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写石壕吏作文教案
改写《石壕吏》教案实录
(一)导入
同学们愿意写作文吗?(愿意,那老师也写了一段作文,同学们想听一听吗?好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读一读)(其实我的学生也不愿意写作文,但每次我都在同学们写作文之前自己先写一篇,给学生引个路,我学生见老师写地那么有意思也就都愿意写了,在来这儿之前老师也写了一篇,同学们愿意听吗?好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读一读)(师有感情地朗读,同时用多媒体演示画面)
这是我在赴任途中亲眼目睹的一个悲惨故事。
有天傍晚,残阳如血。远处,苍茫的暮色中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近处,被战火烧焦的枯树上几只乌鸦在惊恐地叫着;路边一堆堆白骨露出狰狞的嘴脸。我一路东躲西藏,经过长途跋涉,带着满身的疲惫,来到一个叫石壕的小村里。整个村庄死一般的沉寂,我想找个能留宿我的人家,但这里早已是十室九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冒着炊烟的房舍。只见底矮的院墙早已残破不堪,几间破茅屋的屋顶上几棵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见有人来,一家人惊恐万状,但听我说明来意后热心地留宿了我。
师问:听这段文字,大家想起了哪首诗?
(《石壕吏》)
师问:这段文字描述的情景是诗中哪句话?
(暮投石壕村)
师讲述:不错,老师就是根据“暮投石壕村”这句诗,加以想象就写成了上面这段文字。像这种按照一定要求把一种文章改为另一种文章的写作方式,就叫做改写。
这段文字是老师改写的,好不好?同学们想不想学习改写?
(改写可以全面训练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我们的想象力)
好,下面我们就学习改写叙事诗。(板书)
(二)讲授新课
师讲述:改写是写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改写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形式上的改写,如把小说改写成戏剧、把文言诗改写成白话文、把倒叙改写成顺叙,把第一人称改写成第三人称等。形式上的改写不可改变原文思想内容。另一类是思想内容上的改写,比如改变主题思想、改换中心人物等。
师问: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属于哪一类改写?
(形式上的改写)
师:该怎样改写呢?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改写可以从以下四步进行。(多媒体显示如下内容)
改写步骤
1、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具体内容及主题思想。
2、审清题意,明确改写要求。
3、分清被改写的文章和将要改写的文章之间的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
4、找出恰当的改写方法。
下面我们就练习将叙事诗《石壕吏》改写成一篇600字叙事散文。我们先看第一步——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具体内容及主题思想:哪位同学能说说《石壕吏》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差役凶残、同情老妇人赞扬其主动请役的精神、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我们来看第二步——审清题意,明确改写要求。“将叙事诗《石壕吏》改写成一篇600字叙事散文”。要求明确没有?下面我们分析第三步——分清被改写的文章和将要改写的文章之间的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被改写的文章是叙事诗,将要改写的文章是叙事散文,下面我们来看看诗歌与叙事散文有什么区别?同学们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情节三方面加以区别
诗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望岳》——齐鲁青未了。荡胸生层云。《天净沙秋思》《次北固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过故人庄》—
散文环境特点?《竹影》、《百草园》《春》《济南的冬天》《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 诗歌的人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天净沙 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木兰诗》——惟闻女叹息《春望》——白头搔更短 散文人物刻画特点?
《背影》《音乐巨人贝多芬》《走一步再走一步》《风筝》《背影》《老王》《爸爸的花落了》《阿长》
诗歌故事情节特点《木兰诗》《石壕吏》
散文故事情节特点?《走一步再走一步》《羚羊木雕》
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老师也将两种文体的不同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显示)
叙事诗歌与叙事散文的区别
叙事诗歌
1.环境描写--语言凝练;
2.人物刻画——粗线条勾勒;
3.情节发展有较大跳跃性;
叙事散文
1.环境描写--语言具体细致;
2.人物刻画——细致传神;
3.情节叙述具体细致;
通过对第三步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地就完成了改写的第四步——找出恰当的改写方法,即改写的重点。(板书下文)
1.对环境具体描写
2.对人物具体刻画
3.丰富故事情节
改
写
重
点
3.丰富叙述情节
下面我们将对以上三个改写重点逐个进行分析,首先看环境,环境分哪几种?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师问:本课的社会环境是什么?
(安史之乱)
师问:(本文的)自然环境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来写?
引导学生答:时间、场景等。
师问:谁能找出本课的时间和场景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时间:暮→夜→夜久→天明
场景:农家小院
想象一下农家小院中会有些什么呢?
(柴草门、茅草房,长满荒草并当风抖着、有个土墙不高,否则老头翻不过去)
师问:我们布置好了场景,下面就请人物出场吧。想一想:诗中的人物哪位最重要?(老妇)
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刻画人物应从哪几方面进行?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下面我们就根据原诗,从以上几方面想象一下老妇人应该怎样一个形象?
提示:大家想象一下,本来一家人生活的平平安安。但由于长期战乱,她以有两个儿子战死(儿女是母亲心头肉)一个儿子仍在前线,生死未卜;家中贫困不堪,每天不但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还要疲于应付差役。
肖像神态——(五十多岁,面黄肌瘦满头白发,头发凌乱,衣衫褴褛满面愁容)动作表情呢?——(一边抹泪一边向酷吏哀求)
她会用什么样的语音和语调说话呢?(低沉缓慢)
心理——家破人亡、朝不保夕的凄苦
下面我们来分析第三个改写重点——丰富叙事情节。在小说中故事情节可以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在记叙文中其叙事情节我们又可以从分为哪几部分呢?(起因、经过、结果)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不是文章的重点,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故事的经过。在诗中的故事经过主要是老妇人的独白,但我们想一下,老妇人会一出门就开始哭诉吗?同学们想象一下,其故事经过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两分钟小组讨论:细心品位一番就会发现,老妇人的话句句都是差役逼出来的。原形可能是这样:差役进门就问“家中有男人否”老妇人答“家里已经没有男人了”差役怒吼:“你家男人都到哪里去了?你要说实话!”“三男”差役会相信吗?
为防止差役不相信老妇人会怎样做?(拿信给差役看)
老妇人为什么主动交代家中还有孙子,这里省略了什么情节?(差役听到有啼哭声)
差役听到啼哭声会怎样做?“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人哭吗?”老妇人会怎样回答?——“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只有个孩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
差役会如何反应?(差役进逼:“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人会如何应对“出入无完裙”
老妇人为什么会主动请役?(差役仍逼要人,老妇人只好“请从吏夜归”)
(三)课堂练习
1.现在我们已对本课环境、人物、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按以上要求和方法改写第一、三、四段。
学生进行改写,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改写完成后,教师找出两位学生读一读自己改写的作文,请大家欣赏,然后师生共同评析。注意多鼓励有创造性的改写。
老师也改写了一段——第一段,同学们想不想听?
(师配乐朗读)
傍晚时分,我来到了一个叫石壕的小村子。这里一片狼藉,村子里的人死的死逃的逃。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户冒着炊烟的人家,残破的土墙围着两间低矮的茅草房,两扇柴草门关得紧紧的。我敲了半天门,终于有一位老妇人探出头来。
她睁大惊恐的眼睛问:“你„„干什么?”
“我想借宿一晚„„”
……
这样,我被这户好心人家收留了下来。
深夜,我被一阵急促的打门声惊醒。
“一定是差役又来捉人了!我得走了!”与我同住一屋的老翁边说边慌慌张张披了衣服,趿了鞋跑了出去。
“快!赶紧跳墙跑!”老妇人催促着。
老翁来到土墙边,吃力地踩着一块断砖爬了上去,回头望了老妇人一眼,“你开门去,我走了!”
老妇人蹒跚地开门去了。
(四)课堂小结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欣赏这两篇了。但老师能感受到同学们思绪飞扬,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文字,真不简单,课下将整首诗改写下来交给老师,别忘了老师等着欣赏呢?
一节课上完了,今天老师当回记者,采访一下诸位同学,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后师补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改写,了解了诗歌和叙事散文的特点,并重点学习了改写的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改写环境描写一定要符合文章的主题,对人物的刻画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对于叙事情节一定要注意曲折、生动、,能吸引人。通过对本文的改写我们知道了本来平平安安生活的一家人,由于战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生活陷入绝境。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战争,如何看待今天的幸福生活呢?(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在改写时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流露于其中。
(五)布置作业
把《石壕吏》改写完整。
板书设计:
把诗歌(《石壕吏》)改写成叙事散文
社会环境:(安史之乱)
1.对环境具体描写时间:暮→夜→夜久→天明自然环境
场景:农家小院
改写
重点2.对人物具体刻画——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第二篇:改写石壕吏作文教案
改写《石壕吏》
学习目标
1、能改写《石壕吏》为白话文。
2、学习搜集与《石壕吏》有关的素材。
学习重点
1、能改写《石壕吏》为白话文。
2、学习搜集与《石壕吏》有关的素材
学习难点
能改写《石壕吏》为白话文。
作文课型
写作练习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培思
一辆载重汽车要过一个隧道,货物正巧比隧道高出1厘米,在不允许卸货的情况下,用什么最好的办法使汽车通过隧道?
参考答案:将车胎中的气放掉一些。
2、命题
阅读下文,将它改写成一篇现代文,题目自拟,字数600左右。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写作
(在学生写作时,浏览学生所写作文,发现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及时记录)
板示本次作文课上学生讨论的问题。目的是让那些学有余力,提前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有问题思考,有事情做。
思考问题:改写文言文为现代文要注意什么?
写作时间到,板示前三名和末卷人的姓名、写作所用时间、文章字数。
第二课时
4、讨论
1)班内八人学习小组交流本次讨论问题:改写文言文为现代文要注意什么?
2)全班有针对性地简要交流。
5、评议
选取2-3篇各类例文(失误例文、优秀例文)逐一在全班宣读,师生评议。评议重点和目标:该文改写有哪些优点?该文改写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明确,改写文言文为现代文应做到:首先,要读懂原文,深入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其次,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一些内容和情节,使文章改写的有血有肉。
6、批改
将学生作文随即发给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批改其他学生的作文。批改目标:改写是否忠实于原作;想象是否合理;病句、错别字指出来。
批改要求:
1)时间10分钟。
2)批语100字左右,针对本次的批改目标,并写上批改人的名字。
7、反馈
做法要求:
1)作者本人修改“批改人”指出的不当的词语和句子。
2)发表对“批改人”批语的看法。
3)本次作文的收获。
8、总结
同学们,本次作文由于大家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写出了不少好作文。这些作文大都做到了在理解原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再现故事发生的情景。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能做到自由地改写文言文。
例文点评
《石壕吏》改写
这是战乱的岁月。暮色笼罩着一个边远僻静的村落——石壕村。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这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
房东是一对年迈的老人,还有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他们衣着破旧,面黄肌瘦。
一天的劳累奔波,诗人和衣而卧,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约莫二更时分,一阵犬吠,村中突然纷乱起来,粗暴的叫喊声、急促的打门声„„越来越近了。诗人被惊醒了,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原来差吏又来抓壮丁了。房东一家吓得心惊胆战。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褂,匆匆爬过屋后的一堵断墙,向村外逃去。老妇人战战兢兢,颤抖着去开门。
“砰——”的一声,门还没有开,就被差吏一脚踢开,只听道差吏粗野地吼道:“你家男人呢?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把人交出来!”老妇人苦苦哀求道:“长官,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新近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说,两个兄弟都战死了。哎,我担心他的幸免也难保全啊!官爷,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婆子吧„„屋里实在没有人了!”
“哇——”孩子的啼哭声突然响起来了。
“你还说没人!这孩子哪儿来的!他的父母呢?你敢欺骗官府!” 差吏吆喝着,挥动皮鞭往里闯。
老妇人眼看哀求无用,哽咽着说:“我的媳妇失去了丈夫,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艰难度日,连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没有了。孤儿寡母,可怎么过啊?你们实在要人,就把我这个老婆子拉去顶差吧,我随你们去,也许还来得及赶到军队烧早饭。”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把老妇人带出了院子。在惨淡的月光下,老妇人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掩面而去。孩子的啼哭声一阵阵传来,令人肝肠寸断。
夜深了,小小村庄万籁俱寂。诗人一夜无眠,他的耳边仿佛仍然回响着老妇人凄惨的哭诉声。天蒙蒙亮,诗人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别。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诗人还能用什么样的话语安慰这痛苦万分的老人,只能长叹一声,放了几两碎银在老人的身边,然后离开。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萧索的村路上。
点评:
本文作者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并展开合理的想象,读来使人感觉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样。尤其是对话和神态描写比较成功,符合文中人物的各自身份特征。结尾“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诗人还能用什么样的话语安慰这痛苦万分的老人,只能长叹一声,放了几两碎银在老人的身边,然后离开。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萧索的村路上。”更是给读者带来了深深地思考。
第三篇:《石壕吏》改写作文
《石壕吏》改写作文10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壕吏》改写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石壕吏》改写作文1此时已是深夜,老翁全家早已睡下。我拖着疲倦的身体赶了好几程路了,即使是现在也只能是小睡半晌,也许天不亮我又要上路了。看着窗外的枯枝,透过破损的窗纸映在桌上,我又长吁了一口气躺下了。
“开门!快开门!”突然的厉声将我震醒。“怎么了?”我甚是惊慌。“恐怕又是官军来要人了。”老妇人焦急低声道。“快开门!磨蹭什么呢?快给咱把门打开!”声音好像是马上要破门而入似地惶着我的耳朵。“快、快、老头子,你快带先生躲起来,这里我来应付!快走!”老妇人推了我一把,我踉跄地跟着老翁跑向后门。“在这别动,委屈您了。”老翁指着土角对我正色道,说罢便越过墙躲走了。我慢慢蹲下来,闭上了眼睛。
门似乎是早已打开了,可官军的语气甚是粗暴。“这还有人吗?”“没了,早就守城去了,几天前才知道,儿子快死完了,只剩一个了,这,这可让我咋活呦!”老妇人像是自语又像是在哭诉的哽咽到。“少废话!除了儿子,还有别人吗?快说!”官军不知怎么发出凌乱的利器声。“没有了,真的没有了,只剩下守寡的媳妇和吃奶的小孙子。”“那……”官兵似乎在打着什么鬼算盘。“如果你们不嫌我又老又弱,就将我带走好了,兴许到了河阳还能煮一顿早饭。”老妇显然无力地叹吁着。“那就别废话了,走吧,走啊!快点!”“好好照顾娃儿!”
躲起来的我听到这些,实在不知该怎么办,就这样一直坐下去,坐到天破晓吧。不知过了多久,有人拍我的肩,才知老翁回来了,浑身泥土,脸上说不出的疲惫。我没多问,跟他进了屋。坐在床边,虽然很累却睡不着,空气中只有小孙儿的苦闹和沉重的呼吸,还有寡妇的抽咽声……
就这样坐到天破晓,我又上路了,老翁只说了一句话:“小心点!”我点头,深知此话含义。看着残破的城,茂盛的草,似乎我又听到了有人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抽泣,心里就和这黄沙笼罩的天一样灰暗。
《石壕吏》改写作文2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吏村一户老妇人家。夜晚,屋外传来阵阵叫喊声老妇人和老头儿听到这一动静,都显得很紧张,两位老人相互对望了一眼,接着,老头儿便爬墙逃走。老妇人喃喃地说:“来了。”又传来敲门声:“开门!开门!”老妇人扶着拐杖踉踉跄跄的去开门。怎么这么久才开门?”“小的身体不太舒服,走路不快;望着这两位大爷多多原谅。”差役噪叫的声音多么凶横!老妇人哭哭啼啼的声音又多么叫人伤心。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说话:三个儿子都去防守邺城了。一个儿子捎信回来,另外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活下来的人都只是苟且偷生,死掉的人就永远没有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他的母亲没有离去,但她出入都没有完整的衣服。没有等到老妇人的话说完,官吏就大声地说,“少啰嗦总之你们家要有一个人去充军,要不然后果自己知道。”老妇人哭泣着说“尽管我年老力衰,但是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准备早饭。”,“那就快走”官吏恶狠狠的把老妇人带走了。
看到这里,我十分想出去把老妇人拉回来,但是她的儿媳妇拉住了我,示意我现在不要出去。我就这样忍着,眼睁睁地看着老妇人就这样离开了。在远处的一个大树后面,有一个人在偷偷的流眼泪,原来是老头,我想他心里一定十分的难过自己当时为什么要逃走。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我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
这一路上荒草凄凄,了无人烟;到处是断壁残檐,狼烟四起。唉,战争使多少老百姓家破人亡啊!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扶持唐朝江山,平定安史之乱,给天下所有贫民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石壕吏》改写作文3河阳的战争越来越吃紧,上官派我们来捉人。我们哪里敢不照办,虽然我也知道,各个村庄里已经几乎没有男人了,只剩下许多老弱病残的了,我也知道,作为一个当官的人,我们实际上也就是老百姓们交税才有的较好生活。可是,我只是一个小吏,没有什么权力,也只能听命了。
我们特地挑了晚上来征兵。其实叫好听的是征兵,不好听就是捉人了。上官这次的命令是:不论年龄只要是男子,全都归为壮丁,且每家甚少交一人。做这种事我虽然不情愿,因为太残酷,但又不得不去做,这是我们这群小吏做的。
刚到石壕村门口,就看见一男子正缓步进入石壕村。我上前一步,大声喝到:“现在河阳的战事吃紧,你作为堂堂男儿,为何不出征打仗,而是在家中不问世事呢?“只听他慢慢说:”鄙人姓杜字子美,是四川的一个员外。“说完他拿出一个令牌。原来也是一个小吏啊!我心中感叹道。接着,我快步步入石壕村,杜子美也进村了。
刚到门口,我就听见了东西摔碎的声音,我知道,一定是有人逃跑了。只见一个老妇开了门向外看,我对喝道:“快快交出你家男子来。”老妇人一听,失声啼哭道:“我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到相州打仗,今天刚刚收到家书说,我的两个儿子都战死了,只有一个儿子暂时活了下来,苟且偷生,活一天算一天吧!家里再也没有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我们家已经没有完整的衣服了,我虽然年老了,但是煮饭还是可以的,如果一定要捐人出征,我家就我了吧。”我心中一酸,爽快的答应了。我又向每户人家收了人,杜员外也就一直跟着。
那天晚上,呜咽的哭声连绵不断。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那些壮丁,浩浩荡荡地出了村子,突然,我听到杜员外叹了一口气,感慨道:“如今前方战事如火如荼,老百姓们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我们这些做官的却……
《石壕吏》改写作文4石壕吏改写唐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一天拂晓,晨雾笼罩着大地,石壕村一片死寂。
这时,杜甫就要起程赶路了,他紧紧握着外逃一夜刚刚回来的老汉的双手,默默告别。他步履艰辛地走着,一路野草遍地,哀鸿惨叫,民不聊生的景象。他触景生情地想起了昨夜的一幕:昨天,杜甫匆匆赶路,夜幕降临时,才走到石壕村。他不得不到一个老百姓家里投宿。这家的老夫妇俩热情地接待了他。深夜,路途疲倦的杜甫刚刚躺下,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接着就是一阵粗暴的叫骂。老汉一听知道抓丁的又来了,就慌忙翻墙逃跑了。老妇人颤抖着去开门。“男人呢?快把人交出来!”差役一进门就叫嚷着。
他们一个个吹胡子瞪眼睛,在火把的照耀下,好似一群魔鬼。老妇人伤心地哭诉道:“我的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去了。最近,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兄弟都战死了。死的人已经长眠地下,生的人又能苟活几天呢?唉……”话还没说完,差吏暴跳如雷:“少废话!屋里还有谁?把人交出来!”老妇人一把鼻涕一把泪,悲悲切切地说:“家里再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就因为他太小,他的母亲才没有改嫁。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么好出来见人呀?”“那也不行!”说着,凶暴的差役就要进屋捉人。老妇人哭着哀求道:“行行好吧!留下她吧!你们实在要人,我跟你们去好了。
我虽年老力衰,可是连夜赶到河阳,还来得及给你们做早饭呢!”“那就快走!”夜更深了,大地又死一般地沉寂。杜甫只隐隐约约听到断断续续的抽泣声。忽然一只寒鸦“哇”了一声,打断了杜甫的沉思。他环顾四周,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片悲凉凄惨的景象。他犹信:“苛政猛于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啊!他无可奈何地迈着艰难的步履向凄风愁雾中走去。
《石壕吏》改写作文5出场人物:老妇(妇)、差役1、差役2、儿媳妇(媳)、村民(民)
布景:石壕村、一户穷人家门口
【幕起】——
画外音:差役到(敲门)
役1:“有没有人在家?(没有声音,衙役提高了说话的声音,敲门的声音也更响了)有人的话,快点儿出来。”
(老妇上)
妇:“来了,来了。请问两位官爷有事吗?”(妇弯腰低声问役)
役2:“你家里的男丁呢?”
妇:“回官爷的话,我的三个儿子已到邺城去防守了。一个捎了书信回来,另外两个儿子已经战死沙场,能活下来的活下来,死了的已经回不来了”。(役听了后生气的又问)
役1:“难道就没有其他人了吗?我们将军等着用人呢!”(妇用衣袖捂着嘴,弯着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妇:“官爷,实在对不起啊!家里就剩个吃奶的孙子,还有我的儿媳妇和我这个老婆子了。我请官爷放过我孙子和儿媳妇,请官爷让我去吧!说不定还能赶上给辛苦一天的将士们做顿早饭”。(妇说着说着,眼泪就哗啦拉的下来了,两个差役不知在一旁嘀咕什么,过了一会儿,只见其中一个差役居高临下地说)
役2:“那也行,就你了,赶快走!”
(妇用衣袖擦着眼泪又说)
妇:请官爷行个方便,我跟家里人打个招呼就走,行吗?
役2:(不耐烦)“真啰嗦,怎么这么麻烦呀!你快一点,不然时间就来不及了。”(老夫站在门口对里面低声抽泣的儿媳妇说)
妇:“儿媳妇,你多保重呀!别把自己和孙子饿下了,我走了。”
(老妇说完又哭了起来,里面的儿媳妇对老妇说)
媳:“娘,您放心吧!”
《石壕吏》改写作文6“老伯,我能在这里住宿一晚吗?”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找到了较近的一户人家,打开房门,我看见一位瘦弱的老伯站在我面前。老伯一看见我大惊道“您难道是杜大人?”“是我”“快请进”
我一进门,屋内装修简陋,家具简朴。家中还有一位老妇、一位穿着破损的妇女和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到家坐好后,老伯问我“不知道杜大人经过我家,想去哪里?”“我要去西安,天黑了,路过此处,就想来这里借宿一晚。”
这时外面突然传来阵阵的狗叫声、嘈杂声,声音越来越大。老伯一听,魂不附体,说了句“军队又来征兵了!”赶忙翻出了自家的石墙,狼狈而逃。老妇也连忙让我躲起来。这时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老妇自己走出了屋门。我躲在屋内,听着外面老妇与差役的交谈。
“快把你们家人都叫出来!”“怎么就这几个女人?没有男人吗?”“差役大人,现在安史之乱,我的三个儿子都在守邺城,一个几天前刚捎信回来,说其他两个人都战死了。死了的就死了,活着的也只能是苟且活着”“少说废话!没有男人那就拿那个妇女充军!”老妇眼看诉苦没用,媳妇就要被抓去充军,只能狠下心来,跟差役说:“差役大人,我们媳妇她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能去充军?如果你们一定要人,就拿我充军吧!我虽然老了,但是给军队烧水做饭也是可以的,你们若是现在带我走,也许还能到河阳给战士们做早饭呢!”
差役们只好把老妇带走了。只留下媳妇和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媳妇抱着孩子从外面回来,默默的坐在那里,什么话也没说。
《石壕吏》改写作文7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我逃亡到投宿到一个名叫石壕镇的地方。天刚黑,远远的听到有一阵呼喊声。仔细一听,原来是两个公差在抓人服役。那家老头见势不妙,便翻墙跑了。
“蹦蹦蹦”,“快开门!”官吏的叫喊恶狠狠的。一个扶着拐杖的老妇人出来了,打开门,迎接两位公差。公差一边张望一边问:“怎么叫了这么久才开门?快说家里有没有男人?我劝你不要说谎,不然要了你的老命。”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公差说:“唉!家中有三个儿子,都在邺城当兵,一个儿子捎信来说:他的两个兄弟,也就是我的另两个儿子已经战死沙场,室中再无男人。”公差听了继续逼问老妇人:“你说的可是实话!”老妇人连连点头。公差扭头正准备走时,屋中传来一阵啼哭声,公差一听,回头叫住老妇人,对老妇人大吼:“你不是说里面没人吗?怎么会有啼哭声?”老妇人慌忙回答:“里面只有一个小孙字。”公差听了说:“有小孩就一定有他的母亲,快把她交出来。”老妇人拖住公差的手:“有孙子在喝奶,所以她妈妈还没有离开,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整的衣服,所以不能出来见人!”公差一听就冒火了,说:“你这老太婆,真不识好歹,有人你不交,你是想蒙骗我们,想让我们交不了差吗?让开!”
老妇人拼命拦住:“不行啊,我孙子还小呢!这样吧,我虽然力气衰退了,但是请让我今晚跟你们一起回营去吧,我去河阳服役吧,求求你们了!”公差看了看这个老妇人,说:“你这老骨头去了有什么用?什么也不能做,还加重我们负担,算了,我还是去抓里面那个女的吧!”老妇人连忙抱住公差的脚,跪下说:“我有用,我可以为你们做早饭。”公差听了,觉得有道理,点了点头,说:“好吧!就你了,跟我们走吧!”就这样,老妇人扶这拐杖和公差们一步一步消失在石壕镇的树林中……
唉,直到今天,这幅悲惨的画面还常常出现在我眼前!
《石壕吏》改写作文8一片凄凉中,我来到了石壕镇。夜幕笼罩着大地,风卷残叶,簌簌地在我身边飞舞。大街上冷冷清清,空空荡荡,家家户户都闭门灭灯,整个街道沉浸在凄凉中。我又饥又饿又困,实在累得不行了,就想在镇上借宿。敲了几家的'门,没有人来开门,终于,一家的门开了。
开门的是一位老人家,她穿着破洞百处、遍处补丁衣服,满脸皱纹,佝偻着腰,蹒跚地走了出来,嘴里唠叨着:“我家没人了,我家没人了……”
“你是谁?”她看见我不像官吏,问道。听了我来这里的缘由,便同意我借宿。门刚关上,又响起了脚步声。里屋问道:“谁啊?”一个老翁的声音,“你带了朋友了吗?”我摇摇头,他马上越过了墙,躲了起来。
“嘭”,门被撞开了,有个官吏挎着大刀闯了进来。他长得虎背熊腰,谁见谁怕,一脸的胡子更是吓人。他大叫道:“你们家男人哪去了?老实地给我交出来!”
老妇人小声地说:“官老爷,我仅有的三个儿子都去邺城防守了,大儿子刚写信回来说弟弟们都战死在沙场,连尸体也找不到。可怜我的儿啊……”
官吏又叫道:“其他人呢?有力气的都跟我走!”
老妇人哭道:“官老爷,不是我不交人,是家中实在没有人了。”
天有不测风云,突然,屋中的娃娃睡醒了,哭了起来。
官吏有一听,用手指着屋里说:“你听,那是什么?再不说实话,我就搜了!”
老妇人被逼无奈,只好说:“家中还有个吃奶的孙子,因为他,他妈妈还没走。”
官吏说:“把她叫出来也可以。”
老妇人狠狠心说:“我力气虽小,但请让我去吧,去河阳服役,我还能烧明天的早饭。”
夜又恢复了宁静,只有北风为老妇人悲伤地唱着哀歌,乌鸦呱呱地大哭起来。
第二天早晨,我只与老翁告别,独自赶路去了……
《石壕吏》改写作文9眼看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冷风吹着,我不禁打了寒战,我要快马加鞭得赶路了,我隐隐约约看到前面有一个村庄,走上前一看原来是石壕村。我也精疲力竭,就在这住下吧。我选了最东头的一户人家,从房子的外观看出来这个村子并不富裕。
等到了深夜,听见有人气冲冲的在敲门,老妇人说:“老伴你从墙头走吧,我来应付他们。”老头说:“好的,你自己也小心点。”
官差的叫喊声越来越响,连村子里的狗也跟着叫起来了。妇人的哭声是多么的痛苦
妇人背驼得很厉害,那个拐杖也看起来那么憔悴了,妇人面色惨白,-缓缓地向前走着,眼神飘离说:“我有三个儿子都防守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到其中两个儿子都是因为新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了的人就永远停止了”。官差大声嘶吼着,仿佛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别磨磨唧唧的,赶紧叫一个人出来。”老妇人,撕心裂肺的哭声,悲切地说:“家里再没有男人了,就我一个老婆子还有一个还没断奶的孙子,和他的母亲。你就不要再为难我们一家子了。我们家现在因为没有男人,家里今年的收成也没有以往的多了。进进出出都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人虽然身体衰弱,但是说起这几句话来都不卑不亢的,老妇人为了这一家子今晚就要和官差回营去。还能赶上做早饭。
夫人无奈的和官差走,到了深夜,没有人讲话的的声音了,等到了天亮的时候,诗人和那个老头一边握手一边道别,并告诉他老妇人被官差抓去当做饭的了,顿时老头充满笑意的脸变得僵硬,缓缓地走进屋去。
《石壕吏》改写作文10傍晚,树叶伴着疾风呼呼作响,官吏前去石壕村捉男丁。
门被吏卒拼命地敲响,一听这声便是官吏来了。老妇披衣起床,叫老伴赶紧翻墙而逃,自己去面对凶狠的官吏。
刚一开门,一帮官吏就夺门而入,像潮水一样拥了进来,然后大声嚷嚷:“你家有没有男丁?”老妇哭哭啼啼,两行老泪直往下流。她拿出一张血迹斑斑的家书,递给吏卒,“我儿子捎了信回来,另外两个最近战死了。”老妇没有讲太多,可却哭得比刚才更凄苦了。
活着人苟且偷生,死了的人已经永远逝去。老妇人的眉皱在一起:“像我们这种马上就要老死的人,在世上也只是活一天是一天,可老天爷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呢?”老妇这样想。
“在这家中也没有什么男丁了,只有一个奶还没断的小孙子,我们全家还要续这香火。”
没等到官吏张口,老妇又接了一句:“儿媳妇因为我孙子还没有改嫁他人,但没有钱财,进进出出连一套完整的衣裙都没有。”
“不行,反正今天必须要有一个人跟我走!这不是你说怎样就怎样的事情!”
那吏卒凶神恶煞的,每一句话都咄咄逼人,没有余地。
风刮得更猛了,老妇人犹豫了一会儿,道:“虽然我年老体弱,但精神也算还行。要不这样吧,让我跟您回军队,赶快应征河阳,兴许还可以为军队做早饭,填饱肚子,如何?”
吏卒一脸嫌弃,可有总比没有好,只好勉强答应。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渐渐消失了,可好像还是能听到低声哭泣抽咽的声音。哭声弥漫在上空,就像是无穷的黑夜笼罩着村子。那孩子好像也知道了什么,一直哭个不停。然而,这不单单只是这一家独有的悲伤。
虽说石壕村到了春天,但却没有一点该有的生机勃勃的样子。
天亮了,老翁坐在地上沉默了许久,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时而呼唤着老伴的名字,却怎么唤也唤不回来。
杜甫那时刚好从洛阳回华洲,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目睹的现实引起他感情上的强烈震动,然后写下了这首令人伤感的《石壕吏》。
第四篇:《石壕吏》课本剧改写
《石壕吏》课本剧改写
时间——暮夜 地点——石壕村
人物——官司吏甲、官吏乙、老妇、老翁、儿媳、孙子 背景——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人人自危 场景——一破旧房子
剧情:
(《江河水》音乐起。)
秋,暮。房子大门紧闭着,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不远处,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木牌。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在外空无一人,只是屋子里透出些许昏暗的亮光。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的哭声。)
【话外音】:公元758年,安史之乱中,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退守河阳,命人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又一个深秋的晚上,在石壕村的一所破旧小屋中,一对老夫妇在昏暗的灯光下,正在痛苦地说着些什么。一切都是那么宁静……)
【老妇人】:(手拿信,哽咽地)老伴儿,大儿子来信了,莫不是…… 【老翁】:(强作镇定)别,别瞎想。让我看看。(拿过信)【老翁】:(读信哭……儿子,儿子……(几欲昏倒,信纸飘落)
【老妇人】(手颤巍巍地看信,眼神呆直):老天爷啊,你为什么不给我们留条后路哪?(老翁,老妇抱头痛苦哭作一团)
(里屋正在带孩子的媳妇听见了老人的哭声,连忙出来。)
【媳妇】爸,妈,怎么了?(忽然想起什么,浑身一震)是不是(停顿),他来信了?
【老翁】(把信藏在身后,努力使语气平静,但还是极不自然)不,不是,我们没哈,你,你去带孩子吧。
【媳妇】(越发坚定的语气)爸,妈,你们就不要在瞒我了,是不是我丈夫出事了,是不是呀!快告诉我!
【老妇人】(匆匆拭干泪)没有,真的没有,别担心了,说不定过两个月他们兄弟三人就回来了。
【老妇人】(扶着媳妇上前,强忍眼泪,给媳妇理头发理衣服,带着笑)孩子,他们三个很快就会回来了。到那时,妈妈给你制两件好一点的衣服,让你好好歇两天,不能让你再干家里的重活了。(媳妇和老妇人抱头痛哭)【媳妇】(将信将疑)妈,要真的有什么,你们可不要瞒着我呀!(里屋衣着褴褛的孩子歪歪扭扭的跑了出来,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孙子】妈妈,我饿了,什么时候才吃饭呀?
【孙子】爷爷,奶奶,我饿了!我饿了!(抱着爷爷奶奶哭)
【媳妇】(媳妇在储物柜中翻箱捣柜一翻,终于从柜底找到半个饼子捧在手上)孩子,家里就只有这一个饼子了,爷爷奶奶都两天没有吃饭了。妈妈实在不能给你吃啊!
【老妇人】(一顿足,冲上前,和媳妇争抢那块饼)(孙子抢过狼吞虎咽)
(正在此时官吏甲、乙登场。气势汹汹,手持一米长的木棍。)
【官吏甲】(蛮横地):屋里的人都通通给我出来,否则别怪大爷我不客气。【老妇人】(惊慌):哎,就来了。(两位官吏撑着木棍站着。)【老翁】(小声地,有些紧张):天呀,他们怎么又来了!
【老妇人】:老头子,快跑吧,不跑就来不及了,等他们走后,你再回来。(“砰砰砰”。官吏们等不及了,把破旧的大门擂得山响)。
【官吏乙】(生气地):你们怎么还不出来,这大冷天的,想冻死我们呀。【媳妇】(着急地):来不急了,爸爸,你赶快走吧。【老翁】(有些不放心,一家人撕扯起来)
【老妇人】:哭出声来,你再不走,这个家就完了!【媳妇】妈——(困惑不解的神情)【老翁】(痛苦地):老天哪!(老妇人和媳妇把老翁推出后门)(老翁慌忙地从后墙翻走,人已远去了,老妇人、媳妇还朝着他的背影远远眺望。音乐渐弱)
【官吏甲、官吏乙】妈的,屋里的人磨蹭什么?快开门!(甲一脚踹开了门。)(媳妇带儿下去,老妇人来到大门前,理了理衣服。把门打开。)【老妇人】(悲凄地):二位大爷,请问有什么事? 【官吏甲】(没好气地):臭老婆子,你们找死哪!
【官吏乙】(凶巴巴地,抖出文书):奉李光弼大人之命,我们是来征兵的,快叫你家里男人出来!
【老妇人】(平静地):我家早已没男人了。
【官吏甲】(毫不相信地)那你的丈夫、儿子哪去啦?
【老妇人】:(泪眼婆娑)我哪里还有儿子……(边说边用衣服擦试眼泪,还不时回头望望,害怕儿媳听见)才刚接到三儿子才托人稍信来,说他的俩个兄弟都才在战场上送了命。(嚎啕大哭)活着的那个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的去了!(老妇人发抖的手拿出信,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一脸痛苦的表情。)(媳妇在里屋听见,几欲晕倒,抱着孩子强忍住哭)【官吏乙】(口气稍软):那你丈夫呢?他去哪了?
【老妇人】(仍表现出痛苦的样子):哦,你说他,他早已不在人世了。【官吏甲】:那你家还有什么人。
【老妇人】:回老爷的话,现在家里再也没有一个人了。(这时,从屋里又传来几声孩子的啼哭声)
(差吏冲到里屋揪出媳妇和孙子,一家人哭成一团)
【官吏乙】:(一把扯掉信)死老婆子,你好大的胆子,竟敢骗本大人!
【老妇人】(胆怯地):小的不敢,家里确实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个小孙儿和我的媳妇儿。因为有了这个小孙子,我媳妇儿才没有离去。可是,她连进出门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呀!
【官吏甲】:我可不管,上面规定了,每家抽一丁,必须交人!【老妇人】:大爷,你就饶过我们吧!【官吏甲】:少说费话,必须出人!
【老妇人】(痛苦地三个人跪下):大爷不放过我们,那就只有我老婆子随你们去了!
(音乐《江河水》起)
【官吏乙】呵,就你,你这老太婆子能干什么?要你有什么用!
【老妇人】(有些央求):虽然我已经大把年纪了,也没啥力气,但到河阳去当一名伙头军还是可以的,兴许到了那里还能为将士们做做饭、洗洗衣服。(两官吏走到一旁窃窃私语起来,不一会儿,两人回来了。)(媳妇孙子阻止老人去,三人哭成一团)【官吏乙】:好,那你就随我们回去交差吧!
【媳妇】婆婆,你不能去哪,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哪!【老妇人】(强作平静)孩子,这个家就交给你了,你要把孙儿带好啊!(说罢,将头扭到一边,掩面哭泣)
【媳妇】(焦急地,略带哭腔):婆婆,您这么大年纪,再去前线,这怎么可以呢?
【官吏】:(一脚踢媳妇)走走走,啰嗦什么!(老妇人欲开口,两官吏急不可待地将老妇往外拖)【官吏甲】快走,哪来那么多废话!
【媳妇】(撕心裂肺地,摔倒在地上)婆婆!婆婆!
【老妇人】(被拖走)(泣不成声)媳妇,照顾好孙儿哪!
(两官吏将老妇人拖出门至远处,媳妇在追老妇时摔到在地,可眼看追不上了,便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爬着追。孙儿抱着母亲嚎啕大哭。)
(老翁跌跌撞撞地从屋外冲进来,就要去追老妇人。媳妇和孙子去拦,一家人摔倒在地上。音乐渐小,灯光渐暗)
(画面定格,媳妇哭声渐小,音乐大起《江河水》。)
“鸽子姐”老师
2014-5-20
第五篇:石壕吏改写记叙文
石壕吏
傍晚,我到了石壕村。周围没有旅店,我只好找了一户人家暂且住下,这家人只有一对老夫妇,媳妇和一个孙子,虽然清贫,但对我十分热情。他们说:每天晚上,官府的小吏都要到这里抓人去充军,被抓去的那都是九死一生啊。他们还告诉我:晚上听到敲门声时千万不要出去看,只能在屋子里呆着。
很快就到了晚上,能够听到窗外树叶在沙沙地响。我在床上释放着一天的疲倦。正当睡意袭来时,突然听到一阵的敲门声,难道正如他们所说——官府的人来了?还在吃奶的小孙子被吓哭了。我伏在窗前不敢出声,只看见老头子翻墙逃跑了,老妇人出门去应对小吏。
小吏愤怒地对老妇人叫喊,想要进门捉人,老妇人伤心地哭了。
隐隐约约地听到老妇人对小吏说:“我家的三个儿子都去邺城打仗了。一个儿子捎书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唉,活着的人暂且还活着,死了的人就永远完结了。我们家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
小吏质疑地看着老妇人,愤怒地问她:“那刚刚的哭声怎么解释?”
老妇人接着说:“我的儿媳失去了丈夫,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母亲就没有离去,但是出入房间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官爷,请相信我吧,我们真的没有男人去充军了。”
小吏毫不客气地说:“我不管,反正要有一个人跟我走,否则放火烧了你们全家!” 老妇人又说:“既然这样,那就请把我带走吧。我虽然力气衰弱,没法上战场打仗,但可以给战士们准备早餐呀。”
小吏想了想,同意了。老妇人回头看了看他们的房子还有孙子,就低下了头,又一次伤心地流下了眼泪。我忍不住捶胸顿足,却终将没有冲出这间破旧的房舍。老妇人和小吏渐渐地消失在了无尽、朦胧的黑夜中。
我在悲哀、愤恨中度过了这一难眠之夜。第二天天亮后,我准备启程,离开时却只能与老头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