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党支部发展报告
大学党支部发展报告(范文)
——XX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支部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支部在促进学风建设,班级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我支部积极开展支部内外的调研,为了支部更好的建设和发展进步,总结了支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累的以前支部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完成了支部的发展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支部发展面临的形势,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促进支部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找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目标,是促进支部健康、快速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
1、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员同志受教育,支部工作上水平,群众才会得实惠”,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支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让我们大家都有一个良好的科学的发展。因此,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注重强调协调全面的发展。
2、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支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就在于通过改革、创新,实现支部又好又快地发展。重视和支部自身的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是支部长期发展,不断壮大的基础所在。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围绕中心工作。
二、新的时期,支部面临的形势与现状随着不断发展。以下是我们支部的调研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1、支部调研情况
调研方式主要采取广泛征求意见的形式,我们支部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广大同学们征求了广泛的意见,同时支部内部也开展支部会议,总结支部的情况,讨论支部的发展,在支部内部也获得了不少的建议。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培训和专题调研,发放征求意见表、开设网站信箱等方式多渠道广泛征求各成员和同学们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大家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期望。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汇总梳理。意见和建议分为六大类。(1党支部应该在深入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做好先进模范;2党支部应该广泛联系群众;3党支部应该接受更多的党员;4支部内应该有好的制度,比如考勤;5支部应该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民主生活会和
娱乐活动;6支部应该更加民主。)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既有内在的主观因素,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既有可以马上解决,立见成效的,也有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攻克的。
3、解决办法和途径
面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支部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争取能够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对那些马上可以解决问题,我们更是将其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列入到议事日程之中,使大家能够早日从中得到便利和尽快取得成效。支部决定,召开会议讨论征集到得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大家反映的热点问题分马上和逐淅进行解决。马上解决的是:1.支部马上制定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通过严格的执行来使得组织更加正规,当然如何让大家能积极自觉地参加支部的会议与活动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这就是要如何提高到家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让大家更有自我发挥的地方,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才华。2.加快支部的壮大,不断吸收合格的先进的人成为支部的一员。
三、今后的发展思路。
1.更多的传播党的知识,在网络上还开办了支部博客,传播党的理念,弘扬奉献精神,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支部的社会知晓率。同时在班级里广泛的宣传,让大家对我们支部有个明确的认识,让大家更积极的加入到我们组织来,把我们支部的风采展示给大家,让大家更乐意加入我们支部。
2.支部将组织建设与所承担的工作相结合,使组织建设根植于工作之中,在组织体系创新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3.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积极和其他支部交流、交往的,提升支部影响力,争取和其他支部合作,学习他们的好的方面,获得经验,以便更好的搞好支部建设,让支部更好的健康的发展。
4.重视民主,给大家更大的自我发挥的空间,给大家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使得我们支部的成员的素质得到提升。
第一,完善内部机构,建立学习型支部。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合理增设党小组。以科学
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努力提高大家的素质。
第二,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发挥好基层
党组织在党建和学习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党组织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第三,加强工作指导,实现工作创新。结合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工作,探索新模式、新内
容,实现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5.加强与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沟通,发掘内部潜力等方式,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直接影响到支部的发展,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第一时间反映和解决。
6.认真考核入党积极分子,让真正合格的同学加入到党支部,并向大家宣传我们支部,让更多的优秀的同学加入到我们集体中来。
7.支部以后要组织更多更加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丰富大家的生活和学习。
8.我们以后要更加更多得和广大群众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总之,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会以加快推进党支部建设为契机,加大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力度,向着更高的标准、更新的目标、更远大的追求不懈努力,实现支部的更好的发展、更多的创新和实现自我超越。
第二篇:大学党支部
大学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方案
根据中央安排部署,从2010年4月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以下简称“创先 争优活动”)。按照《关于Xx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生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本班党支部实际,现就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围绕“研究生党员创先争优”一条主线,以“努力搞科研,服务于社 会,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为党支部争创主题。以研究生党员为主体,辐射全班研究生,将创先争优活动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学风建设和科研创新相结 合,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促进研究生党员自身全面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高全 班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全班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推动科学发展。党支部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巩固和扩大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广大党员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完成各项任务中当标兵、做表率。服 务人民群众。通过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和网络党支部,强化党员服务意识和组织观念,在思想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提高研究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 力。党支部要密切保持同普通同学的血肉联系,充分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关心群众疾苦,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 施困难党员救助。广大研究生党员要践行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助民活动,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加强党支部建设。按照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要 求,加强组织建设,加大党员学习培训力度,认真落实管党责任,不断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继续实施“党支部堡垒工程”,深化党支部建 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研究生部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提供组织保证。
全面促进成长成才。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增强 研究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使研究生党员成为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促进者,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创建的参与者、引领者,全面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增 强研究生锐意进取、敢于竞争、积极创新、勇于创造的意识,提高校园科研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
三、主要内容
根据学校党委、研究生 部党总支的要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围绕“研究生党员创先争优”一条主线,积极配合开展“四大工程”。同时结合班级实际,开展“党员意识教育”活动、“党建工作创新”活动、“扶贫帮困解忧”活动、“党员先锋工程”活动。“四大工程”的主要内容在这里不再赘述,现将本班“四项活动”介绍如下:
一 是开展“党员意识教育”活动。结合庆祝建党89周年,开展“红色记忆”、重温入党誓词、同唱革命歌曲、优秀共产党员介绍先进事迹等活动,组织召开创先争优 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优秀
共产党员标准进行对照检查,开展“入党为什么、党员图什么、为党做什么”大讨论、充分发挥党课教育主渠道作用,不断强化党员意 识。
二是开展“党建工作创新”活动。围绕“党支部堡垒工程”,深化以寝室党支部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一寝室一特点、一党小组一亮 点”特色基层党建创建活动,落实管党责任,通过抓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抓,开展党组织负责人“双向测评”活动,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
三是开展“扶贫帮困解忧”活动。本班党支部根据自身实际,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深入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让普通同学得到实惠。同时成立了Xx级Xx班党支部“党员心理导航站”,来帮助心理压力大的同学,走出阴霾。达到全班同学和谐统一的目的。四是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开展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自觉实践党的宗旨,自愿为居民群众服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建“党员代表接待日”全面推进本班党支部建设。
四、方法步骤
由于是毕业生班级的原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6月底开始,到2011年6月底结束,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两个重大节点展开,分三步进行。
第 一步:动员学习(2010年6月—7月底)。主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动员部署。2010年7月2日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搞好宣传发动。二是制定活 动方案。基层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制定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纳入其中,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群 众公布,进行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研究生部网页、研究生支部博客、QQ、手机飞信平台等形式加强宣传报道,举办先进事迹交流会、优 秀成果展示等活动使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引导党员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步:扎实推进(2010年 6月底至2011年 5月底)。按照研究生部“创先争优”活动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1.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组织班级党员学习《党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论述、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 话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开展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学习,把研究生党支部打造成为争先创优活动的坚强战斗堡 垒。
2.创建网络党支部。开展网络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将QQ、飞信、博客、论坛等多种网络工具相结合。在发挥党员间学习与交流作用的基础上,宣传先进基层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报道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3.建立学术交流超市。从2010年9月开始研究生部定期开展全校性的“硕士沙龙”、“博士论坛”活动。我班积极响应号召,纷纷报名。以“论坛”、“超市”、“沙龙”的新形式将专家点评与研究生自我讲解相结合,进行学术热点交流、研究进展报告,以活跃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氛围,增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兴趣,提高研究 生的学术创新能力。
4.展开党员修身行动。组织研究生党员开展“修身行动”,着力落实“四个一”和“创先争优承诺书”;为每名党员过好“红色生日”。
第三步:表彰总结(2011年6月底)。开展总结表彰大会,深入交流经验,总结表彰先进典型,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事迹突出的研究生党员进行表彰。
五、几点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党支部成员要明确分工,党支部书记要具体负责,积极引导广大研究生党员主动参与创先争优活动。
二 是突出活动重点。结合庆祝建党89周年,开展“红色记忆”、重温入党誓词、同唱革命歌曲、优秀共产党员介绍先进事迹等活动。围绕“党支部堡垒工程”,深化 以寝室党支部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一寝室一特点、一党小组一亮点”特色基层党建创建活动。成立Xx级Xx班党支部“党员心理导航站”,来 帮助心理压力大的同学,走出阴霾。积极创建“党员代表接待日”全面推进本班党支部建设。
三是注重工作结合。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创建学习型党组 织、加强党组织建设、实施“党支部堡垒工程”、开展研究生学习科研建设等三项载体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创新争优”活动,促进三项载体活动有效开展,通 过三项载体活动开展,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真正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标。
四是培养选树典型。要在活动中积极培养、选树和推荐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基层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Xx级硕士Xx班党支部
2010年7月8日
第三篇:大学科技园发展分析报告
2006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2007-12-13 14:21:29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国家高新区的重要基础。经过八年来的建设,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高校研究成果转化链的重要一环,在地方经济发展当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技术转移的渠道。从2006年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学科技园的数量也逐渐的增加,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大学园发展的最多也最快。现将2006年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态势做如下分析:
一、大学科技园的总体发展情况 1.大学科技园的基本情况
2006年经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又认定了12个大学科技园。截止到2006年,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大学科技园已经发展到62个,比上年增加了12个。62个大学科技园的分布情况:长三角地区,有15个,占总量的24.2%,位居第一,西部地区有14个,占到总量的22.6%;其次是北京地区的12个,占总量的19.4%;中部地区10个,形成了一个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局面。除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宁夏自治区、青海省、宁波市、青岛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等11个省市尚未建立大学科技园以外,其已覆盖到全国的23个省市,直辖市的27个大中城市,由此可见,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较为广泛。
根据对62个大学科技园的统计,现有孵化面积516.5万平方米,其中孵化用房219.5万平方米,研发用房83.1万平方米,生产用房103.8万平方米。
2.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发展情况
在62个大学科技园中,大部分大学科技园已经初具规模,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据2006年统计,目前62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6720家,在孵企业创造的总收入294.7亿元,平均每个企业收入438.5万元。其中在孵企业达到100家以上的有26个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有4830家,占总量的71.9%。孵化企业在前五位的大学科技园是: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大学科技园607家、复旦大学大学科技园512家、上海大学大学科技园463家、浙江大学大学科技园268家和重庆大学大学科技园265家。以上5个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总数达到了2115家,占孵化企业总量的31.5%。(见表3)在62个大学科技园中有32个建在国家高新区内,占大学科技园总量的51.6%,入驻企业2470家,占总量的39.3%。
截止到2006年止,大学科技园的孵化企业总数已经达到了6720家,其中仅2006年一年大学科技园就入驻了1384家企业,占孵化企业总量的20.6%。在6720家在孵企业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633家,由高校师生自办的企业数达到1344家。2006年6720家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比较明显,企业总收入为294.7亿元;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实现净利润27亿元;上缴税额16.6亿元;实现出口创汇3.2亿美元。
3.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队伍发展
2006年是大学科技园增长较多的一年,也是大学科技园发展最好的一年。经过大学科技园孵化后成长起来的毕业企业队伍,已经从2002年的720家企业发展到2006年的1794家,增长了2.5倍。其中仅2006年当年就有毕业企业335家,占毕业企业总量的18.7%。在已毕业企业中收入超过亿元以上的企业有85家,占毕业企业总量的4.7%。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毕业企业中有18家已经上市,在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年毕业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达318.3亿元,工业总产值295.2亿元,累计出口创汇达到4.8亿美元;吸纳就业人员10.6万人,其中留学人员达到了1450人。说明大学科技园是继高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孵化和培养高科技企业的摇篮,发挥了辅助国家高新区培养企业的助手作用。
2006年62家大学科技园累计毕业企业达到1794家,比上年增加474家。毕业企业达到40家以上的大学科技园有17个,累计毕业企业1055家。
二、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发展情况 1.服务能力建设
各种能力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为入驻企业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是否周全,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大学科技园建立的各类服务机构数量达到了925家,其中中介服务机构有414家,排在前五位的大学科技园是:1.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大学科技园;2.浙江大学大学科技园;3.燕山大学大学科技园;4.清华大学大学科技园;5.华东师范大学大学科技园;其中有金融服务机构数量130家,排在前五位的是:1.复旦大学大学科技园;2.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大学科技园;3.清华大学大学科技园;4.浙江大学大学科技园;5.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有风险投资机构122家,排在前五位的是:1.岳麓山大学科技园;2.清华大学大学科技园;3、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大学科技园;4.复旦大学大学科技园;5.武汉东湖大学科技园;有商务服务机构259家,排在前五位的是:1.清华大学大学科技园;2.复旦大学大学科技园;3.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科技园;4.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科技园;5.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大学科技园。
2.大学科技园所承担项目情况
一年来,大学科技园在为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2005年有5家大学科技园被创新基金授权为企业进行创新项目的小额资助,得到支持的企业也较多,为企业创新创业活动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在62家大学科技园中聚集的各类可用资金总额达到82.6亿元,其中企业自有资金31.4亿元,政府拨款3.4亿元,年末贷款余额30亿元,其它地方的来源18.3亿元。平均每个入驻企业得到的可用资金约123万元。另外,各类入驻企业筹集的孵化基金总额达6.3亿元,平均每个入驻企业为9万元。2006年在62家大学科技园中,企业获得支持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11项,投入资金3.8亿元。其中获得最多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共有145个项目,占项目总量的46.6%;获得资金0.7亿元,占资金总量的18.4%。大学科技园所获得的各类项目及资金情况。3.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发展情况
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发展集中了高等院校的大部分科技资源,是我国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随着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逐步完善,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科技园的研发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了1123家,成果转化数量达到4947件;其中成果转化依托高校的数量达到了2985个;大学科技园内企业的成果获得国家和各省市的奖励830个;大学科技园内企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取得的成果达到2809个。
据2006年对62家大学科技园的统计,目前,入驻企业共申请各类专利4584件,比上年增加1371件,年增42.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有2171件,比上年增加960件。已授权的专利有2339件,其中授权的发明专利1002件,比上年增加242件。购买国外技术专利38件。
2006年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进行的科研活动也很活跃,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达到20.9亿元,比上年增加7.5亿元。其中R&D投入达到11.2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7.5 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
三、大学科技园人力资源状况 1.管理机构人才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管理人才素质是园区发展的需要。随着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对大学科技园的服务水平和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各大学科技园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目前,在62个大学科技园中,有从事服务与管理的各类管理人员178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毕业人员399人,占大学科技园管理人员总数的22.3%;获得博士学位人员95人,占研究生学历人员的23.8%,获得硕士学历人员306人,占到研究生学历人员的76.2%;本科学历毕业人员905人,占总数的50.6%;大专学历毕业人员326人,占总数的18.2%。以上三类学历人员达到1630人,占到总量的91.2%。2.企业人力资源
2006年62个大学科技园的在孵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达到了13.6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为国家解决了部分就业的压力,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企业管理型人才。在13.6万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1.4万人,高出上年0.3万人;本科学历人员5.8万人,高出上年1万人;大专学历人员3.1万人。具有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5.7%。
在62家大学科技园中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3.9万人,参与研发活动的人员2.1万人,吸引留学归国人员1903 人。
四、各区域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1.华北地区大学科技园
2006年华北地区共有大学科技园16个,其中北京地区12个,占到华北地区75%,是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在16个大学科技园中用于孵化的孵化基金总额有1.9亿,占总量的30.2%。现有的孵化场地面积达到114万平方米,占总量22.1%。在大学园内的孵化企业有1097家,占总量的16.3%;在孵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4.3亿,占总量的1.5%,平均每个企业营业总收入39.2万元。在孵企业创造就业岗位2.6万人,占总量的19%。累计孵化成功已经毕业的企业443家,占总量的24.7%。
2.西部地区大学科技园
2006年西部地区共有大学科技园14个,其中四川地区6个,占西部地区的42.9%。在14个大学科技园中用于孵化的孵化基金总额0.9亿元,占总量的14.3%。现有的孵化场地面积达到80.6万平方米,占总量的15.6%。在大学园内的孵化企业有842家,占总量的12.5%。在孵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50.8亿,占总量的17.2%;平均每个企业营业总收入603.3万元。在孵企业创造就业岗位2.5万人,占总量的18.4%。累计孵化成功已毕业企业207家,占总量的11.5%。3.东北地区大学科技园
2006年东北地区共有大学科技园6个,其中辽宁地区3个,哈尔滨地区2个,吉林地区只有1个。在6个大学科技园中用于孵化的孵化基金总额0.3亿元,占到总量的4.8%。现有的孵化场地面积达到31.2万平方米,占总量的22.1%。在大学园内的孵化企业有542家,占总量的8.1%。在孵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18.9亿,占总量的6.4%,平均每个企业营业总收入348.7万元。在孵企业创造就业岗位9906人,占总量的7.3%。累计孵化成功已经毕业的企业104家,占总量的5.8%。
4.长三角地区大学科技园
2006年长三角地区共有大学科技园15个,其中上海地区8个,占长三角地区53.3%。在15个大学科技园中用于孵化的孵化基金总额就有2.4亿,占到总量的38.1%。现有孵化场地面积达到186.3万平方米,占总量的36.1%。在大学园内的孵化企业有3027家,占总量的45%。在孵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122.1亿元,占总量的41.4%,平均每个企业营业总收入403.4万元。在孵企业创造就业岗位4.8万人,占总量的35.3%。累计孵化成功已经毕业的企业549家,占总量的30.6%。
5.中部地区大学科技园
2006年中部地区共有大学科技园6个,分布在6个城市中。在6个大学科技园中用于孵化的孵化基金总额就有0.5亿元,占总量的7.9%。现有孵化场地面积达到70.5万平方米,占总量的13.6%。在大学园内的孵化企业有712家,占总量的10.6%。在孵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26.6亿,占总量的9%,平均每个企业营业总收入126.4万元。在孵企业创造就业岗位1.5万人,占总量的11%。累计孵化成功已经毕业的企业232家,占总量的12.9%。
第四篇:湘潭大学社团发展报告
湘潭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发展研究中心
湘潭大学学生社团 发展现状报告
2014年5月17日
办公地址:湖南省湘潭大学学生活动中心406号
E-mail:546350768@qq.com 联系人:黄荣飞(***)张梅梅(***)
目录
前言..........................................................................................................................................1
一、我校学生社团基本状况...................................................................................................1
二、我校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2
(一)校团委指导、社联监管、社团自主运营的组织形式.......................................2
(二)活动申报与激励反馈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2
(三)走出校园、迈向社会,社团探索新型运营模式...............................................3
三、我校社团目前发展的主要特点.......................................................................................3
1、社团的数量和人数变化...............................................................................................................3
2、社团类别的角度..............................................................................................................................3
3、社团的活动范围和内容...............................................................................................................3
4、社团的制度建设..............................................................................................................................4
5、社团的物质保障方面....................................................................................................................4
四、学生社团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5
(一)社团活动流于形式,创新能力不足...................................................................5
(二)社团活动缺乏有效指导,活动质量较低...........................................................5
(三)社团之间活动吸引力差距明显,社团发展不平衡...........................................5
(四)社团内部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后备力量不足...............................................6
(五)社团经费分配不合理,社团发展受制约...........................................................6
五、社团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6
(一)内部机制公平公正,指导老师促进专业发展...................................................6
(二)提升社团团队素质,注重活动质量而非形式...................................................6
(三)拓宽视野,加强社团之间和对外的交流...........................................................7
(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凝聚力,加强团队精神...........................................7
(五)合理投入经费,吸收社会资金力量...................................................................7
六、后记..................................................................................................................................8
湘潭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报告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社团的数量和活动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学生社团是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它既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生社团中的经历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前更好地认识自我,而学生社团经验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竞争优势,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它对于形成学校的文化氛围,构筑学校的历史传统,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我校学生社团基本状况
我校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目前共有学生社团87个,社团成员总数占在校学生的75%以上。同学们通过社团活动来开展交流,展现自我,接触社会,提高能力。学校众多的社团中有的历史悠久,如象棋协会(棋类协会前身)成立于1985年,至今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有的规模很大,如武术协会,平均每年招收新会员200余人;有的体现了其成员的学科特色,如公共管理学会、党史学社等;还有很多是由具有共同志向或爱好的同学组建的社团,如手语社、粤语爱好者协会等。
新的社团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涌现,已有的社团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各个院都挂靠有一定数量社团,并且基本能够得到大力支持。我校社团具体可分为以下七大类:学术研究类(13个)、学生实践类(19个、)文化类(11个)、艺术类(15个)、科技类(5个)、体育类(20个)、公益类(4个)。
这些社团在发展中逐步形成影响力和文化沉淀,创造性的将知识和技能融入现实并表现出来。“化学达人秀”把专业带出课堂,将化学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化学,学习化学; “素质拓展活动”“昭山露营”等将一种积极向上的户外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开来;风华文学社风的华杯征文大赛、情书大赛用新怡的活动形式诠释文学;“国魂杯”书画大赛,通过活动与湘潭市书协、市美协、市青年书协、湘潭湘潭各大高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魔术之夜,云集各高校的魔术爱好者与精英,展现了神秘与流行艺术的活力;创业者协会用一些活动和社会资源激发了学生创业热情;“湘大杯”男、女子篮球赛为湘潭大学篮球氛围的持续火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翼5.1.8爱心团队则动员全校的力量走访、支助贫困学生
家庭,并进行乡村支教;孝行协会更是将代表中国传统精神的“孝文化”推广并逐步扩大影响到全国各地。
在这些社团的活动中,活跃地包容了传统与新兴、热门与冷门、娱乐与研究、艺术与文化等丰富的种类;在内部人员构成中,无论新生还是研究生、本地还是外省市、异国还是华人等都一视同仁,凭着兴趣爱好走到一起欢笑与学习。社团活动已经占据了我校校园活动的50%以上,需要引起各方足够关注和认识,其发展的好坏关乎众多学生的利益和校园文化建设。
二、我校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
(一)校团委指导、社联监管、社团自主运营的组织形式
我校学生社团均是在学校团委指导下,联合自主运营的学生组织,受学生社团联合会统一监督与管理。团委下设社团部,负责对学生社团进行总的工作指导,统筹社团工作的开展和运行。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学生社团会员联合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听取、审议和通过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学学生社团发展工作报告、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听取、讨论、审议和通过学生社团会员联合代表大会的代表提交的工作议案,并向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各成员学生社团进行工作问询和质询。授予学生社会联合会协助主管我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校团委监督管理学生社团工作和学生社团活动的权力,并监督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各成员学生社团的工作。
校学生社联负责学生社团的成立登记、学期注册,对社团申请材料进行审阅,并举行答辩会,对社团提出调整意见。负责学生社团活动状况的定期检查、细节评比和日常管理及评优工作,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鼓励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学生社团联合会依据《湘潭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统一规范学生社团活动,并对各学生社团的组织结构、人员的构成进行登记。组织举行会员联合代表大会,以实际行动倾听社团会员诉求;每月召开社团负责人大会,及时了解各社团的活动。各社团成立社团理事会,并与学生社联的对应部门产生联系与合作,负责对社团活动的管理,履行活动承诺,维护成员利益。校团委、学生社联、社团共同组成了我校制度严谨、民主开放的社团组织形式。
(二)活动申报与激励反馈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
对各社团的活动,我校实行申报制度,即学生社团需提前上报常规活动计划,大型活动前应将活动的策划书递交学生社联审阅。学生社联审阅并报请校团委。
校团委提出意见修改通过后,将其活动纳入工作日程之中,并协调其他学生组织或学校职能部门为社团活动提供场地、宣传和组织上的帮助。社团开展活动同时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可以充分发挥社团的创意和能量。学生社联定期对各社团工作进行检查,定期总结各社团的工作,评比出优秀社团,并对其进行表彰。评选结果与其成员的评奖评优挂钩,社团活动运作申报与自主创新,社团良性发展与激励制度相互促进,很好的推动了我校社团活动组织运作的发展。
(三)走出校园、迈向社会,社团探索新型运营模式
随着社团的不断发展进步,许多社团立足本校,积极走出校园。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网络化、市场化、社会化三种典型特征。网络化方面,社团借助互联网平台组织活动,或建立网络信息化平台,积极利用新媒体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影响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通过微博墙,实名注册等方式为活动提供支持或积极扩大影响等。市场化方面,一些社团利用自身影响力与社会商业实体形成深度合作来互相推广各自品牌,互惠共赢。促进了社团的品牌文化推广。社会化方面,如公益类社会实践社团积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与周边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合作,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得到良好反响。这些社团无论以何种方式运营,都呈现出走出学校范围,迈向社会,并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形成强大影响力的特点,这也正是我校社团近年来所出现的典型性运营模式。
三、我校社团目前发展的主要特点
我校学生社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的特点:
1、从学生社团的数量和人数变化来看,近年来我校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新社团涌现,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截止2014年5月份统计,我校的学生社团共有87个,社团活动覆盖的同学数达在校生的四分之三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我校社团中,2000年以后经过校有关部门的批准后成立,占现有社团总数的70%。这说明近年来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社团的数量和活动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2、从社团类别的角度分析,公益类、艺术类、体育类等传统意义上的社团依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尤其以艺术类社团近年来增加较快。而一些有较强专业知识背景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和文化类社团正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冷落,以网络为主的虚拟社团也伴随着新兴娱乐方式的更替而变得越来越不受待见。
3、从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来看,我校学生社团活动正由社团内部或
校内自我封闭循环方式转变为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投身两个文明建设的开放式活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大学生不仅仅要在校园里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广阔大舞台中经历风雨,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晴雨表的学生社团,也自然而然的开始转变活动方式,承载了高校校园文化、社团文化进社区的功能,组织和带动社团成员走出象牙塔,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人格塑造。
我校风华文学社积极与湖南高校文学社团联合会交流,将高校文联建社经验引进社团,同时将本校文学风采展示给广大文友。其坚持以“明德修身,文济天下”为宗旨的“风华杯” 系列征文活动,由市青年文艺家协会和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推出,受到社会各界极大肯定。我校书画协会的主打品牌活动——“国魂杯”也打响了湘潭大学书画作品在湘潭地区乃至全省范围内的奠基作用,为我校的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此外,还有武术协会的“武林大会”、美食协会的“美食文化节”等等一系列活动,许多社团已经用实践证明:走出校园,不仅是学生社会化的需要,同时也是社团生命力不断加强的有力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校社团与兄弟院校的跨校际交流活动日趋活跃,社团已不满足于在校内开展小范围活动,我校社团多次联合高校进行面向整个社会的大型活动,如“校园模拟求职大赛”、“魔术之夜”、“哲学文化月”等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扩大了高校社团的影响力,同时实现高校间社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论从促进社团自身建设还是从提高高校社团的整体水平来看,这一态势都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4、从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来看,社团内外部管理正日益成熟,良好的管理给予了社团进一步发展的更大保障。
我校社团中全部都有自己独立的章程或者管理条例,社团有自己的指导教师,对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社团明确规定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整个社团运作井然有序。从外部管理来看,我校学生社联财务部对本校社团进行宏观管理,制定财务管理条例、财务制度等规定,定期对社团进行活动检查和财务监督,每年对校内社团进行登记注册等等。这些都推动社团建设向着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5、从学生社团的物质保障方面看,社团正在尝试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逐渐由单靠学校划拨资金发展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与社会企事业联合共同进行活动。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普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许多社团在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展开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与一些社会企业联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文化优势,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同时得到企业的经费支持,将社团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开展。
目前,一些文艺类、体育类、学术科技类社团由于具有这方面较强的优势,已经率先在尝试将这种方式固化为社团资金来源的经常渠道。尤其是一些学生实践类社团,在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同时,也找到了将自己的实践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社团和企业双向受益,形成良性循环。
四、学生社团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认识学生社团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正视社团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对学生社团指导和培养不够,人员流动性大,缺少新老成员衔接和传统的承袭;缺少教师指导,社团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学生社团规范性不够,需健全社团、建立骨干选拔、考评制度等管理体制;学生社团保障不够,缺乏活动场地、经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社团活动流于形式,创新能力不足
每一个社团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活动,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些特色活动基本上是沿袭往届的活动模式,缺乏创新性,难以吸引广大同学的关注。近年,各种新冒出的质量不高的学生刊物多如牛毛,但“老字号”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推迟出版,这是都在社团建设中现实存在和亟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二)社团活动缺乏有效指导,活动质量较低
每个社团在举办活动时都需要写好策划交予指导老师和社联审批,但是指导老师只是义务为社团兼职,不可能投入全部精力,这就使得一些社团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社联的审批主要是看财务预算,并无对活动的有效建议;加之社团负责人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的策划团队等,致使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上重复。
(三)社团之间活动吸引力差距明显,社团发展不平衡
校园里学生活动虽搞得沸沸扬扬,众多社团却在惨淡经营;不断有新的社团成立,又不断有社团因处境艰难面临解散;不同类型的社团举办活动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有些社团在招新时吸引力强,规模大、可参与性强、活动观众多、影响面广,发展空间很大。比如:街舞协会、器乐协会等实践类社团。而有些社团却仅凭着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社团活动受众范围窄,这在学术类社团中尤为突出。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加剧社团间的两极分化。
(四)社团内部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后备力量不足
目前许多社团容易忽视社团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包括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的留存。一些社团前几年活动轰轰烈烈,但近几年却销声匿迹,很大原因是由于该社团的核心成员只重视自己在任期间活动怎么样,而不关心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由此导致内部凝聚力不强,换届时大部分人都不留部,因而社团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合作团队,以至于往往一些核心成员卸任后,使得一个社团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较常见的情况是,低年级同学对社团趋之若鹜,并往往参加好几个社团,而高年级同学除了几个苦苦支撑的社团负责人以外,基本上对社团不屑一顾。
(五)社团经费分配不合理,社团发展受制约
目前我校学生社团存在着经费不足的情况,各社团的经费由社团部实行统一管理,大型活动社团拉不到赞助就没法举行,小的活动或者急需要钱则要打报告,因此导致活动的强度有限,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社团的总体财政支持不可能无限,另一方面,一些社团自筹资金的能力和渠道也有限,使社团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五、社团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基于对上述问题,要真正地、全面地、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寻求建设符合完全学分制模式要求的大学生社团,可从以下方面寻找解决机制问题和完善组织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一)内部机制公平公正,指导老师促进专业发展
社团建设需要一支专业的管理者队伍,可以采取动态协作机制,让更多的成员参加社团组织活动,参与管理,而不是永远地听从部长的命令,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条件允许的话,校方可以做到一个社团有一个专门的指导教师,这样性质的指导教师是完全专职的,会全身心投入到社团建设和发展上,也是社团建设、发展上水平的最好保证。
(二)提升社团团队素质,注重活动质量而非形式
校园里的部分社团“花架子”成分过重,盲目拉一些同学入社,只重视外在的形式,几乎每周都要举行几次会议,而会议内容大致是社长、部长的讲话,没
有实质性的活动,更没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致使大学生社团的特点呈现出流动性较大、专业指导力量较弱、活动内涵的系统性不强的特点。
学生参加某一社团,往往是兴趣使然,若是参加后学到东西,会进一步加强其兴趣,若是学不到东西,就会很快游离出这个社团,所以,社团一定要自觉增强功底,提高活动的含金量,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依托点:以第一课堂为依托,以第二课堂为延伸。社团要主动寻找与社团主题相关的课程为依托,聘请课程的主讲教师成为社团的指导老师,引导会员成为这门课的选修课,利用课程知识引导会员对社团活动增强理解,从而提高其积极性。
(三)拓宽视野,加强社团之间和对外的交流
社团负责人应拓宽视野,不仅要积极寻找同类型的社团以加强交流,而且应该注重与不同类型社团的交流,在发现共同点的基础上联合举办一次活动或是一系列活动,扩大活动规模,受众群体,及影响力。当然不同类型的社团也可以合作交流联谊,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升社团的吸引力,促进社团共同进步。校外的同类社团经验更是对社团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力量,我校魔术协会近年与外校魔术协会建立了魔术联盟,就是良好的校外交流例子。
(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凝聚力,加强团队精神
社团是一个既松散又严密的组织,组织是否具有凝聚力,成员是否热爱社团,将决定社团是否办得成功。所以,社团组织者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寻找凝聚点,加强各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抓住凝聚点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宣传介绍向校内外介绍社团的情况,增强成员热爱社团的感情;可以通过设置特定场景的活动,加深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汇等。
(五)合理投入经费,吸收社会资金力量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社团的存在与运作要消耗掉大量的资金,各学生社团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匮乏。目前,我校学生社团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社团会员缴纳的会费、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基金的投入以及各类商业赞助。对于社团而言,人员再尽心,活动再有创意,没有经费支持,依然是空谈。而会费毕竟有限,只是象征性的;赞助具有不确定性,是社团建设重要依靠,但不能作为主要依靠。因此,校方投入的经费是社团发挥效用的基础,事实上,商业赞助也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经费来源,在湘潭大学几乎所有大型的学生活动都有商业赞助的参与。至于社团的维持经费可以
通过奖励拨划,做得好的社团一方面得到精神上的肯定,另一方面得到经费上的倾斜支持。此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或者根据社团的专业性为学生社团提供、建造活动场所。一个社团没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其活动质量就要大打折扣,对于成熟的社团来说,除了有活动场所之外还要拥有一定空间的办公场所,因为这里可以成为会员交流思想、开展工作的最佳场所。如果有条件的话,要给所有的在册的社团都置办一些简单的办公用具,如桌椅、橱柜等。而对于一些文体类的社团来说,其活动场所中一定要具备必须的器械设施。
六、后记
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日趋成熟、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径。研究其发展和管理的情况和规律,是一种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渠道,便于有效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编写人员:张梅梅、闵祥海、陈书扬、周旋
黄荣飞、毕宁、于慧洁
谢金龙、何小菡、刘志鹏、李贺颖璠
黄勋、张雪、陈雨阳、夏斌
第五篇:化学系学生党支部发展报告及承诺书
化学系学生党支部发展报告及承诺书
1、申请入党,采取自愿原则,积极动员普通团员加入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在收到入党申请书一个月之内,系党总支指派正式党员对其进行谈话,内容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主要经历、直系亲属、社会关系等情况;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态度,在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主要表现,今后的决心和努力方向等。
2、“团员推优”:凡是我系18周岁以上的优秀团员提交入党申请书后,并经过团组织“推优”,支委会依据其实际表现讨论研究后,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并上报学院党委组织部备案。
3、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由党支部指定一名比较了解培养对象的正式党员为培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每三个月依据思想汇报进行一次培养考察,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谈话记录卡,每半年进行一次支委会讨论,并填写考察意见,时间一般为一年,根据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也可延长培养期。根据考察结果,表现优异且取得党校结业证者,支委会讨论研究后,填写发展对象备案卡,依据我系发展人数差额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列为重点发展对象报备学院组织部。
4、政治审查:对发展对象的历史和政治表现进行调查了解。政治审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并对其直系亲属发放外调审查材料。没有经过政治审查的,或外调审查材料不全者,不能发展入党。
5、重点发展对象考察:发展对象参加学院和系党总支举行的发展对象培训合格者,系党总支指派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其入党介绍人,并指导其进行政治审查、培养谈话等工作。
6、民主测评:对列入近期发展计划的重点发展对象和近期转正的预备党员,应召开人数不少于8人的群众意见征求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支委会讨论的一项重要依据。
7、公示:在党员发展支部大会讨论表决之前,对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广泛征求意见,无意见者方可发展。
8、材料预审:支部在讨论吸收新党员之前,必须将重点发展对象的材料报学院党委组织部审查,经审查通过后,领取入党志愿书。
9、预备党员考察:预备党员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由入党介绍人每六个月考察一次预备党员的情况,特别是了解该同志入党时支委会提出的意见和不足是否改正,并填写考察意见,党支部书记签署支部意见,考察期一般为一年,考察结果作为预备党员预备期满转正的重要依据。预备党员每六个月写一份思想汇报,需在转正时间前一个星期递交转正申请书。
10、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起草支部意见,支部大会应在集体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整理其有关材料(主要有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发展对象备案卡、党校培训结业证书、思想汇报、政审材料、团支部“推优”材料、群众座谈会原始记录、学习成绩、预备党员考察表、无记名投票结果等),一并报上系党总支审查。化学系学生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规范,条件具备、质量过关。全体总支委员、支部书记、分团委书记、政治辅导员都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没有任何欺瞒组织行为,保证不存在收受学生及其家长礼品、礼金的现象。
承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