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华容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方案
华容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
实施方案
(2012.2.8)
为确保我县2012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省级示范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工作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来抓,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传统的耕种方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二、总体目标
2012年全县推广水稻插秧机70台以上;全年完成水稻机插面积8.2万亩以上;高标准培育县级示范点5个,示范点连片机插秧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
三、组织实施
(一)选点布局
通过层层发动,自主申报,严格审核,选定三封寺镇、万庾-1-
镇、操军镇、胜峰乡、鲇鱼须镇等5个乡镇为县级示范乡镇,每个示范乡镇创建一个集中连片推广机插秧面积2000亩以上的示范点,县级示范乡镇机插秧总面积达10000亩以上;同时,其他各乡镇要自办机插秧示范点2个,每个示范点机插秧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推广水稻插秧机3台以上;粮产区其他乡镇机插秧总面积不得少于5000亩。
(二)分步实施
2月份为宣传发动阶段。主要任务是:①制订方案,落实班子和经费,印发宣传资料,召开会议进行发动。②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落实好示范点、示范农户及购机户,落实面积,要求到村到户到田。
3月份为早稻育秧培训阶段。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培训示范农户,让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培育壮秧,为机插打下基础。
4月份为机插秧栽插技术及早稻田间管理培训阶段。通过现场演示,让机插手能掌握机插的关键环节和早稻田间管理的基本技术措施。
5月份为晚稻育秧技术及晚稻田间管理技术培训阶段。7月份为机插早稻成果验收阶段。
11月份为机插晚稻成果验收、全年总结评比、资料整理归档阶段。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1、县政府成立华容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黎朝晖同志为组长,县政府办、农办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农机局、农业局、财政局及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机局局长夏金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水稻机插秧工作的组织协调。
2、县农机局相应成立项目实施指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科教发展股、农机推广站负责人为成员,每个党委班子成员带一名股室负责人领办一个示范点,负责落实面积、落实机具、落实机具操作使用与维修等技术的指导工作。
3、县农业局成立农业技术专家组,负责搞好品种搭配、播期安排、育秧管理、大田管理等技术指导。
4、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由乡镇长牵头,分管种植业的副乡镇长具体负责,农机站长、农技站长具体督促指导。
(二)加强服务
为了高标准完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从三个方面搞好服务。
一是加强培训。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专家讲课、现场演示、播放电教片等形式广泛宣讲工厂化育秧、机插秧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工作流程,使农民朋友真正懂得机插秧技术的操作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是跟踪指导。由农机局、农业局的项目负责人、聘请有过机插秧经验的项目带头人,组成技术指导专家小组,负责示范各环节的技术巡回指导。
三是提供保障。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整个操作过程实行部门联动,既分工又协作,由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农机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农机部门主要负责农机具采购、维修、使用等技术的服务指导,农业部门主要负责水稻生产各环节的农艺技术指导,财政部门主要提供资金保障。
(三)明确奖罚
县人民政府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项目实施纳入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明确奖励措施。
一是以奖代投,乡镇农机站每推广一台插秧机并实施了机插的奖励200元,按要求完成了示范任务的乡镇奖励2000元。
二是累加补贴,农户购买插秧机除享受国家购机补贴外,县财政每台还累加补贴2000元。
三是实行栽插补贴,每机插一亩大田给予机插户补贴10元。四是对示范推广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
华容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领导小组
二O一二年二月八日
第二篇:2011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汇报
2011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汇报
为了进一步加大水稻机插秧推广力度,提升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努力促进我县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今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及早谋划,积极组织开展了各项有效工作。现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为保障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方树林为组长,农机局、农委、财政局、水利局、科技局分管领导及重点乡镇负责人参加的来安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综合协调。同时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普及推广。二是县政府行文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2011年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来政„2011‟3号),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作了重点安排,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场),确定机插秧工作列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并根据实绩,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乡镇、专业服务组织及示范户给予表彰奖励。三是定期召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四是实行周五报告制度,由农机部门每周五向县政府报告各乡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任务完成进度,做到上下联动,共同推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进程。
二、加大投入,全面保障
为了加大推广力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县政府决定,对乡镇购置的推广用机和农户购置的插秧机除享受中央和省40%的叠加补贴外,县财政将安排一定专项补助资金,对当年购置插秧机并完成机插秧面积达10亩以上的农户再给予数额不等补助资金。同时,我局在经费十分困难情况下挤出资金,对县级示范片给予2000—5000元的资金扶持和免费提供育秧软盘、免费机插秧等优惠措施。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和推广效果,为农机校和推广站添置了必要的培训设备和推广车辆。并于3月17日组织近10名技术人员和插秧机手参加全市组织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推广人员的技术素质,为示范县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全面保障。
三、严格程序,规范实施
根据《来安县农机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要求,我们制定了“政府推动、部门驱动、项目带动、乡镇联动、示范策动、群众发动”的“六轮”实施战略,采取“先易后难、先圩区后岗区、先大户后普及、先干部后群众”的推广模式,逐步形成“以户带组、以组促村、以村推乡、全面铺开”的发展格局。在成立领导组的同时,还成立了以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主体,有关农技专家和重点乡镇农机(技)站技术骨干参加的技术推广组,具体负责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为了做好本的示范推广工作,县农机推广站严格按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求,规范认真实施:
1、及时制定实施方案。
2、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县电视台、电台广泛开展宣传,同时以“送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的形式深
入半塔、水口、施官、汊河、舜山、张山等重点乡、镇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宣传,重点进行机具展示、散发技术资料、接受技术咨询等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步认识、了解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3、及时开展技术培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成功与否关键在能否育出符合机械栽插的规格化合格秧苗,我们根据试验成功的经验,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编写一套适合我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艺生产路线的技术资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县级培训班一期,深入县示范片所在乡、镇举办不同规模的培训班13期,培训人员960人。培训班由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机插秧育秧技术,苗期生理特性及其管理技术、大田耕整技术、插秧机操作和维护技术、机插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以及在机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召开各种现场会,把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
4、及时落实县级示范片。为确保示范片能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针对我县实际情况,我们经多方考察,综合比较,并与有关乡镇(村)场充分协商,最终确定新建县级示范片地点、面积为:半塔镇龙湖村300亩,汊河镇汊河村300亩,施官镇张储村300亩,合计为900亩,示范点实行统一经费、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整地、统一机插、统一田管的“六统一”运行模式,同时确定整村推进示范村三个,即半塔镇龙湖村、汊河镇汊河村和施官镇张储村;
5、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农机、农艺的高度配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农机、农艺两个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选种开始就虚心向农技人员请教,主动采纳农
艺专家建议,各环节严格按照农艺要求进行作业,实现农机、农艺的互相渗透,确保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 实施。
6、及时召开示范现场会。为提高机插水稻的育秧水平,育出合格的机插秧苗,4月16日、5月17日先后在半塔镇召开了全县水稻软盘育秧和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现场会;同时,重点乡镇还分别召开了水稻软盘育秧和机插秧示范推广小型现场会。通过现场会,对重点乡镇有关人员及农机户进行现场作业示范培训,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确保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质量。
7、确保机具投入数量。为了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共组织投入插秧机1031台(其中高速42台),当年新增192台,从江苏灌云、金湖等地引进180台(其中高速30台),从而有力地保证了目标任务的按时完成。
8、大力组织科技投入,确保示范推广的技术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共有76名科技人员参与了工作,其中:农机技术人员34名,农业技术人员14名,农民技术员28名;广大科技人员在项目前期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编印技术资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坚持巡回在田间地头,边示范操作边进行指导;在育插秧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作业,无论是在软盘育秧和大田耕整还是在机械插秧等方面都严格遵循实施方案中技术规范所要求的程序,从而确保了项目实施的技术质量。
9、注意服务组织的培育,创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新模式。在借鉴跨区机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水稻机械育插秧服务组织的培育,实行公益性推广与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积极帮助、扶持和发展农机作业大户及其它形式的服务组织,本新建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2个,全县累计达 7个。
通过市场运作,走育、栽、管等一体化服务的路子,提供育秧、机插、大田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开展跨县、跨乡镇机械化育插秧作业,为建立健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推广模式而不断探索。
目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正按实施方案中的时间进度顺利进行。截止6月15日,通过我们积极宣传、努力推广、勤奋工作,全县共新建县级示范片3个,乡镇示范点22个,整村推进示范村3个;举办各种培训班14期,培训人员960余名,其中新建县级示范片开班6期,实际培训人员420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8次,举办各种规模的现场会12次,共印发技术、宣传资料9000余份册,刻制技术光盘300张;推广手扶式机动插秧机186台,高速插秧机6台,插秧机保有量达851台。已完成机插秧面积13.8万亩。其中3个新建县级示范片和3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完成9860亩。当前已全面进入麦茬稻机插秧关键时期,我们将按照目标任务总要求,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加大力度,精心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市局下达我县水稻机插秧任务,为提升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我们农机人的应有贡献。
2011年6月16日
第三篇:加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作者:陶应宏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5期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作为当前农机化主推技术之一,各级政府都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水稻机械化插秧新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效率高,大大缩短了插秧期,南方机插秧可保证两季稻都能适时插秧,提早成熟,北方能躲过低温冻害,促进稳产、高产、优质;质量好,机插秧的秧苗株距、行距一致,并保株、保穴,秧苗深浅一致,能做到浅插、增加有效分蘖,达到壮杆、大穗,增产;减轻劳动强度,代替人工插秧,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繁重体力劳动。因此,必须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一、当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有利形势
1.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在近几年来的中央1号文件中,都明确指出: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国家对农民购置插秧机给予补贴。因此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层层进行叠加补贴,插秧机补贴高达30%以上,农民只需花费少量的钱,就给购买到高性能的插秧机,极大地刺激了农民购买插秧机的欲望。
2.机插秧育秧技术日趋成熟。
机插秧技术关键是育秧技术,农民推广技术人员经过多年来的不断试验。总结,根据技术规范,因地制宜,把育秧技术本土化处理,使农民更能完全掌握好、运用好。在工厂化育秧基础上,创造出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淤泥育秧、软盘育秧旱育湿润管理等技术,育秧技术的本土化、多样化,成为机插秧快速推广的有力支撑。
3.土地流转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种植,解决了机插秧用水的矛盾。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农业生产实行规模化生产,必须依赖于农业机械化,水稻种植必须实行插秧机械化,既可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土地流转的加快,也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土地流转的加快,成为机插秧技术推广的隐形助力剂,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为机插秧技术推广的生力军。
4.插秧机生产厂家的增多
农机生产厂家的政策敏锐性,紧紧抓住国家惠农政策和插秧机潜在的巨大市场契机,纷纷投身于插秧的科研开发、生产,充分吸收外国的先进成熟的生产技术,生产出众多品牌的高性
能插秧机。插秧机生产厂家的增多,事必形成插秧机的性价比的竞争将加快插秧机技术的推广。
二、目前插秧机服务网络的几种模式
1.厂方直接服务
由厂方技术三包人员直接服务于用户,简单对用户进行机械操作培训、帮助调试插秧机下田作业,遇到故障进行维修。服务范围局限于某一品牌,没有三包配件库,一般1个省只有几名服务人员,三包服务半径大,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2.经销商服务
销售商指导用户机械操作,对插秧机三包,维修由生产厂方负责。服务范围也局限于某一品牌,一般1县有1个经销商,服务半径较小,没有三包配件库,服务质量也得不到充分保障。
3.县级农机推广站服务
区域销售由县级农机推广站代理,厂方对农机推广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再由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操作、调整、保养等。由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帮助调试下田作业、三包服务。服务范围较大(不局限于某一品牌),建立了三包配件库,服务半径较小,服务质量有一定的保障。
以上三种模式在机插秧推广前期,机具较小时都能适应,但在农民全面使用机插秧技术时,随着插秧机每年新增数量、品牌的增加,旧插秧机的保养、维修,服务能力、水平和质量都日趋下降,服务体系脆弱,在农民服务得不到充分保障时,就会严重影响到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因此建立、完善服务网络迫在眉睫。
三、影响我县机插秧技术推广的不利因素
1.机插秧育秧技术较复杂
从营养土、软盘的准备,到苗床的整理,再到苗田的田间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对于传统的育秧而言,技术较复杂,不易被农户接受。
2.土地流转难
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农村土地规范经营的少,已实现规范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3.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
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县级推广站承担,而县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作,省、市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推广工作。
四、促进我县水稻机插秧技术成果快速推广应用的对策
1.强化宣传,增强对搞好机插秧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广泛宣传,要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2.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有重点地选择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加入机插秧行列,解决人员和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农机部门解决好育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推广适用的机型和适用的机插秧技术。
3.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
以有一定规范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如以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领导,带动周边农民逐步加入合作组织,以实现农业的规范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着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晋级,提升水稻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我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4.建立稳定的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同时,对采用水稻机插的农机户和种粮户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服务体系的后劲。
5.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加快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进程
第四篇:2012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汇报
2012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汇报
来安县农机局
为了进一步加大水稻机插秧推广力度,提升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努力促进我县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今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及早谋划,积极组织开展了各项有效工作。现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为保障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方树林为组长,农机局、农委、财政局、水利局、科技局分管领导及重点乡镇负责人参加的来安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综合协调。同时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普及推广。二是县政府行文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2012年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来政„2012‟20号),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作了重点安排,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场),确定机插秧工作列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并根据实绩,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乡镇、专业服务组织及示范户给予表彰奖励。三是定期召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四是实行周五报告制度,由农机部门每周五向县政府报告各乡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任务完成进度,做到上下联动,共同推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进程。
二、加大投入,全面保障
为了加大推广力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县政府决定,对乡镇购置的推广用机和农户购置的插秧机除享受中央和省40%的叠加补贴外,县财政将安排一定专项补助资金,对当年购置插秧机并完成机插秧面积达20亩以上的农户再给予数额不等补助资金。同时,我局在经费十分困难情况下挤出资金,对县级示范片给予2000—5000元的资金扶持和免费提供育秧软盘、作业补助等优惠措施。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和推广效果,为农机校和推广站添置了必要的培训设备和推广车辆。并于3月13日组织近20名技术人员和插秧机手参加全市组织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推广人员的技术素质,为示范县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全面保障。
三、严格程序,规范实施
根据《来安县农机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要求,我们制定了“政府推动、部门驱动、项目带动、乡镇联动、示范策动、群众发动”的“六轮”实施战略,采取“先易后难、先圩区后岗区、先大户后普及、先干部后群众”的推广模式,逐步形成“以户带组、以组促村、以村推乡、全面铺开”的发展格局。在成立领导组的同时,还成立了以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主体,有关农技专家和重点乡镇农机(技)站技术骨干参加的技术推广组,具体负责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为了做好本的示范推广工作,县农机推广站严格按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求,规范认真实施:
1、及时制定实施方案。
2、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县电视台、电台广泛开展宣传,同时以“送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的形式深
入半塔、水口、施官、大英、舜山、张山等重点乡、镇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宣传,重点进行机具展示、散发技术资料、接受技术咨询等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步认识、了解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3、及时开展技术培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成功与否关键在能否育出符合机械栽插的规格化合格秧苗,我们根据试验成功的经验,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编写一套适合我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艺生产路线的技术资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县级培训班1期,深入县示范片所在乡、镇举办不同规模的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560人。培训班由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机插秧育秧技术,苗期生理特性及其管理技术、大田耕整技术、插秧机操作和维护技术、机插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以及在机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召开各种现场会,把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
4、及时落实县级示范片。为确保示范片能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针对我县实际情况,我们经多方考察,综合比较,并与有关乡镇(村)场充分协商,最终确定新建县级示范片地点、面积为:半塔镇龙湖村300亩,施官镇顿邱村300亩,大英镇广洋村300亩,施官镇张储村300亩,合计为1200亩,示范点实行统一经费、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整地、统一机插、统一田管的“六统一”运行模式,同时确定整村推进示范村四个,即半塔镇龙湖村、施官镇顿邱村、大英镇广洋村和施官镇张储村;
5、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农机、农艺的高度配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农机、农艺两个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选种开始
就虚心向农技人员请教,主动采纳农艺专家建议,各环节严格按照农艺要求进行作业,实现农机、农艺的互相渗透,确保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6、注意服务组织的培育,创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新模式。在借鉴跨区机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水稻机械育插秧服务组织的培育,实行公益性推广与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积极帮助、扶持和发展农机作业大户及其它形式的服务组织,本新建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2个,全县累计达9个;新建育秧工厂2座。通过市场运作,走育、栽、管等一体化服务的路子,提供育秧、机插、大田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开展跨县、跨乡镇机械化育插秧作业,为建立健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推广模式而不断探索。
目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正按实施方案中的时间进度顺利进行。截止4月6日,通过我们积极宣传、努力推广、勤奋工作,全县共新建县级示范片4个,乡镇示范点22个,整村推进示范村4个;举办各种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560余名,其中新建县级示范片开班4期,实际培训人员420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6场次,共印发技术、宣传资料6500余份册,刻制技术光盘300张;推广手扶式机动插秧机34台,高速插秧机11台,插秧机保有量达896台。
2012年4月6日
第五篇: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 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 促进新农村建设
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与小麦、玉米相比,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制度精细,生产环节众多,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用工量多。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是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近年来,随着农机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水稻生产突破了机械化育插秧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和标准化田间管理的农机农艺新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县在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做好今后的技术推广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一、全县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基本情况
我县水稻种植区为稻麦轮作区,共有7个乡镇种植水稻,水稻种植面积7万余亩。响应省市农机部门号召,2009年初,我县以农机大户为扶持对象,在西平乡西平村和杨堂北村建立了两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设立了试验对比田,推广久保田四行手扶式插秧机2台,育秧手动播种机2台,完成软盘育秧
1.2亩,机械插秧100亩。对比试验统计结果显示,示范点经济效益明显:软盘育秧比传统育秧节省育秧田9亩;机械插秧比手工栽插平均每亩节约成本50元,提高产量107公斤,增产22.3公斤,共计节本5000余元,增产10700余公斤。同时,由于机械插秧实行的是宽行窄距、定穴定苗栽插,因而机插水稻通风透光好,抗倒伏能力强,病虫草害发生少,减少了农药施用量,提升了水稻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培育和发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的过程中,我们着重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用好购机补贴政策,对于购置插秧机的用户,在上级补贴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台加补2000元,充分调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2、举办全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班,组织水稻区乡镇农机站长、示范点村干部、育插秧示范户、农机合作社社长及部分农机大户进行集中培训,系统学习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3、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水稻软盘育秧操作要领》和《水稻机械化
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并印发到机手及部分农户手中。
4、在软盘育秧、机械插秧等关键时期,县乡农机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到田间地头调试机械、传授技术、指导工作。
5、在示范乡镇召开全县水稻机械插秧现场会,稻区乡镇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农机站长、农技站长、农机合作社社长以及部分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到会观摩学习。
6、积极协调农机销售企业,免费为育秧户提供手动播种机2台、标准育秧软盘2500余张。
7、邀请县电视台制作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专题片,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好处及技术操作要点。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还是新鲜事物,认识比较模糊,对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害怕承担投资风险,多数持等待、观望态度。特别是软盘育秧有20多道工序,操作繁琐,技术性强,各项要求严格,农民一一掌握确有难度。二是当前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分散经营的模式,不利于插秧机集中连片作业,影响机械效能发挥。三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对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仅仅局限于补贴机具,对标准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环节缺少必要的资金补助。四是技术推广力量相对不足,特别是基层一线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技术人员匮乏,难以满足大面积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需要。五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少,示范面积小,稻区乡镇发展不平衡,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六是插秧机售后服务不到位,影响机插效率和机手效益。
三、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全力做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
目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还处在初级阶段,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至关重要。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机、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或协作机制,加强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实行目标责任制,分解工作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单位、干部年终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落实工作责任,加大考核力度,确保任务完成。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针对许多农民对机械化育插秧的种种顾虑,农机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召开现场观摩会、开展“赶科
技大集、送科技下乡”等活动,进行全方位宣传。一方面宣传领导,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一方面宣传群众,提高他们对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优越性的认识。通过广泛宣传,营造大力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浓厚氛围,引起全社会对该项工作的关注,争取各阶层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三)加大补贴力度,强化政策扶持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不但应优先安排资金,支持农民购买水稻育插秧机械,加大对插秧机的补贴力度,引导商业银行出台优惠政策,对购机户给予贴息贷款、按揭贷款以及机械保险担保,还应对使用插秧机的农户给予作业补贴,以充分调动农民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标准稻田、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确保机械农田作业出入方便、畅通无阻。
(四)搞好示范引导,加快辐射带动
利用中央和地方连续出台惠农政策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及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进行重点扶持。稻区乡镇也要立足自身实际,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本地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点建设。坚持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为突破口,在有条件的村庄建立机械插秧示范点,设立试验对比田,组织农户到机插后的稻田观摩,了解机插稻生长发育情况,学习田间管理技术,以实实在在的典型,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习应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确保推广一亩,成功一亩,示范一片,成功一片。
(五)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技术培训
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要成立技术实施小组,由农机、栽培、土肥、植保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制定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建立农机、农艺的配套协作机制,总结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提高机械化育插秧的技术到位率和生产水平。认真总结近年来机插秧培训工作经验,根据本地水稻生产特点和购机对象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培训计划,明确责任分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插秧机使用培训班,召开软盘育秧和机械插秧现场会,现场培训育插秧机手和农户,特别要加强对县乡村三级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要加强分类指导,提高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覆盖面,以培训技术骨干为主要对象,通过课堂授课、分组研讨交流、实地操作演练等形式,强化培训的整体效果。通过培训,真正使每个学员掌握插秧机操作要领、维修保养、软盘育秧和大田管理技术,培养出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复合型人才,确保试验、示范成功。
(六)把握关键环节,搞好农机农艺结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要靠生物化学技术,又要靠机械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农机、农艺相互适应,互促共进,互惠共赢,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不但是推广应用机具,还要推广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涉及品种的选用、育秧、植保、田间管理等农艺技术,农艺环节比较多,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把好“四个关键环节”,建立农机、农艺零距离协调协作机制。
把好育秧环节。“机械插秧七分育三分插。”多年来推而不广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其难点不是插秧,而是育秧。软盘育秧是机械插秧技术推广的基础,要统一品种、统一育秧模式、统一选用秧田,进行相对集中育秧,以便于统一管理秧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调节使用水源和病虫草害防治。选择优质、高产、稳产、抗性好、早熟、穗粒并重型品种,坚持高标准筛选床土和制作秧板,适期高密度播种,严格控制播量(每盘播芽谷150克),最好使用手动播种机播种,提高均匀播种水平。切实加强苗期管理,科学控水、控温,及时揭膜炼苗,适时精施断奶肥、送嫁肥,高度重视稻灰虱等病虫害防治,确保苗匀、苗全、苗齐、苗壮。
把好耕整环节。水田耕整要超前,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麦收后及时上水泡田,然后用水田秸秆还田机进行灭茬整地,灭茬后耙地墁平,并做好清除田埂杂草、整修沟渠、田埂等工作。根据土壤肥力、茬口等因素,科学施用基肥。对小麦秸秆还田量较大的地块,在插秧前一天每亩增施碳酸氢氨10-15公斤作面肥,防止秸秆在腐烂过程中形成生物夺氮,造成土壤中速效氮肥短时亏缺。结合泥浆沉实,搞好化除封杀,压低杂草发生基数。
把好机插环节。栽前3天控水炼苗,坚持带药移栽、适期早栽,秧龄控制在15-20天(“三叶一心”期),苗高12-18厘米。机插秧时大田水层深度宜控制在1-2厘米(瓜皮水),既防止水深漂秧,又防止无水粘秧。栽插以“不漂不倒,越浅越好”为原则,插深一般控制在0.5-1.5厘米范围内,防止栽插过深,充分发挥机插秧浅栽快发的优势。重视机具调试,提高作业质量,降低漂秧、倒秧、伤秧和漏插率。严格控制基本苗,每亩掌握在8-10万株的范围,具体应根据地力和施肥水平作适当调整。合理安排机械作业,做到以机定田,以田定秧。把好田管环节。坚持一栽就管,促进秧苗早发稳长,切实抓好全生育期的水浆管理、肥料运筹和病虫草害防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突出薄水栽插、浅水活
棵、科学施用返青分蘖肥和拔节孕穗肥、适时适度搁田等关键技术措施,协调水稻中后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产量构成结构,施足底肥,早施追肥,湿润灌溉,防治病虫,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增产。
(七)加强质量监管,完善技术体系
积极开展水稻生产机具试验选型,重点支持推广一批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型水稻生产机械。积极培育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农机作业、供应、维修等服务网络建设,注重培养高技能维修人才,壮大育插秧机械维修力量,确保机械用得好、能维修、有效益。加强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投诉监督和质量督导等工作,及时向生产企业反馈调查结果和农民投诉情况,促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组织开展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总结和交流,汇编印发相关技术成果资料。归纳和总结育秧关键技术、栽插密度、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控制技术量化指标,进一步完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形成适合本地实际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规程,推动技术本地化和标准化,加快技术普及化。
(八)强化市场运作,创新经营机制
发展农机化的主体是农民,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是关键所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及科技示范户等成立育插秧机械作业公司,开展机械化育插秧和跨区作业服务。推行订单作业模式,签订作业合同,提供统一育秧、统一耕整、统一机插、统一田管、统一机收等农机一条龙作业服务。依托农机化信息网,建立和完善机械化育插秧信息交流平台,拓展信息交流渠道,强化信息引导和信息服务。建立市场化育插秧运作模式,鼓励机械、技术、资本和服务的联合,推动区域机械化育秧服务中心、插秧公司以及育插秧联合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发展,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开拓新的跨区作业领域,推动育插秧作业服务向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大胆承包闲置土地和代理经营农民土地,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农场,实施区域化、标准化种植,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水稻良种选育、高效栽培、精深加工、产品包装、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拉长水稻生产产业链,提高稻米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