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德建设专题辅导报告会辅导讲稿(小编推荐)
加强政法机关政德建设 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
——市委政法委政德建设专题辅导报告会辅导讲稿
从政要讲政德,政法工作者更要讲政德。这是因为政法工作者掌握着特殊的公共权力,在服务人民、服务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政法机关政德建设,增强政法工作者政德意识,是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的现实要求。
一、加强政法机关政德建设,体现在政法工作中就是要提高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法为民的能力。在政法工作中加强政德建设,就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加强执法能力、增强执法本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政法机关要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这是最基本的政德,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最基本要求。首先,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政法队伍政德建设全过程,确保“人人参与进来、人人受到教育、人人得到提高”。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识,清醒执法为民的意识,提高政法机关为党执政的意识。就政法工作而言,只有树立真心实意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才能切实提高执法为民的能力。第二,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树立政法队伍的形象,恪尽政法职责。实践中执法为民能力的提高,就是要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深入扎实开展好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教育,完善联系群众制度,改进群众工作方法,1
要时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顺从人民群众的意愿,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到执法过程的阳光运作,从而真正体会到党的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第三,在队伍建设上必须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层政法队伍建设。要广泛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使“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成为全体政法干警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尽快着力解决基层政法队伍建设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从基础上提高政法队伍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和执法为民的能力。
二、加强政法机关政德建设,体现在政法工作中就是要提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稳定压倒一切始终是政法工作的一贯方针。就政法工作而言,主要是立足政法职能,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因此,政法机关政德建设要围绕提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能力,部署开展各项工作。要努力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高度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变化,对因企业经营不善、拖欠工人工资、失业问题加剧、物价持续上涨等引发的公众不满情绪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及时研究并采取相应对策,促进社会稳定。严密防范非法集资、违法放贷、逃废金融债务和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肃查处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资源的犯罪行为,突出查办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件,取得更加良好的社会效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坚持“黑恶必除、除恶务尽”的方针,及时发现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分子。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全面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覆盖。深入开展区域、行业、单位平安创建活动,把平安建设措施落实到基层。进一步拓宽社会管理领域。注重加强重点人员、社会组织管理,切实提高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发现、控制、处置和引导能力,尽快实现社会管理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促进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政法机关政德建设,体现在政法工作中就是要提高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和国家的专政柱石和主要执政工具,政法工作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加强政德建设,不断提高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依靠国家的力量,转化为国家的意志和法制形式,将社会平等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保障。政法机关的政德,就是要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捍卫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全员社会地位平等,保障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在以德治国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政法工作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公民道德建设。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针对社会成员不同的利益需求,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有机的融入不同的社会家庭、群体,植入人心,形成习惯、传统,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牢固基础。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在社会稳定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法工作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增强社会整体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团结和社会稳定;要加强社会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政法机关、部门和基层队伍的作用,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社会的人性化管理;要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法有效的打击各种犯罪,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篇:政德建设专题辅导报告会组织情况
政法委政德建设专题辅导报告会组织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政德建设、规范工作秩序、严肃工作纪律,全
面促进政法队伍建设,根据市委关于‚强作风严纪律提效能服务
蓝黄‘两区’建设‛集中教育活动的部署要求,2月17日下午,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市委政法委组织召开了政德建设专题辅导报
告会,会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杰然作了题为《加强政法机
关政德建设,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的辅导报告。市委政法委全
体机关干部参加了辅导报告会。
刘书记报告中指出,政法工作者掌握着特殊的公共权力,在服务人民、服务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政法工作者更要讲政德。一是加强政法机关政德建设,体
现在政法工作中就是要提高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法
为民的能力。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密切党群联系,加强执法能
力、增强执法本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最基本的政德,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最基本要求。
二是加强政法机关政德建设,体现在政法工作中就是要提高维护
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稳定压倒一切始终是政法工作的一贯方针。就政法工作而言,主要是立足政法职能,围绕提高
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拓宽社会
管理领域,主动服务经济发展。三是加强政法机关政德建设,体
现在政法工作中就是要提高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和国家的专政柱石和主要执政工具,政法工作必须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加强政德建设,不断提高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刘书记在报告最后要求,政法工作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增强社会整体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团结和社会稳定;要加强社会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政法机关、部门和基层队伍的作用,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社会的人性化管理;要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法有效的打击各种犯罪,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篇:辅导报告会简报
高新区举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辅导报告会
3月7日,高新区举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辅导报告会。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高民杰教授为全区干部员工进行了辅导。报告会的主题是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高民杰教授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背景和个人条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地位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高新区干部员工纷纷表示,通过聆听高民杰教授的报告,进一步提升了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更好地把握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总体要求,表示要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
第四篇:党课辅导讲稿
学习新党章 做时代先锋
----党课辅导讲稿
临猗县招商局 陆国荣
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学习新党章,做时代先锋”。通过学习,使大家对党的章程的制定、修改以及党的指导思想等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深刻的认识,提高党员的行动自觉性,使党章真正成为每一位党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最高行为规范。
一、党的章程是中国共产党最高意志的体现
(一)为什么要制定党章?
党章是约束党员的最高行为规范,它集中体现我们中国共产党这么一个组织的纪律性、严肃性、权威性。简而言之,党章是党内的一部根本大法。根本大法是什么意思呢?所谓根本大法,就是指它在党的各级各类规章制度中居于最高地位。党内的规定、决定、规章制度,从效力来讲是有一定的层次的,比如说中央有关职能部门的一些规定,无论是从内容还是精神都不能跟党章规定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和抵触,否则的话就是无效的。我们可以做类似的比喻,党章在党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就相当于国家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因为如此,一个组织的章程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中国共产党从她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先进分子组成的集体。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先进组织来说,制定一部具有根本大法意义的党章是很有必要的。
(二)为什么要修改党章?——时代的发展要求党章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先进分子组成的组织,它的章程科学完善与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正因为党章对于中国共产党组织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党章的修改就不得不慎重。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我们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并在党章中加以体现,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党在过去的八十二年里,经历了风风雨雨,艰难坎坷,这里面有成绩,也有教训,如果从党章的变迁角度来看的话,我总结了八个字——那就是“与时俱进,与世俱进”。这八个字非常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我们党在过去的岁月里之所以能奋勇前进的原因——那就是在时代风云变幻之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能够及时地作出相应的重大的战略调整。
二、党章修改的背景及总纲的修改
(一)党章修改的时代背景(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变化)
2002年11月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审议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的第十五部党章、同时也是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部党章诞生了。
那么我们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党章的第十四次修改的呢?我认为主要在两方面:
1、新阶段——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国内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的前面两步已经基本实现。在对内改革由经济领域(由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推向政治领域(政企分开、政府的角色的回归、政府要做服务型政府)的同时,整个社会构成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又要求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问题、社保基金问题、银行坏帐问题、三农问题、私营业主到底可不可以入党等),因为在旧的问题解决之后,又有新的问题产生。因此,今天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攻坚阶段,它关系到我们是否能顺利在二十一世纪实现我们的三步走战略的关键性的第三步,是否能在二十一世纪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新世纪——国际局势日趋复杂化(911事件,美伊战争)
国际背景:进入新的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跨入一个新的千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但是在新的世纪,不仅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也更趋严重。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呈现新的复杂态势
面对新时期、新世纪,中国将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作为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巩固自身的执政党地位并率领中国人民如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体现党的最高意志的党章进行了重大的修改,于是就产生了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十六大新党章。
(二)党章总纲的修改
这次党章修改的幅度比较大,总的来说分为对总纲的修改和对具体条文的修改两大部分。我们今天从总纲部分着手来一起学习和探讨本次党章修改的具体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这次党章的修改。
1、总纲的地位
总纲在党章中起统领作用,是党章的高度概括——它在党的章程中起着全局性的统领作用。它是整个党章的灵魂。
2、总纲的修改
这次党章总纲部分大大小小的修改(包括增添、删减内容和提法的改变)共有29处之多,根据我个人的学习和研究,这次总纲的修改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总纲,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增添了充满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我们党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阶段共产生过三大理论成果。七大党章的修改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它是我党的行动指南,从此我们党有了自己的旗帜。
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
党章建设或者党章发展有一个必然规律,那就是不断地适应新的情况,不断地把已经成熟了的经验、经过检验证明正确的结论写进党章。从指导思想的角度讲,第一次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理论成果写在七大的党章上,第二次这个理论成果写在十五大党章上。
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不断发展其实就是我们党本身的不断发展,每一次发展都是一次飞跃。正如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结束真理一样,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不是结束真理,恰恰相反,是为真理的继续向前发展开辟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正是我们党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取得的一个最新、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党的历史上,我们可以这么说,毛泽东思想立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伟大创新(侧重革命夺取政权—谁革命,革谁的命的问题);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侧重于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应该说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因此,我们党将这一历史性的成果写进了党章。
(2)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写进总纲,提出了明确的具有感召力的目标——提出新目标。
党章总纲的第七段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100周年(202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周年(2050)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写入党章,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党章总纲作为我们党的纲领,无论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当前的全面改革时期,都要明确规定党的当前和未来的奋斗目标,以此作为动员和凝聚全党力量的基本口号。
第二,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十六大确立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把这一目标写入党章,有利于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力量,同心同德,再创新的辉煌。
(3)对基本经济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的再认识——认识的提升。
十五大党章提出“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这一条在十六大党章中被修改为“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提出并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所决定的。确立起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通过提出和实行这个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消除由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的羁绊,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因此我们在新时期就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对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政党的建设是关键。
本次党章的修改回答了“在新时期我们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a、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二、一、三)
在总纲部分,新党章用“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和“三个代表”来概括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这也是对党的性质的完整的新表述。这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一个领导核心”,即十六大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个代表”(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新时期如何推进党的建设?——“四个一定要”
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要求。
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
十六大党章对坚持党要管党、不断提高党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要管党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原则。江泽民同志强调:“落实好从严治党的方针,必须坚持党要管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我们党之所以要反复强调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使命,以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和所处的新的环境所决定的。
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
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只有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只有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夺取胜利的法宝。
同志们,由于时间的限,关于党的章程今天就谈到这里,其实在总纲里还有不少新的东西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探讨。我今天所讲的仅仅是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会后要对照《党章》原文,再进一步深入进行学习。
第五篇:《国家赔偿法》学习辅导讲稿
《国家赔偿法》学习辅导讲稿 《国家赔偿法》讲稿 县委党校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国家赔偿法》。(由佘祥林案、赵作海案导入课题)
案例1:佘祥林案:1994年1月2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吕冲村佘祥林妻子张在玉因患精神病走失失踪,张的家人怀疑张在玉被丈夫杀害。同年4月11日,村堰塘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经张家确认和县公安局排查,认定死者为张在玉,其丈夫佘祥林有故意杀人嫌疑。4月28日,佘祥林因涉嫌杀人被批捕,被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因行政区划变更,佘祥林一案移送京山县公安局,经京山县人民法院和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1998年9月22日,佘祥林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2005年3月28日,佘妻张在玉突然从山东回到京山。4月13日,京山县人民法院经重新开庭审理,宣判佘祥林无罪。2005年9月2日佘祥林领取70余万元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法与我们密切相关。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因职务行为导致的赔偿时有发生。据统计,从1997年至2007年的10年间,我国公检法共计承担国家赔偿金额6.8亿元,其中法院系统3.6亿,检察院1.5亿,公安机关1.7亿。而作为公民,我们的权利可能会被别的行政机关侵害,甚至遭受冤狱,维权需要知法。
所以,借这个机会,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家赔偿制度。我国《国家赔偿法》是1994年5月12日颁布,1995年1月1日施行的,是一部重要的权利救济法。它规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权益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明确了赔偿主体、范围、程序、标准等内容,使国家赔偿进入制度化轨道。在有着几千年重官权、轻民权传统的中国,国家赔偿法的制定实施被称为是中国推进法治和保障人权的里程碑。该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权利保障意识日益增强,国家赔偿法显得赔偿范围过窄、标准太低、程序不够合理,不足以抚慰一颗受伤的心灵,救济被侵害的权利。所以有些学者把国家赔偿法称为国家不赔法。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十年后,国家赔偿法进入修改程序。从2005年开始历时五年,经过四次审议,完成了一次全面修改。(现。
气公司)c事业单位(如学校、救助站等)d群众性组织
第二、致害行为必须是行使职权的行为。其一,行使职权行为本身,如具体行政行为,法院的执行行为;其二,与行使职权密不可分的行为:如刑讯逼供等;其三,工作时间外的行使职权行为(加班);其四,管辖区域外的行使职权行为;其五,超越职权的行为;其六,滥用职权的行为。
个人行为、与职权无关的行为是不产生国家赔偿的。如某民警下班后在外面吃饭时,与他人发生争吵,将人打伤是不应国家赔偿的。如白某是城管工作人员,假期内因购买商品与摊贩发生争议致使其受到伤害,形成一般的民事侵权责任,不是违法行政行为,不构成国家赔偿。而如果其在日常工作时间,穿着制式服装在其辖区内与摊贩发生争议致使其受到伤害,即使实质上与履行职务无关,基于特殊的职业背景,法院依然会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及行政赔偿案件受理。第三、致害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行政赔偿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为前提,但刑事羁押除外(结果责任: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违法”原则在《国家赔偿法》中有三个具体表述:一是违法;二是非法;三是违反。包括:其
一、条文中的“法”是广义,既含实体法,也指程序法;既指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实体法,也包括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如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公序良俗等。其二,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性违法,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违法。其三,违法归责原则既包括法律行为违法,也包括事实行为违法。违法可以认为是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或约束性规定,而非法则可以理解成为行为在法律规制之外。
归责原则,从单一的违法归责到有条件的结果归责
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后,是否承担责任的理由、根据。归责原则在立法中居于核心地位,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取向。
旧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去掉了“违法”两个字。这意味着,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从单一的违法归责变成了有条件的结果归责。违法归责,是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必须构成违法,才承担赔偿责任;有条件的结果归责,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管致害人的行为违不违法,只要其侵害了公民权益,受害人就可以要求赔偿。
比如警察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开枪误伤了公民。这种情况下,不管开枪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受害人都有权得到赔偿。
为什么作这个修改?第一,我国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宪法这一条中并没有“违法”两个字。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所有法律、行政法规都要与宪法一致。国家赔偿法这样修改,就是与宪法保持一致。第二,这样修改更好地体现了国家赔偿的性质。国家赔偿的主要性质是救济,是抚慰,而不是监督。从救济的角度来讲,合法还是违法,并不影响赔偿。第三,“违法”二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公民获得赔偿的障碍。强调“违法”,就涉及到违法行为的认定,错案追究,工作人员的处分等问题,使得致害的机关能不赔就不赔,最终受损害的还是公民。
当然,结果归责原则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情形下公民受到了损害都可以要求赔偿。国家赔偿法同时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如:一位父亲酒驾出了事故,孝顺的儿子顶替父亲去投案,最后有关部门发现弄错了,这种情况不赔。
——行政执法中发生的殴打事件,虽个人行为,但与行使职权有关,应当赔偿。
——2009年成都唐福珍为抗拒非法拆迁自焚,虽是自伤自残,但前因是行使职权的行为,完全不赔偿恐怕说不过去。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心,国家赔偿的天平会越来越倾向于保障受损害者的权利。第四、必须有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的事实。非法利益的损害不能引起国家赔偿责任。例如,违章建筑、非法所得等均不受保护。而且侵犯行为已经发生,不能是尚未发生、主观臆断的。
第五、致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内在、必然的联系!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分为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行政赔偿规定在《国家赔偿法》第二章;刑事赔偿规定在《国家赔偿法》第三章;两者在赔偿范围、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程序等方面都有差异。因为工作关系我们仅讨论行政赔偿。
二、行政赔偿的范围
(一)、行政赔偿的含义
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其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行政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国家赔偿。
、行政赔偿的范围
侵犯人身权的赔偿 侵犯财产权的赔偿 不予赔偿的情形
行政赔偿 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3.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3.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
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
第三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行政拘留通常被定性为行政处罚,但特殊情况下也可作为行政强制措施,如《集会游行示威法》中规定的拘留就是一种强制措施。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拘留主要表现在:(1)作出拘留没有证据或者是证据不合法。(2)拘留的对象错误。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免于处罚,但是可以训诫,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3)违反法定程序实施拘留。行政拘留的决定权只有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才享有,其他任何行政机关都没有行政拘留的权力。(4)超限拘留。拘留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5)拘留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所谓“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作为行政处罚的原则,目的在于防止重复处罚,体现过罚相当的法律原则,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机关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主要有:(1)、违法盘问检查。包括现场盘问和留置盘问。留置盘问,又称留置盘查、继续盘问,是指经过当场盘查,行政机关依法将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加以留置并进行继续盘问的行为。(2)、违法强制戒毒。(3)、违法强制扣留。(4)、违法即时强制。(5)、违法劳动教养。
此外,对人身的强制措施还有:限制出境、驱逐出境、强制隔离、强制传唤、强制治疗等。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三项增加了“虐待”的方式,比如受冻、挨饿等非暴力的虐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