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如何认识可持续发展问题
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邓小平同志改革思想的基本观点。早在改革开始前的1978年10月,他就极有远见地指出:四个现代化建设“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的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随着改革的起步和深入发展,邓小平关于改革是革命的思想不断得到丰富的发展。1985年3月他首次正式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重要的命题。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带领着中国走向成功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从前苏联东欧的改革实践看,尽管改革几经反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说没有冲破传统旧体制的基本框架。当时社会主义国家总的来说没有冲破传统旧体制的基本框架。因而旧体制所固有的弊端如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效率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缺乏民主、官僚主义严重等没有得到克服,反而积重难返。这些现象表明体制需要进行第二次改革,以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80年代以后,苏东各国党的领导人企图全盘照搬民主社会主义和西方的作法以摆脱困境,最后失掉了执政党的地位,使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也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期间中国也沿着苏联的模式进行了第一次改革,显露了好多的弊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同样面临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因而必须通过不断改革旧体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第二次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引领着中国实现第二次革命。
第二篇: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试题: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既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之,“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
第三篇:如何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如何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第四篇:改革是深刻革命
改革是深刻革命
——我观《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
有人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堪比商鞅的“徒木立信”。
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由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把经济体制的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政治体制制度的改革作为前提,法律与人权制度的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后盾,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各级党委要督促落实,切实履行改革的领导责任,把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能够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断建立健全法律运行体制作为改革的主要任务,期冀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节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
“让改革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飘扬”,这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传遍祖国各处,而当今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更是让我们看出以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
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贡献来自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呢?作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将是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力军,这是在新时期,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理想与责任。在我看来,每日的“三省吾身”是我们迎合改革的思想准备,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是我们面对新形势武装自己的力量。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机遇也好,挑战也罢,都将是我们为实现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必须面临的,同样也是成就人生的“个人梦”所严格要求的。
改革是生存的秘籍和法宝,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拥抱明天。
第五篇:中国第二次改革
中国第二次改革
一、背景与原因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大变革加剧,中国面临巨大外部压力,第一次改革导致GDP至上和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第一次改革红利消耗殆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减弱;权力腐败,社会不公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执政党公信力低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缺失只是社会孵化,若不立即全面深化改革,社会矛盾总爆发,生态环境将崩溃,将亡党亡国。
1、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环境恶化。
2、中国经济形成下行趋势:资源、人口红利消失,发展动力减弱,增速从10%以上下降到7~8%。
3、社会不公日趋严重:集会、权利、分配皆不公,尤其是贫富差距太大。
4、权利腐败愈演愈烈:老虎横行、苍蝇肆掠;权利寻租司空见惯,司法腐败危及社会稳定的底线。
5、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海陆空立体污染,国民健康遭受严重威胁。
6、核心价值体系缺失:拜金、奢侈、享乐。愚昧之风盛行,欺诈、假冒、位列大行其道,人情、关系的社会“潜规则”压倒照章办事,一视同仁的“显规则”,权钱色“铁三角”主宰社会,社会恶质化。
二、性质与意义
这是中国在世界大变革之际面临巨大内外压力时被迫进行的自我调整,是中国执政党的一次自我革命,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中国命运,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中国命运及其国际地位乃至世界未来的一次中国式全面、深刻改革。
三、任务与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两个百年”的历史性任务,实现“中国梦”。
1、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统筹协调,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位一体”建设(建设富强中国、法治中国、民主中国、平安中国、和谐中国、文化中国、美丽中国及党的自身建设,即全面文明中国)。
3、完善国家制度,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司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
4、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法治、高效、廉洁务型政府。
5、推进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和协调民主政治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协商制度完善、推进基层民主选举制。
6、大力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去啊年落实执政为民宗旨。
7、确保粮食、食品安全,建成公正、高效社会保障网,切实改善民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8、改善社会治理,强化社会治安,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
四、重点、难点与突破口
1、简政放权,理顺政府与市的关系:法无禁止市场即可为,法无授权政府不可为;既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以激发市场活力,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2、不以GDP论英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全面调整社会结构,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4、抑强扶弱,打破不合理分配格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平衡各种利益集团、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5、严惩权力腐败,消除官僚主义,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使两者相辅相成,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法治建设。
7、理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主辅关系,规范金融业发展,防范金融风险。
8、矫正房地产业与整个经济的关系,既要抑制房价快速上涨,又要防止房地产崩盘。
9、稳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增强经济的内需动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10、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1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架子体系建设,让它像空气一样保障社会健康。
12、突破口是简政放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创新,惩治腐败、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性举措,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效率与公平三对关系。政府曾打算以推进城镇化为突破口,但那涉及根本土地制度且会加剧房地产问题、土地财政等问题,妨碍结构调整。
五、途径与举措
1、机构设置: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军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群众路线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央巡视领导小组
2、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互结合,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政府领导与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
3、铁腕反腐,对各级党政机关“约法三章”、“约法八章”,持续进行巡视检查。
4、持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5、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6、大量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
7、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财政”。
8、加大财税、金融、国企、混合所有制、分配等领域的改革力度。
9、设立上海自贸区,实行“负面清单”,大幅房款市场准入。
10、环境保护与政绩挂钩,不以GDP论英雄。
11、废除劳教制度,改革信访制度。
12、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2014~2020年规划,各地因地制宜加以实施。
13、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14、实施不动产登记和全国联网。
15、改革户籍制度,房款城市户籍准入。
六、影响与前景
1、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2、反腐成效明显,腐败高官不断落马,官场风气有所好转。
3、经济下滑趋势得到遏制。
4、结构调整初步见效。
5、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6、社会奢靡之风有所收敛,环保意识有所强化。
7、人民看到了希望。
8、改革最终成功需要全党、各级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持续不断地艰苦努力。希望不小,但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