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作文指导之景物描写
《初三一轮复习作文指导——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教学设计
相公中学丁文艳
教学目标:
1、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2、通过景物描写片段的练习,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感受力,细微之处见真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注意抓住特点多角度描绘景物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会迁移,在实战演练中自觉运用景物描写
教学原则与策略: 本课本着学以致用,一课一得的原则,采取下列教学策略: 启发——讨论——归纳——理解——运用——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还记得朱自清《春》中那片烂漫的春花吗?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回顾感受景物描写的魅力。
思考:文章中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这一部分是景物描写。首句用拟人、回环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紧接着通过三个比喻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开展联想,运用超前夸张,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表现了作者对春日的热爱、赞美之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
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自然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巧妙运用。这包括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的描绘。
这节课我们将借助课本中的丰富文本资料,仔细分析其作用,体会其方法,并在片段练习的实战演练中培养自己进行景物描写的能力,使文章情景交融,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自主探究—重温经典
课文中我们还学过哪些写景的文字曾深深地打动了你,找到他们,重新回味,体会下这些景物描写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回扣课本,搜罗课本学过的文本资料自主研读,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并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四、展示明确——技巧总结
(一)学生分小组展示课文中精彩写景片段的赏析并从中归纳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提炼技巧:师生借助经典段落的赏析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A.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烘托人物心情
3.渲染气氛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5.深化作品主题
B.景物描写的方法
1.抓住特征,加入修饰语,巧用修辞。
2.调动多器官,多角度描写。
3.虚实结合,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4.动静结合5.注意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6.正侧面描写相结合7.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实战演练——片段练习
1.教师出示情景设置:这次考试成绩又不理想,放学了,我带着糟糕的试卷回家去。
要求:运用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篇幅可长可短,不少于150字,片段即可。
2.学生小试牛刀,根据探究所得进行微型写作。
六、修改评价——佳作欣赏
1.修改交流。学生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出示评改要求:
用红笔把景物描写部分勾画出来,并标注你所使用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如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并用简洁的文字说说其表达效果。
2.佳作共赏。对学生评出来的佳作教师引导进行共同赏析,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阴沉的天空扯来一片乌云掩住了自己忧伤的脸。鲜红如血的分数,像把图钉洒在我的心上,再一个个被用力地踩了进去。“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
刺耳的五个字幽灵般在我脑际纠缠不散,失望的泪水不能自已地滑过我的脸颊,肆意地滴在紧紧握住的那张单薄的试卷。乌云变成打翻了的黑墨汁,浸染了整片天空,狂风抓乱了我的长发,雨飘零而至。悲伤就像秋千荡了出去又回来„„ 几多寒暑,几多日夜,我挑灯夜读。多少次累得昏睡,睡醒又读;多少次整夜无眠,撑开双眼。疲惫的身躯、煎熬的心灵,换来的,竟是这?!
回家的路竟格外长。我该怎么办?
点评:本文的成功在于着力渲染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起笔一句拟人手法的环境渲染,就让人物羞愧、绝望的内心呈现于读者眼前。继而让读者在体味“图钉”、“幽灵”、“黑墨汁”、“秋千”这些贴切而新奇的比喻之时不知不觉地随着涓涓流淌的文字沉浸于作者悲伤、黑暗的心灵世界。时至夏日,天气越发炎热,火炉似的太阳将大地烤得火热。辗转于繁华的街头,一切喧嚣都变成了远处落寞的声音。独自走在街头,一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或许是因为这闷热的天气,或许是因为考试的再次失利。
点评:小作者一开头就极力地渲染这天气的炎热,其烦闷焦躁的心情可见一斑。街头的繁华与喧嚣更反衬了我的落寞与伤感。
3.总结:景物描写可以助力写作
A.开头用景物描写可以营造氛围,先声夺人,成就凤头。
试着比较下这两个开头哪个更好?
①在一个清晨,我不得不与她分离,内心痛苦极了。
②清晨凉风飕飕,阴冷厚重的雾帐吞噬了一切——包括你转身离去的背影,你正从我的心上走远。竹林中的露珠正啪啪地滴落,一声声,一粒粒,敲碎了我的心。
B.文中还可利用景物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C.结尾用景物描写余音袅袅。
如我们曾在同步中接触到的《栀子花笑了》一文中,栀子花的描写反复出现,既渲染了
秋日校园温的氛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侧面烘托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文章结尾还借助栀子花的香气和拟人化的“花枝招展”,含蓄地表达了主旨:异性之间存在着像栀子花一样芬芳美好的友谊。
七、学有收获——课堂小结
1.景物描写要明确写景的作用
2.景物描写应运用写景的多种方法,力求生动
3.景物描写应直接或间接为主旨服务,描写应做到情景交融
八、作业布置
1、修改课堂上的景物描写片段,誊抄到作文本上。
2、构思大作文《那一天》。
要求: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叙事中适当穿插景物描写。写完后要用红笔把景物描写部分勾画出来,并标注你所使用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
附录佳作:送你一轮明月
阴沉的天空扯来一片乌云掩住了自己忧伤的脸。鲜红如血的分数,像把图钉洒在我的心上,再一个个被用力地踩了进去。
“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
刺耳的五个字幽灵般在我脑际纠缠不散,失望的泪水不能自已地滑过我的脸颊,肆意地滴在紧紧握住的那张单薄的试卷上。
乌云变成打翻了的黑墨汁,浸染了整片天空,狂风抓乱了我的长发,雨飘零而至。悲伤就像秋千荡了出去又回来……
几多寒暑,几多日夜,我挑灯夜读。多少次累得昏睡,睡醒又读;多少次整夜无眠,撑开双眼。疲惫的身躯、煎熬的心灵,换来的,竟是这?!
回家的路竟格外长。我该怎么办?
“小佳!怎样,这次考试?”小羽轻轻走了过来。对于“怎样”,我已无心回答。我停止了挪动的脚步,耷拉着头,只顾自言自语:“有什么用!?努力又怎样?什么考试!我……我再也不会了!”我哽咽住了。小羽似乎觉察了什么,她一手用力握住我的手,一手搭在了我肩上。
“小佳,不是这样的……你看!”她用搭在我肩上的左手划出了一道弧线,停滞在了半空中。“看,这月亮多美啊!在这黑暗无垠的夜空中,在寥寥宇宙中,它放弃了么?它为何不同周围一样?它用力地绽放自己的光辉,照亮大地和夜空。它不畏惧黑暗,因为有理想啊!”我猛地抬起头,她的双眼闪烁着晶莹的光,双手揽我入怀:“小佳,一次考试又能说明什么?你就是那轮月亮,不要惧怕眼前的黑暗,只要努力还怕发不了光吗?”
她温暖的胸膛包裹着我。风停了,雨住了,月亮出来了。我从她闪烁的双眼中看到了光明,似乎她就是天空的那轮明月。我用力地点了点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水的月光涤净心中失意的尘埃。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洗的清辉拂去伤痛的心痕,洒满人生的道路。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珠的璀璨划破迷茫,直伴我们迎接下一轮的太阳。
第二篇:作文指导景物描写
作文指导
景物描写
芷江县麻缨塘中学 张冬娥
【知识技能】指导学生掌握景物描写方法 【过程方法】
1.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 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描写景物 3.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教学流程设计
1.小练笔,用几句话描写我们周围的景物。2.导入课题、展示目标 3.探究写景方法 4.小试牛刀 5.大展、师生点评 6.整理、小结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课前小练笔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的描写。下面请大家拿出本子和笔,用几句简短的话描述一下我们周围的景物。
二、导入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成功的景物描写。成功的景物描写是有法可寻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大家先请这节课的课题时。
PPT展示学习目标
1.学会调动各种感觉角度、运用修辞手法来写景,运用借景抒情写法进行景物描写。2.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三、小组合作探究
(一)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PPT3 师: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身临其境,让人感觉很真实,就好像自己正在那样经历一样,很有”实在“的感觉的。
小组活动:
1.赏析名篇,作者调动了哪些感觉来描写例1中的景物。2.调动感官,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感觉的角度仿写一句话。出示例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明确:赏析这一段描写,借助人的视觉、味觉,听觉,描摹出了江南的水乡夜景,可见经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就能将难以捕捉的景物描摹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二)学会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师: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以传达出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的独特感受。拟人可以使语言更生动,使文章更有文采。
小组活动:
1.赏析名篇,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修饰描写景物。2.运用比喻、拟人分别修饰仿写一句写景的话。
例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赏析明确:“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美“;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白花的娇美情态。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景要形象
(三)探究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作文的共同特征。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情是第一位的。要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去选景、写景,而不是根据写景的需要去抒情,这一点大家要明确。面对相同的景物,因为感情不同,描写出来的景物特征就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运用不同情感色彩的字词句去写景,景中含情。
小组活动:1.赏析名篇,下面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哪些情感。
2.运用借景抒情仿写一句写景的话。
例3.佳作欣赏既然是深秋,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赏析明确:这段景物描写是“我” 渐近故乡时在船上所见。那“阴晦”的天气,“苍黄”的天色,“呜呜”的冷风,“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活画出一幅死寂般的故乡冬景图。作者用这些语句极力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以烘托“我”当时的悲凉心情,以表现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蹂躏下农村日益衰败这个主题。
三、小试牛刀
1.题目:以《我的家乡》,写一段文字,试着调动三种以上感官,从不同角度去写出景物的特点。2.名师指导
(1)你看到了哪些景色?(2)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3)你听到了什么?(4)你感受到了景物有怎样的特点?(5).运用这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
四、作品展示PPT12 1.学生作品展示 2.师生点评 3.教师作品
4.请学生点评教师短文
我的家乡是一个距县城百来里的偏僻小山村,家乡很偏僻,但景色不错,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村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溪像一条银带子,一年四季都在缓缓地流淌着,那是孩子们的乐园。夏天,凉凉溪水刚刚没过孩子们的腿肚子;在小溪里戏水,抓小鱼,是童年最惬意的回忆。家乡多山,山高,连绵的群山像绿色的海洋,又像一个个绿色巨人,巍然耸立。高大的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林,有成片的杉树林,枞树林,茶树林,望不到尽头;还有高高低低的桔树林,从这山延伸到那山,秋天一到,桔子黄了,棵棵橘树挂满黄灯笼,满山遍野,满眼尽是黄金色;山坡上,有的草色已黄,有的草色还绿,微风吹过,小草们微微点头,风里带着山里野花的芬芳、新翻泥土的清香和成熟桔子的甜蜜,传来果农嘻嘻哈哈的欢笑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又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这就是我的家乡,冷水溪,一个美丽的地方。
五、整理
学了调动各种感官、恰当运用比喻拟人修辞、借景抒情等写景方法。学会调动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不止用眼,还要用心思考。作文要选亲身经历的,自己最熟悉的,写出你独到的体会和感受。
第三篇:初三作文《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指导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2、通过景物描写片段的练习,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感受力,细微之处见真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注意抓住特点多角度描绘景物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会迁移,在实战演练中自觉运用景物描写 教学原则与策略:
本课本着学以致用,一课一得的原则,采取下列教学策略: 启发——讨论——归纳——理解——运用——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还记得朱自清《春》中那片烂漫的春花吗?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回顾感受景物描写的魅力。
思考:文章中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这一部分是景物描写。首句用拟人、回环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紧接着通过三个比喻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开展联想,运用超前夸张,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
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自然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巧妙运用。这包括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花草鸟鱼、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的描绘。
这节课我们将借助课本中的丰富文本资料,仔细分析其作用,体会其方法,并在片段练习的实战演练中培养自己进行景物描写的能力,使文章情景交融,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自主探究—重温经典
课文中我们还学过哪些写景的文字曾深深地打动了你,找到他们,重新回味,体会下这些景物描写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回扣课本,搜罗课本学过的文本资料自主研读,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体 1
会并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芦花荡》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芦花荡》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 “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 当日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馀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智取生辰纲》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
四、展示明确——技巧总结
(一)学生分小组展示课文中精彩写景片段的赏析并从中归纳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提炼技巧:师生借助经典段落的赏析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A.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烘托人物心情 3.渲染气氛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B.景物描写的方法
1.抓住特征,加入修饰语,巧用修辞。2.调动多器官,多角度描写。
3.虚实结合,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4.动静结合
5.注意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6.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7.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实战演练——片段练习
1.教师出示情景设置:这次考试成绩又不理想,放学了,我带着糟糕的试卷回家去。
要求:运用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篇幅可长可短,不少于150字,片段即可。
六、修改评价——佳作欣赏
1.修改交流。学生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出示评改要求: 用红笔把景物描写部分勾画出来,并标注你所使用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如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并用简洁的文字说说其表达效果。
2.佳作共赏。对学生评出来的佳作教师引导进行共同赏析,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
阴沉的天空扯来一片乌云掩住了自己忧伤的脸。鲜红如血的分数,像把图钉洒在我的心上,再一个个被用力地踩了进去。“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 刺耳的五个字幽灵般在我脑际纠缠不散,失望的泪水不能自已地滑过我的脸颊,肆意地滴在紧紧握住的那张单薄的试卷。乌云变成打翻了的黑墨汁,浸染了整片天空,狂风抓乱了我的长发,雨飘零而至。悲伤就像秋千荡了出去又回来„„ 几多寒暑,几多日夜,我挑灯夜读。多少次累得昏睡,睡醒又读;多少次整夜无眠,撑开双眼。疲惫的身躯、煎熬的心灵,换来的,竟是这?!回家的路竟格外长。我该怎么办?
点评:本文的成功在于着力渲染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起笔一句拟人手法的环境渲染,就让人物羞愧、绝望的内心呈现于读者眼前。继而让读者在体味“图钉”、“幽灵”、“黑墨汁”、“秋千”这些贴切而新奇的比喻之时不知不觉地随着涓涓流淌的文字沉浸于作者悲伤、黑暗的心灵世界。
时至夏日,天气越发炎热,火炉似的太阳将大地烤得火热。辗转于繁华的街头,一切喧嚣都变成了远处落寞的声音。独自走在街头,一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或许是因为这闷热的天气,或许是因为考试的再次失利。
点评:小作者一开头就极力地渲染这天气的炎热,其烦闷焦躁的心情可见一斑。街头的繁华与喧嚣更反衬了我的落寞与伤感。3.总结:景物描写可以助力写作
A.开头用景物描写可以营造氛围,先声夺人,成就凤头。试着比较下这两个开头哪个更好?
①在一个清晨,我不得不与她分离,内心痛苦极了。
②清晨凉风飕飕,阴冷厚重的雾帐吞噬了一切——包括你转身离去的背影,你正从我的心上走远。竹林中的露珠正啪啪地滴落,一声声,一粒粒,敲碎了我的心。
B.文中还可利用景物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C.结尾用景物描写余音袅袅。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芦花荡》
七、学有收获——课堂小结 1.景物描写要明确写景的作用
2.景物描写应运用写景的多种方法,力求生动
3.景物描写应直接或间接为主旨服务,描写应做到情景交融
八、作业布置
1、修改课堂上的景物描写片段,誊抄到作文本上。
2、构思大作文《那一天》。
要求: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叙事中适当穿插景物描写。写完后要用红笔把景物描写部分勾画出来,并标注你所使用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
附录佳作: 送你一轮明月
阴沉的天空扯来一片乌云掩住了自己忧伤的脸。鲜红如血的分数,像把图钉洒在我的心上,再一个个被用力地踩了进去。
“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
刺耳的五个字幽灵般在我脑际纠缠不散,失望的泪水不能自已地滑过我的脸颊,肆意地滴在紧紧握住的那张单薄的试卷上。
乌云变成打翻了的黑墨汁,浸染了整片天空,狂风抓乱了我的长发,雨飘零而至。悲伤就像秋千荡了出去又回来„„
几多寒暑,几多日夜,我挑灯夜读。多少次累得昏睡,睡醒又读;多少次整夜无眠,撑开双眼。疲惫的身躯、煎熬的心灵,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果?!回家的路竟格外长。我该怎么办?
“小佳!怎样,这次考试?”小羽轻轻走了过来。对于“怎样”,我已无心回答。我停止了挪动的脚步,耷拉着头,只顾自言自语:“有什么用!?努力又怎样?什么考试!我„„我再也不会了!”我哽咽住了。小羽似乎觉察了什么,她一手用力握住我的手,一手搭在了我肩上。
“小佳,不是这样的„„你看!”她用搭在我肩上的左手划出了一道弧线,停滞在了半空中。“看,这月亮多美啊!在这黑暗无垠的夜空中,在寥寥宇宙中,它放弃了么?它为何不同周围一样?它用力地绽放自己的光辉,照亮大地和夜空。它不畏惧黑暗,因为有理想啊!”我猛地抬起头,她的双眼闪烁着晶莹的光,双手揽我入怀:“小佳,一次考试又能说明什么?你就是那轮月亮,不要惧怕眼前的黑暗,只要努力还怕发不了光吗?”
她温暖的胸膛包裹着我。风停了,雨住了,月亮出来了。我从她闪烁的双眼中看到了光明,似乎她就是天空的那轮明月。我用力地点了点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水的月光涤净心中失意的尘埃。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洗的清辉拂去伤痛的心痕,洒满人生的道路。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珠的璀璨划破迷茫,直伴我们迎接下一轮的太阳。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刹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同着他的时日还长,我同着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第四篇:景物描写(习作指导教案)
“景物描写”习作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出景物的美丽,表达赞美的情感。
3、培养写作兴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出景物的美丽,表达赞美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重温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重回广阔美丽而又欢腾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并用这些方法写一写我们喜欢的景物。
二、学习写法
1、出示《庐山的云雾》第二自然段(课件)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
指读课文。
庐山的云雾如此千姿百态,让我们读了就能感受到。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写得这么好呢?看看文章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中心句,其他内容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所以能突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师补充:这种前面总写,后面分写的结构就是总-分结构,更能突出中心。)
比喻特别多,后面的“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都是比喻。(师补充:这些比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不同地方的云雾的不同样子,特别形象生动)
观察的顺序性:山头、山腰、山谷到遮挡山峰,由上到下,由局部到整体。由中心句统领的总分的结构,清晰的描写顺序,形象的比喻使文章条分缕晰,庐山的云雾呼之欲出。
2、同时出示二三段
第三自然段也有这些特点,我们把两段对比一下,所描写的景物又有什么不同?
前一段是静态描写,后一段是动态描写(对了,动静结合展现了景物的不同特点。)
3、出示《锡林郭勒大草原》
快速默读,这篇课文也是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分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写大草原。与14课相比又有哪些不同?
中心句单成一段,第三段是过渡段。
三、应用实践
1、下面我们仿照这些写法,写一写我们都熟悉的景物。课件出示图片:南操场
2、两年多来我们都是在南操场活动的,对它的印象一定很深。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对南操场感受吗?
学生自由谈。
预设:南操场很美丽、南操场很舒适、南操场是我们的乐园„„(出示)
3、为什么说南操场(美丽、舒适、是乐园)? 小组内讨论并写在纸上(用彩笔写在A4纸上)展示,小组长介绍,评价。
4、作文的主干出来了,谁能给作文加一个开篇和结尾?(出示开篇和结尾的方法)学生口头加开篇和结尾。
5、小结:回忆刚才的我们集体作文的方法,先确定写哪一处景物,思考景物的特点,确定中心句。再选好喜欢的开篇和结尾的方式。这样作文提纲列好了。充实内容后作文就完成了。写好的作文要进行修改润色才会更好。
四、独立写草稿
1、出示习作要求,指读。
2、构思并打草稿。同时出示积累好词佳句。
3、完成片段的读给大家听。
第五篇:文学名著描写集锦之四季景物描写
文学名著描写集锦之四季景物描写
春
春天渐近,实际上已经来临,冬天的严寒已经消除,雪已融化,刺骨的寒风也缓和了……褐色的花坛上已长出新绿,它一天比一天新鲜,使人觉得仿佛希望之神曾经在夜里打这儿经过,在草上留下了更加明亮的足迹。花儿从叶簇中探出头来,有雪莲花、藏红花、紫色耳状报春花和长着金眼睛似的三色堇。
(„英‟夏绿蒂。勃朗特:《简爱》第94页)
春天悄悄地来到了人间。赤裸裸的树木还在阵阵的寒风中颤抖,沟渠里秋天的败叶正在腐烂,但那里,黄色的莲馨花已在潮湿的草丛中开始探出头来。从整个原野上,从农庄的院子里,从渗透了水分的耕地里,到处可以闻到一种潮湿的、发酵似的气息。无数嫩绿的幼芽从褐色的泥土里钻出来,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法‟莫泊桑:《一生》第119页)
在春季漫长的白天,蛤蟆滩除了这里或那里有些挖荸荠和掏野菜的,地里没人。雁群已经嗷嗷告别了汤河,飞过陕北的土山上空,到内蒙古去了。长腿长嘴的白鹤、青鹳和鹭鸶,由于汤河水混,都钻到稻地的水渠里和烂浆稻地里,埋头捉小鱼和虫子去了。日头用温暖的光芒,照拂着稻地里复种的一片翠绿的青稞。在官渠岸南首,桃园里,赤条条的桃树枝,由于含苞待放的蓓蕾而变了色——由浅而深。人们为了护墓,压在坟堆上的迎春花,现在已经开得一片黄灿灿了。
(柳青:《创业史》第38页)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黄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巴金:《巴金中篇小说选》第99页)
太阳照暖大地,青草在一切没有锄绝的地方死而复生,不但在林荫路的草地上,甚至在石板的夹缝里长出来,绿油油的。桦树、杨树、野樱树长出发粘的和清香的树叶,椴树上鼓起一个个快要绽裂的花蕾。寒鸦、麻雀、鸽子象每年春天那样已经在欢乐地搭窠,被阳光照暖的苍蝇沿着墙边嗡嗡地飞。植物也罢,鸟雀也罢,昆虫也罢,儿童也罢,一律兴高采烈。
(„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第5页)
夏
初夏,北方乡村的原野是活跃而美丽的。天上白云缓缓地飘着,广阔的大地上三三两两的农民辛勤地劳动着。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小河边上。河边的顽童破坏了小河的安静:“看呀!看呀!”“泥鳅!这个小蛤蟆!”叫声笑声飘散在鲜花盛开的早晨,使人不禁深深感到了春天的欢乐。
(杨沫:《青春之歌》第266页)
那年夏天最时行夸耀,这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连大地也都夸耀起来——栗树盛开着花,发散出浓郁的花香,在过去从来没有见过;家家花园里都开放着玫瑰;夜里满天的繁星,简直挤都挤不下;太阳全身披挂,天天从早到晚在公园上面挥舞着它的铜盾;人们的行为也变得古怪了,在露天底下吃午饭、吃晚饭。出租的马车和私人马车,川流不息地通过明媚的泰晤士河上的桥,把成千上万的中层人士载往布西,载往里希蒙,载往开游,载往汉普登行宫,去领略一下郊外风光。那种盛况据说简直空前。
(„英‟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第一部《有产业的人》第215页)
气温非常之高,火热的太阳直射着一切,使那些石级都发了白光。由于这些石级的反射作用,使廊檐下也热了起来,因此那里的空气沉闷,象锅炉一样灼热烫人。那些没有人坐的椅子,在这炎热的气候中发出脆裂的声音。至于站立着的那些投机者,他们在设法寻找由那些柱子遮成的一条一条的阴影,以期躲避太阳的热力。
(„法‟:左拉:《金钱》第228页)
六月十五日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象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街上的柳树象病了似的,叶子挂着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滴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象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老舍:《骆驼祥子》第164页)
夏季眼看就要给排挤掉了。可是夏季逗留着不肯就走,奄奄一息地躺在山峦间,使山谷越来越阴暗,把衰微中的力量和魇足了的喜悦织成一幅雾霭的天幕,它在世上耽过了,好好的耽过了,因而镇静、满足地走向死亡。
(„美‟杰克。伦敦:《马丁。伊登》第213页)
秋
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如此晴朗,使你几乎不能相信英格兰夏季的那几个月份已经刚刚过去。篱笆、田野、树木、山和原野,呈现出它们的永远变换着的浓绿的色调;几乎没有一片落叶,几乎没有细微的黄色点缀在夏季的色泽之间,以告诉你秋天已经来临。天上明净无云,太阳照得明亮而温暖;鸟的歌声和万千只昆虫的“营营”声,充满在空中;房屋旁边的院子里挤满了颜色丰富而又美丽的花,在浓雾之中闪耀着,象是铺满了灿烂的珠宝的花床。
(„英‟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第296页)
草地变成金色,秋天的花朵露出它们苍白的花瓣。雏菊现在很少用白色的眼睛戮破草坪,人们只看见淡紫色的花托。遍地都是黄色,树阴的叶子变得稀疏,色调变成浓重。阳光已经较为倾斜,让橙黄色的和修忽的微光,以及闪亮的长的痕迹溜进树林里面;这些痕迹很快就消逝,好象向你告别的妇人的拖在地上的袍子一样。
(„法‟巴尔扎克:《农民》第339页)
秋雨打着他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341页)
秋深了。太阳黯淡了。自然界萎谢了:在十月的云雾之下,颜色慢慢的褪了;高峰上已经盖了初雪,平原上已经罩了浓雾。……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仿佛在悄悄地哭。林木深处,一只孤单的鸟温和地怯生生地叫着,它也觉得冬天快来了。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象是从它们的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三册第82页)
冬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5页)
已经到了冬天了。……人行道上的积雪和尘沙混在一起,被践踏成坚实的硬块。马路两旁堆着累累的积雪,由于气温上升的缘故,这些雪堆渐渐变成灰色,松软起来,表面也融成一道道的小沟。街道潮湿、泥泞,从灰色的三角尾顶上往下滴着溶雪。
(„德‟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第670页)
在这种深夜里,地球也象冻死了一样。水透的空气成了有抵抗力的,成了可以摸得着的,使人非常难于熬受……它有咬龁力、钻透力、干燥力和屠杀力,把这类的力量施于种种草木、昆虫以至小的鸟雀,使那些鸟雀自己从树枝上落到坚硬的泥土上,并且也在同样的严寒的紧紧拘束下,象泥土一般地成了坚硬的。
(„法‟莫泊桑:《爱情》)
突然,西北大山头上一阵怪啸的咆哮。大家一齐惊骇地向啸声望去,只见山顶上一排大树摇摇晃晃,树枝格格地截断。接着便是一股狂风卷腾起来的雪雾,象一条无比大的雪龙,狂舞在林间;它腾腾落落,左翻右展,绞头摔尾,朝小分队扑来。林缝里狂喷着雪粉,打在脸上,象石子一样……小分队冒着飞砂一样硬的狂风暴雪,在摔了无数的跟头以后,爬上山顶……小分队刚才路过的地带,地形已完全改变了,没了山背,也没了山沟。山沟全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平平的雪修的大广场;山沟里的树,连梢也不见了……
(曲波:《林海雪原》第292页)
易于刮风的北平的天气,在空中,又充满着野兽的哮吼的声音了。天是灰黄的,暗暗的,混沌而且沉滞。所有的尘土、沙粒,以及人和兽的干粪,都飞了起来,在没有太阳光彩的空间弥漫着。许多纸片,许多枯叶,许多积雪,许多秽坑里的小物件,彼此混合着象各种鸟类模样,飞来飞去,在各家的瓦檐上打圈。那赤裸裸的,至多只挂着一些残叶的树枝,便藤鞭似的飞舞了,又象是鞭着空气中的什么似的。在马路上一切行人都低着头,掩着脸,上身向前屁股向后地弯着腰,困难地走路。拉着人的洋车,虽然车轮子都是能动的,却好象不曾前进的样子。一切卖馒头、烙饼的布篷子都不见了,只剩那些长方形的木板子和板凳歪倒在地上,并且连一只野狗也没有。汽车喇叭的声音也少极了,似乎这时并不是人类的世界。
(胡也频:《胡也频选集》《到莫斯科去》第
49—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