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稻育插秧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水稻育插秧工作暨农机推广站长会议是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我省农机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农机推广站长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年水稻育插秧工作和农机推广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农机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明确20**年水稻育插秧工作及农机推广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努力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下面,受项局长委托,我就水稻育插秧示范和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讲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工作
(一)肯定成绩,认真总结20**年我省水稻育插秧工作的经验。
1、全省育插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在全省水稻主产区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各地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度推进、巩固提高”的指导思想,创新推广方法,探索推广模式,采取各种措施,开展社会化服务,使水稻育插秧工作与去年相比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基本上完成了年初制定的插秧机数量和机插秧面积比06年翻番的目标。特别是18个示范县成效显著,真正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一是全省插秧机保有量达到2100台,新增插秧机1**6台,比去年增长1**%。其中,18个示范县拥有插秧机1260台,占全省插秧机保有量的60%,新增559台,占全省新增插秧机的51%。同时,水稻直播机今年也有较快的发展。二是全省共完成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65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44万亩,比去年增加19万亩,12个示范县机插秧面积20万亩,占全省机插秧面积的45.5%。另外,机直播面积有较快的增加,全省达到21万亩。三是经济效益显著。根据18个示范县示范点上抽样测产调查显示,机插水稻平均亩增单产78斤,节约成本68元。据此测算,今年全省机插水稻增产达3460万斤,为农民增收2430万元,节约成本2980万元。
2、今年育插秧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扩面提标。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等农机化技术”的精神,今年我们扩大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范围,将部省级示范县从去年的12个扩大到18个,示范推广工作已辐射到全省水稻产区的57个市县和国营劳改劳教、农垦农场。同时,为了提高示范县的标准,省局制定了《**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实施方案》,对示范县的选定、示范目标、示范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
二是重视技术培训。今年各地对育插秧技术培训工作抓得早、做得实。不少地方在春节前后就着手进行了对机手和种粮大户的培训。培训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方便农民。如凤台县农机部门针对机手和农民对机插秧技术掌握程度不同,采取集中举办提高班、分乡举办普及班、进村举办宣传班、田头举办观摩对比班,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据统计,全省累计举办各类育插秧技术培训班450期次,培训技术人员1500人,培训农民15600人。显著特点是,各地强化了机插秧的育秧技术、耕整地技术、插秧机操作使用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等四项关键技术的培训。
三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现有插秧机的工作效率,提高单机作业量,积极发展水稻育插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是今年我们的一大亮点。今年各地积极探索有效推广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的运作机制,引导扶持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开展集中连片的育插秧服务工作,保证农民有机用,机手有活干,有效地提高了插秧机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如贵池区依托乌沙行政村成立乌沙农机合作社机插秧服务中介公司,与九成农场签订机插秧合同,仅此一地,9台插秧机完成1800亩机插面积,单机增加收入6000余元,怀远、凤台、和县、金安区、宜秀区等县区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开展专业化育秧、带机插秧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白湖农场农工商公司实行专业化育秧,错开育插秧间隔时间,拉长了机插秧有效时间,使高速插秧机单机插秧面积高达1800多亩。像这样成立农机合作社或机插秧服务公司,开展跨区作业的还有许多县。在这,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今年省局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农民购置插秧机的补贴。补贴办法实行普惠制和叠加补贴,总额补贴率达到50%。对18个示范县还安排了项目专项资金。在补贴的时间上与去年相比作了调整。实行全天候补贴。与此同时,今年各市县政府也加大了对水稻育插秧推广的投入。天长市多数乡镇实行每台再加1000-2000元不等的补贴,五河县采取激励措施,凡是购买插秧机的每台补助2000元,芜湖县在叠加补贴50%的基础上再补贴10%。另外,今年各示范县还普遍实行免费提供育秧盘或机插1亩给予10-20元的作业补助,从而大大激发了农民购买插秧机的积极性。据统计,今年18个示范县中有11个县新增插秧机超过20台。其中,天长市新增158台,保有量达到460台,机插秧面积达到6.5万亩,为全省之首。
五是强化行政推动。今年,为了加大水稻育插秧工作行政推动力度和效果,我们积极争取省农委的支持,将水稻育插秧工作列入了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内容。省局也将此纳入了农机富民工程加以实施。今年以来,各示范县都成立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领导机构,多数示范县都以政府名义召开了机插秧现场会。据统计,今年全省57个水稻产区市县共召开不同规模的机插秧现场会300余场,其中,以政府名义召开的有20多次。另外,许多市县政府还专门下发了文件。天长、凤台等不少县将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列入了政府年终考核目标,从而大大促进了水稻育插秧工作的进程。
六是农机农艺配合密切。多年的实践证明,水稻育插秧技术是农艺技术和农机技术的集成,只有始终坚持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才能保证育插秧技术的有效推广。20**年以来,全省57个水稻产区县都加大了农机农艺结合力度,不少地方成立了农机农艺结合领导小组。许多县水稻育插秧课题组都吸收了当地农业方面的专家参加。如怀远县水稻育插秧课题组聘请了6名高级农艺师参加到项目中来,参与项目实施和管理全过程。居巢区、宣州区等地农机农艺专家经常一起深入示范点,到农民家中手把手地指导农民如何育秧、如何开展秧苗管理。在农机、农业专家的精诚合作下,农机农艺技术集成为机插秧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七是社会宣传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宣传群众、宣传领导,今年各地通过召开现场会、庙会赶集、送科技下乡、电视广播讲座等多形式、多角度介绍宣传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育插秧季节,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机插秧技术的知识宣传与报道。宣城电视台《关注》栏目连续一星期播放宣州水稻机械化插秧专题片,芜湖县电视台《田野风》栏目、望江县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也都多次播放机插秧技术宣传片。天长市将机插秧技术资料和图片制作成专题片,在广播《农业天地》和电视《致富金桥》栏目中连续播放。为扩大宣传影响,6月初,省农机局召开全省机插秧现场会,集中了国内外8家插秧机生产企业生产的16种型号的插秧机及部分育秧播种设备和大中型耕整地机械,分田块作业,分类型展示。除了农机部门举办现场会外,一些生产企业也积极举办或参与举办机插秧现场会。淮南市开展的“星火杯”插秧能手比赛,选拔出6名插秧能手与机械插秧进行比赛,一改常规现场会的演示模式,吸引广大农民朋友积极参与,宣传影响面极广。各地还充分利用本地农机化网和**省农机化网作为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动态,仅省农机化网上关于机插秧的相关宣传报道就达150多篇。
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发展不平衡。今年,就全省水稻产区来讲,育插秧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发展比较快,有的发展比较慢,有一些市县还处在试验示范阶段。同样都是示范县,但差距还较大。部级5个示范县中,3个县机插秧面积突破了2万亩,最高的天长市达到了65000亩,最少的一个县不到6000亩。省级13个示范县也是如此,最高的机插秧面积达到2万多亩,最少的只有2000多亩,推广速度非常缓慢。
二是认识落实不到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还有不少县农机主管部门工作不主动、不积极,等待观望思想严重,没用把水稻育插秧工作真正摆上议事日程,只局限于开一两次现场会了事,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示范点、示范户,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的育插秧培训和宣传工作做得也不好。有些县对省局购买插秧机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够。省局要求实行全天候的补贴,农民什么时候买插秧机都可以补,不受时间限制,但少数地方还是限制时间,根本就没有把插秧机补贴作为重点,大量资金都补贴到大中型拖拉机和全喂入、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上了。这不是说不对,就是补贴重点没有按省局要求办。
三是农民还存有顾虑。我们示范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虽然已经搞了几年了,但对大多数农民而言,仍然还是一件新鲜事物,他们尚处在观望、等待、摸索阶段,真正叫他们自己做起来却心有余悸。特别是育秧环节有20多道程序,操作繁琐,技术性强,要求严格,农民觉得难以掌握。因此,要实现大面积推广机插秧的目标,必须探索和改进现行的育秧模式。
四是地方投入不足。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各市县政府财政支持投入力度不大,有相当一部分市县根本就没有专项投入。许多县农机部门财政供给仅能维持吃饭,没有或很难挤出经费来推广机插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基层的同志,推广机插秧工作,不仅牺牲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贴了汽油费、电话费,他们1000多元的收入是难以长期承受的,这项技术的推广应该由公共财政承担,它是公益性事业,因此,必须想办法解决。
(二)扎实工作,努力开创20**年我省水稻育插秧工作的新局面。
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省局将继续把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全省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到2012年,全省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平达到20%左右,全省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快推广速度,提高推广水平,协调区域发展,壮大服务组织。那么,20**年就全省而言,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在重点推广机插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适度示范机直播。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实施整村整乡推进计划,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全省明年水稻栽植机械和机械栽植面积在今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分别达到4000台和150万亩。
1、继续扩大和加强水稻育插秧示范县建设,进一步发挥示范导向作用。20**年,省局在今年实施示范县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示范县实施范围,计划在全省22个县开展水稻生产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其中,部级示范县6个,省级示范县16个。今年13个省级示范县中有4个申报为明年部级水稻机插秧示范县,有1个申报为部级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5个部级示范县中有4个已连续实施两年了,按照农业部要求,部级示范县连续实施2年后,就不再申报下一年部级示范县。因此,为了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进一步巩固示范成果,省局拟考虑将原肥西、天长、当涂、凤台4个部级示范县仍作为20**年省级示范县。这样,20**年省级水稻育插秧示范县就扩大到16个,新增加3个。希望各示范县都要在巩固两年来已有点的基础上,努力扩大示范范围,进一步发挥示范县的作用。另外,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原则,对比较适宜机直播水稻的县,明年要继续扩大示范推广范围,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总结示范推广经验,显现示范推广效果。
2、加快育插秧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从近两年来实施水稻育插秧示范县的事实证明,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是推进水稻育插秧工作的重要保证。第一,各水稻产区市县,特别是示范县,一定要继续坚持以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为基础,建立示范点或示范片,以实实在在的典型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用农民自身行动辐射、影响和带动周边广大农民自觉应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示范县,20**年要率先实施整村、整乡推进计划,将星星点点集中连片,扩大规模,扩大影响,加速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第二,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明年,各示范县要早谋划,积极搞好当地户营插秧机的组织调配,保证稻农有机用,机手有活干,充分发挥已有栽植机械的工作效率,提高单机作业量。第三,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水稻育插秧公司或育插秧农机合作社,实行订单作业,开展规模化育秧、规模化插秧,推进水稻育插秧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进程。怀远、凤台等地的水稻育插秧服务公司的实践告诉我们,拥有20台插秧机的公司去年一年的作业量可达到8000-10000亩,相当于50台单机一年的作业量。因此,省局打算从明年开始,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建立若干个有一定基础、一定规模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希望各地都要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
3、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20**年,省局将进一步加大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购置插秧机的补贴。补贴办法仍然实行普惠制和叠加补贴,即中央购机补贴的县对插秧机实行30%的补贴,省里实行20%的叠加补贴,总额补贴率50%。明年将继续实行全天候的补贴,农民购买插秧机仍然不受月份时间的限制,从元月份开始计算时间,实行补贴。目的就是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各地一定要把这项政策落实到位。
4、继续坚持行政推动,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目前,我省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仍处在示范推广阶段,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多年来我们搞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总结。因此,明年水稻产区各市级农机管理部门都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示范县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示范县要成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或农机局局长任组长,邀请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或协调机制,保证育插秧工作顺利实施。就面上的示范推广工作,今天在座的13个市,除了阜阳外,其他都是我省水稻主产区市,我想,你们的工作除了抓好对示范县工作的指导监管外,还要抓好所在市的非示范县的育插秧工作。省局要求,各市、县都要选择好自己的示范点、示范片和示范户,决不能等。我05年就讲过,越等越落后,越等越被动,要想争取重视和支持,首先是要做好工作,我们不是常讲,有为才有位。
5、实行推广任务与项目经费挂钩,进一步调动农机人员工作积极性。经过近几年的示范推广,我省水稻育插秧技术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省局准备从明年开始向各水稻生产主产区市县下达水稻机械化栽植示范推广指导性计划,任务量化,层层分解,对部、省级示范县采取项目经费与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实行动态管理。同时,为了充分调动一线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省局拟定从明年开始设立育插秧先进县和先进个人单项表彰活动。先进县发奖牌,先进个人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具体表彰奖励办法由省局制定。
6、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进一步搞好农机农艺的结合。第一,培训工作要早抓。这次会议以后,各示范县要利用春节前后的冬闲把培训工作开展起来,重点还是要强化四项关键技术的培训:一是育秧技术,今年各地重点是要在育秧方式下功夫,探索新的育秧方法,减少程序;二是整地技术;三是插秧机的操作使用技术,插秧机手的技术状况好与差,不仅影响到机插秧的效果和质量,而且也影响到最终的产量;四是机插秧的田间管理技术。这项技术直接关系到机插秧工作的成败,什么时间放水,什么时间施肥,什么时候打药等等,看起来简单,但这却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假。第二,要进一步做好农机农艺结合工作。一是要在认识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的力度,成立农机农艺结合专家组、农机农艺技术培训讲师团。二是要在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上加大农机农艺结合的力度。三是要在落实措施行动上加大农机农艺结合力度,特别是水稻种子品种的选择、育秧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都要有农技人员参与,共同研究方案。四是要在技术培训上加大农机农艺结合力度。在举办培训时,农机技术人员讲机插秧技术,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技术,讲维修保养技术;农业技术人员讲种子的选择,育秧的方式方法及播量和秧龄的控制、水土肥的掌握使用等基本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机农艺结合。
7、强化服务,扩大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是各水稻产区农机管理、农机推广部门,特别是示范县的农机管理、农机推广部门要保证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到位,农机推广站要不定期地组织机插秧技术服务人员,按照“工作到户、服务到机、指导到田”的要求,协调指导落实机插秧的各项工作。抓住重点环节,跟踪指导水稻育秧,机插秧全过程,为机手和农户提供面对面,零距离服务,确保栽插一亩,成功一亩,带动一片,影响一方。二是扩大宣传,积极引导。各示范县农机部门要有计划,有目的,周密安排一些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水稻机插秧现场会、演示会、观摩会等。省局明年准备有选择地和示范县共同召开1-2次机插秧现场会。各示范县要特别注意大力培育各种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机插秧大户和种粮大户。这些大户和服务组织从某种意义讲是水稻生产、农机化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是示范推广水稻育插工作的生力军。他们既有生产需求,又有接受新技术的思想。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水稻机插秧技术,抓好典型带动,加强对典型示范户的宣传。及时报道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用他们的现身说法来影响、带动和辐射广大农民广泛使用插秧机,为水稻生产机械化、为水稻育插秧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关于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一)客观总结,充分肯定一年来农机推广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年来,全省农机推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把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化新技术和实施好农机化项目作为根本目标,克服困难,创新工作,有力促进了我省农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1、农机化关键技术推广取得突破,实用技术深受农民欢迎。
第一,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示范进程加快。今年,水稻主产区的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在主管局的领导下,都因地制宜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和技术小组,增加了资金和技术人员的投入。为配合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今年推广塑料软盘50万张,召开现场会80场(次),送科技下乡2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去年元月中旬,省总站组织水稻产区40余名技术骨干,赴江苏等有关企业学习插秧机的调整、故障排除和维修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推广示范能力。在推广过程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技术推广的影响。开辟了多种渠道加强对该技术的宣传。一是依托**农机化网的技术推广栏目,发布技术推广动态,购机补贴政策;二是在**日报农村版刊发启示,提供相关咨询;三是与省广播电台联办技术专题,开通热线电话,解答技术难题;四是在水稻产区巡回召开机插秧现场会,提高广大群众认识。
第二,小麦高产机械化技术普及迅速。今年,以12个县区小麦高产攻关“两深一精”农机化技术核心示范片为带动,各地紧紧围绕省政府小麦高产攻关行动,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演示展示会、发放明白纸等措施,积极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和小麦高产各项技术的集成应用,扩大农机化技术辐射普及面,为夏粮丰收作出了突出贡献。初步测算,20**年全省小麦因增产提质降本亩均增收49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30元以上。在秋种中,各地农机部门大力开展“少用十斤种,增产百斤粮”活动,大力推广机械化播种技术,加强秋种技术服务,通过购机补贴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民使用宽行播种机等新型农机具,提高播种质量,扩大播种行距,降低用种数量。麦区推广部门近千名农机技术人员,配备服务车96台,组织技术服务小分队310个,深入机播一线,帮助农民改制、改装老式播种机2万多台,培训播种机手2.2万人次。全省投入拖拉机140万台,耕整地机械160万部,播种机25万部,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新型农机具近10万台(套)。完成小麦机播2810万亩,机播率85.2%,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示范迈开步伐。9月在固镇县召开的“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现场演示及研讨会”拉开了我省玉米生产机械化序幕。为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省局在淮北地区9个玉米生产大县进行玉米收割机购置补贴试点,开展玉米机收试验示范,基本确立我省玉米机收技术路线,筛选出适宜我省玉米种植农艺要求的玉米收割机机型。一年来,全省玉米收割机新整147台,总量比上年翻番。
第四,特色农产品生产和粮食烘干机械化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为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省总站调整推广思路,把特色农产品生产和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推广作为拉动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积极加以引导,培育了一批地方特色机械化典型。枞阳县陈瑶湖镇大力发展粮食干燥产业化经营,每年七、八千万元收益,农民人均增收达1500余元,推动了全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各山区市、县农机部门也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多样性特点,在名优茶加工机械化全面普及的基础上,积极研发和推广板栗、苎麻、山核桃、食用菌等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以及茶叶、贡菊、蚕茧等山特产品干燥机械化技术,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2、项目核心技术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加快。
第一,“小麦生产‘两深一精’等农机农艺互适性技术研究”项目效果好。这个项目是由省科技厅2006年下达的**省“**”科技攻关项目。省总站为主持单位,2006年9月—20**年6月为第一个生产年度,共建天长、固镇等12个县示范点28个,示范面积67**5亩,项目区投入机具10913台套,举办培训班18次,培训人员1610人次,召开现场会12次,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473.12公斤,比非项目区增产31.**公斤,增幅7.03%。完成《小麦旋耕施肥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一个。该项目正处在关键实施阶段,为探索我省小麦产区“两深一精”机械化技术对小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出有益的尝试;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我省各小麦产区“两深一精”作业技术规范及与该技术实施相适应、配套的其他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稻麦生产农艺农机双适应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省总站在2006年定向招标中中标,由**省科技厅20**年下达实施,主要针对稻麦不同前茬和连作方式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制约因素,从优化耕作方式入手,将现代机械化作业与培肥地力、秸秆还田等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建立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目前已完成了BSL-180型双轴旋转施肥播种机三轮样机的研究,取得专利一项(可调节种肥分层厚度的肥料正下位深施复合型开沟器),发表论文3篇,完成8项水稻对比试验,编制了四个待审水稻机械化育插作业技术规范,项目按计划进展顺利。
第三,“农机节油新技术推广”是省局下达的农机新技术推广项目,主要是推广应用优油TSp-C型燃油增效剂,该产品为生物型无污染节能新技术,经过2006年多点、多区域、多机型试验,结果表明节油率在4—13%。其显著的节油作用被农机系统和农机手认可。今年又召开了专题推广座谈会,还邀请有关专家到会讲解了优油TSp-C型燃油增效剂性能。目前,全省已建立8个示范点,共推广优油TSp-C型燃油增效剂2100余盒(25000支),预计节油120吨。
第四,“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是部总站20**年下达我省的农机化新技术示范项目。本项目以“双低”油菜为对象,以先进适用的机械化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试验示范,带动项目区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该项目选择位于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产区的**省宣城市宣州区,建立“双低”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核心示范5000亩,辐射面积5万亩,在种植环节中以推广免耕直播机开沟为主,整地质量高、土壤商情好的田块推广机械直播。
3、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稳步推进,技术推广队伍不断壮大。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69号)文件精神,我们争体制、创机制。目前,全省共建立县级以上农机推广站87个,在岗职工828人,中高级职称人数逐年增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有所上升,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健全。在去年农村综合试点改革工作中,我省怀远县将县农机推广站提升为副科级,并将原先的6个乡镇农机管理站,改为全额预算的6个乡镇农机推广分中心,直属县农机推广站(中心)管理。由于工作到位,目前该县已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县。金寨、凤阳等县实现了推广站和农机校合署。许多地方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注重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整合资源,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改善和提高装备手段,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4、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农机推广理念逐步更新。
20**年,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热点和亮点很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就是其中一个。肥西县德敏农机服务社,蒙城县老集黄贺轩的春杰农机作业服务公司、蒙城县路南王家堂兄弟合资的家堂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凤台县星火育插秧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公司+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我们农机推广探索出一条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主动找市场,实行定单作业,专业服务,拓展了农机技术推广的内涵。面对市场化的局面,我们农机推广系统要研究农机推广与服务的新思路,要充分发挥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推广中的作用,扶持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并依托他们建立各种试验、示范基地,只有这样,农机技术才可能快速推广到生产中,才能体现出农民是农机化发展的主体这一科学理念。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理清新时期农机推广工作的新思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十分艰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我们作为农机化的排头兵,有责任和义务为又好又快发展我省的农业机械化而奋斗。当前,我们正处在农机化发展中级阶段的起步时期,因此,大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坚定信心。
1、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农机化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完善,国家对农机化的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通过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不但加速了农机化的发展进程,而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
2、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农机化发展中的定位已经明确,各级领导对农机推广工作日益重视,大家普遍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而农机化的发展农机推广是开路先锋,因此,农机推广的作用和地位不可低估,我们广大农机推广人要挺起脊梁,在服务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3、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农机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机化投入结构的多元化,要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也要呈现多样化,因此,我们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4、随着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提速,农机推广的反应机制也要适应,农机推广队伍不仅要能吃苦、善于打硬仗,而且要反应灵敏、快捷迅速,这些除了要求提高农机技术人员本身的素质外,增加刚性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装备手段也十分重要。
5、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对于县级机构的设置,省政府作出一般可实行综合设置的原则规定,这为各地因地制宜设置机构预留了空间。今年9月8日省农委主任毕美家在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各地在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中,既要符合文件精神,又要实事求是,不能不切实际,盲目捆绑。目前,我省对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实行行业内整合,分别设置农业、畜牧水产、农机和林业等推广中心(站)”也有不少,这种设置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工作开展,值得各地借鉴。
总之,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形势,既有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有客观现实的严峻挑战,目前,全省的推广机构虽然基本建立,发展很不平衡,推广队伍的人员结构严重失衡,知识陈旧,更新缓慢,市、县推广站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推广手段落后,推广经费严重短缺等等,都制约着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也难以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做好本质工作,促进农机推广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20**年度及今后的农机推广工作。
20**年是“**”计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必须按照省局和部总站的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20**年和今后的农机推广工作。在深化改革中稳定队伍,在实施项目中提升水平,在服务现代农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推广文化和信息化建设中扩大影响。
1、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职能,稳定农机推广机构与队伍。
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皖政〔20**〕69号),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技术的集成推广,农机化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服务等。市、县农机推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在公益性职能上下工夫,在机制创新上做文章,按照产、学、研、推一体化服务的思路,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力争农机推广机构和技术队伍的稳定。与此同时,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要用勇于面对市场创造性开展这项工作,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要继续抓好《怀远县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工作。
2、因地制宜推广农机新技术,实施好重点农机推广项目
第一,继续抓好省、部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项目。按照省局确定的工作思路与发展目标,农机推广系统要全力以赴做好该项目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在稳步推进机插秧技术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兼顾机直播技术的示范,做好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大学协作在**建立机直播试验、示范区工作。20**年要围绕省局确定的水稻栽植机械达4000台、机械栽植面积达150万亩的翻番目标而努力。
第二,进一步实施好小麦“两深一精”技术项目,重点是要在播种机选型和机播质量上下功夫,助推小麦高产攻关取得新成效。
第三,做好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主要指栽植与收获,我省居巢区承担的农业部油菜机械化示范项目和宣州区承担的农业部农机新技术试验示范——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正在实施,20**年除了抓好两个部级示范项目外,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加大该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逐步探索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方式的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方式。
第四,加快我省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20**年,省局要求各玉米主产区市县农机部门都要认真做好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的选型示范工作,因地制宜召开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玉米机械化生产现场会议,加强该技术的培训宣传工作,促进我省玉米机械化快速发展。
第五,将烘干机械化技术推广摆上议事日程。20**年,省总站要继续加强对我省烘干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调研工作,拿出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在摸清现状,找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省发展烘干机械化的意见和建议,有关市、县也要及早行动,为做好此项工作奠定基础。
第六,提升茶叶等山特农产品机械化加工能力与水平。这项工作要按照今年3月份项局长在全省山特产品生产与加工机械化技术展示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抓好落实。重点是要显示特色,不断拓宽山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领域,围绕实现山特产品的转化增值,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做好推广工作。
第七,围绕节能减排大力推广农机节油新技术。农机节本增效新技术是农业部20**年重点推广的十大农业技术之一。当前,柴油紧缺、油价调整,这对广大农机户来说,作业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因此,除了国家应采取相应的补贴措施外,大力推广农机化节油技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0**年,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在今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为广大农机手再做一件好事、实事。
3、增强推广人员素质能力,提高技术推广实战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对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但要注意业务知识的更新,还要增强对政治、人文、心理和身体等素质的培养。从我省农机推广队伍的现状来看,整体素质与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因此,计划从20**年开始,结合重点项目的实施,采取多种方法和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开展系统技术人员的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派员到大专院校进行强化学习,省总站将着重加强对市、县推广站长的培训,力争每年轮训一次。各地也要因地制宜做好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通过上下联动,逐步提高全省农机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农机推广的开路先锋作用。
4、树立农机推广文化意识,搞好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
目前,全国农机推广机构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以及乡镇的五级推广体系,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系统的文化建设,为此,部总站依法制定了农机推广系统的标识使用规范,这不仅可以展示农机推广系统的良好形象,也是农机推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今年在全省推广系统开展“农机推广标识使用落实年”活动,省总站将首先做好这方面的示范和服务工作,各市、县也要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想逐步扩大标识使用范围。此外,大家除了埋头苦干推广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农机推广的信息化建设,有效利用现代工具和途径,做好宣传扩大影响,部总站筹建的《中国农机推广网》已经顺利上线,我省农机化网中的农机推广网页也准备充实改版,这些都为我们农机推广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希望大家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其中。《农机科技推广》杂志是全国唯一的农机推广专业杂志,从事技术推广的同志们要深入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多写高质量的文章踊跃投稿,齐心协力做好该杂志的宣传发行和征订工作。
同志们,20**年农机推广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全省农机推广系统要团结一致,凝心聚力,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按照省局和部总站的工作部署,细化推广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各自的目标,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队伍主力军的作用,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为我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再立新功!
第二篇: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难题分析
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难题分析
刘飞飞 何好生
水稻育插秧技术是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活动中广泛推广使用一项农机化技术。2008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汝城县育插秧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目前该县拥有插秧机37台。水稻育插秧技术在该县起步较晚,但在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普及,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转型和土地流转的加速,已具备了规模化作业能力、效率高、省时省力、农业成本低等特点,能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等有效优势,农民群众容易接受;而有些地区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田块呈不规则形分布,机械化作业环境因先天不足等特点,造成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速度缓慢,难度较大;农民群众难于接受。近期,笔者一行深入南方山区多个县、市走访、调研,了解到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各山区县、市在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解决,从而导致水稻育插秧技术推而不广;着力解决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水稻育插秧技术门槛较高,农民一时难掌握
水稻育插秧技术包括育秧技术、插秧机操作技术、机插栽培管理等三大综合技术。水稻育插秧技术涉及到机械技术和水稻种植技术,即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综合。从而在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的进程中必须做到两个结合,即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栽培技术与农田管理相结合。如果其中一个技术环节出现了问题和差错,就有可能影响做到育插秧技术实施的质量与效果,甚至影响一年来水稻的产量和收成。因此在推广育插秧技术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育秧技术的培训,由于技术性
很强,学员必须接受必要的理论学习,必须在育秧能手和专家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有效掌握育秧技术;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育秧这一技术难问题,不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专门对农民实施育秧技术培训,农民在没有熟练掌握育秧技术的前提下,机插秧技术实施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和风险。从而使广大乡村农民对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存在畏惧心理,认为水稻育插秧技术门槛要求高,操作要求严,机插秧技术一时难掌握;致使南方山区县、市大部分乡村农民难于接受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2、插秧机利用率低,经营服务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民购机积极性
由于南方山区乡村,山多、田少、人多,并且乡村农时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并且大多数农户只种一季稻(超级稻),各地乡村均出现了抛荒等严重现象,由于插秧机的利用率低,机手增收效益不明显,部分插秧机手投资购买插秧机后,一年累计作业时间不到20天,由于插秧机利用率低,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虽然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把插秧机列入了补贴目录,但农民还要投资3到5千元,相当于山区乡村农民一年的纯收。该县已购置插秧机的种粮大户及农机大户,都享受到了国家补贴,只需花了几千元,他们除了完成自己承包的水田机插面积外,基本上无人请他们插秧;插秧机一年要闲置10个月左右,造成了经营服务困难,效益不高,利用率低,从而影响了农民购买插秧机的积极性。
3、突破农民传统水稻移栽模式难度大。笔者曾经在机插秧的示范点现场测算过,机插秧和手工插秧比较,机插秧每亩可节省60元的劳务费,但机插秧与抛秧来比较则优势不明显。虽然抛秧存在无序、稀密不均、易生病虫害、容易倒伏等缺点,但更省工、省时、省力、容易操作等特点,且抛秧技术男女老少一看就会;因此抛秧仍是农民目前乐意采用的主要方式。多年来,有不少农技专家都
认真分析、比对过,机插秧秧苗返青时间与抛秧比较,返青时间要长4-7天,而且机插秧技术要求高,致使部分农民仍热衷于抛秧和手插秧;因此要突破传统水稻移栽模式难道很大。
4、先天地理条件不足,影响了育插秧技术的推广进程。南方大部分乡村田块小且呈不规则形分布,不集中不连片,土地规模小,农民分散经营,不利于水稻育插秧的推广,从而影响了水稻育插秧技术的推广进程。该县小垣、延寿、岭秀、益将、三江口、盈洞等乡镇乡村田块均属于“半山田,插花田,巴掌田”,部分农户曾经想过购买水稻插秧机,但考虑到田块分散等客观因素;最终还是选择了水稻抛秧和人工移栽的方式。
二、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好水稻育插秧技术广泛推广及应用的难题,应当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加大宣传和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加强部门协作,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等有效途径才能逐一解决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中的各个难题。
1、争取政策支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规定,县级以上政府要大力加强机耕道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机械能顺利下田作业,同时要适度规模经营,为水稻机插秧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紧抓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机遇,加大对插秧机的补贴额度,从而有效激发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插秧机的信心和决心。
2、加大多方投入。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作业优势,有效提高农民对水稻育插秧技术的认可,同时采取现场演
示、比对和专家讲解等有效方式,加大对水稻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近距离的了解到水稻育插秧技术比人工移栽、抛秧等传统模式更科学,更省时、省工、省力。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县级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向插秧机重点倾斜,县级政府对水稻育插秧作业面积应当给予适当补贴,给予农机推广部门适当的推广工作经费,确保水稻育插秧技术培训、示范等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加大行政推动力度。要把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到各乡镇的工作目标考核中。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中有检查、有督促,年终有总结、有奖罚。
3、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既要政府高度重视和扶持,更需要农机与农艺结合。因此,农业部门和农机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由农机部门牵头,农业部门协作的方式。农机部门主要承担组织技术培训和牵头实施。农业部门主要承担育秧、田间管理等环节的技术指导。
4、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主动参与。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农机部门要选择好育插秧示范点,示范户。示范点的农民,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等环节的技术过程,都要全程参与。通过积极参与,有效掌握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等技术。把示范点育插秧技术的优势展示出来。让农民眼见为实。同时,还可以培养一批育秧、机插秧技术能手,通过技术能手帮助和指导其他农民群众一起干,使水稻育插秧技术朝又好又快的方向推广普及;从而达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作者单位:汝城县农机局
第三篇:2011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汇报
2011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汇报
为了进一步加大水稻机插秧推广力度,提升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努力促进我县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今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及早谋划,积极组织开展了各项有效工作。现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为保障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方树林为组长,农机局、农委、财政局、水利局、科技局分管领导及重点乡镇负责人参加的来安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综合协调。同时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普及推广。二是县政府行文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2011年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来政„2011‟3号),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作了重点安排,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场),确定机插秧工作列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并根据实绩,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乡镇、专业服务组织及示范户给予表彰奖励。三是定期召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四是实行周五报告制度,由农机部门每周五向县政府报告各乡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任务完成进度,做到上下联动,共同推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进程。
二、加大投入,全面保障
为了加大推广力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县政府决定,对乡镇购置的推广用机和农户购置的插秧机除享受中央和省40%的叠加补贴外,县财政将安排一定专项补助资金,对当年购置插秧机并完成机插秧面积达10亩以上的农户再给予数额不等补助资金。同时,我局在经费十分困难情况下挤出资金,对县级示范片给予2000—5000元的资金扶持和免费提供育秧软盘、免费机插秧等优惠措施。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和推广效果,为农机校和推广站添置了必要的培训设备和推广车辆。并于3月17日组织近10名技术人员和插秧机手参加全市组织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推广人员的技术素质,为示范县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全面保障。
三、严格程序,规范实施
根据《来安县农机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要求,我们制定了“政府推动、部门驱动、项目带动、乡镇联动、示范策动、群众发动”的“六轮”实施战略,采取“先易后难、先圩区后岗区、先大户后普及、先干部后群众”的推广模式,逐步形成“以户带组、以组促村、以村推乡、全面铺开”的发展格局。在成立领导组的同时,还成立了以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主体,有关农技专家和重点乡镇农机(技)站技术骨干参加的技术推广组,具体负责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为了做好本的示范推广工作,县农机推广站严格按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求,规范认真实施:
1、及时制定实施方案。
2、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县电视台、电台广泛开展宣传,同时以“送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的形式深
入半塔、水口、施官、汊河、舜山、张山等重点乡、镇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宣传,重点进行机具展示、散发技术资料、接受技术咨询等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步认识、了解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3、及时开展技术培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成功与否关键在能否育出符合机械栽插的规格化合格秧苗,我们根据试验成功的经验,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编写一套适合我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艺生产路线的技术资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县级培训班一期,深入县示范片所在乡、镇举办不同规模的培训班13期,培训人员960人。培训班由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机插秧育秧技术,苗期生理特性及其管理技术、大田耕整技术、插秧机操作和维护技术、机插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以及在机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召开各种现场会,把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
4、及时落实县级示范片。为确保示范片能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针对我县实际情况,我们经多方考察,综合比较,并与有关乡镇(村)场充分协商,最终确定新建县级示范片地点、面积为:半塔镇龙湖村300亩,汊河镇汊河村300亩,施官镇张储村300亩,合计为900亩,示范点实行统一经费、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整地、统一机插、统一田管的“六统一”运行模式,同时确定整村推进示范村三个,即半塔镇龙湖村、汊河镇汊河村和施官镇张储村;
5、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农机、农艺的高度配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农机、农艺两个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选种开始就虚心向农技人员请教,主动采纳农
艺专家建议,各环节严格按照农艺要求进行作业,实现农机、农艺的互相渗透,确保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 实施。
6、及时召开示范现场会。为提高机插水稻的育秧水平,育出合格的机插秧苗,4月16日、5月17日先后在半塔镇召开了全县水稻软盘育秧和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现场会;同时,重点乡镇还分别召开了水稻软盘育秧和机插秧示范推广小型现场会。通过现场会,对重点乡镇有关人员及农机户进行现场作业示范培训,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确保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质量。
7、确保机具投入数量。为了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共组织投入插秧机1031台(其中高速42台),当年新增192台,从江苏灌云、金湖等地引进180台(其中高速30台),从而有力地保证了目标任务的按时完成。
8、大力组织科技投入,确保示范推广的技术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共有76名科技人员参与了工作,其中:农机技术人员34名,农业技术人员14名,农民技术员28名;广大科技人员在项目前期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编印技术资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坚持巡回在田间地头,边示范操作边进行指导;在育插秧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作业,无论是在软盘育秧和大田耕整还是在机械插秧等方面都严格遵循实施方案中技术规范所要求的程序,从而确保了项目实施的技术质量。
9、注意服务组织的培育,创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新模式。在借鉴跨区机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水稻机械育插秧服务组织的培育,实行公益性推广与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积极帮助、扶持和发展农机作业大户及其它形式的服务组织,本新建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2个,全县累计达 7个。
通过市场运作,走育、栽、管等一体化服务的路子,提供育秧、机插、大田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开展跨县、跨乡镇机械化育插秧作业,为建立健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推广模式而不断探索。
目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正按实施方案中的时间进度顺利进行。截止6月15日,通过我们积极宣传、努力推广、勤奋工作,全县共新建县级示范片3个,乡镇示范点22个,整村推进示范村3个;举办各种培训班14期,培训人员960余名,其中新建县级示范片开班6期,实际培训人员420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8次,举办各种规模的现场会12次,共印发技术、宣传资料9000余份册,刻制技术光盘300张;推广手扶式机动插秧机186台,高速插秧机6台,插秧机保有量达851台。已完成机插秧面积13.8万亩。其中3个新建县级示范片和3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完成9860亩。当前已全面进入麦茬稻机插秧关键时期,我们将按照目标任务总要求,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加大力度,精心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市局下达我县水稻机插秧任务,为提升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我们农机人的应有贡献。
2011年6月16日
第四篇:加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作者:陶应宏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5期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作为当前农机化主推技术之一,各级政府都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水稻机械化插秧新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效率高,大大缩短了插秧期,南方机插秧可保证两季稻都能适时插秧,提早成熟,北方能躲过低温冻害,促进稳产、高产、优质;质量好,机插秧的秧苗株距、行距一致,并保株、保穴,秧苗深浅一致,能做到浅插、增加有效分蘖,达到壮杆、大穗,增产;减轻劳动强度,代替人工插秧,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繁重体力劳动。因此,必须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一、当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有利形势
1.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在近几年来的中央1号文件中,都明确指出: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国家对农民购置插秧机给予补贴。因此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层层进行叠加补贴,插秧机补贴高达30%以上,农民只需花费少量的钱,就给购买到高性能的插秧机,极大地刺激了农民购买插秧机的欲望。
2.机插秧育秧技术日趋成熟。
机插秧技术关键是育秧技术,农民推广技术人员经过多年来的不断试验。总结,根据技术规范,因地制宜,把育秧技术本土化处理,使农民更能完全掌握好、运用好。在工厂化育秧基础上,创造出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淤泥育秧、软盘育秧旱育湿润管理等技术,育秧技术的本土化、多样化,成为机插秧快速推广的有力支撑。
3.土地流转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种植,解决了机插秧用水的矛盾。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农业生产实行规模化生产,必须依赖于农业机械化,水稻种植必须实行插秧机械化,既可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土地流转的加快,也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土地流转的加快,成为机插秧技术推广的隐形助力剂,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为机插秧技术推广的生力军。
4.插秧机生产厂家的增多
农机生产厂家的政策敏锐性,紧紧抓住国家惠农政策和插秧机潜在的巨大市场契机,纷纷投身于插秧的科研开发、生产,充分吸收外国的先进成熟的生产技术,生产出众多品牌的高性
能插秧机。插秧机生产厂家的增多,事必形成插秧机的性价比的竞争将加快插秧机技术的推广。
二、目前插秧机服务网络的几种模式
1.厂方直接服务
由厂方技术三包人员直接服务于用户,简单对用户进行机械操作培训、帮助调试插秧机下田作业,遇到故障进行维修。服务范围局限于某一品牌,没有三包配件库,一般1个省只有几名服务人员,三包服务半径大,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2.经销商服务
销售商指导用户机械操作,对插秧机三包,维修由生产厂方负责。服务范围也局限于某一品牌,一般1县有1个经销商,服务半径较小,没有三包配件库,服务质量也得不到充分保障。
3.县级农机推广站服务
区域销售由县级农机推广站代理,厂方对农机推广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再由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操作、调整、保养等。由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帮助调试下田作业、三包服务。服务范围较大(不局限于某一品牌),建立了三包配件库,服务半径较小,服务质量有一定的保障。
以上三种模式在机插秧推广前期,机具较小时都能适应,但在农民全面使用机插秧技术时,随着插秧机每年新增数量、品牌的增加,旧插秧机的保养、维修,服务能力、水平和质量都日趋下降,服务体系脆弱,在农民服务得不到充分保障时,就会严重影响到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因此建立、完善服务网络迫在眉睫。
三、影响我县机插秧技术推广的不利因素
1.机插秧育秧技术较复杂
从营养土、软盘的准备,到苗床的整理,再到苗田的田间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对于传统的育秧而言,技术较复杂,不易被农户接受。
2.土地流转难
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农村土地规范经营的少,已实现规范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3.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
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县级推广站承担,而县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作,省、市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推广工作。
四、促进我县水稻机插秧技术成果快速推广应用的对策
1.强化宣传,增强对搞好机插秧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广泛宣传,要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2.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有重点地选择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加入机插秧行列,解决人员和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农机部门解决好育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推广适用的机型和适用的机插秧技术。
3.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
以有一定规范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如以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领导,带动周边农民逐步加入合作组织,以实现农业的规范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着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晋级,提升水稻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我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4.建立稳定的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同时,对采用水稻机插的农机户和种粮户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服务体系的后劲。
5.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加快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进程
第五篇:2012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汇报
2012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汇报
来安县农机局
为了进一步加大水稻机插秧推广力度,提升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努力促进我县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今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及早谋划,积极组织开展了各项有效工作。现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为保障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方树林为组长,农机局、农委、财政局、水利局、科技局分管领导及重点乡镇负责人参加的来安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综合协调。同时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普及推广。二是县政府行文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2012年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来政„2012‟20号),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作了重点安排,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场),确定机插秧工作列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并根据实绩,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乡镇、专业服务组织及示范户给予表彰奖励。三是定期召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四是实行周五报告制度,由农机部门每周五向县政府报告各乡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任务完成进度,做到上下联动,共同推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进程。
二、加大投入,全面保障
为了加大推广力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县政府决定,对乡镇购置的推广用机和农户购置的插秧机除享受中央和省40%的叠加补贴外,县财政将安排一定专项补助资金,对当年购置插秧机并完成机插秧面积达20亩以上的农户再给予数额不等补助资金。同时,我局在经费十分困难情况下挤出资金,对县级示范片给予2000—5000元的资金扶持和免费提供育秧软盘、作业补助等优惠措施。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和推广效果,为农机校和推广站添置了必要的培训设备和推广车辆。并于3月13日组织近20名技术人员和插秧机手参加全市组织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推广人员的技术素质,为示范县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全面保障。
三、严格程序,规范实施
根据《来安县农机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要求,我们制定了“政府推动、部门驱动、项目带动、乡镇联动、示范策动、群众发动”的“六轮”实施战略,采取“先易后难、先圩区后岗区、先大户后普及、先干部后群众”的推广模式,逐步形成“以户带组、以组促村、以村推乡、全面铺开”的发展格局。在成立领导组的同时,还成立了以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主体,有关农技专家和重点乡镇农机(技)站技术骨干参加的技术推广组,具体负责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为了做好本的示范推广工作,县农机推广站严格按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求,规范认真实施:
1、及时制定实施方案。
2、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县电视台、电台广泛开展宣传,同时以“送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的形式深
入半塔、水口、施官、大英、舜山、张山等重点乡、镇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宣传,重点进行机具展示、散发技术资料、接受技术咨询等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步认识、了解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3、及时开展技术培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成功与否关键在能否育出符合机械栽插的规格化合格秧苗,我们根据试验成功的经验,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编写一套适合我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艺生产路线的技术资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县级培训班1期,深入县示范片所在乡、镇举办不同规模的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560人。培训班由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机插秧育秧技术,苗期生理特性及其管理技术、大田耕整技术、插秧机操作和维护技术、机插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以及在机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召开各种现场会,把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
4、及时落实县级示范片。为确保示范片能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针对我县实际情况,我们经多方考察,综合比较,并与有关乡镇(村)场充分协商,最终确定新建县级示范片地点、面积为:半塔镇龙湖村300亩,施官镇顿邱村300亩,大英镇广洋村300亩,施官镇张储村300亩,合计为1200亩,示范点实行统一经费、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整地、统一机插、统一田管的“六统一”运行模式,同时确定整村推进示范村四个,即半塔镇龙湖村、施官镇顿邱村、大英镇广洋村和施官镇张储村;
5、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农机、农艺的高度配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农机、农艺两个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选种开始
就虚心向农技人员请教,主动采纳农艺专家建议,各环节严格按照农艺要求进行作业,实现农机、农艺的互相渗透,确保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6、注意服务组织的培育,创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新模式。在借鉴跨区机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水稻机械育插秧服务组织的培育,实行公益性推广与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积极帮助、扶持和发展农机作业大户及其它形式的服务组织,本新建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2个,全县累计达9个;新建育秧工厂2座。通过市场运作,走育、栽、管等一体化服务的路子,提供育秧、机插、大田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开展跨县、跨乡镇机械化育插秧作业,为建立健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推广模式而不断探索。
目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正按实施方案中的时间进度顺利进行。截止4月6日,通过我们积极宣传、努力推广、勤奋工作,全县共新建县级示范片4个,乡镇示范点22个,整村推进示范村4个;举办各种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560余名,其中新建县级示范片开班4期,实际培训人员420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6场次,共印发技术、宣传资料6500余份册,刻制技术光盘300张;推广手扶式机动插秧机34台,高速插秧机11台,插秧机保有量达896台。
2012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