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习作教案(范文模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习作教案
一、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七律.长征》:红军艰难、大无畏的精神。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二、运用写作方法
a.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①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②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b.可以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①说说你要写谁的什么性格。他有哪些最能表现他性格的事例。
②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将人物的性格写生动。
c.介绍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①写出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②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指导
第八单元习作指导 写场景、写梗概
习作要求
生活中有许多令我们难忘的场景,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组织的春游、运动会,或者跟父母参加的展览会等。请打开记忆的大门,选取一个给你印象深刻的场景,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场景写具体,在写作训练中一定要运用合适的写作方法。
习作方法
1.选择自己要写的具体场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也可以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自然写下来,还可以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写。
2.观察要有方法,可以是由点到面,由面到点,还可以侧面烘托环境气氛。3.观察典型的事物,写出内心的感受。佳作欣赏
精彩的篮球赛
我班和三班的女子篮球赛,在星期一的下午举行。我们两个班的同学都坐在球场边上,准备为比赛呐喊助威。
裁判员鸣笛,战幕拉开了。发球、运球、传球、断球、拼抢„„双方运动员个个生龙活虎,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气氛立刻紧张起来。观众的眼睛都瞪得老大,紧紧盯住篮球转来转去,嘴里还不时高声喊着:“加油!加油!”“啊,好球!”我班李雾三步上篮,腾空投进了一个球。三班的同学急了,个个瞪圆了眼睛,叫运动员加油。看,她们的主力队员周静和杜玲配合得多妙呀!杜玲接到球后,一个大转身,左冲右突,投进了一个球。
比分拉开了。我班同学不住地喊:“二班加油!二班加油!”喊声给我班运动员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她们紧紧地盯住对方,寸步不离。
这时,李雾抢前一步,断掉了对方的球。对方一看球被截走了,就跑上来阻拦,李雾迅速把球传给张清方。三班的杜玲和周静左右夹攻,拦住了正要投篮的张清方。只见张清方的脸涨得通红,迅速运球,左躲右闪,躲开了三班队员的阻拦,接着“噌!噌!噌!”三大步跑到篮板前,一个跳跃,手腕一压,篮球应声入网!多么精彩的镜头啊!4∶2,同学们欢呼起来:“好球!张清方好样的!”蹲在场外记分的我也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高喊:“张清方打得好!”接着是三班发球。周静把球发给了杜玲,杜玲巧妙地虚晃一枪,把球回传给篮下的周静。周静正要传出,张清方突然冲到她面前,由于紧张,她竟把球一下子传到了杜玲的身后,被我班的李雾接住。只见李雾迅速跑动运球,一抬腕就投进了一个擦板球„„哨音响了,我班以18∶14结束了上半场。
下半场,运动员们你争我夺,个个汗流浃背,脸涨得通红,有的累得跑不动了,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我班运动员终于以26∶19的成绩,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同学们笑啊跳啊,开心地议论着这场胜利的来之不易„„,【点评】
写篮球赛,以双方主力队员为重点,抓住比赛的精彩情节,抓住接球、传球、拼抢及投篮的一系列动作进行详细描写,突出了比赛的紧张、激烈。场上运动员“生龙活虎”的精神状态,场外观众的呐喊助威,小作者均做了简洁而生动的描写,使得文章更加活泼有趣。
开篇介绍活动内容。
通过侧面描写突出球赛精彩。
球员们认真应战。
场上运动员“生龙活虎”的精神状态。
总结比赛后的心情。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
《小兵张嘎》观后感
我喜欢看一些抗日影片,如《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地雷战》、《亮剑》、《小兵张嘎》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兵张嘎》,尤其是里边的主人公——张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暑假里,有机会我又看了一遍,我深深地被嘎子的机智和勇敢所吸引,被嘎子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小兵张嘎》这部影片主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了替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的故事。
真是闻名如见其人!影片中的嘎子是多么可爱呀!“嘎”气十足!在路上,他误把罗金保当汉奸,虽然闹出了笑话,但显示了他的执着!与胖墩打架,犯了错误,罗队长关他禁闭,只要他承认错误即可,可是嘎子拗着头就是不说话。多可爱的嘎子!看到这里,我不禁为他鼓掌!
嘎子又是多么机智勇敢啊!他和胖墩,乐乐等结成了儿童团,他们与日本人斗志斗勇。在一次战斗中,嘎子的奶奶牺牲了,这使嘎子更加痛恨日本鬼子。为了报仇,嘎子偷偷地溜进鬼子司令部,看见有日本人要骑摩托车走,他就找来两个钉子,将摩托车的轮胎给放了气,又将两个钉子放进了鬼子的车座上,那几个日本人没注意,坐在了钉子上疼得“哇哇”大叫,车子没开多远就翻了。看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为嘎子的机灵感到高兴。嘎子在鬼子司令部左跑右拐,一会儿爬到树上,一会钻在车底下,探出了白洋淀的内奸,搞的鬼子司令部鸡犬不宁。嘎子真勇敢!
《开国大典》观后感
快到国庆节了,我们都非常高兴,老师也很高兴,在这个值得欢庆的日子里,语文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历史片,名字叫《开国大典》,说是送给我们作为国庆节的礼物。我们更高兴了。
这个片子主要讲了中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斗争,也就是解放战争。一开始,国民党是占有绝对的优势的,武器装备都比共产党好多了,兵力也比共产党多,拥有人口也比共产党多,而且国民党拥有很多城市和铁路线,共产党只拥有小城镇,偏远的小山村罢了。照这样看来,国民党肯定赢。但共产党受民众的支持,这点是国民党比不上的。经过2年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略有优势了接着,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接着,中国共产党百万雄师过长江,攻陷了南京。接着,毛泽东在北平,隆重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举行了庄严的阅兵仪式。
看完这部片子,我感慨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努力学习为国家作贡献。可是,现在有很多人觉得,生活幸福了,现在又是和平年代,不用那么努力学习,好好享福就行了。这种观点是错的,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怎么能使国家更富强?也许是,现在也许没有战争,可是将来就一定没有吗?如果我们继续安于平淡,怎么能赶上社会的进步?难道我们能让清朝的腐败重演吗?朋友们,努力学习吧,为国家作贡献。
《开国大典》观后感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电影《开国大典》,这一刻我心潮澎湃。蓦然回首,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战场撕杀,再观今朝中国的强大,我不禁潸然泪下。我被中国巨龙的精神所深深折服。我要向世界人高呼:“中国万岁”!
中国的成长坎坷但不平凡,她的每一步都要为13亿中国人民造福啊!1949年以前,中国处在一个整日弥漫着战火销烟的黑暗中,中国人民向往自由、和平、幸福。于是,他们握紧手中的钢枪,毅然驳起,迸发着石破天惊的力量。终于,在1949年,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将子弹射入了敌人的心脏,彻底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中国人民胜利了,中国人民取得了自由、和平、与幸福。
中国人民等啊等,盼啊盼,期待着1949年10月1日的到来。终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激昂的语调郑重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铿锵的话语通过无线电穿到了大江南北。接着是中国陆军、海军的阅兵仪式,之只见中国健儿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令国人骄傲的日子,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如今这条东方巨龙已经开始腾飞,向着更高的高度迈进。她以其矫健的身姿,睿智的大脑,钢铁般的意志,高傲的盘旋在苍穹上。这一刻,她是世人瞩目的焦点,是上天的宠儿。从此,世人擦亮了双眸,开始从新审视这条非凡的东方巨龙。
“中国万岁”!
《小兵张嘎》观后感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电影时,我被主人小嘎子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一提起小兵张嘎,大家一定都非常的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们佩服。因为嘎子的奶奶被小鬼子给杀死了,所以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在部队里帮助老罗叔和区队长完成了许多任务。有一次因为他和一个农民家的孩子比赛摔跤,结果被区队长软禁。他是多么的可爱啊!嘎子打鬼子非常心切,总是让区队长去端了小鬼子的老家,他是多么的爱国啊!
看完电影,我的感想很多,我想我自己如果有什么任务总是漫不经心的做,一遇到困难就有点要放弃的感觉,但是小嘎子为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奋不顾身,从不放弃,坚持不懈。记得那次学开展一次“科技小发明”的活动,我和自己的同学一起做了一个,当我们满怀信心地开始制作我自己设计的“电风扇”时,却发现了一个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如果把电池和螺旋桨做好了该怎么接上呢?如果接不上不也是前功尽弃吗?当我想好了该怎样接上的时候,电线又不通电了,我没有耐心了,我想到了放弃,但是我一想到小嘎子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的时候,我又坚持了下来。终于我做好了这个“电风扇”。是啊,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为何说无难事呢?因为做了,“难”事则转为“易”事不做则反之。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西游记》故事梗概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大大小小的战争,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全书表现出作者罗贯中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精彩的篮球赛
我班和二班的女子篮球赛,在星期一的下午举行。我们两个班的同学都坐在球场边上,准备为比赛呐喊助威。
裁判员鸣笛,战幕拉开了。发球、运球、传球、断球、拼抢双方运动员个个生龙活虎,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气氛立刻紧张起来。观众的眼睛都瞪得老大,紧紧盯住篮球转来转去,嘴里还不时高声喊着:加油!加油!啊、好球!我班李弄三步上篮,腾空投进了一个球。三班的同学急了,个个瞪圆了眼睛,叫运动员加油。看,她们的主力队员周静和杜玲配合得多妙呀!杜玲接到球后,一个大转身,左冲右突,投进了一个球。
比分拉开了。我班同学不住地喊:五年三班加油!五年三班加油!喊声给我班运动员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她们紧紧地盯住对方,寸步不离。
这时,徐敏抢前一步,断到了对方的球。对方一看球被截走了,就跑上来阻拦,徐敏迅速把球传给陈孟旭。二班的杜玲和周静左右夹攻,拦住了正要投篮的陈孟旭。只见陈孟旭的脸涨得通红,迅速运球,左躲右闪,躲开了二班队员的阻拦,接着噌!噌!噌!三大步跑到篮板前,一个跳跃,手腕一压,篮球应声入网!多么精彩的镜头啊!4:2,同学们欢呼起来:好球!陈孟旭好样的!蹲在场外记分的我也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高喊:陈孟旭打得好!接着是二班发球。周静把球发给了杜玲,杜玲巧妙地虚晃一枪,把球回传给篮下的周静。周静正要传出,陈孟旭冲到她面前,周静传球时有点紧张,竞把球一下子传到了杜玲的身后,被我班的徐敏接住。只见徐敏迅速跑动运球,一抬腕就投进了一个擦板球哨声响了,我班以18:14结束了上半场。
下半场,运动员们你争我夺,个个汗流浃背,脸涨得通红,有的累得跑不动了,但还是坚持下来。最后,我班运动员终于以26:19的成绩,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同学们笑啊跳啊,纷纷的议论着胜利的来之不易!愉快的周末
今天是星期天,又是我们家大扫除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忙的不可开交。因为一周下来,家里真是脏的不得了。
早上一大早就得起床,谁也不例外。家里活分配的都很合适。比较重的活爸爸干,适中的活妈妈干,最轻的活就交给了我。
爸爸的活是指擦玻璃与拖地板,爸爸拖地时特别有趣。爸爸拖地时总要拖个三四遍,他说:“要不,不干,要干就干个彻彻底底。”他先把水桶接的满满的,接着把已经很干净的拖把洗了又洗,直到他满意为止,然后不急不忙的把拖把拧了又拧,最后再细心的用拖把拖地。“看我干活多认真,快点向我学习吧!”爸爸很认真的说。每次见他这样,我和妈妈就会笑的直不起腰来。还会时不时的说上一句:“我们才不向你学习呢!你干活实在太认真了,要向你学习,非得把我们累死!”妈妈的活,是指清洗我们换洗下来的衣服。一天好几个小时站在洗衣机旁,蹲在洗衣盆前,不一会儿,便会腰酸背痛,可是她从不诉苦,从不向我们提起,总是忍着。而我,就是擦擦家具。我先把抹布洗干净,接着仔细的擦起家具来,然后再很得意的向妈妈表示我干的活很重很累,向妈妈要擦家具的工钱。我会说:“妈妈,看!我的活多累啊!赶快给工钱吧!”我知道这样不对,可是我却控制不了自己。妈妈的活是那么的累,却从不向我们要工钱。而我的活是那么的轻松。我还要跟妈妈要工钱。我真的很惭愧。我有时擦的很认真,可有时也会偷懒。本来家里是很脏的,可经过我家这三双手,变得是那么的干净。看,这就是我们家星期天的大扫除,我们都很快乐。
爸爸认真的在体会着自己的功劳,妈妈在看着自己洗的衣服,而我却在数着自己的工钱,我们一家三口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约而同地笑了。
升 旗 仪 式
每个星期一清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除了雨雪天气)。参加升旗仪式的有校领导和全校师生。
随着《运动员进行曲》的响起,同学们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像赶集似地奔向操场,参加升旗仪式。我们学校的升旗台没有那么宽广,也没有那么美观,但它却是神圣而庄严的!
当每个班的师生到齐时,大队部辅导员田老师就会准时出现在升旗台上,用她那清脆悦耳的声音郑重地宣布:“升旗仪式现在开始,第一项,请升旗手、护旗手出列!” 田老师话音刚落,六位训练有素的升旗手便迈着矫健、整齐的步伐走上了升旗台。
“第二项,请升旗手、护旗手作自我介绍。”田老师说着,便把话筒递给了升旗手。升旗手向台下敬了个少年队队礼,更开始了精彩的自我介绍,随后,两位护旗手也陆续作了介绍。
第三项,也是最隆重的:升国旗、奏国歌。和着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护旗手和全体学生一旗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一直目送着五星红旗升到旗杆的顶端。五星红旗在风中微微飘动着,是多么的壮观啊!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些革命先烈,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在抗美援朝中„„,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国家的和平,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一股爱国情感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
“第四项,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的歌声也许不那么标准,也许不那么洪亮,但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受。这歌声一定会传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难忘的拔河比赛
在绚丽多姿的如花季节里,我们又欢欣地迎来了“六一”国际儿童节。今年我们学校的活动可多拉!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数拔河比赛了!
下午两点,老师带领我们来到操场,只见操场的左右两侧排着整齐的桌子,操场中间躺着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象一条大蟒蛇一样躺在地上。大家听从老师的吩咐,站在桌子外侧观看。前面2场是一年级与二年级,三年级与四年级比赛,虽然校长说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多出2个同学,但由于高年级同学的力气较大,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赢了对方,要数最精彩、最激烈的比赛,要算我们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大战”了。
这时五、六年级同学东、西各站一边,拿起绳子,几个老师边帮我们排好队伍,边讲比赛要点。双方同学严阵以待,做好了“冲锋打硬战”的准备。只听春风老师哨子一响,我们赶忙拉紧绳子,身子微微向后一靠,两脚用力蹬着地,拼命把绳子向后拉。呀!红标志一点一点地往六年级那边移动,眼看就要输了。老师和同学扯着嗓门大声喊叫:“加油,一二,加油!”操场上一片加油声。可惜大家连拔河的大忌都不知道,紧张之中,绳子居然弯了,让“敌人”有机可趁。第一回合我们输了。不过不要紧,还有两个回合。
第二回合开始了,我们吸取了第一回合的教训,尽量让绳子成一条直线,但双方同学都死死攥紧绳子,恨不得脚下深深钉进地里,眼睛瞪得滚圆,脸儿憋的通红。这回两个班级都不甘示弱,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红标志时而左,时而右。在一旁加油、鼓励的同学恨不得也上场为我班出一份力气。毫不容易移过半边,本来可以转败为胜,不知为何,又被对方拉了过去,我班的同学倒了一地。只见裁判宣布:“六年级胜出!”
顿时,操场上全是他们的欢呼声,我们却像泄了气的皮球。班主任在一旁鼓励我们:重在参与,友谊第一,胜败并不重要。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在下次比赛中争取获胜。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课时安排
25.七律·长征 1 26.开国大典 2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1 28.毛主席在花山 1 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单元测试
25、七律·长征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视频资料。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七律·长征》,导入新课。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教师相机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要求:从节奏、韵律的角度读出诗的韵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3、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四)、整体感知:
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2、讨论交流,说说诗歌大意。
(五)、合作探究:
1、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3、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4、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收集毛泽东诗词,背诵欣赏。
2、通过课外书籍或网络收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开展“讲长征故事,学红军精神”故事比赛。
六、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腾越 南五岭
疾跨 乌蒙山 英勇无畏 巧渡 金沙江 乐观向上 飞夺 泸定桥 喜踏 岷山雪
七、反思
26、开国大典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词,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外宾、宣告”等词语。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盛大、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三、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__;为__________而 __________。
三、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五、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大典前 会场 宣告、升国旗、读公告 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 光明
六、作业
七、反思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博大胸怀。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词和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1)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2)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3)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4)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2、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彭德怀总司令 朝鲜首相金日成
破格运回遗体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朝鲜)毛泽东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七、作业
28* 毛主席在花山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三、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毛泽东同志在花山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资料交流
1、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2、交流提出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还不能解决的暂时存疑。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碾米、沏茶、推碾。
(四)、三读课文,深入感悟
1、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2、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刚才提出的、还未解决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七、作业
口语交际·习作八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二、教学准备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名称。
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1、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2、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3、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三、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四、拓展交流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提炼写作方法
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2、运用写作方法
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1)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
(2)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3)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A、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B、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二、进行写作练习
1、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2、学生写,教师巡视。
三、作文讲评
1、选取好、中、差三位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
2、同桌互读修改。
回顾·拓展八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受。
2、朗诵背诵毛主席的诗词。
3、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宽阔胸怀。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作好交流的准备。
2、搜集一些毛泽东诗词。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1、谈话导人:通过我们在课内外阅读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毛泽东主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开一次交流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2、提出交流要求:语言要通顺,材料要翔实。
3、小组交流: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评出本组的代表。
4、全班交流。
二、交流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收获和运用
1、回忆本单元学习中你学到的关于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2、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请同学评一评写得怎样。
3、说说你在其它文章、书籍中看到的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内容,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三、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收获
1、通过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试着从下面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
受。
①说说在这学期的课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②通过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或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能具体谈谈吗?有什么不足之处还需努力呢?
2、集体交流,相互评价。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词。
2、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
3、熟读词句,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4、教师点评释译。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你还读过毛主席的那些诗词,读给大家听。
二、阅读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祁黄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再读成语故事,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3、分组讲成语故事。
4、讲讲你课外收集的成语故事。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wán diǎn xié dàn
药()庆()()定()生
zhān dǎnɡ bīn wěi
()仰()员 外()()员
二、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shuài()nán()cháo()
率 难 朝
lǜ()nàn()zhāo()
三、把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欣赏 样品 一首 飞船 朗朗的 炮声
检阅 高峰 一道 台灯 隆隆的 风声
攀登 音乐 一盏 新诗 呜呜的 笑声
展示 部队 一艘 水纹 呼呼的 哭声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万水千()四面八()排山倒()五颜六()
夜以继()端端正()情不()禁 原封不()
五、选词填空。
诚恳 诚实 诚信 诚挚
1、我们要做一个()的孩子。
2、人与人之间要讲()。
3、中英两国领导人的会谈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4、毛主席告诉警卫员,跟群众说话的态度要()。
六、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举:A、提出; B、推选; C、全; D、往上托;往上伸。
举世闻名()选举()举例说明()举目远眺()
七、将下列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1)楷书 甲骨文 小篆 金文 隶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鲸 生物 虎鲸 哺乳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要求写句子。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爆发出一阵掌声。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修改病句。
(1)仔细地端详着老师,发觉他老多了。
(2)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 许多王 老师的事迹。
(3)教授宣读并指导了我的毕业论文。
(4)那天晚上,全校师生在操场上开了一天的庆祝会。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
导读课:感受伟人风采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认识27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读写“远征、典礼”等词语。
2、背诵《长征》和《开国大典》第七自然段,积累语言。
3、走进毛泽东,让学生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4、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毛泽东是杰出的诗人,是伟大的领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5、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难点: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2、注重学生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
3、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教学过程:
一、利用插图,借助资料,了解长征和毛泽东。
1.网络情境音画视频:让学生了解长征、毛泽东的生平
二、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合作加以解决。
三、快速默读课文并列提纲,把握故事和人物,汇报自己读书所得
1.读《七律》,小组汇报收获。
说说《七律》中主要有哪些地名?说说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达。
汇报:长征困难重重,毛主席把他们看做什么?这个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读《开国大典》,小组交流汇报。
读《开国大典》,简单说说你对典礼的过程有了哪些了解?
文中的什么场面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读《毛主席在花山》,全班交流。
汇报:毛主席与群众交谈时都说了些什么?你对这些话感兴趣吗?
4.读《青山处处埋忠骨》,小组交流。
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引领合作探究 1、学习的具体要求:
⑴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通过读文了解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先交流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长指派发言人,有不同意见的其它同学可积极补充,共同完善。)
⑵再交流汇报四篇课文展现的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4.理解人物的光辉的形象
在文中找出相关文字,说一说,毛主席为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选出自己找到的文字读给大家听。
25、七律·长征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视频资料。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七律·长征》,导入新课。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教师相机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要求:从节奏、韵律的角度读出诗的韵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3、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四)、整体感知:
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2、讨论交流,说说诗歌大意。
(五)、合作探究:
1、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3、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4、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收集毛泽东诗词,背诵欣赏。
2、通过课外书籍或网络收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开展“讲长征故事,学红军精神”故事比赛。板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词,会写外宾、宣告”等词语。
25、七律·长征 腾越 南五岭
疾跨 乌蒙山 英勇无畏 巧渡 金沙江 乐观向上 飞夺 泸定桥 喜踏 岷山雪
26、开国大典 主备教师 刘春青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盛大、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
决。
三、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重点句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六、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__;为__________而 __________。
七、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八、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大典前 会场 宣告、升国旗、读公告 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 光明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博大胸怀。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词和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2)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3)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4)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2、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彭德怀总司令 朝鲜首相金日成
破格运回遗体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朝鲜)
毛泽东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8* 毛主席在花山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三、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毛泽东同志在花山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资料交流
1、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2、交流提出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还不能解决的暂时存疑。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碾米、沏茶、推碾。
(四)、三读课文,深入感悟
1、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2、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刚才提出的、还未解决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