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坝水电站库区防洪避险卫生医疗服务工作方案

时间:2019-05-13 05:4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向家坝水电站库区防洪避险卫生医疗服务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向家坝水电站库区防洪避险卫生医疗服务工作方案》。

第一篇:向家坝水电站库区防洪避险卫生医疗服务工作方案

向家坝水电站库区防洪避险卫生医

疗服务工作方案

针对我县今年气候异常以及向家坝水电站回水淹没影响的严峻形势,根据《2012年绥江县向家坝水电站回水淹没影响区防洪应急避险实施方案》(绥防指字〔2012〕04号)和防洪及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确保我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防洪避险卫生医疗服务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防洪救灾卫生医疗服务工作;向灾区和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派出卫生防疫队和医疗队;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重灾区和重点场所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卫生医疗服务工作落到实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医政股,由钟德恩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钟莉萍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药械储供组

由同志负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药械储供组负责检查督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在抗洪救灾工作中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救灾物资的储备供应工作,要保证所有抗洪救灾物资供应充足。药械储供组办公室设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由石承鸿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三)、疾病预防控制组

由同志负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疾病预防控制组负责做好辖区内疫情的收集、报告、监测和管理工作,做好灾情及疫情的快速评估;及时掌握灾区疫情信息,密切注意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提出救灾防病工作的对策建议;开展疫情调查处理、指导并参与环境消杀灭、环境卫生学评价和卫生宣教等各项卫生防病工作。疾病预防控制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局疾妇股,由王厚玲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四)、抢险应急组

由赵纯东同志负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抢险应急组负责组织协调受灾地点和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和协助其他部门抗洪抢险工作。抢险应急组办公室设在卫生监督所,由罗翠昌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

各医疗卫生机构应高度重视抗洪救灾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立足于抗大灾防大疫,增强责任意识,立即行动起来。卫生局负责指导全县救灾防病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救灾防病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准备到位、处置措施到位。

(二)、做好抗洪救灾卫生应急准备

1.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准备。县疾控中心要充分做好应对洪灾发生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县疾控中心要组建救灾防病卫生应急小分队,随时准备投入救灾防病工作之中。

2.做好医疗救治应急准备。县医院、县中医院、各乡镇卫生院要分别组建一支医疗小分队,待命听从卫生局调派。同时,各级医疗机构应做好灾害所致伤病员收治的各项工作。

3.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准备。县疾控中心要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处理、现场处置、实验室检测等各项应急物资准备。重点做好救灾防病消毒杀虫药品器械的应急准备。县医院、县中医院、各乡镇卫生院负责做好本医院抗洪救灾医疗小分队的药品器械准备。

4.加强疫情监测和卫生监督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汛期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重点加强对肠道传染病、洪灾相关疾病、食物中毒的监测,加强对水源水、饮用水等外环境的疫源检索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做好疫情的监测、分析、预测和报告,科学指导救灾防病工作。

卫生监督所要依法加强对食品、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学校卫生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5.及时有效地开展抗洪救灾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医疗卫生机构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按照《2012年绥江县向家坝水电站回水淹没影响区防洪应急避险实施方案》,有力、有序、有效地迅速展开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及时报告疫情监测和救灾防病工作信息,迅速组织做好灾区群众的医疗救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管理和环境“消、杀、灭”等工作,确保群众能喝上卫生清洁水,有病能及时医治,确保救灾防病工作能够满足灾

区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第二篇:向家坝水电站的安全管理

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安全管理实践

徐启辉

摘要:根据向家坝水电站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向家坝水电站施工的安全隐患,简述了向家坝工程施工前的安全准备、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主要管理经验。关键词: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引言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梯级开发中的最后一个梯级,为一等大I型工程,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混凝土重力挡水坝、左岸坝后厂房、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及左岸河中垂直升船机等组成。坝顶高程384.00m,最大坝高162m,坝顶长度909.26m,总装机容量6000MW。

2、主要安全风险

向家坝工程安全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2.1涉及施工对象纷繁复杂,隐患治理任务很重。因为不良地质体的出现,基坑较原设计又下挖了近30米,涉及大规模高陡边坡深基坑开挖爆破、支护安全、边坡及洞室安全等问题,边坡坍塌、坠石的风险非常突出。

2.2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深基坑大规模浇筑常态及碾压砼,施工道路布置、现场设备组织难度大;大型沉井群施工、大型设备安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安全隐患突出。

2.3施工场地狭窄,设备运行安全风险很大。缆机因设计缺陷,其运行过程中常会掉链条、坏承马、断钢丝绳,对其下方作业人员形成威胁;且其运行范围内,还有380系统、大型门机、相邻标段作业面,机机交叉、人机交叉作业不可避免,在现有设备条件下,多工序同时或连续作业,工序转换多,协调过程多,管理过程复杂。

2.4施工现场为“半敞开式”施工,增加了安全隐患。且外协劳务普遍文化层次及素质较低,加之分配工种的多变,使其安全适应应变能力相对较差,对施工对象、工地设备、材料、人员的安全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施工前安全准备 3.1以“双训”(进场培训、岗位培训)为前提

一是进场培训:包括集中培训、岗前培训、现场交底。施工局明文规定,“先培训后上岗”,凡培训考试不合格的禁止上岗,没有进行交底或交底不清不准施工。培训内容涉及各项管理规定、各工序施工技术、安全知识和特种作业技能等。通过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相关的规范标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技能,并准确理解、执行。

二是岗位培训:包括“层级递进教育,培育安全理念”、“强化安全责任,提高安全技能” 培训。施工局负责专业培训,基层单位负责员工的业务培训,员工个人进行自我充电;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分层次接受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定期进行重点培训;班组每周进行“安全活动日”学习。通过采用逐队、逐工种设点办班和选择典型班组进行现场操作演练的形式实施现场培训;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安全主题演讲以及大量事故案例、事故通报、大会动员、小会讨论、摆事实讲道理等多种形式,使安全教育覆盖到全员,培养了“我要安全”理念,强化了“我懂安全”素质,提高了“我会安全”能力。使每个管理人员和民工都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为贯彻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3.2以“双规”(规范的管理体系、规范的技术保障)为支撑

一是施工局以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为纽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

二是抓好过程控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岗位和环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做到整改通知、纠正预防、跟踪验证、考核奖惩为一体,控制好每一个过程和环节。

三是认真做好内、外审和管理评审,不断改进,并有效运行。四是施工之前,完成生产因素的合理匹配计算,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五是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之前,针对工程具体情况与生产特点,完成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技术措施。把其内容与要求,向作业人员进行充分的交底。使施工人员和每一位工人对工程施工总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心中有底。

六是严把设备、设施用前验收关,不使有危险状态的设备、设施盲目投入运行,预防人、机运动轨迹交叉而发生的伤害事故。

4、过程安全控制

4.1以“双责(一岗双责)”为动力。即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坚持“五同时”,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一是做到一级查一级、层层抓落实,谁用工、谁主管、谁负责;全面覆盖、各负其责、互不代替;对隐患和问题‘四不放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不开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部位不作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设备不使用。

二是做到一切工作有标准;一切工作具备基本条件;一切工作按标准操作;一切工作按标准检查落实。做到全部工作计划周密、准确无误,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知道工作如何正确的做;通过细致的监督,严格的考核,克服管理惰性,提高执行力和效率。

三是做到精心、精髓、精确、精致。要求每名员工、每项工作、每一班、每一岗位都要有精确的工作准则和标准;工作无遗漏、零缺陷、无盲区。

4.2以“双基(基层、基础)”为重点

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细致严格、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一是用好“一本”手册,固化安全理念。以自己编印的《安全培训手册》为基础,从安全理念、安全寄语、安全誓言、安全警语、安全技能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固化安全理念。

二是打造“两个”阵地,提升员工素质。用好现场和职工夜校两个培训阵地,做到无时无刻都提醒着员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三是突出“三化”基础,规范员工行为。推行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做到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天、每一处,事事、处处、岗岗有标准。

四是推广“四种”方法,营造浓厚氛围。每人参与一次安全管理活动,大力推广“三工”和“危险预知”活动,时时“找”安全危险源、时时“看”安全高压线、时时“唱”安全之歌;每人提一条安全工作建议,推广干部对口班组管理,管理干部到生产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人做一件有益于安全生产的事情,推广“安全零点行动”,使安全管理时间上无盲点、区域上无盲区;每人揭露并消除一条隐患,坚持自己不制造隐患,推广安全案例教育法和“三违”亲情帮教法,使安全文化由大而全向深细实转变,由重形式向重特色讲实效转变。

五是执行“五步”程序,实现过程控制。即班前安全宣誓、现场安全确认、班中巡回检查、相互安全监督、收工安全点评,加强安全的全过程控制。

5、现场安全管理

5.1以“双查”(查隐患、查违章)为手段 主要是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六个安全检查”:包括全员每天进行一次安全自查。重点完善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规范个人作业行为,杜绝 “三违”作业;班组每天进行一次安全互查。由班长每天组织对当班作业面和人员进行过程安全检查;作业队(厂)专兼职安全员每天进行一次安全确认检查;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天进行一次安全巡查。查工作区域、使用材料、使用工具、生产设备、现场防护的安全性;每周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每月组织一次综合安全大检查,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检查;专职安监员每天进行一次安全督查。查隐患、促整改、堵漏洞。

二是实施“问题管理”工作模式。即建立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隐患排查和违章纠查工作格局,使排查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区、每个责任人、每个排查周期和每个查出的隐患,实现安全隐患排查职责的无缝链接:做到职能范围项目化,排查对象清单化,排查监管网格化,形成全方位的安全隐患排查立体网络。

三是实现安全隐患处置程序化。结合实际,编制了《隐患排查手册》,对各类隐患实行分类排查,排查的内容以表格形式表现,落实了 “查什么”和“怎么查”的问题。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填写《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表》,建立了安全隐患档案,同时,按“三定五不”原则(定责任人、定措施、定时间;不推、不拖、不软、不等、不过期)落实专人进行跟踪督办,小隐患整改不过夜,大隐患整改不过期,隐患不整改不施工,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5.2以“双安(设备安全、现场安全)”为途径 一是设备管理“三步曲”。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从设备运行、检修、维护、保养、日常检查均做到了按规范进行,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设备的安装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要求、有检查、有验收、有专项工作记录及档案。

设备的日常运行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检查和维护标准》和《设备运行管理制度》,使设备始终正常运行,并达到行业规定的设备完好标准。

设备的软件管理,建立健全了设备操作规程(固定在设备上)、技术资料、设备台帐、维修手册,进行全面跟踪管理。

二是现场管理“点、线、面”。主要是:

突出“五反”,推行“四化”,做到以“三严”实现“三控”:反无责任心,反违章违纪,反麻痹大意,反不执行安全制度,反工作任务不明;推行“安全管理程序化,安全评价经常化,安全设施规范化,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控制各类违章;严厉查禁违章作业,控制人员伤亡;严密落实反事故措施,控制大小事故。

推动安全责任落实。对承建项目按专业和区域划分了60个责任区,对每个区域规定了作业内容、现场责任人、带班监护人,使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操作者,每一个安全员,每一个片区管理者,做到了管理无断层。并通过挂责任牌,建责任档案、定奖惩细则的办法,从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入手,做到意识教育到位,安全教育不留空档,检查督导到点,现场督查不留死角,安全防护到岗,落实整改不留尾巴,夯实了安全基础。

5.3以“双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核心

向家坝水电站通过在施工现场醒目部位悬挂安全标语及安全警示(提示)牌及公告等,将每一天施工对象,作业人员及作业程序,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等均执行标准化要求和规定,使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和施工的每时每刻都能做到施工地点明确,施工对象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安全注意内容明确,杜绝了因情况不清,职责不明,盲目施工导致的安全隐患。

一是作业标准化。首先是制定了并执行了《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安全文明生产标准》等52项作业、检查、考核、奖惩标准与制度。其次是通过改进传统防护模式,现场采用统一安全防护标准,形成了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临边防护、平台防护、楼梯防护、通道防护措施。

二是现场管理标准化。为使安全管理逐步规范化,施工局在辖区范围内实行红、黄、绿牌标识和电工、焊工、起重(缆机)指挥(司机)、专职安全员、兼职安全员、带班监护标识制度:凡现场作业人员一律实行红、黄、绿牌标识,违章一次、摘除绿牌,表明该员工已违章1次,被黄牌警告;第二次违章,摘除黄牌,表明该职工已违章二次,停止其工作,组织培训学习。

三是全面建设安全文明示范区。为促使各岗位、各工种按标准操作,各班组、各项目按标准管理。施工局全面推进“安全文明示范区”建设,通过安全设施标准化、设备设施定置化、厂区管理区域化、临时建筑模块化、管理责任区域化、安全预控程序化、隐患排查规范化,保证了工程建设安全,现场设备安全,全员作业安全。

四是规范安全预控、班组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管理:施工局印发了《班组安全活动实施细则》,规范了班组“三工”、“危险预知”、“干部对口班组”安全管理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班前讲安全,思想添根弦,班中查安全,操作保平安,班后总结安全,警钟长鸣不断的作用,有利地促进了安全生产。

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特点,全过程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对辩识出的重要风险危害,进行重点预防和控制,做好应急准备。并通过发动群众对岗位进行自查,确定危险源点,对重点危险源点进行有效预控,各工序交替、工种更换、作业面交付等环节,特别交代安全控制的“预警关”和“关键点”,防止因情况不明或情况陌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安全生产。

五是规范隐患排查治理:

首先,做到了安全防范程序化。成立了安全督查小组,配足、配齐、配强安全检查人员,对施工现场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发现违章冒险作业,责令停工,发现隐患,责令整改;做到处处有人守,线线有人查,面面有人盯,把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纳入监督检查的责任范围,使安全生产保持稳定。

其次,做到了消除隐患规范化。采取划片检查的办法,明确检查对象和范围,查工作区域的安全性,查施工用材、施工工具设备、其他防护的安全性,通过检查,评最佳,抓最差。

第三,做到了隐患治理持续化。坚决做到持证上岗,劳保着装,规范作业,不盲目指挥,不野蛮施工,不冒险蛮干,以“零违章”保证“零事故”。

同时,做好“三类”违章的超前预防:反管理性违章,从提高部室、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抓起;反指挥性违章,从落实生产人员安全责任抓起;反作业性违章,从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抓起。做到 “四到位”,民技工作业场所职工监护到位,高空作业个人防护到位,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到位,各类隐患整改措施到位,以“零隐患”保证“零事故”。

6、主要管理经验

在向家坝工程建设中,向家坝施工局连续3年保持安全生产无事故,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向家坝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其主要经验是:

围绕“一个核心”:以控制“人的行为”为核心,为员工建立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紧扣“两个主题”。紧扣工程质量求精和工程安全求稳的主题。

突出“三个预控”,落实“三个责任”。通过事故预控、隐患预控、源头预控,落实单位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领导管理责任。

狠抓“四个结合”:即健全监管网络与注重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相结合;开展专项整治与注重提高综合防御能力相结合;强化管理者和职工知识水平与注重提高全员责任意识相结合;严肃查处各类事故与注重超前预防相结合。

抓住“五个重点”:抓好大规模混凝土浇筑、土石方开挖、金结制安、大型设备安装与运行、灌浆施工五个重点。

做到“六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培训到位,技术措施到位,现场投入到位,监督考核到位。

践行“七双”理念。以“双训”(进场培训、岗位培训)为前提、以“双规”(规范的管理体系、规范的技术保障)为支撑、以“双责”(一岗双责)为动力、以“双基”(基层、基础)为重点、以“双查”(查隐患、查违章)为手段、以“双安”(设备安全、现场安全)为途径、以“双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核心。

做好“八项”工作:规范全员行为;规范安全预控;规范安全检查;规范班组管理;规范隐患排查;持续治理隐患;推动责任落实;全面建设安全文明示范区。

树立“九个”观念:安全第一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安全发展的观念、本质安全的观念、诚信至上的观念、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带着感情抓安全的观念、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安全工作无特区、无小事、无终点的观念。

强化“十个”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全面落实措施;强化品牌意识,落实精细管理;强化培训意识,层层培训到位;强化预控意识,切实监管到位;强化安全意识,体现以人为本;强化责任意识,实现一岗双责;强化全员意识,实现源头预控;强化监控意识,制度约束行为;强化整改意识,力争“零”风险;强化创新意识,坚持“三化”管理。

7、结语

通过三年施工实践,向家坝水电站已经建立了健全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逐步形成了安全管理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穿、全员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逐步走向了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第三篇:向家坝水电站屏山库区围堰移民特殊措施的实践与思考

向家坝水电站屏山库区围堰移民特殊措施的实践与思考

屏山县课题组

2004年7月向家坝水电站进入施工准备阶段,其主体工程于2006年11月正式开工,2008年12月成功实现了大江截流,而移民工作是2006年电站经国家核准后才实质性启动。由此造成工程建设比移民工作推进进度快2年多,二者不可同步实施,在电站工程建设成功实现大江截流的情况下,只能对围堰影响移民采取过渡搬迁的特殊措施来进行处理。根据省政府第18次常务会批准实施《四川库区围堰移民特殊措施方案报告》(以下简称《特殊措施方案》),屏山县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三峡公司、中南院、综合监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围绕移民安全渡汛的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创造条件,克难攻坚,历经半年的艰辛奋战,全面完成了《特殊措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于2009年6月下旬顺利通过了省上验收。对此,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为组长的验收委员会予以高度评价:“一是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护照《特殊措施方案》组织实施;二是“屏山干部不仅会要钱,而且能干事”;三是围堰保障工作时间紧、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织实施得这么好,在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

一、总体概况

(一)围堰淹没情况

根据《特殊措施方案》,20年一遇围堰水位淹没影响人口为13735人(农业人口3563人,非农业人口10172人),房屋面积58.6万m2。其中,10年一遇围堰水位移民为9901人(农业人口1937人,非农业人口7964人),房屋面积38.8万m2; 10年至20年一遇围堰水位移民为3834人(农业人口1626人,非农业人口2208人),房屋面积19.8万m2。5年一遇围堰水位影响四川库区土地约6551亩。20年一遇围堰水位影响公路19.5km,大中桥11座;35kV输电线路2 km,10kV配电线路39.3km,变压器32台;通信光缆杆路56.7 km,电信县城机房、楼东机房,500Mw小灵通基站25个,广播电视光缆18.9 km;企业51家,行政单位97家;地面、地下文物38处。

(二)围堰移民特殊措施情况

按照省移民办《研究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会议纪要》(川移阅〔2009〕3号)的要求,市县结合屏山库区实际,按照“总量控制,分类处理,分年公布,尽量减少动迁人口”的原则,对《特殊措施方案》中的特殊措施处理方式进行了如下细化:

1.农村移民。围堰影响农村移民的过渡安置与正式搬迁安置相结合。农村移民按围堰20年一遇水位一次性组织过渡搬迁到规划安置地,城集镇建成区农村移民可选择按相应城集镇移民,也可选择按农村移民实施过渡搬迁安置;选择外迁的,由接安地就地就近为移民落实临时住房,移民同步建房;政府按移民选择的正式安置方式,发放相应的过渡期住房补助、综合补助、搬迁补助及一次性搬迁补助,并统一办理过渡期人身和财产保险。

2.城集镇移民。对围堰10年一遇水位线以下的移民,通过自行租房或租住政府统建房过渡,总体在主汛期前实施搬迁。其中:5年一遇围堰水位影响移民,实施常年过渡;5至10年围堰一遇水位影响移民,根据房屋安全性,可自愿选择常年过渡或汛期过渡;对10年一遇水位线下的,政府按选择的过渡方式,发放相应的过渡期住房补助、综合补助、搬迁补助及一次性搬迁补助。对10年至20年一遇围堰水位移民,政府组织签订应急搬迁协议,编制预案,视洪水情况实行应急搬迁。同时,政府建设一定数量的统建房,为20年一遇洪水位涉及移民过渡提供备用房源,并统一办理过渡期人身和财产保险。

3.土地。根据水位淹没和移民搬迁情况制订具体的补偿实施办法,汛期后实施补偿。

4.企业。结合围堰水位影响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整体搬迁、缓迁过渡及一次性补偿方案进行处理。

5.个体工商户。组织围堰10年一遇水位线以下的个体工商户,总体在主汛期前实施搬迁。其中:对5年一遇围堰水位影响的,实施常年过渡;对5至10年围堰一遇水位影响的,可自愿选择常年过渡或汛期过渡;对10年一遇水位线下的,政府按选择的过渡方式,发放相应的经营损失补助。对10年至20年一遇水位间的,政府组织签订应急搬迁协议,并发放保证金;发生洪水时,发放经营损失综合补助。

6.门面。对10年一遇水位线下的门面,分地段按面积发放出租收益补助,总体在主汛期前停止使用。其中:5年一遇围堰水位影响的,实施常年过渡;5至10年围堰一遇水位影响的,可自愿选择常年过渡或汛期过渡;对10年一遇水位线下的,政府按选择的过渡方式,发放相应的出租收益补助。对10年至20年一遇水位间的,政府与门面所有者签订应急搬迁协议,发生洪水时,发放出租收益补助。

7.专项设施。对10年一遇围堰水位线以下的交通、电力、广播、通信等专项设施,主要采用临时保通等措施;对10年至20年一遇水位范围内的,编制预案,按预案项目进行处理。

8.库底清理。对围堰20年一遇水位线以下农村区域的房屋全面拆除,并实施卫生清理;对粪坑、垃圾池、坟墓等实施卫生清理;园林地地面附着物由政府统一管理,暂不实施清理;为保持城集镇功能完整,对城集镇区域内建(构)筑物暂不实施清理。

(三)完成情况

截至2009年6月20日止,屏山库区围堰保障涉及的农村移民过渡搬迁安置、城集镇移民过渡搬迁安置、城集镇功能恢复、专项设施保通、库底清理等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1.农村移民。已完成过渡搬迁移民590户2332人,占界定任务的100%。其中74户295人分别在长宁县、南溪县、江安县、翠屏区、宜宾县和高县等安置点周边进行租房过渡,其余移民皆投亲靠友或在永久安置点附近临时过渡。城集镇建成区农村移民498户1641人,全部实施搬迁。

2.城集镇移民。县城围堰20年一遇移民2336户7566人,其中10年一遇移民1787户5837人。除约20户因承租人与房主之间纠纷、不知去向等原因以及选择汛期过渡未搬迁外,其余移民已全部实施搬迁。新市、楼东、福延3个集镇围堰20年一遇移民616户1438人,其中10年一遇移民419户1086人,已全部实施搬迁。

3.统建过渡房。锦屏、书楼、新市共建过渡房110881㎡,已于6月底全面竣工,具备入住条件。

4.企业。51户围堰企业迁建、补偿和过渡搬迁全面实施到位。

5.个体工商户及门面。个体工商户1109户,其中10年一遇672户已全部签订过渡协议,除14户选择汛期过渡外,其余全部实施过渡搬迁;门面1016户,其中10年一遇700户,673户已签订过渡协议,除选择汛期过渡的93户外,其余已全面停止使用。6.城集镇功能恢复。围堰影响城集镇教育、卫生、道路、电力、供水、通讯以及广播电视设施维护等工程已全面完工。

7.专项保通工程。围堰影响的公路、通信、广播电视等专项保通工程全面完成建设。

8.库底清理。围堰农村移民房屋已拆除,并实施了消毒;对粪坑、垃圾池、坟墓等实施了卫生清理。

二、基本做法

面对纷繁复杂的围堰截流保障工作,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干部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是,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及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屏山县上下齐心,主动迎战,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大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和工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形成了开创性的移民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确保了围堰移民工作平稳、有序、顺利地推进。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围堰移民工作,组建了最高规格的组织领导体系: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县长等相关县领导任副指挥长、有关县级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指挥部,负责全县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决策指挥、统揽协调、安排部署和督促检查。指挥部内设综合协调、政策宣传、工程技术、维稳处突等四个工作组;下设城集镇功能恢复、企业及专项过渡迁建、乡镇围堰截流保障等七个工作队,形成了职责清晰、分工合理、层级分明、运转高效的围堰移民工作体系。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全县移民工作大会、移民干部培训大会、领导干部思想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对围堰移民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取消周末休假,实行领导干部节假日轮流值班制度、每日轮流接待信访群众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春节、五

一、周末等节假日带头值班,全力决战围堰攻坚。

(二)整合资源,完善机制。

县委、县政府建立了以县为主体,以块为主、条为辅的工作体制:强化领导负责制,由副县级以上领导担任围堰截流指挥部成员和乡镇移民工作队队长,实行分块、分线负责,履行相关职责。强化对口帮扶制,由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对口联系乡镇,单位联系村组、社区,职工联系移民户,集中大量人力,包村组、包社区、包户、包人,开展围堰移民相关工作。强化“一岗双责”制,县上每个干部职工在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移民工作职责。强化阶段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阶段工作目标管理,将责任分解到县领导、单位和具体承办人员。强化考核奖惩机制,对围堰特殊保障措施实行倒排工期、挂牌督办,由县人大常委会、县纪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办,每月考核出单项工作前一、二名单位,对其予以重奖,同时对考核不达标的单位实行黄牌警告,责令限期完成;对限期未完成任务的单位,对主要负责人实行效能问责;在工程方面将“赶工费”与施工单位效益挂钩进行定期考核,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关协调机制:对上,按照省政府川府阅〔2008〕140号会议纪要“宜宾市政府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移民办、三峡总公司、中南设计院派员,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的要求,建立了由宜宾市政府牵头,省发改委、省移民办、三峡总公司、中南设计院等单位参与的移民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市政府与三峡公司轮流组织召开例会),定期通报有关情况,分析研究解决相关工作问题;对外,不定期与云南、重庆等水库地区沟通信息、研究政策、交流经验、协调工作;对内,建立了由市级相关部门和县上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半月一次的移民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对下,建立了部门、乡镇每周交账制度,促进了重大移民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

(三)细化政策,统筹推进。

严把政策关,筑牢围堰移民过渡工作的生命线。政策是生命,把准确执行政策,维护移民合法利益,着力解决移民所“忧”的政策不公,作为围堰移民过渡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来牢牢掌控。一是加强政策研究。按照《特殊措施方案》的总体设计和基本要求,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反复征求各方意见、讨论研究,并与云南库区进行对接的基础上,针对难以操作或利益敏感的问题,创造性地细化过渡办法,使过渡政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屏山实际。在省、市、县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半年的时间,细化了与围堰过渡移民安置相配套的《城集镇移民过渡安置暂行办法》、《农村移民过渡安置暂行办法》、《个体工商户过渡办法》、《非移民过渡搬迁安置办法》、《政府统建过渡房租赁管理办法》及《城集镇门面过渡补助办法》等实施办法共8个,根据需要分阶段择机予以制发。在每个政策出台前,以授课、发放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将待发的措施办法“抛出去”征求移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再经过反复修改完善,最后按照程序送审后才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发文,使相关的措施办法与实际情况大体相符,进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够得到大多数移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认可,并积极配合过渡搬迁工作。二是强化政策培训。组织县、乡镇、村组干部和全体移民工作队队员举办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培训,确保全面、准确地理解过渡政策,为准确执行政策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严格执行政策。坚持以过渡政策为纲,严格执行政策,确保“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县上专门发文对工作队员严格纪律、严肃要求,同时及时了解并掌握乡镇之间、工作组之间执行政策情况,规范政策执行标准,避免出现“一样的情况、两样的政策”。尤其是围堰水位线执行时,严格打表、尊重客观事实,坚持政策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自觉把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科学、准确、合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全面准确执行,真正体现阳光操作,以公正取信于移民群众。四是妥善解决政策没有覆盖的实际问题。对反映过渡人口、门面、个体工商户认定有误的,及时组织专业调查组核查;属于围堰过渡政策没有覆盖的实际问题,专题研究,以“政策解答”形式予以明确,先后印发“政策解答”6期,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对工作推进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的事项,认真讨论研究,先后形成《议事纪要》29期、解决工作难题近100个,确保围堰过渡搬迁工作的平稳推进。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坚持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并重,向移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解决好移民所“盼”的知情权,夯实群众基础。一是入户到点宣传。印制《政策宣传手册》34000册分送到移民户手中,让移民直接知晓、了解、掌握过渡政策,实行阳光作业。二是梯级深度宣传。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移民群众理解过渡政策的差异,分别召开县、乡镇、村、组干部会及移民户长会,先后培训移民工作队员近20期3000余人次,进一步统一认识,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三是巡回重点宣传。抽调懂政策、威信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组建移民政策宣讲队,深入场镇、村、组和农户家中反复宣传,动员搬迁,就群众关心的政策和问题进行现场宣传、答疑。四是全方位舆论宣传。制定宣传方案,统一宣传口径,做到“一个声音响到底”,采取电视、广播、标语、专栏、公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了有利于移民工作的浓厚氛围。对过渡搬迁过程中移民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及时通过电视访谈、专家释疑等,正确引导舆论,强化正面宣传。

(五)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围堰移民特殊措施实施期间是库区各种矛盾交织、累积的非常时期,随着实施的深入,库区出现了移民群众诉求激增,情况更加复杂、问题明显尖锐的严峻维稳形势。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断形势,综合采取措施,全力维护稳定。县上领导经常到一线指导、接访,及时化解矛盾;县乡建立了专门的移民信息情报系统,及时掌握动态;县乡编制了《维稳处突预案》,充实维稳工作力量,举行维稳处突预案演练,提高维稳处突能力;成立县、乡移民信访接待中心,县领导轮流接访,分类限期处理;对城集镇住房、门面租金,建筑材料、生活必需品实行临时价格干预,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县法院、司法等部门联合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集中调解矛盾纠纷以及集中查处实施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对移民政策范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其他渠道(如:通过单位包户,工作任务落到了人头,工期倒排到了天,采取移民政策之外的特殊措施予以解决,必须限期完成)等,使库区矛盾得以及时化解、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特别是及时、妥善处置了县城个体工商户多次大规模到县委、县政府聚集群访以及屠商蓄谋罢市等集访、群访事件,基本实现了“不出大事、中事,出了小事也可控”的维稳目标。

三、主要体会

(一)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关键所在。

由于移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因此组织领导极为关键。向家坝水电站屏山库区围堰截流保障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工作,省长蒋巨峰、副省长王宁、市委书记杨冬生、市长吴光雷、市委副书记陆振华等领导同志多次到屏山调查研究或对移民工作特别是围堰保障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及时调派了大批优秀干部支援屏山开展移民工作。每当工作推进十分艰难的时候,屏山总能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总能得到上级相关部门、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兄弟区县的理解与全力支持,进而迈过了“一道道坎”。这让我们屏山的全体干部群众感到不是在孤军奋战移民工作,进而更加增添了干好移民工作特别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确保了艰难任务的如期完成。

(二)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是移民工作的必然要求。根据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的阶段性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作机制,使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有人问、有人管、有人研究,使各级各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及时有效地解决了相关的矛盾和问题,合力促成了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的成功实施并圆满完成任务。事实证明: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今后,我们要根据移民工作的阶段性任务与要求,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工作新形势所需要的机制、体制,做到各级各方职责明确、协调配合、提高效率,集各方之力、尽各方之责、聚各方之智,合力推进移民迁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

(三)合理的过渡政策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

移民政策是移民搬迁安置的依据和准绳,是移民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尊重民愿,是新形势下移民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被动移民工作难度的重要准则,因此,只有制定与实际情况大体相符的合理的政策才能较为充分地维护移民群众的根本权利,才能赢得移民群众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才能更有利于各项移民工作顺利开展。在省政府批准实施《特殊措施方案》后,在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移民部门及各方的支持配合下,我们高度重视具体办法措施的制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历经半年、上百次征求各级各方意见、数十次反复修改,最后形成了基本符合屏山库区实际情况的系列措施和办法共8个。根据工作需要,这8个措施和办法以文件形式分阶段制发执行后,总体上维护了过渡移民群众的权益,覆盖了利益中的大多数情况,进而没有在库区社会造成大的震荡,得到了绝大多数移民群众的总体认可、支持与拥护,使得围堰截流保障工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

(四)精干的干部队伍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在汉源事件发生后,时任省委书记的张学忠同志就提出“移民工作之所以难,其要害是利益,关键是干部。”由此,我们深知,干部对移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没有放松对干部队伍的建设。围堰截流保障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我们通过培训、锻炼、对上争取等途径,及时组建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工作纪律强的千名移民干部队伍。在围堰截流保障工作开展期间,上至书记、县长,下到移民工作组干部,乐于牺牲、用于奉献、顽强工作,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没有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的概念,一直艰辛地奋战在移民工作一线,有的甚至两三个月没回过一趟家。正是屏山全体干部这种迎难而上、“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过硬工作作风和严守纪律、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状态,才赢来屏山库区整个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在今后的干部队伍建设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移民迁建的大熔炉中考验、考察干部,对勇往直前、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要大胆重用,实现其人生价值,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移民工作的中坚力量;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移民工作中的各方面干部骨干,及时为部门和乡镇输送人才,确保移民工作后继有力;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廉洁从政的教育,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强化对干部特别是县级领导干部、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一批移民工程建起来、一个干部不倒下”,以此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组织的重托;要高度重视村组、社区基层干部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发挥其“领头雁”的作用,逐步夯实移民工作基层基础。

(五)及时的化解矛盾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重要措施。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问题复杂、利益敏感,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的社会不稳定。没有库区社会的稳定局面,一切都是一句空话。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屏山县采取了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地确保“不出大事、不出中事,出了小事也可控、可化解”目标。在工作中,“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把主动解决矛盾问题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定期排查苗头问题,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包案解决难点问题。特别是在县城发生“5.5”集访,市县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接访,采取限时答复、免费调解、集中查处、集中整治等综合措施,及时进行了情绪疏导并控制了局面,没有发生恶性事件。一段时期,屏山库区建筑材料价格、住房租金、门面租金等发生非正常上涨并出现诱发重大不稳定的苗头,我们及时向省上汇报并得到授权,迅即启动实施了政府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妥善化解了工程建设、涉租双方等多类矛盾纠纷,扭转了不良局面,保持了库区社会稳定大局。因此,及时化解矛盾既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重要措施,也是任何时候开展工作都必须坚持的重要工作方法。

第四篇:关于调整向家坝水电站屏山库区部分项目补偿补助单价的通知

屏山县人民政府文件

屏府发〔2012〕6号

屏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调整向家坝水电站屏山库区部分项目

补偿补助单价的通知

库区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相关部门: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安置实施阶段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部分

项目补偿补助单价调整测算报告(审定本)〙已经省政府同意,按照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执行〖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部分项目补偿补助单价调整测算报告(审定本)〗的通知〙(川扶贫移民发〔2012〕19号)精神,现将调整后的向家坝水电站屏山库区部分项目补偿补助单价通知如下,请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严格遵照执行,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一、房屋装修补助费:39.6 元/分。

二、搬迁补助费:县内搬迁补助费为900元/人,出县外迁搬迁补助费为2000元/人;屏山县城移民搬迁至新县城搬迁补助费为1400元/人,新市镇移民搬迁至新发分流区搬迁补助费为1500

—1—

元/人。

三、不可搬迁设施补偿费:按照房屋补偿费用的5%计列。

四、室内照明饮水补助:300元/人。

二○一二年二月八日

主题词:移民补偿标准调整通知

屏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2月8日印—2—

第五篇: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农村移民生产生活状况调查

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农村移民生产生活状况调查

屏山县课题组

宜宾市屏山县是一个川南山区传统农业大县,也是金沙江下游国家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向家坝电站库区最大移民县。截止于2008年县内统计数,全县总人口为3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6.7万人,占总人口数89%;非农人口3.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1%。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总移民数为5.71万人,其中农村移民为2.52万人,城集镇移民为3.07万人,农村移民占移民总数的45%。由于农村移民的安置搬迁、生产发展,对向家坝电站建设和库区未来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很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库区农村移民安居乐业便成为当前地方党委政府亟待调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走访、座谈、考察和问卷等方式调查,对库区农村移民当前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性的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当前屏山库区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向家坝电站可研阶段确定的农村移民接安地条件是:综合条件较好,区位交通、水利水电及耕作条件总体优于迁出地,干群基础好,民风纯朴,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等。在此总体要求下,省市地方政府还细化了迁安的相关具体条件。

(一)屏山库区农村移民迁安任务及去向

根据可研阶段规划成果,至规划水平年(2012年)屏山库区移民搬迁人口55920人(实际数将有所增加),其中农村移民25261人,城集镇移民30659人;农村移民中生产安置人口20757人,非生产安置人口4504人。

1、内安农村移民

宜宾市人民政府2003年确定屏山库区生产安置移民为6000人。2005年县上组织开展了县内农村移民安置容量调查,初步确定县内除龙华、龙溪、夏溪、屏边外的12个乡镇(含新发乡),为农村移民接安乡镇,安置点待进一步复核确认。

2、外迁农村移民

根据《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向家坝电站库区屏山县农村外迁移民安置任务的通知》(宜府发﹝2007﹞44号),屏山县农村移民外迁市内六区县安置任务数为15000人。其中:长宁县3600人、翠屏区1920人、南溪县1200人、宜宾县5400人、江安县1440人、高县1440人。

对外迁市内六区县安置的农村移民,前阶段已初步完成县级层次切块。其中:福延镇切块到南溪县、江安县,锦屏镇切块到翠屏区,楼东乡切块到长宁县,太平乡、清平乡切块到高县,新安镇、新市镇切块到宜宾县。具体安置点有待进一步细化到乡镇及村组的切块方案,并经迁出县地方党委、政府和移民户考察确定。

3、新县城占地农村移民

根据规划,库区屏山旧县城搬迁到新发乡(宜宾县原真溪乡,现行政区划调整划给屏山县)。为满足新县城迁址加快建设的需要,2008年6月,屏山库区涉及需迁建的新发、书楼、锦屏、新市集镇新址占地农村移民相继启动,先行搬迁的930户3627人已基本结束,目前正在开展安置人口分解落实和移民建房方式组合等正式安置工作。其余新县城、集镇新址占地农村移民工作将在年内启动。

(二)屏山库区农村移民安置近况

按照向家坝电站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及省、市对屏山库区移民迁建工作的总体时序安排,屏山于2005年正式开展施工区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至目前为止,农村移民安置实施状况如下:

1、施工区农村移民安置

向家坝电站工程施工区征地涉及屏山县楼东乡芭蕉村四组搬迁安置移民13户41人(现已死亡1人)。其中10户29人选择后靠本组农业生产安置(养老保障随迁1人),1户3人选择出乡本县自谋出路安置,1户4人选择出乡本县投亲靠友赡养安置,1户5人选择在芭蕉村四组移民点调整生产用地落实农业生产安置,在库工我外建房落实搬迁安置。

2、库区外迁农村移民安置

屏山库区农村外迁移民于2008年6月27日正式启动新市镇凤凰村二组地质灾害影响区第一批27户110人,通过选择农业生产安置到江安县底蓬镇(其中生产安置29户97人,养老保障随迁13人),出已完成生产安置,正在开展建房工作。今年5月启动第二批汛期农村外迁移民为楼东、福延、锦屏、新安、新市五乡镇共1086户3969人(现已死亡1户1人)。通过选择农业生产、自谋职业安置方式迁到江安、南溪、长宁、高县、翠屏区、宜宾县安置;选择在县内统一规划安置462户1526人(其中非建成区农村移民选择农业生产、自谋职业在县内农村安置18户54人,选择自谋职业进集镇安置16户62人,共34户116人;建成区农村移民选择自谋职业、复合安置进相应集镇安置294户945人,随县城搬迁134户465人,共428户1410人);通过选择自谋出路、投亲靠友等安置方式分散自主安置550户2150人。

3、县城集镇新址占地农村移民安置

屏山库区在2008年4月配合中南院开展城集镇新址占地移民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同年6月启动书楼、锦屏、新市、新发(县城)城集镇新址占地农村移民,现在新址涉及的930户3627人基本结束先行搬迁,目前正在开展生产安置人口分解落实、移民建房方式组合等正式安置相关基础性工作。其余集镇新址占地农村移民工作将在年内启动。

二、屏山库区农村移民生产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有关资料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为止,屏山库区农村内安外迁移民安置方式选择意向为:投亲靠友13户808人,自谋职业317户1044人,农业生产安置93户320人,自谋出路340户1329人,随迁养老保障123人,复合安置13户53人,整户养老保障23户31人,随县城搬迁134户415人。

库区的农村移民与城市移民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城市移民来说,实施搬迁安置后,工作生活环境变化不大,收入来源比较稳定,城市文化生活设施完备,生活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城市移民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开放,因而总体适应性很强。而农村移民则不然,实施搬迁安置后随之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一)产业对接反差太大,生产技能不适应

无论内安还是外迁,对农村移民来说,产业对接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可靠保障。可是,搬迁后的农村移民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一是生产自然环境条件改变。库区内农村移民中选择农业生产安置几乎都是后靠区域,原生产的河谷平坝和缓坡地带全部淹没。后靠区域山高坡陡,土地破碎贫瘠,耕作条件十分艰苦,而且气候也没河谷地带那么适宜农作物生长。外迁市内六区县都是浅丘地带,气候和土壤与库区差别巨大。二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库区河谷地带主要是亚热带种植优质水果龙眼、枇杷、樱桃、芭蕉、椪柑、花椒、白魔芋等,产业结构为水果业和水上交通运输业。后靠区域主要产玉米、温带水果和林竹,主要为粮食、林竹茶业;而外迁接安地主要是粮猪型产业结构。三是生产习惯和种养技能完全改变。自然条件和产业结构的改变,必然带来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库区农村移民原来的生产习惯被打破,生产技能大多使用不上,这导致巨大的收入和生产压力。

(二)土地调整面临较大的困难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生存和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根据向家坝电站移民安置规划要求,农村移民安置人平不低于0.8亩土地。可是,这面临巨大的困难。一是接安区域的土地是按《土地承包法》分解承包到户的,土地调整必须依法进行,必须尊重当地土地承包户的意愿,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进行。二是接安地村组和群众对接受安置移民抱有较高的期盼。希望通过接安移民,能够得到国家优惠政策扶持,更希望得到资金和项目,借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实际安置情况与群众希望产生一定差异。三是部分安置点调出的土地不成片、区位较差。可以说自私是人的天性,虽说接安地群众对国家工程建设还是积极支持的,但要他们拿出自己的好田好土安置移民,一部分人还是不心甘情愿的。再说有些接安地原本就存在人地矛盾,增加了外来人口,土地显得更加紧张,以至暗中产生了抵触心理和情绪。

(三)库区农村移民与接安地居民存在心理上的隔膜

库区农村移民搬迁到接安地后,与当地必然发生制度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制度关系如户籍、农村社会保障、上学就医等,这些可以由当地政府组织负责解决。而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除了历史和地缘形成外,全部靠自己重新建立。但是,基于具体利益的冲撞,以及人际关系的磨合期等因素,库区农村移民本能地会产生防范心理,既担心吃亏甚至遭到排挤和暗算,又对未来生产生活上将遇到的困难产生惧怕和担忧;而接安地居民也总会觉得农村移民是“外来的”,打破了当地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生产格局,侵占了本地村民的既得利益,增加了环境生存压力,也容易产生排外心理,倘若双方之间对村务、财务、事务认识出现分歧,往往会导致“族群”冲突,甚至结下仇恨。这种情况,已经在个别接安地出现了苗头,有少数外迁农村移民户甚至返迁,在原库区居住地亲戚家里滞留,给后续内安外迁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引起注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就会留下后患。

(四)库区农村移民与接安地存在一定程度风俗习惯、乡土文化的冲突 俗话说:“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从整体上看,向家坝电站库区的农村移民与三峡电站库区有所不同,三峡农村移民外迁人数多、地理跨度大、风俗文化迥异;而向家坝屏山库区农村移民几乎都在本市范围内,属于大致相同的川南经济地缘文化圈,各地风俗习惯、语音文化差异不太大。但是,按照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社会关系“差序格局理论”,地域距离对文化是有巨大影响的。因此,无论是内安和外迁的农村移民,与原住地村民或多或少地存在风俗习惯、乡土文化上的差异,比如江安、南溪、长宁与高县、宜宾县、翠屏区之间差异既有方言语音不同,也有婚丧风俗文化差别,屏山库区农村移民迁往邻近宜宾县、翠屏区、高县适应起来要快一些,较容易产生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心理隔膜程度要轻些。

此外,移民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不落实,也造成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出县分散安置围堰农村移民257户1002人户藉未落实,给移民在安置地的管理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二是目前对围堰移民执行过渡政策,即发放过渡期补助并对农村移民实行搬迁奖励,这使今后库区其它农村移民产生攀比心理。无疑增加搬迁难度;三是围堰农村远迁农村移民线上个人财产调查成果未确认,远迁移民的船舶未列入补偿与溪洛渡产生政策差异,移民反映意见强烈,返迁压力大;四是围堰农村移民选择从农安置比重小,信心不足,安置后的稳定生活风险大等。

三、对改进农村移民生产生活状况几点建议

从目前总体情况看,已实施搬迁的大多数农村移民思想情绪还算比较稳定,正在逐步建立和恢复新的生产生活秩序,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但是,上述存在的突出问题倘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及时解决,就会导致移民返迁或群体性事件,因此,建议当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待库区农村移民生产生活安置

我国当前的水电水利工程移民,既不是自愿移民,也不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移民,而是直接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下的非自愿移民,虽然也有较高的经济补偿,但根本上移民是被动的,这就导致了移民问题的复杂化和移民工作的艰巨性、长远性。这种移民体制与机制,地方党委政府承担着巨大的责任风险。因此,农村移民是一项涉及库区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其生产生活问题的解决,必须动员整合各方力量,长短结合,多管齐下,综合考虑才能奏效。近期情况看,重点把握好政策既要公平合理,又要用活用够;经济补偿要足额及时,适当根据物价变化调整额度;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接安地配套措施及时跟进甚至超前落实。长远发展看,生产生活技能转换、人际关系理顺重建和解决农村移民稳定的收入来源、移民民主参与迁入地村务等,应抓紧布置实施。

(二)加大调地力度,着力突破产业对接“瓶颈”

土地和资本是制约农村移民生产生活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搬迁后的农村移民生存发展可供选择的空间很小,唯一可支配的资源就只有劳动力。在现行移民体制下,农村移民既是生产经营决策者,又是具体实施者,更是后果和风险的承担者。如果有足够的土地给农村移民生产经营,他们就无须精耕细作和追加劳动时间来提高效率和效益,反之则只有增加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才能确保稳定或增加经济收入。由此可见,农村移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改善和收入的增加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必须确保一定质量的土地给从农安置移民生产经营,“只要给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农民就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对接劳动生产技能转换培训,让农村移民尽快适应新的自然环境条件,熟练掌握新生产技能,倡导当地居民开展“传帮带”活动。三是通过各种农业经营协会,帮助移民寻找市场营销网络,推进产业化经营,并在农闲季节指导移民寻找收入来源,组织培训劳务输出,增加货币收入。

(三)加强心理疏导,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移民与当地社会融合

心理隔膜必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对立。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前述农村移民的担忧和当地居民的排外心理,以及地方文化风俗差异,要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来解决。首先,要充分尊重迁入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意愿和保障其合法利益不受蚕食和侵害,在平等互利自愿的基础上形成乡邻利益共同体,决不能顾此失彼损害那方的利益,这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其次,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严格实行村务公开,移民与当地村民平等参与民主管理,必须正确对待移民的合理诉求,承认其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决不能以政府的选择代替移民的选择,通过改变移民的成本预期和效益预期来引导移民的行为,让移民自愿接受政府的指导。再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恳谈会、联欢会、攀亲结友,促进迁入移民与当地村民之间经验文化、风俗文化交流,缩小心理差距。最后,建立移民“回访”、“探乡”制度,库区原住地党委政府定期访问移民生产生活问题,接安地党委政府有计划地安排移民回乡探视故乡变化,两地经常互通信息情况,共同解决内安外迁移民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四)启动“后扶”工作,培植新经济增长点

根据国务院471号令精神,库区农村移民实施搬迁安置后享受20年“后扶”政策。从目前的情况看,“后扶”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补偿,且额度偏低,与物价通胀水平相差太大,这种“后扶”随着时间推移将变得杯水车薪。因此,要真正解决农村移民的后顾之忧,减轻地方政府的移民责任风险,根本的出路还是要放在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搞好项目扶持,改善接安地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硬环境;二是培植劳动密集型经济组织,消化农产品原材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供有效就业岗位;三是加快推进移民接安地社保障体系建设,使搬迁后的农村移民生老病死都有基本保障,以此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下载向家坝水电站库区防洪避险卫生医疗服务工作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向家坝水电站库区防洪避险卫生医疗服务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