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形势 明确任务职责 充分发挥政法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分析形势 明确任务职责充分发挥政法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06-8-16江门日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政法工作说到底,就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政法工作的作用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政法工作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是政法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我市政法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法委和政法部门十分重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坚持把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狠抓公正执法,促进公平正义,为构建和谐江门、平安侨乡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纠纷,促进了人与人的关系和谐。我市各级党委政法委和政法部门始终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维稳责任制。市委专门成立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梁清兆任组长的涉法涉诉领导小组,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领导。全市建立健全了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维稳工作机制,加强情报信息和信访工作,严格执行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来,全市各级政法委排查出涉法涉诉上访案件109宗,办结率98%。通过全市各级政法部门的共同努力,一些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化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批上访老户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越级访、集体访、重复访现象大幅减少。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积极营造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招商引资和扩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政法部门重要职责。我市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把经常性打击与开展专项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在重点打击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毒品犯罪的同时,相继开展了以打击“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专项行动。两年来,成功破获了杀人、伤害、绑架、“两抢两盗”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案件18270宗,打掉犯罪团伙996个3396人。
从加强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建设入手,全面提高政法队伍的素质。近年来,一些传统的执法观念和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尤其是针对当前我市政法队伍在形势发展中存在的执法观念与执法为民的要求不相适应、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执法保障机制与所承担的政法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状况,全市各级政法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公正执法树形象”、“纪律教育月”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等教育活动。近两年来,全市政法干警发生违法违纪现象逐年减少,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得
到杜绝。通过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业务培训,在执法办案中充实锻炼,全市政法队伍整体业务素质明显改观,在侦破大要案能力上尤为显现。
政法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党和人民赋予政法部门的职能和任务与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政法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与政法部门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就政法部门的职能而言,当前各级政法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要找准和理清政法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定位和新思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看,政法部门承担着重要职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把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力作为指导政法工作的新主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进一步理清政法工作促进和谐社会的新思路。政法机关要发挥好在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必须紧紧围绕和谐这个本质要求来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推进政法工作指导思想创新、体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
政法部门要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首先必须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政法部门的职责首先是加强对敌斗争,建立和完善国家安全机制。我市地处珠三角,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对外交往频繁,加上台山、新会等沿海地区军事目标较多,历来是对敌斗争的重地,隐蔽斗争形势复杂艰巨,因此,要加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国家安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党委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为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排查解决引发社会不和谐的突出矛盾。构建和谐社会要把重点放在发展社会事业上,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各级党委政法委和政法部门对此务必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下大力气应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项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严峻挑战,切实履行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指导原则,政法部门尤其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率先垂范,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认真对待和帮助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问题。要建立和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领导包案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做到见事早,处理及时,把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加强执法机关规范化建设,以公正执法取信于民。坚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司法部门在刑侦、诉讼、判决、执行等各个环节要做到依法行事、公正廉明,就必须加强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尽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法部门司法公开制度,推进警务、检务、审判、监所业务公开,探索政法各项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行“阳光作业”。三是推出便民利民措施,提供司法救助,减免缓诉讼费,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四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执法责任制。
转变执法观念,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政法部门要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继续深化“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和抓好“规范执
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题整改活动,从新认识、定位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任务、职能,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观念,改进执法作风,改善执法方式,找准管理与服务、打击与保护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做到执法为民,自觉地把政法工作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总要求中思考问题,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执法理念,增强政法部门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坚持从严治警方针,把政法队伍锻炼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柱石。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如何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而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全面推进队伍法制化、规范化、正规化建设,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把政法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坚定、执法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队伍,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就必须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加强政法队伍的管理教育。
第二篇:充分发挥人大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人大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州委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和谐恩施的实施意见》,这是贯彻党中央、省委关于构建和谐社会重大决策的重大举措。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平等友善、安全祥和、积极向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扬**、及时反映民意、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这正是人大工作的优势所在。在推进我市三个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和谐恩施的各项工作,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重大责任。按照州委四届八次全会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领导下,努力做到“七个坚持”,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努力构建“小康恩施、平安恩施、诚信恩施、活
力恩施、生态恩施”。
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要发展,必须立足我市的实际,而发展不够,发展不快仍然是我市当前最大的实际。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重要原因就是经济不发达、社会不进步。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只有采取发展的办法。而发展又必须讲科学,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而人大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课题,认真组织调查研究,依法行使职权,及时作出符合本地特点、比较优势明显、体现统筹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人大要进一步完善在监督中参与和支持经济发展、在支持参与发展中履行监督职责的工作模式,寓监督于支持和参与中。在监督工作中,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目标,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阻碍因素,调整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我市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参与经济工作中,要身体力行,深入实际,不当门外汉,不说外行话,在支持参与中尊重、理解和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自觉地将人大的监督职能融入到加快全市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做到依法监督不缺
位、支持参与不越位。
二是要坚持以发扬**促进和谐。和谐社会离不开政治**。**有利于统筹各方、广纳群言、兼顾利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推进科学执政、**执政、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人大是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也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了解民情,积极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要加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工作的力度,把地方国家机关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要进一步发挥好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作用,依法保障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神圣职权。我们在履行职责和实施决策的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听取群众的呼声,勇于听取批评意见,要通过加强代表活动、提高代表素质、经常联系代表和选民等形式,使基层和群众真实的声音原汁原味地传达到决策者,通过加强**监督,增加决策透明度、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注重听取专家意见等方式,畅通**渠道,提高决策的**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本文出自
公文易爱心文秘网http://]
三是要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和社会组织形式、分配形式、就业结构的变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特别是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各种利益群体的一些利益要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急待解决的困难,围绕最基层最困难的群众的燃眉之急,加强调查研究,加大监督力度。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土地征用、城镇房屋**、行政执法等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决定重大事项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推进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社会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三农”问题、公权私用问题、国家权力部门化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廉政建设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引导生活百科全书,解答生活难题 htt
p://
人民群众以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要真正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对事关全局的各种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广泛地组织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向政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切实为市委分忧解难,为一府两院出谋献策。
四是要坚持以搞好法治促进和谐。社会不稳定、不和谐 现象中,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出在法治观念不强上,也就是说没有严格地依法办事、依法办案,没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因此,要实现和谐,必须加强法治,认真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完善的法治,作为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责无旁贷。人大具有全面保证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行政、司法机关滥用权力,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施检查、调查、纠正、处理的权力。人大要运用法律赋予的职权,运用刚性手段,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促进“一府两院”严格按法律法规调解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通过组织开展视察、审议、评议、执法检查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推动政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城
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和关注民生的关系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是要坚持以弘扬文明促进和谐。文明与和谐密不可分,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文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提高市民素质、构建和谐恩施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人大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深入
开展,在全市上下广泛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在视察、检查和调研中,要有针对性地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动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积极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服务能力,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
六是要坚持以兼顾公平促进和谐。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生活百科全书,解答生活难题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大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监督工作的突出位置,在监督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中发
挥积极作用,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七是要坚持以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和谐。不断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使之更加合理、协调,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人大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职能,还要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履职能力。要在市委领导下,寻求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统一的最佳途径。监督工作要更加注重实效,服务代表和联系群众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要进一步完善人大工作制度,使人大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把依法办事贯穿到人大的各项工作中去,为构建和谐恩施发挥应
有的作用。
第三篇: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06-05-15 点击:
1706 次
绍兴市档案局 杜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档案部门应主动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协调关系,积极参与,加强宣传,真正发挥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一、积极主动参与社会资源整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档案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而档案资源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要以人民群众需要为第一信号,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挖掘和完善档案馆藏,为构建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一要着眼需要,注重收集热点档案。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的立业之本,也是档案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收集的范围越来越广,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宽,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档案部门要在日常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着眼于社会需求,注重把改革发展实践中的各种新型档案收集进馆,有重点、有计划地征集散失在境内外的珍贵档案和具有地方与部门特色、反映城乡变迁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档案,不断丰富档案馆藏,保障建设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的需要。如要着眼于人才流动、劳务输出、下岗职工再就业需要,收集整理劳动就业专业档案;着眼于农民进城务工组织、管理服务的需要,收集整理农民工档案,为解决农民工的困难提供科学依据;着眼于社区处理经济纠纷、邻里矛盾、司法调解、社会保险提供依据需要,收集整理社区档案;着眼于各行各业的需要,收集整理重大活动档案、特种载体档案、婚姻登记档案,等等。2003年12月,绍兴市档案局聘任新华社特约记者、《绍兴日报》首席记者袁云为摄影记者后,将其20多年来直接参与重大活动的拍摄和收集的20万余张照片(底片)档案资料,接收进馆,为记录绍兴历史、保存绍兴历史起到积极作用。二要扩大利用,加大档案解密力度。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及馆藏档案时效性滞后,档案部门的不少馆藏档案仍处于一种原始的静止状态,不仅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档案部门要在不违背《档案法》关于档案保密期限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扩大服务利用,加快档案的整理、鉴定及密级变更等基础业务,将原始的、分散的、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档案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和加工,使过去的“死”档案变成系统的、有序的、动态的“活”信息,使档案信息能更迅速、准确、全面、完整地被利用。绍兴市档案馆近年来积极开展提前开放档案
工作,对市委、市政府和人事、劳动等利用频率较高部门的档案提前开放,扩大了学籍档案、公证档案、工资档案、婚姻档案、房产档案等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档案利用范围,深受社会各界欢迎。仅2004年,绍兴市档案馆就接待利用婚姻档案916人次,占该馆档案利用总数的43.91%;出具婚姻证明652份,占出证总数的55.77%。因祖屋确权、申领房产证,拆迁证据保全,老房产析产、房产公证,解决信访,法院判决等需要,公众赴馆利用房产档案238人次,占档案利用总数的11.41%,出具房产证明114份,占出证总数的9.8%。
三要主动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公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需要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确保社会、人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逐步开展,社会各界对文件、档案等政府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对文件、档案的利用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不仅为政府信息公开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也为拥有大量信息资源的档案工作部门提供了一个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有利时机。档案管理部门要改变传统手工操作方式,采用现代化手段提供服务,提高档案管理技术水平,将保管对象由单一的纸质档案拓展为以纸质档案为主,兼管电子档案和其它载体档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通过网络,最大程度地达到资源共享。如可通过建立文件查阅中心等形式,开展面向公众的档案查询利用服务,配合政府部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视政府公开信息收集,明确政府公开信息送交的范围、内容、时间、渠道、形式、格式和手续,确保政府公开信息全面、准确、及时,保障公民知情权。2002年初,绍兴市档案局在全省率先建立党政文件查阅中心,通过文件原文上传、开放档案目录即时上传等途径,主动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原汁原味”的红头文件,不仅在协调公共关系中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法规支持,展示了政府良好的窗口形象,维护了社会稳定,也提高了自身的政策法规意识,促进了自身建设。仅2004年,该中心网上查档和文件查阅访问量就达21612人次。同年,该局窗口接待利用档案也达2279人次,利用岗位自2001年始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级机关“巾帼建功”文明示范岗。
二、积极主动参与利益关系协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保障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加之信息的不对称,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显现,有的甚至最终演化成激烈的冲突,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档案部门要利用掌握大量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在参与协调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和政府管理中发挥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运用好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作用,积极开辟新领域,努力探索新途径,继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协助有关部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积极担当好“缓冲器”的角色。
一要为民谋利,主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相应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档案部门要通过提供法规性、政策性、公益性档案文件资料,为社会公众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服务,为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如2004年底,绍兴市2212名街道企业退休人员,为解决养老金偏低问题,先后向有关部门上访。由于其反映的问题追诉时间过长,政策法规变化较多,有关部门在处理协调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问题久拖不决,引起退休人员很大不满,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该市档案馆主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指定专人配合问题调查处理,从大量档案资料中查找有用信息,找到了相关依据材料,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深受退休人员的称赞,也为有关部门解
了难。自2005年1月起,该市为这些街道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退休金101元,每月共计增加223412万元。
二要情系企业,积极支持企业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依法经营的理念日益增强,产权归属、经济纠纷、劳资矛盾不断增多,对政策法规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档案资源,为国有经济改革发展壮大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如绍兴县骆家葑村金属压延厂因经营不善,欠国税款14万、银行贷款70余万元。由于营业执照中该企业性质为村办企业,法院判决村委会应对上述款项予以偿还。后经查阅档案证明,该企业已于1994年公开拍卖动产,租赁不动产,承租人在承租期内所有债权债务与出租方无涉,法院据此改判骆家葑村村委会与此债务无关,从而使该村委会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又如新昌皮尔轴承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各类轴承的中美合资企业,企业信誉良好,产品质优价廉,主要出口美国和欧洲,出口占企业销售额的95%以上。2002年,该公司遭国外反倾销调查,一旦调查事实成立,企业将面灭顶之灾。在应诉准备和配合调查时,由于有扎实的档案工作基础,能根据应诉要求及时提供翔实、齐全的材料,使该公司在应对反倾销调查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为最终取得反倾销应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该公司董事长吴守明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应诉主要靠档案资料,是档案给了企业第二次生命。
三要参政议政,努力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能力,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涉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专业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克服难有作为、无所作为的模糊观念,积极参政议政,为党委、政府在领导经济工作中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等提供有效服务。如绍兴市档案局在市委、市政府公开“12345”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成立三周年之际,编写了一册《心系群众、情系热线——绍兴市“12345”市长公开电话开通三周年纪实》,内容包括工作综述、工作制度、工作实例等,为各级各部门切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作用,为进一步增进政府与群众联系,营造公平、团结和谐的氛围创造了条件。又如2003年6月,绍兴市政府准备向社会拍卖严家潭一块土地,严家潭原来所属的府山大队认为该地原先未被完全征用,部分土地仍属集体所有,不能拍卖,少数群众情绪激动。该市档案馆紧急查询,查证了市政府1985年的一纸批文,确定了“府山大队的85亩土地已全部征用,农业人口就地转为非农业人口”的事实,及时向市政府提供了确凿的档案证据,不仅使该地成功拍卖,还化解了政府与群众之间潜在的矛盾,维护了政府决策的权威性。四要服务大局,认真配合抓好“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档案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民合法利益,确保农村稳定上有所作为。如在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调整过程中,要切实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管理;在村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中,要注意档案的流向和安全,确保村务档案完整齐全;在村务公开工作中,要保管好村级工程建设、财务会计凭证、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档案资料,并积极提供公开、利用。有条件的,还要努力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促进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发展。
三、积极主动参与先进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环境保障
档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承载着大量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维
护历史真实面貌、服务现实发展需要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档案部门要主动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积极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促进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环境保障。一要依托阵地,有效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经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取向也日趋多样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部门要充分依托和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以记载中国共产党光辉革命历程的历史档案和反映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现行档案为内容,通过寓史料性、教育性、时效性于一体档案的陈列、展览、出版等形式,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服务,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日本政府拒绝承认细菌战这一被长期隐藏的历史的真实,承担战争犯罪责任,向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谢罪赔偿,2005年1月,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会员、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索赔诉讼原告团成员茹桢,专程赴绍兴市档案馆查询日本军队于1937年至1945年间在绍兴开展细菌战的有关材料。该馆及时向其提供了以大事记、当事人口述等形式记载的侵华日军在绍暴行的馆藏资料,为其调查取证工作提供有效线索。
二要创新载体,努力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是居民自治的基层组织,广大社区居民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热切的期盼。社区建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有力保障。档案部门要充分凭借自身特有的优势,进一步创新载体,以建立社区档案为切入点,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发挥引导服务作用。要加强社区居委会的档案管理,组织开展达标升级管理,开展档案进社区、进楼组、进家庭活动,积极指导、引导和推进家庭建档工作,发挥家庭档案陶冶情操、提升生活质量的作用。同时,要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解除档案的神秘感,结合社区居民的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让档案管理部门的馆藏档案信息,走出“深闺”,主动贴近社区,贴近居民,提供服务,扩大影响。
第四篇: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李志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我们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地方人大的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首要工作任务。要履行代表群众建言献策的职能,集中反映群众的意愿,为党委、政府作出科学、正确的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服务。要发挥联系代表和群众的优势,引导代表群众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要支持、鼓励人大代表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要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通过开展工作视察、工作评议和听取审议工作报告等形式,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执行情况和重点经济工作的审议和监督,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大力推进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法治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地方事务。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完善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管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机制。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要监督落实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发挥基层村级组织的自治能力,不断完善村级“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制度,真正实现还权于民、村民自治。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公平和正义。要深化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人人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围绕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两个监督重点,督促 “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三、加强干部任免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的关系,坚持干部德才标准和任职条件,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经过法定程序选举、任命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要坚持法律知识考试、表态发言、颁发任命证书等任前把关形式,增强任命对象的公仆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要通过执法检查、工作评议、述职评议等有效的监督形式,加强对选举、任命干部的跟踪监督,使选举、任命干部能够按照人民的意志与和谐社会的需求廉洁勤政和依法行政。
四、理顺群众利益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凝聚广泛的社会力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重视民情、反映民意、维护民利、凝聚民力。要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密切群众联系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大代表建议件办理力度,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维护群众利益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及时转化消极因素和不利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李志勇 作者系宁都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五篇:充分发挥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和谐社会是民主的社会、法治的社会,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我国人民、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善于把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好、完善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断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这既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履行各项职权时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也是在行使职权中要坚持的基本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各项工作中,要适时把同级党委的意图和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与党委决策保持一致,有机结合,从而保障党的领导在各项工作中的贯彻落实。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要在人大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坚决贯彻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扎实工作切实推进民主建设,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人民群众主动地发挥聪明才智,贡献力量,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的事业中来。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要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把法律法规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紧密联系,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民主法治制度,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法制的轨道上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通过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实行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在立法工作中充分体现民主的要求和人民的意志,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规范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法规,同时通过认真履行各项职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实施。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发展是
人大工作的第一要务。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立足于促进科学发展履行职权,围绕促进科学发展开展工作,把社会经济发展确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通过良好的社会秩序来维护、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
维护公平正义,必须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国家权力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维护社会公平的法律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做到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进行劳动创造,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地方性法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社会公平理念,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止出现强调对社会某—群体权利的保护而给社会其他群体带来不公平的现象。建立健全利害关系人参与立法制度、立法信息公开制度、立法听证制度,逐步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进—步推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协调好、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使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确保社会成员公平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维护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