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05:4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县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县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第一篇:某县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7.15”、“7.26”洪灾发生以来,我县始终把抗灾救灾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不等不靠,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尽最大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力求迅速恢复全县生产生活秩序,努力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全县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已全面铺开,相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在抗灾救灾工作中,我县按照“全县动员、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确保了全县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

一是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及时安排。洪灾发生后,迅速组织力量为因灾造成的房屋 “全倒户”建立了100个帐篷,采取租借房屋或投靠亲朋等办法对6645户倒房户全部进行了临时性安置。在对灾民进行紧急安置后,按照住房全倒户每人每天1斤大米、2-3元生活补助,每人1套单衣裤和每户1床以上棉被;粮食绝收户和严重减产的缺粮户每人每天1斤大米的标准,及时为灾民发放了救济粮食和款物。截止8月29日,全县已发放救助资金710万元,发放衣物38668件、棉被4514床、大米456.5吨、面条23640斤、饼干13280斤、食用油1944桶,其他用品若干,总价值290万元。同时,紧急启动救灾防病预案,及时抽调医疗防疫队伍奔赴各乡镇开展医疗救治和现场饮水消毒工作,切实加强传染病监测和疫情报告。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基本医疗保障。

二是灾民住房重建工作全面启动。两次洪灾,使我县造成房屋损毁6645户、15094间,其中全倒户3464户、13485间,造成缺粮户39840户、125521人。全县全倒户需原址重建的1885户,个人异地重建的1418户,整体搬迁的1685户,房屋严重损坏需维修户1780户,租住房屋98户,购买房屋185户。为确保住房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县及时出台了《灾民生活安置和住房重建工作方案》,对各乡镇倒房户进行反复核查和对恢复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按照全倒户每户补助5000元、危房户重建每户补助3000元、住房严重损坏需维修户每户补助1000元的标准,逐步落实建房救济金。目前,第一批住房重建补助资金600万元已发放到位,各乡镇、各部门正在抓紧组织灾民住房重建修和缮工作。截至8月29日,全县全倒户已完成选址和规划1297户,已动工326户,已完成三通一平145户,已完成基脚121户,已建成一层12户。全县整体搬迁项目达71个,目前已动工14个。如城关镇“彦林新村”、湘阴渡油塘村、太和乡仁忠村和樟树乡界江村等新村建设已完成选址、土地调整、规划设计和推土等工作。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三是水毁基础设施恢复较快。先后投入资金257.38万元用于渠道修复。目前,共完成渠道修复工程514处7427米,完成土石方34882.9立方米,浆砌石方11529.1立方米,砼1366.9立方米,整修塘坝65个,并及时对三大灌区五大主干渠通进行了清淤疏通和抢修,有效保证了全县农业生产用水。水毁水电设施得到恢复。全县投入900多万元,对受损的输发电设备、厂房、防洪闸等设施进行了抢修。目前,45座受损电站除大布江电站、寺边电站等5个受损严重的小水电站正在进一步修复外,均已恢复正常发电。所有受损供电台区已全部恢复正常供电。水毁交通设施恢复,截至8月29日已简易修复桥梁13座,S212和永塘、金香、鲤

七、鲤大等65条受损严重的通乡公路已恢复通车,大部分通村公路已逐步恢复通车。目前,正在抢修永塘公路和金香路、青鲤路段的2座桥梁。另外,全县受损广电、通讯线路已恢复,移动通讯恢复正常,固定电话除城郊乡破塘村和黄竹岭村、湘永二工区、大布江乡较头村和深洞村等5个地方未恢复外,其余乡村基本恢复。

四是农业抗灾补损工作深入推进。我县坚持把生产自救与调整农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在洪水消退后的第一时间,由县领导带队组织1500余名机关干部帮助农民抢收熟早稻170多亩,紧急调入4.4万斤秋玉米种子、1000亩蔬菜种子、5000公斤葱籽和蒜籽、540吨化肥、1800包农药,及时免费发放到25个乡镇。在碧塘乡创办了100亩秋玉米改种示范基地,在城关镇铜角湾创办了500亩秋玉米改种示范基地、500亩蔬菜改种示范基地,在湘阴渡镇油塘村创办10000亩晚稻补种示范基地,在油市镇创办2000亩冬肥基地,在湘阴渡镇创办2000亩冬油示范基地。同时,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深入灾区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服务,帮助受灾群众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力争最大限度地挽回农业损失。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完成晚稻补种7万亩,秋玉米改种6万亩,蔬菜改种5万亩,指导受灾群众修建栏舍700平方米,生猪补栏1000多头,家禽补栏5万羽,补放鱼苗300万尾。

五是工矿企业恢复生产和救灾保学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县内永昌兴冶炼厂、鑫泰银业公司等32家因灾停产冶炼企业已有31家恢复生产;12家国有企业逐步恢复生产;95家受灾煤矿,已有78个已排干井下积水,其中36个煤矿已恢复生产,10个煤矿已恢复基建,32个煤矿正在井下维修,其余煤矿正在抓紧排水,预计9月底之前可基本恢复生产。救灾保学进展顺利。截止8月25日,已完成香梅中学、金龟小学等受灾严重学校的清淤、消毒工作,并添置和维修课桌2000套、教学设备1000件。对校舍损毁严重的城关铜角湾小学、湘永安陵小学,我们将实行一边借教室上课,一边加紧重建,保证9月1日所有学校按时开学。

六是救灾款物筹措拨付及时。灾情发生后,我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募集,协调金融部门加大贷款扶持力度,尽最大努力筹集救灾款物、帮助灾民解决灾后重建中的各项实际困难。到目前为止,全县共筹集到救灾款资5900多万元。其中,上级下达救灾指标1129万元,县本级财政紧急调拨735万元,社会捐赠430多万元,财政贴息贷款3700多万元。为了更广泛地募集救灾款物,今年8月份,我县在组织发动县内单位和个人捐款捐物的基础上,县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县赈灾救灾办、县民政局等部门,先后到北京、广州、长沙、郴州等地举行永兴籍在外人士及企业赈灾募捐活动,共募集200多万元。现已拨付各项救灾资金5329万元,其中拨付无偿救灾资金1579万元,补贴烟农50万元,发放财政贴息贷款3700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洪灾发生以来,我县坚持将灾后重建与塑造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以抗灾救灾工作为凝结点,大力培育全县上下艰苦奋斗、众志成城的精神和攻坚克难、勇于胜利的工作作风,依靠不断地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落实责任和严肃纪律,全面推进整个抗灾救灾工作紧张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组建专门班子。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到位后,及时对县赈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专职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并根据当前全县灾后重建工作重点,分别成立了县灾民生活安置住房重建、水毁交通修复、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救灾保学等四个专项工作小组和相应办公室。组建了县灾民住房重建工作技术服务组,负责全县灾民住房重建的选址、土地调整、规划设计等技术服务。同时,在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从实际出发,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灾民生活安置和住房重建工作方案》、《 “7.15”、“7.26”洪灾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方案》、《水毁公路灾后修复工作方案》、《灾后恢复重建和救灾保学实施方案》等四个专项工作方案,进一步对工作重点和任务进行了明确和细化。三是实行领导联系点制度。根据县级领导分工确定了县级联系点,做到每个乡镇都有一名县级领导联系,并安排相关单位对口支持。同时,各乡镇主要领导也都明确了各自联系点,全县建立联系点70多个。四是组建了25个派驻乡镇灾后重建工作组。为了强力推进全县灾后重建工作,8月份,我县从县直各相关单位抽调88名工作人员,组成25个驻乡镇工作组,指导、协助各乡镇开展各项抗灾救灾工作,督促抗灾救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突出工作重点。围绕确保灾民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的目标,我县灾后重建工作坚持以抓好灾民安置、住房重建、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抢修、救灾保学、农业补损和工矿企业恢复生产为重点,不断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工作要求,切实做好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明确提出在 2006年12月底前完成灾民住房重建任务,确保全倒房户和搬迁户在2007年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在2006年8月底前恢复水毁水利设施灌溉通水,并在今冬明春全部完成整修加固任务;在2006年12月底前完成所有水毁交通工程,实现恢复通车目标;在2006年9月1日前完成所有学校的清淤和修复工作,确保学生不因灾失学、辍学;在10月底前力争所有因灾停产的工矿企业全部恢复生产的工作目标,使全县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三)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实行包干负责制。按照县级项目县负责,乡级项目乡镇负责的要求,切实加强了重点项目的调度,对重点水毁基础设施、住房重建、生产自救、救灾保学项目实行包干责任制,分别明确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每个项目都有1名领导负责、有专门工作班子、有详细的进度安排和具体的实施办法,在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实行“一票否决”制。切实将抗灾救灾、灾后重建工作纳入所有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相关责任部门、联系乡镇的责任单位、驻乡镇灾后重建工作组和各乡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并对住房重建实行“一票否决”。凡“一票否决”的乡镇,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联系乡镇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工作组成员以及相关责任人当年不得评先评优。三是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制定了《驻乡镇灾后重建工作组管理方案》,对灾后重建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提拔、干部评先评优和单位评先评优中。对灾后住房重建,各乡镇分别与县灾民生活安置和住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住房重建目标管理责任状,确保2007年春节前所有住房户全部搬进新居。四是实行督查督办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县工作组负责所驻乡镇各灾后重建工作进度的日常督查,对各乡镇灾后重建进度,每周五必须向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赈灾救灾办书面报告。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赈灾救灾办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各驻乡镇工作组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的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全县,督促各项任务落实到位。7月份以来,我县先后组织了3次专项督查。(四)严格工作纪律。县委、县政府明确规定,在抗灾救灾工作期间,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未经县主要领导批准,一律不许外出。驻乡镇工作组成员必须保证每月驻在乡镇时间在20天以上。对因领导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玩忽职守、作风不实、工作失职,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依纪从严追究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同时,加强对救灾款物的管理,明确规定,所有募集的救灾款物必须统一交到县募捐办,全额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由县赈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配,做到专款专用。所有救灾款物的接收、分发、使用和管理要在本乡、村、组都进行公布,广泛接受群众和组织监督。

三、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下一阶段,我县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将按照“抓重点,求实效”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着力抓好以下四方面:一是切实抓好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在对受灾群众进行初步安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妥善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吃饭、饮水、穿衣、住房、治病等工作,着力解决好五保户、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和重灾户的生活困难,确保受灾群众有房住、有衣穿、有书读、有洁净水喝、有基本医疗保障。

二是切实抓好受灾群众住房重建工作。把住房重建作为整个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全倒户”重建每户补助5000元、危房重建每户补助3000元、住房严重损坏需维修户每户救济1000元的标准,兑现承诺,逐步落实建房救济资金。县派驻乡镇工作组和各乡镇主要领率先在本乡镇办好灾民安置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住房重建工作。力争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灾民住房重建任务,确保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

三是抓紧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力发动和组织群众,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对水毁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修复进度。尤其是要加大水毁通乡通村公路的恢复力度,保证赈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抢修水毁水利设施的力度,保证中晚稻用水和除险保安需要。

四是深入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坚持一手抓救灾,一手抓发展。结合县情实际,当前要紧紧围绕“黑、白、黄、绿、红”五个方面做文章。即黑的抓煤炭,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煤矿企业抓紧复产,力争在9月份实现绝大部分煤矿恢复生产;白的抓金银,积极采用有效措施,促使全县193家金银企业走出低谷、重振雄风;黄的抓烤烟,进一步协调好烟草企业与烟农的关系,加快烤烟收购进度;绿的抓秋粮、秋菜、秋杂,要因地、因时制宜,抓紧做好农作物抢种工作,加大对养殖业的服务力度,力争最大程度地挽回农业损失;红的抓烟花爆竹和冰糖橙生产,促进烟花爆竹产业和永兴冰糖橙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第二篇: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关于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2010年3月30日在彭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

会议上

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曹建春

尊敬的龙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灾后城镇住房重建概况

目前,采取“集中办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共为 37668户住房毁损的城镇居民核发恢复重建补助资金 1.95亿元,同时严格审核申请资格,共清退重、冒、多领家庭 1812户,追回补助资金 989.9万元;拆除城镇安臵板房 3138套,面积 9.2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 35228套房屋的维修加固,面积 371.27万平方米;需重建的 5115套住房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居民自建住房 3956套、保障性住房 1159套),累计竣工 4633套,竣工量达 90.58%;为 960户受灾居民发放贷款 5542万元。按目前进度,我们力争在 4月底前完成城镇住房重建,9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等各项重建任务,并同步推出新兴、白鹿等重建靓点镇。届时,场镇面貌将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将得到飞跃式改善,基础配套设施将得到跨越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将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重建基本做法

自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以来,我们将城镇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点晴之作”,坚持运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树立“抓重建就是促发展”的重建理念,着力于毁损住房恢复重建,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镇风貌改造为两翼,全力统筹各方重建力量,不断破解各种重建难题,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凸显了新兴、白鹿等一批重建“四性”靓点。去年 10月 30日,成都市城镇重建首次现场工作会在我市召开,充分说明了我市城镇重建工作得到了成都市的肯定。“四性” 规划理念体现充分,重建政策体系完善,指导督促深入细致,统筹协调扎实有力、住房重建进度快和风貌改造靓点多,是我市城镇重建的基本经验和特色,也是我市不断破解重建难题、实现科学重建的基本方法。

(一)精心规划设计。我们把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看作是一次加快城乡统筹、提升场镇聚集辐射能力的机遇,坚持走差异化、多样性的重建特色之路。为此,始终把规划作为龙头,坚决 落实“四性”理念,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尊重民意与科学重建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等9大类 20个文本含 36个子规划的规划体系,确定了“一主两次两带一基地”的城镇与产业空间格局 ,完成了 18个镇的场镇风貌改造和示范段设计,编制了白鹿河谷体验区项目规划。同时,在认真审视各镇历史文化脉络和正确定位各镇场镇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 18 个镇 100余幅灾后重建“四张图”进行了深度设计,最终形成了新兴明清风情小镇、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和产业支撑强的规划成果。

(二)优化政策环境。在深入学习研究中央、省、成都市灾后重建政策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守本求破”的原则,制订了《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特殊情况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和城镇改造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灾后城镇恢复重建有关土地政策的意见》等重建配套政策。同时,为更好地让基层干部和受灾群众了解政策,积极重建,我们将重建方式、补助资金核发、房屋产权改革、抵押贷款和建材供应等政策措施简化,印制了 10余万份“明白卡”、“便民卡”,发放到城镇重建户;将各项政策和工作要求 制作成展板在社区办公地点、板房安臵点及永久性住房建设工地展示。

(三)强化推进措施。在重建推进过程中,我们注重统筹各方重建力量,紧扣时间节点,狠抓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完成了各阶段的各项重建任务。一是破解疑难问题。我们 多次召开由社区干部和重建户代表参加的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建房程序、特殊问题解答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培训、讲解。我们还建立了重建工作例会制度,每周组织重建各方主体参加,通报上周重建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安排本周工作任务。针对重点示范镇和重建进度滞后的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还通过现场检查指导等方式,帮助镇政府理清重建思路,选定符合实际的重建模式,寻找解决制约住房重建问题的突破口。二是狠抓工程进度。围绕加快工程进度,完善了 场地移交、基础设施配套、施工管理、建房手续、竣工验收、资金拨付、自筹资金催收、示范点建设、进度统计等十一个方面的工作措施。同时,以居民自建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逐点完善 施工组织计划,优化施工工序,紧盯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是否到位和机械是否配足、日工程增量是否满足进度要求三项内容,先后采取“加快前期工作、缩短开工周期、错时作业、昼夜施工、工期倒排、目标督查、节点控制、优化施工方案”等一系列推进制度,抢时间,抓进度,快施工。三是保证安全质量。建立了 包括建材质量监督检查、建房质量监督检查、资金使用监督、民工工资支付、施工秩序整治、安臵点地质隐患治理等多项保障措施,落实了牵头部门及责任人。出台了自建房“限额管理规定”,明确限额上下的质量管理主体,避免了职能交叉。创新了质检验收方式,采取 分段、分栋、分层验收的办法,快速完成保障性住房基础及主体结构隐蔽验收,满足了工程进度要求。同时加强了质量安全检查力度,先后两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自建住房和维修加固住房质量安全检查工作。

(四)打造特色风貌。结合灾后重建,我们将各镇风貌改造作为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形象窗口,改善场镇整体面貌、提升优势产业的有力推手,增强场镇辐射聚集能力的有效载体。以新兴、敖平、白鹿等镇的场镇示范段和过境段建设作为风貌改造重点,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倾力打造镇域特色浓厚的风貌改造示范段和标志性建筑,着重打造以蒲新路、彭白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为重点的特色小镇带,从而以点代面,迅速推动风貌改造工作的全面展开。目前,全市已 完成 6.7万平方米的 建筑立面风貌改造工作,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 2000万元。新兴镇海窝子风貌改造示范段项目和军乐镇军屯街风貌改造项目靓点已日渐凸显。

(五)配套基础设施。在加快推进住房重建的同时,我们按照“量力而行、适度提前”的原则,同步跟进场镇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成立了场镇恢复重建基础设施项目技术组,负责各镇基础设施项目的技术指导、进度管理及成本控制,严格把关,确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围绕“两个河谷”,按照“突出重点,分期启动”的原则,已正式启动 146个、总投资 5.8亿元的场镇基础配套设施,首批启动的白鹿镇樵人街、新兴镇瞿上街及磁峰镇普照寺正街等 22条示范街道已完成立项和施工图设计,预计 4月上旬完成招投标。另外 134个项目预计在 3月底前完成施工图设计,待建行城镇住房重建贷款资金落实后,立即进入招投标程序。

三、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

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市人大领导及各位委员关心、支持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推进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场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快。由于建行 6亿元场镇基础配套设施项目贷款资金未落实,导致场镇示范街道、上下水、强弱电、天燃气等项目不能开工建设,影响了重建整体进度。

(二)个别镇居民自建竣工率较低。个别镇由于前期规划调整、居民意愿、拆迁腾地等原因,影响了居民自建工程进度,虽经后期全力突击,实现了居民自建全部动工,但至今未达到竣工率未达全市平均水平。

(三)重建补助资金发放整改不彻底。在发放恢复重建补助资金过程中,由于一些镇把关不严,随意出具证明材料等,导致补助资金发放出现了错发、重领的问题,虽已进行了整改,但仍有遗漏。

(四)系统单位职工重建意愿不固定。工业、安监等系统单位职工,经济困难,重建资金有限,既无能力自建,又因保障性住房位臵、价格等原因,不愿选择保障性住房居住,导致重建意愿一直未确定。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为确保在4月底前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9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等各项重建任务,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紧扣时间节点,抓好重点环节,强化推进措施,破解重建顽症,全速推进城镇住房重建。

(一)全面加快住房建设步伐。组织 各镇、项目业主和建设责任主体,倒排工期,加快施工,确保保障性住房和居民自建住房按进度推进。针对重建进度缓慢的点位,制定专项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明确推进措施,确保 4月底前全市灾后城镇重建住房全面竣工,5月 12日前受灾居民入住新居。同时,抓速度质量并重,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相关规定,严肃查处不按建筑规范施工、偷工减料等行为。

(二)快速跟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建行商洽,完善各项贷款资料,尽快落实 6亿的贷款资金;完成规划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做好施工用水、用电,管线迁改和拆迁腾地等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资金落实后,立即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三)精心实施场镇风貌改造。以新兴、白鹿为重点,实行资金、技术倾斜,着力打造风貌改造靓点,以点串线,整体推动;抓好规划落地和施工环节管理,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坚决杜绝规划和风貌“两张皮”现象,精细化组织风貌改造施工,改进施工工艺、工法,有序控制工期、质量和造价。

(四)强力整改补助资金发放。针对整改不彻底的问题,落实责任,限期整改。对错发、重发的资金,拟采取司法手段,全额追回,力争在 3月底完成补助资金发放整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审计署的审计。

(五)认真 做好保障性住房分配。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制定廉租房、安居房的分配办法。二是召开分房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平衡各方利益诉求。三是全方位、及时地公布分房方案和流程、房源信息等。四是加强对分房过程的监督,把好“申请登记、审核、公示、摇号”四大关卡。由公证机关全程公证,纪检、监察部门全程介入,聘请社会监督员全程监督,邀请电视媒体全程直播,同时设立分房投诉中心,公布投诉电话,严格查处违规操作。

尊敬的市人大各位领导、各位委员,灾后城镇重建是一件关系受灾居民安居乐业、实现场镇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全速冲刺我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最后胜利!为把我市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虚心接受并认真贯彻到下一步工作中去。

谢谢!

灌口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镇辖区的生产、生活、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全镇884人遇难,1087人受伤,16人失踪,受灾27340户、60407人。城市房屋倒塌99栋、1447户、严重损坏不可修复482栋、11553户,占全市的50%以上。农村房屋倒塌735户,严重破坏397户,中度破坏146户,轻微损坏62户,受灾率达97%。全镇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占全市直接经济损失的20%以上。震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灌口镇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以灾后重建、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落实“四个优先”,着力推进“四个突破”,紧紧围绕“稳定是大局,重建是中心,党建是保障”三条主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住房重建。

1、农村住房重建有力有效。一是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坚持自愿和“共享性、多样性、发展性、相融性”的原则,采取原址自建(联建)、统规自建、统规统建、异地安臵和维修加固等方式全力推动农房重建。截止目前,全镇农房维修加固工作已全部完成,原址自建498户已全面完工,万岭村庙子坪、红烟煤统规统建安臵点已完工并分配到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灵岩古街风貌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打造了一个川西民居风格、以农家乐休闲接待为功能的山区精品旅游景点。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建设,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对我镇灵岩、百花、万岭共3个村实施土地整理,拆旧地块93块,拆迁户数共339户,涉及人口875人,拟整理农村建设用地306.59亩,新增耕地306.59亩。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建房补助金发放工作。截止2010年5月17日,全镇共计发放农房重建及维修加固补助金2099.9万元,农房自建过渡补助金275.6万元,原址重建未贷款农户奖励补助金86万元,特殊党费农房重建补助金765户,259.6万元,上海援建农村低保户建房补助48.4万元。

2、城镇住房重建快速推进。全镇共有灾损住房1255栋,已完成维修加固和竣工备案1233栋,占98.3%;臵换协议应签订10413户,已签订10284户,占98.8%;危房拆除应拆665栋,已拆643栋,完成比例96.7%;资金发放安全有序,截止2010年5月17日,全镇共计发放城市过渡安臵补助金2026.4万元,完成率97.6%,维修加固补助金7380.4万元,完成率98.2%;跨区域组合重建出成效,通过全区域组合重建,有效疏解了旧城区人口,整合了城市资源,完善了城市功能布局。全镇组合重建27个点位今年9月30日前将全面完工。

3、古城区建设有效实施。按照“规划先行,群众做主、政府引导、社区参与”的原则,采取“突出重点、尊重民意、分步推进”的工作方式,加快推动古城区恢复重建工作。目前,古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已确定,东门城楼、幸福路基础设施配套、白果巷等项目正加紧建设。恢复重建后的古城区将变身为融山、水、城、林、堰为一体,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旅游、居住和谐发展的休闲古城。

二、积极开拓进取,安全高效实施项目建设。

1、大力实施项目用地拆迁。一是先后完成了上海“壹街区”项目、浙江正国项目、台湾爱心家园安臵房、电视差转台、平义三组金桥公司、灵岩4组征地等项目拆迁腾地工作。二是蒲阳干道改造、壹街区项目国有土地收购任务已完成。

2、全力抓好搬迁安臵房建设。城北阳光二期农民集中居住安臵房已完工并分配,共入住577户、1340人;百花农民安臵点已完工并分配入住;和谐家园、城北别苑安臵房已完工;平义六社安臵房主体已完工;建兴四社一期安臵房(“天福家园”)目前部分已封顶,预计今年8月完工,二期争取在2011年2月完工。

3、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外北街延伸段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二环路扩宽、学府路道路建设已完工,蒲阳干道改造及污水处理管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城市雨污分流设施,一环路、胡家巷、红庙巷、外北街已全面完工。

4、顺利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灌口中学、北街小学、顶新新建小学、水电十局学校、平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蒲阳路派出所改迁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优化城乡环境,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抓班子,加强领导。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灌口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一队”,各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城乡环境治理领导机构。二是抓宣传,营造氛围。开展“四个一”活动:镇、社区、居委会开好一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向全镇群众发出一封公开信,制定一份公约,装备一辆宣传车。三是抓责任,落实到人。镇党委与各社区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各社区采取分片、分段承包的方法,层层落实责任。四是抓督查,落实整改。镇目督办对城乡综合治理进行跟踪督查,对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及时进行督查,督促整改落实。2009年至今,全镇共投入人力5470余人次,资金300余万元,出动宣传车230台次,共清运建筑垃圾1320余车,整治出摊占道2780余处,取缔无证经营摊点1970余家,规范车辆乱停乱放5560余辆,拆除违章搭建、拴绳挂物470余处,清理“牛皮癣”5400余处,清理卫生死角1200余处,实施道路硬化4380余平方米,道路绿化14500平方米,通过整治,全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四、狠抓安全维稳,全力实现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切实化解社会矛盾。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落实了综治维稳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建立了巡逻队伍、“红袖套”队伍、法制宣传队伍等“六支队伍”,妥善解决了城乡房屋救助、损毁房屋拆除、重建项目拆迁安臵等涉稳矛盾。二是切实强化安全生产。坚持“一岗双责”,落实岗位职责,着力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突出抓好了过渡安臵点安全监管、城乡灾后重建项目、危房拆除和地震次生灾害防范,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坚决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拓展合作层次,全力深化上海对口援建。

在“5.12”特大地震后的两年时间里,我镇加强与徐汇区交流合作,徐汇区对口援建工作走在了上海各区(县)对口支援工作的最前列,成为了对口支援工作的样板和示范。一是在招商引资方面,我镇与徐汇区搭建了“徐汇-灌口招商引资平台”,先后与徐汇区旅游局、徐汇区软件基地、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二是在公共卫生方面,徐汇区卫生局与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对口援建工作协议,徐汇区康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泾镇卫生服务中心与我镇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搭建公共卫生帮扶平台。三是在教育援建方面,徐汇区梅园中学与我镇十局学校等12所学校分别签署了《友好姐妹学校协议书》,构建了教育合作交流长效机制。同时,徐汇区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选派优秀教师赴我镇支教,推动我镇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目前,徐汇区共派出2批共12名支教人员来我镇支教。四是“社区守望相助”活动取得实效。我镇与徐汇区签订了“社区守望相助”协议,并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对接活动。下一步,我镇将以社区重构为契机,紧紧围绕改善社区的硬件设施、加强两地社区干部的交流培训、深化社区结对互助等方面开展合作,确保“社区守望相助”活动取得新成效。

六、打造党建精品,全力强化科学重建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镇党委紧扣市委中心工作,以安臵点党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党建为重点,全力打造了“一点两区”党建精品工程,充分发挥了全镇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1、突出重点,打造党建精品工程。以安臵点党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党建为重点,成功打造了“一点两区”党建精品工程。一是在6个板房安臵点建立临时党支部,以安臵点“六室三站二堂一店”为阵地,启动主题活动,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利用“流动党校”和安臵点党支部“坝坝党课”灵活机动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安臵点党建工作;二是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采取“企—企”共建、“企业—社区”联建的方式在天正物业管理公司、雅缘婚介公司等非公企业建立6个联合党支部,在宏力公司、广大集团、恒创公司、巨龙公司、全特医院等5家非公企业设臵了高产高效、科技攻关、节能减排、优质服务、安全生产5个类型75个党员示范岗,促进企业恢复生产和发展提速。

2、落实制度,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狠抓党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委议事、中心组学习等11项制度,努力提高党委驾驭市场经济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党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明显增强,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二是加强对全镇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参与课堂教育、实地考察、网络教育、交流学习等各种培训,全镇干部参学率100%、受教育率100%。关心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机关、社区(村)干部职工待遇明显提高。建立了个人人事档案,坚持“一人一档”,实现了干部人事档案“四化”管理,全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两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错综复杂的矛盾、艰苦复杂的工作,镇党委、政府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强不屈的意志,凝心聚力促攻坚,千方百计保质量,取得了灾后重建阶段性重大胜利。光荣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灌口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带头推进“两个加快”,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以“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 为核心理念,奋力实现灌口镇经济社会的赶超跨越和创新发展,为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示范而努力奋斗。

高寨子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高寨子镇位于宁强县城以东10公里处,全镇辖12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5560户,21000人。2007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8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3元。

“5.12”地震造成全镇受灾5329户,19114人,22528间村民住房受损,垮塌民房180户455间,重度危房1797户6408间,镇政府办公住房受损40间,罗村坝小学80间教室全部受损;薛家坝教学点4间校舍全部倒塌,两处手机塔倒塌,桥涵损毁5处,村组道路损坏2.4公里,4座小

(二)型水库受损,堰渠损毁230米,电杆折断5根,倾斜25根。直接经济损失达1.08亿元。经详细统计核实,全镇有“三无”人员1515户2125名,“三孤”人员107户108名,需新建房屋1830户,维修加固3359户。

二、救灾款物发放情况

5.12地震以来,我镇共接收各类救灾物资:矿泉水340件,饮料456件,方便面160箱,帐篷140顶,篷布750顶,彩条布112卷,大米44600公斤,面粉39600公斤,大蒜5袋,尿素4000斤,雨衣5包,食用油20桶,水杯90个,妇女用品313箱,药品阿膜西林600盒。截止目前,所有物资已经全部发放到灾民手中。

专项资金累计支出1978.4万元,其中困难生活补助210.69万元,建房补助 1531.4万元,应急资金支出34.3万元,发放维修补助201.54,医疗救助0.5万元。

在救灾款物发放过程中,一是建立了详细发放台账,严格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登记,统一保管,统一发放。二是严格做到张榜公示,阳光透明。三是经过民主评议,确定发放对象,杜绝了优亲厚友现象的发生。

镇纪委专门成立了救灾物资发放监督领导小组,由镇纪委书记亲自带队,对全镇每个村的救灾物资发放情况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并在镇政府门前设立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对群众反映的救灾物资发放不公正现象随时发现随时查处,保证每一位受灾群众都能得到应有的救助,使全镇救灾物资发放工作始终做到公平合理、井然有序。

三、受灾群众越冬生活安臵情况

1、建立安全越冬责任制,确保受灾群众百分之百安全越冬。为了切实做好群众的安全越冬问题,首先,镇上成立了保障受灾群众安全越冬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受灾群众安全过冬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完成了一般受损房屋的维修加固,全镇应维修加固3359户,现已全部完成了维修任务。同时,要求加快灾民建房速度,全镇需重建1830户,现已拆除危房1450户,已重建户1550户,基础完成1500户,主体完成1400户,房屋竣工1200户。其次,镇党委、政府在全镇干部大会上与各村签订了“保证受灾群众安全越冬工作承诺书”;全镇采取领导分片包干、镇村干部包户,把受灾群众安全越冬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实处,做到村村有人抓、户户有人管、谁管谁负责,确保全镇每一名群众安全过冬。第三,镇城建部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集中安臵点的电、水设施的建设、安装的指导;加强对用电、用火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指导,确保安全。镇上成立检查组深入各村督促、检查受灾群众安全过冬保障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第四,强化考核目标,把群众过冬问题作为年底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并制定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及时处臵。

2、开展全面摸底调查,确保不错不漏一人。

我们围绕群众安全过冬的需求情况,组织开展了群众安全过冬摸底调查,从人员情况、房屋居住、过冬需求、过冬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掌握,确保不错不漏一人。调查工作做到一村一册,对全镇所有群众的基本情况和过冬需求建立台帐,做到有针对性的落实措施。做到一户一卡,特别对1830户房屋重户和全镇五保户、特困户做到一户一卡,实行重点管理。要求各村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过冬工作方案,并狠抓落实。

3、落实三项重点措施,确保安全越冬取得实效。

一是加快推进灾民建房步伐。加强对灾后房屋重建工作的领导力度,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制定考核方案,将建设任务落实到人头,全力推进灾民建房工作。为了确保建房过程国建材的供给,我们除加快了本镇境内的砖厂生产进度,还积极联系外地老板,在张家坪投资260万元新建一页岩砖厂,现在,该砖厂已经投入生产。另外,我们还从户县组织调运机砖1400万匹,缓解当前建材紧张的困境。为了解决群众建房资金,我们对已经开始建房的群众,无条件一次发放2万元补助款,同时积极为困难群众协调建房贷款,截止目前,全镇现已发放灾民建房贷款425户1204万元。二是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越冬物资需求。首先,对上级分配我镇的救灾过冬物资及时发放到户,全镇共接发放救灾棉被3740床,毛毯950床,棉衣1600件,在发放中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各村发放时,均以组进行了公示,并建立了物资发放台账。其次,对救灾粮款及时进行了发放,全镇共发放应急款35.1863万元,生活补助款210.69万元,医疗费0.5万元。三是号召群众发扬互帮互助风格,对于确已拆除旧房一时建不好新屋的群众,鼓励他们投亲靠友或者租借邻里房屋过冬。

四、突出重点、加快重建步伐

1、把灾民建房放在突出位臵。一是坚持以灾民“自建为主,政府扶助、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规定,对倒损房屋数量进行核实,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按程序对拟救助恢复重建家庭及救助标准进行公示,并分别建立因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和损坏房屋修缮补助台账。二是坚持长远减灾与当前需要相结合。灾民建房要求科学选址,合理规划,确保质量。规划选址坚持同村镇规划建设、乡村道路、农村改水改厕结合起来。在坚持设计、安全标准的同时注重经济实用。为防止因建房增加农民负担,坚持分散建房为主,集中建房安臵为辅。全镇我规划灾民集中安臵点3个,其他均为分散安臵。三是在灾民建房工作中,坚持以镇、村联动,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联系户的办法。主要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集中安臵点,班子成员每人包建15户建房户,镇干部每人包建10户建房户。

2、加快实施灾受损水利设施。一是对全镇6座小

(二)型水库由县防汛办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并逐一落实专人监测;二是对高寨子村李家坝水库、肖家坝村灯草沟水库座和古城村刘家沟水库等三座病险水库,全部进行了加固除险。三是修建了王家坝河堤150米;四是对肖家坝2000米灌溉渠道和全镇部分抽水站及农村人饮工程进行了修复,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3、加大了学校和卫生院的排危新建工作力度。安全地拆除了罗村坝学校全部危房,搭建起了临时帐篷学校,新校舍已开工建设。同时,对全镇学校进行了安全排查,确保了全镇所有学校正常教学。镇卫生院迁址新建工作,已完成规划,计划明年开工。

五、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确保大灾之年经济持续发展。

1、狠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是狠抓了畜牧产业的发展,全镇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采取龙头牵动,政策促动,帮扶拉动,协会带动等措施,推进畜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使生猪饲养实现基地化饲养。今年,全镇通过向上争取、本级财政支助和自筹资金共筹措96万元,投放二元母猪360头,种公猪4头,新建圈舍360间,4200平方米;全镇1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已达到5户,500头以上的大户10户,100头以上的大户20个。二是加强茶园管护和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改造低产、老化茶园3000亩,完成茶园除草、剪枝和追肥4500亩;加工茶叶达到108吨,其中名优茶64.8吨,实现产值1620万元。三是中药材产业上,积极为种植大户解决生产用地和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单项考核奖励和加分奖励的双奖政策,有力的调动了全镇各村抓中药材发展的积极性。在高寨子村新建高标准的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示范园200亩,在大安沟分别建起了黄连规范化移栽示范园200亩、丹参示范园200亩、白术种植示范园60户、乌药示范园70亩。使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861亩,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1550亩,全镇参与中药材种植的农户达480户。四是积极实施天津援建项目,种植西洋百合760亩。同时,加班加点完成了600余亩的产业工业园征地工作。

2、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全镇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打造劳务品牌,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途径。镇上建起了劳动技能培训学校,建立建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的务工水平。今年,全镇共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班5次,参训人员2200余人次,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到4874人,其中有序输出1830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000余万元。

3、切实做好灾后重建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镇上坚持每10天报告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认真进行梳理归类,专题研究,逐件弄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专人逐一解决。目前,全镇似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存在问题:

1、灾民建房户数多,政策变化太快,前后不一,影响建房补助款发放;

2、本地建房技工、劳力资源有限,影响灾民建房进度;

3、重建工作中因下调地基、划分边界等引发的矛盾增多,影响正常建房;

以上因素大大影响了灾后重建步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快重建进度。

1、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确保镇内所有转场、石料厂开足马力生产,并继续从关中调运机砖,最大限度地满足灾民建房需要;

2、加大灾民建房结对帮扶力度,镇村干部实行“5+2”工作模式跟班作业,加快建房款的发放,及时协调解决灾民建房中存在的困难;

3、妥善安臵好困难群众过冬生活和临时救济,所有救灾物资优先安排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员,保证全镇困难群众都能安全越冬;

4、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力度,维护社会稳定,保证良好的生产、交通秩序,确保灾民建房顺利进行。

第三篇:3.12灾后重建汇报

成县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进展

情 况 汇 报

成县人民政府(2011年3月18日)

一、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

2月25日全省灾后重建工作会和2月27日全市灾后重建工作视频会议之后,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差距和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措施,扎实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通过市、县各包抓领导、责任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合力推进,我县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截止3月10日,我县343项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已开工338项,开工率98.5%;完工271项,完工率79%,累计完成投资455675.64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89.6%。特别是全市灾后重建工作视频会议之后,我县按照市政府许市长的讲话精神,着力从包抓领导、责任部门、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四个层次落实责任,从督查检查、解决难题、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从限期开工、施工调度、倒排工期、服务保障四个方面强化措施,通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截止3月10日,我县未开工项目由18项减少到5项,新增开工项目11项,开工率增长3.7%;原有74项在建项目减少到56项(不包括未开工项目中11项新开工的项目),新增完工项目18项,完工率增长5.7%;新增完成投资97868.19万元(含征地费及农村住房追加附属设施投资),投资完成率增长28.8%。

目前,我县5个未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按照“特事特办、简化程序、缩短周期、限期完成”的要求,正在加快推进。具体情况是:一是世行贷款城区八条道路建设项目,总投资1.636亿元。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正在开展招投标和拆迁征地,确保3月底开工建设。二是世行贷款南河大桥项目,总投资1349万元。目前,可研、环评及初步设计均已经批复,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正在开展招投标和拆迁征地,力争3月底前开工建设。三是世行贷款城区供水项目,总投资8979万元。目前,已完成了可研批复,正在开展初设,计划4月中旬完成施工图设计,4月底开工建设。四是世行贷款磨坝峡水库项目已经完成了项目可研、环评,初步设计已报省发改委评审中心;移民大纲已通过市上评审,已报省移民局评审;经汇报省世行办同意,近期我县将开工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力争4月底前项目正式施工。五是城区饮食专业市场建设项目,目前项目建设用地已经落实,力争3月底前开工建设。

二、工作措施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突破:

(一)服从指导促进度。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由市政府何市长、市政协古主席任组长的市级领导干部指导工作组 带领13名县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于2月29日进驻我县,亲自包抓带抓13个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工作组进驻我县后,及时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调研分析问题,多次召开分析会和协调会,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意见和推进措施。同时,在我县灾后重建攻坚大会上,何市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县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指导组提出的意见,我们及时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进度。

(二)落实责任促进度。我们把落实责任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关键举措,以责任落实促进度。一是落实了“四位一体”工作责任。对未开工和在建项目,实行了县级领导、责任部门、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四位一体”工作责任制,将全县所有未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分解落实到36个县级领导、23个责任部门头上,尤其是将18个未开工项目和在建重点项目逐一落实到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头上,并与23个责任部门签订了灾后重建责任书,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逐项目倒排工期,逐项目制定了加快施工进度的具体措施。二是落实了一线推进责任。县委、政府实行了包抓领导坚持现场督办、现场办公的一线推进制度,要求包抓领导至少每三天深入项目施工现场检查指导一次,每周主持召开一次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求项目责任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每天坚持一线指挥、一线办公、亲自督促抓落实;主抓领导要履行直接责 任人的责任,24小时坚守岗位,吃住在工地,扑下身子抓落实。各项目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技术和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县委、政府既定工期要求,全天候坚守施工现场,实行倒计时,配足配强施工力量和机械台班,实行24小时轮流施工,全力保证施工进度。三是落实了考核考评责任。县委、政府把灾后重建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明确提出将对照市上制定的考核办法,对每个县级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严格进行考核;明确要求在重建期间,哪个责任部门及责任领导没有履好职、尽好力,贻误重建时机,拖了全县“后腿”,县委、政府将严肃处理。

(三)健全机制促进度。坚持从督查、检查、监督等方面建立健全机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是实行定期汇报通报制度。进一步充实了县重建办工作力量,加强项目建设进度统计、信息反馈,严格实行项目建设进度“三天一汇总、一周一汇报、十天一通报”的定期汇报通报制度,确保进度掌握准确、解决问题及时、督查督办到位。二是实行“三牌一簿”制度。在每个项目建设现场设立项目效果图和简介牌、项目责任体系牌、倒排工期牌和施工日志簿,接受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监督,以监督促进度。三是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县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县所有未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进行抽查、检查,现场抓进度,现场解决问题。四是实行跟踪督查制度。县上成立了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纪委、组织、监察等部门组成的督促检查组,严格实行项目建 设责任单位一天一督查、包抓领导三天一检查、主要领导十天一核查的督查制度,定期向县委、政府报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包抓领导和监理单位到位情况、存在问题的解决情况。五是实行重大事项专报制度。在灾后重建期间,严格实行专报快办、急报急办制度,对项目责任单位报告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专人专报制度,做到问题不解决不过夜;凡灾后重建项目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县委、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予以研究解决。

(四)破解难题促进度。我们把破解制约灾后重建进度的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难题作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的突破口,落实责任,全力突破。一是着力破解拆迁征地难题。针对东大街、北大街拓宽改造项目以及城区八条道路、学校、医院、市场等公共设施重建项目征地难的问题,县上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项目拆迁征地工作组,专门负责解决涉及项目征地的问题,采取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办法和措施,下功夫解决成州高中、四大班子统办楼、东大街和北大街拓宽改造项目拆迁征地难的问题。二是着力破解配套资金难题。对于项目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县已经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两名县级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国土、发改、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灾后重建配套资金筹措领导小组,争取通过农发行申请土地综合整治贷款资金,目前,已经完成了人员抽调和培训工作,正在按照农发行贷款报件和程序要求,聘请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加快开展李 武、张旗两个项目区的修建性详规、可研、环评的编制工作,力争在三个月内争取到贷款,解决我县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着力破解项目审批难题。近期,针对磨坝峡水库、城区供水等世行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的问题,我县通过市指导工作组的有力协调和积极向省世行项目主管部门汇报沟通,省上同意我县磨坝峡水库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同时,按照边补办手续边建设的要求,我县简化了未开工项目工作程序,有力地加快了项目前期工作进度。

(五)加强管理促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项目实施环节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强了项目资金、程序、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加大了问题的查处和整改力度,确保了项目管理到位。

(六)强化保障促进度。县委、政府要求电力、交通、通讯、供水等部门服从全县灾后重建大局,主动深入项目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及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对每个项目开绿灯,该减化的程序简化,该免去的费用免去,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公、检、法等部门协同跟进,全力做好司法保障工作。各项目责任单位及时向施工企业兑付工程款,确保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按照省、市灾后重建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在市灾后重建指导工作组的有力支持帮助和精心指导下,全县 灾后重建进度明显加快,但是,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配套资金仍然是灾后重建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经统计,目前要解决3亿多元的世行项目配套资金问题,靠县级财力已经无法实现,虽然农发行已经答应提供贷款,但是按照贷款程序和要求,拟开发整理项目区必须完成可研、环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短期内难以将贷款落实到位。二是项目拆迁征地任务重,据统计,我县仅城区8条道路和城区学校、医院、市场等公共设施重建需要征地1100多亩,征地拆迁任务十分繁重。

第四篇:灾后重建汇报市委(范文)

武夷山市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情况

中共武夷山市委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2010年7月7日)

一、“6.19”洪灾基本情况

6月13日至25日,武夷山市遭遇强降雨,降雨量达782.5毫米。其中19日当天降雨量达335.7毫米,为气象记录以来当日最大降雨量。强降雨使我市遭受极其严重损失,全市受灾人口达81867人(其中紧急转移17419人,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达6.33亿元。一是房屋大量倒塌。全市14个乡镇(街道、场)均有房屋倒塌、损坏,房屋损毁总数达1828户5500间。二是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一批堤坝、护岸、灌溉设施、水沟水渠等水利设施被毁;多处公路塌方中断、桥梁冲毁、涵洞阻塞;大量电、讯线路损毁,市政基础设施被洪水破坏,直接经济损失1.57亿元。三是旅游行业全面受损。全市景区景点大量旅游接待基础设施损毁,主景区电力中断,九曲溪竹筏漂流河道受阻,竹筏上排码头受损,6月18日至6月28日停止接待游客。旅行社团队订单取消,铁路、公路中断,机场停航,5000多名旅客滞留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演出项目设备受损严重,全市旅游行业直接经济

损失达1.26亿元。四是经济遭受重创。受灾农作物面积近10万亩,受灾烟田面积达2.3万亩,受灾茶企业130多家,茶叶生产设备损毁2000多台,茶山(园)不同程度损毁达1.7万多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44亿元。25家规模以上企业受损,其中5家因灾停产,工业直接经济损失3130万元。

二、全力做好防汛抗灾各项工作

汛情灾情发生后,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南平市工作部署,全力组织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一)全力以赴抗击洪灾。汛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全部集中到防汛指挥部上班、现场办公。并视灾情情况,随时到一线现场指挥抗灾救灾。全市所有机关单位连续两周取消双休日,发动全体干部职工投入抗洪救灾,先后组织抽调成立了3批应急抢险队伍3000多人下到乡村一线帮助基层抗洪救灾。

(二)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市挂点乡镇领导全部下到乡、村、社区和灾情现场指挥协调抗灾,每个乡镇、街道、农茶场都有1位以上的市领导,每个村都有乡镇干部现场做好防洪抗灾工作。每一处发生的重大险情,都有四套班子主要领

导到一线指挥抢险。全市共抽调行政执法局、公安局、消防武警、森林武警、民兵预备役等救灾应急力量310人,调用应急救援车辆100余台、冲锋舟5艘,用于被困群众抢险救援。“6.19”洪灾期间,全市共出动抢险行动1006次,出动抢险队伍36095人次,近400人被成功抢救。电力、交通、电信设施抢修及时。

(三)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对全市43个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排查,落实专人监控。对全市地质灾害点及地处山边、水边、河边、低洼地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居民住户及时转移。对被转移群众,采取分散安臵、集中相结合安臵措施。引导受灾群众尽可能投亲靠友,对无着落的灾民,由市乡两级寻找安全地点实行集中安臵,并给予伙食补助。

(四)积极引导群众抗灾救灾。市领导和各工作组入村入户,面向群众做动员工作,通过电视公告、走底等方式24小时不间断发布气象、水文部门意见,及时将雨情、灾情告知群众,将各级党委、政府抗洪救灾的政策、工作措施告知群众。用实例引起群众对灾害严重性的认识,提高市民自觉防灾的意识。开展灾后环境大整治。全市机关干部、武警部队人员深入到度假区、星村镇、武夷街道、兴田镇等重灾区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垃圾清理行动。对受灾严重的村、社区,由市里组织卫生部门技术人员开展疫病防

治及消杀工作。对其他受灾点,由市卫生部门指导,乡镇为主进行灾后环境卫生整治及消杀工作。

(五)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安抚慰问受灾群众,帮助受灾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公安部门对市区、度假区加强社会巡逻,严防“乘水打劫”行为发生。对转移群众集中安臵点,增派警力,维护秩序。保障市场供应,由市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组织人员,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防止过水蔬菜、死亡牲畜上市交易。设立救灾物质发放公示栏,确保救灾物资发放公开、公平、公正。

三、迅速开展恢复生产灾后重建

认真贯彻落实省、南平市抗洪救灾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把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工作,及时部署、全力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6.19”洪灾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各项工作负总责,下设重建家园、工业交通恢复、救济救助和灾民过渡安臵、农业生产恢复、市场稳定、卫生防疫和社会事业灾后重建、社会稳定、旅游产业恢复等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

(二)全力恢复生产。

1、旅游恢复情况。为将旅游损失降到最低,组织成立基础设施维护抢修组、涉旅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作小组,全面开展抗灾自救和灾后重建,力争第一时间恢复景区旅游。截至25日,武夷山景区道路基本畅通、电力全面恢复、服务设施基本能够重新投入使用,地质灾害隐患基本排除,环境卫生全部通过防疫、消毒,满足正常旅游的条件。从29日开始,实现逐步对游客开放,灾后已接待游客1万余人。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项目经过连续抢修,基础设施基本修复,被损设备完成检修,于7月2日开展灾后赈灾义演。

2、茶业恢复情况。迅速组织茶农茶企展开灾后自救,对受灾茶园加强管护,及时修复损毁加工设施。同时,为了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和大红袍茶叶品牌形象,维护广大茶农、茶企业、茶叶经销商长期的根本利益,保证武夷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茶农、茶企、经销商发出《通告》,严禁采摘、加工受污染的新叶,以及销售被洪水浸泡茶叶等行为。组织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茶叶局等有关执法部门开展集中销毁工作。目前,被洪水浸泡的10万公斤大红袍已全部销毁,维护了武夷山茶叶品牌的良好信誉。

3、农业恢复情况。组织成立了以农业专业技术骨干力量人员为主的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沼气产业灾后恢复生产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做好灾后恢复生产意见》,组织农业技术骨干到一线指导农户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开展灾后恢复生产适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紧急下拨调运救灾杂交水稻种子1.5万斤,及时抓紧抢种、补种和改种。下拨消毒剂2610公斤,做好消毒灭源,加强动物疫情监测与报告,重点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和免疫工作,加大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严厉打击逃避检疫以及贩卖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工业恢复情况。市里组织成立了工业生产自救领导小组,建立干部与工业企业联系制度,小组成员挂点到受灾规模工业企业,加强与受灾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指导受灾企业生产自救,积极协调受灾工业企业在恢复生产过程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加强与电力部门联系,确保工业企业生产提供稳定电力保障,加大成品油的供应点监督力度,确保企业用油持续正常供应,加强与金融、税务、保险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为工业企业恢复生产提供服务。同时,鼓励受灾工业企业借灾后恢复生产之机,进行项目技改,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档次。目前,全市25家受灾规模工业企业中,已恢复生产的有24家。

5、基础设施修复情况。市里及时组建路、水、电、讯应急抢修分队,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对事关群众生命安全的道路、供水、电力、通讯设施进行紧急抢修。全市共投入130万元,应急抢修重要水毁水利设施29处,对暂时难以修复的重大水利设施都采取应急措施,确保灾民供水、灾后农田灌溉不受影响。全市所有因灾断电的行政村已于6月24日全部恢复供电。

(三)迅速开展新村重建。

1、明确重建目标。损房户在8月20日前完成修缮加固重建任务;重建户争取在国庆前完成建设,确保受灾群众在2011年元旦前搬入新居。成立武夷山市“6.19”灾后重建家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一是征地规划建设组,做好灾后重建家园的选址征地和规划,土地审批、供地服务,以及灾后重建家园的基础设施和重建房的建设、指导和施工安全工作;二是建材市场监管组,负责做好建材市场的管理和建材质量和价格的监督检查,杜绝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建材市场的稳定;三是政策扶持服务组,负责做好灾后重建项目的立项审批,争取补助、资金筹措,出台相关信贷政策,以及环境整治等工作。四是重建家园稳定组,负责做好灾后重建家园的社会稳定工作,打击垄断建材市场等欺行霸市行为;五是效能督查组,负责开展灾民房屋具体损毁核查,监

管重建救援资金使用和政策落实,督查重建家园进度以及对重建经费、物资的跟踪审计工作等。

2、落实重建责任。把“6.19”灾后重建家园工作列入创业竞赛考评内容。明确党政主要领导是灾后重建家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因工作责任不到位,在灾后重建工作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出现重大稳定问题,违反规定使用重建资金,造成不良影响,工程质量严重不达标等情形的予以问责,并在创业竞赛考评中实行倒扣分。

3、开展对口帮扶。分别由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市纪委、景区管委会、度假区管委会、人武部等单位牵头,组织一批实力相对强的单位,成立八个对口帮扶工作组,加强对兴田村、南岸村、城村村、下梅村、厅下村、后山村、茶场、公馆村等八个灾情严重,需搬迁集中重建点进行对口帮扶,突出抓好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灾民安臵、卫生防疫、社会稳定等工作。

4、制定帮扶政策。由市财政出资,对损房修复、倒房重建的受灾群众给予补助。同时,对异地分散重建、集中重建、原址重建和8个重点集中灾后重建点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不同补助标准,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市财政按照上级给予每个重建点和本市给予的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的额度,给予先行支付。同时,国土、建设、金融、林业、农业、水利、交通、老区扶贫、供电、通讯、计生等单位都结合本单位职责,分别制定了力所能及的灾后重建优惠帮扶政策。

5、重建有序推进。目前,全市灾后重建工作正全面铺开。各集中重建点按照“安全第一、群众满意、符合控规、兼顾景观、降低成本”的原则,已完成选址,部分已完成征地工作,着手重建规划,近期即可启动。其中兴田镇的兴田村、南岸村、城村村结合全省小城镇试点建设开展重建;武夷街道下梅村结合福建影视集团旅游项目开展重建;其他重建点围绕新农村中心村镇等建设开展。

(四)积极争取支持。灾情发生以来,各级高度关心武夷山的抗洪救灾工作,省、南平领导多次亲自过问,李川副省长还亲自到武夷山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在灾情有所缓解时,即认真核实灾情,通过各部门、各系统向南平、省厅汇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同时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发动机关班固职工和企业捐款,多方争取支持,为抗灾救灾,推进灾后重建筹集资金。目前已收到各方支持款物共计600余万元。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阶段性胜利。

四、灾后急需援建的主要项目

“6.19”洪灾致使我市遭受严重损失,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全市各类急需恢复重建项目主要有17项,其中重建家园项目5项,基础设施修复项目8项,社会事业项目4项,项目总共需投入资金约1.5亿元。

(一)重建家园项目。全市需灾后重建的达712户、3071人。目前,我市急需启动灾后安臵重建家园项目共5个:

1、兴田镇兴田灾后安置小区建设。兴田村因洪水出现大面积连片倒房,全村倒房211户、851人。兴田镇已列入全省21个小城镇综合体试点乡镇建设。目前,灾后安臵小区选址于兴田村竹湖山庙下侧,占地90亩,可安臵住户360户。该选址紧靠303省道,与镇村毗邻,有利于整个镇区范围规划组群及公共设施服务配套建设,已得到大多数受灾群众赞同。

2、兴田镇南岸灾后安置小区建设。兴田镇南岸村倒房68户,286人。目前,灾后安臵小区拟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模式,在原址集中重建。重建点位于南岸村中心村老街、畲头村两地,其中中心村老街占地35亩,可安臵住户76户,并配套建设两条宽8米、长900米的道路及幼儿园、公厕等基础设施;畲头村占地10亩,可安臵住户21户。

3、武夷街道下梅灾后安置小区建设。下梅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成规模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全村在这次洪灾中倒房88户、362人。目前,灾后安臵小区拟选址于下梅村下阳畈,与下梅村旅游项目相结合,计划征地30亩,新建房屋88幢,安臵受灾群众363人。

4、上梅乡厅下灾后安置小区建设。厅下村林后自然村在此次洪灾中人员伤亡惨重,因山体滑坡造成泥石流冲毁两栋房屋,6人被埋死亡,该自然村急需搬迁重建。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安臵灾民41户、154人。目前,该安臵小区选址于厅下桥头下坜乾,占地约20余亩,计划新建房屋41户,安臵受灾群众154人。该选址与原村民居住地距离较近,有利于村民生产生活,受灾群众已基本同意。

5、岚谷乡后山灾后安置小区建设。岚谷乡后山村源头自然村为新发生地质灾害点,该地居民急需异地安臵新建。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安臵灾民69户、304人。目前,该安臵小区选址于岚谷乡后山村岭下店与溪州尾之间,占地面积45亩,计划动工建设35亩,预留10作为储备用地。本次集中重建房屋69幢,安臵304人。该重建点已经市国土、规划部门实地勘测,具有安全、地势开阔、交通便捷、便于群众生产等优势。目前已完成征地、测绘、青苗补偿等工作,计划7月底前动工完成用地平整工作。

(二)基础设施修复项目。我市急需重建或新建的因灾损毁基础设施修复项目主要有8个。其中:

1、武夷山星桐公路修复工程。星桐公路(星村镇至桐木自然保护区)全长27公里,是武夷山旅游交通干道,连接着主景区与自然保护区、九曲溪上游青龙瀑布、龙川瀑布等重要景点,同时也是景区上游6000多居民出行的唯一通道。该项目主要对27公里星桐公路进行修复改造;

2、星村镇黄村大坝修复工程。黄村大坝是我市烟叶生产第一村黄村村的重要水利、灌溉设施,直接灌溉面积达3000多亩。该工程主要对黄村大坝进行全毁修复,坝长127米,高3.5米,护岸长300米;

3、洋庄乡浆溪侧面大桥修复工程。浆溪侧面大桥为当地村民出行的唯一桥梁,已被“6.19”洪灾全部冲毁。该工程主要对110米大桥进行新建。目前,该工程已完成规划;

4、市区-上梅-白水公路修复工程。市区-上梅-白水公路是上梅乡与城区连接的主要通道,上梅乡白水村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故乡。该条公路在“6.19”期间被洪水冲毁严重。该工程主要对40公里水泥路进行改造修复;

5、洋庄乡葛仙坝等四坝修复工程。洋庄乡葛仙坝等四坝为洋庄乡重要的水利灌溉设施,直接灌溉面积1000多亩。该工程主要对120米坝体进行改造修复;

6、星村镇曹墩村防洪堤修复工程。星村镇曹墩村防洪堤为曹墩村重要的防洪设施,是曹墩村部周围1000多居民“安全防线”,在“6.19”期间被洪水完全冲毁。该修复工程主要修建150米防洪堤;

7、上梅乡上梅乌龙坝修复工程。上梅乡上梅乌龙坝为上梅乡重要的水利灌溉设施,直接灌溉农田面积3000多亩。该修复工程主要对大坝进行改造修复,坝长100米、高2.5米,护岸150米;

8、上梅乡下阳岩前坝修复工程。上梅乡下阳岩前坝为上梅乡重要的水利灌溉设施,直接灌溉农田面积2000多亩。该修复工程主要对岩前坝进行改造修复,坝长80米、高2.5米;

(三)社会事业项目。我市因灾损毁急需新建的以民生为主的社会事业项目主要有4个。其中:

1、市二中学生宿舍重建。该项目主要新建市二中水毁学生宿舍,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已完成规划设计;

2、上梅中心小学食堂重建。该项目主要新建上梅中心小学水毁食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已完成规划设计;

3、武夷街道黄柏小学重建。该项目主要新建因灾损毁的武夷街道黄柏小学,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已完成规划设计;

4、兴田卫生院重建。该项目主要新建因灾损毁的兴田镇卫生院,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已完成规划设计。

第五篇:**乡灾后生产自救情况汇报

**乡灾后生产自救情况汇报

“7.15”和“7.26”洪灾中,我乡的工、农业受到严重的打击。灾后,乡党委、政府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农业生产自救方面

在两次洪灾中,全乡4800余亩稻田全部被水淹过,部分菜地由于山体滑坡而无法栽种,针对这一情况,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开展了农业生产自救工作,成立了农业生产自救领导小组,由各驻村干部对各村的农业受灾情况进行摸底,逐一造册。领导小组根据各村受灾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生产自救的措施。一是引导灾民改种玉米。在两次洪灾中,有些农户的稻田水淹情况相当严重,甚至颗粒无收,对于这些农户,我们用县划拨来的800斤玉米种子根据不同情况,由驻村干部逐户分发到农户手中,引导他们改种玉米,教会他们玉米的种植技术,以补救农户的损失。二积极采取晚稻补损措施。对于在两次洪灾中早稻受损较轻的农户,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抢收早稻。7月份末至8月份初,我乡发动群众用粪箕挑,用拖拉机运,彻底将稻田中的淤泥清理干净,并对稻田进行了清毒杀菌和施肥,播种晚稻。做到了早稻损失晚稻补,尽最大努力减少洪灾所带来的损失。三是帮助灾民清理菜地。由于山体滑坡的原因,我乡许多靠近山脚的菜地都不同程度地受损,根据这一情况,我乡驻村干部全部下到各村,指导和帮助灾民清理菜地中的泥沙,重新补种菜苗。

二、企业生产自救方面

“7.15”、“7.26”洪灾中我乡企业受灾严重,9个煤矿井下全部被淹,井下设备受损严重,初步估计经济损失达2000余万元以上。灾后,我乡一是组织各企业开展生产自救。乡党委、乡政府多次召集各矿召开了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共同商讨煤矿排水,恢复生产各项事宜。乡企业办、安监站、煤管所专门抽派精干人员长驻煤矿,指导煤矿排水工作。二是及时化解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煤矿排水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各矿生产利益的整体工作,以前煤矿之间常因排水发生一些纠纷。此次,我乡采取预防为先的办法,找各矿“先商量、再动手”,各矿之间“先承诺、再办事”,有效防止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高一煤矿曾因梓木村煤矿将水排到他们矿产生了不满,乡企业办和综治办得知情况后,立即派人赶到现场调节,使双方握手言和。如今大部分煤矿已将积水排干,正在积极抢修井下设备,预计在9月份可恢复生产。

**乡人民政府

2006年8月19日

下载某县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县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牧局灾后重建项目汇报材料(最终定稿)

    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在“11.22”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涉及有12个项目,建设期限均为2015年4月—2017年12月,目前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663.06万元,现就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灾后重建项目工程(综合楼)汇报材料_

    灾后重建项目工程(综合楼)汇报材料_ 剑阁县下寺小学校 灾后重建项目工程(综合楼)汇报材料检查组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XX年的“5.12” 特大地震对剑阁县下寺小学校造成了巨大的损......

    灾后重建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推荐]

    灾后重建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镇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特别是九月份以来,全镇上下全力以赴,精密组织,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目前全镇原址重......

    灾后重建项目工程(综合楼)汇报材料_

    剑阁县下寺小学校 灾后重建项目工程(综合楼)汇报材料检查组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对剑阁县下寺小学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教学楼房屋受损严重。在党中央领......

    新桥村委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水北镇新桥村委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一、新桥村委基本概况 新桥村位于水北镇东面,与樟树市义城、中洲结壤,全村户籍530户,人口1856人,水稻种植面积2120亩,棉花种植面积250亩,花生种植......

    那就乡灾后重建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风雹灾害使我镇遭受较大损失,造成全镇***户、**间房屋倒塌,**户、***间房屋严重受损,需拆除重建,***户、***间房屋一般受损,需进行修缮。 二、主要......

    2010年度 灾后重建 工作总结

    2010年度温暖家园灾后重建安置点工作总结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为了加快灾后重建进度,确保我镇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开展,结合我镇重建实际情况,后洋镇政府成......

    灾后重建自查报告

    城郊乡灾后倒房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7.18”暴雨洪灾对全乡民房等造成了灾难性损失。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反应。乡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严格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