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上半年陕西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2年上半年陕西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2012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定执行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方针,坚决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继续加大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系列的不懈努力,我省上半年农业、农村发展成绩喜人。陕西调查总队调查资料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省夏粮丰产在即,夏播作物面积稳中有升,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但“三农”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畜牧业发展形势,值得关注。
一、农业生产“粮喜肉忧”
(一)夏粮生产形势喜人
1、小麦稳定增产
2012年小麦播种面积1691万亩,较上年减少0.8%。预计亩产比上年明显增加,总产受面积减少影响稳定增加。从去年播种至今,影响小麦生产的有五个有利因素和两个不利因素:五个有利因素:
一是整个生育期墒情较好。去年播种至今,冬前各地降水量普遍偏多,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秋淋天气;越冬期降水基本正常;小麦返青后,降水量各地虽然偏少,但降水较为及时,补充土壤水分。同时,各地群众针对去年秋播种期间雨量充足,播期推迟等因素,施肥量相对往年有所增加,特别是氮肥,使旱地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据调查,渭北旱塬加大施肥量10-20%,今年旱地小麦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有望获得大丰收。
二是各级政府扶持粮食生产的力度持续加强。针对小麦吸浆虫重发的严峻形势,我省因地制宜、因事出策,在严格落实中央8750万元“一喷三防”资金的基础上,省财政专门列支吸浆虫防控专项资金700万元,各市、县、区财政也积极加大防控资金投入,配套3000多万元,在全省开展了“防虫保粮”行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是品种布局科学。去年秋播前,我省及时下发小麦区域化布局指导意见,主栽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全省良种率显著提高。
四是小麦苗情转化较为理想。由于播期土壤墒情适宜,各项技术措施落实较好,小麦出苗整齐,苗全苗匀,群体充足,冬前苗情与常年相当。开春后,我省根据苗情、墒情和天气情况,及时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各项农技措施落实较好,苗情升级转化快,比常年和上年普遍偏好,旱地小麦苗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五是返青后气候利大于弊。受早春气温持续偏低影响,小麦春发慢,返青、起身期较往年推迟,孕穗期拉长,有利于小穗数和小花数的增加,同时基部第一、二节间缩短,植株自然高度普遍降低,增强了植株的抗倒伏性,抑制了无效分蘖的滋生,提高了大蘖及主茎成穗率,减少了养分、水分的无效消耗。进入4月份以来,降雨偏少,气温回升较快,小麦生育进程加快弥补了前期生长发育迟缓,生育期推迟的不足。
两个不利因素:
一是小麦播种面积减少。由于农资和劳务价格稳步上涨,种粮成本增加,特别是种小麦只是农民保口粮的一种无奈选择,商品率较低,面积呈现逐年下滑之势,加之去年秋季陕西降雨较多,部分地区积水影响冬小麦播种,近年来,虽然小麦市场价格小幅上涨,但明显低于CPI的上涨幅度,影响农民夏粮生产积极性,小麦播种面积持续下降,2012年小麦播种面积1691.4万亩,同比减少13.6万亩,下降0.8%。
二是病虫害偏重发生,特别是我省小麦吸浆虫大面积爆发。据植保部门监测,全省发生面积达830多万亩,达到防治指标的250多万亩,重发面积85万亩。是建国以来第三次大面积发生,范围之广、危害之重为历年少有,“虫口夺粮”的形势和任务异常艰巨。
2.油菜总产与去年持平
2012年我省油菜280万亩,较上年减少0.7%。我省油菜主要集中分布在陕西南部汉中盆地和安康月河川道地区,常年种植面积占全省60%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的三分之二。其余主要零散分布在我省关中地区,且多为直播油菜。由于去年播期持续阴雨影响,导致油菜主产区移栽时间拉长,移栽质量降低,直播面积增加。冬前苗弱苗小,但冬季降温较晚,苗情转化较好,春季虽遇干旱,春灌面积较大,花期晴好天气较多,温度回升慢,对水浇地油菜角果的形成较为有利。
总体来看,油菜长势良好,仍是一个丰收年,陕南水地与去年持平,旱地较上年减产,关中略增,全省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夏播作物总面积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据陕西调查总队对全省36个国家调查县(区)的2130户农户夏播种植意向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陕西夏播作物总面积为1872万亩,同比增加3.5%,其中夏播玉米面积1319万亩,同比增加4.1%,水稻夏播面积176万亩,同比减少3.4%。
总体来看,2012年陕西夏播作物总面积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夏播玉米面积稳定增加,水稻面积减少。原因在于:一是近年来畜牧业快速发展对饲料粮玉米需求量增加,推动玉米价格升高,并且种植玉米省时省力,田间管理较为简单,不影响劳动力外出打工,因此玉米种植效益高,导致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二是种植结构调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灌溉设施损坏等原因,造成水稻田面积减少。
(三)畜牧业生产形势需要关注
2012年上半年,陕西生猪价格持续走低,饲料、人工价格上涨,养猪户出现亏损现象,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生猪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猪价格逐月走低。春节期间,生猪价格最高超过19元/公斤,随后逐月下降,5月跌至年内最低点。据5月中旬对商洛、榆林、汉中、安康、铜川、咸阳的跟踪监测显示,生猪价格处于13.2-14元/公斤,较一季度降幅超过了15%。二是仔猪价格走高。与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相反,仔猪价格上半年一直在高位徘徊,据了解,目前澄城县、礼泉县仔猪购买价格分别500元、550元。三是饲料价格小幅上涨。据调查,咸阳市玉米平均价格为2.2元/公斤,较年初上涨8.3%;豆粕平均价格为3800元/吨,较年初上涨18.7%;肥猪全价料价格根据不同品牌上涨幅度不同,总体平均价格每吨上涨150元,较年初上涨5%。四是生猪养殖户在亏损边缘坚持。外购仔猪养殖户亏损严重,自繁自养户目前尚能保本或略有盈余。以澄城县外购仔猪养殖户出栏每头110公斤重的肉猪为例,整个生产过程成本如下:购买仔猪500元,饲料825元,防疫费85元,人工支出105元,加上伤亡损耗、利息支出等费用,测算成本接近1600元,但按目前生猪市场价格,每头肉猪出售收入还不足1500元,每头肉猪亏损100元左右。如果仔猪自繁自养,每头仔猪成本在320元,每头肉猪略能盈利100元左右。
根据一季度统计调查资料显示(畜牧业抽样调查每季度统计一次,现尚无上半年数据),一季度末,全省猪存栏821.1万头,增5.3%,其中能繁母猪85.3万头,增4.2%;出栏400.9万头,同比增3.8%。牛存栏139.7万头,同比增2%;出栏14.4万只,增2%。羊存栏590.8万只,同比增6%;出栏142.0万只,增6%。家禽存栏5925万只,同比增4.6%;出栏1607.4万只,增5.4%。
另外,今年上半年,全省鸡蛋价格不断走低。据对我省部分县市调查,目前养殖户出售鸡蛋价格普遍为6-7元/公斤,部分养殖户出现亏损。
二、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
2012年上半年,我省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生产经营收入仍然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撑,务工收入成为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租金收入和惠农政策补贴增势强劲,为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提供了有益补充。
据一季度统计调查资料显示(农民收入每季度统计一次,现尚无上半年数据),全省农村
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63元,同比增加246元,增长15.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支出2101元,同比增加326元,增长18.3%,其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0元,同比增加287元,增长23.1%。
农民现金收入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工资性现金收入增幅超两成。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现金收入777元,同比增加132元,增长20.5%。工资性现金收入占现金总收入的比重为41.7%。其中,人均本地劳务收入317元,同比增加39元,增长14.0%;人均外出务工收入404元,同比增加82元,增长25.7%。
二是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仍居收入“一把手”。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806元,同比增加54元,增长7.2%。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占现金总收入的比重为43.3%,仍是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中,第一产业现金收入538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现金收入33元,同比增长25.9%,第三产业现金收入235元,同比增长16.3%。
三是租金收入推动财产性收入迅猛增长。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现金收入63元,同比增加21元,增长50.0%。其中,人均租金收入32元,占财产性现金收入49.7%,对财产性现金收入贡献率高达54.8%。
四是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助转移性收入强劲增长。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现金收入217元,同比增加39元,增长21.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政策性现金收入74元,同比增加17元,增长28.6%。政策性现金收入中的最低生活保障费、新型养老保险收入分别为15元、11元,同比增加分别为9元、7元,两者对政策性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51.8%、43.3%。
三、农村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呈“三升一降”特点
上半年,贫困地区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但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据对陕西49个农村贫困地区居民现金收入调查资料显示:2012年一季度(贫困监测每季度统计一次,现尚无上半年数据),陕西农村贫困地区居民现金收入人均1541元,同比增加196元,增长14.6%。比全省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低了0.6个百分点。
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呈现三升一降特点:
一是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贫困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694元,同比增加160元,增长29.9%。其中,本乡劳务收入276元,同比增加58元,增长26.5%;外出务工收入353元,同比增加89元,增长33.7%。外出人数比上年增长了3.7%。
二是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长较慢。一季度,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652元,同比增加39元,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人均499元,同比增长了0.3%,一产收入中的农业现金收入人均303元,同比下降1.4%;牧业现金收入人均179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现金收入人均21元,同比增加4元,增长了24.9%;第三产业现金收入人均132元,同比增加33元,增长33.3%。
三是转移性收入继续增长。一季度,农村贫困地区居民转移性收入人均173元,同比增加8元,增长了5%。其中:领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费和来自政府的补贴分别为8元、16元和18元,同比分别增加5元、7元和7元。
四是财产性收入下降较快。一季度财产性收入人均22元,同比减少了11元,下降了33.3%。其中,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下降 33%;租金收入下降了75.5%。
四、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强化农业自然灾害预警
近年来,我省极端天气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各地应注意预防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对夏粮生产的影响,加强灾情预警,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二)水利灌溉设施质量欠缺制约农业生产
基建对渠道破坏未及时修复、抗旱设施变压器被盗等原因,影响灌溉设施的正常使用,制约冬春灌溉。部分田间水利设施的渠尾部分大多质量较差,地块平整不到位,灌溉时浪费较大,加之管理环节费用较高引起水费过高,影响种粮农民灌溉积极性。
(三)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小麦生产投入
一方面,由于套袋苹果等经济作物价格涨幅较大,部分农户重经济作物生产,在春灌期间受灌溉设施的限制,只好先安排灌溉经济作物,最后逐步灌溉小麦等粮食作物;另一方面,玉米亩产收益高于小麦,且田间管理简单,不影响劳动力外出打工,部分种植户弃小麦而种植玉米。陕西调查总队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同比减少0.8%,而农户夏播玉米种植意向面积同比增4.1%。
(四)关注土地撂荒现象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气候、灌溉设施、病虫害等多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种地收益少风险大,外出务工收入高且较稳定。因此越来越多青状劳动力选择外出从业,没有充足的劳动力,造成近年来土地撂荒情况严重。建议应探索建立高效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土地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通过机械化、电气化和集约化的耕作管理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得规模效益,以此解决土地撂荒现象。
(五)生猪养殖困难不少
目前,我省生猪养殖面临如下三个问题:一是饲料、人工成本上涨,仔猪价格高等推动养猪成本上升;二是生猪生产信息监测预警机制欠缺,养殖户盲目跟涨杀跌加剧生猪价格剧烈波动;三是规模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偏弱。建议加大财政对规模养殖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健全生猪生产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猪肉储备调控能力,以减小市场波动的振幅。
(六)生产成本上涨,挤压农业生产效益
受煤炭、石油和人工成本等价格上涨影响,今年种子、农药、化肥和柴油等主要农资价格同比普遍上涨,种子上涨了15-20%,农药上涨10-30%,化肥上涨10%左右,柴油上涨5%以上,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直接影响农民生产投入积极性。农资、劳动力成本上涨挤压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收益,要通过“降” 与“补”两方面,缓解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压力:一是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面向农户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并加大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二是应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粮食、生猪、农资、良种、农机具购置等各项农业补贴按时足额兑现到位,切实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七)强化农产品信息监测工作,引导农民理性生产
我省靖边、定边土豆滞销事件和近期生猪价格持续走低,暴露出农户存在“重产不重销”的思想。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服务不到位,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完善,最终使得农民与政府部门陷入“农产品价格周期性反复”困局难以自拔。应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以公益性为目的的全国性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及时监测农产品价格、供给需求信息,及时了解农户生产意向,引导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理性生产。
(八)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监测值得关注
我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增收速度均与全省农民有一定差距,扶贫开发任重道远。建议应首先完善我省贫困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贫困地区农户生产生活特点,找准扶贫开发的突破口。
签发:李忠义
核稿:李新强
撰稿:杨晨光 高宇 沈小梅
第二篇: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到本乡镇以外务工经商3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由1.12亿人增加到1.47亿人,年均增加875万人,比“十五”时期年均增加人数多145万人;平均月收入由872元提高到1417元,年均增长12.9%,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低水平徘徊的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55元增加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时期平均提高3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由36.1%上升到4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推动城乡公平税赋、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坚持工业反映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十一五”期间,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加大“三农”投入,增加农业补贴,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消农业税费,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坚持不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的关键举措。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力度,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从提出实行“三个高于”、“三个继续高于”、“三个明显高于”到“三个大幅度增加”、“确保三个优先”,方向更加明确,要求更加具体,力度不断加大。在上述政策措施的推动下,2006~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3397亿元增加到8183亿元,“三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4.5%提高到17.5%,实现了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基本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较快发展。
第三篇:十五农村经济分析
“十一五”集贤县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成效显著
集贤县统计局
“十一五”是集贤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蜕变、为现代农业大发展奠定基础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发展、大跨越的崭新局面。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斯间,我县克服春季低温内涝及畜禽疫情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各项惠农政策鼓舞下,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亿元,比2005年增长124.2%。年均递增17.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1亿元,比2005年增长172.8%,年均递增22.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786元,比2005年增加4007元,年均递增15.4%。“十一五”期间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粮食平均年产量66.6万吨,比2005年粮食年产量高15.6万吨,2010年粮食总产量实现17.1亿斤,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被国家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十一五”我县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优化种值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11万公顷以上,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8%以上,粮食作物中优势 1
作物玉米、水稻、大豆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5%以上,实现藏粮于地。高效特色种植业发展迅速,2010年种植规模达到 1.3万公顷,特色种植业产值达4.1 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86.4%。
(三)牧业经济稳定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生猪、大牲畜、家禽存栏
和出栏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生猪出栏83.9万头,年均增长9.1%,存栏57.9万头,年均增长18.5%;牛出栏9.3万头,年均增长2.8%,存栏15.8万头,年均增长11.4%;羊出栏7.7万只,年均增长8.6%,存栏9.6万只,年均增长9.2%;家禽出栏681.4万只,年均增长4.9%,存栏363.3万只,年均增长10.8%;肉类总产量9.4万吨,年均增长7.7%;禽蛋总产量6237吨,年均增长8.0%。到2010年末,牧业产值实现17.7亿元,占农村农林牧渔总产值的42.6%。
(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十一五”期间,我县充分利用资源
优势,加速建设以农产品为主、科技型精深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群,加快原粮转化增值,实现粮食加工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201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8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8户,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户,形成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20多个加工系列,其中:阳霖牌大豆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同鑫系列面粉、全统豆粉等农产品被认定为省级名牌农产品。201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比2005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49.7%,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77.1%。
(五)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县紧紧抓住国家积极财
政政策和加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不断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了三八水库除险加固、庆生高效节水灌溉、腰屯旱
田节水灌溉、烤烟工厂化集中育苗小区等基础工程,实施了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2010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45.48 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18282台,分别比十五末期增长89.5 %和73.9%,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6%。这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高了全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二、农民增收步伐加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一)、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799元,到2010
年增加到7786元,年均增加797.4元,年均增长15.4%。农民增收主要得益于种植业连年丰收,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增加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非农收入不断增加。贯彻“一免三补”等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收入。
(二)、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明显增强。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消费水平明显
提高,全县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40.5%下降到2010年32.7%。住宅条件进一步改善。2010年末农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5.42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3.4平方米。各种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农民家中。2010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手机139部,比2005年增加86部;拥有彩色电视机104台,比2005年增加31台;拥有摩托车45辆,比2005年增加37辆;同时生活用汽车开始进入农村居民家庭,2010年末每百户拥有3辆;其它家庭设备数量与2005年相比也有较大幅度增加。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县大力发展农村社
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社会救助、农村养老、农村防灾减
灾、各项生产性保险等日益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民生。特别是2010年,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发放基础养老金315.3万元,惠及1.4万人,标志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将在全县逐步铺开,又一项民生工程走进了集贤农村。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村容村貌切实改观
“十一五”,按照新农村建设“十二字”方针的总体要求。集贤县以促农增
收为核心,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为重点,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形成了政府投入、部门配合、以城带乡,农民参与的建设机制,全县新农村建设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一)、劳务经济持续增长。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
来抓,切实加大推进力度,突出抓好劳动力的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创造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2010年,全县共进行技能性培训2200人,引导性培训3.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574元以上,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村公共事业逐步加强。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教育事业较快发展,2010年,全部消灭了农村学校D级危房,全面免除义务教育“两费”,农村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农村文化网络建设全面加强,基本实现了“乡有文化站,村有活动室”的建设目标。农村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全县有乡镇卫生院8家,村卫生所室228个,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新农合参合农民15.2万人,参合率99.08%。农村基础建设水平
突飞猛进。到2010年末,全县乡级公路518.7公里,有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409.5公里,乡镇、行政村通畅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2.8%。宽带覆盖163个村屯,行政村覆盖率90%。全县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8处,受益人口16.58万人。
(四)、村容村貌切实改观。“十一五”,我县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通过“三清”、“五改”、“四化”工作,全县示范村基本实现了柴草不进村、垃圾不出门、绿树围房绕、管护经常化。通过政府“办点示范、农民自觉效仿”的推广模式,全县大部分村通过农村清洁工作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美化,生产与生活方式得到了根本转变促进了全县农村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全面改观。
回眸“十一五”,集贤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正处于加速转型期,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今年及“十二五”时期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夯实农民增收基础,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展望 “十
二五”,集贤农业农村工作必将更加辉煌。
第四篇: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最终版]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推动城乡公平税赋、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坚持不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的关键举措。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力度,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从提出实行“三个高于”、“三个继续高于”、“三个明显高于”到“三个大幅度增加”、“确保三个优先”,方向更加明确,要求更加具体,力度不断加大。在上述政策措施的推动下,2006~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3397亿元增加到8183亿元,“三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4.5%提高到17.5%,实现了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基本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较快发展。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保持农业农村较快发展,对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具有关键作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增大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
从需求方面看,“十二五”时期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一是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带来的增长。众多研究显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还将处于人口增长期。2009年全国总人口为13.35亿人,自然增长率为5.05%,如果以5%。的自然增长率推算,到“十
二五”时期末,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3.75亿人;与此同时,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或从事非农产生业,农产品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和加工需求扩大带来的增长。相关研究表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加速推进,尽管人均粮食消费量可能会减少,但是,人均畜产品和水产品消费量将可能快速增长,这将导致对粮食需求大幅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种的需求日益多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这些都将进一步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
从供给方面看,中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淡水资源总体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不少地方超量开采地下水,缺水将成为制约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局面没有改变,台风、酷暑和严寒等极端气候现象发生的概率增加,区域性、季节性的干旱、洪涝灾害交替出现并有加剧的迹象。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逐步扩大,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任务十分繁重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二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与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覆盖城乡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十二五”时期,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难度加大。一是依靠农业发展促进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的空间不大。在农业连续6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3年超5亿吨的基础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的难度加大;受国内农产品供求状况和国际农产品贸易形势变化的影响,短期内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的空间有限。因此,“十二五”时期通过增加产量和提高价格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难度较大。二是依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呈放缓的趋势。从近几年的变化情况看,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趋势放缓,增速由2005年的17.6%逐步下降到2009年的11.2%。“十二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转移难度加大,这个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三是依靠政策性因素促进转移性收入增长的作用减弱。从近年来的变化情况看,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4项补贴支出,2009年的人均水平比2005年增长了4倍多,但与2008年相比只增长16.2%,增速明显下降。今后随着补贴规模的扩大,补贴人均水平增速下降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在农村公共服务方面,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全国规划内仍有1.7亿左右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的覆盖率仍然较低;农村部分地区农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有相当部分农户仍在危房居住。农村中小学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公共卫生服务条件仍较差,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养老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
农村一些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石山地区和草原牧区,由于资源条件和体制政策等方面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促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也相当艰巨。
(三)城市带动农村作用不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紧迫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呈快速发展趋势。到2009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6.6%,比2000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全国设区市655个,建制镇19234个,城镇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提高。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化质量不高,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首先,城镇人口增长滞后于城市空间扩张。2008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比2000年增长60%,同期城镇人口数量仅增长32%。其次,中国的城镇化具有明显的“半城市化”特征。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6.22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45亿人,他们既没有城市户口,又没有稳定住房,仍处于“候鸟式”迁移状态。第三,城市产业发展对农村带动能力不足,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不够,城镇化的成果没有更多地惠及农村和农民。
第五篇:XX年网络安全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范文)
XX年网络安全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关 键 词】 XX 网络安全 发展趋势
【报告内容】
XX年已经过去,随着四季的轮回,我们开启新的一年, 09年对于信息安全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随着攻击手段不断更新,所面临的威胁也是愈演愈烈。在固有的攻击模式下新型的攻击在09年大行其道,针对的攻击开始大范围爆发,木马也在呈井喷式增长,并且随着木马产业链浮出水面,攻击的本质也在09年有了本质上的改变!Conficker蠕虫、6省断网事件、网络战争、云计算安全、社交网络威胁等等这一系列都成为09年最为火爆的安全关键词。
XX年对于信息安全来说也是严峻的一年,更多的安全问题会逐渐涌现,越来越多的新型安全威胁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总而言之XX年信息安全将倍感压力!
1.垃圾邮件和网络欺骗将立足“社交网络”
毫无疑问,XX年是社交网站迄今为止受到攻击最多的一年。但是与XX年相比,这些攻击可能根本不值一提。Koobface蠕虫等安全问题对社交网站用户形成了很大的困扰,但这些恶意软件仍然是首先感染用户的电脑,然后再窃取信息。但现在,安全专家则认为,恶意软件作者将进一步拓展攻击范围,把恶意软件植入到社交网站应用内部。有了这种病毒,无论用户是否访问社交网站,黑客都能毫无限制地窃取用户的资料和登录密码。
思科在其XX年《安全报告》中揭示了社交媒体(尤其是社交网络)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并探讨了人(而非技术)在为网络犯罪创造机会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社交网络已经迅速成为网络犯罪的温床,因为这些网站的成员过于信任他们社区的其他成员,没有采取阻止恶意软件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小漏洞、不良用户行为以及过期的安全软件结合在一起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可能大幅增加网络安全的风险。鉴于以上,XX年社交网络或许将给我信息安全带来更多的“惊喜”!
2.云计算成为孕育黑客新的温床
云计算在XX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市场的快速发展会牺牲一定的安全性。攻击者今后将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挖掘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API(应用编程接口)漏洞。
毋庸置疑,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IT功能通过云计算来提供,网络犯罪也顺应了这一趋势。安全厂商Fortinet预计,网络犯罪借鉴“服务即安 全”(security-as-a-service)的理念,打造“服务即网络犯罪”(cybercrime-as-a-service)这一特殊品牌。网络犯罪也将效仿企业的做法使用基于云计算的工具,以便更有效率地部署远程攻击,甚至借此大幅拓展攻击范围。
对于云计算将被黑客所利用这个严峻的问题,各大安全公司和技术人员会把精力放在与云计算相关的安全服务上,提供加密、目录和管理、反垃圾邮件、恶意程序等各种解决方案。据悉,着名安全评测机构VB100号召安全行业应该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对抗恶意程序的共同体,分享技术和资源。或许这一提议在XX年能发展到实质性的阶段。
3.大量Mac计算机被病毒感染或黑客入侵
经济危机非但没有伤害到苹果的利益,反而使其业绩进一步提升。但安全专家表示,在市场份额提升的同时,Mac也要面临更多的黑客攻击。过去几年 间,苹果的PC市场份额已经从10%增长到12%,而且没有放缓的迹象。与此同时,在售价高于10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中,苹果更是占据了90%的份额, 但针对iPhone(手机上网)和MacBook的攻击也逐步引发外界关注。安全专家预计,Mac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最易受攻击的目标。尽管多数攻击都瞄准Windows,但XX年将会出现更多针对Mac OS X的攻击。
安全厂商Websense安全研究高级经理帕特里克•卢纳德(Patrick Runald)说:“Mac OS X中没有任何的恶意软件防范机制。”他表示,在CanSecWest黑客大赛上,Mac已经连续两年成为第一个被攻破的系统。
4.智能手机安全问题愈发严重
随着移动应用的不断增多,智能设备的受攻击面也在不断扩大,移动安全所面临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重。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iPhone上的蠕虫病毒,虽然它还不能自我传播,还得依靠电脑来传播,但是我们预计,XX年,将会出现真正可以自我传播的病毒,严重威胁iPhone和Android等设备。
卡巴斯基实验室恶意软件高级研究员罗伊尔•舒文伯格(Roel Schouwenberg)说:“Android手机的日益流行,加之缺乏对第三方应用安全性的有效控制,将导致诸多高调恶意软件的出现。”
总体而言,安全专家认为,随着用户将智能手机作为迷你PC来处理银行交易、游戏、社交网站和其他的业务,黑客将越发关注这一平台。
5.搜索引擎成为黑客全新赢利方式
黑客会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借助钓鱼网站吸引用户上钩,利用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展开攻击便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谷歌和必应(Bing)对实时搜索的支持 也将吸引黑客进一步提升相关技术。作为一种攻击渠道,搜索引擎是非常理想的选择,因为用户通常都非常信任搜索引擎,对于排在前几位的搜索结果更是没有任何 怀疑,这就给了黑客可乘之机,从而对用户发动攻击。
6.虚拟化普及 安全威胁适应潮流
与Cloud类似的是,虚拟化技术也将抓住快速发展的时机。业界中已经有公司开始研究传统桌面电脑的虚拟化。虚拟化不仅能提供一种极高的安全保障,还能方便协作,提高效率。
除了瘦客户机的虚拟桌面以外,企业还将会开始考察笔记本电脑虚拟机以作为创建安全企业桌面的手段之一。虚拟机可利用快照迅速恢复到已知的安全状态配置,从而为网上银行或安全的企业应用提供更高等级的安全保障。工作和休闲可以在同一的硬件上共存,只要相互保持隔离就行。
XX年已经过去,随着四季的轮回,我们开启新的一年, 09年对于信息安全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随着攻击手段不断更新,所面临的威胁也是愈演愈烈。在固有的攻击模式下新型的攻击在09年大行其道,针对的攻击开始大范围爆发,木马也在呈井喷式增长,并且随着木马产业链浮出水面,攻击的本质也在09年有了本质上的改变!Conficker蠕虫、6省断网事件、网络战争、云计算安全、社交网络威胁等等这一系列都成为09年最为火爆的安全关键词。XX年对于信息安全来说也是严峻的一年,更多的安全问题会逐渐涌现,越来越多的新型安全威胁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总而言之XX年信息安全将倍感压力!
1.垃圾邮件和网络欺骗将立足“社交网络”
毫无疑问,XX年是社交网站迄今为止受到攻击最多的一年。但是与XX年相比,这些攻击可能根本不值一提。Koobface蠕虫等安全问题对社交网站用户形成了很大的困扰,但这些恶意软件仍然是首先感染用户的电脑,然后再窃取信息。但现在,安全专家则认为,恶意软件作者将进一步拓展攻击范围,把恶意软件植入到社交网站应用内部。有了这种病毒,无论用户是否访问社交网站,黑客都能毫无限制地窃取用户的资料和登录密码。
思科在其XX年《安全报告》中揭示了社交媒体(尤其是社交网络)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并探讨了人(而非技术)在为网络犯罪创造机会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社交网络已经迅速成为网络犯罪的温床,因为这些网站的成员过于信任他们社区的其他成员,没有采取阻止恶意软件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小漏洞、不良用户行为以及过期的安全软件结合在一起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可能大幅增加网络安全的风险。鉴于以上,XX年社交网络或许将给我信息安全带来更多的“惊喜”!
2.云计算成为孕育黑客新的温床
云计算在XX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市场的快速发展会牺牲一定的安全性。攻击者今后将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挖掘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API(应用编程接口)漏洞。
毋庸置疑,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IT功能通过云计算来提供,网络犯罪也顺应了这一趋势。安全厂商Fortinet预计,网络犯罪借鉴“服务即安 全”(security-as-a-service)的理念,打造“服务即网络犯罪”(cybercrime-as-a-service)这一特殊品牌。网络犯罪也将效仿企业的做法使用基于云计算的工具,以便更有效率地部署远程攻击,甚至借此大幅拓展攻击范围。
对于云计算将被黑客所利用这个严峻的问题,各大安全公司和技术人员会把精力放在与云计算相关的安全服务上,提供加密、目录和管理、反垃圾邮件、恶意程序等各种解决方案。据悉,着名安全评测机构VB100号召安全行业应该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对抗恶意程序的共同体,分享技术和资源。或许这一提议在XX年能发展到实质性的阶段。
3.大量Mac计算机被病毒感染或黑客入侵
经济危机非但没有伤害到苹果的利益,反而使其业绩进一步提升。但安全专家表示,在市场份额提升的同时,Mac也要面临更多的黑客攻击。过去几年 间,苹果的PC市场份额已经从10%增长到12%,而且没有放缓的迹象。与此同时,在售价高于10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中,苹果更是占据了90%的份额, 但针对iPhone(手机上网)和MacBook的攻击也逐步引发外界关注。安全专家预计,Mac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最易受攻击的目标。尽管多数攻击都瞄准Windows,但XX年将会出现更多针对Mac OS X的攻击。
安全厂商Websense安全研究高级经理帕特里克•卢纳德(Patrick Runald)说:“Mac OS X中没有任何的恶意软件防范机制。”他表示,在CanSecWest黑客大赛上,Mac已经连续两年成为第一个被攻破的系统。
4.智能手机安全问题愈发严重
随着移动应用的不断增多,智能设备的受攻击面也在不断扩大,移动安全所面临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重。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iPhone上的蠕虫病毒,虽然它还不能自我传播,还得依靠电脑来传播,但是我们预计,XX年,将会出现真正可以自我传播的病毒,严重威胁iPhone和Android等设备。
&nb
sp;卡巴斯基实验室恶意软件高级研究员罗伊尔•舒文伯格(Roel Schouwenberg)说:“Android手机的日益流行,加之缺乏对第三方应用安全性的有效控制,将导致诸多高调恶意软件的出现。”
总体而言,安全专家认为,随着用户将智能手机作为迷你PC来处理银行交易、游戏、社交网站和其他的业务,黑客将越发关注这一平台。
5.搜索引擎成为黑客全新赢利方式
黑客会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借助钓鱼网站吸引用户上钩,利用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展开攻击便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谷歌和必应(Bing)对实时搜索的支持 也将吸引黑客进一步提升相关技术。作为一种攻击渠道,搜索引擎是非常理想的选择,因为用户通常都非常信任搜索引擎,对于排在前几位的搜索结果更是没有任何 怀疑,这就给了黑客可乘之机,从而对用户发动攻击。
6.虚拟化普及 安全威胁适应潮流
与Cloud类似的是,虚拟化技术也将抓住快速发展的时机。业界中已经有公司开始研究传统桌面电脑的虚拟化。虚拟化不仅能提供一种极高的安全保障,还能方便协作,提高效率。
除了瘦客户机的虚拟桌面以外,企业还将会开始考察笔记本电脑虚拟机以作为创建安全企业桌面的手段之一。虚拟机可利用快照迅速恢复到已知的安全状态配置,从而为网上银行或安全的企业应用提供更高等级的安全保障。工作和休闲可以在同一的硬件上共存,只要相互保持隔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