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救助管理工作政策问答
救助管理工作政策问答
[ [民政局]转帖自:本站原创点击数:76文章录入:民政局 ]
(一)救助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据是?
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81号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第24号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
4、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会议纪要》。
(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什么时候起施行?答:2003年8月1日。
(三)哪些人属于救助对象?
答:
1、自身无力解决食宿;
2、无亲友投靠;
3、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
4、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不属于救助对象。
(四)救助的原则是什么?
答:自愿受助,无偿救助。
(五)救助管理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性质是什么?
答:救助管理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性质是一种临时性的社会救助措施。
(六)救助期限是多少?
答:实行临时救助,一般不超过十天。
(七)在区救助管理站内,救助对象能得到的救助内容是什么?
答:
1、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2、提供满足基本生活要求的住所;
3、实施在救助站内突发急病的救治;
4、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的联系;
5、提供返乡车票。
(八)哪些情形属于终止救助?
答:
1、自愿放弃离开救助站;
2、擅自离开救助站;
3、已经实施救助或者救助期满;
4、受助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的。
(九)流浪乞讨人员在向救助站求助时,应该提供哪些证件?
答:
1、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其它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住所地;
2、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
3、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
4、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亲戚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
5、随身物品的情况。
(十)对于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如何救助?
答:救助站应该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
(十一)对于受助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的,救助站还提供救助吗?答: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
(十二)受助人员返回常住户口所在地、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时没有交通费,该怎么办?
答:由救助站发给乘车(船)凭证,铁道、公路、水运等运输单位验证后准予搭乘相应的交通工具。
(十三)受助人员在救助站内突发疾病的,如何处理?
答:救助站应当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
(十四)在救助站内救助期满,受助人员该怎么办?
答:受助人员应当离开救助站。对无正当理由不愿意离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
(十五)居民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该怎么办?
答:可以直接联系街道工作人员、民警或自行送往救助站。
(十六)居民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联系救助站,工作人员如何处理?答: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求助咨询,告知受助的途径并引导实施救助。(十七)流浪乞讨病人救治的基本对象是什么?
答:
1、有生命危险的流浪乞讨危重病人。
2、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的流浪精神病人。
3、因病需应急救治的流浪乞讨救助病人。
(十八)对于流浪乞讨病人的救治原则是什么?
答:按照先救治、后救助,实行人道主义。
(十九)发现流浪乞讨病人的责任部门是什么?
答:流浪乞讨病人的救治实行首责制,谁发现谁负责。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流浪乞讨病人,应及时通知医疗急救中心120,并负责将流浪乞讨病人直接送至当地定点医疗机构或相关医院,进行救治。
(二十)救助站发现受助人员患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该如何处理?
答:救助站应当将受助人员送当地具有传染病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十一)受助人员在救助站内应遵守哪些规定?
答:受助人员在救助站期间应当遵纪守法,不得辱骂、殴打救助站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受助人员,不得破坏救助设施,不得毁坏、盗窃公私财物,不得无理取闹、扰乱救助工作秩序。
(二十二)对残疾人、未成年人、行动不便的求助对象如何实施救助? 答:救助站应当通知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接回;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拒不接回的,市内的通知流出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跨省的送往重庆市救助站,由其护送回原籍。
(二十三)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答: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当依法保障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受助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帮助和精神关怀,帮助受助未成年人重返家庭、融入社会,促使受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十四)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原则是?
答:先救助、后甄别。
(二十五)无法查明情况的流浪未成年人如何处置?
答:对无表达能力,无法查明其亲属,也无法查明其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流浪未成年人,由救助站上报沙坪坝区民政局提出安置方案,报区人民政府给予安置。
(二十六)对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站如何实施救助?
答:提供单独的儿童救助房间,专人照顾,提供儿童饮食、心理疏导、文化教育。积极查询户籍情况,做好护送返乡或安置事宜。
第二篇:有关住房管理工作政策问答60问
有关住房管理工作政策问答60问
1、什么是住房货币分配?
职工住房货币分配是指通过向职工发放住房补贴,增加职工工资收入中住房消费消费资金含量,提高职工购房的支付能力,让职工自行购买、租赁商品房或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住房问题,促进住房投资、建设、分配、管理、融资等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城镇住房新制度的进程。
2、为什么要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
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可以体现按劳分配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可以调动职工利用个人资金购房、租房和积极性;可以减轻财政和国有企业的负担;可以促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可以消除住房实物分配本身存在工带来的一些问题。
3、省直单位什么时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货币分配?
停止时间是1998年12月31日。除在此之前开工,在1999年12月31日前竣工的住房外,从1999年1月1日起逐步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和腾退的旧公有住房,除根据需要留出一部分作为廉租房外,原则上只售不租。
4、分配货币化有哪些主要形式?
主要有三种形式: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放住房补贴、发放工龄补贴。
5、住房补贴发放对象是什么?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的无房职工,以及已购公有住房但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含私房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已购公有住房面积达到规定标准(含私房)的职工不享受住房补贴和工龄补贴。主要有: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无房职工,以及已购公房但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含私房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
未购买福利房,于1999年1月1日后购买经济适用房工商品房的职工,可享受全额住房面积补贴;
1999年1月1日后出世且符合补贴条件的职工可发放住房面积补贴和工龄补贴;
离退休职工(含退职)按国务院国发[1978]04号文件规定办理了退休、退职手续、子女顶职、户口迁回农村工异地、单位按规定给予安家补助费的,不再发放住房补贴。另:企业的住房补贴形式由企业自主决策,接受省直房改办指导,也可参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补贴办法执行。
6、住房公积金的来源有哪些?
职工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由职工个人支付;单位为职工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企业从住房折旧和其他资金中解决,不足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定,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行政事业单位,首先立足于原有住房资金的划转,不足部分,全额预算的行政、事业单位由财政预算拨付,差额预算的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在财政预算和单位自有资金中解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比照企业开支渠道列支。
7、如何计算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交额?
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交额等于职工个人及单位月缴交住房公积金的数额之和。
等于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乖以住房公积金缴交率(由各房管会决定,经本级政府核定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
新参加工作的从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开始缴交,单位新调入的职工从调入单位发放工资之日起缴交,月缴交额为职工本个当月工资乖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8、职工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可以支取住房公积金:
购买、建造、翻修、大修自住住房的; 离休、退休的;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出境定居的;
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9、职工如何支取住房公积金?
符合条件的,应当向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填写支取转移审批表,凭审批表和本人持有的《湖南省职工住房公积金存折》到受托银行房地产信贷部(或经办网点办理取款手续。
职工因购买、建造、大修理自住住房,支取住房公积金时,除办理上述手续外,还应出具购建自住住房的合同协议书、有关部门同意建造、大修理自住住房支取的证明文件或其他有效证明文件。
10、职工住房公积金如何计息,如何查询?
当年归集的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利息结转后计入本金;上年结转的个人住房公积金按三个月整存整取利率计息,按年结算。每年的六月三十日为结息日。
职工可凭《湖南省职工住房公积金存折》,到受托银行房地产信贷部(或经办网点)打印、查询自己的住房公积金交纳、支取情况。
职工如需查询,可向受托银行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或通过“公积金在线”网上查询。
11、已购房的职工为何仍需缴存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养老、医疗、失业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基金体系。退休时退给职工,实际上是养老金的一种补充。
对于一些已购建房的职工来说,有的是实行行付款方式或用贷款支付房价款的,还有一个按期支付房价或归还贷款问题,并在今后还有一个住房大修、翻修和改善、提高居住条件的问题。
可以帮助还没有解决住房的职工解决住房问题,为全社会所有职工解决住房自己的义务。
12、什么是经济适用住房?
是指政府为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采取行政划拨土地,减免有关税费,降低造价等措施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经济性是指住房价格相对于市场价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作效果,而不是降低建筑标准。
13、职工怎么购买经济适用?
按收入划分购房,只有中低收入家庭才能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职工申请购买要办以下手续:填报购房登记表;单位或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报房改办审批;办理交款手续;到购房地办理入住、产权等手续。
14、为什么要发展经济适用住房?
住房制度改革,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就要根据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为其组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一方面通过行政划拨土地、减免税费等措施降低造价,确保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买得起,这种住房具有社会保障性质;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增加其可供房源,确保中低收入家庭有房可买(一般买不起商品房)。同时,发展经济适用住房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7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5、经适房的性质:经济性、适用性。
16、经济适用住房的户建筑面积控制标准是多少?
严格按户控标准执行,超过部分按商品房市场价格计算。其标准为:厅级干部110平方米,处级干部85平方米,科级干部75平方米,一般干部65平方米。企业事业单位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知识分子户控建筑面积控制标准,按已明确的房改政策掌握。
17、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的区别:不同的是政府是否给予优惠、是否限定价格、是否控制销售对象,具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的供用方式不同,行政划拨,尽可能不占耕地------出让供应,交纳土地出让金 成本构成不一样:商品房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恬不知耻配套公建费、人防建设费等有关城市建设配套费等)、土地出让金等因素,利润不受限制,由市场决定。
租赁政策不同:只租不售------不受限制
购买条件与对象不同:特定对象与条件、需申请、审批------不受限制
价格政策不同:政府指导价,不得擅自提价销售-----由市场决定
18、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是什么含义?其房源如何解决?
廉租住房是以租赁形式供应、政府控制租金标准的住房。它以满足基本居住条件为前提,其租金由政府定价,承租实行申报审批制度。租赁家庭当其家庭收入超过规定的最低收入家庭标准时,政府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腾退廉租住房,通过购买经济适用房解决其居住问题,也可通过提高其租金的方法,改变住房的供应方式。廉租房的房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渠道解决:腾退的旧公有住房转换;由政府或单位出资兴建;政府收购合适的空置商品房用于廉房;各地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其它办法。
19、哪些房改房暂不允许上市交易?
城镇公有住房,包括直管公房和单位自管公房。除当地市、县政府认为不宜出售的公有住房外,均可向城镇职工出售。不宜出售的公有住房包括:危房、已列入近期规划拆迁发行的住房;地处临街宜改造为营业用的住房;庭院式住房、平房;市内二层以下(含二层)楼房;产权有争议的住房;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风景名胜区内列为景点的住房以及市、县政府认为不宜出售的其他住房。
20、离退休干部的遗孀是否可以购房?面积如何控制?工龄折扣如何计算?
可以购买原租住的公有住房。面积控制标准为:地厅级干部的遗孀本人住房面积控制标准低于配偶的,应按处级干部的住房控制标准进行调整或购买,调整有困难,经售房单位同意,可按处级干部的购控标准将现有住房出售给遗孀;处、科级以下离退休干部的遗孀,其购控标准按原离退休干部或原本人享受的住房控制标准执行。
在计算购房工龄折扣进,原离退休干部的工龄可按其生前实际工龄计算。
21、职工异地调动,原购住房如何处理?
可将所购住房退交原售房单位。职工原按成本价购买的住房,按退房所在地县以上政府退房当年的售房成本价和各项折扣规定,重新计算所购住房的购房款,由原售房单位按重新计算的购房款退给职工。职工原按标准价购买住房的,按职工对房产拥有的产权比例结算退房款。未将原购住房退房规定退交原售房单位的,职工家庭不得在新调入单位按房改政策参加集资建房或购买公有住房。
22、发放住房补贴时,什么是“老人”,什么是“新人”,两者发放补贴办法是什么?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称老人,之后参加工作的称新职工。发放补贴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对老人实行一次性补贴,对新人实行按月补贴,补贴二十五年,暂时月工资比例的11.37%.23、房改房上市交易的形式包括:转让(含买卖换购等)、出租、抵押。
交易程序:房改房上市交易,须到当地批准的房改部门申请办理所购房改房上市准入审批手续,同时提交或验证下列资料:上市交易申请报告;合法的产权凭证或足以说明产权来源的证件;房屋共有权人提交共有人同意上市的证明;产权人身份证或房籍证明。县以上房孜办要根据个人住房档案,对上市交易的房改房审核确认,并征求原产权单位意见。如原产权单位无正当限制理由,应在五天内向申请人作出是否准予上市面上的书面答复。职工凭准入通知书和有关资料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交易手续,房地产交易中心自收到交易申请之日起,三十天内与房屋产权产籍部门办完上市交易和产权转移登记手续。
24、公房出售后如何进行管理?
出售给职工个人后,住房的维修一般情况下,自用部位和自用设备的维修由产权人自己负责,楼房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设备的维修养护通过建立公共维修基金的办法,由原单位和相关的产权人共同进行维修养护。公房售后由产权人建立业主管理委员会或业主管理小组,负责住房的日常管理,售房起步阶段建立管委会有困难的,暂由原售房单位负责日常工作。
25、如何划分住房的自有部位和自有设备,共用部位和共用设备?
自用部位和自用设备,是指房门以内的部位和设备,包括水、电、气户表以内的管线和自用阳台。
住宅的共用部位是承重结构部位(包括楼盖、层顶、柱、内外墙体和基础),外墙面、楼梯间、走廊通道、门厅、楼内自行车 车库等到。
住宅的共用设备设施,是指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邮政邮箱、垃圾道、烟囱、供电干线、共用照明、天线、暖气干线、供暖锅炉房、高压水泵房、消防设施和电梯。
26、共用部位和共用设备维修基金是什么?
公有住房向职工个人出售时,根据规定从售房收入中提取15%作为共用部位、共用设备维修基金,其利息收入用来支付售房单位出售给职工的公有住房公共部位、共有设施的维修费用。不足部分由购房职工按各自占有房屋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27、如何管理和使用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维修基金及其利息?
专户存入银行,由业主管委会或业主管理小组负责管理,定期向产权人公布收支情况。未成立业主管委会的,暂由原售房单位代管。基金利息应统一计划、统筹安排、专项使用,以一年为周期,其结余作为维修基金滚动使用。
28、什么是住房产权?房屋产权证书包括哪些内容?
住房产权是住房各项权益的总和。产权人对其所有的住房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房屋产权证书包括:产权类别、产权比例、房产坐落地址、产权来源、房屋结构、间数、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共有数纪要、他项权利纪要和附记,并配有房地产测量部门的分户房屋平面图。
29、什么是住宅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住宅使用面积是指住宅各层平面中为生产使用的净面积的总和。住宅使用面积大于居住面积小于建筑面积,它主要包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壁橱等。建筑面积亦称建筑展开面积,指建筑物各层面积的总和。每层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勒脚以上外墙围水平截面计算,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结构面积。30、移交地方管理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住房补贴有何规定? 原则上执行军队统一的住房制度,由国家和个人合理负担,实行住房补贴、货币补差相结合的办法。逐步过渡到住房货币化、管理社会化。买经适房可享受国家有关税费减免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保证供应。其补贴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其配偶在地方工作或退休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发放住房补贴。另:
军转干部2000年之前转业,计算全部军龄,2000年后转业不考虑补贴。1999年9月21日以后转业军人,不再计划住房补贴。
31、补贴工龄计算:1994年12月31日止,以后的不算。
32、面积补贴、工龄补贴标准及计算公式:
面补:249.3元/平方米乖以(可享受控制标准---已享受建筑面积);工龄补:工龄乖以5.96元乖以(可享受标准---已享受建筑面积)可享受控制面积 厅级:110平米;处级:85平米;科级75平米;一般:65平米.33、工龄满30年以上的工人计发住房补贴按科级干部标准享受住房补贴和工龄补贴
34、大专以上学历的学习年限,在1998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可以计算为补贴工龄。
35、退休职工在农村定居是否计发住房补贴?
因退休由子女顶职而户口转往农村定居的职工,在农村有私房并已达到规定标准的不发放住房补贴和工龄补贴。在农村没有私房或私房没有达到规定标准的可以计发住房补贴和工龄补贴。
36、参加全额集资建房或购买经适房、商品房的职工可否发住房补贴?
在1998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全额集资或购买经适房、商品房已达到标准的职工,不再发放补贴,之后购买或自建经适房或购买商品房的职工,给予补贴。
37、留职停薪人员是否发放补贴?
除单位与其签订协议按月交纳保证金其留职停薪期间可以发补贴外,其他只能计发到留职停薪之日止。
38、夫妻双方婚前一方购有公房,另一方可否享受补贴?
据湘房发[1999]026号文件,婚前未购买公房的另一方职工可以享受补贴。
39、购公有住房后夫妻离异,无房方可否享受补贴?
不可。
40、再婚夫妻住房补贴面积标准是多少?
有成年子女同住的再婚夫妻,已作为两个家庭户按房改政策分别购买了公有住房的,分别以六十五平米建筑面积作为户标准,所购房已分别达到六十五平米建筑面积的,不再享受补贴,已购一方或双方分别未达到的可按差补贴。双方均未购公房的,按各自职务计发补贴,41、无房职工继承拥有住房后是否可以享受补贴?
1998年12月31日前继承拥有住房的(含房改房),视同已有住房,面积达标的,不享受,面积未达标的,按差补贴。
42、离退休职工颔取安置费回原籍定居的是否发补贴?
回原籍安置,凡由政府或单位给予了安置的(已明确含住房补贴),不享受。安置费中未明确住房补贴的,可以发放。
43、未购房的离休干部配偶无工作的可否发补贴?
不发住房补贴,但可计发20年工龄补贴,由离休干部单位负责计发。
44、对配偶为农村户口的职工是否计发补贴?
对配偶为农村户口的职工,应计发该职工的住房补贴和工龄补贴。
45、对购房后实行全额集资扩建实现面积达标的职工是否还需按差额发补贴?
达标的,不再发放。
46、已购公房的职工,是否可以选择退房再享受补贴?
可以将所购公房上市交易,以小换大、以旧换新,改善居住条件,但不允许退出公房再享受补贴。
47、对产行聘用制的职工,可按单位实行货币分配时的聘用职务享受面积标准发放补贴。
48、对户口不在长沙但工资关系在省直单位的职工怎样计发补贴?
在长沙或户口所在地无私房或未购房改房可以计发补贴,已在长沙或户口所在地购买了房改房或有私房不再发放补贴。
49、按月发放补贴的月工龄额如何确定?与计算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额一致。50、货币分配的资金来源有哪些?
三个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企业和自收自支单位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单位自筹资金。
51、住房货币分配的资怎样管理?
各单位在单位住房基金专户内设立集市补贴专户。发放补贴由单位住房基金专户内将补贴资金及时划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并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52、住房货币分配的资金怎能样使用?
定向用于职工购、建、大修住房或交纳住房租金。实行一次性补贴的职工,解决住房问题需要使用补贴资金时,应由本人申请、单位审核,报省直房改处审批后,由省直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补贴资金趋势转帐划给单位(也可直划入个人帐户)。工作年限未满二十五年的职工,可向省直中心申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并在其工作单位的补贴资金专户余额内控制。
53、补贴期间调动工作职工补贴手续办理:原工作单位应从办理该职工调离手续的次月起停发其补贴,并将已计发的补贴月数、金额等情况记入职工人事档案。新单位根据计发情况,继续给职工发放补贴。
54、出国、出境定居的职工,原工作单位从该职工办妥出国、出境定居手续的次月起停发补贴,已计发的补贴本息,本人可一次性提取。
55、辞职(含辞退、除名、开除)职工补贴如何管理?
原单位应从上述手续办妥之次月起停发补贴,并将计发情况记入职工人事档案。职工重新参加工作,新单位根据档案,继续发放补贴,如未重新参加工作,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一次性提取。
56、实行补贴政策前已离休的职工怎样计发住房补贴?
符合条件的可以发放。由单位按职工离退休前的职务计算住房补贴和工龄补贴,报省直房改办审批后可直接发放给职工本人。
57、职工离退休时支取补贴手续:可凭有效证件一次性提取本息。
58、实行补贴政策之前已去世的职工是否享受补贴?
不再享受。
59、计发补贴期间去世的职工办理补贴手续:从去世的次月起停发补贴,其名下的补贴本息可由其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一次提取;已办理抵押贷款的,由其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用于偿还还贷本息。
60、个人住房档案建立包括的内容:有五项
产权复印件、国土使用证复印件、房地产买卖契约、公有住房出售分户交易价格核定表、省直单位个人住房情况调查表。
第三篇:政策问答
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教育培训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选派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3.贫困户识别标准、扶贫标准、脱贫标准有何区别?
识别标准:按照“规模控制、群众评议、程序合法”的方法识别。既要考虑收入,更要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和致贫原因等因素。
扶贫标准:我省执行国家扶贫标准。2013年的扶贫标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2014年、2015年扶贫标准分别为2800元、2855元。
脱贫标准:以“两不愁、三保障”(即中央提出的“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为核心,综合考虑群众发展能力、增收渠道、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结构。居住地有相对完备的水、电、路、网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4.对贫困户识别的程序有什么要求?
贫困户识别要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
各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比如贫困户识别“五比五看三优先”: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比生活环境、看居住条件;比贫困程度、看致贫原因。残疾人的家庭优先,独生子女家庭优先,纯女户家庭优先。
5.贫困人口识别“两公示一公告”指的是什么?
贫困人口识别必须做到“两公示一公告”,即:通过农户自愿申请,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公告。
第四篇:救助管理工作经验交流
救助管理工作中滞留受助人员安置工作的几点思考
XX区地处浙东沿海,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以港口和临港工业为优势产业,区域内设有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其数量甚至超过了本地户籍人口数。流动人口不断涌入我区,一方面
他们为区域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流浪乞讨人员和精神病人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给我区的救助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由于救助管理站是属于临时性救助机构,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绝大部分的受助人员救助期限都不会超过10天,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总会有少数受助人员滞留于救助管理站。所谓滞留受助人员,就是受助人员在救助管理站或者救助管理站指定的救助医疗机构内接受救助的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期限,工作人员却无法核实受助人员的身份及流出地信息,导致无法护送其返回原籍地。这类人员基本都是残障人士,有些是身体残疾,有些是痴呆傻人员以及精神病人。特别是被恶意遗弃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痴呆傻人员,更是无法查实其家属及户籍地。根据救助政策规定,这类人员都是属于完全救助人员,应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对其实施救助,他们的医疗和生活费用都由救助管理站承担,我区救助管理站每年光花费在精神病医院的救助经费就高达百万之多,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滞留受助人员不仅加大了救助站的工作难度,还加重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负担。
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对因年老、年幼或者残疾无法认知直接行为、无表达能力,因而无法查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也无法查明其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由救助站上级民政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给予安置。
目前滞留人员的安置问题在在全国救助系统中都是一个难题。大部分救助管理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受助人员长期滞留站内的现象,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并结合我区实际和前期的安置经验,本人便在此粗浅地谈谈如何能更好地解决站内长期滞留受助人员的问题。
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与安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推动救助与安置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做好滞留人员安置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滞留人员安置方式与途径。同时也要看到,做好新形势下滞留人员安置工作仅仅依靠救助管理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上下一心、多方努力。
首先,要加强和完善救助管理站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具备规范标准的救助场地、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解决滞留受助人员安置问题的基本保障。按照救助政策,受助人员一旦进站接受救助,救助管理站就应对受助人员的人身安全负完全责任,所以一个规范的救助场地,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救助队伍、一系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受助人员超过规定期限后,不安全因素就相对增大,所以加强站内的软硬件建设就尤为重要。我区救助管理站自成立以来,一直使用的是由一幢单身宿舍楼的二楼简单改造而成的老房,总使用面积不过200平方米,属于过渡性临时用房。由于条件限制目前无法实行办公区和救助区、男救助区和女救助区的分区管理,许多救助设施无法设置,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我站在硬件方面的不足,促使我们只能从更加注重软件建设方面去加以弥补,所以我站一直狠抓安全这根高压线,根据我站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建站以来,我站从未出现过安全方面的问题。今年,我站在局领导的重视下已通过选址新建规范化救助管理站的立项申请,在不久的将来一个规范合理的救助管理站将会为长期滞留人员的救助提供更好的基础性保障,也将使我区的救助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其次,各部门通力合作,加强电子信息化建设,拓展查找渠道,这是解决滞留受助人员安置问题的重要前期工作。滞留受助人员身份信息的核查是一项艰巨而繁杂的工作,仅仅依救助管理站单方面努力是不够的,必须与公安、网络、媒体等相关部门单位协同查找,充分利用公安身份信息查询系统和网络媒体的媒介作用,多渠道获取滞留受助人员身份信息。民政、公安可以联手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失踪人员查询系统,各救助管理站可以依托这个平台发布滞留受助人员的照片、音像等资料,利用好网络的巨大传播作用,一方面可以让人们更加快捷地从滞留受助人员里面找到自己需要查找的失踪人员,另一方面救助管理站可以通过网民提供的反馈信息核查到滞留受助人员的身份信息,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补。
第三,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分流医疗机构内的滞留受助人员,这是解决滞留
受助人员安置问题的重要补充。对因患有精神疾病被我站救助并在指定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流浪乞讨人员,建议可以根据病情区别对待。对于那些长期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痴呆傻人员,如果病情稳定,按照医嘱可以转入福利院观察治疗的应及时转入区内福利院,一方面减轻了精神病院人满为患、床位紧张的压力,同时也节省了医疗资源,还相应地节省了救助经费,减轻了
地方财政的压力。目前我站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人已达40人,上半年费用将近100万,因为精神病的可治愈率并不高,按照常理,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流浪乞讨人员将越积越多,费用也将逐年攀升,所以科学合理地分流部分病人进福利院也是当务之急。
第四,完善中央财政经费补助制度是解决滞留受助人员安置问题的重要保障。随着创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救助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重视,从去年开始,中央财政有针对性地下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这充分反应出中央对救助管理工作的充分肯定。目前救助补助资金的使用是专款专用,下拨资金的额度主要取决于各地救助量的多寡,对于解决各地的滞留受助人员的安置问题并未起到实质性的帮助,本人以为,中央财政应加大对滞留受助人员安置经费的倾斜力度。因为目前全国性的安置难问题跟区域经济的不平衡紧密相关,各地都不敢也不愿在安置滞留受助人员工作上争先创优,因为这不仅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而且也可能导致本地滞留受助人员激增的尴尬局面,使该地区成为流浪乞讨人员的主要流入地。设想如果中央财政能根据各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别地在滞留人员安置数量上予以适当的资金补助,为地方财政解决后顾之忧,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各地的安置难问题。
滞留受助人员的安置工作是一项惠民爱民工程,是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应在加大安置资金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民政、公安、城管、卫生、财政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建立或利用协调机构对各部门进行更好的协调。当然,民政部门作为救助制度的执法主体,应该综合负责滞留人员的救助与安置工作,并对其进行指导、监督。救助管理站则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具体负责滞留者的救助与安置工作,且须主动与其他部门联系、沟通。同时救助管理站在安置滞留人员的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滞留人员安置事业,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与安置工作。
第五篇:社会救助政策
正确选择社会救助政策
社会救助政策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困难人员应根据造成困难原因,有针对性正确选择救助政策。
一、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基础,是保障公民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救助政策,是按家庭人均收入和最低生活标准之间的差额进行补差的社会救助制度。只要户口在本县且常住本县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能维持家庭生活基本生活困难人员,均可以户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或乡(镇、街道)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二、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专项救助制度,是政府对贫困人群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或因支付数额庞大的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人群,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的社会救助制度。家庭成员中有患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达到一定额度,自负金额超过家庭负担能力,就可按政策规定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政府申请医疗救助。
三、临时救助 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起到“托底保障”的作用。由于各种特殊原因造成的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暂时出现特别困难,经各种“保险”、“新农合”、“城医保”等报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等救助和社会帮扶后,基本生活依然难以维持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基本生活救助。以户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或乡(镇、街道)申请临时救助。
四、自然灾害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专项救助政策,是确保灾区灾民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水喝、有病能医的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常住本县的公民,由于自然灾害造成吃、住、穿、喝、医等生活困难的,均可向所在地村(社区)、乡(镇、街道)申请自然灾害救助。
五、农村五保供养 农村五保供养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社会救助工作,是指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抚、扶)养义务人的老年、残疾或未满16周岁的村民,在吃、穿、住、医、葬(学)等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因此,符合上述“三无”条件的村民均可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和乡(镇、街道)政府申请农村五保供养。庆元县民政局
申请临时救助须知
临时救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特殊原因造成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基本生活救助的制度。
一、申请临时救助的条件 因临时性、突发性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特别困难,经各种保险、“新农合”、“城医保”等报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等救助和社会帮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难以维持的家庭。
二、临时救助范围、标准和救助机关
1、家庭成员患危重疾病的,由乡(镇、街道)政府参照城乡低保标准,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和解决期限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
2、家庭成员中有遭遇溺水、火灾、交通事故等人身意外伤害的,由乡(镇、街道)政府参照城乡低保标准,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和解困期限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
3、因火灾等突发性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无处居住的,由县民政局参照自然灾害倒损房屋补助标准发放修建房屋补助;
4、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最低寄宿生活费用的,由乡(镇、街道)政府每户给予一次性临时性救助300—800元;
5、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由乡(镇、街道)政府每户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300—1000元。
三、临时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1、申请。临时救助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乡(镇、街道)提出书面申请。但同时一事由不能重复申请临时救助,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每年申请临时救助的次数不能超过两次;
2、初审评议。村(居)民政联络员负责临时救助申请的初审,符合救助条件的经村(居)民委员评议、公示无异议的填写《庆元县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签署初审、评议、公示结果后报乡(镇、街道)审核;
3、审核。经村(居)签署意见的申请或直接向乡(镇、街道)提出的临时救助申请,乡(镇、街道)民政办经调查核实提出审核意见(直接受理的申请需公示和填写《庆元县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汇总后按权限报乡(镇、街道)领导审核或领导集体研究;
4、审批。经乡(镇、街道)领导审核或领导集体研究通过的临时救助申请,根据授权分工,乡(镇、街道)责任范围内的直接予以批准救助。县民政局负责救助的签署意见并汇总后报县民政局审批; 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5、发放。临时救助以现金形式通过银行机构发放为主,必要时也可采取实物形式救助。庆元县民政局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须知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户口在本县且常住本县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生活困难人员。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列入保障范围:
1、家庭有就业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不自食其力的;
2、法定赡(抚、扶)养人有赡(抚、扶)养能力未按规定履行义务的;
3、家庭拥有闲置的生产性设施,或除住房等基本生活必须品外的非生产性设施、物品,按变现后计算,人均值为本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倍以上的;
4、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二、管理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动态管理和定期核查的管理制度。即农村居民低保对象实行按季申请审批、城镇居民低保对象实行按月申请审批,每年进行一次集中核查的管理制度。
三、申请、审批、发放程序
(一)申请。以户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下列证明材料:
1、户口薄、身份证等证明家庭成员属性的证件和资料;
2、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材料;
3、县以上医院出具的丧失劳动能力证明,残疾证;
4、赡(抚、扶)养协议或法律文书等证明材料;
5、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二)审查。社区(村)低保联络(救助)员对申请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和收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社区(村)委会根据联络员调查情况召开低保评估会议,对申请人情况进行评估,经公示后报乡(镇、街道)政府审核。
(三)审核。乡(镇、街道)政府根据社区(村)上报的材料,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收入进行核查,经集体研究并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
(四)审批。县民政局根据乡(镇、街道)政府上报的材料,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审批,经批准列入低保范围的人员以正式文件形式向社会公布。
(五)资金发放。由县民政局通过县信用联社或邮政储蓄直接发放。庆元县民政局
申请医疗救助须知
医疗救助是政府对贫困人群中因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的社会救助制度。
一、困难人员医疗救助的对象:为户籍在庆元县范围内参加“新农合”的下列人员:
(一)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
(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应当救助的人员。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费用不享受医疗救助:
1、“新农合”规定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支付范围以外的费用;
2、由于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违法、犯罪等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3、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以及其他赔付责任人应予支付的医疗费用;
4、正常生育、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及变性、整容、矫形、镶牙、配镜、保健、康复、婚前检查等非疾病治疗项目;
5、未经许可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或者在非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所发生的费用;
6、出国及港澳台地区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困难人员医疗救助计算标准:救助对象当年符合“新农合”开支范围的医疗费用,在扣除各类报销、补助及经济赔偿、补助部分之后,在一个自然内(上的11月21日-当年的11月20日)累计医疗费用自负金额减去其家庭经济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收入额部分后,根据当年筹措医疗救助资金情况按一定比例给予帮助。全家庭累计救助额度不超过30000元。
四、困难人员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和资金发放程序:
(一)申请。申请人在当11月20日前向户籍所在乡(镇、街道)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医疗救助申请表,并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1、“出院记录”等医疗证明;
2、“新农合”或“城医保”按规定报销后的发票原件;
3、社会互助帮困情况证明。
(二)初审。乡(镇、街道)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委托村(居)委会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报县医疗救助办公室审批。
(三)审批。县医疗救助办公室对乡(镇、街道)上报的申请表和相关材料进行复核,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将批准情况以文件形式公布。不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将有关材料退回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通知申请人说明理由。
(四)医疗救助金发放。医疗救助金通过信用联社或邮政储蓄直接发放。六、五保、低保对象享受即使医疗救助 五保、低保对象凭“低保卡”在县两医院就医享受即时救助,即病人出院医疗费用结账时,医疗救助金和“新农合”报销一并结算,无需另行申请救助。在其他医院就医的当季按程序申请救助。庆元县医疗救助办公室
2014/5/26
申请法律援助须知
发布日期:2012-04-18信息来源:象山普法网浏览次数:
96字号:[ 大 中 小 ]色调调节:
法律援助 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收费用的法律服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对象:
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服务,但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对象应具备一下条件:(1)申请事项属于规定的法律援助范围;(2)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确需法律援助的;(3)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经济困难的标准,参照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虽然生活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也可以认定为经济困难。
可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七)因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请求赔偿的。
(八)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主张离婚的。
公民可以就本条规定的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它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向规定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
(一)请求国家赔偿的,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向提供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三)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养费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四)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向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五)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向被请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六)刑事诉讼中申请法律援助的人员,应当向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请由看守所在24小时内转交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关证件、证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亲属协助提供。
法律援助的形式:
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民事诉讼代理;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代理;仲裁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申请人应当提供的有关证件、材料:
(一)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二)经济困难的证明;
(三)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四)法律援助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法律援助申请的审查:
法律援助机构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或者有疑问的,应当通知申请人补充或者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通知有异议的,可以向确定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
审查、决定依据:
(1)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2003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 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
(1997年5月20日)
(3)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关于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联合通知》
(1997年4月9日)
(4)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关于民事法律援助工作若干问题的联合通知》(1999年4月12日)
(5)《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2001年1月1日)
(6)《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26号)
(7)宁波市政府《关于适当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的通知》(200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