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必修二必背--考试复习总结重难点
高考必修二政总复习资料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2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3国内和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4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准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旅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准则:(1面: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2):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33.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参加选举活动、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活动、参加政治社团活动等)
4.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2)3)4)5)
6.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7.(1(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中合法渠道:
8.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2)如何行使监督权我们在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还要求我们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检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
9.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
10.政府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中“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就业、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2、政府职能的有限性(政府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职能):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并不以为着政府包办一切。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政府只有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3、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12.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13.依法行政的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机器公职人员不
14.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5.对政府权力为什么要监督?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
16.如何监督(怎样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17.政府接受监督有什么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18.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阳光工程)的原因、作用:一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是保障人民的权益。意义: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9.我国政府的权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①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③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20.政府如何树立权威?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2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是历史的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2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3.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内涵: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制境外势力利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5.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家: 1.2.3.公民: 1.2.3.4.26.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1)2)3)4)
27.中国为什么要增强综合国力?如何增强综合国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
28.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外交政策的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及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表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4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及其含义。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 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6)我过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9.探究: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该如何面对? 1.2.3.4.5.
第二篇:地理必修二必背题
必修二思考题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人口增长的三大模式的特点、成因、主要分布地区、人口问题及其措施
①高高低模式: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原因:自然灾害、战争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主要分布地区:目前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
②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主要分布地区: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少年儿童比重大;措施:计划生育;增加就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③过渡模式增长下降阶段:特点: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下降缓慢、自然增长率下降;成因:社会保险福利事业;生育观念的转变;分布:目前少数发展中国家已进入该阶段。④ 三低模式: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成因: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口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较晚的婚育年龄等;主要分布地区:发达国家;人口问题:老龄化严重;措施:鼓励生育;吸引国外移民;提高医疗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老龄产业。
2、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是什么?
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3、人口过渡理论(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中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是怎样的? ①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增长阶段:高出生率,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增大,人口快速增长;③增长下降阶段:出生率下降,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放缓;④低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4、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怎样的?
①劳务输出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净迁入区变成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5、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如何?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①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②乡村迁往城市;③内陆迁往沿海地区。
6、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②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以及战争等因素;③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宗教、种族、外出求学等;④生态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灾害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⑤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等。
7、如何估算某一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自然资源、科技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是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提高的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来进行。
8、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①人口规模不同:同一地区在同一时期的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规模大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规模。②生存和发展的差异: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仅体现基本生存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人口规模,体现的是发展的需要。③持续性不同:如果人口规模达到环境承载力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如果人口规模为人口合理容量则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④消费水平不同:当人口规模为人口合理容量时,消费水平较高。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9、城市的四大功能区的位置、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中心;②商业区位于城区和交通干道旁,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人口流动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中;③工业区位于市区边缘交通便利地带,工业企业成片分布,存在污染问题;④住宅区是城市中最普遍、最分散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高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10、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①历史原因:城市形成初期,一些早期的功能分区延续下来,往往自然的发展成现代的某种功能区;②经济原因:城市中心地区土地价格昂贵,一般为经济地租较高的商业区。向外,土地价格逐渐降低,为住宅和工业的分布区;③社会原因:由于各种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④行政原因: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合理引导或明确划定不同职能区。
11、城市化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化的本质是第二、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具体体现在人口的集中(人口规模增大);地域转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经济结构的转变(二、三产业比重增大)。12、20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加快;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同;③特大城市迅速发展;④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1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何差异?
①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成熟阶段,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②发展中国家处于加速阶段,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城市化问题突出,目前主要表现为郊区城市化。
14、世界著名的城市带有哪些?它们有何分布规律?
世界六大城市带:①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②北美五大湖城市带;③日本东海岸城市带;④英国南部城市带;⑤欧洲西部城市带;⑥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它们均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形比较平坦、气候比较适宜的沿海地区。
1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①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②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为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③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多表现为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发达国家表现为市中心区空房过多,形成贫民窟,市中心区逐渐衰落;④城市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6、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⑴自然因素: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气温日较差;②地形—地形类型、海拔、坡度、坡向;③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酸碱性、土壤质地;④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条件。
⑵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②交通运输;③政策;④劳动力;⑤技术;⑥农业基础;⑦地价等
17、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各有何特点?典型分布地区在何处?
①水稻种植业:以种植业(种植水稻)为主,粮食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化水平低,以东南亚地区水稻种植业最为典型;②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商品率高,投入劳动力少,机械化水平高,以美国中央大平原与我国东北地区最为典型;
③现代混合农业:种植业与畜牧比重相当,产品商品率高,投入劳动力少,机械化水平高;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小麦绵羊业最为典型;
④大牧场放牧业:以畜牧业为主,产品商品率高,投入劳动力少,机械化水平高;以南美洲
潘帕斯草原最为典型。
18、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①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森林、草原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②农业技术的采用造成土地退化、生态系统破坏。
19、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⑴经济因素:资源(原料)、能源(动力)、交通、市场、廉价劳动力数量、科技(劳动力素质)、地价;⑵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质量等(或风向、河流、景观);⑶社会因素:政策、国防安全、企业家个人偏好;⑷自然因素:土地(面积)、水源、地形、气候、地理位置。
20、工业集聚的主导因素有哪些?工业集聚的意义如何?
①主导因素:利用廉价劳动力;利用交通枢纽;利用资源;利用能源;
②意义: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消耗;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协作;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有何消极影响?
①消耗大量资源,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造成资源枯竭;②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人类健康和生物生存。
23、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种方式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地域联系可以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三种。①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主要作用是把工农业的产品运到消费地;②通信包括电信通讯和邮政通讯两种,主要作用是促进地域之间的信息传播和联系;③商业贸易包括商业和贸易两种,负责商品的收购、调运、储存、出售,是联系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4、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的形成发展有何影响?
①城市多因水路交通而兴,沿河流呈条带状;②铁路、公路使城市沿交通轴线发展;③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分散扩展;④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成因、危害?
①表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明显上升,到目前已升高了0.3到0.6摄氏度;②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破坏植被;③危害: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加剧;气候异常现象频发等。
26、臭氧层的作用、现状及破坏的危害?
①作用: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②现状: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③破坏的危害: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影响人类健康、农作物、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27、酸雨的定义、成因、危害、分布、措施?
①定义:PH值小于5.6的降水;②成因: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落到地面而成;③危害: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减产;④分布: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⑤措施: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实施清洁生产,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28、我国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①空间分布: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浙江、江西、湖南、福建、重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②原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地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雨水丰富而且降水强度大。
29、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特点?
①史前文明时期,人类被动适应自然环境;②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③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引发了深重的环境灾难,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30、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原则、循环经济的手段、核心、原则、途径?
⑴可持续发展:①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坏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②内涵: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③原则:公平性原则(代内公平、代际公平、责任公平);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⑵循环经济:①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②核心:提高生态效益;③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④途径: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如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必修二常见设问答题思路
1、描述人口增长特征
①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②机械增长:人口迁移;③人口规模。
2、描述人口、聚落(乡村或城市)分布特征
①人口、聚落的空间集散方位;②与地形、河流、资源等要素的组合关系。
3、城市化的表现特征
①人口的集中(人口规模增大);②地域转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③经济结构的转变(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4、农业地域类型特征:
①农业类型(农林牧渔);②商品率;③劳动力投入多少及机械化水平。④生产规模
5、农业生产活动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②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农业基础 机械化水平等。
6、工业生产活动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土地、气候、水源等;②社会经济条件:原料 能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技术 环境污染 政策 地价 国防安全。
7、人口问题及措施
①年轻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增加就业;②老龄化—鼓励生育(适度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移民迁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医疗水平,发展老龄产业。
8、城市化问题及措施
环境问题与交通问题等—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分散城市职能;根据风向、河流布局工业区;治理污染问题;发展公共交通;建立防护隔离带;发展高速、立体交通网络;错时上下班。
9、工业集聚的影响
积极影响:共用基础设施,节约运费,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效益,加强信息交流合作,降低成本,共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消极影响:交通运输压力加大,环境污染严重。
10、城市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工业化;消极影响:交通问题;污染问题;住宅问题;社会问题。
11、交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方便出行,加强地域联系,扩大市场,促进起终点及沿线经济发展;消极影响:占用耕地。
第三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重、难点必背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重、难点必背题
1、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或怎样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答:①应自觉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主动请求家长、老师指导,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从而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和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②应该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③无论自己的体态、容貌如何,青少年应努力追求美。
2、怎样认识青春期的烦恼?(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答:这些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因此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调控好心理矛盾。
3、如何消除青春期的心理烦恼?
答:①我们应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与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②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的规范、法律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增强自我调控能力)③要不断丰富自我4、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有什么积极作用?(重要性)答:(1)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既有利于集体建设,又有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发展同学间的友情。(2)男女同学在一起学习、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的效率。(3)男女同学通过交往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各方面完善自己,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5、如何与异性同学进行交往?(男女同学交往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①与异性同学交往要自然、适度。自然和适度是男女同学交往的两个重要原则。②与异性同学交往要尊重、真诚。尊重、真诚是交往的前提。③广泛交往。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范围应相对广泛,不宜只和某一位异性同学交往,而应该和更多的同学建立真挚的友情。
6、如何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调节和控制消极情绪有哪些方法?)答:(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理智调控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法。(2)合理宣泄情绪。如哭泣宣泄、倾诉宣泄、运动宣泄、书写宣泄。
7、为什么要培养高雅情趣?(高雅情趣有什么重要作用或意义?)
答:①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②高雅情趣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③高雅情趣能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人道德高
尚,使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
8、我们应该怎样培养高雅的情趣?
答: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②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兴趣。③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④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9、如何正确认识好奇心?(好奇心有什么作用)
答:好奇心是我们行为的动力,它可以驱使我们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各种奥秘,获得新的感受,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情趣。不过,好奇心如果把握不好,也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0.盲目从众有什么危害?
答: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的盲目从众,却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很难形成自己稳定的兴趣爱好,不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也会影响我们的个性发展,有的还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之”。
11.怎样杜绝不良嗜好?
答:⑴要杜绝不良嗜好,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盲目从众;⑵还要学会拒绝,对干扰我们学习、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的不健康的东西,我们对它要果断地说“不”。
12.、不良诱惑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危害?
答:在我们身边存在着“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⑴它们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⑵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⑶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3、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抵制不良诱惑有哪些方法?)答:①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②要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③运用法律手段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
14、为什么说“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或相同点有哪些?)
答: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队法律、法规。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可见,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5、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答:⑴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⑵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16、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或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有什么重要性、必要性?)
答:(1)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2);法
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⑶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17、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有哪些?
(1)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程度较轻时,我们首先要根据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确定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途径。(2)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防止溺水、触电、烧伤以及被人勒索、绑架等,逐步提高自我保护的本领。
18.怎样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我们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了解法律服务和帮助的结构。(2)非诉讼途径。(3)诉讼途径。(4)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19.为什么要追求真、善、美?(或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答:(1)真、善、美的行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2)它们能够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3)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20、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明辨是非善恶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2)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加强自我约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3)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21、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如何(或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
答:(1)心中要有“一把尺”,就是要把握正确的是非善恶标准。(2)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3)要坚持正确的行为,摒弃错误的行为。
22、我们应怎样(或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答:
(一)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做一件事之前预先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尽量避免因做错事而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二)我做事我负责。(1)该自己做的事认真做好。(2)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3)我做错的事我负责。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重、难点梳理
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 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教学疑点:
1、公式W=Fl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2、α角含义和取值范围:α角是“力方向和位移方向”夹角可结合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第1题来提醒学生。
3、F、l同时性。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例题,书后习题:1、2、3、4;
2、重要思想方法:
①W=Flcosα公式:一种分解力:垂直位移方向和平行位移方向分解W=(Fcosα)l,第二种分解位移:沿力方向和垂直力方向分解W=F(lcosα)。②总功求解:一种是求合力W=F合lcosα,一种是求各个力做的功W=W1+W2+„„
5.3
功 率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
2、理解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其解释和计算汽车启动和行驶中的有关问题;
3、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区分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 教学重点:
1、理解公式P=Fv的意义;
2、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教学难点:
发动机额定功率与汽车最大速度的关系。教学疑点:
P=Fv中F是否是恒力,F是恒力时,v是平均速度指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指瞬时功率;F是变力时,v是瞬时功率,指瞬时功率。易错点:
1、“快慢”与“大小”区分。
2、P=Fv理解,容易停留在简单直观的印象上,认为牵引力大,加速度就大,末速度也大,现在得出由功率来制约速度和牵引力,学生自然会感到与生活经验相悖。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例题,书后习题3、4;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2、重要思想方法:极限思想。
5.4 重力势能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经历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重力势能及其定义式,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关系;
3、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Ep=mgh
三、教学难点: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⑴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位置有关。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小。⑶ΔEp=-WG
四、教学疑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
五、易错点:
重力势能的理解。
⑴重力势能是状态量是标量; ⑵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⑶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地球组成系统。
六、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书后习题2、3、4;
2、重要思想方法:极限思想。
5.5 探究弹性势能
教学要求:
1.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有关。2.学习并掌握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
1.提出猜想:根据弹力的性质和弹性势能的定义。分析出与弹性势能大小有关的物理量与可能的表达式。
2.确定计算弹性势能的方法:拉力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
3.从恒力做功W=Fl着手,画出力随位移变化图象,得出弹性势能表达式EP=kx2/2。教学难点:
拉力(变力)做功的计算 学生疑点: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弹性势能的大小是否也具有相对性。学生易错点:
学生往往认为始未两位置作用力和的一半就是平均作用力不知道只有力随位移按线性变化时,才能用始末力和的一半作平均力来计算功。教学资源
书P16:说一说:在以上探究中我们规定: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也就是既不伸长也不缩短时的势能为“0”,能不能规定弹簧某一任意长度时势能为“0”势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重要思想方法:势能是相对的、弹簧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弹簧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弹性势能的变化与“0”势能规定无关。
5.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探究思路”掌握实验设计的指导思想。2.掌握实验技巧,学会数据处理。教学重点、探求的思路与操作技巧
1.实验中没有具体测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而是设定每一根橡皮筋对小车做功W,来探究小车速度与皮筋做功的关系。
2.实验中应注意解决:相同皮筋的选取及固定,小车运动阻力的平衡,纸带上合适点间距离的测量。教学难点:
相同皮筋的筛选与固定。学生疑点:
弹力做功与速度间的函数关系。学生易错点:
对皮筋与小车的操作。教学资源:
书P18:做一做,用Excel作图并显示皮筋对小车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函数关系。
指导思想: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处理有关实验问题。
5.7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要求:
21.理解动能及其表达式EK=mv/2 2.掌握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学会用动能定理进行分析、解释和计算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体会用能量观点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重点:
1)动能的表达式
2)动能定理的推导及其式中各量的含义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3)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
4)体会用动能定理解题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优越性
3、教学难点:
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
4、学生疑点:
动能也是相对的、动能定理相对于哪些参考系统成立?
5、学生易错点:
①认为动能有方向,物体速度不变,方向由向右改为向左,认为动能发生变化了。
②合力功计算常出错。
6、教学资源:
我们在第四章曾用牛顿定律解答过一个问题:民航客机机舱紧急出口的气囊是一条连接出口与地面的斜面,若斜面高3.2m,斜面长4.0m,质量60kg的人沿斜面滑下时所受的阻力是240N,求人滑至底端时的速度。请用动能定理解答本题。
指导思想:比较用牛顿定律解题和运用动能解题过程,体会用能量观点解题的优越性。
5.8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功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2、掌握机械能守恒的内容及适用条件
3、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教学重点
1、机械能守恒中功能关系的理解
2、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教学难点
1、机械能守恒的判断
2、物理过程和状态的选取 疑点
1、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
2、机械能不守恒时其变化量与除重力、强力外其它力做功相对应 易错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
2、系统的选取和定律表达式的选取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书P23例题,体现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重要的思想方法
①用能量观在解决力学问题 ②理解联系实际的思想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5.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思路和方法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1、尝试设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方案
2、经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学会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实验条件的控制,满足守恒条件
2、实验误差的分析 疑点
1、纸带选取的要求及其处理方法
2、由于阻力存在,故动能增加量必定稍小于势能的减小量 易错点
1、实验步骤的操作先后次序
2、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设计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
5.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教学要求
1、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这个定律的重要意义
2、能用能量守恒定律在分析计算有关能量守恒的综合性问题
3、理解能量耗散,认清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能量概念的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
2、能量耗散 疑点
1、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2、能量是守恒的不可消灭,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 易错点
1、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相混淆
2、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书P30.Ex3, 开放性习题,答案不唯一
2、重要的思想方法: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②用守恒的思想分析实际问题。
第六章 曲线运动
6.1曲线运动
教学要求:
1.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2.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
3.感受飞镖、钢球所作的曲线运动 教学重点: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受力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 3.曲线运动的性质是变速运动
4.曲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方向沿轨迹曲线的切线,与合力分布在轨迹两侧 教学难点: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 2.运用曲线运动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物理语言描述某一实际的曲线运动 疑点:
P33图6.1-4怎样才能说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是否缺少取极限、化曲为直的解释? 易错点:
轨迹曲线与速度、合力的关系 思想方法:.物理概念源于从生活实际中的数学抽象,如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这一概念
题目:
1.P34(3):通过习题,可以让学生分析总结轨迹曲线与速度、合力的关系
6.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要求:
1.知道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效性 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3.会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分运动与合运动 4.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与合成运动 教学重点:
1.知道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效性
2.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与合成运动 教学难点: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1.会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分运动与合运动 2.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与合成运动 疑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与合成运动 易错点:
1.在实际应用中有意义的运动合成与分解应该是根据实际的运动趋势合成与分解运动,思想方法: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和分解运动矢量 题目:
1.P37(2)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一个实际的运动,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2.P37(4)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分运动与合运动,加深对合运动分运动的理解
6.3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感受平抛运动的规律
2、通过对比运动,找到平抛运动的规律
3、通过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知道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感受平抛运动的规律
2.通过对比运动,找到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1.通过对比运动,找到平抛运动的规律
2.通过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知道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疑点:
1.实验6.3-3中,由于实验装置的原因,一球即使不是平抛运动,感觉也是同时落地,加上人耳朵的最小分辨时间是0.2s,很难正确得出两球是同时落体这一结果
2.实验6.3-4中,实验误差有时比较大,怎样才能处理好实际与理论的关系,特别是在不知道规律的情况下? 易错点:
通过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知道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思想方法:
1.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物理学的基础
2.通过对比已知运动与未知运动,找到平未知运动的规律 题目:
1.P40《说一说》,通过现代科技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2.P40(2),通过传统的实验方法合装置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6.4抛体运动的规律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教学要求: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
2.会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教学重点:
1.平抛运动的规律
2.斜抛运动规律的推导 教学难点:
1.运用数学函数描述抛体运动的轨迹
2.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研究抛体运动的轨迹 疑点:
斜抛运动规律的推导 易错点:
1.平抛几个重要结论
2.斜抛运动的几个重要结论 思想方法:
1运用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和等时性原理研究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题目:
1.P37(2)通过实例,分析感受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具体应用
2.P37(3)(4)通过作实物图(俯视图)和函数图象物体作曲线运动的轨迹及分运动、合运动的关系
6.5
圆周运动
教学要求:
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3、认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会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定义式。教学难点:
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疑点:
如何认识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不变及“匀速”的含义。易错点:
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性问题 教材中值得注意的题目:.教材第47页利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测自行车的前进速度。主要要求学生知道并会应用匀速圆周运动中同轴转动的物体角速度相同,皮带或者齿轮传动的物体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6.6
向心加速度
教学要求: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1:认识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能用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公式。教学难点:
不在同一直线上速度变化量的讨论及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疑点:
向心加速度方向的推断 易错点: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认识。教材体现的思想方法:
要让学生领会运用极限法思想讨论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6.7
向心力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体验向心力的方向,理解向心力概念。
2: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向心力的公式。3:了解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
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其公式。教学难点:
会分析具体问题中的向心力。疑点: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否就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易错点:
向心力的来源判断。教材中值得注意的题目:
教材55页第4题。此题可以讨论由于半径的改变使角速度、线速度、绳子上的拉力的变化情况。
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要求:
1:能分析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2:会用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公式对具体问题进行计算。3:注意生活中的离心现象,能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长见问题。教学重点:
分析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教学难点:
会分析具体问题中的向心力来源并进行计算。疑点:
做圆周运动物体受力分析及向心力的来源确定。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易错点:
向心力的来源。教材体现的思想方法:
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7.1行星的运动
教学要求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 2.知道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规律的描述;
3.应用开普勒三定律解释和研究行星(或卫星)的运动; 4.知道人类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教学重点
地心说和日心说、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由第二定律可知,行星在近日点速率越大。在远日点速率越小。行星从近日点到远日点的过程,是速率逐渐减小的过程。疑点
开普勒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行有的行星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实际上,多数大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所以,我们在中学物理中解决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问题时,把行星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易错点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行星绕日运动的规律,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K值与卫星无关,只有行星有关。卫星绕同一行星运动K值相同,绕不同的行星运动K值不同。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贡献、物理学史题型在近年高考中时有出现,要重视。近两年,以天体问题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在全国各类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考生从材料、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以及综合能力。这类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信息给予部分和问题部分。
(2)重要的思想方法
通过对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等科学家关于行星运动规律研究的介绍,领略到前辈科学家们对自然、奥秘不屈不挠探索的精神和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悟到科学的结论总是在顽强曲折的科学实践中悄悄地来临。
7.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教学要求
1.知道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 成反比。
2.知道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3.知道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二者的距离 的二次方成反比。教学重点
1、科学家的不同猜想
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教学难点
1、为什么可以把行星的轨道当作圆来处理;
2、吸引力与半径的关系;
3、吸引力与太阳及行星质量的关系. 易错点
1.初学者容易在同一题目中将两个不同的半径用一个符号r来代替(如地球的半径用r,而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半径也用r,产生错误).
2.不会合理运用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
6、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课本:问题与练习2.)在探究对行星的引力的时,我们以左边的三个等式为根据,得出了右边的关系式。左边的三个等式有的可以在实验室中验证,有的则不能。这个无法在实验室验证的是怎样得到的?
注:探究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是常见的题型之一,这是与新课改相一致的,必须加以重视.
(2)重要的思想方法:
这是极好的科学教育素材,通过猜想,模型的简化、运用向心力公式、开普勒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知识进行数学推理计算,最终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
7.3 万有引力
教学要求:
1.知道月一地检验。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测定。3.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引力的方法。教学重点:
1.猜想I:“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可能出于同一本源? 2.“月—地”检验,这个大胆的想法要求事实检验 3.万有引力定律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4.引力常量的测量:引力常量的值、单位。教学难点:
一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不等于集中物体质量的质点之间的万有引力,所以不能直接用公式F=Gm1m2/r2进行计算。疑点:
万物之间的引力属于同一性质的力。易错点:
万有引力定律中的r的取值。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82已知r月地=3.8×10m,T月=27.3天,g=9.8m/s,求a月/g=? 2.思想方法:
a.大胆猜想,直觉,洞察力。b.显示微小物理量的放大方法。c.掌握物理常量数量级的重要性。
7.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教学要求:
1、掌握测量地球质量的方法。
2、了解利用万有引力理论发现未知天体的过程。
3、掌握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理解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1.“称量”地球的质量——“黄金代换” 2.计算天体的质量M 3.计算天体的密度ρ 4.发现未知天体 教学难点:
计算天体的密度 教学疑点:
未知天体的发现 易错点:
计算天体的质量及密度 教学资源:
1.课本上值得重视的题目
已知月球的质量是7.3×1022kg,半径是1.7×103km,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有多大?这对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行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2.重要思想方法
把天体运动处理成匀速圆周运动
7.5 宇宙航行
教学要求
1.了解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理解并能推算第一宇宙速度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2.会计算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和周期
3.关注人类在航天领域和宇宙开发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发展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人造卫星
2.三个宇宙速度 3.梦想成真 教学难点
在卫星的轨道半径r、线速度υ、角速度ω、周期T、向心加速度a这五个物理量中,当其中一个物理量发生变化时,另外四个物理量一定同时发生变化。疑点
卫星绕地球运动时,由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一定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也可以和赤道平面垂直,还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一角度。易错点
发射速度:将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所必须具有的发射时的速度 绕行速度: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所具有的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运行速度中的最大速度,也是卫星发射速度中的最小速度。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为地球的0.82倍,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
2.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两个不同形式的表达式中,注意代换方法的运用
7.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经典力学的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2.通过实例初步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知道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3.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教学重点、难点
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2.从低速到高速 3.从宏观到微观
4.从弱引力到强引力 疑点
只要天体的实际半径远大于它们的引力半径,那么由爱因斯坦引力理论和牛顿引力理论计算出的力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但当天体的实际半径接近引力半径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
天天更新
全部精品
时,这种差异将急剧增大。这就是说,在强引力的情况下,牛顿的引力理论将不再适用。易错点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高速、微观物体的运动。教学资源
重要的思想方法
通过对牛顿、爱因斯坦等于科学家关于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理论的介绍,领略到前辈科学家们对自然奥秘不屈不挠探索的精神和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悟到科学的结论总是在顽强曲折的科学实践中悄悄地来临。
本资料由中小学教学资源网【www.jiaoxue.info】整理提供!
第五篇:初一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文模版]
我相信,人类发现的知识只会流向需要它的人,从某种方面说,人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一种既能生产,又能消费的特殊能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1
1.自尊的含义及表现
(2)表现: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如: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行为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同时还注重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其次,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体验自己是有价值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认可。第三,懂得知耻,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2.知耻与自尊的关系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自重,才能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会格外珍惜自己的自尊,也会主动爱护他人的尊严。
3.虚荣与自尊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是扭曲的自尊心。
4.自尊的作用
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自尊是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自尊的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能时刻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如何获得他人尊重?——自尊与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1)自尊的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重、自爱。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尊重,就既谈不上尊重他人,更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2)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
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只有关注他人的自尊,使他人享受自尊的快乐,我们才可能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6.如何培养自尊心?
①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懂得知耻。
②维护人格最重要。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
③为人豁达,自尊适度。对待议论与批评,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但对于恶意的侮辱与诽谤,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④尊重他人,我们就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有利于维护自己的自尊。
7.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①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当然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与他人共享自尊的快乐。
②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才会获得他人善意、妥帖、温暖的提醒,有助于我们成长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8.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①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②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就是与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常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对别人与对自己不同的地方,要接纳,不排斥,不藐视。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就是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侮辱他人,就是冒犯别人的尊严,极易制造矛盾,引发冲突,仇恨和报复,最终令冒犯者自取其辱。
9.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也就是指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够做成某件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2)表现: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一种自信。
10.自卑、自负与自信的区别是什么?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自卑和自负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使自卑者和自负者远离成功,而自信则有助于成功。
11.为什么自负与自卑会使人远离成功?
①自负者的追求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其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不知所措和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
②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卑感。他们会过低地估计自己,丢掉可以成功的机会。
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12.自信的作用?(为什么要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是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因素,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自信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评价,是一种进取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是遇到困难勇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13.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自信者具有如下这样一些心理品质,活泼乐观、坦诚开朗、英勇果断、幽默大度、虚心谨慎、勤奋踏实、好奇乐学等等,这样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他们取得事业的成功。如:
(1)乐观。乐观的人对成功充满希望,面对困难与失败,不轻言放弃。
(2)好奇。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计较功劳大小。好奇作为一种精神的兴奋与喜悦,是激励自信者不断思考、不断进取的动力。
(3)专注。自信的人能够持之以恒,在完成任务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有希望成功。
14.怎样唱响自信之歌?(如何树立和增强自信?)
(1)看到进步与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是我们树立自信的基础。发现并欣赏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能使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
(2)增强信心与实力。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信心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实力的增强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自信,才能更加自信地克服各种困难。
(3)树立民族自信心,做自信的中国人。民族自信是个人自信的根基。将民族自信与个人统一起来,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初一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2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五、目的、目标
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任务、职责、作用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初一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3
一、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二、特点、特征
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三、内涵、含义、定义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3、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5、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7、环境问题的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9、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10、继承权的含义: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11、智力成果权的定义: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12、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四、机关、机构
1、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人民检察院.2、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4、我国的国家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5、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微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制度、原则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或叫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7、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初一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