、企业提缴折旧基金收入、企业固定资产变价收入、企业缴回流动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类包括事业收入、特种资金收入等。
1956 年,收入分类适当简化。类级科目按收入性质划分为:税收收入、国营企事业单位收入、借款收入、其他收入、调拨收入。
1979 年,由于合并税种,简化税制,收入科目划分更趋简单。类级科目主要包括:企业收入、企业上缴基本折旧基金、各项税收、其他收入、预算调拨收入。
1984 年至 1986 年,经过国营企业第一步、第二步利改税,税收已成为我国预算收入的主要形式。同时,为体现新税制和加强财务管理的需要,国家预算收入分类体系有了较大的调整。主要收入大类包括:工商税收类、关税类、农业税类、国营企业所得税类、国营企业调节税类、国营企业上缴利润类、国营企业计划亏损补贴类、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类、债务收入类、专款收入类、其他收入类、预算调拨收入类。
1994 年及以后,由于国家进行分税制和工商税制改革,并将政府性基金逐步纳入预算管理,收入分设了一般预算收入科目和基金预算收入科目。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科目分类体系也有所调整。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退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海域场地矿区使用费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一般预算调拨收入等;基金预算收入科目包括: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商贸部门基金收入、文教部门基金收入等。直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前,这个基本格局没有大的变化。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政府收入是如何分类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1 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社会缴款、赠与、其他收入四类,具体情况如下:
一、税收收入。类下细分为:对所得、利润和资本收益征收的税收,对工资和劳动力征收的税收,对财产征收的税收,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税收,对国际贸易和交易征收的税收,其他税收等。
二、社会缴款。类下细分为:社会保障缴款和其他社会缴款。其中社会保障缴款又按缴款人细分为雇员缴款、雇主缴款、自营职业者或无业人员缴款、不可分配的缴款。
三、赠与。类下细分为:来自外国政府赠与、来自国际组织赠与和来自其他广义政府单位的赠与。
四、其他收入。类下细分为:财产收入,出售商品和服务,罚金、罚款和罚没收入,除赠与外的其他自愿转移,杂项和未列明的收入等。
10.收入分类科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根据目前我国政府收入构成情况,结合国际通行分类方法,按经济性质将政府收入分为类、款、项、目四级。其中,类、款两级科目设置情况如下:
一、税收收入。分设 20 款: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
得税、企业所得税退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税收收入。
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设 6 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三、非税收入。分设 8 款: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四、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分设 4 款: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内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五、债务收入。分设 2 款:国内债务收入、国外债务收入。
六、转移性收入。分设 8 款: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彩票公益金转移收入、预算外转移收入、上年结余收入、调入资金。
11.新旧收入分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新的收入分类对所有政府收入按性质进行统一分类,使政府收入分类形式更趋规范。
二、新的收入分类拓宽了收入涵盖范围,将社会保险基金和预算外收入纳入政府收入分类范围,使收入分类更加完整。
三、新的收入分类对类款层次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些汇总统计科目,如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更便于财政收支统计和分析。
四、利用新的政府收入分类科目,我们不仅可以分别编制一般收入预算、政府基金收入预算、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等,而且可以进行全部政府收入预算的汇总统计。
12.原政府支出科目是如何划分的? 原政府支出科目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根据经费性质将政府支出划分为类、款、项三级。类级科目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科技三项费用、流动资金、农林水等事业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政策性补贴支出等。这种分类便于财政部门按不同经费性质分配资金,同时也便于对政府支出中的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比例,积累和消费比例等进行统计分析。但这种分类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集中反映政府在某一方面(例如教育)的全部支出情况。
二、在行政事业费支出类、款、项科目之后设置支出目级科目,如基本工资、办公费、福利费等,反映各项行政事业经费的具体开支用途。各行政事业单位则在国家统一规定的目级科目下,再分节级科目,分析考核各项费用开支的具体用途。这类科目相当于新的支出经济分类,但涵盖范围不全,没有对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等进行明细反映。
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政府支出是如何进行功能分类的?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政府财政统计标准,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包括:
一、一般公共服务。包括行政和立法机关、金融和财政事务、对外事务,对外经济援助,一般服务,基础研究,一般公共服务“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债务操作,各级政府间的一般公共服务等。
二、国防。包括军事防御、民防、对外军事援助、国防“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国防等。
三、公共秩序和安全。包括警察服务、消防服务、法庭、监狱、公共秩序和安全“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公共秩序和安全等。
四、经济事务。包括一般经济、商业和劳工事务,农业、林业、渔业和狩猎业,燃料和能源,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运输,通讯,其他行业,经济事务“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经济事务等。
五、环境保护。包括废物管理、废水管理、减轻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环境保护“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环境保护等。
六、住房和社会福利设施。包括住房开发、社区发展、供水、街道照明、住房和社会福利设施“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住房和社会福利设施等。
七、医疗保障。包括医疗产品、器械和设备,门诊服务,医院服务,公共医疗保障服务,医疗保障“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医疗保障等。
八、娱乐、文化和宗教。包括娱乐和体育服务,文化服务,广播和出版服务,宗教和其他社区服务,娱乐、文化和宗教“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娱乐、文化和宗教等。
九、教育。包括学前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后的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无法定级的教育、教育的辅助服务、教育“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教育等。
十、社会保护。包括伤病和残疾、老龄、遗属、家庭和儿童、失业、住房、未另分类的社会排斥、社会保护“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社会保护等。
14.我国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及其政策目标。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活动情况及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支出分为类、款、项三级。其中,类、款两级科目设置情况如下:
一、一般公共服务。分设 32 款: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事务、税收事务、审计事务、海关事务、人事事务、纪检监察事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商贸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与检验检疫事务、国土资源事务、海洋管理事务、测绘事务、地震事务、气象事务、民族事务、宗教事务、港澳台侨事务、档案事务、共
产党事务、民主党派事务、群众团体事务、彩票事务、国债事务、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二、外交。分设 8 款: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国际组织、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外宣传、边界勘界联检、其他外交支出。
三、国防。分设 3 款:现役部队及国防后备力量、国防动员、其他国防支出。
四、公共安全。分设 10 款:武装警察、公安、国家安全、检察、法院、司法、监狱、劳教、国家保密、其他公共安全支出。
五、教育。分设 10 款:教育管理事务、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留学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进修及干部继续教育、教育附加及教育基金支出、其他教育支出。
六、科学技术。分设 9 款:科学技术管理事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条件与服务、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普及、科技交流与合作、其他科学技术支出。
七、文化体育与传媒。分设 6 款:文化、文物、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其他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分设 17 款: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事务、民政管理事务、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企业关闭破产补助、就业补助、抚恤、退役安置、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他城镇社会救济、农村社会救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红十字
事业、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九、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分设 6 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生育保险基金支出、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十、医疗卫生。分设 10 款:医疗卫生管理事务、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农村卫生、中医药、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十一、环境保护。分设 10 款:环境保护管理事务、环境监测与监察、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风沙荒漠治理、退牧还草、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其他环境保护支出。
十二、城乡社区事务。分设 10 款:城乡社区管理事务、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城乡社区住宅、城乡社区环境卫生、建设市场管理与监督、政府住房基金支出、土地有偿使用支出、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支出、其他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十三、农林水事务。分设 7 款:农业、林业、水利、南水北调、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其他农林水事务支出。
十四、交通运输。分设 4 款:公路水路运输、铁路运输、民用航空运输、其他交通运输支出。
十五、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分设 18 款: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信息产业、旅游业、涉外发展、粮油事务、商业流通事务、物资储备、金融业、烟草事务、安全生产、国有资产监管、中小企业事务、可再生能源、能源节约利用、其他工业商业
金融等事务支出。
十六、其他支出。分设 4 款:预备费、年初预留、住房改革支出、其他支出。
十七、转移性支出。分设 8 款:返还性支出、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彩票公益金转移支付、预算外转移支出、调出资金、年终结余。
15.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与原预算支出类、款、项科目相比主要有哪些变化? 与原按经费性质设置的支出类、款、项科目相比,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与方向,具体变化有五个方面:一是分类范围完整,即涵盖预算内外所有政府支出;二是分类标准统一,即统一按支出功能分类,确保集中、直观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三是科目设置明细,充分体现预算细化、透明的要求;四是充分考虑国情,能给有关方面的管理与改革提供便利;五是与国际口径衔接,便于比较和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行预算管理方式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支出预算、基金支出预算、预算外支出预算等还将分别编制。但是,由于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具有统一性,我们可以对上述分别编制的预算进行汇总,从而形成全部政府支出的概念。
16.地方能否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增设支出功能分类科目? 在统一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框架下,地方可根据自身的特殊情
况,适当增设支出功能科目,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为便于汇总全国的情况,支出功能分类中类、款两级科目由中央统一规定。地方需要增设的,应报财政部统一增设,地方不得自行调整。
二、地方某些支出没有专设的项级科目、又不宜在“其他”项级科目反映的,可增设项级科目。但在全国报表统计中,仍需并入“其他”科目反映。
1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政府支出是如何进行经济分类的?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分类标准,政府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主要包括:
一、雇员补偿。包括工资和薪金(分现金形式的工资和薪金、实物形式的工资和薪金)和社会缴款(分实际的社会缴款和估算的社会缴款)。
二、商品和服务的使用。
三、固定资产的消耗。
四、利息。包括向非居民支付的、向除广义政府外的居民支付的和向其他广义政府单位支付的。
五、补贴。包括向公共公司提供的(分向金融公共公司提供的和向非金融公共公司提供的)和向私人企业提供的(分向金融私人企业提供的和向非金融私人企业提供的)。
六、赠与。包括向外国政府提供的(分经常性和资本性两种)、向国际组织提供的(分经常性和资本性两种)和向其他广义政府
单位提供的(分经常性和资本性两种)。
七、社会福利。包括社会保障福利(分为现金形式的社会保障福利和实物形式的社会保障福利)、社会救济福利(分为现金形式的社会救济福利和实物形式的社会救济福利)、雇主社会福利(分为现金形式的雇主社会福利和实物形式的雇主社会福利)。
八、其他开支。包括除利息外的财产开支和其他杂项开支(分为经常性和资本性)。
18.支出经济分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支出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具体科目设置情况如下:
一、工资福利支出。分设 7 款: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分设 30 款: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分设 14 款: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救济费、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生产补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四、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分设 4 款:企业政策性补贴、事业单位补贴、财政贴息、其他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支出。
五、转移性支出。分设 2 款:不同级政府间转移性支出、同级政府间转移性支出。
六、赠与。下设 2 款:对国内的赠与、对国外的赠与。
七、债务利息支出。分设 6 款:国库券付息、向国家银行借款付息、其他国内借款付息、向国外政府借款付息、向国际组织借款付息、其他国外借款付息支出。
八、债务还本支出。下设 2 款:国内债务还本、国外债务还本。
九、基本建设支出。分设 9 款: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信息网络购建、物资储备、其他基本建设支出。
十、其他资本性支出。分设 9 款: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信息网络购建、物资储备、其他资本性支出。
十一、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分设 6 款:国内贷款、国外贷款、国内转贷、国外转贷、产权参股、其他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支出。
十二、其他支出。分设 5 款:预备费、预留、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未划分的项目支出、其他支出。
19.支出经济分类与原目级科目相比主要有哪些变化? 与原支出目级科目相比,新的支出经济分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体系更加完整。将原来一个粗略反映政府部分支出性质的附属科目表,转变成一个可按支出具体用途独立反映政府全部支出活动的分类系统。
二是科目充分细化。按预算管理要求分设 90 多个款级科目,可充分满足细化预算和强化经济分析的要求。
三是适用范围扩大。原支出目级科目只能反映预算单位行政事业经费的开支情况,而新的经济分类可以明细反映包括基本建设在内的所有政府支出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细化虽为管理的细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们仍应根据各项管理的实际需要合理选用科目,不宜一味强调越细越好。
20.政府支出分类为何采用功能和经济两种分类标准? 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反映政府支出活动,有利于全面、完整、明细地反映政府资金的使用情况。支出功能分类反映政府职能活动,说明政府的钱到底干了什么事,如办学校、修水利等;经济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说明政府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如办学校的钱究竟是发了工资,还是买了设备、盖了校舍。从某种意义上讲,支出经济分类是对政府支出活动更为明细的反映。
21.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否改变现行的预算管理方式?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预算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此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并不改变现有预算
管理方式。考虑到管理需要和工作方便,我们在统一的政府收支分类的基础上,又拆分出了一般预算收支科目、基金预算收支科目、债务预算收支科目。这样,各级财政部门既可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继续分别编制政府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也可用新科目进行全部政府收支预算的统计汇总。新科目的具体使用,可依照中央和地方各级预决算编制的有关要求进行。
22.新旧科目数据如何进行对比分析? 改革前后科目名称、口径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新科目中的“教育支出”,除包括原“教育事业费”之外,还包括教育基本建设支出、教育行政费支出以及其他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为保证 2007年改革后与上年有关预算、执行数据的可比性,各级财政部门要对 2006 年的预算及其分月执行数按新科目进行数据转换,以实现新旧科目的衔接和可比。但改革后新科目数据与以前的旧科目数据之间不宜再进行直接比较。
23.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配套改革有哪些?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涉及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财政监督等各个环节,同时也涉及众多的政府收支管理部门,各级财政、国库、税务部门以及各预算单位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
(一)要对现行制度进行清理,及时修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以及税收、国库、财政总预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要及时对财政、税务、海关、国库等部门的收入缴库和支
出拨款凭证及有关报表体系做相应调整。
(三)要积极推进财、税、库网络建设,规范和强化财政信息管理,确保新的政府收支分类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
24.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 根据财政部反映的情况,1999 年 8 月,国务院有关领导指出:
“要着手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细化预算编制、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创造有利条件。” 遵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以及全国人大等有关方面的要求,财政部从 1999 年底启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研究工作。
在此期间,改革小组深入研究了政府收支分类的国际经验,分析了我国现行科目体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结合公共财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对科目体系的新要求,按照“公开透明、符合国情、便于操作”的原则,在全国人大、中央有关部门、地方财政部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于 2004 年底完成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前期设计工作。
考虑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又比较复杂的工作,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财政部于 2005 年选择交通部、科技部、中纪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 6 个中央部门以及天津、河北、湖北、湖南、海南 5 个省市,进行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模拟试点。试点部门和地区就新科目在预算编制、执
行等环节的使用以及新旧科目的数据转换进行了模拟检验,对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模拟试点及此后征求中央各部门意见的情况,改革方案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2005 年 12 月 27 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报经国务院批准。
第二部分:收入分类 25.什么是政府收入分类? 政府收入是预算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国家实现职能的财力保障。
政府收入分类即将各类政府收入按其性质进行归类和层次划分,以便全面、准确、明细地反映政府收入的总量、结构及来源情况。
26.新的收入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从涵盖范围看,改革后的收入分类全面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
二、从分类方法看,原收入分类只是各种收入的简单罗列,如各项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新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这为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从分类结构看,原收入分类分设类、款、项三级,改革后分设类、款、项、目四级,多了一个层次。四级科目逐级细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
27.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收入为何放在税收收入科目中? 政府收入分类将税收罚款收入与税款滞纳金一起,放在税收收入
中单设科目反映,主要原因是:
一、与原分类办法相衔接。原收入分类中各税种科目均包括了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收入。
二、便于征收管理。税务机关可在追缴税款的同时一并加收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收入。
三、符合国际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分类标准明确,对拖延上缴税款或不缴税款引起的利息和罚款收入,如果可以区分出欠缴税种,则划入相应的税种。
2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大病统筹基金等收入如何反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大病统筹基金各地做法不太一致,政府收入分类没有单设上述科目,相关收入可暂列入“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科目中。
29.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地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如何反映? 目前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仅局限于部分地区,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政府收入分类暂不单设科目反映。地方如需要明确反映上述缴费,可由当地财政部门商国...
第四篇:2006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情况的报告
文章标题:2006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情况的报告
2006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情况报告
县政府:
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监督,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为确保2007年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顺利实施,2006年实行新旧两套科目并行,现将2006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情况报告如下: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通行做法的、较为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预算监督创造有利条件。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在内的完整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一是有利于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收支活动,合理把握财政调控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运行效率;二是有利于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项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强化预算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三是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效实用的财政统计分析体系,不断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是公开透明。确保按新科目编制的预算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正、公开、细化、透明;有利于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二是便于操作。科目设计在内容和层次上即充分满足管理的要求,又尽可能简化,有利于加强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
三是符合国情。即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又合理借鉴国际经验,有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以建立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在内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目标,改革从三方面展开。
(一)收入分类
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细致地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由原来的各项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简单罗列分类改为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6大类。
新旧收入分类的主要区别:一是新的收入分类对政府收入按性质进行统一分类,使政府收入分类形式更趋规范;二是新的收入分类拓宽了收入涵盖范围,将社会保险基金和预算外收入纳入政府收入分类范围,使收入分类更加完整;三是新的收入分类对类、款层次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些汇总统计科目,如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更便于财政收支统计和分析;四是利用新的政府收入分类科目,不仅可以分别编制一般预算收入预算、政府基金收入预算、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等,而且可以进行全部政府收入预算汇总统计。
(二)支出功能分类
建立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加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功能分类不再按基本建设支出、行政费、事业费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分别为17类、170多款、800多项。类级科目具体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支出、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综合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如“水利”款下的“抗旱”、“水土保持”等。
新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与原预算支出类、款、项科目相比,主要变化:一是分类范围完整,涵盖预算内外所有政府支出;二是分类标准统一,统一支出功能分类,确保集中、直观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三是科目设置明细,充分体现预算细化、透明的要求;四是充分考虑国情,能给有关方面的管理与改革提供便利;五是与国际口径衔接,便于比较和交流。新的支出功能分类能够清楚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向,可有效解决原支出预算“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的问题。
(三)支出经济分类
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按照简单、实用的原则,支出经
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分别为12类和90多款。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具体要求。支
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
新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与原目级科目相比主要变化一是体系更加完整,将原来一个粗略反映政府部分支出性质的附属科目,转变成一个可按支出具体用途独立反映政府全部支出活动的分类体系;二是科目充分细化,按预算管理要求分设90多个款级科目,可充分满足细化预算和强化经济分析的要求;三是实用范围扩大,原支出目级科目只能反映预算单位行政事业经费的开支情况,而新的经济分类科目反映包括基本建设在内的所有政府支出情况。
四、新旧科目数据转换工作进展情况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财政部规定从20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暂不改变目前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模式,不改变预算平衡口径及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分别管理的方式。为保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前后数据的延续性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文件精神,2006年财政收支科目实行新旧科目并行,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应用政府收支新科目。省、市财政部门分别于4月17日、27日召开了专题会议,就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行了培训,我县有关人员参加培训达24人次,并就新旧科目并行数据转换进行了统一部署。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从5月份开始,对我县2006年经人大审议通过的收支预算按新科目进行了数据转换,以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数据口径的衔接。按照新科目进行数据转换编制的2006年全县收支预算工作于5月26日全部结束,并上报市财政局审核。
附件:1.2006年___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新旧科目对照表
2.2006年___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新旧科目对照表
3.2006年___县县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新旧科目对照表
4.2006年___县县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新旧科目对照表
二○○六年六月五日
主题词:财政预算科目△改革报告
___县财政局办公室2006年6月5日印发
《2006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情况的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2006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情况的报告。
第五篇: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财政收支的影响研究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财政收支的影响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我国旧政府收支分类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具体内容,然后从改革的内容上分析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财政收支的影响,最后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收支分类 政府预算 监督机制
一、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为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收支两条路、国库集中首付制度等财政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创造有利条件。2005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方案,并于2007年开始执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政府收支分类通过对政府收入和支出项目进行类比,更好的与国际惯例接轨,更详细反映了政府的财政信息。这种改革对加强对政府预算监督,提高财政透明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专业:税务
二、文献综述
自2005年财政部下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征集意见稿)起,国内学者对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类:其学生姓名:杨 梦 晓如姚丽、一为对涉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宏观大问题进行探讨。齐天华在《绿色财会》2011年第3期上发表的《浅析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影响》,全面介绍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出台的背景,并简要介绍了改革对于政府财政、财税监督体制、政府部门职能的影响。对学但文章主要内容为介绍政府财政收支分类改革的内容,号:3112353006
另外,早在2002年,施锦明在《集美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中发表题为《试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文章指出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之前,现行政府预算指导教师:宋丽颖收支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能适应深化财政改革和规范预算管理的要求;不能满足不同需求对象对财政信息的需要;不便于进行国际比较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作者认为进行政府收支改革是很有必要的,并详细分析了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进行改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二为从微观角度分析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影响。郭崇光在2008年第26期《科技资讯》上,发表题为《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下的财政审计思路和应对措施》的文章,针对财政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郭崇光认为审计部门应该提高认识、了解改革内容;其次要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另外要关注变化、调整对策。《中国税务报》(2006年5月24日第8版)刊登了《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支持公共财政的构建》的文章。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介绍
了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内容,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国外相关改革的方式,并阐释了改革在预算管理改革中的作用。孟春、李明于2007年第37期《经济研究参考》上发表了题为《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推进财政透明度和绩效评价工作》的文章。文章详细介绍了政府收支分类、透明度建设和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关系。
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必要性
政府收支分类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根据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显得越来越不符合时代要求,日益成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障碍。
第一,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在高度集中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影响下,改革开放前政府收支分类反映的政府收支活动也非常集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自主权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以财政预算内收支为分类对象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已很难满足全面、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的要求。
第二,不能适应深化财政改革和规范预算管理的要求。近年来,为规范财政管理,加强预算监督,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实行部门预算,逐步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而以前的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不够科学、结构不合理、科目分类不够细,影响了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另外再收支分类科目设置上出现不够规范和科学的问题。把同属政府支配的资金认为分为“一般预算收支科目”、“基金预算收支科目”、“债务收支科目”、三块,且分类标准和方式不同意,将同一性质的资金分列于“一般预算收支科目”和“基金预算收支科目”中。
第三,我国原来执行的收支分类延续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框架,其涵盖内容不够全面,不能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全貌。改革之前,我国预算收入可能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支出科目主要是按“经费”兴致进行分类,把各项支出划分为行政费、事业费等,这种分类无法体现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无法让民众了解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不能形成一个完整、透明、直观的,反映政府收支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就是要弥补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将球公开、透明,政府预算必须反映公共需求,强化社会监督。原来的体制显然无法满足新的时代要求。
第四,统计口径与国际通行准则差别较大,不利于国际间的比较交流。按照国际惯例,政府支出分类体系包括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功能分类反映政府职能活动,诸如教育支出、公共卫生事业支出等;经济分类是对各项具体支出进行剖析和核算,如教育经费用于支付教士工资,还是用于教育设施采购上。但原来的的分类体质缺少完整、同意的支出经济分类方式,不利于提高政府预算的准确性。此外,我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国,每年需按照《政府财政统计手册》(GFS)想IMF提供政府财政数据。由于旧体制与国际惯例大相径庭,我国每年向IMF提供财政数据都是在对预算收支数据进行人为调整重组后,报送的材料,财政部门和国家统计部门每年要做大量的口径调整和数据转换工作,不利
于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
总的来说,我国原来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存在体制不合理、内容不完整、分类不科学、反映不清晰的问题。因此,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内容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第一,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具体的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范围,将预算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纳入了政府收支分类范畴。二是体系上做了调整。新的收入分类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收入等。三是科目层次更为细化。现行收入分类分设类、款、项三级,改革后分设类、款、项、目四级,对过去科目中没有具体的项目,新的收入科目则作了反映。相较于原来的分类体系,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拓展了征收收入的涵盖范围,规范了收入分类的标准,增强了对收入分类的分析功能。
第二,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这是这次科目改革的核心。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不再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按政府的职能和活动设置科目,政府支出究竟做了什么事,就能直接从科目上看出来。按照这种思路,支出功能分类设置类、款、项三级。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如国防、外交、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等;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中的“普通教育”;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如“普通教育”款下的“小学教育”等。这样政府的钱做了什么事,做每项事花了多少钱,在预算上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来,老百姓也就看得懂了。现行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功能分类范围完整,功能分类的标准日趋规范,分类科目设置更加明细,便于进行国际比较和交流,更充分考虑了我国的特殊国情。
第三,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支出经济分类简单地说就是对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进行分类。如果功能分类是反映政府支出“做了什么事”的问题,经济分类则是反映“怎么去做”的问题。按照这个思路,支出经济分类设置类、款两级。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转移支付、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如其他资本性支出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土地资源开发等。
四、改革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收支分类改革反映了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变化。市场经济中,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市场缺陷。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通过企业改革剥离的社会职能,将由政府承担;政府将承担的一些直接介入生产过程的经济建设职能交给市场。相应的政府财政收支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反映政府职能活动需要的政府收支科目也应反映这一变化
第一,改革后,原来以税种分列的科目合并为一个“税收收入”科目,类级科目数量大量减少,但涵盖范围大为拓宽。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政府间转移收入、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等六大类,20多年来“预算外资金”长期存在的局面被打破,改变了我国政府收入混乱,且外行看
不懂,监督无力的局情况。从而能够全面、规范、细致的反映了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
第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对于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改革之前的支出分类体系只是泛泛分为“流通部门事业费”、“文体广播事业费”、“教育支出”、“科学指出”、“医疗卫生支出”、“其他部门事业费”等。新的支出分类体系详细列举了“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娱乐”、“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科目设置,明确界定了公共支出的只能和范围,剔除了那些市场能够提供的支出,增加了应由政府主导的支出项目。支出领域和财政资金供给范围的变化,现实中财政预算安排中财政职能有经济建设向公共服务的转变。政府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财务管理的需要。政府支出的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是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状况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通过政府功能分类中,不同公共服务资金融通的财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及问题。通过公共收支经济分类,我们可以对每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消耗、执行绩效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第三,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必然扩大实行收支两条线和收支脱钩治理的范围。随着财政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化,按照公共财政的分配原则,凡是体现政府职能并依靠政府赋予的职权而取得的收入,都应纳入财政预算治理的范围,即今后政府非税收入要全部纳入预算治理的范围。这要求执收职能部门和单位将其执收的政府非税收入全部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与其执收的政府非税收入不再挂钩,统一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部门和单位履行只能需要核定的预算进行拨付。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治理,就有可能切断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与其支出之间的利益链条。
第四,有效监控财政收支。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和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相配合,可实现对财政运行过程的全面、实时监控,将有力地促进我国财政管理走向更加规范、精细、科学的轨道。改革后,财政部门提交给人大的政府预算草案根据新的预算指标都核定到最终用途的具体项目上,是人大代表清楚政府财政收支的来源和去向,这增强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实效性,提高了政府财政的透明度。
五、改革的难点及建议
(一)改革中的难点
第一,收支分类体系与我国现行《预算法》的衔接问题。我国《预算法》界定的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依规定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预算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教科文卫体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管理费用支出、国防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其他支出等项目,这与新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存在明显差异。新科目正处于使用阶段,将现行类级科目直接修订进《预算法》也不适宜。但在按新收支分类进行支出绩效评估时, 其评估依据就成为问题。
第二,某些科目划分依然存在不清晰,影响财政的透明度。为便于推进,新收支分类改革中只改变了资金反映渠道和统计口径,不触及现有资金分配利益格局,仅局限在技术层面,但实施问题较多。如各类功能支出项级科目都有“机关服务”一项,其主要内容是“反映为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提供后勤服务的各类后勤服务中心、医务室等附属事业单位的支出”。其中的医务室支出,性质属医疗卫生类服务,但却被归入“机关服务”类级公共支出中去,其他如教育、科学技术支出中,也存在着类似现象,这使得某些支出仍无法清晰透明。
第三,在实际操作中,科目运用缺乏应有的准确性。由于人员素质、责任心、培训力度、科目自身设置等诸多原因,导致政府收支科目应用中出现上述问题。比如,在几乎所有的类、款、项级科目中都有“其他**事务支出”的设置,导致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将大量可以进入现有支出类别中的资金放入这类科目, 减少了支出透明度,为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埋下了隐患。
(二)针对难题的建议
首先,完善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目前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定位在技术性、形式性的划分,不触及政府根本职能调整,这在初期尽快启动改革是必要的策略。但其不应当成为深化改革的定位,否则就容易将现有的政府职能固定化。为此,要继续根据市场和政府分工原理,按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理论,在确定政府和市场、各层级政府分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最终为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绩效管理奠定基础。
其次,科目设置中需要改进的几个技术性问题。一是对预算科目“接口”设置要严格限制,防止形成模糊地带。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共需求变化,导致公共服务种类也不断变化,因此国际上财政收支功能分类中都有“其他”项设置。如IMF的政府收支划分中“未另分类”事项的设置。但我们认为应主要设置在款、项中,以防止类级科目成为一个大筐,为政府透明度及绩效考核设置障碍。二是考虑到我国地域复杂性,应赋予省级地方政府更高权限的科目设置权,以适应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需要。这种做法在国际上是通例,如IMF政府收支分类说明中也指出,“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更为详细的分类是可能的,也是需要的”。
最后,转变财政职能,提高公共资金管理人员素质。通过公共财政改革,政府财政部门定位逐步由政府“出纳”向综合经济和社会管理部门过渡。未来方向应该是通过对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公共服务状况的经济性、效率性绩效评价,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能,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部门的首要职责。为此,要继续推进财政管理改革的同时,加大各部门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素质、完善内部管理,尽快完成这一转变。
参考文献:
施锦明.试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J].集美大学学报,2002,(1)姚丽,齐天华.浅析政府收支分类的影响[J].绿色财会,2011,(3)闵丽男,周彦红.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支持公共财政的构建[N].中国税务报,2006年6月24日第8版 郭崇光.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下的财政审计思路和应对措施[J].科技资讯,2008,(28)孟春,李明.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推进财政透明度和绩效评价工作[J].经济研究参考,20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