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荣桓简介
罗荣桓简介
罗荣桓,1902年生,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军大学一科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代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指挥梁山战斗,杀伤日军600多人。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著名战役。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60年代起,罗荣桓任总政治部主任时,对林彪鼓吹的“突出政治”、“带着问题学”、“背警句”进行了原则斗争。1963年12月16日逝世,终年61岁。
第二篇:罗荣桓故居参观导游词
亲爱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罗荣桓故居参观。
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诞生在南湾旗杆屋场新大屋,3岁时全家搬到南湾街上,12岁那年迁入异公享祠。1921年在家乡办起农民夜校,1926年又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组织“衡山梦字九区农民协会”。1927年春离开这里,参加鄂南暴动,继而参加秋收起义,此后一直在军队中从事政治领导工作。
1983年,故居列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全面维修后对外开放。为介绍罗荣桓光辉的一生,故居内设有陈列室,展出珍贵文献、照片和实物150余件。故居匾额由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
修复后的罗荣桓故居,完全保持了原貌。主体陈列380多平方米,再现了罗荣桓同志家庭当年的生活情景,恢复了罗荣桓同志卧室、书房、以及罗荣桓祖母卧室、父母卧室、客厅、健身房、火炉屋、“永隆杂货铺”。罗荣桓卧室陈列的储柜、板床、抽屉、梳洗台、书柜、梳妆盒、双影镜、床头小方桌等都是罗荣恒同志用过的原物。火炉屋陈列的火桌、碗柜、坐凳等亦系原物。
辅助陈列室,是利用厨房、碓臼屋等四间杂房改建的。陈列内容按罗荣桓同志生平活动年代顺序分六个部分:
一、立志救国救民,上下苦心求索(1910——1927年);
二、坚持井冈山斗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27——1937年);
三、挥师骋山东,艰苦抗战八年(1937——1945年);
四、转战东北、华北,决胜“辽沈”、“平津”(1945——1949年);
五、献身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鞠躬尽瘁(1949——1963年);
六、缅怀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共展出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84幅,重要革命、历史文献资料50件,实21件,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罗荣桓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
Be the best of whatever you are
——Douglas Malloch
If you can't be a pine on the top of the hill,Be a scrub in the valley--but be
The best little scrub by the side of the rill;
Be a bush if you can't be a tree.If you can't be a bush be a bit of grass--
And some highway happier make.If you can't be a muskie then just be a bass--
But the liveliest bass in the lake!
We can't all be captains, we've got to be crew,There's something for all of us here,There's big work to do, and there's lesser to do,And the task you must do is the near.If you can't be a highway then just be a trail,If you can't be the sun be a star;
It isn't by size that you win or you fail--
Be the best of whatever you are!
第三篇:罗荣桓节俭的故事
罗荣桓节俭的故事
杨
哲
罗荣桓元帅25岁之前,出身乡绅家庭的罗荣桓,希望通过考试,实现自己当工程师的理想。然而,黑暗现实使他放弃了当工程师的愿望,最终投笔从戎。28年后,戴眼镜的罗政委凭着赫赫战功和独特的政工才干,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
罗荣桓性格内向,爱读书,喜书法,生活朴素严谨。新中国成立初期,罗荣桓担任了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当时,一家住在北京南池子18号,这所房子原是解放前一个小官僚的住所。面积不大,罗荣桓一家人,外加秘书、司机、警卫员等,显得十分拥挤。
1952年,邓小平调北京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后,组织上在北京东交民巷盖了4栋房子,分给邓小平一栋。1953年底邓小平去看望罗荣桓,见到他一大家人,加上收养的一些烈士子女,人口多,住房挤。便向罗荣桓建议:“中央给我分了一处住房,我让给你去住。”罗荣桓不同意,邓小平就“下令”让他限期搬进去。1954年春,罗荣桓举家搬到了东交民巷新8号,一直住到他逝世。
生活中,罗荣桓给孩子讲得最多的话是“不能忘本’’。并要求子女:“你们决不能做满清的八旗子弟,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整天就知道提笼架鸟,专横跋扈。”
有一年冬天,罗荣桓夫人林月琴给儿子罗东进买了顶棉布帽子,罗东进嫌样子不好看不愿戴,闹着要买一顶皮的。罗荣桓知道后,把 罗东进狠狠批评了一顿:“小小年纪就讲究这讲究那,这还了得!”他告诉林月琴以后对孩子的生活不要过多操心,在政治思想上要多关心一点,他说:“教育孩子是件麻烦的事情,急躁不行,夸奖太多了也不好。不过有一条就是,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不好的苗头就指出来,要他们改正,不让它发展下去。”
罗东进上小学时,子弟学校离家很远,每星期回家一次,都是机关用大轿车集体接送。有一个星期六,学校放学晚了,家里人派车去接了一次。罗荣桓发现后把全家叫到一起,严肃地说:“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们上学的,你们平时已经享受了不少你们不应当享受的待遇,如果再不自觉就不好,那样会害了你们自己。”他又吩咐工作人员:“以后绝对不准用小车接送孩子,让他们搭公共汽车也是个锻炼嘛!”
罗荣桓不赞成领导干部警卫森严,和群众隔绝的做法。一次从汉口乘船到南京,罗荣桓上船后发现所在的一层舱只有他和几个随行人员。罗荣桓了解到,为了安全,警卫部门向售票处打招呼,同层的票不许卖出。他批评道:“你们搞警卫工作的恨不得把我锁进保险柜里。接近群众有什么不可以?”
还有一次,罗荣桓乘飞机去外地,刚走出舱门就见黑压压一群人来迎接,他很不高兴地对当地几位负责人说:“以后,你们再来这么多人,我就不下飞机,原机飞回去。”之后,罗荣桓要求相关部门,在他出外视察时要轻车简从,不准前呼后拥、迎来送往。
罗荣桓从不搞特殊。不管到了哪个地方,他都要嘱咐自己身边 的工作人员,不要到什么“特供点”之类的地方去买东西。他说:“越在国家困难的时候,越要注意和群众同甘共苦。”平时,罗荣桓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唯一的差别是他饭桌上多一小碟他从小爱吃的炒苦瓜。他开玩笑说:“苦瓜是个好东西,先苦后甜,吃了可以明目清神,不会迷失方向。”每当开饭的时候,罗荣桓总要到工作人员饭桌跟前转一转,看看大家跟他吃的是不是一样。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罗荣桓负过枪伤,从1942年起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由于根据地医疗条件太差,罗荣桓强撑病体,常常坐在担架上坚持工作。他对夫人林月琴说:“我要订一个五年计划,争取再活五隼,打败日寇。到那时,死也瞑目了。”1946年夏,他因病情加重被党组织送到莫斯科治疗,医生切除了他的左肾,并建议他休养三年。罗荣桓心系东北解放战争,谢绝了医生的建议,刀口刚愈合便回到东北战场。罗荣桓说:“有一份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
由于罗荣桓长期坚持抱病工作,病情再次恶化。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病危弥留之际,深情地对林月琴说:“这些年,你为我作了很大的牺牲,也是一个无名英雄。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
第四篇:学习罗荣桓元帅 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学习罗荣桓元帅 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文章来源: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作者:刘运定] 发布时间:12-11-01 10:00:33 239
[摘要]今年是罗荣桓元帅诞辰110周年。缅怀罗荣桓元帅,最重要的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的崇高风范。当前,要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罗荣桓元帅政治立场坚定、对党无比忠诚的精神;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实事求是、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精神;胸怀宽广、团结同志的精神;坚持原则、艰苦朴素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关键词]罗荣桓;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罗荣桓军事文选》出版座谈会上指出:罗荣桓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他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和人民,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宝贵财富。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非常悲痛,写成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对罗荣桓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倚重。当前,我们缅怀罗荣桓元帅,就要学习他政治立场坚定、对党无比忠诚的精神;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实事求是、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精神;胸怀宽广、团结同志的精神;坚持原则、艰苦朴素的精神。今年,是罗荣桓元帅诞辰110周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笔者认为,把罗荣桓元帅的精神进行总结、提炼并加以弘扬,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弘扬罗荣桓元帅政治立场坚定、对党无比忠诚的精神
罗荣桓同志作为我军政治工作杰出的领导人,始终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井冈山斗争和赣南闽西斗争中,他为在红军中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他积极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极端民主化和军阀主义作风,对危害党的统一领导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拥护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反对统一战线中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并根据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经验,提出必须加强党的政治机关,提高党支部在连队中的威信。他把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作为高级干部最高的党性要求而身体力行。在辽沈战役发起前的关键时刻,他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制定的先打锦州的作战方针,从而保证了将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境内予以全歼的战略意图的实现。五十年代,罗荣桓同志主持制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工作条例(草案)》,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整套制度和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方针原则,系统地规定下来,使之成为我军的重要法规。毛泽东同志称赞罗荣桓同志“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在他英勇奋斗的三十六年中,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他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站在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方面,坚决维护党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反对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度原则精神。①罗荣桓同志不管如何困难,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长期忍饥挨饿,生存环境极为艰难,他经常给战士们打气鼓劲:“一定要跟着党中央、毛主席北上抗日!”“一定要勒紧裤带,坚持下去!”“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我们这支队伍比岳家军更为巩固。有这样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队伍,革命是一定会胜利的!”[1]P77-78 从以上事实中可以看出,他的政治立场坚定、对党无比忠诚的精神堪称典范。当前,少数党员干部抵制不住种种诱惑而迷惑,甚至犯错误,追根溯源,是理想信念丧失、精神支柱迷失、党性原则丢失,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对党无比忠诚的精神。因此,要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罗荣桓元帅政治立场坚定、对党无比忠诚的精神,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党性意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要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险”,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理想信念统帅人的灵魂,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免疫力和战斗力。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成功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有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自觉地、满腔热情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广大党员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在顺利的时候要坚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要坚定。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权惑面前不花眼,在名惑面前不失态,在利惑面
前不乱意。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化作巨大的精神动力,带领群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要强化党性修养,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学习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二、大力弘扬罗荣桓元帅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
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罗荣桓带领部队经过7天的跋涉胜利走出草地后,毛泽东问:“罗荣桓同志,你走出草地有什么妙计啊?”旁边的罗瑞卿用精辟的语言代表罗荣桓作了回答:“他的妙计就是坚持同群众生活在一起,依靠群众又带领群众前进。”[1]P80-81 在长征途中,战士们为了让罗荣桓休息好,为他搭了个草窝,但是罗荣桓坚持同战士们一样露宿,把草窝留给了伤病员。[1]P76 进入草地不久,部队便断了粮,连吃上一餐野菜都算是很“奢侈”了,但就是这样的野菜,罗荣桓也让给掉队的病号。[1]P77 1956年12月,罗荣桓因为身体不好,辞去了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但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没有忘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到河北、山西、海南等地的基层,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及时向党中央反映。[1]P337 在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罗荣桓始终认为:“人民群众是领导干部身上的血液,领导干部脱离了群众,生命就要枯竭。”[1]P320 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公祭罗荣桓同志仪式上的悼词所说,罗荣桓同志从来相信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最善于动员、组织群众和依靠群众。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做群众工作,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感情不深,摆不正同群众的关系;有的党员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旧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不懂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愿望,不会说群众语言,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容易引起群众的抵触和反感;有的党员干部不敢做群众工作,面对人民内部矛盾畏难发愁,遇到群体性事件惊慌失措,有的甚至处置失当,激化矛盾,使工作遭受重大损失。有的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就像葫芦一样浮在水面上,不像称砣一沉到底,不知道群众的喜怒哀乐和所盼所求。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建党90年的实践证明,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是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结果;党的执政地位的维护和巩固,更加需要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关系,关系到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坚持走群众路线,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做好群众工作,是践行宗旨的重要体现,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罗荣桓元帅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群众工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在团结和依靠群众开展工作的实践中。要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重点要提高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做思想工作的能力、动员群众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求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保持和巩固我党来之不易的执政地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大力弘扬罗荣桓元帅实事求是、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精神
1998年1月15日,江泽民主席在《罗荣桓军事文选》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罗荣桓同志是实事求是、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典范。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总是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艰难的条件下不断地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古田会议召开前,他参与毛泽东同志主持的为筹备会议而进行的调查研究,为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挺进山东,积极贯彻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对敌斗争的“六字”(插、争、挤、打、统、反)方针和“翻边战术”(即敌人打到我这里来,我就打到他那里去),不断粉碎日寇大规模的进攻,使革命力量日益壮大,山东解放区发展成为我党我军的重要战略区。在带兵和治军的问题上,罗荣桓一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如在1940年9月至10月间召开的115师高级干部会议上,他提出要在部队中普遍开展
建设铁的模范党军的活动,为开创山东抗日根据地工作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P41 罗荣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冷静地分析判断各种复杂情况,自觉抵制错误倾向。1930年冬在所谓肃清AB团的斗争中,他反对滥捕错杀,解救了一批同志。1943 年在整风运动中,他顶住所谓“抢救失足者”的“左”的做法,使山东的整风运动健康发展。六十年代,他反对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教条化,强调要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领会精神实质,坚持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 现在,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联系实际不够、思想解放不够、开拓创新不够的问题,反映在思路上,视野狭窄、观念陈旧,习惯于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难以从不科学的发展思路中走出来;反映在工作上,不敢试,不敢闯,不敢创新,抱残守缺,墨守成规,畏首畏尾,工作死气沉沉;反映在体制机制上,求稳怕乱,不敢突破,不敢创新,有的明明是束缚生产力的框框,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反映在环境上,遇事不是先干,而是先争,在争来争去中丧失机遇,不是竭力把事情办好,而是千方百计设卡,索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反映在精神状态上,不加强学习,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太平官”。有的党员干部一遇到实际问题,要先看上级是怎么说的、文件是怎么定的、领导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凡是没有明确的说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就视为禁区,死守条条框框不放。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刻变革的时期,会不断遇到新困难、新问题。如果不解放思想,还是按照老思想去想、去做,就难以开创工作新局面。创造性是开拓新局面的动力之源。拥有它,我们就能够攻坚克难;拥有它,我们就能够大步跨越;拥有它,我们就能够勇往直前;拥有它,我们就能够把目标变为现实。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罗荣桓元帅实事求是、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大胆解放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从发展大局出发,以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从传统发展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以往的成绩和经验模式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从过时的条条框框的阻碍中解放出来,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凡是法律政策没有明文禁止干的,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要先行先试,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于突破常规,善于推陈出新,勇于冲破思想禁区,敢于打破不符合实际的条条框框,善于突破各种俗套方法,把工作激情和理性态度结合起来,朝着目标,放开手脚,大胆试,大胆闯,用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办法推动工作,创造优秀的业绩。
四、大力弘扬罗荣桓元帅胸怀宽广、团结同志的精神
罗荣桓元帅始终顾全大局,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他用人公道正派,善于团结“五湖四海”的干部一道工作。红军时期,部队经常进行改编、合编、会师、体制变动、领导机构调整等,罗荣桓十分注意维护各单位之间的团结,对外单位调进的干部,主动熟悉,大胆使用,反对只愿意使用自己熟悉的干部的倾向。[2]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元帅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创造性地执行毛泽东关于“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指示精神,注意疏通与山东国民党军队,特别是驻在鲁南的原东北军部队的关系,团结开明绅士,争取地方武装,建立了抗日武装战线,发展壮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东北解放战争中,为加强对来自各个地区的干部和部队的统一领导,克服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维护和增强各部队之间、各地区之间的团结,主持下发了《关于目前部队政治工作的指示》,要求“老部队首先照顾新部队,老干部首先照顾新干部,老战士首先照顾新战士”,“确实掌握正确的干部政策,调整各部分之间、新老之间、新来干部与本地干部之间的关系,贯彻团结的方针,以达到顺利整编之目的。”[1]P243 他还特别要求自己从山东带来的主力部队,要坚决服从指挥,主动同兄弟部队搞好团结,为其他部队做出榜样。林彪善于打仗,但个性很强,不愿听取别人的批评,别人颇难同他共事。从红四军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同其他政治委员大都没搞好关系。因为罗荣桓元帅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在非原则问题上又有容人的度量,善于忍让、谅解,前后几次都以宽阔的胸怀,搞好了和林彪的团结。1955年初,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元帅军衔。当罗荣桓得知中共中央准备提名授予他元帅军衔时,立即给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写信,说明自己参加革命较晚,对革命贡献不大,恳切地请求不要授予他这样高的军衔。毛泽东同志曾用十句话作了概括:“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做得完、撇的开、放得下。”说他“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3]P2 邓小平同志说他“最善于团结干部。”江泽民同志评价他“胸怀广阔,待人宽厚”、“竭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因此,大力弘扬罗荣桓元帅胸怀宽广、团结同志的精神,将十分有利于引导党员干部一心一意谋事业,团结一致向前看。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动工作上,把满腔热情倾注在改善民生上,把发展业绩建立在真抓实干上。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内生活制度,鼓励党内自下而上的批评和人民群众的批评,反对同志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反对好人主义和党内生活庸俗化。要牢固树立团结协作意识,正确处理好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有容人容事、不计恩怨的雅量,有相互尊重、坦诚相见的气度,有闻过则改、从谏如流的胸襟,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好本单位的团结和谐。“一把手”觉悟要高,心胸要开阔,对同志要宽厚,在工作中要做到总揽而不包揽,放手而不甩手,果断而不专断;班子成员之间既要分工,又要协作,平时多沟通,遇事多商量,工作一盘棋,真正在合力攻坚中彰显团结,在凝心聚力中促进发展。
五、大力弘扬罗荣桓元帅坚持原则、艰苦朴素的精神
在主持军队的政治工作中,罗荣桓坚决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的现象。1948年,当他发现部队进入城市后存在一些无政府、无纪律的现象后,进行了严肃批评,并安排东北军区向所属部队颁发了《入城纪律守则》。[1]P268 中央军委将其转发全军,要求各地参考使用。1949年3月29日,罗荣桓在第四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上专门作了《关于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现象问题的报告》。红军时代,凡是部队发衣服,分伙食尾子和零用钱,罗荣桓同志都要求先战士后干部,自己总是最后一个。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他与战士们一道挖野菜、吃野菜,遇到野菜不足时,他总是让着战士们吃。新中国成立以后,贵为总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依然艰苦朴素,严于律己。进京后,组织安排他家住南池子18号,按照***惯,他不装饰,室内一切照旧,而博物架和古玩,让秘书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统统搬走。房子偏小,管理部门为了方便办公,在院子里为秘书加盖了一间房子,在院旁盖了一间车库。在“三反”运动中,罗荣桓在要求部队和总政机关认真检查的同时,就此事向中央写了书面检讨。[4] 1956年后,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解放军监委书记,从未因自己有病要求组织特殊照顾。罗荣桓元帅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亲属、子女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弟弟罗湘和二哥晏清是他当时最主要的亲属。罗湘是黄埔军校毕业,解放前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湘东支队的负责人,在接受解放军整编时,领导机关准备任命他为师副政委。罗荣桓闻讯后,认为罗湘并非共产党员,首先需要学习,改造思想,于是罗湘被送到军政大学学习。二哥罗晏清与罗荣桓相处甚密,1950年1月陪罗荣桓女儿、女婿到北京,在罗荣桓家住了一段不长的日子以后,罗荣桓便动员二哥罗晏清回到家乡,在土改中接受群众教育。为防止亲属来京找自己谋个一官半职或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罗荣桓打电话给衡阳铁路局局长,要他劝自己的亲属不要到北京来找,不能免费坐火车。[1]P327-328 罗荣桓共有七个孩子,战争年代就失去了两个,后来又夭折一个。工作之余,他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但对孩子们的思想作风要求很严格。他从来不准派自己的小车接送孩子上学。有一次,罗东进和罗南下放学后,没有赶上公共汽车,是走路回家的,罗荣桓还高兴地表扬孩子“不怕苦,不怕累”。[1]P334 从老家出来的大女儿罗玉英,在补习好文化后,罗荣桓没有为她在机关找工作,而是要求她到基层去锻炼。于是,罗玉英便到条件较艰苦,交通也不方便的郊区一个农场工作。[1]P335 罗荣桓元帅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病危之时嘱咐儿女“我尽力争取不死,继续为革命奋斗,如果死已经来临,我也决不畏惧,绝不发愁。我给你们留下的只是党的事业,别的什么也没有。我的遗嘱只有一句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1]P373 临终还吩咐家人在自己去世后搬到一般房子去住,不要搞特殊化,[2] 充分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现在有些党员干部目无组织纪律,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膨胀,谋私利不谋公利、要职务不要公务、要实权不要事权,缺乏公仆意识和艰苦朴素的精神,已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因此,大力弘扬罗荣桓元帅坚持原则、艰苦朴素的精神,对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要大力开展廉政教育、感恩教育、知足教育、责任教育、纪律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要大力引导党员干部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上、改善民生上。要大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以及各项纪律规定,督促党员干部清廉自守,任何时候都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抵得住诱惑、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到不越雷池、不触红线,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维护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中国名人故事_不迷信的罗荣桓
罗荣桓元帅是湖南衡山人。他出生时,正值民主革命浪潮汹涌澎湃、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的年代,苦难的生活,使他在少年时代就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罗荣桓的家乡,成年人封建迷信思想很重,大都信神信鬼。尤其是当地关帝庙的那位“关帝老爷”,更被说得法力无边,神乎其神,谁要是对他稍有不恭,敢用手指厾一厾他的“金身”,谁就会立刻肚子疼。十几岁的罗荣桓却偏不信这一套,他决心要试一试“关帝老爷”是否灵验。这年,在“关帝老爷”生辰的前一天夜晚,他约上一个同学偷偷跑进关帝庙,把“关帝老爷”的“金身”砸了个大洞,将肚子内的盐茶米谷统统掏出来,然后塞进去一大堆牛粪。
第二天,罗荣桓看到关帝庙内香客如云,接踵而来的善男信女无不向着满肚子臭屎的泥塑顶礼膜拜,心中不禁暗暗发笑。过后,他自己则什么灾病也没发生。打这儿以后,他更加不信什么鬼神菩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