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风是用道德和制度改造官
整风是用道德和制度改造官 许晓英
近日总书记表示,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意味着2014年反腐风暴必成大气候。执政党能将反腐坚持到底,自然是人民之福。
执政党以雷霆之势反腐整风。一些人惊呼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再现,感到不安,甚至质疑运动式反腐能否长效。事实上,有历史记录的最早整风当追溯到商代初期,贤臣伊尹大张旗鼓整顿“三风”。古今整风最大的相通处是,它是一种教育手段,意在将任性的政治人物用道德和制度管住,将其改造成理性人。
伊尹总结的“三风”是巫风、淫风、乱风。用今天的话说,巫风指沉迷于歌舞娱乐,不问政事;淫风指贪溺于财富宝物和过度热衷游猎活动;乱风则是指嘲笑道德之言,没有政治理想,行为好像顽童。伊尹以冢宰身份,在祭祀商朝祖先的场所,严正地向年轻的商王太甲和大臣诸侯发出训示。警告这些有位者:如有“三风”中所列举的任何一项行为,卿士败其家,邦君亡其国。太甲身染“三风“却不以为意,后被伊尹放逐到桐宫闭门思过。这成为此次整风的标志性事件,为后世所称道。
“三风”所涉及行为无一不是任性放纵的结果。今天反腐首先要纠正的“四风”中,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有悖公职人员的伦理操守;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通常表现为恃权傲慢和投机行为。细究起来,都与人的主观任性有关。
一个政治昌明的社会,政治人才应具备理性精神。所谓理性精神,基本包含三方面内容:政治理想、政治伦理和理性思维。政治理想和政治伦理在不同的时代其具体内涵会有所不同,但二者的表里关系一以贯之。即要使一个人真诚恪守政治伦理,必先以政治理想作为内心的信念。古代的“三风”和今天的“四风”,无疑都是缺乏政治理想和有悖政治伦理的表现。中国人推崇教化的力量,认为理性精神的树立要靠长期教育和训练。反腐败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这种理念即所谓德治思想,要治国,先治人。
当今时代,强调民主监督和制度制约,让理性思想落实到制度中来。不过,没有理性的人,即使有理性的制度,也会因无力实施而变形。当下中国,最缺乏理性精神,因为一些官员的理性往往被贪欲所蒙蔽。将政治理想和政治伦理细致入微地渗入制度设计,且制度被力行,才能遏制贪腐之风。最近出台一系列措施规定已显现这种意向,如禁止年关公款消费、限制裸官升迁、清理个人海外账户等。理性精神体现在针对性和细节中。我们惟有继续努力。
▲(作者是西北政法大学讲师)
2014-01-21环球时报
第二篇:山官制度
人类历史上独特的“山官”制度
时间:2009-05-21 17:16来源:孔雀之乡网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孔雀之乡
核心阅读:在景颇族山官制社会中,人们被划分成三种等级,即官种、百姓和奴隶。三大等级之间壁垒森严。等级的划分主要基于血统,而非财产。......在景颇族山官制社会中,人们被划分成三种等级,即官种、百姓和奴隶。三大等级之间壁垒森严。等级的划分主要基于血统,而非财产。
“山官”一词是汉称,景颇语叫“督瓦”,专指官种等级中当权的首领。其职位一般由幼子继承。“贡萨德拉”(景颇习惯法)规定,山官必须由出身贵族的木日、勒佗、勒排、恩孔、木然等姓担任,只有这五姓的山官才是正宗山官。百姓不得使用“早”、“扎”、“南”等贵族尊称。贵族官种一般实行等级内婚制,不与百姓通婚。未当权的贵族官种免除对山官的一切特殊负担。山官对外代表辖区,对内是最高统治者,有委派和撤换村寨头人及收取百姓贡赋的特权。百姓每年要服4至6天的“官工”(无偿劳役),为官家干种地、收割、砍柴、建屋等杂活;百姓杀牛祭鬼或猎获野兽时,必须送一条后腿给山官;山官举行大祭典时,百姓要交米、酒、钱、布、蛋、鸡、猪、牛等物。山官有接待官员、保护百姓,并为群众调解纠纷等职责。山官辖区之间通常以山岭、河沟、道路、山谷等为界。每个辖区有一至几十个村寨。每个山官在自己的辖区内独立行政,不受其他山官干涉。但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大山官对小山官有一定的号召力。1950年前,德宏地区有数百个山官,其中木然、勒排、恩孔三姓的山官居多。每个山官都建立了完整的统治机构,最高权力机关是“督荣”,即山官衙门。山官是最高长官,下设总管、董萨(巫师)、戛督(地官)、管(片长)、寨头、司朗(百姓长老)、偏督(军事长)、恩道(杂差)。
景颇族一些山官正式受封于中央王朝,始于明永乐五年,据《天启滇志卷三十属夷》载:1407年赐封早章为茶山长官司,1408年设麻里长官司。至清代,景颇族山官仍不断自愿归附中央王朝。山官在政治上臣属土司,每年还要向土司进贡。
山官制度是景颇族社会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符合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政治形式。它始于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瓦乾”时代,经历了近千年的漫长发展阶段。由于景颇山官的统治压迫,自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德宏景颇族地区爆发了群众性的反抗山官制度的斗争。如盈江支丹山、铜壁关等地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大部分村寨的起义都获得了胜利,推翻了山官统治,废除了山官制度,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古姆朗”。在这个新制度下,废除了血统等级观念,土地归各户私有,头人由各寨自选,头人没有特权,政务由寨头召集长老共同商议。“古姆朗”起义严重打击了山官制度,其影响深远。至1956年,山官制度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第三篇:什么是道德
1、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
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
对人群来说,终极的道德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道德不具备法律的能力。有的话就只能是在人们的道德水平与法律结合而成为最终形态——法律。那也就不是纯粹的道德了。或者是个人的坚定的道德品质,也许勉强可看作最好的阵地。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等。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等。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对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
2、道德的内容有哪些?简要说明道德结构。
第四篇:中美德法官制度比较
目 录
内容摘要„„„„„„„„„„„„„„„„„„„„„„„„„„„„„1 引 言„„„„„„„„„„„„„„„„„„„„„„„„„„„„„„1
一、中美德法官选任资格之比较„„„„„„„„„„„„„„„„„„„„1(一)中国法官的选任资格„„„„„„„„„„„„„„„„„„„„„„„1(二)美国法官的选任资格„„„„„„„„„„„„„„„„„„„„„„„2(三)德国法官的选任资格„„„„„„„„„„„„„„„„„„„„„„„2
二、中美德法官选任程序之比较„„„„„„„„„„„„„„„„„„„„3(一)中国法官的选任程序„„„„„„„„„„„„„„„„„„„„„„„3(二)美国法官的选任程序„„„„„„„„„„„„„„„„„„„„„„„3(三)德国法官的选任程序„„„„„„„„„„„„„„„„„„„„„„„3
三、中美德法官的任职期限及辞退条件之比较„„„„„„„„„„„„„„4(一)中国法官的任职期限及辞退条件„„„„„„„„„„„„„„„„„„4(二)美国法官的任职期限及辞退条件„„„„„„„„„„„„„„„„„„4(三)德国法官的任职期限及辞退条件„„„„„„„„„„„„„„„„„„4
四、从美德法官制看我国法官制之问题„„„„„„„„„„„„„„„„„4(一)法官的任职条件过低„„„„„„„„„„„„„„„„„„„„„„„5(二)法官的选任程序不完善„„„„„„„„„„„„„„„„„„„„„„5(三)法官的管理模式不科学„„„„„„„„„„„„„„„„„„„„„„5
五、对我国法官制的完善建议„„„„„„„„„„„„„„„„„„„„„5(一)严格法官选任条件,造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官„„„„„„„„„„„„„5(二)完善法官选任程序,造就全能复合型法官„„„„„„„„„„„„„„5(三)建立法官管理科学模式,解除法官枷锁„„„„„„„„„„„„„„„6 结 语„„„„„„„„„„„„„„„„„„„„„„„„„„„„„„6 参考文献„„„„„„„„„„„„„„„„„„„„„„„„„„„„„„6
中美德法官制度比较
张欠欠
河南大学法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法官是保障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守护神,是正义的化身。法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各国案件审判的质量以及法律发展的进程。因此对法官的资格、选任、任期、奖惩等相关问题的规定也是各国保障司法公正的必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与美国、德国法官制度中的一些不同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我国法官制度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关键词:法官;法官制度;法官选任;
引言
德沃金的《权利法哲学》中说: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而法官则是帝国的王侯。①作为“法律王侯“的法官掌握着监狱大门进出的权利。美德两国均为两大法系的主要代表国家,我国法官制度中也有不同于美德的一些自己的特点,通过对此问题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对我国法官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和启示。
一、中美德法官选任资格之比较
(一)中国法官选任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9条规定担任法官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满23岁;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5、身体健康;
6、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2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3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1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2年。
学历条件确有困难的地方,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确定,在一定期限内,可 ① 郑云瑞:《德沃金的权利论法哲学》,载《法学杂志》1996年第6期。
联邦法院的法官由一个专门的法官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被选出来的法官经过联邦司法部长提名由联邦总统任命为联邦法官。而州法官最主要的产生方式是通过申请,然后由国家司法部按照申请人的水平来决定,如果被录用,那么他首先成为“见习法官”,在见习法官的实习期满后则被任命为法官。
三、中美德法官的任职期限及辞退条件
(一)中国法官的任职期限及辞退条件
中国法官实行退休制度,根据审判工作的特点及需要,由国家具体规定。但在法官未达到退休条件时,其本人可以通过提出辞职申请而免除其法官职务,还可以由国家根据以下情况对其予以辞退:
1、在考核中,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的;
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另行安排的;
3、因审判机构调整或缩减编制名额需要调整工作的,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4、矿工或无正当理由逾假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5、不履行法官义务,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二)美国法官的任职期限及辞退条件
美国宪法规定了:联邦法官一旦就任便不得被撤职,实行终身任职制。但同时宪法也对终身任职制加了条件,即“品行端正”。国会是可以对犯了罪的法官——主要是受贿或腐败,通过“弹劾”而免除其法官之职。但极少有法官被成功弹劾过。①
而美国州法官的任期则是有期限的(一般为4年或6年),在每届任期结束时通过“选举审查”的法官便可连任。
(四)德国法官的任职期限及辞退条件
德国的联邦法官和州法官都是终身任职制,依法规定在任命为终身法官后直到退休年龄65岁止,其法官职位长期固定。
德国法官在发生相关争议时,只接受纪律法院的处分,而纪律法院所采取的最严厉的措施便是开除公职。除此之外法官便不能被辞退。但有一个例外,如果法官自己实行了犯罪行为而被德国法院判处至少一年的自由刑,则自该判决发生法律效力时起该法官职位自行终止,无需纪律法院的介入。
四、从美德法官制看我国法官制之问题
① 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9页。
56-
第五篇:干净干事是官德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讨论时,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强调,我们的干部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才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从而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他希望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
“干净干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从政者的一种“官德”体现。要做到“干净干事”就需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要爱岗敬业、勤政为民,想干事、能干事;二是要廉洁奉公、洁身自好,干成事、不出事。
“干净干事”的前提是“干净”,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心净、手净、腿净”。“心净”就是要心底无私,不能有贪婪之心、私欲之念,因为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手净”,就是不取不义之财,否则,伸手必被捉。“腿净”,就是要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
“干净干事”的目标是“干事”。做人要有好的品德,做官要有好的官德,德不正,则行不端。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只有干净干事,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才能挺起腰杆干工作,理直气壮地抵制歪风邪气。如果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谋私利上,不仅干不成事,早晚会出事。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的典型案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领导干部要做到“干净干事”,一方面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对国家法律、对党的纪律、对人民群众心存敬畏。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自觉克服侥幸、失衡、攀比等心理,强化自律意识、公仆意识,慎独自重,秉公用权。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干成事、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