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学院学生2009、2010支部调研报告
计算机学院学生2009、2010支部调查报告开展创先争优的活动中,学生2009、2010支部是由2009级党员、预备党员和2010级党员、预备党员组成的,隶属于计算机学院党总支。现支部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组成。该支部书记陈金祥同志,也是计算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该支部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都是学院团总支学生分会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支部工作能够完善处理。
支部书记在支部工作中,统筹规划,使2009、2010支部的各项工作能够超额、高效地完成。陈书记同志在加强支部内部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很强的方案,在创先争优活动实行到现在,支部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加强组织建设上,支部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党支部的岗位责任制度,考勤考绩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这些制度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使支部的每个党员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责任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在领导班子建设上,支部从树立良好班子形象入手,要求班子成员在工作上和生活中严于律已,处处以身作则,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纪和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该支部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也都严于律己,积极主动学习党的各项章程和制度,从自身做起,在同学们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陈书记经常召开支部会议,经常和党员同志们谈论学院的各项制度、询问党员同志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大家解答心中的疑惑,也坚定了党员同志们对未来的信心。
支部班子能配合协调、相互支持,共同做好支部的每一项工作,也能在工作中能做到团结、务实和奉献,较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受党员拥护。支委成员能坚定信心,努力做好各项本职工作,同时也能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一身正气,做党员和优秀学生的表率。在发展的新的预备党员、党员中,都是成绩优异、思想道德品质良好、各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优秀学生。新的一批党员、预备党员的加入,为支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党建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后备人才。用于党建工作中的经费,学院党总支也慷慨解囊,对于促进党员进步的活动都积极开展,在支部书记领导下,各项支部活动开展的有条不紊,效果也很明显。支部党员积极参与班级、学院管理与建设,能密切联系同学,向同学宣传党的主张,并且都能够带头做好联系和服务同学的工作,尊重和关心同学,积极帮助同学解难题、办实事。其中多位党员曾在学院两委会担任重要职务,为学院建设出谋划策。在学院班级的各项活动组织中,党员们献计献策,并且能积极主动参加各项有益活动。学生党员带头参加的各项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又促进了班级以及党支部的凝聚力,党支部的工作得到同学的大力好评。
当然,支部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会以这次创先争优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完善支部制度,改善管理机制在广大党员中进行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宗旨下开展工作。
第二篇:学院学生支部工作总结
学生党支部工作总结
一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在院党委的监督、正确领导下,全体学生党员团结一致,思想进步,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原则到位,学习成绩优秀,生活作风正派,工作务实、创新、高效,步调一致;本支部制度相对健全,组织民主生活形式新颖、多样,各种工作紧张有序。圆满地完成了院党委和分院党总支交予的各项任务,有力地配合了团委的工作,有效地指导了院学生会以及各班级的工作,总之本支部各方面都洋溢着生机和活力,先将各方面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本支部简要概况:
本支部有学生党员40名,负责学生支部的教师党员共计1名,其中正式的学生党员8名,预备的学生党员32名。
二、本支部工作方面
(一)思想政治工作到位,辐射度大、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一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院党委一系列有关会议精神,对于2011年的主要会议和领导人讲话都认真开展学习活动,比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100周年上讲话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强化学生党员的爱国意识,让学生党员在各年级和各班级中充分起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先锋和模范,使支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组织纪律方面:民主生活生动活泼,组织纪律严肃,教育及时。及时把优秀团员分子发展到党组织中来,使得本支部及时得到新的补充,壮大发展本支部,使本支部始终保持着先进性,加强本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团结力。对于处于预备期的学生党员加强考核,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全面把握,在2011年年底时候,我们支部开展了创优争先活动,每个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进行自己党性分析,不仅广泛征求党外群众意见,了解班上同学、老师对学生党员的评价,而且开展党内座谈,党员之间相互提出意见。本支部还按时召开支部大会,确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并且安排党员对于积极分子定期考察,每学期的发展对象也是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考察,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确保我们支部吸收进来的党员是表现突出,群众基础较好的;除此之外,我们支部按时交纳党费,认真完成上级党组织交代的各项工作
(三)党课培训各项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党课培训,使广大入党积极分子们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加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而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
1、从严考核,确保质量。根据学校党课培训的改革,我们党课分外了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党课制度,所有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要通过网上初级党课考试才可以被定为积极分子,然后才可以参加中级党课培训,而预备党员参加的是高级党课培训。本参加中级党课培训的人数有40人,并且有6人被评为党课优秀学员。本党课每节我们都进行了严格的考勤,缺勤2次者即视为放弃,党课考核我们采取了闭卷考试的方式,很好地确保了党课培训的质量,为下一步党员发展工作做了个很好的铺垫。
2、优化培训内容,邀请知名党员教师,提高听课效率。此次党课培训,我们学生支部在院党委的指导下,积极邀请院、校等党务工作领导,从而很好地确保了教学质量。在内容安排上,主要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以实际行动做一名合格的党员等。还观看了影片《旗帜》的重要片段,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写了观后感,更加树立了入党积极分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端正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本次党课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上次都有所突破,很好地对广大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入党启蒙教育,使他们学好专业知识并培养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开拓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组织及协作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所学的知识来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工作推陈出新、放眼社会
学生支部在团委学生工作中、分院学生会工作中、各班级工作中充分发挥着战斗堡垒核心作用。
1、本支部本着对学生工作负责的原则,积极配合党总支的学生工作,及时地把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推荐到主要干部工作岗位上去,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求实、团结、高效、创业”的精神。通过近一年来学生工作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了此项举措是完全正确的,团委工作、学生会工作及各优秀班级和优秀团支部的工作成为全校学生工作的亮点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本支部积极构建平台,为学生党员提供服务社会的平台,我们支部党员每年的清明节都回去扬州烈士陵园扫墓,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提高学生党员的意识;此外,我们学生党支部在2011年9月新生入学时期还特别安排了党员服务站,帮助新生入学手续,关心新生。
3、定期安排学生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到新生班级担任“助理班主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院同学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4、本支部大力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年来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中,学生党员占的比重较大,2011年作为建党九十周年,我们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参加“历史的选择”大学生党史宣讲团,去如皋等地宣传党史知识,受到广泛好评。他们认真细致地实践,大都被评为“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他们的作品大都获奖,充分发挥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积极作用,为学院赢得荣誉。
总结一学年以来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还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在新的形势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新,把工作落到实处,在每一方面都起好先锋模范作用。
中共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
2012年3月15日
第三篇:学院学生管理调研报告
装备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李军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全面展开,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根据市场的需求办出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必须根据现有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模式,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我院学生管理现状
我院现有学生数为1350人,其中本科生272人,占学生总数的20%,专科生1079人,占学生总数的80%,男生987人占73%,女生363人占27% ;现有专职辅导员四人,兼职辅导员二人, 全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一人,在读研究生三人。中级职称三人,初级职称三人,35岁以上三人。几年来,我院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制定了许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校园文明建设和学院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表现突出,取得了较好成绩。但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方法、手段都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某些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其突出表现在:
1、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以管代导”的现象仍较普遍,强调单一的管理模式;学生因而缺乏个性和适应社会多种变化的能力,缺少创新精神。
2、教学改革与学生管理相互分离,各自为政,未能形成有机的统一体,随着弹性学分制、分级教学的实施,班级的概念日趋淡薄,但建立在班级基础上的管理落脚点并未改变,加之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缺乏有效沟通,使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真空。
3、管理的时效性较短,如在校园文明建设和本科教学评估中已基本消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课桌文化”、早餐进课堂、上课迟到等现象,目前在我院又有回潮,说明在管理中缺乏恒长性,管理未能达到唤醒学生自我约束的目的。
4、后勤社会化后,后勤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特别是学生公寓管理亟待加强,公寓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应进一步加强。
5、互联网给学生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我院有些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逃课、逃寝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个别学生连续几天泡在网吧里,不思进取。
6、我院专科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知识层次较低,特别是数学和外语基础较差,给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学生学习压力很大。
7、我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受学习和就业压力、人际交往障碍、家庭和经济贫困等诸多因素影响,许多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个别学生有严重的自闭倾向,思想过于偏激。
8、我院学生恋爱现象较为普遍,恋爱动机、爱情观及恋人间的行为举止存在诸多问题,个别人甚至出现在校外旅社包宿现象。
二、加强学生管理的措施和途径
1、更新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大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主体,学校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民主意识,增强平等、服务、公正、创新意识。要尊重广大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他们的民主权利,在工作中应淡化权力意识,多一点感化与引导,少一点生硬与高压教育,尊重学生思想自主,坚持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要正确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要以一种标准来判断学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变以往包
办过多,管得过死的管理模式,构建全新的大学生管理理念和体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营造一个开放、自由、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的理念和创新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教育是学校的主要职能,学校管理活动必须围绕这一职能来进行,管理过程要与教育过程结合在一起,从本质上讲,管理就是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自觉活动。要使大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政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管理与思想教育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重教轻管的结果只能使管理工作难以落实,思想教育就会软弱无力。只管不教,管理就会变成单纯的行政指令,缺乏恒常性。学生日常的行为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措施。如加强学生在校文明行为的教育,就是通过长期推行一种合理的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产生定势心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渐渐地使行为取向与管理目标一致,从而养成良好品质。管理目的达到了,教育效果也实现了。
3、实施分层次的管理模式
大学生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大学过程,贯穿着不同层次的教育管理内容,一方面从大学过程的每个学年来看,其不同年级均有着不同的侧重和要求,另一方面,人的特长、兴趣、爱好不一样,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在管理中应注意个体的差异,因人而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专长得到充分发展,潜力得到充分发掘,应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防止“一刀切”。如对一年级的新生,从入学开始辅导员就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常规管理,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上,强化校纪校规的教育管理,让学生们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品质。各学院应建立院史馆或荣誉室,让新生一进校就亲眼目睹学院的发展史和取得的成果,以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大
二、大三学生,由于他们各方面已比较成熟,则应以导代管,尽量给其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辅导员以指导为主,学生以自己管理自己为主,引导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并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分层次的管理模式能真正使我们的管理工作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加强了管理,针对性提高了,管理也出效果了。
4、加大寝室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
后勤社会化以及教学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政策都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实行弹性学分制,分级教学以来,原有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而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寝室,则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它不仅仅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更是良好学风形成的最基层单位。寝室氛围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一个单元,甚至整个院校的校风校貌,所以学生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应从班级转移到寝室。加强寝室建设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进行文明寝室建设的基础。学校应明确规定学生租住学校宿舍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每位新生一入学就应与分院签订一份《自律协议书》,其内容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协议书》在激励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同时,又对学生不良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大学生大多数已年满18周岁,是法律意义上的合法公民,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搞好寝室建设另一重要环节是选好寝室长,寝室长不仅仅是负责安排好寝室的卫生和值日工作,还要管理好寝室成员的各方面表现,带动全体成员积极向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分院可适当选派团、学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担当此职,认真抓好寝室的各
项工作,在实践中来考察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各方面表现。院学生会和团委还应积极组织以寝室为单位的各项竞赛活动,如定期公布寝室的卫生成绩、大学英语4、6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各项活动的获奖率等,以寝室建设为切入点来不断地提高全院的校风校貌,把寝室真正建设成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针对公寓社会化后入住公寓学生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在公寓中成立临时党团组织,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每楼层为单位,成立不分年级、专业的党小组,以每幢公寓楼为单位建立临时党支部。让学生党员承担责任,成为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核心,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考评,在工作中锻炼、教育他们。目前由于我校宿舍紧张,辅导员进宿舍还有一定困难,但辅导员应定期召开舍长和党小组会议,对宿舍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5、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把握“网上”主动权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学院应使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建立学生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接受和反馈学生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水平。学院通过信息反馈网站及时公布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学风建设情况通报,校内重大活动安排,学生获奖、处罚通报、热门话题、就业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随时了解到学校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措施和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不断完善学生工作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学院通过网络还可以收集学生有关吃、住、行等后勤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保证了后勤和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参与学院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了其主人翁意识,学生通过信息反馈网站与院方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达到共识,化解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的安全与高技术犯罪以及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是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大学生上网。客观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注意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所产生的社会道德问题,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涵,甚至可以考虑在网络上以讨论会的形式开课,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对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自控能力。
6、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爱情观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除采取心理健康进课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卡片等措施外,分院还应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自我调节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院学科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院级心理健康组织,应由分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分院及学校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恶性事件。学院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在明晰了大学生错误的恋爱观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积极疏导大学生感情困惑,引导学生端正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要充分重视人的主体性、人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促进个性和社会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大学管理者管理创新的出发点与归宿。
2006年10月
第四篇:计算机学院学生工作汇报材料
计算机学院学生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
计算机学院学生工作,在学院党总支、学工处和团委领导下,在各部门、学院全体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下和全院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计算机学院的学团工作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令,紧密结合学校关于学团工作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院学生概况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共有学生1034人,共有29个班级,06级共有学生312人,07级共有学生259人,08级共有学生221人,09级共有学生242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80人,软件工程专业236人,网络工程专业341人,专升本77人,其中团员996人,三个学生党支部共有学生党员62人,党员占学生总数6.0%,少数民族110人,贫困生252人,占学生总数24.3%,我院的贫困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校内贷学金和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多种方式,实现100%受到资助。近三年共有47人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计划大赛、ACM大赛、全国大学生攀岩比赛和长春市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赛事上获奖。有55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和周华盛奖学金。
二、学团工作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我们十分重视辅导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着大力气建设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体、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一)专职辅导员建设
我院共有学生工作人员4人,其中副书记1人,专职辅导员三人。我们学团队伍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自身建设,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截止到2010年,我院学团工作人员有一人博士在读,两人硕士毕业,一人硕士在读,累计发表论文20篇,参加省级课题11项,主持省级课题1项,部级课题1项。在注重科研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也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生工作队伍,提高学院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结合今年学生处下发的有关“辅导员建设年”通知,我们确定了明确的学习思路,制定了详细的学习方案,具体如下: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学院党总支和学生工作部的领导下,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学生工作体制,突出学院工作特色和辅导员工作特点,全面加强学生工作干部素质建设,扎实构建工作依托和队伍保障。
2、活动内容(1)学习内容:
①定期邀请学生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学生日常管理方法及经验、大学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同时,邀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辅导员开展业务培训;
②定期组织辅导员兼职导师、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③定期组织辅导员兼职导师、班主任学习名家讲座等有关视频、音频和文字资料,提高理论水平;
④定期按照学校的要求组织派遣辅导员兼职导师、班主任外出参加培训;
⑤支持辅导员兼职导师、班主任攻读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专业,提高学历;
⑥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教育部24号令的内容。(2)具体实施:
①学院制定好《兼职导师、班主任队伍建设暂行规定》明确兼职导师、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②做好辅导员、兼职导师、班主任的工作。学办对兼职老师实施宏观管理,学院对辅导员、兼职导师、班主任开展日常管理与业务培训;
③每月举行一次辅导员、兼职导师、班主任交流会,每一名辅导员、兼职导师、班主任每个月要准备一个与学生工作有关的题目在交流会上进行交流探讨并做好学习笔记和发言记录;
④开展辅导员、兼职导师、班主任读书读报活动,定期阅读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学习中央十六号文件和教育部24号令等相关内容,写好心得体会;
⑤不断加强辅导员、兼职导师、班主任科研的能力,在不断用理论武装头脑的同时要不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探讨、创新,摸索工作的新思路,研究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课题和撰写相关的文章;
⑥学院定期对辅导员、兼职导师、班主任进行考核,主要从理论学习、自身业务、科研情况等方面考察,年终统一给辅导员打分。
(二)兼职导师、班主任建设
在做好专职辅导员建设的同时,我院也聘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担任兼职导师和兼职班主任。我院是全校率先实行兼职导师、班主任制的学院,也是学校实行兼职导师、班主任制的试点单位。经过与学院研究,给08级每个专业配备一名兼职导师,给09级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我们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详细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兼职导师、班主任队伍建设暂行规定》,作为辅导员队伍的重要补充,我们充分发挥兼职导师、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优秀的专任教师积极参加到专、兼职辅导员工作中来,营造一个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
计算机学院学团工作人员经常性在学生中开展各种理论学习活动和座谈会,深入开展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明确专业学习方向,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学风建设
我院结合学院特点,制定了学院的学风建设实施方案。以“抓学风促提高”、“发展促和谐”为工作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工作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加强学风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学风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1、狠抓三支队伍,为学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1)抓教师队伍,实行导师、班主任制。主要是抓教师的敬业精神、抓教师的教风,用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用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感染、激励学生。在07、08级中实行了导师制度,每个专业配一个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教师,具体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业余科研等工作,并对每一名教师配备科研助理,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我们聘请学院的专职教师09级新生的班主任,在上课时就能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做到有的放矢。
(2)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了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解决好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夯实日常管理基础,我院领导每月开展了由党总支副书记主持的月例会,对其上个月的工作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院党总支把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归结为“三”抓,即抓班委、抓班风、抓学风,良好的班风、强有力的班委会和团支部,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关键。辅导员老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工作认真负责,对学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在学院学生干部、班委的选拔任用上,我们坚持把学习成绩当作首要条件,争取多培养“双强双优生”。班干部每学期调整一次,对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论工作能力有多强一律辞退。这样的用人机制,使广大学生把主要精力都转化到了学习上来。
2、突出工作重点,为学风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持
(1)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风建设活动,鼓励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本学期我院组织成立了软件协会、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协会、程序设计竞赛协会和网络精英训练营四个学习型协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协会由专业教师牵头,以多种形式开展计算机软件教学和编程经验交流研究活动,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计算机知识与编程水平,积极与社会企事业洽谈合作,以真实的项目培养同学们计算机应用能力。
(2)为了让每一名同学达到“学通达精”的学习状态,我院成立了助学协会。这是一个服务性、学术性、大众性的社团,本着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同学们提高学习水平,还能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在学校老师的讲解下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
(3)为了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四点希望”、优化全院学生的学习氛围,我院从众多优秀的学生中选出了成绩优异、乐于奉献的21名同学,他们向我们展示当代大学生群体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形象。以此激励更多身边的学生,学会自尊、自信、自强。他们的榜样作用也能够帮助那些正在迷茫路途上前行的学子们走向光明。
3、以活动为载体,为学风建设搭建良好的平台
我院组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来促进学风建设。学院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召开学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对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进行检查与督促;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以促进学风建设。加强学风建设,要有载体,要有平台,要有抓手。我们调动一切力量,抓住一切机会,积极为学风建设搭建良好平台。
4、以制度为抓手,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学风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我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督察制度:
(1)为了保证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学生工作办公室为各任课教师制作了“每周上课考勤本”,考勤结果与学生每年的综合考评成绩相结合,要求各班学习委员对一周每节课上课考勤情况做详细记录,每周一将上周上课考勤交至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和导师将根据考勤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2)为提高“英语四级”通过率,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我们在低年级中实行了英语晨读制度和每周英语角的活动;
(3)为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辅导员常常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与学生家长联系,做到每学年给学生家长寄去“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学习成绩单,告之家长学院对学生的教育情况和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
(4)对学生宿舍使用电脑进行正确引导,并实行责任人保证书制度,确保学习时间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对一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允许电脑进学生宿舍,并征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5)向教务处申请了“集体晚自习教室”,对自觉性差、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采取了一定的强制手段,要求晚自习必须到指定的地点去参加自习,同时辅导员或学生干部到场督促;(6)为了能使我院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与教育,我院制定了“重点生联系方式”,为了能使一线教师能与重点生随时进行交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此外,我院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早锻炼、晚自修制度,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5、开展育人讲堂活动和职业规划教育
根据学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育人讲堂活动,2009年6月我院特邀请赛斯特IT教育集团SUN认证讲师,SUN开源技术推广大使黄燚,在报告厅为全体同学做题为《经济危机VS软件业的生与死——求职者的内功修炼知道》报告,同学听后深受鼓舞。于2009年10月我院还邀请四海兴唐校长郑名扬,到我院开展学术讲座,为有意向计算机网络方向发展的同学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打好结实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储备力量。
6、以生活园区为基地,形成学风建设的良好环境 寝室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好的寝室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长久保持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因此,我院十分重视学习型寝室、文明寝室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寝室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促进班级学风建设。
首先,发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寝室的模范作用,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起主导、带头作用,共建良好的学风;其次,学院的辅导员经常深入教室和宿舍,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班级的动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既要教育、引导他们,又要关心、帮助他们,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还特别给予学习成绩差、单亲子女、性格孤僻、经济困难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尽力帮助他们减轻生活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改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学生生活园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7、当前学风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1)经过全院各位老师的共同的努力,我院学生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好转,与2008---2009学年相比,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不及格人数由上学期的834人下降为657人,不及格人数由占全校人数的13.5%下降为8.5%,成绩及格率提高了5%。
(2)今年全院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与去年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院刘朕、李瑞、钱进三名同学获得2009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吉林省赛区一等奖;我院范宪美、孙开洋、姜晓桐等同学在2009年代表学校参加“长春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荣获三等奖。
(3)学习纪律提高。课堂违纪减少;上课迟到减少;考试违纪减少。
(4)学习氛围改善。以对落后学生进行重点帮扶为工作重点,以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考研学习小组”、“学习兴趣小组”、“党员帮扶小组”,任课教师考前辅导与同学间互学互帮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院领导及辅导员老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高年级同学高度重视,组织其每晚于学院会议室进行自习。如今进阅览室的人数多了;借还图书的人数多了;夜自修的人数多了;自管互助的人数多了。
学风建设是学院发展的基础,是我们永恒的主题。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在广大的同学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坚信只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追求,我院的学风建设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未来的工作还很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我们要有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院的领导下群策群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把学风建设的工作做好做扎实。
(三)安全稳定工作
计算机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稳定教育,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们时刻不敢松懈,时刻放在首位。每逢节假日,辅导员都要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大会,一再叮嘱学生注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并且签订安全稳定承诺书,并在各个寝室设定了防火安全责任人。经常性地通过年级大会、班会和走访寝室等多种形式对学院的学生进行教育,并通过向学生下发《计算机学院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学生走过街天桥的通知》等,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近期,各地学校都接连发生了侵害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事件,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学校关于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和我院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安全、和谐、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近期我院学工人员开展了以下工作:
1、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结束后,李贵海副书记立即召集我院全体学工人员开会,迅速成立“计算机学院学生安全隐患排查小组”,李贵海副书记任组长,学办主任宋钦宇,辅导员褚国兴、郭志伟任副组长,院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舍委会主席团全体成员、各班级班长、支部书记为组员。小组主要负责排查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构建学生联系和安全监察网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的向学院反映情况。2、2010年5月26日学办宋钦宇老师亲自主持召开班长、支部书记会议向各班简要介绍最近发生在学校及周边地区的危害学生学习生活的事件,希望各班长、支部书记能够多关注班级有异常表现的同学,特别是平时比较孤僻的学生,最近学习、感情等方面受挫的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的表现是否有异常。
3、以原有的班级应急网络为基础,重新建立一个以年级、寝室为单位的安全应急反应网络。使每一学生在上课或寝室所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地反映到学办,不留盲区。
4、在2010年5月6日学院已向学生下发了《计算机学院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横穿马路现象依然时有发生的情况,我院特向学生再次下发了《关于学生走过街天桥的通知》,并明确提出了如若学生违反学校规定,将按照《长春大学学生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理。
5、学办主任宋钦宇,辅导员褚国兴、郭志伟亲自带队,对全院187个寝室进行逐一的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整改方案。6、2010年5月27日中午,我院在学校报告厅召开全院大会,落实部署安全稳定工作。李贵海副书记亲自给全院学生作了题为《我们都向往风花雪月的爱情,同样我们更要珍惜青春似水的年华》的报告。报告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为主线,希望广大学生能够注意生活和交通安全,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四)党团建设
计算机学院现有学生党支部三个,党员62人。2010年参加学校党校学习39人,列入发展计划33人,你发展25人。一直以来,学院都十分重视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在新生入学时就有计划地开展学院党校学习,进行学生党性的启蒙教育,每年新生申请入党率都能达到90%以上。组织发展工作认真有序,所发展的党员无一人违纪,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理论学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注意培养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学期末的时候学生党员都会自发地组织起党员学习帮扶小组,帮组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辅导功课。在灾区捐款上我院学生党员走在学校的前列。面对甲流肆虐,学生党员冲到了学生的最前面,不仅做好自己寝室的消毒,还帮助其他的同学,主动到教室、办公室等公共地区进行义务消毒,充分地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五)解困助贫
1、勤工助学
在帮助困难生工作中,我们时刻关注着困难生的生活。首先,了解每个家庭困难学生的情况,并且登记在册。再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我们学院共为14名同学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同时,我们还积极联系学校的其他部门,请他们提供一些岗位,帮助这些困难生。另外,我们还积极为困难生联系家教。
2、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费的减免
国家及学校的好的政策,是解决学生生活困难问题的又一重要手段。在各种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和学费的减免上我们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制定出适合我院的实施方案,保证整个发放过程公平、公正、公开。首先,根据个人申请、班级民主评议、班委会民主推荐再结合个人平时表现,确定出班级需资助的学生名单,再分别召开班会,通过细化要求,再对每个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选,拟定出获资助人选,之后对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人选。在2009年的奖学金、助学金发放工作和学费的减免工作过程中,无一人投诉。
3、国家助学贷款和校内贷学金的发放 根据国家和学校的统一安排和要求,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和校内贷学金政策,使每位需要资助的学生都能得到资助,解决学生的经济上的困难。
(六)考风考纪及诚信教育
在每学期的期末,计算机学院的学工人员都会召开年级大会,专门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要求同学们能诚信答卷,并且明确了违纪的严重后果,在考试前会组织学生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
对于有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我们也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诚信教育,对他们讲解国家的贷款政策和及时还贷的必要性。尤其是对有贷款毕业生,着重向他们说明还款的政策和方法,提醒他们进入社会后都有自己的诚信档案,关系到将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十分重视诚信。
(七)学生活动
1、社团活动
我们结合学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成立了软件协会、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协会、程序设计竞赛协会和网络精英训练营等四个学术型的协会,并且大力开展社团活动,通过校内授课、协会培训和参加比赛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竞争力。现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长春大学计算机学院第九届“网络文化节”正是依托这四个协会进行的。
2、学生课余文化活动
在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我们也不忘开展多种多样的课余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生会体育部联合经济学院、软件学院共同组织的“三院”运动员选拔赛,丰富了同学业余生活,加强了学生团队意识和为学院争光的决心;为了营造美好的家园,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我院开展了“繁荣寝室文化,创建和谐校园”的寝室文化节;由院学生会学习部组织了“创建优良学风从我做起”主题征文活动,开展了“我的未来我做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座谈会,通过此次活动引起全体同学的共鸣,激发大家立足学业、齐心向上,为推进自己美好的前程而努力奋斗;以创建“勤学、勤思、勤做、立志成才、健康向上”的优良学风为目标,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习环境,我院开展了新老生交流会;承办了由校团委主办的“我爱我的祖国”博文大赛,征集到近200份博文,评选出优秀博文10篇。真正达到了“学生有收获,活动有成果,品牌有特色”的预期目标;院学生会秘书处组织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辩论赛、“学风建设从我做起”征文活动、象棋“登顶”赛、书法大赛、篮球赛等。
四、取得的成绩
近两年,随着计算机学院学生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我院的学生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我院张鹏同学07年11月荣获长春大学网络文化节FLASH二等奖、软件设计三等奖、网站设计三等奖,自08年6月接管了长春人事厅管辖的吉林留学与专家服务中心网站的维护工作,09年11月张鹏同学受邀参加了微软中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技术大会TECH•ED2009。会上,张鹏同学与陈广琛、李超、桂素伟等多位名师就HI百度的SILVERLIGHT版本的数据延迟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得到了大会好评及肯定。范宪美同学在09年代表学校参加“长春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荣获三等奖。06级戴洵在08年4月到08年9月开发了«长春大学就业信息网»,08年12月参加开发iCooLEN英语学习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E初级网络工程师认证;09年12月荣获长春市软件文化节程序设计二等奖。姜兆阳同学制作了吉林大学学生论坛“第5频道”首页,并维持定期更换主页主题风格,制作视障学生在线问答系统,并参与制作“团报团购”—团团网,参与孕婴网站—“吉林妈妈网”的制作,参与商场导购网站—“长春购物网”制作,参与制作黄页网等。
在刚刚结束的中软吉大杯第四届吉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我院获三等奖两项。另外,我们还有多人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吉林赛区一、二、三等奖,200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获长春市优秀团队,所形成的调查报告获百佳优秀报告。
在学院领导及学生处、团委的领导下,我院学生工作人员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但我们始终认为自己离上级对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多思考、善动脑、树立开拓创新精神,力争使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有所增强,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效果都有所提高。相信,在校、院领导的培养和同事们的关心下,我们会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全力去做好每一项工作,在紧张而充实,忙碌而快乐的工作环境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扎实工作,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学生工作队伍。
计算机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2010-6-7
第五篇:计算机调研报告
关于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发展调研报告
2007-07-22 07:43:40| 分类: 学校部门文件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关于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发展调研报告
岳阳计算机学校
为了对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进行指导,制定出符合我校当前以及未来若干年情况的计算机专业发展的规划,促使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良性发展,努力使我校的专业设臵、教学体系、师资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校领导责成教务处与培训部成立了相关工作组,开展了计算机专业学科发展的研究,于2002年4-9月间,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的角度,就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领域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我校的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的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议。
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计算机人才?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从而为确定我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基本的依据。
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
全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性产业。党的十六大提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大战略。在“十五”期间,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将以3倍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个人电脑普及率已达到每百人2.57台的水平,个人电脑的年销售量已超过900万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市场。我国互连网用户已达6800万,占世界第二位,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已达2572万台。总体上看,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具有快速发展的条件。
为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信息产业“十五”规划提出,到2005年,全国将在信息产业领域投资1.7万亿元,其中用于信息化的投资总量将超过1万亿元。我国正在建设十多个国家级的大型信息系统,“金关”、“金卡”、“金税”、“金桥”等工程将带动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随着我国加入WTO,全国各大企业都将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中型企业也将陆续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小型企业都将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取得很大进展。“十五”期间,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都将有很大的发展。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都设立了计算机或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和计算机网络,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教育部制订了全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全国中小学校都将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
1.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2001年,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样本数为638家企业):对信息化效果满意的企业占总数的6%,较满意的企业占52%,不满意的企业占26%。也就是说,将近三分之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具有21世纪先进网络的企业,却只有20世纪90年代的软件,80年代的应用。这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002年的企业信息化状况调查表明,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未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技术人才的供需矛盾。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外,广大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还非常低。随着我国信息化向广大地区以及各行各业全面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大批量进入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各行各业,据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实施信息化的关键在人才,在我国大规模地实现信息化,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的各个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
2. 软件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开发软件对于推进计算机应用具有关键作用,软件专业人才是信息技术人才的核心。如果我国没有自己的软件开发队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国家的信息化就会完全受制于国外。近十年,由于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政策积极扶持以及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软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的软件营业收入是十年前的25倍,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30%,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预计2005年软件产业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2002年为1100亿元),软件出口将达到50亿美元(2002年为15亿美元)。
但是,我国的软件产业整体规模不大,目前总规模仅占全球的2%,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也只有8%左右(美国为30%),中国软件销售总收入甚至不到微软公司的一半,软件出口能力只有爱尔兰的12%、印度的19%。影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是软件专业人才的结构性短缺。2002年我国软件从业人员59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34万人,包括:高级人才4万人,中级人才20万人,初级人才10万人,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体设计师、软件市场开拓人员、软件质量评测人员,而且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工作,承担标准化程序编写和软件测试的人员。根据国际经验,合理的软件专业人才结构均为金字塔型结构,高、中、初级软件专业人才应基本维持在1:4:7(或1:4:8)的比例。国务院于2002年底发布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要求到2005年,我国软件专业人才应达到80万人。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我国需要高级软件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这就意味着到2005年,我国高级软件人才短缺2万人,初级软件人才短缺36万人。软件专业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已成为制约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将采取措施加快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高级软件人才的质量,加速培养基础性软件人才。
根据以上分析,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初级人才具有很大的需求,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应由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来承担。由此可见,大力改革和发展计算机应用和软件专业的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推进我国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在整个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成为热门职业,职业院校中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在北京市抽取的72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招生专业点共计386个,而计算机应用和软件专业点有96个,约占四分之一。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共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中等职业学校1400所,占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8%,2002年,全国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达到150万人。
2003年,由教育部职成司牵头,对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广州等省市773个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数据表明(表1),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臵。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根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关于软件人才培养渠道的统计数据(《我国软件人力资源的现状及教育培训体系》2002年4月)可以看出(表2):
表1: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统计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初级人才岗位 比例(%)
1、计算机销售/技术支持服务
31.0
2、信息收集/录入与数据处理
29.0
3、办
公
文
秘
21.5
4、局
域
网
维
护
与
管
理
6.2
5、多
媒
体
制
作
4.8
6、网
站
管
理
与
维
护
4.1
70.6
8、其他
2.8
表2:我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渠道统计
、软
件
编
程
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渠道 比例(%)
高校及科研机构
培训机构
自学、在职教育
职业技术学校
归国留学人员
其他
目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培养软件人才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而职业教育所培养的软件人才所占比例非常低。也正是由于目前这种软件人才的培养渠道构成,造成了软件人才不合理的“橄榄型”结构,使得软件业的人力成本过高。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领域学历教育发展的同时,我国的IT培训市场已有了很大发展。据CCID(赛迪顾问)统计和预测,2002年我国IT培训市场已经达到25.3亿元,预测未来几年将以30%的速度增长。有些培训机构结合实际技能的需要,跟踪新技术发展,培训质量高,灵活开放,服务好,生源多,深受用户欢迎,知名度也高。现在的IT培训客户需求越来越呈细分化、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对个体客户而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企业客户而言,对个性化的、定制的培训需求迅速增长。面向社会的计算机培训,为缓解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数培训是针对专项软件的使用技能,还不能替代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正规学历教育培养的具有全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为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教育应积极应对计算机培训市场的挑战,坚持面向市场,深化各方面的改革,提高学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针对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相关部门和企业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特别是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师资能力、教学设施、课程设臵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面对面的访谈调研。为此,我们认为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文档规范、安全性措施、维护管理经验等重要内容基本上没有进入教学,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少能适应IT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软件开发型人才都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客观的分析之,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2.专业师资职业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滞后
就一般教师水平而言,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大部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面的教学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主要是缺乏具有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3.认证考试种类繁多,一些证书对毕业生就业帮助不大
基于教材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等很多方面的制约,使得目前职业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学校的考试方法单一。社会上有些认证考试是针对非专业人员的计算机普及考试,无法检验专业人员的能力,也无法对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提供指导和反馈。对发达地区来说,有些认证考试内容陈旧,行业对其认可程度也较低;有些认证考试注重公司产品,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差距较大,不能与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接轨。学校本身难以选择合适的认证考试推荐给学生。学生在就业前,缺乏对即将进入的行业有准确的认识,使得学生面对很多认证考试只能盲目选择,疲于应付,对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冲击。
4.专业实训条件以及软件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依靠政府教育经费建立发展起来的。虽然已普遍建立计算机房,但由于种种原因,上网条件、微机组装以及局域网组网实验室等还难于满足要求,也没有实训基地,整体表现出实践教学设施条件不足,特别表现在软件教学资源不足,现有硬件条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5.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许多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要求把握不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一些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领域的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
三、对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行业主管部门要对行业职业教育进行协调和业务指导,职业院校要及时调整专业设臵,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的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广泛吸引和鼓励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院校授课,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根据《决定》要求和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领域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1.大力宣传落实国务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务院16号文件的精神统筹规划协调,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利用相关企业实训条件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管理人员等社会资源,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点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促进本地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省可以分别建立若干所示范性的中职和高职重点院校,作为示范性职业教育基地。
改变升学至上、文凭至上的观念,明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提高对适应就业需要重要性的认识。改革一切不利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设臵、课程设臵以及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方面的政策,可以按教育部职成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提出的改革框架推行,各地可以在此框架内因地制宜实施,在专业设臵和课程设臵方面原有的束缚性政策应该停止执行,对专业人员强制参加非专业性计算机普及考试的政策也应停止执行。职业院校应针对生源状况和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逐步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包括建立学分制,设臵选修课程等。
2.调整职业教育专业方向的设臵
根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结合对部分职业院校的访谈调查结果,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有:办公软件应用、网页制作、初级软件编程、平面设计、小型网络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组装、多媒体制作、计算机销售和技术支持服务等。建议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臵方向为: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办公自动化。建议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臵方向是: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各职业院校应该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毕业生就业面向,设臵相关的专业方向。
3.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为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推动职业学校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的要求,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应全部实施双证书教育。
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领域,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将推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了计算机等级证书。一些IT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也推出了相应的证书。职业学校应根据所设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选择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和满足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或培训证书,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
为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新技术实践能力,以及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创新教学、互动教学的能力,由教育部牵头,信息产业部协助,有关IT企业参与,有计划的在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实施教师轮训和教学研讨,开展继续教育。职业院校应建立教师进修的激励与评价机制;与此同时,应多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可以聘请计算机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聘请IT企业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才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等,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5.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职业教育应以实用性为目标,以兴趣为引导。在学生基础文化素质普遍薄弱的情况下,采用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和突出个性的学习方法,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指导学习(如演讲、辩论、项目实习等),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与应用工具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与职业素质。IT教育的特点应是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侧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我们要探索出一套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课、上机课、学习指导课、在线学习课融为一体:以理论课讲授专业知识;上机课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学习指导课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在线学习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要强化实践型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企业项目实训。
职业院校应改革考试方式,减少背诵性的试题,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可采用笔试、机试、综合作业、项目评审、毕业设计考核等方法,并以此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学校考试应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
6.教材开发与更新
建立教材开发体系,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充分调动地方、企业、学院和社会机构的积极性,共同开发实用性强、适合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应该丰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教材的形态,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学员用书)、教案(教师用书)、授课演示文稿、在线学习课件、作业案例、毕业实习案例、习题集、参考书等。按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就业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应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7.强化学生就业指导
在我国,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要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培养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使其能够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系统和个性化的指导,并做好学生毕业后的职业介绍和就业推荐工作,拓宽就业渠道。职业院校在强化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应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设臵中除基础课、专业课外,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和行业规范、国际标准教育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培训就业技巧,规范就业流程。职业院校要设臵就业指导机构和专职的就业指导员。从学生素质教育课入手,培训学生的应聘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计划的、渐进的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现状与需求,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三是提供就业渠道。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建立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一方面要形成适合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8.建设和完善专业教学与实训条件
建设和完善包括计算机房(局域网)、计算机组装实验室、局域网组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互联网连接在内的教学设施,切实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集中的、资源共享的、设备精良的实训基地。在重视硬件条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配套的软件资源的建设,发挥教学与实训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