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推进人事制度的专业化水平
问题:如何推进人事制度的专业化水平
人事制度是关于用人以治事的行动准则、办事规程和管理体制的总和。
一、健全干部选拔、培养、考核、监督等制度
1、健全干部培养机制,大力选拔年轻干部
2、完善干部人任选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1)变“说好话”为“挑毛病”,选品行优秀的人
(2)不让扎实干事的吃亏,以实绩取人
(3)把业务骨干“放下去”,培养基层干部
3、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4、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严肃组织人事纪律
二、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
1、认识先行,让干部服从交流。
2、完善制度,让干部规范交流。
3、创新方法,让干部有序交流。
4、体现公平,让干部愿意交流
三、用和谐理念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既给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让位置,也让资深年长的“老黄牛”有盼头。
2、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干部任选机制
3、各类人才自主选岗,自由流动,形成人才大循环大流动的格局,将人本理念融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4、工作干不好就下,动真格突破干部管理瓶颈,形成配套政策体系,确保干部队伍思想稳定,整体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整体改革
1、实行分类管理制度
2、推行聘用合同制度
3、建立岗位管理制度
4、搞活收入分配制度
5、实行公开招聘制度
6、推行竞聘上岗制度
7、改进年度考核制度
8、健全奖励惩戒制度
9、完善人员退出制度
10、建立人事监管制度
五、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
务。能否正确对待和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是对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履职能力的现实检验。必须以辩证思维谋全局、抓落实。
1、既提高认识又抓紧落实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首先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的高度决定改革的力度,改革是活力之源。不改革不可能有活力,不可能有人才辈出的局面。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虽然经过几十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唯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逐步解决。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党的事业增添活力。改革是治本之策。现在干部人事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顽症和弊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要靠深化改革。群众是改革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群众最希望推进改革。这两年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有提高,从总体上看,群众对改革的举措是拥护的、是赞同的。但工作仍有不足,群众对此还有意见。要顺应干部群众的期盼,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向前进。
贯彻《规划纲要》,关键是抓落实。要以好状态抓住好时机。当前在抓落实中有几种不良心态值得注意。一是急于求成,认为改革能一蹴而就,缺乏量变积累的耐心,总想搞点大动作,制造轰动效应。二是厌倦情绪。认为改革没完没了,越改越繁琐,存在厌烦心理。三是消极保守。就是墨守成规,求稳怕乱,自我禁锢,习惯于走老路,满足于守摊子。四是信心不足。认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涉及传统体制,涉及干部的切身利益,难突破、难取胜。抓好改革,必须增强紧迫感,以坚定不移的政治态度、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致力长效的责任意识,抓紧落实。要毫不动摇地改。有效解决长期积累的顽症痼疾、新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出路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成败也在改革。要毫不含糊地改。中央要求改的坚决改,点上成功的面上改,干部群众呼声高的大胆改,关键问题重点改。要毫不迟疑地改。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左顾右盼,光看别人怎么办,要自己干。改革可能会有阻力和风险,但不能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要敢于冲破一切妨碍人才脱颖而出、束缚人才茁壮成长的樊篱。
抓落实要遵循规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其固有的规律性。要遵循改革的规律、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干部群众的心理环境,暂时没把握的先行试点,一时看不准的深入研究。既要胸怀全局,又要心细如丝;既要大胆向前闯,又要稳步往前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要指望一项改革解决所有问题、一阵子改革永久解决问题,要加强对改革局势的研判和改革实效的评估,不断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干部群众最赞成的改革举措要坚持,最有意见的要 改进,使改革得到多数人的理解支持,让多数人受益,形成人心思改革、改革顺人心的良好态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事关长远发展大政、长治久安大局、长期执政大计,要有长远眼光,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要有长效机制,好的改革举措要规范化、常态化。
2、既抓全盘又抓重点
《规划纲要》对今后10年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既要有全局观念,又要有具体安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同时要突出重点。用人上出的问题、干部群众提的意见,很多涉及提名环节。因此,《规划纲要》将规范提名制度列为重点突破项目。规范提名,重点是规范党委(党组)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对一把手的提名权要予以保证,但不能将一把手的提名权变为第一任用权。提名信息应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提名条件、程序、方式让干部群众知晓。实行责任提名,提名工作全程记实,明确提名人的责任。要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变印象认定为考核评定。杜绝“优点难甄别、缺点难发现、特点难总结、政绩难认定”的现象。要整合考评资源,切实解决多头、重复、频繁考评的问题,使考核结果既能选优,又能下庸,让出色者出众,无绩者无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干部群众认为近年来最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但选拔的质量有待提高。公开选拔不能唯分取人,分数高的不一定品德高、水平高;竞争上岗不能唯票取人,票的优胜者不一定是优秀者。要把考德、考能、考绩有机结合起来,始终把考德放在首位,好中选优,优中选适,让干得好的考得上,竞得上的服众,竞不上的服气。重视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领导工作经历,是中央作为保证党政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战略举措提出来的。《规划纲要》对县以上领导班子成员的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领导工作经历,提出了硬性的年限和比例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改善干部队伍的经历结构,把基层一线的干部选上来,把领导机关的干部派下去,作为一种常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和完善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制度。要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完善任用干部票决制度。票决制是党委推行用人决策民主的重要载体,是民主集中制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目前议决仍然是一些地方决定干部任用的常用形式,要加快推进改革,使这种状况得到及时有效的改变。
3、既重定制度又重守制度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既要重视制定制度,解决规则缺失的问题,更要重视执行制度,解决有规不依的问题。制度的效力在执行,威力在执行,生命力也在执行。这些年干部制度出台了许多,客观地说,不是所有制度都执行到位了。执行好制度,有三点很重要。一是敬畏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是非常严肃的规则,《规划纲要》的11个重点项目,其中很多有
刚性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把制度当作儿戏,想执行就执行,不想执行就不执行,更不能表面上执行,实际上执行“潜规则”。二是领导带头守制度。执行制度没有特权,领导者要成为制度的维护者和坚守者,不能成为制度的凌驾者和破坏者,不能把制度当作“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不能把制度当作“钳子”,只修理别人,不端正自己。执行制度没有特例,任何因素均不应成为破坏制度的借口,不能搞下不为例。三是在坚守中完善制度。有的制度不管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不好用,增强制度执行力需要在执行中不断完善。比如,对干部的德怎么考察评定;班子取得的政绩,班子成员的贡献怎么区分认定;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不适宜的标准怎么确定,调整下来怎么安置;要看票又不唯票,怎么界定,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破解之策,用实践成果丰富制度成果。
4、既要会做又要会说
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干部群众心理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对社会信息多元化、舆论形成和传播方式多样化、干部群众知情诉求愿望增强带来的新挑战,要求我们又做又说、当说则说、说则说好。要把握改革基调,适度说。心中有底数,说话才有底气。组工干部要深入研究改革,对改革的原则、方针、目标、任务、要求和开展情况要了然于胸。比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方针和原则的内容,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改革方向,重大改革项目的推进和重大典型经验,等等,要做到心知肚明,灵活运用,并大张旗鼓地宣传。要研究传媒规律,善于说。组工干部要重视媒体、研究媒体、尊重媒体、善用媒体,掌握现代传媒的规律和特征,掌握改革的话语权,扩大改革的网络正面声音和社会影响力。要规范信息发布,有序说。组织部门要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改革信息。实行宣传统一归口管理,一个声音对外。重要的改革宣传必须按程序报批,防止炒作和误读误导。处理好改革信息的保密性和公开性关系,哪些能公开、哪些不能公开、在哪些范围公开,要有一个基本规范,能公开的及时公开,以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保密的,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保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严肃性。
第二篇: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更新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教师在课程设置,试行新的教法,尝试学生学法的教学过程和如何评价学生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有效的,可操作的经验。但在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发展方面还缺乏研究,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撑,更不可能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因此,今年暑假中,根据“三大”活动计划安排,及时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理论学习,我们学习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学习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我们教师的自身理念得到了更新。在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要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我们必须在以下三方面首要重视。
一、探究教育教学理论,明确教师专业化意义。
在我们当教师的生涯中,我们要真正成为具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与时俱进。现在有一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大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这都与我们平时不加强学习有关,缺乏应有的教育教学理论,缺乏应有的教师专业化理念。我们要意识到“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一次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一项根本性举措。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成效。21世纪初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队伍质量进一步提高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必须明确以上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意义,探究教育教学理论,牢固树立起教师专业化思想,立身教育,发奋图治,在整个教育生涯中,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
二、克服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就我们现任教师而言,虽然有益的影响因素很多,但不利的因素也不少。如有些教师认为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低,学校环境差等。教师的工资待遇表面上看很不错,但与其它事业单位相比,工资待遇低,收入单一,没有外来收入,隐形收入,奖金福利少,学校环境比它们差,社会地位更不要说,表面看来,教师很光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实质就是一个辛勤的园丁,教书匠。对于农村学校教师来讲,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也无法相比,在老百姓的眼中,农村学校教师不如城市学校教师。农村学校经济来源也不如城市学校,就是教师暑假外出考察,城市教师出洋,而农村教师只能在国门内小范围转悠等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但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个人能够解决的。党和国家政府正在不断解决这些问题,缩小行业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教师的地位,待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因此,我们教师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埋怨这,埋怨那,心态要平衡,要有平常心,要靠自身专业素质发展来改变不良因素。我们要利用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来改变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何为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我们有些教师表面上看是教师,是个教育者,实质上是普通人。因为教师专业化素质差或者说还未成熟。之所以,我们教师在社会上有些不良影响,也是因为这些教师所造成的。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深入学习研究教师专业化理论,在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坚定专业信念。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要求,不断训练自我,真正成为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教育者。
三、坚定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的概念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这种“一次性”的教师教育难以适应教师未来的整个教学生涯的发展需要。将终身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师教育实践的首推英国的《詹姆斯报告》。1972年詹姆斯在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培养、任用、培训”三个连续的教师教育阶段,即著名的“三阶段理论”,这理论从根本上重新构建了教师教育的计划。而且报告把重点放在第三阶段,即在职培训上。教师“三阶段理论”很快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因此,各国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普遍重视是终身教育思想在教师教育上的反映。
俗话说得好“做到老,学到老”,这也是体现了在职培训的理念,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现在我们很多教师对在职培训不满,认为是在搞形式,没有实在意义。我认为这并不是继续教育培训本身的错,也不是说不需要继续教育培训,我认为继续教育培训,也就是终身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对于我们现任教师来说,重点要放在自我培训和校本培训上。
我们通常都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碗水”,只就需要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的需要,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社会的需要。我们现在很多教师自以为自己的专业水平很高,大学毕业生,不需要再学了,因此,只要有空就是聊聊天,上网看看无聊的东西,打打麻将,还铮铮有词,劳逸结合。甚至没有时间找出时间来玩。这样浪费青春,荒废事业。专业水平一天不如一天,长期以往,教育教学思想陈旧,教育理念得不到更新,教育专业水平得不到发展,最后连一个“普遍人”都不是了,更不要说成为“教育者”。因此,我认为教师自身有计划,有目的进行自我培训,经常不断抽时间给自己“充电”,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校本培训,何为校本培训?一是以地点为依据,指完全在学校内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二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最有效地接受他人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途径。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培训形式主要是通过听课、评课,互相交流经验,专家经验讲座等来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因为这种课,比较实在、真实,教师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不是那种有关部门组织的试上了多次的表演的课,形式化,可操作性难,不适用于大面积教学的课。校本培训能够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开始关注校本教师培训,因为它能够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加强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更因为教师专业发发展的初衷,就是在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
因此,我觉得学校要更加重视想法设法抓校本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和切实可行的能满足学校和教师需要的内容来保证校本培训的正常进行。我们教师更要积极配合,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根据自己的需要毫无怨言地接受培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使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不断地培训中得到提高。总之,更新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长期的努力过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上三方面仅仅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教师必须认真重视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通过多方面努力,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实践才能真正形成专业化水平,这三方面是我们学校教师首要重视解决的问题,它们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相互渗透的,愿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第三篇:与时俱进,努力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
社会发展到如今的信息时代,对各行各业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作为教育群体中主要骨干力量的班主任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班主任专业化是指班主任老师基本工作技能的规范化和职业道德的标准化。
班主任专业化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实效性的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以上两个文件中分别指出:“要完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教育部在《实施意见》中也把班主任队伍建设列为重要内容。要求制定《班主任工作条例》,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由此可见,班主任专业化与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是一致的。班主任专业化是在“若干意见”和《实施意见》指导下提高和加强班主任队伍素质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班主任学习和培训是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提高的主要手段。教育工作严格来说是不允许尝试的工作,教师教给学生的只能是真理,因为一旦教错有时连悔改的机会都没有,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不懂、不专业就要学习,而且一定要学习!所以班主任在上岗前努力学习班主任专业知识、上岗后通过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对社会的负责。班主任学习和培训的主要途径有自我学习、学校培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交流、和学术研讨。
班主任工作交流和学术研讨是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渠道。班主任工作交流是对学习和实践的反馈和提高。班主任工作交流对学习优秀和实用班级管理经验,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有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学术研讨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规范、文字和理论总结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务实、严谨的班主任学术研讨对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班主任专业化工作考核是对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保证和检验。合理的班主任考核标准能科学有效的了解班主任工作。具体的考核标准由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结合本校和当地实际教育环境、实际社会发展情况具体制定针对性强、符合本校或本地实际情况的班主任考核标准为最佳。在制定班主任考核标准的时候要注意以下方面:
1、班主任综合素质或专业化理论水平
2、师德方面
3、班级纪律、卫生等日常管理或落实
4、班级学习成绩
5、差生转化、优秀或特长生培养、问题学生管理、班干部培养方面
6、班队活动、主题班会组织
7、公共财产方面
8、计划、总结、学术方面,等。
建立合理的班主任激励机制,公平提高班主任工资和待遇。班主任也是普通的人,我们要求班主任为社会多付出的同时,也要在物资和精神上适当的鼓励和倾斜。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建立合理的班主任激励机制,公平提高班主任工资和待遇,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建立一支专业的班主任队伍,是学生的福祉,家长的期盼,德育工作的渴求、更是时代的召唤。愿教育界及社会相关同仁携起手来,为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而努力。
第四篇: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专业化水平则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和关键,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只有我们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才能造就出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执行力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管理措施、管理制度得以实现的关键。打造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必须。那么,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配置均衡,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区域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在我的带领下,我们学校的业务干部在一起进行了研究、探讨,下面就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新课改虽然实施很久,但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认识不深,学习不够,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习惯于墨守成规,缺少创新。教师的个人素质与新课改的需要有一定的距离,现在的应试教育与新课改有一定的差距,学校和社会还是用分数来评价和衡量教师。。针对教师的现状和新课改的要求,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依托校本教研。为此我们在提升中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方面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建立教研集体,完善规章制度
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我们要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学校作为教研的主体,业务干部要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是基本研究单位,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区、校骨干教师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学校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如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教研论文评选、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等。学校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校长、主任都要具体包保一个教研组、年级组,参与活动。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二、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
要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做什么,成功的课应该具备什么。在教学目标上,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康个性,体现认识、情感、技
能、目标的统一。在教学关系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内容上,从知识、能力、品德、方法等方面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而使教师转变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着重研究教学与课程的整合问题、师生关系的互动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老师通过学习使实践活动有了理论的支撑,目标更明确,有利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促进了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三、采取多种形式,以校为本,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的研究网络,提高整体素质
(1)抓好集体备课。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要求教师以新理念指导教学,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同一学科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学校要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
(3)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或实况摄像,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分析、播放,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
(4)开展“四课”活动,给青年教师发展空间。
(5)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电化教学水平。目前,扶余县各校在硬件方面都加大了投入,不少学校在原有电化教室的基础上,又建起校园电视台,建起了校园网,配备了多台电脑,供教师办公、备课。在软件方面,各校也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在学校普遍培训的基础上,又有不少教师结束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在制作课件方面,改变了过去只会制作演示文稿的局面,在评优课中,大量运用了动画课件,使学校电脑课件制作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同时,各校还注意了课件的整理积累,收集了较成功的课件,以利于保存和其他教师使用。
(6)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例如:“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怎样上好一节课”、“如何听课、评课”、“如何引导学生课堂质疑”、“怎样发挥学生教学资源的作用”等,这些问题虽细小、具体,却是教师几乎每天都可能碰到的教学实际问题,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
论总结,加强教学交流,掌握最新动态。
四、研讨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我校于2009年,在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此项活动是在总结各学科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家讨论,归纳提炼出本学科的新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为:“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畅所欲言,最后学以致用,学会应用,达到能力拓展的目的。
数学学科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分为目标展示、学法指导、设计练习、当堂小测四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自学。
物理、化学学科先利用实验或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猜想、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动手实验进行验证、交流讨论、总结提升评价、强化训练。环环相扣,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语、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均能在教学环节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
此次活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起到了引领作用,归纳提炼出的新教学模式符合实际,易于操作,同时也有许多来源于实践的教学论文诞生。
开展校本培训除了练好内功,还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开拓视野和思路。因此,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派教师到外地、其他学校参加听课、听讲座、参观交流,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师们的思路,并把他们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学校,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
教师是立校之本,当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只有在新课改中改变观念,提高业务水平,拥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教师才能在教育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我校教师整体教研、教学、科研等水平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专业水平的提高令我们可喜,学他人前辈经验,走自己特色之路,让我们每位教师都配合全力,共创教育事业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人事制度
人 事 制 度
期内公司不予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对公司不满意者,需以书面形式提前三天告知公司,即解除聘用关系。
用在公司工作满一年者凭《医药商品购销员》证由公司全额报销。
-当月应休假期天数(如李某某于2013年3月1日入职于总店,期间允许休息时间为2天,那么该员工当月的出勤天数即就是29天。);如非当月1号就职者,实际出勤天数就为该员工当月出勤天数。
格者交常务副总复审,通过者交董事长审批核准后交综合管理部备案,再由财务部办理相关保险或补贴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