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2009
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
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
销操作指引》的通知
(国资发产权〔2009〕7号)
各中央企业:
现将《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九年一月二十日
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
第一条 为了积极推进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进一步规范资产处置核销的申报与审核,根据《关于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关于进一步明确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3〕21号)、《关于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资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9号)以及《关于进一步规范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5〕250号)等有关法规,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申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的改制单位应当属于经国资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审核批复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单位;处置核销的资产、改制企业人员范围应当符合已经批复的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及各批次实施方案中原则确定的范围;支付的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补助金、一次性移交社保机构人员费用以及内部退养人员相关预留费用的标准应当符合本指引第一条所述法规及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
1员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并与已经批复的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及各批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标准基本一致。
第三条 中央企业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过程中,如果对第二条所述批复
方案有重大调整和修改的事项,应当报我委批准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自行调整和修改的,在资产处置核销中不予确认。
第四条 中央企业对实施改制单位的相关文件材料审核汇总后报送我委,同
时应当提交以下文件材料:
(一)国资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及各批次实施方案批复文件的复印件。
(二)经中央企业出具的关于本批改制单位的改制具体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同时应当明确纳入改制的三类资产范围、数额、处置方式、主体企业需要补足资产的数额及具体方式、涉及职工人数以及各项支付、预留费用的标准以及移交社保机构的费用等。
(三)中央企业申报资产处置核销的请示,并附汇总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三类资产处置情况表》(详见附件)。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过程中的特殊事项和问题、改制单位实施情况与所批复方案相关数据对比情况、变动原因等,应当在请示中作出具体说明。
(四)分户的改制单位应当包括以下材料: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产权登记证复印件;
3.三类资产(含主体企业补足资产)的清查报告和认定证明文件;4.改制时点的审计报告;5.改制时点的资产评估备案表;
6.资产处置的专项审计报告,应当具体说明改制单位改制时点的资产剥离、划入补足、土地使用权的处置等情况,具体载明改制单位实际支付的经济补偿金、补助金、移交社保机构人员费用、内退人员预留费用的标准和总额,所涉及的人员并与本企业、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对比情况等;7.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及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议;
8.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和经济补偿金、补助金标准的审核意见;9.债权债务承继方案和主要债权人同意函;
10.改制单位为公司制企业的,应当提交同意改制与资产处置核销的股东会决议。
改制单位为非企业法人的,应当由主体企业提供有关情况说明并参照上述要求准备相关文件资料;对于采取进场交易方式处置改制单位资产的,还应当提交中央企业确认的产权转让协议或经我委确认的中央企业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鉴证。
11.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文件材料。
第五条 我委对中央企业报送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请示的审核
程序为:
(一)相关厅局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对中央企业所报送的文件材料进行集中会审,并出具书面审核意见。
(二)对于符合相关法规及本指引规定的,应当在集中会审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的起草上报工作。
(三)对于基本符合相关法规及本指引规定但在集中会审中发现有尚需说明或完善的问题的,应当将书面审核意见转交中央企业;中央企业应当完善有关问题并提交书面说明。在确认有关问题已经完善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的起草上报工作。
(四)对于不符合相关法规及本指引规定的,应当将书面审核意见转交中央企业,同时将所报送的文件材料退回中央企业,待修改完善后重新上报。相关厅局对于中央企业重新报送的文件材料应当按上述程序重新组织集中会审。
第六条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改制单位是否属于经国资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批复的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单位。
(二)改制前后资产剥离、处置是否有中央企业批准同意的书面文件,是否
符合有关法规。
(三)三类资产(含补足资产)及其处置方式是否得到中央企业认定与确认。
(四)改制时点的审计报告、经备案的评估报告与所批复的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各批次实施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所确定的三类资产范围是否基本一致。
(五)各项支付、预留以及移交社保机构的费用是否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专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是否为无保留意见。
(六)改制单位土地使用权是否纳入主辅分离范围,在辅业改制过程中如何处置,是否存在改制企业无偿占有、使用国有划拨土地的情况;
(七)职工安置和补偿标准是否经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确认,是否经改制单位全体职工或职代会审议通过。
(八)资产处置情况与申报冲减权益金额是否吻合。
(九)清产核资结果、自列损益金额与冲减权益金额是否有重复核销问题。
(十)改制单位为公司制企业的,是否履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
对于采取进场交易方式处置改制单位资产的,还应当审核具体程序和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三类资产处置情况表
单位:××××集团公司单位:万元
注: 1.该栏目填列时包含由主体企业补足部分中需评估的单项非货币性资产或独立核算单位资产、不需评估的货币性资产以及一年内新购置的非货币性资产的数额
2.该栏目应填列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时点已经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复核销的清产核资损失且账务已经调整数以及主辅分离发生的支付和预留已计列损益的数额,已经在“纳入改制的国有净资产审计值”中剔除的,不需要再次填列
第二篇: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
关于印发《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
国资发产权[2009]7号
关于印发《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的通知 各中央企业:
现将《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九年一月二十日
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
第一条 为了积极推进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进一步规范资产处置核销的申报与审核,根据《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3〕21号)、《关于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资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9号)以及《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5〕250号)等有关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申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的改制单位应当属于经国资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审核批复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单位;处置核销的资产、改制企业人员范围应当符合已经批复的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及各批次实施方案中原则确定的范围;支付的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补助金、一次性移交社保机构人员费用以及内部退养人员相关预留费用的标准应当符合本指引第一条所述法规及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并与已经批复的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及各批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标准基本一致。
第三条 中央企业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过程中,如果对第二条所述批复方案有重大调整和修改的事项,应当报我委批准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自行调整和修改的,在资产处置核销中不予确认。
第四条 中央企业对实施改制单位的相关文件材料审核汇总后报送我委,同时应当提交以下文件材料:
(一)国资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及各批次实施方案批复文件的复印件。
(二)经中央企业出具的关于本批改制单位的改制具体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同时应当明确纳入改制的三类资产范围、数额、处置方式、主体企业需要补足资产的数额及具体方式、涉及职工人数以及各项支付、预留费用的标准以及移交社保机构的费用等。
(三)中央企业申报资产处置核销的请示,并附汇总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三类资产处置情况表》(详见附件)。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过程中的特殊事项和问题、改制单位实施情况与所批复方案相关数据对比情况、变动原因等,应当在请示中作出具体说明。
(四)分户的改制单位应当包括以下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产权登记证复印件;
3.三类资产(含主体企业补足资产)的清查报告和认定证明文件;
4.改制时点的审计报告;
5.改制时点的资产评估备案表;
6.资产处置的专项审计报告,应当具体说明改制单位改制时点的资产剥离、划入补足、土地使用权的处置等情况,具体载明改制单位实际支付的经济补偿金、补助金、移交社保机构人员费用、内退人员预留费用的标准和总额,所涉及的人员并与本企业、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对比情况等;
7.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及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议;
8.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和经济补偿金、补助金标准的审核意见;
9.债权债务承继方案和主要债权人同意函;
10.改制单位为公司制企业的,应当提交同意改制与资产处置核销的股东会决议。
改制单位为非企业法人的,应当由主体企业提供有关情况说明并参照上述要求准备相关文件资料;对于采取进场交易方式处置改制单位资产的,还应当提交中央企业确认的产权转让协议或经我委确认的中央企业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鉴证。
11.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文件材料。
第五条 我委对中央企业报送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请示的审核程序为:
(一)相关厅局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对中央企业所报送的文件材料进行集中会审,并出具书面审核意见。
(二)对于符合相关法规及本指引规定的,应当在集中会审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的起草上报工作。
(三)对于基本符合相关法规及本指引规定但在集中会审中发现有尚需说明或完善的问题的,应当将书面审核意见转交中央企业;中央企业应当完善有关问题并提交书面说明。在确认有关问题已经完善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的起草上报工作。
(四)对于不符合相关法规及本指引规定的,应当将书面审核意见转交中央企业,同时将所报送的文件材料退回中央企业,待修改完善后重新上报。相关厅局对于中央企业重新报送的文件材料应当按上述程序重新组织集中会审。
第六条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改制单位是否属于经国资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批复的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单位。
(二)改制前后资产剥离、处置是否有中央企业批准同意的书面文件,是否符合有关法规。
(三)三类资产(含补足资产)及其处置方式是否得到中央企业认定与确认。
(四)改制时点的审计报告、经备案的评估报告与所批复的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各批次实施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所确定的三类资产范围是否基本一致。
(五)各项支付、预留以及移交社保机构的费用是否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专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是否为无保留意见。
(六)改制单位土地使用权是否纳入主辅分离范围,在辅业改制过程中如何处置,是否存在改制企业无偿占有、使用国有划拨土地的情况;
(七)职工安置和补偿标准是否经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确认,是否经改制单位全体职工或职代会审议通过。
(八)资产处置情况与申报冲减权益金额是否吻合。
(九)清产核资结果、自列损益金额与冲减权益金额是否有重复核销问题。
(十)改制单位为公司制企业的,是否履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
对于采取进场交易方式处置改制单位资产的,还应当审核具体程序和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三类资产处置情况表
第三篇: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
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
时间:2009-04-20文章来源:国资委产权管理局
第一条为了积极推进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进一步规范资产处置核销的申报与审核,根据《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3〕21号)、《关于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资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9号)以及《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5〕250号)等有关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申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的改制单位应当属于经国资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审核批复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单位;处置核销的资产、改制企业人员范围应当符合已经批复的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及各批次实施方案中原则确定的范围;支付的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补助金、一次性移交社保机构人员费用以及内部退养人员相关预留费用的标准应当符合本指引第一条所述法规及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并与已经批复的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及各批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标准基本一致。
第三条中央企业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过程中,如果对第二条所述批复方案有重大调整和修改的事项,应当报我委批准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自行调整和修改的,在资产处置核销中不予确认。
第四条中央企业对实施改制单位的相关文件材料审核汇总后报送我委,同时应当提交以下文件材料:
(一)国资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及各批次实施方案批复文件的复印件。
(二)经中央企业出具的关于本批改制单位的改制具体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同时应当明确纳入改制的三类资产范围、数额、处置方式、主体企业需要补足资产的数额及具体方式、涉及职工人数以及各项支付、预留费用的标准以及移交社保机构的费用等。
(三)中央企业申报资产处置核销的请示,并附汇总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三类资产处置情况表》(详见附件)。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过程中的特殊事项和问题、改制单位实施情况与所批复方案相关数据对比情况、变动原因等,应当在请示中作出具体说明。
(四)分户的改制单位应当包括以下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产权登记证复印件;
3.三类资产(含主体企业补足资产)的清查报告和认定证明文件;
4.改制时点的审计报告;
5.改制时点的资产评估备案表;
6.资产处置的专项审计报告,应当具体说明改制单位改制时点的资产剥离、划入补足、土地使用权的处置等情况,具体载明改制单位实际支付的经济补偿金、补助金、移交社保机构人员费用、内退人员预留费用的标准和总额,所涉及的人员并与本企业、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对比情况等;
7.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及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议;
8.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和经济补偿金、补助金标准的审核意见;
9.债权债务承继方案和主要债权人同意函;
10.改制单位为公司制企业的,应当提交同意改制与资产处置核销的股东会决议。
改制单位为非企业法人的,应当由主体企业提供有关情况说明并参照上述要求准备相关文件资料;对于采取进场交易方式处置改制单位资产的,还应当提交中央企业确认的产权转让协议或经我委确认的中央企业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鉴证。
11.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文件材料。
第五条我委对中央企业报送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请示的审核程序为:
(一)相关厅局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对中央企业所报送的文件材料进行集中会审,并出具书面审核意见。
(二)对于符合相关法规及本指引规定的,应当在集中会审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的起草上报工作。
(三)对于基本符合相关法规及本指引规定但在集中会审中发现有尚需说明或完善的问题的,应当将书面审核意见转交中央企业;中央企业应当完善有关问题并提交书面说明。在确认有关问题已经完善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的起草上报工作。
(四)对于不符合相关法规及本指引规定的,应当将书面审核意见转交中央企业,同时将所报送的文件材料退回中央企业,待修改完善后重新上报。相关厅局对于中央企业重新报送的文件材料应当按上述程序重新组织集中会审。
第六条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改制单位是否属于经国资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批复的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单位。
(二)改制前后资产剥离、处置是否有中央企业批准同意的书面文件,是否符合有关法规。
(三)三类资产(含补足资产)及其处置方式是否得到中央企业认定与确认。
(四)改制时点的审计报告、经备案的评估报告与所批复的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各批次实施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所确定的三类资产范围是否基本一致。
(五)各项支付、预留以及移交社保机构的费用是否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专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是否为无保留意见。
(六)改制单位土地使用权是否纳入主辅分离范围,在辅业改制过程中如何处置,是否存在改制企业无偿占有、使用国有划拨土地的情况;
(七)职工安置和补偿标准是否经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确认,是否经改制单位全体职工或职代会审议通过。
(八)资产处置情况与申报冲减权益金额是否吻合。
(九)清产核资结果、自列损益金额与冲减权益金额是否有重复核销问题。
(十)改制单位为公司制企业的,是否履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
对于采取进场交易方式处置改制单位资产的,还应当审核具体程序和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三类资产处置情况表
第四篇:关于印发《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的通知
关于印发《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的通知
关于印发《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的通知 各中央企业:
现将《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九年一月二十日
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
第一条 为了积极推进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进一步规范资产处置核销的申报与审核,根据《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3〕21号)、《关于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资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9号)以及《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5〕250号)等有关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申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的改制单位应当属于经国资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审核批复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单位;处置核销的资产、改制企业人员范围应当符合已经批复的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及各批次实施方案中原则确定的范围;支付的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补助金、一次性移交社保机构人员费用以及内部退养人员相关预留费用的标准应当符合本指引第一条所述法规及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并与已经批复的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及各批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标准基本一致。
第三条 中央企业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过程中,如果对第二条所述批复方案有重大调整和修改的事项,应当报我委批准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自行调整和修改的,在资产处置核销中不予确认。
第四条 中央企业对实施改制单位的相关文件材料审核汇总后报送我委,同时应当提交以下文件材料:
(一)国资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及各批次实施方案批复文件的复印件。
(二)经中央企业出具的关于本批改制单位的改制具体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同时应当明确纳入改制的三类资产范围、数额、处置方式、主体企业需要补足资产的数额及具体方式、涉及职工人数以及各项支付、预留费用的标准以及移交社保机构的费用等。
(三)中央企业申报资产处置核销的请示,并附汇总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三类资产处置情况表》(详见附件)。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过程中的特殊事项和问题、改制单位实施情况与所批复方案相关数据对比情况、变动原因等,应当在请示中作出具体说明。
(四)分户的改制单位应当包括以下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产权登记证复印件;
3.三类资产(含主体企业补足资产)的清查报告和认定证明文件;
4.改制时点的审计报告;
5.改制时点的资产评估备案表;
6.资产处置的专项审计报告,应当具体说明改制单位改制时点的资产剥离、划入补足、土地使用权的处置等情况,具体载明改制单位实际支付的经济补偿金、补助金、移交社保机构人员费用、内退人员预留费用的标准和总额,所涉及的人员并与本企业、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对比情况等;
7.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及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议;
8.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和经济补偿金、补助金标准的审核意见;
9.债权债务承继方案和主要债权人同意函;
10.改制单位为公司制企业的,应当提交同意改制与资产处置核销的股东会决议。
改制单位为非企业法人的,应当由主体企业提供有关情况说明并参照上述要求准备相关文件资料;对于采取进场交易方式处置改制单位资产的,还应当提交中央企业确认的产权转让协议或经我委确认的中央企业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鉴证。
11.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文件材料。
第五条 我委对中央企业报送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请示的审核程序为:
(一)相关厅局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对中央企业所报送的文件材料进行集中会审,并出具书面审核意见。
(二)对于符合相关法规及本指引规定的,应当在集中会审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的起草上报工作。
(三)对于基本符合相关法规及本指引规定但在集中会审中发现有尚需说明或完善的问题的,应当将书面审核意见转交中央企业;中央企业应当完善有关问题并提交书面说明。在确认有关问题已经完善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的起草上报工作。
(四)对于不符合相关法规及本指引规定的,应当将书面审核意见转交中央企业,同时将所报送的文件材料退回中央企业,待修改完善后重新上报。相关厅局对于中央企业重新报送的文件材料应当按上述程序重新组织集中会审。
第六条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改制单位是否属于经国资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批复的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单位。
(二)改制前后资产剥离、处置是否有中央企业批准同意的书面文件,是否符合有关法规。
(三)三类资产(含补足资产)及其处置方式是否得到中央企业认定与确认。
(四)改制时点的审计报告、经备案的评估报告与所批复的主辅分离总体方案、各批次实施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所确定的三类资产范围是否基本一致。
(五)各项支付、预留以及移交社保机构的费用是否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专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是否为无保留意见。
(六)改制单位土地使用权是否纳入主辅分离范围,在辅业改制过程中如何处置,是否存在改制企业无偿占有、使用国有划拨土地的情况;
(七)职工安置和补偿标准是否经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确认,是否经改制单位全体职工或职代会审议通过。
(八)资产处置情况与申报冲减权益金额是否吻合。
第五篇:实施企业主辅分离
实施企业主辅分离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关于我市加快实施企业主辅分离的调查与思考
企业主辅分离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扩大服务业总量,提升地方财力的重要路径,全国都在聚焦,并渐成燎原之势。省政府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常州市把推进企业主辅分离作为服务业重点工作,并出台了具体政策措施。下面就如何抓住用好共同的机遇,深入推进我市企业主辅分离,结合我市产业实际情况,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我市企业主辅分离工作的现状
2010年6月,常州市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试点工作的政策意见》,正式启动企业主辅分离工作。在执行常州市的统一部署中,我市深入调研,大胆破题,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试点经验,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因企制宜。市地税局会同相关镇(区)和部门,梳理、排定了首批主辅分离企业名单,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帮助企业制定个性化实施方案,选择合适的分离发展模式。针对原材料购进、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工业企业,分离成立独立的运输公司,缴纳营业税。盘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分离成立常州宏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今年1-3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46.7万元,新增入库税款14.5万元,其中营业税7.4万元。针对具有设计、研发能力的企业,分离成立独立的设计研发公司,缴纳营业税。金坛 1 金能集团有限公司分离成立金坛天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业务,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88万元,新增入库税款60万元,其中营业税19.4万元;今年1-3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8万元,新增入库税款2.5万元,其中营业税0.14万元。
(二)跟踪服务。相关部门和镇(区)积极深入拟分离企业,了解掌握生产经营状况,加强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010年10月21日,金坛市祥盛精制钙化有限公司分离成立金坛祥盛运输有限公司,提出办理运输证有困难,相关部门通过协调,次日就得到解决。今年1-3月份,金坛祥盛运输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3万元,新增入库税款16万元,其中营业税6.1万元
(三)提升质效。全市成立企业主辅分离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建立奖惩机制增强对镇(区)的考核,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对企业的引导,推动分离工作的开展。一是将分离任务分解到各镇(区),并明确完成情况与“科学发展、争先进位”农村经济综合考核挂钩,与各镇(区)党政领导考核奖惩挂钩。二是对整体转型或分离后设立的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服务业企业,由财政部门给予补助,用于扶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分离辅业。截止今年3月份,我市已成功分离11家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47.7万元,新增入库税款89.5万元,其中营业税33.39万元。
二、我市企业主辅分离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企业主辅分离工作进展的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 2 绩,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与预期相比,与周边地区相比,无论分离企业的规模,还是分离涉及的领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细细探究,既有共性原因,又有个性问题。
(一)政策、税收因素。一是制造业享有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相关政策。若高新技术企业将研发、设计分离成立新的研发设计公司,企业一方面担心新设企业能否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又担心母体企业还能否保留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企业心中没底。二是工业企业存在产品销售与货物运输混合业务的,产品销售货款往往是产品销售收入和货物运输收入混合在一起结算。现在,企业实行主辅分离,需要将产品销售收入与货物运输收入分别核算、分别纳税,就会减少客户的增值税抵扣,会影响分离进程。
(二)企业方面问题。一是企业主辅分离的积极性不高。全市去年完成6家企业主辅分离,今年一季度完成5家,与全市350家左右的规模工业企业相比,所占比例太少。并且已完成分离的11家企业中,截至目前仅有4家发生业务,缴纳营业税,一些企业可能是为了分离而“分离”。二是企业分离出来的业务层次偏低。从已分离和正在进行分离工作的企业来看,分离出来的业务主要是销售货物的运输,其他类型的业务分离较少,特别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等业务还没有。三是实施主辅分离的企业规模偏小。截至目前,已经分离或正在进行分离工作的企业除亿晶光电、盘固水泥、健尔康外,其他规 3 模都较小。主辅分离需要企业有一定人力、物力的投入,“另立门户”麻烦不说,还增加运行成本。对年销售收入只有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中小企业,即使分离成功,其服务业营业额也是微乎其微。
三、关于我市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工作的几点建议
从目前推进的成效来看,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主辅分离虽然有各种疑虑,但也体现了一定的兴趣和意向。应充分利用当前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的机会,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各方协作、上下联动”的原则,学习和借鉴其它地区有益经验,渐次推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主辅分离工作。
(一)转变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分离模式。主辅分离是一个分离、融合、发展的综合过程,不是简单地将企业“一分为二”。主辅分离的目的在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因此我们不一定要紧盯着企业分离出去多少业务,而更关键的是要落脚于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是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分离辅业。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承接原公司业务,同时通过融合社会业务,为其他生产性企业提供服务。二是推进企业联合分离辅业。鼓励产业结构相似或需求相同的企业联合成立新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将原企业的辅业分离出来。三是引进服务性企业助推分离。引进、介绍一批大型、专业的服务企业给工业企业,直接将工业企业的辅业承包、分包出去,在工业与服务业之间建立桥梁,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二)科学排查,拓宽范围,提升分离业务层次。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工作不能急躁冒进,片面追求数量,最重要的是保证分离的质量和效果。应立足金坛产业结构实际情况,结合我市工业企业现状和产业发展层次,认真排查符合金坛服务业发展方向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并排出具体企业名单,制定切实可行的分离阶段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一是集中排查存在混合销售或兼营业务且辅业收入占比较高的重点行业。如重点对我市的混凝土、钢铁铸造、水泥建材、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进行认真排查,积极引导企业分离设立现代物流企业;重点对供电、燃气和自来水等垄断行业企业进行认真排查,积极引导企业分离成立专业的服务、维修企业。二是集中排查科技含量较高或具备研发、设计能力的企业。如重点对我市光伏、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行业企业进行认真排查,积极引导企业分离设立研发、检测中心;重点对纺织服装行业企业进行认真排查,积极引导企业分离设立设计中心。三是集中排查年营业收入或纳税额度较大的企业。其业务涵盖面广,经营多元化,覆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一整条产业链的企业。如重点对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认真排查,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分离。
(三)明确职责,大力宣传,营造良好分离氛围。一是对乡镇,严格属地责任。实行企业主辅分离所在乡镇属地管理。在乡镇属地责任的落实上,要态度鲜明地提出,对条件成熟的企业,搞是“一刀切”,不搞是特例,做到成熟一家、辅导一家,分离 5 一家、壮大一家。二是对部门,理顺分离实质。企业主辅分离,是将加工制造业中的生产服务业分离出来,将营业税从包含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混合业务中合法地分离出来,不是将工业改为服务业,更不是将增值税人为调整成营业税,其实质是还产业和相关税收的本来面貌,是一个由“混”到“清”的过程。因此,相关部门不能因为本部门收入的减少而对分离工作进行人为的干扰。三是对企业,加强宣传辅导。通过开辟专栏、组织专题报告会或企业家研修班等方式,辅导政策,宣传企业主辅分离成功案例,让事实说话,消除企业对非核心业务分离的认知模糊,引导企业自觉参与。
(四)全程跟踪,贴心服务,主动参与分离过程。在主辅分离不同阶段,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一是在企业分离前,当好企业“参谋”。一企一策、因企制宜,逐户深入调研,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节点,指导帮助各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离方案。二是在企业分离中,当好企业“保姆”。建立绿色通道,在市场准入、登记注册、资质认证、开票纳税等环节,主动上门服务,简化流程手续,减免相关规费。建立市领导联系挂钩制度,协调解决矛盾问题,确保企业分离工作顺利实施。三是在企业分离后,当好企业“顾问”。建立分离企业“回头看”制度,关注企业后续经营和培育提升,及时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防止出现“回潮”现象。
(五)落实政策,健全机制,形成分离推进合力。一是严格 6 执行政策。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开展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试点工作的政策意见》,文件中的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并在政策把握上要能宽则宽,切实发挥扶持政策的驱动作用。二是建立源头跟进机制。将主辅分离工作置于企业新办之初,对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在项目论证或筹建期间,积极主动跟进,在项目建设前期落实主辅分离。三是建立吐故纳新机制。密切关注主辅分离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研究会商,通报工作情况,总结成功经验,适时完善修改政策措施,保持政策措施的实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确保分离速度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