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一号文件精神,狠抓粮食收购,促进农民增收(早稻收购总结)[范文模版]
落实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增收
——株洲市粮食局早稻收购工作总结
(2004年9月7日)
2004年株洲市粮食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早稻收购工作顺利完成任务,粮食收购量在全省名列榜首,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早稻收购工作面临的困难形势和收购工作的基本情况 今年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行的第一年,国家实行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和价格的购销政策,多种市场主体进入粮食收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出台了最低价收购政策(70元/50公斤),在没有启动最低价机制的情况下,企业自主定价的收购行为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再加上粮食企业在改制后,粮食收购网点大量减少,75%以上的职工改变了身份,大批职工离开了粮食工作岗位。粮食收购工作面临着艰巨的形势。
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全市早稻农田抛荒现象基本绝迹,早稻种植面积由8.25万公顷增至10.95万公顷,总产量达77万亩,较去年增加34.3%,为近8年来最高水平。好政策加上风调雨顺的好时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截止8月31日,全市已累计收购早籼稻169293吨,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收购140935吨,同比增长81209吨,完成全年必保收购任务的62.64%。1
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8358吨,占16.7%。收购均价达74元/50公斤,远远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70元/50公斤。整个早稻收购工作进展快、粮质好、价格高,农民增收效应明显。
二、早稻收购工作的基本措施和宝贵经验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早稻收购工作。
市委、市政府认为,做好早稻收购工作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必须把早稻收购作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第一件大事来抓。7月9日,颜石生市长在全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上明确要求,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最低价收购政策,按不低于70元/50公斤的价格挂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刘力量副市长率市粮食局、农发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醴陵、攸县督察夏粮收购政策的执行情况。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极大地鼓舞了种粮农民和粮食职工,规范了卖粮秩序,优化了收购环境。
(二)、合理定价,严格执行国家最低价收购政策。
首先是大力宣传粮食政策。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粮食部门加大了粮食政策宣传力度。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市局何智局长通过媒体发出了《致全市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鼓励农民多种粮,承诺粮食部门敞开收购。全国、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粮食部门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收购政策通过印发资料、电视、广播、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及时告知农户,使广大农民都知晓今年的早稻收购价格不低于70元/50公斤,国有粮食企业敞开收购。如攸县
在局机关和基层企业抽调15位同志组成小分队,分五个组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宣传粮改政策。茶陵县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粮改政策。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德才同志就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改精神发表了电视讲话;县粮食局长罗秋明就贯彻《条例》、切实做好粮食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株洲县印制了“粮改政策宣传提纲”3000份,利用赶集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及各乡镇广泛散发。醴陵、炎陵等地将《条例》及相关资料送到粮食经营者手中。通过这些强有力的宣传,使粮改深入人心,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做好下段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动态调整价格。在严格执行国家最低价政策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行情变化,各收购点及时调整收购价格,使粮食收购价在70元/50公斤—75元/50公斤之间动态波动,维护了粮食收购市场的稳定。
(三)、充分发挥粮食经纪人作用,搞活粮食流通市场。
今年,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多种经营主体进入粮食收购市场。我们在提倡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粮食经纪人作用,搞活粮食流通市场。在自主收购的同时,让利于粮食经纪人,让多渠道融入主渠道,化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主动与粮食经纪人签订收购合同,由粮食部门颁发粮食收购许可证;鼓励多收粮,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收粮大户进行奖励。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300多名粮食经纪人穿梭于千家万户,把一车一车的粮食从农民家里,汇集到粮库,方便了农民卖粮和企业收粮,进一步搞活了粮食流
通市场。
(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各粮食企业为了方便农户售粮,想方设法改善收购条件和服务态度。一是增设粮食收购网点。攸县做到了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收购点,解决了去年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后收购点库严重不足,群众售粮不方便的矛盾。二是加强服务。在各收购点配备了凉棚、茶水、快餐和防暑药品等。三是添臵机械设备,减轻送粮群众的劳动强度。骨干粮食企业都添臵了地磅和皮带传输机,农户售粮告别了箩筐扁担时代。四是延长工作时间。坚持收购结算不过夜,做到有粮收到无粮止,保证当日来粮当日入库,当日结算,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信任。
(五)、多方筹集资金,保证收购资金及时到位。
资金能否及时到位是收购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我们主要采取三条渠道解决收购资金问题。一是市粮食局主动与省农发行搞好协调,千方百计争取收购资金贷款。市局何智局长亲自跑省农发行争取资金贷款,使基层粮食企业收购粮食有了资金保障。二是自筹资金,缓解资金困难。株洲县粮食局机关率先一次性集资150余万元,支持渌口粮站用于早稻收购。茶陵县为了解决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局机关工作人员人平集资5000元,用于早稻收购。三是勤购快销,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渌口米厂到天元区跨区收购粮食440吨,并边收购边销售,发运广东粮食700吨,使资金迅速回笼,避免了向农民“打白条”的现象。
(六)、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后,市粮食局和各县(市)粮食局在全省粮食系统率先成立了专门机构(办证部门和稽查大队),率先统一配备了粮政执法车(全市一次性添臵四台),印制了粮食收购许可证正副本、报表、台帐本,并与市工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的通知》,对城市四区的粮食收购企业进行了现场勘察和资格审查。到目前为止,已有19家粮食收购企业办理了粮食收购许可证。在审查入市资格和办理证照的同时,我们按照《条例》的规定,配合工商等部门查处无证无照收购和掺假使假行为,有效地维护了收购市场的秩序,没有出现损害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现象。
三、早稻收购工作的效果和意义
通过以上强有力的措施,我市的早稻收购工作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促进农民增收,维护了农民利益,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严格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不低于70元/50公斤(均价73元/50公斤)的收购价格,挂牌敞开收购农民粮食,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25元/50公斤,按现在已收购的16万吨计算,就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8000余万元,把保护农民利益,为农民增产增收落到了实处,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主导粮食收购市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后,各地粮食企业改制进行地如火如
荼,改制工作给粮食收购带来了诸多不便,如资金,人员问题等等。但是,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克服了种种困难,采取了多种措施,努力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截止8月31日,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已累计收购夏粮140935吨,占全市收购总量的83.3%。粮食企业职工在企业转型过程中逐渐找回了自信,成为夏粮收购市场上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了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
三、保证省、市储备粮任务及时到位,确保了粮食安全,为今后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吨省级粮食储备,已经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任务。市级储备粮正积极抓紧落实。全面完成粮食储备任务对确保粮食安全,确保政府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搞活经营,维护了粮食流通秩序,为全面完成粮食经营任务提供了基础。由于粮源充足,粮食收购量节节攀升,为市场上的粮食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粮食价格平稳,维护了市场秩序,确保了稳定。同时,也为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我市的早稻收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收购方式有待改进,市场尚需进一步规范,服务有待于改善。我们将会再接再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努力做好早稻后期收购和中晚稻收购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的粮食收购任务。
第二篇:在全县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暨早稻收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以来,党中央、xx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工作,先后下发了三个重要文件,召开了两次粮食工作专题会议,就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粮食流通管理、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作了全面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暨早稻收购工作会议,主要目的就是深入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粮食工作会议精神,及时部署早稻收购工作。会议结束前,xxx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广泛宣传,强化基础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我国规范粮食流通活动的专门性行政法规。它的出台是党中央在我国粮食市场供需发生变化、全国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流通市场全面放开的情况下,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监管,搞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大决策。《条例》的颁布对于建立健全粮食流通体制,发挥市场机制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保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规范政府管理粮食流通的行政行为,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管理效能和水平,将产生深远影响;对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规范粮食流通秩序,稳定粮食市场和价格,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广泛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为《条例》的贯彻实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具体应做到“三要”:
一是宣传面要广。要通过广泛宣传,让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粮食流通市场管理者(粮食、工商、物价、质监、卫生等部门工作人员)都熟悉《条例》内容,掌握《条例》精神,提高法治意识,做到知法懂法、依法守法、以法维权。
二是宣传方式要活。各乡镇要广泛采取会议、电视、标语、墙报等多种方式,做好《条例》宣传工作,真正做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三是宣传力度要大。上周我们已经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下一步各乡镇和村级组织要继续把学习宣传《条例》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展开强大宣传,使《条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由于国家粮食政策和市场价格的双向拉动,我县粮食生产在连续6年递减态势下大幅回升,预计总产3.2亿斤,农民余粮可达1.4亿斤。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早稻收购工作,确保我县粮食市场在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活而不乱、规范有序。具体要做到“四到位”:
1、执行政策要到位。早稻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能否得到落实,直接涉及粮农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政府的诚信度,直接关系中央的权威。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各个企业必须坚决克服图小利、忘大义、等待观望、怕背包袱的思想,从讲政策、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坚定不移地执行早稻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头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当市场粮价低于70元/百市斤时,必须按70元/百市斤敞开收购农民交售的粮食,不限收、不拒收,充分满足农民售粮愿望;当市场粮价高于70元/百市斤时,必须随行就市按市场价收购。要坚持按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压级压价,并坚决做到“两不”,即不打白条,不代扣代缴各种税费。其他具备收购资格的粮食企业,也要按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水平的市场价格收购早稻,严禁压级压价、变相压价、短斤少两、克扣农民、垄断或操纵价格。这要作为一条警戒线、高压线,谁触犯就处理谁,绝不手软。
为了避免少数不法粮贩坑农害农,我们在宣传中要特别提醒广大农民注意以下四点:①对流动上门收购的非国有粮食部门的粮商,首先要看是否有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粮食收购准入证和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对无证照的粮商,不仅不要售粮给他们,而且还要向当地工商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举报。②交售粮食过秤时,注意防止不法商贩采取调换秤砣的办法或变换其它法子短斤少两,骗取农民的辛苦钱,损害农民利益。③现金结算粮款时,注意防止被不法商贩用假钞票欺骗,一旦发现,要及时举报或将其扭送当地公安机关处理。④今年早稻收购最低价为每百市斤70元(中等标准),凡是低于最低收购价的不要向其出售。
2、收购资金要到位。县政府已确定今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早稻收购指导性计划保证数为6000万斤,争取8000万斤。农发行要按照规定,积极做好收购资金贷款的准备、安排和落实工作,搞好资金信贷服务,保证资金正常供应,一如既往地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挥收购主渠道作用。既要控制信贷风险,更要落实中央政策,不得在政策之外设置障碍,影响收购工作。粮食购销企业必须提前摸准当地的粮食产量,测算好收购资金,尽早与农发行或其它商业银行沟通联系、争取支持,为顺利开展粮食收购工作打下基础。
3、服务措施要到位。一是各乡镇要帮助农民树立粮食质量意识,引导农民搞好粮食整晒,了解市场行情。二是质监部门要对全县收购企业的衡器进行一次全面校对,增强检斤的透明度,维护农民利益。三是粮食部门要做好收购资金、仓容、器材、人员的准备工作,执行好国家粮食收购质量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4、市场监管要到位。一是要严把收购准入关。粮食、工商部门要加快市场准入的登记审核工作,对不具备资格、或曾经坑农、害农、欺行霸市、压级压价,损害粮农利益的经营企业,要坚决取消其准入资格,不准其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二是要加强市场监督。由县粮食局牵头,会同工商、物价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深入收购市场进行巡回检查,对无证收购、无照经营,及其他违纪违法行为,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进行处理,该取缔的取缔,该处罚的处罚,绝不姑息。同时,要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投诉,及时查处存在的问题。三是要依法行政。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开、公正、公平执法,对所有经营者一视同仁,不得有任何歧视,不得阻碍正常的粮食流通。
“粮食流通管理领导小组”要及时协调和解决粮食收购市场执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三、加强领导,协调运作
做到“三强化”:
一是强化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粮食收购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致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配合。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职责,粮食、工商、物价、质监、卫生等部门及各乡镇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切实做好粮食流通管理工作。
三是强化责任。要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对因玩忽职守、渎职失职,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严肃处理。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与县委、县政府保持一致的高度,站在保护群众利益的高度,深入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依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流通管理工作,确保早稻收购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篇:粮食部门开展早稻收购四好优质服务活动
粮食部门开展早稻收购四好优质服务活动 今年早稻收购以来,粮食部门全力做好早稻收购服务工作,开展“政策执行好、优质服务好、收购质量好、资金兑现好”的四好优质服务活动。一是严格执行早稻收购政策,凡符合国家中等质量标准的本地早稻谷,收购指导价为每50公斤 112元。对已经签订早稻订单的,种植面积在5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按订单每交售50公斤给予政府补贴25元,按实种面积每亩最高不超过175元;一般农户按订单每交售50公斤给予政府补贴15元,按实种面积每亩最高不超过105元。
二是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在全市共设立17个粮食收购站,设置粮农休息室,配备防暑药品、茶水、风扇等服务设施,对参加早稻收购的174名工作人员全面进行了培训,坚持 “早开门、迟关门、中午不停秤、晚上收完最后一笔粮”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好收购服务工作,方便农户售粮。三是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质量标准,全市配置了水分测定仪10台,风车14台,除杂机4台,烘干机12台,输送机24台,对检验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确保收购粮食质量符合国家要求。
四是确保收购资金当场兑现,今年为配合电脑开票,专门购置了8台收购电脑,做到当场收购、当场开票、资金当场兑现,对政府补贴及时登记、及时告知财政部门,粮农在收购结束后凭“一卡通”到银行兑现。
第四篇:粮食增产未必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增产未必促进农民增收
1978—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快速发展。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在工业化进程中,基于要素报酬差异,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向现代产业部门,农业与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新特征
2004年之后,政府实施一系列“反哺”政策,有效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我国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因此呈现出新的阶段特征。
一方面,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背景下,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但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的成本较高。2004—2013年,尽管农村劳动力继续外流,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从1.18亿增加到2.69亿,同时耕地仍在不断减少,但是,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形势却发生了重要转变。2004—2013年,粮食连续10年增产,年均增长2.53%,2013年产量达到6.02亿吨。然而,由于粮食增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有限,粮食生产缺乏对微观主体的激励机制,而且农业结构矛盾突出,环境成本较高,尽管我国粮食增产存在潜在空间,但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日益困难。
另一方面,农民是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十连增”的,持续增收的压力变大。2004—2013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72%,2013年达到8896元。
农民收入增速连续4年超过城镇居民,使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在2009年达到3.33∶1的峰值之后,开始出现缩小的趋势,2013年下降到3.03∶1。由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速减慢、比重减少,而工资性收入增速较快、比重上升,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民工”逐渐转变为城镇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变大。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技术进步来自现代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是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业产出的增长,取决于农业资本积累、农业技术进步和由其决定的农业劳动有效性。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向现代产业部门,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在此情况下,需要依靠现代产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和资本投入,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出,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利用2001—2010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决定因素进行的经验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投资是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业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劳动力人均机械总动力每增加1%,该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约提高0.30%;人均资本投入每增加1%,该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约提高0.17%。这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农
业技术进步。
粮食产量增加取决于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以粮食主产区为区域特征的规模效应。二元经济中两部门劳动分工和要素禀赋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条件在于,农业发展须依托于现代产业部门的技术供给和资本投入。利用2001—2010年我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基于农业技术进步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该地区粮食产量增加大约0.20%。同时,人均农业资本和政府财政支农支出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而农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部门流动并不妨碍粮食增产。农户抽样调查数据的研究显示,种植粮食直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对农户粮食生产和农资投入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民增收具有一定作用。研究还发现,一个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优势,也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粮食增产的区域性规模效应逐步形成。2001—2010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省份的粮食产量,比非粮食主产区省份平均大约高出1.66倍。2011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占总产量的75.4%,95%的粮食增产来自粮食主产区。生产率提高是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民增收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共同驱动的结果。在这四项收入构成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和从事现
代产业所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占主要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部门流动,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一个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该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0.25%。人均农业资本、农业劳动投入和政府财政支农支出,都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一个地区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0.22%。但一个地区人均粮食产量与该地区农民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这表明,粮食增产并不必然促进农民增收。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产县的农民增收问题,仍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总之,在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不断流向现代产业部门,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其自身的发展必须依赖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投资增长。同时,只有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现代产业和公共财政对农业共同“反哺”,农业技术进步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构成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动力。应当深刻认识农业发展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和国民经济均衡增长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以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应当进一步健全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机制,充分发挥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巩固粮食增产,促进劳动力在城乡和产业之间自由流
动,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第五篇:认真贯彻一号文件精神牢牢把握促进农民增收和确保粮食安全两大主题
今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中共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专门发布“三农”问题的文件,是时隔18年来的第一次;就农民增收下发中共中央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一号文件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对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明确了具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是指导农业和
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省委省政府紧密联系我省实际,迅速以省委一号文件的形式,制发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近期,市委、市政府就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连续3年以市委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当前及今后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视,把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必将对我市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产生深远影响。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问题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始终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2003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喜人成绩。一是农民增收工作成效显著。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达到2665元,增加152元,是五年以来首次恢复到百元以上增长。二是农民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实际引资3.65亿,同比增长83.6,是历史上实际进资额最多的一年。三是打工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全年外出劳务总收入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857万元,人均增收73元。四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显现。但就目前而言,我市农业经济总量还不大,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很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比较困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着力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提高认识,科学把握,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奋力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做好农业农村内部增收的文章,破解这道难题,意义重大。中央一号文件把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作为第一个文件,字里行间,让人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重视“三农”工作的拳拳之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9亿农民的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新年大礼。对指导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我们一是要充分认识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的重要意义,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中央一号文件共22条9部分,重点强调了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两大主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的新举措,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圈子,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发展观的要求,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必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市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的落实上来,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不放松,牢牢把握确保粮食安全这一主题,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二是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的热潮,使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深入人心。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农”工作的发展思路的转变,突出了解决农民增收和确保粮食安全的两个重点和难点,预示着农业和农村工作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营造一个重视‘三农’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社会氛围”的指示精神,加深广大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和了解。近期,我们已经举办了乡镇党政领导、涉农部门负责人专题学习班,组建了“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宣讲团”,分赴乐平、浮梁和昌江三个县(市、区)进行政策宣讲。各县(市、区)也组建了宣讲团,到乡(镇)、村开展宣讲活动。各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宣讲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政策疑难。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活动,使党的农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真正起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牢牢把握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开放型农业,扩大农民就业,维护粮食安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