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土发明造福乡邻典型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04:3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土发明造福乡邻典型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土发明造福乡邻典型事迹材料》。

第一篇:农民土发明造福乡邻典型事迹材料

在**县,一个叫**的木匠,为了“躲懒”,自己琢磨、鼓捣出一种可以在手扶拖拉机牵引下播种玉米并自动铺膜的小机器。清明过后,**区的县份相继进入玉米播种期,这种1米来高、造型简洁却高效的“土”播种机,受到晋中的**、昔阳、榆社、左权甚至长治的武乡等地农户青睐。清明、谷雨前后,**县农机局进回10台**一家公司生产的玉米播种机,至4月22日,售出8台。同一时期,**自制的玉米播种兼铺膜机,售出100多台。仅4月20日一天,就卖出24台。

由专业人员设计、专业公司生产的“正规农机”,真正用在地头时,为什么不如一个个体木匠的私家打造?

进入2011年,**县农民**,已经是草坡村农机合作社的带头人,在一个小范围内“小有名气”了。“**牌”农机在田野里得到大面积使用;在农民眼里,他俨然是造福乡间的大能人。

为了省气力木匠造出“种玉米机”

从根子上讲,**并没有那么神圣。他研制成的玉米播种机和玉米铲茬机,当初就是为了他自己省劲。

**今年45岁,是**县青城镇草坡村一个典型的农民:小时候调皮捣蛋,学习不好,念完7年级辍学回家务农,18岁跟舅舅学木匠手艺,一年多出师,他成了一个木匠。种地挣不了多少钱,做木匠则能挣不少钱。怎么能少花时间去种地,腾出空来做木匠给两个儿子多挣点钱呢?**就想了:做一种机器,能自动播种,不就省出时间来了?

青城镇位于**县东端,离邢台不远,只是比邢台地势高,这里最常种的大秋作物是玉米;**就想自己弄个种玉米机。

1996年,**开始自己琢磨、制造播种机,当年做出来一台,试了试,不能用。没做成功的**接下来怎么办呢?他采取了一个比较韬晦而从容的做法:把不能用的机器藏进家,不向别人声张,白天忙该忙的事,晚上空闲时自己一个人做改进。他不着急,但也不放弃,就这样磨。到1999年,“改进版”的播种机终于做出来了。“99版**牌种玉茭机”放进地里试了试:能用。从此,**家就用他的这个机器种玉茭了,当然,其间也根据使用情况在逐渐改进,以使其效率更高,而且,他的机器还能自动铺塑料薄膜。

造福众乡邻5年卖出约1600台

**家年年用这么个东西种玉米,种得快,一边种,还一边自动苫薄膜,这终于引起了同村和邻村人的欣羡。XX年,草坡村村民贾占斌和新庄村民李纪民非要**给他们也做一台!

不过**对此反应并不积极——他没想过靠卖机器赚钱,他只想自己省点力气来着。

但本乡本土的人,人家还这么认可你的“发明”,**又不可能不替他们做。**想出一个既保险又不得罪人的办法:**没钱,也没工夫专门做机器。谁要买,谁就先出250块钱用来买料,然后**替他做。做成了,能用,算买家的,500块钱卖给他。如果不能用,算**的,250块退给人。

**告诉记者,前两三年许多人来买机器,他都是这么做的,但没有一次做出来不能用。“好了算你的,不好算我的”的制造承诺让他的信誉度大增;到XX年,来买的人越来越多,他已经不可能再走他坚守的“业余”制造的路了。他只有雇上七八个人,成批量地购进材料,集中某段时间大量地做,才能完成“订单”。这时的“赵木匠”,再做专业农民兼木匠已经很难。自然而然的发明,自然而然的劳动分工,让他必须成为一个为更多农民造福的机械工人。

自XX年至今5年时间,**已卖出约1600台玉米播种机,购买者遍及晋中东六县,尤以**、昔阳为最。每卖一台,**都在小本本上记下买主名字和应付款项,付清钱后,在名字中间画一个道道。记者看到,在**卧室的五六个本本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名字和道道!

今年春天,**地区进入玉米播种期后,该县的播种机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单极化格局:传统的专业卖农机的“公家摊子”县农机局所占份额极小:其所售**某公司“农哈哈”玉米播种机仅售出8台;而草坡村木匠**做的玉米播种机,市场占有趋向极大化:已卖出100多台。从**县城向东,特别是松烟镇以东的农田里,大量正在作业的播种机都出自**之手。看着路边白花花的覆膜玉米地,**告诉记者,这些地中,除过那极少数的地膜露出部分显得较窄的外,凡是那较宽的,都是他的机器种出来的!他还能数出每个村子现在共有几台他做的机器。

在新寸村,王婵锁夫妇正在使用**做的机器种玉米。王婵锁说,用**做的这个机器种玉米,垄距宽窄、铧犁深浅好操控,下籽匀,出苗齐。尤其便利的是铺膜功能。用他这个简单装置,一边播种一边就把膜盖上了,人工再压上几锹土即可。而以前人工铺地膜,种下玉米后还得好几人再折腾好几天。

平均来说,使用这种播种机种玉米,比起原来人工撒种、人工覆膜,效率提高四五倍。原来一个地方的玉米播种期要持续十几二十天,现在几天工夫就都种完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工被节省出来。

专业厂家的农机为何卖不过“木匠造”

**的播种机随处可见,而来自一些专业厂家的“正规农机”,记者在七八十公里的道路旁边田地里却只见到两三台。

买“正规农机”有国家补贴,买**的东西没补贴。为什么农民还都买赵式机器?厂家出的播种机哪点儿比不上**的?

农民们说,正规厂家的玉米播种机,一个是贵,即使补贴了也仍然贵,比**的机器贵三四倍;第二个,最主要的是这种看上去很漂亮的机器,基本上不适用,不实用。

**非常得意地告诉记者,由于他做的机器是完全依照当地农村实际需要来做的,“从公家买的机器”在适应性上根本就无法和他的机器相比!他举了几个实例:

现在厂家出的播种机,基本都是要用四轮拖拉机带的,这就是个大缺陷:**区土地形状不规整,净是“圪劳劳”、“仄愣坡”或马鞍型、凸字型的地形,四轮车挂上播种机,通长就达4米,在这些地形上,它要么跑不到,要么就是被架起来,都会导致种不上,种不上就得人工补,很麻烦。四轮车的重量重,比手扶拖拉机重得多。它把土都轧死了,很难出苗。**做机器时早就考虑了这一点,他只选择两个轮子的手扶拖拉机作动力,重量轻,跑得灵,沟沟坎坎都能到,还因价格低补贴高而用户广泛,哪一点都占了优势。

现在市场上的正规播种机,动起来速度都比较快,好像效益提高了,其实正好相反。农家出身的**很清楚老农们讲的一个道理:稳种稳种才能出齐苗。**要求手扶拖拉机以慢三挡、慢二挡的速度来带动玉米播种机,每小时仅播种1.5亩左右,但这种速度下籽匀,不会漏播,出苗率极高,效果反而比跑得快的机器好。

此外,**还观察到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农村,机器不怕简陋,真正操作起来,是越简单、越直观越好。因为这样,出了故障农民才能看到是哪里的问题。越是把机器密封起来,坏了越麻烦。**的播种机,装种子的轴和轴上做的孔,下种子的“咽喉”部位等都是暴露着的,用的人能看见玉米籽一颗一颗地种下去,心里充满了踏实感。

**还很细心地把他的机器主要部件基本都做成易拆分、易替换的。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见过某厂家产的一款农机,在钢轴上弄个槽,把轴承镶死在里面,一盘小轴承坏了,整个机子都报废。他认为农民受不起这样的损失,他要尽量延长哪怕是一个简易农机的使用寿命。让他高兴的是,就是XX年最早卖给本村的那台种玉米机,到现在也还在用着,没有坏!而他专门为颗粒大小不同的玉米种子、不同播种株距而设计制作的不同的下籽空心轴,则被有各种需求的人陆续买去,和原机器上的空心轴随意调换。**又增加了不少收入。

**的玉米播种机卖860元每台,而今年**农机局进的一款玉米播种机,刨除国家补贴30%,还要卖到2400元。农民们会怎么选择就很明显了。

第二篇:农民土发明造福乡邻典型事迹材料

在**县,一个叫**的木匠,为了“躲懒”,自己琢磨、鼓捣出一种可以在手扶拖拉机牵引下播种玉米并自动铺膜的小机器。清明过后,**区的县份相继进入玉米播种期,这种1米来高、造型简洁却高效的“土”播种机,受到晋中的**、昔阳、榆社、左权甚至长治的武乡等地农户青睐。清明、谷雨前后,**县农机局进回10台**一家公司生产的玉米播种机,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至4月22日,售出8台。同一时期,**自制的玉米播种兼铺膜机,售出100多台。仅4月20日一天,就卖出24台。

由专业人员设计、专业公司生产的“正规农机”,真正用在地头时,为什么不如一个个体木匠的私家打造?

进入2009年,**县农民**,已经是草坡村农机合作社的带头人,在一个小范围内“小有名气”了。“**牌”农机在田野里得到大面积使用;在农民眼里,他俨然是造福乡间的大能人。

为了省气力木匠造出“种玉米机”

从根子上讲,**并没有那么神圣。他研制成的玉米播种机和玉米铲茬机,当初就是为了他自己省劲。

**今年45岁,是**县青城镇草坡村一个典型的农民:小时候调皮捣蛋,学习不好,念完7年级辍学回家务农,18岁跟舅舅学木匠手艺,一年多出师,他成了一个木匠。种地挣不了多少钱,做木匠则能挣不少钱。怎么能少花时间去种地,腾出空来做木匠给两个儿子多挣点钱呢?**就想了:做一种机器,能自动播种,不就省出时间来了?

青城镇位于**县东端,离邢台不远,只是比邢台地势高,这里最常种的大秋作物是玉米;**就想自己弄个种玉米机。

1996年,**开始自己琢磨、制造播种机,当年做出来一台,试了试,不能用。没做成功的**接下来怎么办呢?他采取了一个比较韬晦而从容的做法:把不能用的机器藏进家,不向别人声张,白天忙该忙的事,晚上空闲时自己一个人做改进。他不着急,但也不放弃,就这样磨。到1999年,“改进版”的播种机终于做出来了。“99版**牌种玉茭机”放进地里试了试:能用。从此,**家就用他的这个机器种玉茭了,当然,其间也根据使用情况在逐渐改进,以使其效率更高,而且,他的机器还能自动铺塑料薄膜。

造福众乡邻5年卖出约1600台

**家年年用这么个东西种玉米,种得快,一边种,还一边自动苫薄膜,这终于引起了同村和邻村人的欣羡。2004年,草坡村村民贾占斌和新庄村民李纪民非要**给他们也做一台!

不过**对此反应并不积极——他没想过靠卖机器赚钱,他只想自己省点力气来着。

但本乡本土的人,人家还这么认可你的“发明”,**又不可能不替他们做。**想出一个既保险又不得罪人的办法:**没钱,也没工夫专门做机器。谁要买,谁就先出250块钱用来买料,然后**替他做。做成了,能用,算买家的,500块钱卖给他。如果不能用,算**的,250块退给人。

**告诉记者,前两三年许多人来买机器,他都是这么做的,但没有一次做出来不能用。“好了算你的,不好算我的”的制造承诺让他的信誉度大增;到2007年,来买的人越来越多,他已经不可能再走他坚守的“业余”制造的路了。他只有雇上七八个人,成批量地购进材料,集中某段时间大量地做,才能完成“订单”。这时的“赵木匠”,再做专业农民兼木匠已经很难。自然而然的发明,自然而然的劳动分工,让他必须成为一个为更多农民造福的机械工人。

自2004年至今5年时间,**已卖出约1600台玉米播种机,购买者遍及晋中东六县,尤以**、昔阳为最。每卖一台,**都在小本本上记下买主名字和应付款项,付清钱后,在名字中间画一个道道。记者看到,在**卧室的五六个本本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名字和道道!

今年春天,**地区进入玉米播种期后,该县的播种机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单极化格局:传统的专业卖农机的“公家摊子”县农机局所占份额极小:其所售**某公司“农哈哈”玉米播种机仅售出8台;而草坡村木匠**做的玉米播种机,市场占有趋向极大化:已卖出100多台。从**县城向东,特别是松烟镇以东的农田里,大量正在作业的播种机都出自**之手。看着路边白花花的覆膜玉米地,**告诉记者,这些地中,除过那极少数的地膜露出部分显得较窄的外,凡是那较宽的,都是他的机器种出来的!他还能数出每个村子现在共有几台他做的机器。

在新寸村,王婵锁夫妇正在使用**做的机器种玉米。王婵锁说,用**做的这个机器种玉米,垄距宽窄、铧犁深浅好操控,下籽匀,出苗齐。尤其便利的是铺膜功能。用他这个简单装置,一边播种一边就把膜盖上了,人工再压上几锹土即可。而以前人工铺地膜,种下玉米后还得好几人再折腾好几天。

平均来说,使用这种播种机种玉米,比起原来人工撒种、人工覆膜,效率提高四五倍。原来一个地方的玉米播

黄龙真人新传 大唐 农奴翻身当地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农民土发明造福乡邻典型事迹材料

在**县,一个叫**的木匠,为了“躲懒”,自己琢磨、鼓捣出一种可以在手扶拖拉机牵引下播种玉米并自动铺膜的小机器。清明过后,**区的县份相继进入玉米播种期,这种1米来高、造型简洁却高效的“土”播种机,受到晋中的**、昔阳、榆社、左权甚至长治的武乡等地农户青睐。清明、谷雨前后,**县农机局进回10台**一家公司生产的玉米播种机,至4月22日,售出8台。同一时期,**自制的玉米播种兼铺膜机,售出100多台。仅4月20日一天,就卖出24台。

由专业人员设计、专业公司生产的“正规农机”,真正用在地头时,为什么不如一个个体木匠的私家打造?

进入2009年,**县农民**,已经是草坡村农机合作社的带头人,在一个小范围内“小有名气”了。“**牌”农机在田野里得到大面积使用;在农民眼里,他俨然是造福乡间的大能人。

为了省气力木匠造出“种玉米机”

从根子上讲,**并没有那么神圣。他研制成的玉米播种机和玉米铲茬机,当初就是为了他自己省劲。

**今年45岁,是**县青城镇草坡村一个典型的农民:小时候调皮捣蛋,学习不好,念完7年级辍学回家务农,18岁跟舅舅学木匠手艺,一年多出师,他成了一个木匠。种地挣不了多少钱,做木匠则能挣不少钱。怎么能少花时间去种地,腾出空来做木匠给两个儿子多挣点钱呢?**就想了:做一种机器,能自动播种,不就省出时间来了?

青城镇位于**县东端,离邢台不远,只是比邢台地势高,这里最常种的大秋作物是玉米;**就想自己弄个种玉米机。

1996年,**开始自己琢磨、制造播种机,当年做出来一台,试了试,不能用。没做成功的**接下来怎么办呢?他采取了一个比较韬晦而从容的做法:把不能用的机器藏进家,不向别人声张,白天忙该忙的事,晚上空闲时自己一个人做改进。他不着急,但也不放弃,就这样磨。到1999年,“改进版”的播种机终于做出来了。“99版**牌种玉茭机”放进地里试了试:能用。从此,**家就用他的这个机器种玉茭了,当然,其间也根据使用情况在逐渐改进,以使其效率更高,而且,他的机器还能自动铺塑料薄膜。

造福众乡邻5年卖出约1600台

**家年年用这么个东西种玉米,种得快,一边种,还一边自动苫薄膜,这终于引起了同村和邻村人的欣羡。2004年,草坡村村民贾占斌和新庄村民李纪民非要**给他们也做一台!

不过**对此反应并不积极——他没想过靠卖机器赚钱,他只想自己省点力气来着。

但本乡本土的人,人家还这么认可你的“发明”,**又不可能不替他们做。**想出一个既保险又不得罪人的办法:**没钱,也没工夫专门做机器。谁要买,谁就先出250块钱用来买料,然后**替他做。做成了,能用,算买家的,500块钱卖给他。如果不能用,算**的,250块退给人。

**告诉记者,前两三年许多人来买机器,他都是这么做的,但没有一次做出来不能用。“好了算你的,不好算我的”的制造承诺让他的信誉度大增;到2007年,来买的人越来越多,他已经不可能再走他坚守的“业余”制造的路了。他只有雇上七八个人,成批量地购进材料,集中某段时间大量地做,才能完成“订单”。这时的“赵木匠”,再做专业农民兼木匠已经很难。自然而然的发明,自然而然的劳动分工,让他必须成为一个为更多农民造福的机械工人。

自2004年至今5年时间,**已卖出约1600台玉米播种机,购买者遍及晋中东六县,尤以**、昔阳为最。每卖一台,**都在小本本上记下买主名字和应付款项,付清钱后,在名字中间画一个道道。记者看到,在**卧室的五六个本本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名字和道道!

今年春天,**地区进入玉米播种期后,该县的播种机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单极化格局:传统的专业卖农机的“公家摊子”县农机局所占份额极小:其所售**某公司“农哈哈”玉米播种机仅售出8台;而草坡村木匠**做的玉米播种机,市场占有趋向极大化:已卖出100多台。从**县城向东,特别是松烟镇以东的农田里,大量正在作业的播种机都出自**之手。看着路边白花花的覆膜玉米地,**告诉记者,这些地中,除过那极少数的地膜露出部分显得较窄的外,凡是那较宽的,都是他的机器种出来的!他还能数出每个村子现在共有几台他做的机器。

在新寸村,王婵锁夫妇正在使用**做的机器种玉米。王婵锁说,用**做的这个机器种玉米,垄距宽窄、铧犁深浅好操控,下籽匀,出苗齐。尤其便利的是铺膜功能。用他这个简单装置,一边播种一边就把膜盖上了,人工再压上几锹土即可。而以前人工铺地膜,种下玉米后还得好几人再折腾好几天。

专业厂家的农机为何卖不过“木匠造”

**的播种机随处可见,而来自一些专业厂家的“正规农机”,记者在七八十公里的道路旁边田地里却只见到两三台。

买“正规农机”有国家补贴,买**的东西没补贴。为什么农民还都买赵式机器?厂家出的播种机哪点儿比不上**的?

农民们说,正规厂家的玉米播种机,一个是贵,即使补贴了也仍然贵,比**的机器贵三四倍;第二个,最主要的是这种看上去很漂亮的机器,基本上不适用,不实用。

**非常得意地告诉记者,由于他做的机器是完全依照当地农村实际需要来做的,“从公家买的机器”在适应性上根本就无法和他的机器相比!他举了几个实例:

现在厂家出的播种机,基本都是要用四轮拖拉机带的,这就是个大缺陷:**区土地形状不规整,净是“圪劳劳”、“仄愣坡”或马鞍型、凸字型的地形,四轮车挂上播种机,通长就达4米,在这些地形上,它要么跑不到,要么就是被架起来,都会导致种不上,种不上就得人工补,很麻烦。四轮车的重量重,比手扶拖拉机重得多。它把土都轧死了,很难出苗。**做机器时早就考虑了这一点,他只选择两个轮子的手扶拖拉机作动力,重量轻,跑得灵,沟沟坎坎都能到,还因价格低补贴高而用户广泛,哪一点都占了优势。

现在市场上的正规播种机,动起来速度都比较快,好像效益提高了,其实正好相反。农家出身的**很清楚老农们讲的一个道理:稳种稳种才能出齐苗。**要求手扶拖拉机以慢三挡、慢二挡的速度来带动玉米播种机,每小时仅播种1.5亩左右,但这种速度下籽匀,不会漏播,出苗率极高,效果反而比跑得快的机器好。

此外,**还观察到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农村,机器不怕简陋,真正操作起来,是越简单、越直观越好。因为这样,出了故障农民才能看到是哪里的问题。越是把机器密封起来,坏了越麻烦。**的播种机,装种子的轴和轴上做的孔,下种子的“咽喉”部位等都是暴露着的,用的人能看见玉米籽一颗一颗地种下去,心里充满了踏实感。

**还很细心地把他的机器主要部件基本都做成易拆分、易替换的。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见过某厂家产的一款农机,在钢轴上弄个槽,把轴承镶死在里面,一盘小轴承坏了,整个机子都报废。他认为农民受不起这样的损失,他要尽量延长哪怕是一个简易农机的使用寿命。让他高兴的是,就是2004年最早卖给本村的那台种玉米机,到现在也还在用着,没有坏!而他专门为颗粒大小不同的玉米种子、不同播种株距而设计制作的不同的下籽空心轴,则被有各种需求的人陆续买去,和原机器上的空心轴随意调换。**又增加了不少收入。

**的玉米播种机卖860元每台,而今年**农机局进的一款玉米播种机,刨除国家补贴30%,还要卖到2400元。农民们会怎么选择就很明显了。

农民认可不行需要证书来检验真理?

现在的政策好,农民购买农机国家都有补贴。但**造的农机尽管很受欢迎,却享受不到任何补贴。他到县里的科技和农机管理部门都打问了,人家告诉他,要补贴,得有专家认证的“证书”。而请专家来出“证书”,需要钱。

**的农机在晋中东部县份卖得“哗哗”的,在成千上万亩农田里使用了四五年了,**为此颇感自豪;但自从他去年冬天打听到证书和补贴的关系后,他才有点明白:在这里,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证书才是。农民说怎么怎么好都不管用。

今年1月份,**从**县农机局领到1万块钱。这笔钱是省财政通过省农机局拨下来的,属于农业机械科技发明资助款。但**拿到的并不是资助款的全部,**农机局还留下两万多。

5月4日上午,**县农机局局长赵瑞斌告诉记者,留下的两万多,是“预备专家们来评审时用”。**发明种玉米机的材料,省农机局专家已经看过。他们认为这个发明实用性很强,但科技含量不高。要最终拿到“证书”,还得经过国家农业部批准,**农机局正在努力,争取为**办成这个事情。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典型农民创业事迹

典型农民创业事迹

记龙河镇康庄村农民------孙长青

孙长青,男,35岁,小学文化,龙河镇康庄村2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康庄村地处偏僻,交通条件不好,但土地肥沃。长期以来,全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技术落后,观念陈旧,效益低下。多年的农村生活使人们养成了“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闲散生活,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他说:“要改变他人,先要改变自己”。

2009年初,针对康庄村缺少大型机械的情况,又逢国家补贴政策,购买了1204型约翰迪尔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先后为农民春耕,秋整地大开方便之门,提高了耕种技术,为农民丰收夯实了基础,同时也安排了年轻劳力3人,自己也增加了收入。几年后自己有了一点点积蓄,又在2012年,购置了W210约翰迪尔联合收割机一台,为农民秋收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14年看到村里的大型拖拉机逐渐多了,在种地时拖拉机有了闲余的时间,考虑了几天后决定走出康庄村,在部队农场承包大面积土地,发动十几人合伙组建了自己的合作社,2014年实施特色金谷种植,多年来农民种植杂粮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谷子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到零。为了改变全村的印象,他发起组织5户农民成立了谷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此带动全村农户发展优质谷子产业。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只能在实践中规范、提高中发展,生产经营上坚持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带动农民致富为宗旨,建设优质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秋后自己制米,小包装打入市场,经济效益几乎翻倍。

看到了希望后,在2015年改种玉米,组织社员“走出去学习”,激发合作社社员的创新力,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接受了现代农业的理念和知识,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从品种、技术、农资及产品储存销售等环节上,对贫困社员进行系列化服务,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巧的是这两年风调雨顺,获得了大丰收,收益可观。

2016年和2017年紧跟省里土地种植的要求改种大豆,现在庄稼长势喜人,有望再创丰收,他经常和乡亲说:“一切事情都是自己想和做才能发生的。”

虽然小试成功,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想在他的带动和辐射下,康庄村会有一个个的农机大户组建自己的合作社,发家致富。

第五篇:典型事迹

丹心谱写和谐曲

----记******经理*** 认识***的人都知道,他是**县**乡人,黄沙岗养育了他质朴无华的品质;十几年军旅生涯铸就了他刚毅坚韧的性格。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岁月的霜刀已在眼角留下了皱痕,而他那充满睿智和深沉的双眼依然那么清澈透亮。

走进***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桌子上赫然显现的励志名言。今天,就让我们辄取其中的几句,通过名言走进的工作生活中,去感受更加真实的***。

“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卢森堡

2008年6月,组织任命***为******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了解单位内情的朋友、同学、战友纷纷打来电话,没有一个表示祝贺的。电话中,知心朋友劝他:“**是个烂摊子,出力不讨好。”深交同学关心他:“**是个大泥潭,跳进去就出不来。”亲密战友告诫他:“要想做大难、丢大人,就去**干吧。”还没上任,一盆盆凉水就迎面浇来,从头到脚浇了个透。然而,这凉水始终没有浇灭***那颗火热的心,那是一颗对组织忠诚,对职工牵挂的赤胆忠心。他面对一个个亲情电话,总是微笑回应:“谢谢您的好意,我比您更了解**。”

他的确比谁都清楚******的危机和困境。14年的**工作经历,连**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了,还有什么事情不了解的。******债台高筑且债权人状况复杂,职工遗留问题多且涉及面广等等,都是棘手的难题。一笔债务处理不好,就会遭到债权人的谩骂甚至威吓;一个职工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集体上访。面前的诸多问题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爆,让人心惊胆战。

“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卢森堡的这句名言时刻激励着他。上任伊始,***就为自己定下了工作原则,视职工为“家人”,视职工反映的问题为“家事”,视职工的期待为“家计”。他深入一线,倾听职工的呼声,了解职工的困难。经过几个月的了解,掌握了职工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经归纳梳理,发现职工反映的都是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

面对这些问题,***没有因**资金困难给自己找客观理由,而是拓展思路,创新渠道,积极协调劳动部门去解决问题,一趟一趟往劳动局跑,一次一次给有关部门说好话,终于用**有限的资金解决了医疗保险问题。

领取医疗卡的那天,一位年过80的退休党员感动地流着泪说:“我就说过,党组织是不会扔下我们不管的。”

***多次要求班子成员,凡是涉及职工利益的工作都要放到首位;凡是有损职工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干。在**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要求每年工会经费要雷打不动的缴纳。“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贝多芬

2005年以来,由于**经济陷入困顿,债务偿还能力减弱,债权人开始产生恐慌心理。经过多次追债无果,债权人与**矛盾不断激化。到2008年,多名债权人开始组织赴省、赴京上访,直接影响到全县社会稳定大局。

不解决,隐患危机四伏;欲解决,苦于资金短缺。面对此情此景,***坚信,德能昭人,理能服人,情能感人。他召开班子会议,要求班子成员对待债权人要礼让恭谦,耐心说服。他亲自带队入户面见债权人,讲明**资金状况,让债权人理解**的难处;讲清**的偿还计划,求得债权人谅解。他常年坚持不懈地一个个走访。炎炎盛夏,烈日当头,炙热的柏油路上,有他抛洒汗水的足迹;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刺骨寒风中,有他走街串巷的身影。

记得又一年春节前夕,一位债权人家属病逝,**当时没有一分钱支付欠款,***得悉后,自己拿上1000元现金送到债权人家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用自己的言行和真情感化了众多债权人。一次次消除了不稳定因素。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

----李大钊

面对**经济困难,职工思想混乱的实际,***要求**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职能,坚持问政于职工,求计于职工。**大的事项由工会组织职工讨论解决,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在**上下,大兴民主之风。财务科定期进行财务公开,解决在岗职工的思想问题。定期召集在职职工开会,将近几年的财务收支情况给大家公布,使大家了解**领导的实际困难。通过财务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职工的疑虑。

***犹如一头老牛,默默地为**、为职工、为全县的稳定大局默默地耕耘着。当年终各项工作评先时,他总保持沉默。用他的话说,奖状和奖品不能代表先进,是先进不是先进,职工群众心中有杆秤。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来说,虽没有流光溢彩的奖牌,但是******的稳定局面与和谐气氛犹如一首春天畅想曲,包含着希望和憧憬,回响在**的角角落落。

下载农民土发明造福乡邻典型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土发明造福乡邻典型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典型事迹

    4月10日上午,**县**镇**村的农民通讯员**、张微渺父子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大礼,该县县委书记周辉等领导亲自登门,为他们送来了一台高配置的液晶电脑,并免费给他们开通了宽带。 采新......

    典型事迹

    学习型个人典型材料 农校学技术,养鸡致了富 他叫任天恩,是韩阳镇坛庄村第一组村民。因为过去家境贫穷,没有上过几年学,文化水平较低。改革开放后,眼看着大多人都外出打工,或开饭店......

    典型事迹范文

    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留意客户需求,优化服务细节。细心摸索总结,提高服务技能。一、树立热情真诚的服务理念。 二、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更好的服务客户。三、具备良好......

    典型事迹

    先进人物小故事 1、白方礼 2009年当选百位感动中国人物、2011年感动中国特别奖获得者白方礼,是一位没有念过书、靠蹬三轮为生的普通人。自1987年始,在他生命最后的20多年中,年......

    典型事迹

    丹心谱写和谐曲 ----记******经理*** 认识***的人都知道,他是**县**乡人,黄沙岗养育了他质朴无华的品质;十几年军旅生涯铸就了他刚毅坚韧的性格。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岁月的霜刀已......

    典型事迹(定稿)

    创 业 事 迹记王会同志 2003年离开温馨无忧的校园的她,报着热切的心情和期盼面对即将开始的一切。在校的日子太过风顺让她觉得工作应付起来也不会那么难,但是踏入社会才知道人......

    典型事迹

    一内科“治庸问责”先进典型 ——记一内科主任张志华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从医十七载,牢记“大医精诚”古训,秉承杏林遗风,对医技精益求精,对患者一腔热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

    主要典型事迹

    追求卓越 勇于创新 ——百色民族高中 万再兴 主要典型事迹 万再兴,男,生于1979年,籍贯广西田林县,大学本科学历。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