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在新课改革背景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反思[岳麓版]
论在新课改革背景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反思
梁武月高要市第二中学whoyet@163.com
内容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如何把握反思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反思,本文主要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教学反思源于课程改革后,教材版本的相互参考;第二、教学反思源于课堂案例分析;第三、教学反思源于听课与评课;第四、教学反思源于课后教学札记。
关键词:课程改革 历史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过一条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因此,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要想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教学能力的加强,学会教授、学会反思,是至关重要的。无独有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也曾经提到:“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他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用心”的教师,必须要在“用心”中成长。“用心”即“反思”,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反思如何把握,也就成为我们年轻教师在成长过程当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何为教学反思
简而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作为教师,如果在具体的教学时间当中,我们不去重视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寻找一个与学情教法想吻合的切入点,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照本宣科,简单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在新课程改革下,对提升学生学习历史,把握历史规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没有任何的帮助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历史教学反思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自主学习,教师相互学习,教师探究学习的一个发展趋势。
二、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学反思的重要来源。具体的教学实践贯穿了备课、上课、听课、1
课后总结三个方面,因此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只要我们对这四方面加以重视,教学反思的素材会变得丰富,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想必会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教学反思源于课程改革后,教材版本的相互参考。由于课程改革的缘故,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教材出现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大象版四种不同版本系列。每一个版本的教材,在对待同样的历史问题,由于编者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在内容的处理上也是各异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因此我们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把教材进行纵横的比较,善于总结,对课堂知识的讲授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高一岳麓版必修教材《经济成长历程》当中,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的框题下,有关于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的内容,从该版本的教材在对该内容的处理上,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状况,至于民族工业在后期是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如何体现,则在该版本的教材当中没能充分体现,这是岳麓版编写的一大缺憾。要想把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过程完整、系统的呈现给学生,按照岳麓版的教材,是远远达不到,而能够为这一问题提供参考的,我们就可以借鉴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当中的《第10课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的内容。在该课中,教材详细的阐述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第二次热潮);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民国初年,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第三次热潮);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36);
四、民族工业的萎缩(1945——1949)。因此,我们在备课的过程,如果注重了对教材的思考,通过借鉴其他版本的教材把问题加以补充,对于学生对该知识的系统掌握就起到一个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二、教学反思源于课堂案例分析。课堂案例分析我认为主要的是分析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教学中,有一句话是比较中肯的,那就是“课堂永远是有遗憾的手术台”,这就提示我们上完课后的反思,是极其重要。在教授高一岳麓版必修教材《政治文明历程》时,我带了六个班。由于班情和学风的差异,可以说每上一节课的感受都不一样,后面班级上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都与前面班级都有变化,有时还会“改头换面”。在讲授新课时,我特别注意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课堂导入的设计如果恰到好处的话,可以起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第12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时,我首先设计的导语是:“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历史上的德意志,几百年中只是一个地理概念,直到1871年,通过“铁与血”的争夺才实现国家统一,并颁布了帝国宪法。从此,德国载负着浓厚的封建残余,步履蹒跚地步入资本主义时
代。那么,它的代议制有什么特点?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当我满怀激情地讲完后学生兴致索然,可想而知这节课效果平平。我上完第一节课后,我就改变了设计思路,我觉得学生感兴趣的是鲜活的事实,于是我就从德国的足球世界杯说起,引申到德国人在关于历史上的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激烈的争论,评选出的10名最伟大的德国人之一的 “铁血首相”俾斯麦,从而切入主题。通过从学生生活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在这节课里,学生兴致勃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明显比上一节要好。
第三、教学反思源于听课与评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拿手戏”,有自己独立的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听课。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会关注授课人的语言组织、激趣、对教材的处理、对问题的分析思路、对问题的认识,如何寻找教育契机,甚至如何调节课堂气氛等方面的功夫,力求从中受到启发,为我所用。每听完一节课,同事之间进行诚恳的评课,通过教师之间真诚的交流,分析教学得失,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无形中会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第四、教学反思源于课后教学札记。课后教学反思札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灵感往往来自刹那之间。从教学叙事中,教师可以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对之加工整理,就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过去,我们可以凭借着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面向学生,而现在新课改下,由于教材的处理、学生学情的变化、评价体系的变换,这要求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教材来教,而是用教材来教学生如何去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主导者变成现在的指导者、合作者。这需要教师就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通过教学叙事进行的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反思能力的一种途径,因此历史教师教学札记是历史反思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
三、教学反思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教学反思,对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勿容置疑,但是如何去真正去贯彻落实,我想这也是在实施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加以重视的:
第一:教学反思要上升到理论层次。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样的教法、学法指导产生了疑问时候,我们应该要把这些问题提升到教育教学理论层次来加以分析;
第二:教学反思要注重素材的积累和比较。教学反思的来源是丰富的,不仅仅是课堂,课后的作业批改,课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反馈,也应该成为我们开展教学反思的一个阵地。
当然,关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有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探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从“教书匠”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3月出版
[2].经济成长历程·教师教学用书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年出版
[3].钟启泉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反思
杨白菊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在学习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和綦江隆盛“四段六步”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进行了历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对自身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感触很深。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虽然我也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思想素质的教育,但多数都是老师在给学生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显然不会很明显。而且在过去的教学中,没有仔细研究各个层次学生的状况,教学中难免会之照顾大多数学生,也没有过多的考虑学生的接收、过手情况,以至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通过一学期的探索、实践与总结、反思,在我的心中对于教学的目的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观。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公平教育的实施,升学已逐渐不再是初中教育的最终目的,知识的传授也不再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对于历史这一门学科,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教学,试想多年以后,在学生的脑海中仍然能够记忆深刻并终身受用的知识又有多少,因此我们的教学究竟要怎样进行,教会学生一些什么,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先自己学习,再与同学合作学习探究,最后才是老师指导学习,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老师为学生提出学习的方向、要求和方法,学生自己看书学习,相互提问,合作解决疑难,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懂的问题,不需讲解,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懂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以学生教学生,对于少数学生懂得问题,共同讨论研究,老师指导完成,对于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知识,则由学生自己感悟,老师升华,这样对学生影响更深。教学的过程变为“导学——探究——展示——练习——反思”,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自学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历史学习方法技巧等,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朴素的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教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做人。同时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机会所发挥,都有所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关注,让学生和老师在愉快而轻松的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回过头来看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他们一辈子都受用的观念、意识、方法、精神、意志等
非智力因素。这才是真正的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当然,作为老师在这样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学习、反思、改进,需要更加努力的研究教材、课标、学生,探索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指导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和针对性,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有收获。因而就提高了对老师的要求。同时这些经验、教学方案、学案可以进行资源共享,重复利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节约了人力,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探索。
其次历史学科中有很多教育的因素这值得挖掘,它可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培养各种意志品质和精神,小到做人,大到理家治国。例如大禹治水公而忘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实现宏伟目标;司马迁忍他人所不能忍,成他人所不能成,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岳父精忠报国;李世民善于纳谏、吸取教训、励精图治;吉鸿昌“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江姐“中国的丹娘”;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儿读书„„太多太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挖掘出来,教育学生,提升素质。作为历史教师,这就是我们教育学生的阵地,我们武装学生思想的武器。
当然在过去的一学期,我所操作的课题模式,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改进,要真正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型,还需要结合学校实际、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更新,需要学校设备的更新和提升,更需要全体历史教师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相信不久就将来,我们的历史教学不再是应试,历史学科不再是“豆芽”学科,让学生真正感到学好历史对自己终身都有用。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
结合“太谷学习”谈一些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的体会
谈到新课改,我已接触它有五个年头,一直处在模仿、探索当中,一直边教边思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学期学校又指派我到山西省太谷县二中学习长达20天,感受颇深,想抒发一些自己在教与学方面的感想,一直无从下手,最近,终于按捺不住,还是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吧,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简述一些名校能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模式的发展背景——课改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学校发展能形成良性发展,课改初现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比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校校长的背景。有了既定的软实力,就会得到社会支持,尤其是政府支持,能拉来投资、贷款,请来专家,这样一来,学校面积扩大了,各种各样的硬件配备齐全了,专家对学情也研究清楚了,进而定出了适合该校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如此一来社会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源吸引过来了,清华北大有材料了,只需过3-6年,整个学校声誉极速提升,家长、社会更放心了,好学生源源不断进入学校,学校收费水涨船高,学校配备更加齐全,教师的绩效和福利越来越丰厚,机制也越来越完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越好,教研活动就会搞的有声有色,各项工作都会做的尽职尽责,从而形成模式,形成习惯,开始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学校有良好的发展,能形成模式化教学与管理,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重而道远,应分各种情况去看待和分析。
二、简述“教学理念”——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遵从的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教学理念的内涵,根据所听所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形式的照搬与模仿。重点应该是提升自我修养与素质,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能触类旁通,驾轻就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忌夜郎自大,眼高是低,自以为是、自以为满、自以为优、自以为标。
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明白教学理念;第一,要“依标施教”。应该认真的去研究“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高考命题的规则与趋势”。研究课标,就会准确把握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的地位,到底属于“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类。教学时、命题时就会有的放矢;研究教材,就会准确把握各块知识的纵横联系,知道每一块知识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教师教学用书,就会准确的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该重点怎样突出,该难点怎样突破;研究高考命题规则与趋势,就会准确把握历年的命题规律,从而掌握命题趋势,真正体现“一题多元、多题一源、纵横联系、以不变应万变”的目标。第二,要“以学定教”。即认真研究学生的情况,根据实际学情,确定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第三,要“先学后导”。先让学生自主的学,充分发散思维、暴露问题,形成结构化预习的要求,最后合作探究出共性问题,从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诱导、引导,进而解决问题(做习题也一样)。第四,要适时的进行“问题评价”。即从三维目标着手进行评价。只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把握,认真注意了这些,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处理的历程、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理念,我认为,只有从理念上认识了,才能谈得上教学模式。
三、阐释两个“模式”——准确、全面的把握所受内容以及具体应怎样解题
模式一:“139思维模式”。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课前书写课题解读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一个课题,三个方面,九个落点”。它的含义是针对一个具体的课题,应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这个三个方面去书写。“是什么”包括四个落点,即该课题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的本质与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包括两个落点,即学习该课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怎么用”包括三个落点,即在该课题的学习中以及学习后应把握的“规程、规范与规律”。当一个老师从这九个具体方面对一个课题进行解读了,我相信,每一节都可以从三维目标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模式二:“123试题解析模式”。因为有些比较难的问题,仅仅从已知上或所求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思路。所以这种模式的的主要作用是面对一道数学试题,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它的含义是“一道试题,已知与所求两个切入点,三种或多种结合点”。即对于一道数学试题,应该同时从已知与所求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由已知条件尽可能的寻找其所有的必要条件,看能得到什么结论,由所求尽可能的去寻找使之成立的充分条件,当这些所有能找到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找到后,认真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结合点,一个结合点就是一种解题途径,有时可能找到好几个结合点,此时我们就可以合理选择,从中优化出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此一来,很多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只要你基本素养较高的话,都可以可到解决。
四、结合我校实际,具体谈一下我对新课改的想法
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所以,课改的前提是要做起有效的教研活动来。提前两周通过“同课异构”,共同研讨课题内容,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然后分组安排课题解读、学案、周检测题的制作。在有效教研的保证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题解读、教学设计的书写。要书写课题解读,必须参考“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年的高考命题规律”。有时无需专门书写,但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必须要将课题解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教学设计中。
(二)课型的确定及三单的制作。根据课题解读确定课型,进而确定需要制作几单,一般课型只需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重点课型根据情况制作问题解决单和问题拓展单,通常情况下,问题拓展单在一章结束了制作一个针对本章的就可以了。
(三)课堂前中后的具体操作。①课前下发导读单,完成结构化预习;②课中根据“新授课”与“习题课”的不同特点,以问题引领课堂,学生参与展示、讨论,教师总结评价;③课后安排作业,加强训练(先独学、独做,若自己解决不了在对学、群学,若经过这样的步骤还不能解决,及时收集、归纳、归置到每组的学科长,上交学术助理,呈递给老师,老师下节课引导共同解决)。
(四)周检测题的制作实施。每周星期五安排老师主要针对本周所学内容,精选试题制作训练检测题,整个年级统一时间进行一次周训练。
(五)课堂笔记的整理及正式作业的布置。虽有导读单、问题解决单,但课堂笔记绝不能取掉或不记;同时正式作业本必须要有,只不过必须注意书写的规范与规程。
(六)作业的批改。每次由学术助理收缴各组学科长的作业于老师,老师当着学术助理和学科长进行面批面改,点评,指出应注意的各个方面,然后由学科长完成本组学生作业的批改任务。
(七)七项技能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七项技能“阅读、思辨、变通、联想、记忆、类比类推和写作”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更应该加强训练。
(八)“三维目标”的体现,将“问题评价”形成习惯。从知识与技能发面,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全不知”、“不全知”、还是“全知”,技能上,是“全不会”、“不全会”、还是“全会”。从过程和方法方面说,看过程“充分不充分”,过程充分了结论的得到就充分,否则就是肤浅的。方法上,看是“多元还是单一”,方法多元了,就会导致从多种解题途径中优化的问题,从而使得找到最佳、最简单的解题方式,否则可能就是一种最繁琐的解题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说,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理想等培养起来后,学习积极性上去了,爱学了,学习效率高了,成绩肯定会提高,反之,情感上受挫、态度上立刻会发生变化,价值取向上必定受到影响,从而整个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将会大幅下滑,最终影响的就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说大一些,影响的就是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称职的老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及时进行“问题评价”。“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问题评价”三者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形成有效教学的前提和灵魂。正所谓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没有有效的课改,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没有有效的教学,就无有效的成绩。从而对学生而言,就促不成全面的发展,对学校来说,就形不成特色,形不成模式,我们的教书育人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探索适合本学校的有效的课改模式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同心同德,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能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开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第四篇: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杨胜敏
【摘 要】高中地理教材,是一种图文并茂的资料。高中地理教材自身图表直观、生动、有趣,更加贴近高中学生课堂活动,进而创设了一种有时代气息的地理教育教学情境。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得到实施,最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当今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加深对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理念进行理解,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自身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讲究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以一种积极心态来投入到高中地理
教学课堂的改革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素质,在改革中发展高中地理教育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出发点主要为了让高中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成绩,将应试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而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高中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高中教育对于学生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体现出来,更加体现出当今新时代中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新的风貌。作为一种坚持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前线的高中地理教师,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具体的执行人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转变,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了决定作用,对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新道路进行探索,同样是摆在我
国高中地理教师面前全新的课题。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要求进行充分落实,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设计的思路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过去
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这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能够运用一种启发式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贯彻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为主体以及教师为主导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以求能够达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这二者有机和科学结合,在最大限度上对高中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在高中地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不能够理解对学生学习活动下结论,要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尝试、多探索、多看以及多听,将培养高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对高中学生叙述进行专心的倾听,对高中学生在课堂上面的反应进行接纳,和高中学生一起讨论,实施共同的评价。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营造学习氛围
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
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将过去传统的将教师作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参与式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关系,高中地理教师能够通过一种幽默以及风趣的语言,一种欣赏以及和蔼的目光,一种亲切以及慈爱的神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以及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而使高中地理课堂能够成为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使高中学生处于一种愉快以及轻松的心理状态之中,进而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积极想象。相关实践证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面大胆发言,直言见解,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所想和所知进行及时的洞察,进而在第一时间内对高中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逆行那个解决,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积极配合,同时锻炼和培养了高中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以及钻研精神。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节课程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取决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一些难点知识或者枯燥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那些并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识转变成为学生生活过程中鲜明的例子。高中地理教材上面的知识往往都是具有很强理论性和专业性的知识,想要让高中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高中教师能够将这些地理知识成功转变成为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例子,再对其加以讲解,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具有很强对比性,而且十分容易进行混淆的知识时,要求地理教师采用一种表格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因为高中地理课本上面太多知识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和表达,而那些十分容易混淆的内容就十分不容易被学生掌握,如果地理教师能够采用表格的方式来将这些知
识进行归类,进而实施一种深入的区别以及比较,就能够加深高中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重点章节以及重点内容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实施一定的讲解,如果教师仅仅进行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去背知识和记知识,那么,学生并不会真正感受到这些知识所具有的重要性,就不会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原理,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鼓励学生去实践,进而再为学生进行讲解。
【参考文献】
[1]贾东南。高中地理教材中问题研究的情境教学法探索——以“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为例[J].新教师教学,2012,(09)
[2]彭升。塑造知识模块体系形成小组合作交流——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04)
[3]崔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谈高中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现代阅读,2012,(13)
[4]曾立梅。简谈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话语权。考试周刊,2009,(48)
第五篇:岳麓版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经典版
七年级下历史复习(1——24课)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朝的建立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隋大运河的开凿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度的先河。隋炀帝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4、科举制的作用:(1)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2)选拨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3)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5、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所产生的影响: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6、.P4页(温故知新)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1)建立背景: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2)政权特点:都采取新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3)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4)灭亡原因:都因为统治者的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5)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6)历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灭亡教训为后来的统治者借鉴,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
7、唐的建立和“贞观之治”(运用)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继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
什么叫“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627~649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8、贞观之治的内容:(1)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很重视选官用人,所以政治清明。②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权力。(P8三省六部制示意图)③合并州县,精简机构,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2)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3)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发展教育。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9、评论唐太宗: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处理好君与民的舟水关系,轻徭薄赋实行以民为本的思想。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三省六部制,精简机构;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教育。实行民族开明政策,(曾俘虏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有“天可汗”尊称。对外关系实行开放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局面。
唐太宗任人唯贤,重视纳谏,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勣、李靖等。9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
10、女皇武则天(识记)
武则天建立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重用人才的措施: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创立武举;创立“自荐”求官制度。(狄仁杰、骆宾王)
11、“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识记)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他还整治吏治,严格执法。唐玄宗前期的年号为开元(713~741年)。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2、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1)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2)唐都长安建筑宏伟,布局严重,商业繁荣,人口达百万,是全国政治、经济文、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13、唐朝疆域空前广大,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是当时世界是最大的国家之一。(P16 唐朝前期疆域及边疆各族分布图)
14、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厥势力最为强大。唐朝派军扫平东突劂,俘颉利可汗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在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15、唐朝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
16、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识记)
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②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③821年,唐蕃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20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理解)
17、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 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18、遣唐使: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当时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新罗等国派遣使节来唐朝。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大食派使节来唐达30多次。
19、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他在日本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玄奘西游: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印度)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25页(温故知新)(畅想天地)20.隋唐的科学技术
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建造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成为著名的印刷中心,《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868年)的雕版印刷品。
唐代的僧一行,是世界上首测子午线和发现恒星移动现象,制定《大衍历》。孙思邈:是唐朝的医药学家,著有《千金方》,被后人尊为“药王”。唐代的《唐本草》是我国、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药典性专著。30页(温故知新)(畅想天地)21.隋唐文学艺术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杰出的代表。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诗圣——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唐朝时他的作品最多)
唐朝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张旭(“草圣”)、怀素的草书。
唐初画家阎立本,以人物故事画著名。盛唐画家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吴带当风”,被后人尊为“画圣”。
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我国是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隋唐时期的乐舞:隋万宝常和唐李龟年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唐朝的舞蹈代表有《秦王破阵乐》和《霓裳羽衣舞》。35页(知识巩固)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识记)
22、辽(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916年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西夏(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史称西夏)、金(完颜阿骨打做了女真族首领后,率从抗辽,1115年称帝,建立金国,定都会宁)。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都城在临安。)23、1004年,辽宋“澶渊之盟”,辽宋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1126年,寇准,东京保卫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岳飞后来被秦桧杀害。24、1141年宋金和议内容: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44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49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识记)
25、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书本P50)
两宋时,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即经济重心南移。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26、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的表现:
农业:①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②“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出现了占城稻和棉花由南往北、小麦由北往南推广的现象。手工业:①纺织业:民间丝织专业户;苏州、杭州、成都官营织锦院;棉纺织业南方逐渐普及。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商标。②陶瓷业: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③采煤业:采煤技术领先世界,煤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④造船业:宋朝造船业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海船装有指南针,隔舱防水技术。
商业:①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人口达百万,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城市周围出现的集市,逐步发展为市镇。③泉州、广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27、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①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②服务行业增多,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③喝茶、饮酒成风,民间传统节日丰富多彩。
54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识记)28、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以和林为都城的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统一全国。
29、巩固统一的措施:①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②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的正式行政区。③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标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0、元世祖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作用: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31、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①松江的黄道婆对棉纺织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的中心。②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③元朝时,泉州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并写了《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9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
3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识记)
①元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②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③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④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第13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
33、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司南,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北宋时,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针,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34、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载了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用火药制造武器;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和火铳等火药武器。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35、11世纪中期,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陶活字),比欧洲早400多年。元代又发明了木活字、锡活字。活字印刷术灵活、经济、省时。
36、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传入西方,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37、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近300卷,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古代史书编写体例有编年体(时间《资治通鉴》)、纪传体(人物《史记》)、纪事本末体(时间《通鉴纪事本末》)等。
38、词在唐代已经出现,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是两宋之际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格委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9、元曲是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悲 剧《窦娥冤》。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有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
40、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元朝的赵孟頫 是当时的画坛领袖,《秋郊饮马图》。
第7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 41、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42、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①废丞相,设三司: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行省,分权于三司——布政司(民政、财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事)。
② 建立厂卫制度:目的:监视官吏、镇压人民。机构: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东厂、明宪宗时设西厂。厂卫都由皇帝直接控制,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③八股取士。目的:选拨官吏、加强统治及思想控制。内容: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影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④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80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43、郑和下西洋(理解)
郑和下西洋:①条件:明成祖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②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③时间:1405~1433年。④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⑤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⑥影响: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了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做出了贡献。
44、戚继光抗倭(理解)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16世纪,明政府派戚继光等将领组织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倭寇是指日本海盗。戚继光先平荡了浙江倭寇,接着又与俞大猷共同平定了福建、广东的倭寇。85页(温故知新)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45、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创立八旗制度。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46、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①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②康乾期间,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文字狱的危害:强化了集权统治,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③雍正时,实行“耗羡归公”与“养廉银”制度,减少贪污。★89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自己动手)第19课 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 47、16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者相继侵入我国东南沿海。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西班牙和荷兰相继占领台湾,后荷兰独占台湾。
48、郑成功收复台湾(理解)
为取得反清复明的根据地,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郑成功是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开发建设台湾,被称为“开台第一人”。
49、★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书本、笔记P93页 50、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1685、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1689年,清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意义: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95页(温故知新)(畅想天地)第20课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51、设置台湾府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设置的意义: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海防的巩固;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52、平叛和反分裂斗争
①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康熙帝三征噶尔丹。乾隆时,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③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清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④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重返祖国,受到乾隆帝的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53、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措施:①顺治册封**五世为“**喇嘛”,康熙册封**五世为“**额尔德尼”,确定了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②雍正时设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③乾隆帝时建立“金瓶掣签制”,并规定驻藏大臣和**、**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54、清朝疆域图(识记)
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北至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包括库页岛),南包南沙群岛。
55、★清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进行了哪些斗争?(P99页笔记)
56、★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P100页知识巩固笔记)
57、★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P100页畅想天地笔记)第22课 盛世危机
58、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康乾盛世”局面。原因:统治者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勤于政事,奖励农桑,兴修水利,严惩贪污。
59、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运用)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贸易;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表现: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影响:清朝的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的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60、社会危机:从乾隆后期起,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
表现:①政治上:统治集团吏治腐败,人民起义不断;②经济上:财政匮乏,土地集中,赋税繁重;③军事上:军备废弛;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61、举出康熙帝的主要活动:①1685、1686年调派清军反击沙俄侵略军,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②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③平定三藩叛乱;④三征噶尔丹;⑤册封五世**⑥ 在位期间,经济发展,政局稳定,出现了盛世局面。109页(温故知新)(畅想天地)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62、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6300千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明成祖时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组成,城中心紫禁城内的皇宫建筑群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北京城的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市建筑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63、李时珍:是明朝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该书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巨典”。
64、《天工开物》明末清初的科学宋应星编写的,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5、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农学史上第一部介绍方近代科学技术的科学著作。66、清朝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阻碍了学术文化的进步,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②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③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对科技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有力推动。114页(温故知新)第24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67、明清小说: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传》是一部描写民众反抗斗争的长篇小说。明朝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清朝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思想性和文学性最高,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68、明清绘画以山水、花鸟华为主,以诗、书、画三结合为特色。明朝徐渭创泼墨花卉,《墨葡萄》。清朝郑板桥的画以竹、兰最负盛名。清朝中后期,在北京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到同治、光绪年间,形成一种新的剧种——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