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联系起来进行探讨
把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将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政务公开课题提供一个新视角,开创一个新领域。
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切实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对于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把效能监察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在苏州和很多地方,创造了不少实践经验。理论界也有所研究。
一、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效能监察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或其委托的组织对监察对象的行政效率、工作效果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效能监察作为行政管理的一个环节,是适应社会发展对提高行政效能的迫切要求而产生的,是伴随行政监察规范化、行政管理科学化而发展的。从1989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效能监察”概念和工作要求以来,行政效能监察在全国各级政府普遍推广。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公共部门运用绩效评估这一管理工具,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善服务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很多政府部门开始借鉴外国经验,把效能建设与政府绩效评估结合起来,使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经过1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实践,效能监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依法行政,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讲,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给政府带来以下三方面的新气象:
第一、效能监察工作正在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行政机关自觉行动。
作为对管理的再管理,对监督的再监督,效能监察的本质决定了它不单纯是政府管理体系中的监督要素,而是要把监察职能渗透到政府管理活动的控制与协调活动之中,使效能监察对行政工作既是监督,更是促进,进而实现政府自身廉洁高效运转的良性循环。正因为如此,效能监察工作不仅由行政监察部门、专业监督部门做,也得到了行政机关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很多行政机关和行政监察监督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有力地促进了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
第二、效能监察工作初步形成一套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效能监察是一项执法行为,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活动。将行政效能监察纳入国家法律体系是完善这项制度的基础性工程。我国颁布了以《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依法行政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许多地方出台了有关效能建设的地方性规章,迈出了构建行政效能监察的制度体系的第一步,为效能监察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
在此基础上,我国初步建立了效能监察的体制和机制。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注重调动行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两个积极性,重视协调管理和监督两个功能,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监察监督协调,群众积极参与”的行政效能监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三、效能监察工作有力推动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效能监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同时又成为推动改革的力量。各地在探索效能监察的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时,注意从大局着眼,为深化改革服务。
在效能监察内容选择上,加大对职能性效能监察的力度。从侧重单一的追求降低行政成本,转移到侧重对职能履行的监督,特别是对转变政府职能的监督。近年来,效能监察工作选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选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提高干部管理素质的突破口,使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为整体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效能监察方法上注重创新。除了采取专项治理、集中整治等手段外,还探索了首问负责制、限时服务制、每月工作通报制等新的工作方式,引进了服务导向、标杆管理、竞争机制和效率意识等新的工作理念,有力地推动了监察工作深入开展,提高了政府的绩效。
苏州市在行政效能监察方面有不少大胆探索和原始创新,促进和保证了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苏州市围绕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改革深化、监督重点工程、治理热点问题这四个方面来实施效能监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特别是苏州高新区近年来启动了行政效能综合测评系统,对全区的行政效能框架进行分析,通过对行政效能要素的过程控制,不断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在为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服务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效能监察工作始终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着眼点。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要敏锐把握改革和发展的突出矛盾,根据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选择行政机关运行中的关键环节和重大社会问题作为重点,尤其是要针对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重大投资事项、重大改革措施的决策和执行,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效能监察。
二是效能监察工作要把建立坚强有力的体制和协调有序的机制作为着力点。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大,尤其需要有健全的领导体制和顺畅的工作机制做保障。这里包括党和政府对效能监察的领导体制和机制;行政机关各部门的效能监察体制和机制,特别是需要建立财务、审计等业务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机制;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健全效能监察的专门职能机构。
三是效能监察工作要把监察效果作为关键点。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工作的一部分,同样具有检查、调查、建议和处分四种权力。要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就必须用足用好这些权力。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中,要注意分清责任,严格按照奖惩原则,赏罚分明。对效率低下、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者,坚决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效能监察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对效能监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需要提高。不少地方的监察队伍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求,高素质人才缺乏,特别是精通法律、财会、金融、审计等专业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的监察干部比较少。防范性的事前监察、事中监察比较薄弱,难以制止失职行为的发生。有些部门工作方法比较陈旧,往往停留在了解询问情况、查看会议记录和工作制度等老套路上,对问题的处理仅停留在提建议上。这些情况的存在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也为我们深入研究效能监察提出了命题。
二、政务公开是推进效能监察的动力
行政效能监察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这次研讨会提出一个视角,就是行政管理的“暗箱操作”,即政务不公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效能监察的整体推进。从理论和实践上讲,政务公开与提高行政效能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要做好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普遍推行政务公开。
首先,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存在着一致的目的。
效能监察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监督工作,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政务公开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可见,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虽然在制度设计上分属于不同的层面,但是在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些主要的目标方面是高度一致的。
其次,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有着互补的功能。
效能监察是以过程管理与过程监督为手段,以行政组织的科学化、行政行为的合理合法,和行政行为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效益最优化为目的,对行政行为实施的一种监察补救。行政效能监察作为政府运行机制中的监督要素,通过监察权制约行政权,防止政府管理中滥用权力和不作为,指导、建立保障政府行为透明高效的制度体系,并监督这一体系实现的情况。政务公开也是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控制的一种手段。政务公开透明,权力行使才会依法进行,才会减少权力违法行使的机会。政务公开可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等基本权利,这就从社会权力的源头入手,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与控制。所以,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作为制约政府权力的有效机制,是可以而且应该发挥互补作用的。
再次,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在实践中可以互为动力。
效能监察要解决政府工作中存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必然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推行政务公开,可以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有助于克服监察工作的困难。政务公开在一些地方推行起来也遇到很多问题,如有的以表面文章代替实质性公开,有的借口保密拖延公开。效能监察可以通过听取公众对政府行政公开的评价和意见,透过公众推进政务公开。效能监察的实质是一种信息活动,其特点是评估过程的透明和信息的公开。因此,评估和公布效能状况,把政府各部门的表现情况公之于众,有助于广大群众了解、监督和参与政府工作。这样,将政务公开列入行政效能监察的工作范围,再将效能监察的情况及时进行公开,监察的力量和民主的力量汇集起来,就一定能产生政府创新的不竭动力,一定能实现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的“双赢”。
三、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推进效能监察工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决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政府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推进行政效能监察,是提高政府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1、通过政务公开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目标的实现。
政务公开,可以实现效能监察职能的延伸。一方面监察机关通过政务公开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通畅,信息的涵盖面更加广泛,传递速度更加迅速,从而为效能监察提供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民众参与的方式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监察机关通过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来加强对政府行政效能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效能监察还要与政府机关内部的政务公开结合起来,使机关中关系工作人员切身利益的事情,以及公务员考核、测评、奖惩等事项,及时全面在机关中公开,实施有效监督。
从加强效能监察的意义上说,政务公开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加大力度。特别是要在重大问题的决策原因、决策依据、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公开方面多做努力,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在政务公开中将政府行为特别是审批行为的各种条件、标准、程序、政策、进展、结果等进行全方位公开,提高下级政府、基层组织、企业和公民办事效率。随着政务公开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推进,效能监察所致力的“提高行政效能,改进政府管理”的目标将不断得到实现。
2、通过政务公开强化效能监察的监督职能。
在政务公开中推动效能监察工作,还要致力于拓宽监督渠道,营造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氛围。通过聘请效能监督员、组织民主评议和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民主监督;广泛宣传效能监察知识,引导媒体揭露渎职、滥用权力的行为,搞好舆论监督;创造多种途径,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保障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各地设立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是推行政务公开和效能监察的一个结合点。要进一步完善和延伸其功能,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投诉中心延伸到乡镇,在同级政府中逐步拓展到各机关各部门,从而建立一个覆盖面较广的投诉网络系统。投诉中心既要强化服务功能,也要发挥监督功能,认真处理群众投诉,对违纪者进行举纠、惩诫。
3、效能监察工作要积极运用新手段。
电子政务在政务公开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做法值得在实施效能监察过程中借鉴。加强效能监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立与智能化行政系统对接的网络效能监察系统,全面提升效能监察能力。比如,电子政务有动态记录行政管理活动的功能,电子档案具有客观公正的优点,这就可以为效能监察提供即时准确的监督依据。
四、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提供智力支持
实践呼唤理论创新。加强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用正确的政绩观和荣辱观作为衡量标准,研究建立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内在统一、功能整合的体系框架。
研究工作既要立足国情,也要注意国外成功的实践。特别要从近年来取得良好效果的绩效评估中吸取经验,探讨如何完善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机制。
行政管理研究者,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围绕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中的疑难问题和新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可操作性的措施,为党和政府做好参谋助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有些不必由政府承担的职能要交给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及技术检验、鉴定等中介组织,如何加强对这些授权组织行为的有效监督,帮助他们建立自律机制,提高社会公信力,是效能监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政务公开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把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强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我们认真研究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不仅能为当前加强这方
面的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和理论支持,而且也将为构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思路、谋划未来若干年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蓝图作出贡献。这是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第二篇: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政务公开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政务公开
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职责:
(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
(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二、受理与立案
(一)、投诉须知:
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应当递交投诉书。书写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在笔录上签字。
投诉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1、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
2、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请求事项;
3、投诉请求事项是否已经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体投诉,投诉人可推举代表投诉,投诉人也可委托1至2名代理人代为进行投诉活动。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诉,在5个工作日内依法受理,并立案查处:
1、违反劳动保障法律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2、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造成的;
3、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受其管辖(采取属地管辖,管辖按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进行划分)。
(三)、下列投诉不予受理:
1、不属劳动保障监察范围的;
2、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
3、经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的,但仲裁或者诉讼裁定不予受理的除外;
4、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
5、其他依法不予受理的情形。
(四)、下列情形的,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1、因用人单位制订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2、因用人单位违反对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的保护规定,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3、因用人单位原因订立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4、因用人单位违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因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三、劳动保障监察的处理方式:
(一)、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对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不服的,当事人可在接到文书送达之日起60天内向自治县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调查中止:
1、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2、因不可抗力不能调查取证的;
3、案情需要鉴定的;
4、认定重要事实需要其他部门处理结果的;
5、因被调查人逃匿不能取得相关证据的;
6、其他需要中止调查的情形。中止情形消除后,恢复调查,调查期限继续计算。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立案:
1、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
2、违法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
3、被调查用人单位依法宣告破产、解散、关闭,没有财产进行分配,又没的相关义务承受人的;
4、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行为发生超过2年的;
5、根据《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十五条应当由劳动争议处理或诉讼程序办理的;
6、其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撤销立案的情形。
(五)、发现违反案件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本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地址及投诉举报电话 接待投诉、举报机构:融水苗族自治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地址:融水镇铁西路4号 投诉举报电话:0772-5135856 邮编:545300 3
第三篇:4.6政务公开和效能建设汇报材料
政务公开及效能建设工作汇报
(2011年4月6日)
今年以来,我镇政务公开和效能建设工作在上级部门指导下,政务公开程序规范、内容真实;效能建设方面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在质量和效率上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现将我镇前期政务公开和效能建设工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周密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
我镇党委、政府把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纪委书记马少龙同志为第一负责人,组织纪检、民生中心负责日常工作。全面推行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进一步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确保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
2、制度保障监督,规范工作程序
、实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镇机关和各中心(站所)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依据法律、法规拟定方案,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镇党委、中心(站所)集体讨论决定,然后予以公开。、镇成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纪委书记任组长,镇人大、纪委、民生中心各1人组成,工作人员办理小组具体事务。
、镇政府设立了举报电话和政务公开监督信箱,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并予以公布,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反馈。
④、实施“阳光政务”工程,落实“统一公开日”(每季度第一周的星期一)制度。政务公开目录报区政府办、监察局备案后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每季度对村务公开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
3、联系工作实际,规范公开内容
根据工作实际,镇政务公开将行政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办事程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甚至产生腐败的事项以及本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向群众公开。
各村民委员会设立固定公示栏,按照规定的时间、形式和程序,将村民普遍关心的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村务重大事项予以公布,并接受村民监督的民主管理。
每季度全面公开一次,涉及财务的事项每月公开一次。应当及时公开的事项随时公开。
4、领导率先垂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从加强领导班子、机关作风建设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并贯彻落实。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机关作风建设上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标准化和透明度,切实为方便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5、群众满意为先,不断提高民生服务水平
民生中心推行“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机制。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并公示服务内容,审批程序、依据,申报材料、办理时限。坚持以人为本,从“小事”做起,立足于便民、利民、为民,认真、细致,求办事效率。以社会群众满意为标准,从规范制度、完善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不断提高民生工作服务水平。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为:①认识不够到位。少数村干部被动应付,甚至认为公开也就完事了,对群众的意见重视不够。②公开内容不详细。少数村和中心(站所)公开的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应该公开的未能做到全部公开,群众无法实施监督。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切实解决,不断把政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
固原市原州区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推进源头防腐,维护群众利益,今年在政务公开中着力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把2009年全区20项重点工作列为政务公开的内容,进一步拓展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全面实施“阳光政务”工程。二是编制全区部门(单位)、乡镇和村(居委会)三级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目录,报区政府办、监察局备案,并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全面建立和落实原州区“一公开日”制度。将每季度第一周的星期一确定为原州区“统一公开日”,严格实行“当日公开、当日督查、全区通报、限期整改”,公开单位坚持做到“统一公开日”前将所公开的资料目录报区政府办、监察局备案,每季度向区政府专题书面汇报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四是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力度,开通了区县乡三级政务网络,及时发布公共信息,推进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五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问责考评。凡在政务公开工作中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办事效率低、干部作风不实,造成不良影响的坚决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第四篇:2010年效能建设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余庆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0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今年,根据《余庆县2010年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我局制定了《余庆县发展和改革局2010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增强了服务能力,提高了办事效率,不断优化了发展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1、调整健全领导机构。
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我局及时调整、健全了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由党组书记、局长林世栋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应刚任副组长,成员由办公室主任董延禄、综合股长王坤、项目办公室主任余龙、基建股长周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由董延禄负责办公。
1、理顺、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制度。
我局进一步理顺、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执行力度,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组织领导,搞好电子政务建设,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规范办事程序、不断创新政务公开形式。
⑴明确制度建设的要求。要从规范机关行为、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入手,对现行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不符合转变干部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要求,影响办事效率,阻碍加快发展的制度,要坚决废止。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奖惩分明的机关管理制度。
(2)严格制度建设的程序。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制度,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制度,并通过社会公示、专家咨询、组织听证等形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确保制度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细化制度建设的任务。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
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加快审批速度,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二、注重思想教育,提高机关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全局上下要以贯彻执行公务员法为契机、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发改工作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在全局干部群众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⑴抓好理论学习工作。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机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
⑵积极推进机关干部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建设。坚持自主学习,加强分类培训,抓好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培训工作,重点开展依法行政、新制度、新技能以及发改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掌握好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服务发展的本领、依法行政的本领、服务群众的本领。
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改善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深化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机关人才队伍,为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创新政务公开形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1)完善政务公开的详细目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发改工作实际情况,完善政务公开的详细目录,依法将应当让公众知晓的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开,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
(2)创新和规范政务公开形式。各股室根据自身业务工作特点,不断创新和规范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晓、有利于群众行使监督权的政务公开形式。要完善招投标制度,通过内部刊物定期发布经济信息。加强发改、招商网站建设,逐步扩大网上查询、咨询、投诉等服务项目的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行政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我局信息化工作和管理。
四、认真开展机关效能民主评议。
坚持走群众路线,开门搞整改,通过发放行风问卷表、下访征询、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组织群众对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行评议。认真开展听证质询活动,邀请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
作风建设监督员以及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组成测评小组,对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情况进行民意测评和听证质询。听证质询结果在全局范围内进行了通报。
五、真抓实干,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开展。
通过不断公开、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使单位和职工进一步认识到了发改工作重要意义和政策优势,促进了发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9年,我局从项目库中组织筛选了涉及农林水利、文教卫生、城镇基础设施、旅游等28个(含打捆)项目重点开展前期工作,完善相关资料,适时向上申报。半年来,已申报了涉及我县农村沼气(含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等)、动物防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人畜饮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集镇供水、综合文化站、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县乡医院规范化建设、村卫生室、县乡计生妇幼保健中心(站)、廉租住房、公安(中心、所)、法院(庭)、粮果茶交易市场、污水垃圾、产业化等17个方面的项目,总投资20132万元。
截至9月底,共争取到投资的有12个方面87个子项目,其中:农村沼气项目30个(户用沼气池2个2700口、乡村服务网点25个、养殖小区沼气1口、联户沼气2口);动物防疫体系项目6个(县级防疫站1个、乡镇兽医站5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个5个方面;湄凤余灌区1个;人畜饮水项目23个29491人;综合文化站9个;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8个;计生服务站1个;中医院设备采购项目1个;乡镇卫生院项目4个;县医院规范化建设项目1个;廉租住房项目2个。总投资14469.5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653.15万元,省配套236.59万元,市配套52.75万元。
目前完成前期工作等待投资计划的项目有:垃圾卫生填埋场、白马山电站(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完成可研正在编制初设(实施方案)的项目有松烟集镇供水、县公安局行政拘留所、县计划生育生殖妇幼保健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县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2009易地扶贫搬迁等。
一年来,尽管我们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上级要求还有差距。今后,要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中心的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为深化房改,促进我县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9年12月15日
第五篇:2010年效能建设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余庆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0年机关行政效能建
设和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今年,根据《余庆县2010年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我局制定了《余庆县发展和改革局2010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增强了服务能力,提高了办事效率,不断优化了发展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1、调整健全领导机构。
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我局及时调整、健全了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由党组书记、局长林世栋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应刚任副组长,成员由办公室主任董延禄、综合股长王坤、项目办公室主任余龙、基建股长周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由董延禄负责办公。
1、理顺、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制度。
我局进一步理顺、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执行力度,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组织领导,搞好电子政务建设,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规范办事程序、不断创新政务公开形式。
⑴明确制度建设的要求。要从规范机关行为、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入手,对现行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不符合转变干部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要求,影响办事效率,阻碍加快发展的制度,要坚决废止。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奖惩分明的机关管理制度。
(2)严格制度建设的程序。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制度,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制度,并通过社会公示、专家咨询、组织听证等形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确保制度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细化制度建设的任务。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1-
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加快审批速度,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二、注重思想教育,提高机关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全局上下要以贯彻执行公务员法为契机、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发改工作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在全局干部群众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⑴抓好理论学习工作。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机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
⑵积极推进机关干部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建设。坚持自主学习,加强分类培训,抓好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培训工作,重点开展依法行政、新制度、新技能以及发改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掌握好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服务发展的本领、依法行政的本领、服务群众的本领。
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改善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深化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机关人才队伍,为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创新政务公开形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1)完善政务公开的详细目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发改工作实际情况,完善政务公开的详细目录,依法将应当让公众知晓的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开,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
(2)创新和规范政务公开形式。各股室根据自身业务工作特点,不断创新和规范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晓、有利于群众行使监督权的政务公开形式。要完善招投标制度,通过内部刊物定期发布经济信息。加强发改、招商网站建设,逐步扩大网上查询、咨询、投诉等服务项目的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行政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我局信息化工作和管理。
四、认真开展机关效能民主评议。
坚持走群众路线,开门搞整改,通过发放行风问卷表、下访征询、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组织群众对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行评议。认真开展听证质询活动,邀请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风建设监督员以及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组成测评小组,对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情况进行民意测评和听证质询。听证质询结果在全局范围内进行了通报。
五、真抓实干,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开展。
通过不断公开、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使单位和职工进一步认识到了发改工作重要意义和政策优势,促进了发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9年,我局从项目库中组织筛选了涉及农林水利、文教卫生、城镇基础设施、旅游等28个(含打捆)项目重点开展前期工作,完善相关资料,适时向上申报。半年来,已申报了涉及我县农村沼气(含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等)、动物防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人畜饮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集镇供水、综合文化站、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县乡医院规范化建设、村卫生室、县乡计生妇幼保健中心(站)、廉租住房、公安(中心、所)、法院(庭)、粮果茶交易市场、污水垃圾、产业化等17个方面的项目,总投资20132万元。
截至9月底,共争取到投资的有12个方面87个子项目,其中:农村沼气项目30个(户用沼气池2个2700口、乡村服务网点25个、养殖小区沼气1口、联户沼气2口);动物防疫体系项目6个(县级防疫站1个、乡镇兽医站5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个5个方面;湄凤余灌区1个;人畜饮水项目23个29491人;综合文化站9个;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8个;计生服务站1个;中医院设备采购项目1个;乡镇卫生院项目4个;县医院规范化建设项目1个;廉租住房项目2个。总投资14469.5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653.15万元,省配套236.59万元,市配套52.75万元。
目前完成前期工作等待投资计划的项目有:垃圾卫生填埋场、白马山电站(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完成可研正在编制初设(实施方案)的项目有松烟集镇供水、县公安局行政拘留所、县计划生育生殖妇幼保健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县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2009易地扶贫搬迁等。
一年来,尽管我们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上级要求还有差距。今后,要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中心的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为深化房改,促进我县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9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