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理论和实践证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离不开农业科技,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因此,探究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处于关键时期。无论是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特点看,还是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看,农业科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显著,农业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中,农业科技推广已成为关键环节,肩负着重要使命。但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的“弱质产业”和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农业科技推广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如何更迅速、更有效的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把更多的高新技术与我国各地的自然资源密切结合起来,创造出更高水平和质量的农业商品经济,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1.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
1.1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为政府提供咨询,协助农业行政部门执法及对农情的监测预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一些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地方财政状况不佳、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条件无保障。除经费缺乏外,基层农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基本条件也较差,难以吸引农技推广人员稳定地从事推广工作。一些乡镇站连从事推广工作最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推广队伍中具有中等农业专业学历以上的只占60%左右,而且由于经费不足而缺乏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致使一些技
术人员的知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之近几年一些地方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下放到乡镇管理,乡镇政府安排的非技术人员的不断增加,使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三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职能不清、推广队伍不稳定。各级农业推广机构既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远大于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权,使得农技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
1.2 农业技术本身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一些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相脱节,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上的需求。我国虽然每年都有3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由于其技术水平的常规性、适用范围的局限性、技术内容的重复性等自身原因,以及推广体系活力不足、农民素质偏低等客观原因,致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到40%。也会产生在缺乏农业调研的情况下,一厢情愿的去推广农民难以接受的技术,忽视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徒劳工作。如农村沼气池的推广,农民因不懂沼气管理技术,技术推广站服务工作又跟不上,加上原有沼气池模式还需改革,所以农村沼气池的推广利用率还不足30%。其次,应用农业新技术有一定难度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农村农技站因体制原因制约了推广平台的势力扩张与人力资源的发展,导致传统技术不能更新。
1.3 农民方面的问题
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愿望强烈但能力不足。我国农村90%的人口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农村每万人中只有大学生0.87人,这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还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技术的接受、推广和应用。农民的需求能力不足表现在:一是吸收能力不足。农村高中阶段入学率仅为三分之一不到,大批有文化的轻壮年外出务工经商,从事农业生产的文化水平低,决策能力低,不仅思想观念落后,而且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低下。二是购买能力不足。过低的收入决定了过低的有效需求。在市场经济中,农民要获得农业科技,就得花钱。人均耕地极少,劳动力过剩的硬约束,使农民只有极小的交换能力,这就制约了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更深普及。三是风险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推广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初期,由于农民对其性能、效果
及使用方法不甚了解,应用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同时,新品种刚上市,消费者对它的认同程度不高,因而经济效益也不一定好。农民最讲实际,敢冒风险的不多,而且就大多数来说,承受风险的能力也十分有限,经不起折腾。
2.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大国家财政投入,改善农技推广条件
农技推广工作主要是为政府和广大农民服务,以社会效益为主,各级政府应依法保障公益性推广工作的基本经费。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集中可能的财力、物力,加强推广体系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对农技推广的投入,加大丰收计划的实施规模和支持强度,对一些公益性的基本工作,如试验示范、培训、监测预报、队伍管理等,应有固定的专项经费,以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2.2提高农村科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
发展现代农业科学,必须要具备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高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具备热爱农业科学、精通专业技术、熟悉农技推广技巧,还应懂得经营管理学、人文心理学、善于和农民沟通并与农民打成一片。政府要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对从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特别是具有丰富的农业综合知识,而且还有较好的实践生产技能,同时又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管理的高素质人员,应打破身份界线,不拘一格,充分利用。同时,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福利待遇,激发他们的活力,调动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基层农业推广组织和农业生产实际结合的更紧密。
2.3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知和需求能力
新的农业技术在可能带来高产、低成本的同时,也引起了在技术使用过程中因信息不完备可能引起的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了个人获取、辨识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所以教育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扩散。国家应进步实施完善百万农民技术员培训计划和“绿色证书”工程,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农技校和乡镇企业培训中心的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开展电视、广播教育,传播农业技术经济信息,加大农村科技刊物发行力度。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妇女参与农业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多、比例也越来越大,根据
农村的这一发展趋势,应注意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妇女的广泛参与。同时,对于农民采用新技术的资金问题,政府应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三农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目前,可允许其结合实际,增设信贷品种,并给予减免营业税等优惠政策,促进其健康发展。另外,民间借贷有许多优势,应在政策上承认其合法地位,在此基础上发育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并加以引导和监督。
2.4结合我国国惰,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农技推广方式
在继续推广科技下乡、科技承包、公司加农户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企业加入农技推广的有效形式,形成以国家农技推广体系为主体,以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村群众性科技服务组织和涉农企业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2.5建立信息网络服务系统,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随着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和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农业技术推广单靠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示范等传统的技术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农业科技新阶段的要求,因此应尽快建立农业技术信息网络服务系统,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手段。
第二篇:农业推广硕士(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规范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是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民技术培训等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领域。主要为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管理和推广等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解决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管理领域的开发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农业推广、农业或农村科技管理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并充分反映当代农业科技管理发展前沿。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课程设置按20学时为1学分。
1.公共课:(13学分)
(1)政治理论课――――――――――――3学分
(2)外国语---―――――――――――――3学分
(3)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3学分
(4)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2学分
(5)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2学分
2.领域主干课:(10学分)
(1)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概论―――――――2学分(2)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2学分(3)农村社会调查方法―――――――――2学分(4)农业高新技术进展专题―――――――2学分(5)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2学分 3.选修课:
(1)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2学分(2)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2学分(3)多媒体技术与应用―――――――――2学分(4)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2学分 4.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应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要求安排第四学期末进行)、论文中期检查(要求安排第六学期的九月份)、随机安排的校外专家讲座等环节。
5.补修课程:
大专学历生源和跨领域、学科生源需补修本领域两门本科专业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1)农业概论―――――――――――― 40学时(2)组织行为学――――――――――― 40学时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本领域的实际问题,具有明确的社会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农业科技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研究论文、农业科技项目设计、调研报告等。
2.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至少应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于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导师可以参加论文答辩,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第三篇:会议组织与服务
会议组织与服务
一、名词解析:
会议是一种围绕特定目标进行的、以口头发言或书面交流为主要方式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商议活动。
会议主体是指主要策划、组织会议的人员,包括主办者、承办者、支持单位、赞助单位、协办单位等。
会议客体即参加会议的对象,包括正式成员、列席成员、特邀成员、旁听成员。
会议策划就是为了使会议取得预期的目的,而进行构思、设计,选择出合理可行的方案的过程。
会议议程是会议主要活动的安排顺序,它主要是对议题性活动的程序化,即将会议的议题按讨论、审议和表决的次序编排起来并固定下来,反映议题的主次、轻重、先后。会议议程起着维持会议秩序的作用。
会议日程是把一天中会议议程规定的各项活动按单位时间具体落实安排,它不仅细化围绕会议议题的全部活动,还包括会议过程中其他的辅助活动,如聚餐、参观、考察、娱乐等等。会议通知是向与会者传递召开会议信息的载体,是会议组织者同与会者之间会前沟通的重要渠道。
闭幕词是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举行隆重会议闭幕时,由有关领导向会议所作的总结性讲话。
会议报告一般指领导人代表机关或组织依法律规定或惯例向权力机构或有关代表会议所做的工作汇报。
会议证件是表明与会议直接有关人员身份权利和义务的证据。
会议引导是指会议活动期间会务工作人员为与会者指引会场、座位、展区、餐厅、住宿的房间以及指示与会者问询的路线、方向和具体的位置。
会议记录是如实记录会议的基本情况、会议中的报告、会议上的讲话、发言和决议等内容的一种应用文体,是一种重要的事务文书。
二、填空
1、会议的特征目的性、组织计划性、群体沟通性、交流方式多样性。
2、会议活动的基本要素:人员、名称、议题、时间、地点、方式、结果
3、会议的名称要求能概括并能显示会议的内容、性质、参加对象、主办单位,以及会议的时间、届次、地点、范围、规模等等。
4、会议时间是指会议的召开时间和会期两方面。
5、会议结果,即会议结束时实现目标的情况。会议结果通常可以通过会议决议、合同、条约、协定、声明等文件的形式记载下来,可以归档保存,也可以直接传达。
6、会议的主要方式有现场办公会、座谈会、观摩会、报告会、调查会、电话会等。会议方式就是为了提高会议效率,实现会议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形式或手段。
7、会议的工作原则:必要性、高效性、目标性、严肃性、节俭性。
8会议经费预算的原则:科学合理、总量控制、确保重点、精打细算、留有余地。
9、会议通知的内容:包括标题、通知对象、正文、落款与日期四大项。正文主要包括会议的背景、议题、时间、地点、参加对象等事项。
10、开幕词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会议开始时,由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向大会所做的重要讲话。
11、讲话稿是领导人在开会中所作的讲话的稿件,表现领导人对会议的指示和关心,往往是会议的补充报告。
12、准备会议用品与设备的要求:制定计划、落实专人负责、实用并节约成本。
13、会议证件是会议举行期间供与会人员与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佩戴使用的证件。包括出席证、列席证、旁听证、来宾证(或嘉宾证)、记者证、工作证、随从证、保安证、配偶证、签到证等。
14、会议签到的方式:薄式签到、表式签到、电子签到机签到、会议秘书人员代为签到、签到卡签到、名片签到、座次表签到。
15、会议签到的要求:认真准备、有序组织、及时统计、准确无误
16、会议记录的种类:按详细程度分:详细记录、摘要记录;召开形式分:报告式会议记录、座谈会式会议记录、决议式会议记录。
17、会议记录的格式和内容:格式分为标题、首部、主体和尾部四块。内容包括会议描述(会议类型、时间、日期、地点)、与会者姓名、会议过程和主席、记录员签名。
18、会议信息通常表现为会议通知、会议简报、会议纪要、会议报道,以及会议的传达提纲、要点等形式。
19、会议信息的收集要本着“准确、及时、全面、适用”的原则,通过会议的正式报告、研讨会上的讨论发言、与会者的议案以及会下的广泛交谈,随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供领导者参考或供会议交流。
20、会议简报: 具有“简、真、新、快”的特点。
三、画图
会场的布置形式:分散式,相对式,半围式,全围式
四,简答题
1、会议的作用:
1、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作用 2.发扬民主、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的作用
3.传达信息、资源共享、学习交流、开拓思 路的作用 4.协调矛盾、统一思想、促进生产、推动工作的作用 5.国际交流、跨文化的沟通作用。
2、会议的种类:1.按会议的规模划分:小型会议、中型会 议、大型会议、特大型会2.按会议内容划分:综合性会议、专题性会议。3.按会议的性质划分:决策性会议(代表性会议、领导办公会)、非决策性会议日常办公会议、咨询性会议、总结交流会、洽谈谈判性会议、进修培训会、庆典性会议、商品展示和推介性会议)。4.按会议所跨的地域范围划分:国际性会议、全国性会议、地区性会议、部门性会议。5.按会议的目的划分:说明会议、研究会议、解决问题会议、沟通协调会议、创意会议。6.按会议的形式划分:圆桌会议、公开讨论会议、代表人会议、演讲型讨论会、小组讨论会、议会型讨论、头脑风暴会议、远程电信会议。7.按会议的职级划分:股东会议、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会议、中层管理人员会议、职工大会、部门会议。
3、通常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要及时开会
1、遇到危机突发事件,足以使目前工作停滞,需
要及时集体协商、处理;
2、一项决定或一项管理办法的推出,非经会议的形式不能产生法定效力;
3、事情较为紧急,有关人员采取逐层、分头商议的办法已经不通;
4、采取会议的形式是将特定情况(内容)向有关人员了解或告知的最快捷的方式;
5、需要统一思想,在思想领域已经已经引发争执,不能很好的贯彻工作,工作人员已无心工作。
4、会议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1、时间上的安排、使用不合理;
2、地点上的安排、使用不
合理;
3、开会对象选择不够精确;
4、主持人的能力较弱,不能控制会场;
5、开会的原因和目的不明确。
5、维护和保持狐疑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做法:
1、明确会议的议题、目的;
2、制定完善的会
议计划、组织机构;
3、准备充分;
4、落实会议议程。
6、会议可以节俭的具体方面:
1、控制会议时间;
2、控制会议规模;
3、开支要精打细算;
4、目的务求明确。
7、会议筹划者的主要任务:
1、制订计划,确定必须要做的事项以满足会议的需要,并达
到会议预定的目标;
2、制定会议议程;
3、了解可供使用的场所和设施情况;
4、选择或提议合适的场所;
5、安排交通事宜;
6、协调会务工作人员的活动;
7、招收、培训会务人员和广告人员;
8、制定可行预算或按既定预算安排有关工作;
9、确定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
10、视察选定的场所和设施;
11、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接洽(运输公司、旅行社、视听服务公司);
12、确定印刷公司;
13、安排食品、饮料有关事宜;
14、同会议发言人和各位贵宾进行联系。
15、其它
8、会议策划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五个W,一个H、B、O”。(1)“Why”:即为什么开会,会议目标是什么。(2)“Who”:就是指参加会议的人是“谁”,即会议的组织者与参与者。(3)“What”:是指“什么”类型的会议。(4)“When”:是指“什么时候”举行会议。(5)“Where”:是指在“什么地方”开会。(6)“How”:是指会议将“怎样”进行。
(7)“Budget”:是指会议预算的策划。(8)“Others”:其他工作,主要是指会务工作的策划。
9、会议经费的筹措途径:(1)行政事业经费划拨(2)主办者分担(3)与会者分担个人费
用(4)社会赞助(5)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
10、会议经费的的构成(1)交通费用(2)会议室费用(3)住宿费用(4)餐饮费用(5)
旅游费用(6)设备视听费用(7)宴请及演出费用(8)培训费或讲演费(9)预计外支出。
11、会议议程、日程和程序的关系:会议议程、会议日程和会议程序都是关于会议活动
先后顺序的安排。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会议议程是整个会议活动顺序的总体安排,但不包括会议期间的辅助活动,其特点是概括、明了;
会议日程是将各项会议活动(包括辅助活动)落实到单位时间,凡会期满一天的会议都应当制定会议日程;
会议程序则是一次具体会议活动的详细顺序和步骤,是会期较短、议题较少并且较为灵活的会议只需制定一份会议议程即可。以举行颁奖、选举、揭牌等一事为主的会议活动,一般只制定会议程序。
12、会议通知的内容:包括标题、通知对象、正文、落款与日期四大项。正文主要包括
会议的背景、议题、时间、地点、参加对象等事项。
13、会前需准备的会议材料种类:(1)会议的指导文件如上级下发的政策性和工作部署
性文件、上级指示文书、本次开会起因文书等。(2)会议的主题文件。如领导人讲话稿、代表发言材料、经验介绍材料等。(3)会议程序文件。包括议程文书、日程安排、选举程序、表决程序等。(4)会议参考文件。如统计报表、技术资料、与会代表来信和各类来访等的书面材料。(5)会议管理文件。包括会议通知、开会须知、议事规则、证件、保密制度、作息时间、生活管理等。
14、讲话稿的写法,就内容来讲,应注意以下几点:
1、肯定会议的重要性;
2、评价过
去的工作;
3、点出当前值得注意的问题;
4、指明今后的方向和目标;
5、评价会议中心议题;
6、提出原则性的意见,向大会提出希望。
7、就形式来讲应分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
15、会议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1)标题:可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概括报告的中心内容,副标题标出会议名称,作者名称置于其下);或写为“×××在××工作会议上所做的报告”。(2)成文日期:用圆括号标于标题之下(如作者单列,则标于作者之下)。(3)称谓:“各位代表”、“同志们”等。(4)正文:阐述会议的性质、任务、意义;
总结过去的工作,提出当前及今后的任务与方法措施,以及提请会议讨论的问题并附自己的初步意见;通常以发出号召结束全文。
16、准备会议材料的要求:1.秘书草拟会议所需要的文件目录,向领导确认后,开始
准备。2.认真校对会议文件3.按照与会人员名单,准备好每人一个文件袋,在文件袋上填上与会者的姓名,并注明“会议文件”等字样。将所有的资料统一放在文件袋中,发放给与会人员。分装文件要认真、细致,不能出现漏装或重装的情况。4.分发重要文件一般要编号、登记。5.一些征求意见稿,或保密性文件,需要在会后退回的,则应附上一份文件清退目录或清退要求的说明。
17、准备会议物品和设施:会议用品和设施的种类
1.常用文具。如笔、墨、纸、簿册等常用文具。2.印刷设备。如打字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等。3.会场基本设施。如桌椅、照明电器、通风机、卫生用具、安全通道、消防设施等等。4.会场装饰用品。如花卉、旗帜、会标、会徽、画像、标语口号。5.视听器材。如麦克风、幻灯机、投影仪、黑(白)板、电子书写板、摄像机、录音机、磁带、软盘、光盘、同声翻译系统等等。6.通讯设施。如传真机、电话机、电视机、计算机及相应的通讯网络设施。7.交通工具。如大巴、小轿车等接送与会者的车辆。7.生活卫生用品。如茶歇等。9.专门用品。如奖品、证书、纪念品、投票箱等。
18、会议证件的作用:(1)表明会议期间各种人员的身份,便于接待和会场的管理。(2)
便于代表之间的相互辨认和联系、交流。(3)凭证出入会场,保证会议安全。(4)便于统计出席人数。(5)给与会者留作纪念。
19、会议证件上的内容:1.会议名称,必须写全称。2.会徽。3.姓名。4.照片。
5.证件种类,6.组别或代表团名称。7.证件编号,8.会议日期
20、证件设计注意事项:
1、内容设计上要有会议的名称、与会者姓名、称呼(先生、女
士、小姐等)、身份(职务、职称等)、组织或公司的名称。
2、在设计上应区分正式代表、列席代表、工作人员、特邀嘉宾等与会者的不同身份。
3、重要的大型会议要在证件上贴上本人的相片,并加盖印章。为了便于辨认会场内各种人员的身份,同一会议的不同证件应当用不同的颜色和字体相区别。
4、姓名卡片的大小式样应注意经济适用美观大方。
5、姓名卡片在会议的接待区向与会人员发放,并在主席台等必要的地方放置台签式姓名卡片。
6、会议证件的设计格调要与会议的性质和气氛相适应。例如,庆祝会、代表大会的代表证可以采用红色衬底,以体现喜庆的气氛,学术性会议可以采用蓝色衬底。
7、涉外会议证件可用中文和外文两种文字,外文排在中文下方。
21、会场布置的意义:会场布置是否合理,对于会议的成功与否具有很大的影响。会场的地点和大小是否合适,设施是否齐全,会场的布局是否合理,会场营造的气氛是否与会议主题内容一致,对会议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组织会议的秘书人员必须重视会场的布置。
22、会场布置的内容:1.会场布置的形式:相对式、全围式、半围式、分散式2.安
排会议座次:横排法、竖排法、左右排列法3.布置环境:色调、灯光、花卉、旗帜、标语、气味等。4.布置主席台:主席台座位、讲台、话筒、休息室、主席台背景(会标、会徽等)
23、会议接站、报到、签到、引导工作的重要性:1.接站是跨地区、全国性和国际性
会议活动接待工作的第一道环节。2.报到是会议秘书部门掌握与会人员准确到会情况并实施组织的重要一环。3.签到能保证会议顺利进行,按时召开;准确统计到会人数,掌握与会人员情况。4.引导有利于会场内外正常秩序的建立。
24、会议接站的工作:接站是跨地区、全国性和国际性会议活动接待工作的第一道环节。
会议接站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工作:
(1)确定迎接规格(2)做好接站准备(3)竖立接待标志(4)掌握抵达情况(5)介绍宾主双方(6)安排与会人员上车
25、会议报到是针对需要集中住宿的大中型会议而言的,与会者报到时,秘书人员要做
好以下工作:
(1)查验证件,确认与会者的参会资格。(2)请与会人填写会议登记表。(3)分发会议文件、证件、文件袋等会议用品。(4)预收会务费、食宿费、资料费等费用,当场开具收据。(5)安排与会者住宿。(6)制作会议通讯录的依据,会议结束前发给与会人员。
26、会议签到有以下作用:(1)便于统计实到人数,以确定法定性会议的有效性。(2)
检查缺席情况,以便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到会,或通知缺席对象另行补会。(3)庆典仪式、纪念性和追悼性会议活动的签到簿可以珍藏,留作永久的纪念。(4)与会者的亲笔签名是第一手签到记录,是其参加会议活动的书面证明,可为日后的查考提供历史凭据。在一些法定性会议上,签到还是一种法律行为。
27、报道和签到的联系与区别:联系:都是指与会者到达会场时应办理的手续。会期较
短的会议,一般只办理签到;会期较长,并且需要集中接待的会议,与会者不仅要签到,还有办理报道手续。区别:报道是指与会者到达会议地点时办理的登记注册手续,但不代表每一项活动和会议都参加;签到则是与会者参与了本次会议或活动。
28、会议记录的作用:会议记录是记载会议基本情况的文字材料,是日后工作中可供查
考的凭证。它可以为检查会议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整理会议纪要、下达与上报会议精神、分析研究与总结工作提供依据。它的制作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据此形成的有关公文(如会议纪要、会议简报)的质量,而且会影响其日后转化为档案的质量。因此必须重视会议记录工作。
29、做好会议记录准备工作:
1、准备足够的钢笔、圆珠笔、铅笔、笔记本和记录用纸。
2、准备好录音机和足够的磁带或录音笔来补充手工记录。
3、要备有一份议程表和其他的相关资料和文件,需要核对相关数据和事实时随时使用。
4、提前到达会场,了解与会人员的座位图,便于识别会议上的发言者。
5、在利用录音机(笔)的同时,必须手工记录,可以防止录音机中途出故障。
30、会议记录的重点:
1、会议中心议题以及围绕中心议题展开的有关活动;
2、会议
讨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各方的主要见解;
3、权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论;
4、会议开
始时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
5、会议已议决的或议而未决的事项;
6、对会议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言论或活动。
31、会议记录的方法:(1)根据需要,采取详记和略记相结合的方法。(2)漏记之处,可事先做出记号,然后对照录音磁带修改,也可提示会议主持人请发言者重复内容或对某一术语做出简要的解释。(3)与会者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把人名记录下来。
32、获取会议信息的渠道:
1、各种会议记录,如主席团会议记录、团长会议记录、分
组会议记录等。
2、召集各团组联络员碰头会,汇总情况。
3、收集代表的提案、发言稿、书面建议等。
4、统计分析与会者的签到、报到信息。
33、会议期间安排旅游、娱乐活动的意义:任何一个成功的会议都需要有休闲活动安排,一方面使会议有张有弛,促进会议成功;另一方面,为与会者增加沟通的机会,加强交流。
34、会议期间陪同服务的意义:
1、表达尊重和友好
2、便于沟通和交流
3、提供方便
和保障。
35、会议餐饮主要作用有:
(1)礼仪作用。如东道主举行欢迎宴会、客人答谢宴会等。(2)沟通作用。宾主双方利用宴会的场合和机会,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商谈工作、发表演讲,是当前宴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3)招待庆贺作用。(4)融洽感情作用。
36、宴会的准备
1、:确定宴请对象
2、确定邀请范围
3、确定宴会规格和形式
4、确定
宴会时间和地点
5、确定主持人和致辞人
6、发出邀请
7、拟定菜单
8、宴会厅的布置
9、合理安排桌次和座次。
37、会议交通服务的意义:会议交通服务是对会议车辆进行科学调配以保证会议用车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与会人员的集体活动、会议组织的工作需要、特殊用车的批准使用,应引起会议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否则就不能保证重点,满足需要,可能贻误会议的正常活动,甚至造成开不成会的严重后果。
38、会议交通服务的主要内容:
1、筹齐会议用车
2、拟定会议用车制度和纪律
3、合理
调度会议用车
4、确保会议进程按计划实施
5、对驾驶人员的管理
6、对车辆的维修
7、保养及汽油供应
8、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等。
39、送别会议代表的主要内容:(1)结清会务费用:餐费、住宿费、交通费等。(2)分
发回程票:火车票、机票、船票等。(3)安排车辆送站:小面包车、普通中巴、大巴、旅游客车等。(4)安排领导、专人送客:握手告别,脸呈微笑送至大门外、电梯口或车门口。
40、会议文件的内容:会议文件包括会议记录、会议简报、会议纪要、会议正式文件和
参阅文件、会议总结等。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项:1.整理分发会议记录。2.形成大会决议、简报或纪要3.写总结向上级汇报会议情况4.收全会议材料,汇编会议文件,并分类、立卷、归档(四点)
41、会议评估的常用方法:1.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2.问卷调查评估方法 3.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4.资料的分析方法。
第四篇:乡镇农业科技110服务工作总结
乡镇农业科技110服务工作总结
乡镇农业科技110服务工作总结
按照市、区政府有关农业科技工作的部署,我镇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科技兴镇”战略。一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科技局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我镇以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为工作目标,培育电子农民,大力推行应用实用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增强了人民科技的意识,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推进科技服务工作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好如下三项工作:
一、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及时成立了“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组员从农业办、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抽调组成,同时建立健全了镇农技“110”服务站,全镇13个行政村也相应成立了“科技工作小组”,形成了两级科技网络。镇委、镇政府把这项工作真正列入了工作日程,制定了“工作计划”。,召开全镇科技工作专题会议4次,及时汇报、小结和布置科技工作,解决了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科技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科技宣传力度 抓好科普培训工作
为了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我镇建立健全了镇、村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点和电子农务服务站,并有专人管事。成立了瓜菜等协会,组成人员有80多人。我们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推行农业实用技术工作。为了科技服务工作抓落实,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我们认
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各村建立科技工作宣传栏,定期出版宣传科技内容。利用各村广播站有线电视等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二是安装“农信通”,收集、发布科技和市场信息,推进“三农”信息化。三是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对农民进行知识、法律、科技等教育。四是分专题、分阶段进行科技培训,如蔬菜种植、家禽饲养等技术。我们还聘请专家和农艺师为农民授课,进行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如防虫害、科学施肥、土壤改良、家禽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等进行专门的现场讲解指导,让各农户在各阶段都能听到和看到适合自己的可操作实用技术。一年来,我们开展专门种植技术培训班5期,参加的农民达525人,另是,以会代培训7次,共培训2080多人次,并印发农业技术资料3500份。五是在全镇成立了七个农技协会,培养科技致富能人多人,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运用科学技术发财致富。六是送书下村,为农民提供文化、法律知识、农业科技
知识等精神食粮。七是发挥“农信通”和广播作用,及时收播有关三农政策信息,宣传镇里的好人好事和运用科技发展经济的典型事例。八是为了保证科技信息的畅通,我镇充分发挥农村技术员的积极性,组成科技服务联系人13名,深入到村、组为农民服务,使我镇科学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九是制定一套科技培训和科技普及工作制度,并鼓励农户遵守制度,使全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
三、结合本镇实际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为了扎实创建科技进步先进镇,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我镇不断建立健全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利用电子农务和“农信通”平台,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农业科学技术应用和市场信息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科技进步。我镇重点开展农技服务工作,深入田头开展种植业生产科技服务。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推广应用科学种
植技术,不断引进新优品种,使我镇无公害蔬菜品牌,逐渐形成。由于科学技术种植得到不断推广,科技服务不断完善。通过推广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科技服务,解决了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农民得到了实惠,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学习应用农业新科技的热情。农村经济得到又好又快发展。,我镇科技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实施科技兴镇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镇农技服务110站
第五篇:农业科技为生产实践服务探讨
农业科技只有为农业生产实践服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建设现代农业的支撑保障作用。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要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抓住创新成果的适用性、推广方式的有效性和技术应用的主动性三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把科技人员引入生产第一线,把科学技术引入农村第一线,为现代农业提供持久强大的发展动力。
促进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要多出农业生产真正实用、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自主创新成果。农业科技创新要紧扣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面向农业生产和农民实际需求,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带有全局性、前沿性、方向性的重大科技问题,深入开展综合研究和协同攻关。不断推动科研单位与成果应用主体之间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促进农业科技上中下游的紧密对接,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使科研课题切实来源于实践、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集中力量创造出更多有用的科技成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千万家”,促进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促进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又是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难以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机制不活、手段单
一、投入不足、科技与生产脱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科技成果就难以更好地转化和应用,农业科技就难以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必须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加快科技成果推广的新模式,加快适用科技成果组装配套和推广示范,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水平。
促进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要大力增强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吸纳能力。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最终要靠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他们理解、掌握、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近几年来,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特别是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农民队伍结构急剧变化,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农业劳动者素质呈现出结构性下降趋势。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显得更为紧迫。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接纳和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应心系农民,强化服务意识,带头深入农村,切实解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问题。要树立贴近生产、贴近农民的良好风气,在政策、信息、技术等服务方面,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良好作风,力戒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解决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多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