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同时,深入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区委、区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工作汇报,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就如何结合我区实际,全面、深入、扎实地推进我区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任务,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民富才能全区富、农村稳才能全局稳。农村的每一次改革,都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这次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重大决策,是落实“两个趋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重要部署,是创新农村工作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因此,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必须高度统一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特别是从“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来认识这项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把这次改革当作一项既艰巨又光荣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一)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实践。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对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既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及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镇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已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要按照这一总体要求,立足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性障碍,立足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创农村发展新优势的高度,深刻认识这次改革的重大意义,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激发农村基层的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新的体制和机制基础,努力使我区农村综合改革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迫切需要。改革没有止境,改革必须深化。20多年的改革实践表明,无论是城市改革,还是农村改革,都在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深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迫切需要。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农村综合改革,我们既有改革的动力,又有良好的基础,更有光荣的责任。同时,我们要看到,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工作任务有了明显转变,农民对基层干部的要求也更高。只有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以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工作重点要由以管理为主转为以服务为主、干部工作方法要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民主法治手段为主、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要由以多取为主转为以多予为主。要适应这些重大转变,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必须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使农村基层组织更加充满活力、为“三农”服务更加落实、农民群众更加满意、农村政权更加稳固。
(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激发发展活力,打造“五个吴兴”、建设“六个区”的必然要求。农村综合改革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根本目的是要促进体制机制的创新、政府职能的转变。乡镇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基础,乡镇发展的快慢,直接决定了打造“五个吴兴”、建设“六个区”的进程。转变政府职能,合理配置行政资源,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是这次改革试点工作的重点。当前,我们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乡镇政府职能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乡镇工作的重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乡镇进一步面临转变职能的压力,现行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已暴露出不少问题,特别是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人权、事权、财权、责权不一致的矛盾突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不适应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制约了乡镇的发展,也不利于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我们必须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通过变革和创新乡镇管理体制,充分释放和激发乡镇的发展活力;通过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只有通过农村综合改革,才能有效地为乡镇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也才能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班子结构,选拔优秀人才,为打造“五个吴兴”、建设“六个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总之,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创新乡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理清发展思路、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机遇。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推着我们改,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要求我们改,人民群众盼望我们改,乡镇发展的现状逼着我们改,周边地区的改革热潮催着我们改。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改革步伐,坚定信心,一鼓作气,加快推进,坚决完成好各项改革任务。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二、突出重点,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牵动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既是过去改革的延续和深化,也有明显的区别。这次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综合配套”,重点是要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逐步建立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实施、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今天会议上下发的《关于全面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的通知》,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通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几经讨论和听取各方意见后形成的,是全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总纲,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把握好改革重点,落实好改革要求。关于改革的主要内容,通知中已十分明确,就不具体讲了。这里,我着重就改革的重点任务再强调三点:
(一)理清思路,认真把握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我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主线,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重点,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关键,体现社会和谐发展要求,突破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和制度束缚,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着力化解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为切实推进这次改革出实效,从我区实际,区委、区政府明确这次改革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围绕一个大目标、实现四个有利于、落实三项原则”:
一个大目标:就是要着力构建农村新型管理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四个有利于:推进这次改革,一是要有利于科学发展。要以发展来统领、来衡量,特别是要通过改革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理顺关系,增强动力,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二是要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升。要努力探索提升各种农村工作效率、效能的机制和办法,完善乡镇工作体制;三是要有利于解决具体问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拿出可操作、可推广的办法措施,切实解决当前乡镇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积极稳妥地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改革工作要坚持好三项基本原则:
1、坚持探索创新、积极稳妥的原则。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立足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固有的管理模式,充分考虑改革的承受度和政策的连续性,创造性地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2、坚持系统配套、重点突破的原则。要统筹安排,巩固完善已改的、探索突破未改的,着力解决乡镇职能转变和权责不一的问题,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3、坚持依法办事、注重实效的原则。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确保改革依法有序、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认真落实改革的各项任务
这次农村综合改革,主要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是推进三项改革,就是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破解两大难题,就是化解乡镇、村债务和确保村级组织运转。推进这次改革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些改革的主要内容。
1、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乡镇机构改革绝不是减几个人、并几个机构的简单问题。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要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以“界定职能、理顺关系、强化功能、增强活力”为重点,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明确乡镇职能定位,认真履行职责。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总的来说就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省里在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把乡镇功能定位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这四句话。根据上述职能定位,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把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转移到加强规划政策引导、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来。二是要合理设置乡镇机构,精简领导职数。要按照转变职能的需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贯彻“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乡镇机构设置一般设置为“五办四中心”。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要同乡镇党政机构设置统筹考虑,尽可能避免交叉重复,真正做到机构精简、人尽其用。要严格按照乡镇换届的要求配置,提倡交叉兼职,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并注重逐步推进领导干部年轻化,抓好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构调整。要重新核定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实行控制总量、严格管理,保持平稳。要建立和完善乡镇干部全员岗位管理办法,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达到激发乡镇干部活力的作用。这方面考虑到今年乡镇换届和相关配套等因素,要同步抓好实施。三是要理顺区、乡镇关系,明确职责权限。要按照权责一致和依法行政的原则,合理界定区、乡镇两级政府的职责权限。根据省里、市里的要求,在行政执法上适当赋予乡镇一定的管理职能和部分必要的行政处罚权,并落实相关责任,着力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
2、深化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前阶段的改革,我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经费投入得到保障稳步增长,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但是在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也有不适应的方面,主要是在实现均衡发展、资源有效整合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方面的改革要适应城乡一体化要求,按照义务教育抓均衡、均衡重点抓农村的思路,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力度,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加快中心乡镇教育设施建设,通过明确区、乡镇管理责任,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建立起区、乡镇两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步增长的工作体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主体,区人民政府对全区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乡镇人民政府要继续承担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办学责任。区财政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统筹财力,担负起农村教育投入的主要责任,加大对教育的财政保障力度,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三是要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按照“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幼儿园向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鼓励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配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教学水平。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和普及十五年教育,从2006年秋季起,全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进一步完善农村困难家庭学生补助政策,继续抓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
3、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政府层级之间的财力分配问题,但从更深层面来看,是政府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的配置问题,事关构建城乡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大事。因此,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从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出发,进一步深化区对乡镇的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促进乡镇财政收入增长、有序规范乡镇财政支出、有效防范乡镇财政风险、有力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系。重点要抓好二项工作:一是要深化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要全面界定区、乡镇财政管理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区、乡镇的责任和义务,采取“收入归集、预算分编、指标控制、帐户特设、分级监管”的运作方式,规范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支出范围,严格支出顺序,实行部门预算管理;要坚持区、乡镇财政结算体制、乡镇的预算分配权、乡镇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及财务审批权、乡镇的独立核算主体、乡镇内部财务管理职责、乡镇债权债务关系“六不变”;要坚持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与管理权、核算权与监督权、收入环节与支出环节“三分离”,健全完善区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要鼓励乡镇培植财源,逐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乡镇必需的公共支出和必要的运转经费。适当调整农村教育费附加区、乡镇分成比例。
4、加强乡镇、村两级债务管理。乡镇、村债务问题由来已久,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这一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予以高度重视,专门把这项工作列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区前段时间作了调查摸底,各乡镇、行政村的债务并不乐观。对此,各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认识化解债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摸清底数,明确责任,逐步化解,制止新债”的要求,突出化解旧债、制止新债这个重点,积极稳妥地开展化解乡镇、村不良债务工作。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分类研究。要认真开展清查核实工作,全面摸清债权、债务底数,在分清债务性质的基础上,按照区别对待、分类化解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解乡镇、村债务的具体办法措施,逐步化解旧的债务。二是要制止新债。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严格控制新债的政策规定,对违反举债规定造成新的债务的责任人,要依法依纪处理。三是要逐步化解。各乡镇要千方百计筹措和安排资金,区财政将按有关政策规定,对乡镇、村消化公益性负债给予适当奖励,力争用三年时间消化乡镇现有教育债务,并化解部分其他公益性债务。
5、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生产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关键是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同时要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村级组织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生产公益事业建设,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促进农村生产公益事业不断发展。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建立财政扶持村级组织运转的补助办法。建立政府财政补助制度,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开支。从2006年起,区、乡镇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对地处边缘、历史负债较重、收入来源较少、已影响正常工作运转的经济薄弱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二是要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和《吴兴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暂行规定》,规范村级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运行规则和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三是要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按照村民自愿、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共同受益、民主管理的原则,规范村级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从2006年起,取消向农民收取村公益事业金,对村公益项目所需的投资投劳,推行“一事一议”办法,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投入主体的作用。
(三)明确要求,认真部署改革的各项工作
全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从3月到6月,主要是调查摸底,制定配套改革政策;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从7月到10月,主要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第三阶段为检查总结阶段,从11月至12月,主要是检查验收,完善提高,总结经验。今天会议后,各乡镇要抓紧启动改革的各项工作,到10月底,基本完成农村改革各项任务,认真总结农村综合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巩固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在具体实施操作中,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高标准、高起点地推进改革,力争创我区改革特色。各乡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工作高效运转出发,加强调研,全面掌握情况,深入研究和完善改革方案,细化各项工作,处理好改革的各种关系,真正做到理顺关系、提高效能、解决问题,在五项改革内容上做到有触动、有改进、有完善,真正形成我们吴兴改革的特色。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特征是综合性强,既有发展的问题、民主的问题、法治的问题、公共利益的问题,也有农民对服务的要求和目前政府的承受能力问题,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与各部门的工作也紧密相连。能否搞好改革,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处理利益关系能力和务实创新能力的一场考验。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团结协作,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里3月份就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启动了我区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次全区面上改革工作,由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继续发挥全区面上综合协调和指导的职能。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自觉服从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安排,严格执行改革的各项政策。各乡镇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要建立领导班子和工作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各乡镇党委书记是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各有关部门领导要深入基层,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以实际行动服务好改革;组织、人事、财政、教育、农经、民政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切实加强指导,广泛吸收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好我区农村综合改革的具体方案。全区各级要真正形成合力,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证。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二)规范运作,严肃改革纪律。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涉及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做到公开透明,规范运作。一是要严格执行政策。明确关于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改革原则、改革目标,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改革政策,确保改革的严肃性。二是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方案的制定到各项改革任务的推进,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三是要坚持依法行政,按法律程序办事。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要严肃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区级各部门不能以各种理由干预各乡镇的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不得从部门利益出发干预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严禁暗箱操作和任人唯亲,严禁突击提拔和调动干部;要严肃财经纪律,不准借改革之机,转移资金、私分钱物、挥霍浪费和侵吞公有财产。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从严查处。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改革精神和改革任务上来,形成普遍支持、参与改革的局面。要广泛宣传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入细致地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并把它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让广大干部和群众认清改革的重要性,坚决避免不必要的社会矛盾,消除不安定的隐患,确保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完善配套措施,真正做到农村综合改革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后患不留、工作不断、活力常新。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扎实过硬的作风,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全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集)
××*同志的讲话
这次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是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后,又一次事关“三农”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研究部署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市
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工作汇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进行了专门研究。刚才,谈月明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推进我市农村综合改革作了具体部署,王文序同志就乡镇换届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认真体会、抓好贯彻落实。应该说这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都已经明确,各县区、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具体方案,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和领导小组研究的意见,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民富才能全市富、农村稳才能全局稳。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上级精神与湖州实际相结合,把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破难,开拓进取,全市农村呈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村容村貌加快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05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280亿元,是2000年2.8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88元,“十五”期间年均增幅达到11;2004、2005连续两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农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0.488降为2005年的0.383。可以说,我市的“三农”工作,特别是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百千工程”、康庄工程建设,农村税费、教育、卫生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都走在了全省前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市的“三农”工作在全省有影响有地位,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城市发展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总体上看,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另一方面,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乡镇政府职能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乡镇工作的重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乡镇进一步面临转变职能的压力。特别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面对要把广大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现有的乡镇职能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工作方式由过去的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民主和教育的手段,更多地依靠农民的社区自治。可以说,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职能将逐渐淡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职能将不断增强,而且内容更多,要求更高。而我们的乡镇职能恰恰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缺位。因此,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根本上突破制约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的体制障碍,切实转变乡镇职能。这是一场涉及农村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意义重大而深远,任务复杂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特别是从“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来认识这项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样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提供动力。农村综合改革涉及农村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等重大变革。其内容涵盖了农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层面,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性、保障性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综合改革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而统筹城乡发展最大难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二元分割的状况正在被逐步地冲破,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也逐渐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关键是从体制机制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如果不深化农村综合改
革,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乡镇权责不清、职能转变缓慢的问题,不可能解决不少乡镇存在的财政困难和债务负担问题,已经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也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因此,必须从改革农村管理体制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体制。
(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是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推行农村综合改革,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促进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既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充分估计在现有体制下开展这项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把握重点,全面推进全市农村综合改革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即将全面推进的乡镇换届工作,市委、市政府要求,从现在起,在全市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努力化解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任务是: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化解乡村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重点是要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逐步建立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防止把综合改革理解为减几个机构、裁几个干部的简单化倾向,切实按照“明确乡镇功能定位,理顺乡镇权责关系,合理配置机构人员,激发乡镇干部活力”的要求,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总的来说就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从乡镇的实际情况来看,乡镇功能应该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政权,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根据这个定位,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把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转到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发展规划、服务市场主体和营造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上来,并根据省里的要求,在行政执法上适当赋予乡镇一定的管理职能和部分必要的行政处罚权,着力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乡镇机构设置要按照转变职能的需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贯彻“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真正做到机构精简、编制压缩、人尽其用。乡镇机构改革要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同步进行,达到激发乡镇干部活力的作用。领导班子职数要严格按照乡镇换届的要求配置,并注重逐步推进领导干部年轻化,抓好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构调整。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尤其要加快建立择优选任、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切实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进行人员定岗,对分流干部要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转岗培训,多渠道安置,鼓励他们到村(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对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的,要按照有关政策进行扶持;对提前退休的要妥善安排,确保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稳定。
二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机制创新。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决定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区。经过前一阶段的紧张努力,明天就要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启动1381行动计划,即建设一个区(建设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争取建成国家级示范区),构筑三个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人才支撑平台、体制机制创新平台),实施八项工程(产业发展工程、村镇规划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公共服务工程、素质提升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城乡综合改革工程),百项项目(围绕新农村建设实施百项重点建设项目)。1381行动计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和抓手,要确保1381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改革与其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建立并完善新型的农村工作机制、管理机制、投入机制等。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公共资源向农村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稳定等方面倾斜,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各种要素向农村流动。要按照职权与责任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加快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办事体系和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新型便民服务机制。要加快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做到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要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民办公助、合同承包等方式,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投入主体的作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工商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建立任务明确、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和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与浙大的合作中,要注重发挥浙大的优势,充分利用浙大的研究力量,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综合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使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的前列。还要重视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的培训,市里准备月底召开读书会,同时还将组织对全市乡镇干部进行培训,各县区也要抓好培训。
三要通过综合改革,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通过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乡镇财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和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要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规范村级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运行规则和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努力实现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当前,还要重视做好化解乡村债务的工作。乡村负债现象比较多,少数乡村负债重,债务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一大难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努力从源头上控制新的乡村债务,逐步化解旧的债务,确保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总之,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基础。
三、加强领导,确保农村综合改革取得实效
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也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工作难度很大。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做到坚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有组织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要坚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努力在农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上有新的突破;坚持服务为先,努力在服务三农上有新的进展;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乡镇机构编制人员只减不增、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政局,财政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农村综合改革主要工作在县区,主要责任也在县区,各县区“一把手”要负总责,要亲自抓,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并抽调得力干部,建立专门班子抓好这项工作。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宣传好的做法、好的典型,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关注各地进展情况,切实加强指导。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要严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对失职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是要精心组织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是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并与乡镇换届工作结合起来,与我市和浙大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结合起来,真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加快发展。改革方案确定之后,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稳步实施。特别是要严格按程序办事,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改革政策,确保改革的严肃性;同时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分流人员做到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妥善安置,保持稳定。
三是要各方形成合力。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努力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各级人大、政协要加强对改革的监督。市直和县区各部门必须服从改革大局,积极配合、全力协作、主动服务,真心实意地支持基层探索试验,妥善化解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优化改革环境。各级新闻单位要广泛宣传农村综合改革的意义,宣传改革的内容、政策、目标和要求,广泛发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引导大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到改革中来,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志们,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增强“三力”,奋力实现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同志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贯彻中央和省部署,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巩固我市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湖州实际,研究部署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把握“两个趋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重大举措;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市自2002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有效降低了农民负担,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为“三农”工作长期走在全省前列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乡镇机构与一些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关系不顺”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乡村负债沉重、潜在风险较大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给进一步深入做好“三农”工作带来了不少压力。因此,各县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提高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准确理解和把握省、市关于这次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努力化解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下良好基础,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又要注重把上级的改革精神与我市的实际相结合,充分考虑改革的承受度和政策的连续性,实行有情操作,确保改革依法有序稳步推进。二是开拓创新的原则。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固有的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促进农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新突破。三是服务为先的原则。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服务“三农”上,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四是统筹兼顾的原则。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乡镇机构编制人员只减不增、农村经济得到新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使改革取得扎实成效。
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从近期看,就是要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长期看,就是要建立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
二、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任务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改革、一化解、一建立”,即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控制化解乡村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
(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我市与浙江大学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实验示范区工作,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
一要明确乡镇职能定位。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省里在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已把乡镇功能定位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上,并确定了乡镇政府的八项主要职能:一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政府的决定和命令。二是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经济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三是负责抓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等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搞好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救济救助、民政事务等公共服务工作。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依法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能。五是完善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居)民委员会自治。六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做好经济社会统计和农村集体资产与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七是保护各类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强化信访、调解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八是完成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府规定的其他事项。根据上述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从过去直接办企业、抓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转移到加强规划政策引导、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此外,各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乡镇行政区划作适当调整的建议,使乡镇布局更为合理。
二要理顺乡镇权责关系。按照“重心下移、能放则放”的原则,对一些农村层面发生频繁、直接面对基层百姓、县区部门看不见、管不了的事项,要通过一定的授权和委托的方式,依法把县区部门一部分能够下放乡镇的管理职能交由乡镇;对县区行政执法部门需要乡镇配合的工作,也要明确相互间的权责关系,使县区行政执法职能得到延伸;要发挥垂直部门下设机构在乡镇管理中的作用,做到条块结合,促进其职能延伸到村。要针对《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涉及乡镇近70项行政权限的实际情况,赋予农村基层干部相应的权责,解决乡镇“官小责任大”和“看得见管不了”的问题,把责任与权力理顺,推动乡镇职能和体制的转变。
三要合理配置机构和人员。重点做好四件事。一是合理配置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根据乡镇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综合设置若干个内设机构,分清职能,落实责任。二是合理配置乡镇领导职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职数按照乡镇规模大小和工作需要,一般控制在7—9人,少数人口特别多、经济总量大的乡镇可适当增加1—2人,人口相对较少的应减少1—2人。提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效能。乡镇领导干部要推行年轻化,但不搞一刀切。我们许多基层干部四十多岁,虽然学历不高,但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学了很多真本事,正是年富力强干工作的好时候,要采取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三是抓好人员结构调整,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对现行乡镇行政总编制要进行适度精简,比例由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对精简富余人员,要采取转岗分流、提前退休、自谋职业多种途径,予以妥善安置,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转岗培训,让他们去当生产、消防、交通、食品、环保安全员和消费维权员,管那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切实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乡镇干部活力。四是深入推进乡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的改革方向,将乡镇事业单位原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归乡镇行政机关,社会公益职能进行整合归并后统一设置若干个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推向市场。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要同乡镇党政机构设置统筹考虑,避免交叉重复。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前阶段的改革,我市“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经费投入得到保障并实现稳步增长,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下一步,要按照义务教育抓均衡、均衡重点抓农村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力度,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县、区政府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主体,要更多地承担起责任,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要向农村倾斜。乡镇政府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市级财政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区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
二要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城乡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加大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的力度。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和普及十五年教育。今年秋季入学起,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学校的公用经费各级财政必须足额到位。
三要继续抓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扎实做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免费提供爱心营养餐、食宿改造、教师素质提升等工作。根据农村发展实际和农村教育发展需要,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新课程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
(三)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县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政府层级之间的财力分配问题,但从更深层面来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的配置问题,事关构建城乡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大事。因此,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从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出发,立足新的乡镇职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县、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一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要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等,合理划分乡镇类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由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的,原则上作为派出机构,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对经济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大、具有集聚和辐射作用的中心镇,要进一步完善县、区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赋予相应的责权利;对经济薄弱乡镇或财政收支规模较小的乡镇,可推行“乡财乡用县管”的财政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保证必需的公共支出和必要的正常运转经费,不断增强乡镇为民办事的实力。
二要完善政策,规范管理。要积极鼓励乡镇培植财源,增加分成,完善对乡镇实行的“划分收入、确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赔补”政策,充分调动乡镇生财有道的积极性。要坚持实行“一公开、二完善、三建立”的管理制度,在确保乡镇人员经费和日常经费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支出管理,规范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支出范围,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
(四)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乡村债务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一是再也不能干越俎代庖的事,坚决防止旧债未了添新债;二是新官必须理旧债,这是政府信用问题、形象问题。在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三件事,加强乡村债务管理,坚决制止新债,逐步化解旧债。
一要认真核查,摸清底数。要对乡村债权债务情况开展全面细致的核查摸底工作,在分清性质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按照区别对待、分类化解的原则,落实偿债责任和偿还计划。市和县、区财政都要制定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要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注重从源头上制止发生新的债务。今后乡镇建设项目必须报上级政府审批,凡未经乡镇财政部门和上级财政部门出具明确意见的,有关审批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各部门安排的涉及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开发项目,必须足额安排资金,不得留有缺口,一般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新农村建设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规划先行、项目配套,先修后建、先易后难的原则。对违反规定造成新的债务的责任人,要依法依纪处理。
三要稳步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村级债务以历史原因形成的居多,必须下大决心加快化解。对因发展教育、水利等公共事业引起的债务,以及上级各种考核要求农村基层配套投资等形成的债务,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乡村逐年化解。同时要加大财务监管和审计力度,通过健全村级债务动态监控机制、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新增债务责任追究制,建立化解村级债务的长效机制。
(五)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公益事业不断发展,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起一个保障机制。
一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关键还是要依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实力,这是根本所在。特别要落实村级集体发展留用地政策,帮助搞好规划开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为村级集体资产和闲置资金开辟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同时,要稳步推进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要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规范村级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运行规则和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严格依法加强村集体资产、建设工程、经济合同等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特别是要完善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入主体的作用。村范围内进行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桥梁修建、环境卫生改善、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除财政给予补助外,遵循村民自愿、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共同受益、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民主议事程序,在村内实行“一事一议”制。
三要建立财政扶持补助制度。各级政府都要建立财政专项补助制度,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开支。市重点对区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进行补助。此外采取市、县区、乡镇财政补助一点,社会资助一点,村自筹一点的办法,全面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0平方米以下或无产权活动场所问题,力争今年70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四齐八配套”规范化水平。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措施,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力度。
三、强化责任,努力确保农村综合改革的落实到位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和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对此,我再强调四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领导抓。农村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新农村建设大局的重大改革。要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从各县、区和乡镇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找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改革路子。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具体抓,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力量,组织精干的工作班子,做到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农村综合改革责任体系。根据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我市的实际,我市建立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并对应五项改革的具体任务专门再设立四个指导组。各县、区要根据实际,健全充实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力量。
二是要上下合力抓。农村综合改革是乡镇机构的又一次调整和完善,涉及各个部门在农村基层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落实。因此,各部门必须自觉服从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安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集中精力,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全面落实承担改革任务。市里要组织检查督导,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垂直管理部门要支持和配合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切实把各项职能延伸到乡镇。各部门不得干预乡镇机构改革,不得硬性要求设立对口机构,一定要给乡镇创造一个宽松的改革环境。各级综合改革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全面掌握情况。农村基层干部既是农村综合改革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又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要结合先进性教育,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同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形成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合力。
三是要注重结合抓。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工作上一定要讲究方法,注重结合。一要把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权建设结合起来,使改革过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过程,成为推动政府改革、提高执政为民水平的过程,成为动员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二要把“三改革、一化解、一建立”五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通盘考虑,加强协调,同步推进。除了五大改革任务外,还要把乡镇区划调整、撤并行政村、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务村务公开、村级民主理财等相关改革系统地考虑进去。三要把督查、调研和指导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对督查和指导工作要亲自抓、经常抓,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用以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
四是要把握进度抓。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3月至6月是宣传发动阶段,重点是部署改革工作,制定改革政策,开展舆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7月至9月是组织实施阶段,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乡村债务化解措施,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各项任务。10月至12月是检查总结阶段,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总结农村综合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各项制度,建立巩固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时间安排,及时做好工作,决不能拖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后腿。
同志们,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中央的要求,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抓手。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扎扎实实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同志的讲话
刚才,谈市长对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根据省、市委统一安排,今年第三季度我市乡镇党委将进行换届,届时乡镇人大、政府也将进行换届。抓住换届契机,合理确定乡镇领导班子职数,提高乡镇领导班子效能,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乡镇换届,面临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开局起步、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以及市、县区、乡镇换届集中等新的情况。能不能平稳有序、健康扎实地组织好这次乡镇换届,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扎实展开,事关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深入推进,更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此,我们务必要有充分的认识。
对搞好乡镇换届工作,市委和各县区委高度重视。自4月上旬以来,全市乡镇换届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市5个试点乡镇中,长兴县洪桥镇已于5月9日顺利完成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吴兴区东林镇今天正在召开党代会,其他三个乡镇的试点也将于5月25日前完成。在试点中,各地抓住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面上推开积累了有益经验。对于全市面上的乡镇换届工作,市里将在省统一部署后,于6月上旬专题召开会议,进行具体部署。根据今天会议安排,我想就做好乡镇换届的前期准备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调研、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今年乡镇换届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各地要在前阶段调研和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掌握影响乡镇换届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第一,要细致调研,及时了解干部群众思想动态。把深入调查研究贯穿于换届选举准备工作全过程,尽量把情况想得复杂一些,把调研工作做得深入一些。调研中,特别要重视掌握乡镇干部队伍的思想脉搏,以便分类采取针对性举措;重视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及时考虑在扩大民主中如何正确引导党员、群众参与热情的问题。第二,要全面分析,准确掌握干部队伍结构状况。近年来,我市乡镇撤扩并的力度比较大,但同时,乡镇干部队伍出口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镇领导班子人员偏多、梯次结构不够明显、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各县区委组织部要借乡镇届末考察之机,进一步摸清乡镇干部队伍状况,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队伍的结构状况,为统筹考虑人事安排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第三,要深化学习,深刻领会省委有关政策要求。省委对今年的乡镇换届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市委也将结合实际,明确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各地要深入学习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精神,正确把握政策,认真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领导有力、指导到位,确保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
二、突出重点、再接再厉,按时保质完成乡镇党委换届试点。由于今年乡镇换届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政策、新要求,做好试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地要按照既定部署,认真抓好落实。第一,要坚持标准,善始善终抓好试点工作。当前,整个乡镇党委换届的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后期。但越到后期,思想越不能放松。已经完成党委换届选举的两个乡镇,要认真做好相关后续工作,特别是对换届中退出乡镇领导班子的干部,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关心关爱政策;制定完善新一届党委工作规则,集中精力抓好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及时把党员干部通过换届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工作上来。对正准备召开党代会的三个乡镇,县区组织部门要继续加强指导,针对精简职数、扩大民主对换届选举提出的新挑战,认真抓好党代表培训、党代会召开等各个环节工作,确保试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第二,要认真梳理,总结提炼试点工作经验。完成党委换届以后,县区组织部门要指导试点乡镇及时对试点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规律性认识。对乡镇换届中,如何围绕精干高效,处理好精简职数与合理配置的关系;如何围绕选好配强,处理好扩大民主与加强领导的关系;如何围绕平稳有序,处理好关心关爱与合理使用的关系;如何围绕考准考实,处理好科学评价与务实管用的关系;如何围绕协调共进,处理好换届选举与当前工作的关系等重点难点问题,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提出具体解决办法。特别是对探索创新的一些重点环节,要总结出成熟的操作模式,为全市面上推开提供借鉴。
三、内外兼顾、统筹安排,认真做好乡镇换届的启动准备工作。当前,多数县区已开展乡镇领导班子届末考察考核工作,即将进入人事安排阶段,全市乡镇换届即将全面启动,各县区要重视以周密细致的启动准备确保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要加强业务骨干培训。通过培训,切实增强组工干部搞好换届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按章做好换届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培训,使干部熟悉掌握乡镇换届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把《干部任用条例》、《浙江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政策规定落到实处。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意识,坚决做到不受托吃请,不为跑官要官者提供可乘之机,不为有关人员提拔、调动等打招呼、说人情,不违反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以良好作风选人用人。第二,要做实做细工作方案。认真贯彻中组部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运用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成果,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运用到乡镇换届考察中去,考准考实干部的德才表现。通盘考虑乡镇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根据乡镇、县区部门领导班子现实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乡镇领导班子人事安排预备方案,以及退出干部的安排预备方案,为县委当好参谋。按照有关法规条例,细化乡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特别是对容易出问题的重点环节,对较难把握的探索举措,要制订出周密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第三,要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查找的主要问题和制定的整改方案,要进行全面的“回头看”,对还没有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和落实。对一段时间以来的信访信息要分析预测,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意见比较集中、涉及乡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排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作出说明,理顺群众情绪。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制订好处置预案,为换届创造良好环境及各方面准备。
四、严明纪律、严格程序,切实保障乡镇换届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第一,要加强教育引导。换届在即,干部的思想比较活跃。特别是这次换届,面临班子职数精减、内设机构调整、工作职能转换等新的情况,一些干部将面临转退等现实问题,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各级党委要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权力观、地位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党性,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第二,要严明组织纪律。严肃换届工作中的组织人事纪律,对用人失察、失误,“带病提拔”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那些不安心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要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纪依法处理;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确保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第三,要关心关爱干部。对换届中不再提名的干部,要继续落实好省、市委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相关意见,在政策范围内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注意保护和发挥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引导他们关心支持新班子开展工作,结合“党员人才工程”、“导师帮带制”等载体,坚持量才使用、用其所长,鼓励他们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工作。
总之,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搞好乡镇换届选举,是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开局之举。我们要以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作风,超前谋划、抓好落实,切实做好乡镇换届工作,为农村综合改革争取良好开局,为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第三篇:市委书记在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X市长对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根据省、市委统一安排,今年第三季度我市乡镇党委将进行换届,届时乡镇人大、政府也将进行换届。抓住换届契机,合理确定乡镇领导班子职数,提高乡镇领导班子效能,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乡镇换届,面临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开局起步、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以及市、县区、乡镇换届集中等新的情况。能不能平稳有序、健康扎实地组织好这次乡镇换届,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扎实展开,事关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深入推进,更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此,我们务必要有充分的认识。
对搞好乡镇换届工作,市委和各县区委高度重视。自4月上旬以来,全市乡镇换届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市5个试点乡镇中,XX县XX镇已于5月9日顺利完成乡镇党委换届选举,XX区XX镇今天正在召开党代会,其他三个乡镇的试点也将于5月25日前完成。在试点中,各地抓住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面上推开积累了有益经验。对于全市面上的乡镇换届工作,市里将在省统一部署后,于6月上旬专题召开会议,进行具体部署。根据今天会议安排,我想就做好乡镇换届的前期准备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调研、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今年乡镇换届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各地要在前阶段调研和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掌握影响乡镇换届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第一,要细致调研,及时了解干部群众思想动态。把深入调查研究贯穿于换届选举准备工作全过程,尽量把情况想得复杂一些,把调研工作做得深入一些。调研中,特别要重视掌握乡镇干部队伍的思想脉搏,以便分类采取针对性举措;重视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及时考虑在扩大民主中如何正确引导党员、群众参与热情的问题。第二,要全面分析,准确掌握干部队伍结构状况。近年来,我市乡镇撤扩并的力度比较大,但同时,乡镇干部队伍出口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镇领导班子人员偏多、梯次结构不够明显、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各县区委组织部要借乡镇届末考察之机,进一步摸清乡镇干部队伍状况,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队伍的结构状况,为统筹考虑人事安排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第三,要深化学习,深刻领会省委有关政策要求。省委对今年的乡镇换届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市委也将结合实际,明确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各地要深入学习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精神,正确把握政策,认真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领导有力、指导到位,确保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
二、突出重点、再接再厉,按时保质完成乡镇党委换届试点。由于今年乡镇换届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政策、新要求,做好试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地要按照既定部署,认真抓好落实。第一,要坚持标准,善始善终抓好试点工作。当前,整个乡镇党委换届的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后期。但越到后期,思想越不能放松。已经完成党委换届选举的两个乡镇,要认真做好相关后续工作,特别是对换届中退出乡镇领导班子的干部,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关心关爱政策;制定完善新一届党委工作规则,集中精力抓好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及时把党员干部通过换届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工作上来。对正准备召开党代会的三个乡镇,县区组织部门要继续加强指导,针对精简职数、扩大民主对换届选举提出的新挑战,认真抓好党代表培训、党代会召开等各个环节工作,确保试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第二,要认真梳理,总结提炼试点工作经验。完成党委换届以后,县区组织部门要指导试点乡镇及时对试点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规律性认识。对乡镇换届中,如何围绕精干高效,处理好精简职数与合理配置的关系;如何围绕选好配强,处理好扩大民主与加强领导的关系;如何围绕平稳有序,处理好关心关爱与合理使用的关系;如何围绕考准考实,处理好科学评价与务实管用的关系;如何围绕协调共进,处理好换届选举与当前工作的关系等重点难点问题,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提出具体解决办法。特别是对探索创新的一些重点环节,要总结出成熟的操作模式,为全市面上推开提供借鉴。
三、内外兼顾、统筹安排,认真做好乡镇换届的启动准备工作。当前,多数县区已开展乡镇领导班子届末考察考核工作,即将进入人事安排阶段,全市乡镇换届即将全面启动,各县区要重视以周密细致的启动准备确保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要加强业务骨干培训。通过培训,切实增强组工干部搞好换届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按章做好换届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培训,使干部熟悉掌握乡镇换届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把《干部任用条例》、《浙江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政策规定落到实处。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意识,坚决做到不受托吃请,不为跑官要官者提供可乘之机,不为有关人员提拔、调动等打招呼、说人情,不违反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以良好作风选人用人。第二,要做实做细工作方案。认真贯彻中组部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运用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成果,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运用到乡镇换届考察中去,考准考实干部的德才表现。通盘考虑乡镇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根据乡镇、县区部门领导班子现实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乡镇领导班子人事安排预备方案,以及退出干部的安排预备方案,为县委当好参谋。按照有关法规条例,细化乡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特别是对容易出问题的重点环节,对较难把握的探索举措,要制订出周密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第三,要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查找的主要问题和制定的整改方案,要进行全面的“回头看”,对还没有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和落实。对一段时间以来的信访信息要分析预测,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意见比较集中、涉及乡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排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作出说明,理顺群众情绪。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制订好处置预案,为换届创造良好环境及各方面准备。
四、严明纪律、严格程序,切实保障乡镇换届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第一,要加强教育引导。换届在即,干部的思想比较活跃。特别是这次换届,面临班子职数精减、内设机构调整、工作职能转换等新的情况,一些干部将面临转退等现实问题,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各级党委要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权力观、地位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党性,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第二,要严明组织纪律。严肃换届工作中的组织人事纪律,对用人失察、失误,“带病提拔”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那些不安心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要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纪依法处理;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确保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第三,要关心关爱干部。对换届中不再提名的干部,要继续落实好省、市委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相关意见,在政策范围内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注意保护和发挥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引导他们关心支持新班子开展工作,结合“党员人才工程”、“导师帮带制”等载体,坚持量才使用、用其所长,鼓励他们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工作。
总之,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搞好乡镇换届选举,是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开局之举。我们要以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作风,超前谋划、抓好落实,切实做好乡镇换届工作,为农村综合改革争取良好开局,为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第四篇:在全市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两会刚刚结束,市委、市政府就召开改革工作会议,目的在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江苏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具体研究和部署全市2004年的改革工作。刚才葛亮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工作报告,四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三个单位作了表态发言。希望通过今天这个会议,使全市2004年的改革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部署更加具体,措施更加扎实,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新的成效。会议结束之前,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要有深化改革的认识。绝不能因为改革较早,就自满自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就全面地、有步骤地展开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这不但在南通市而且在全省也是起步比较早的。2001年,我市召开市委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市场化工作问题,并作出了加速推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市场化进程的《决定》,较早地提出了市场化的口号。近三年来,全市市场化改革顺利推进,成效显著。尽管我市的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我市改革工作的空间、潜力还很大。例如企业改革,99%的企业已经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但还有个别企业改制不彻底,一些行业和企业还留有改革的死角,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难度还很大。再从改革的领域和效果看,我们对教育体制改革的评价还不能太高,一些改制医院的管理亟待加强,城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改革有的还没有开始,有的才刚刚破题,事业单位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以上这些突出问题,必须用市场化的思路、通过改革加以完善。绝不能因为改革有难度,就停滞不前。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充满了矛盾。知难而进,才有出路。知难而退,问题只会越来越多,矛盾只会越变越大,成本只会越积越高。过去,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也有过成功的例子,例如去年春晓集团、通州棉纺织厂的改革等。今后,一定要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切实做到知难而进,破釜沉舟。绝不能因为发展优先而忽视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促进发展的同时,重视推进改革。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力度加大了,市场化程度提高了,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才会越强,成本才会越低。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成本问题。前些年,我市的财政收入不高,财政赤字也相对较少,但去年,随着我们财政收入的翻番,财政赤字竟也翻番了,这种怪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各项成本太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出了四种“花钱办事模式”,可谓入木三分。那就是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从本质上说,我市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改革“花钱办事模式”,把“用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转变为“用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从而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目的,这也正是衡量我们改革是否到位的标准和标志。要有彻底改革的胆略。改革越彻底,所释放的经济能量越大,抢占的发展先机越多。这是被实践充分证明了的。改革开发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广东的开放型经济、浙江的民营经济,把两省拉上了发展高地。苏南地区快速从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也驶上了经济增长的快车道。开放型经济也好,民营经济也好,其实质都是走了比较彻底的市场经济道路。从1995年开始,我们先后进行了工业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这些领域已经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从2001年开始,我们又先后进行了教育、卫生和其他社会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我们的改革由于受制于当时的条件,实行的是一种渐进性的改革,在很多方面并不彻底。目前,市属企业改革尚未彻底完成,一部分公有资产未能退出,一部分改制企业的职工身份未能置换,企业的治理结构也不尽完善。卫生和事业单位改革虽然已经开始,但深度不够,经营方式和职能的转变也没有到位,致使少数单位出现了经营衰落的现象。所有这些不是因为改革的影响,而是改革不彻底造成的。可以说,我们的改革已处在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转变阶段。我们一定要有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气魄,要有强势推进、一步到位的胆略,高点定位,整体攻坚,把改革从基础性引向结构性的层次。要有全面改革的眼光。改革的效应,不仅要靠改革的深度,也要靠改革的广度。各方面的改革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单项改革的效果是有限的。这也是先进发达地区一条最基本的经验。现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了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但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其他领域的改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在科教文卫领域,我们大胆进行了教育投资多元化的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办学的活力也明显增强,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例如,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的选择上,一些学生家长就难以适从。这是一种选择民办还是公办的冲撞、一种教育消费投入与享有受教育质量的冲撞,说到底就是改革面太小、学校竞争不充分所产生的。浙江省长兴县从2001年起就对教育投资体制进行了改革,实施教育券制度,使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充满了活力,已经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样,在自来水、污水处理等一些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领域,也可以大胆地引进外来和民间资本进行经营。过去,我们曾有过担心,怕完全放开后,服务质量会下降。其实,就应该大胆引入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进步,有竞争才有质量。作为政府,可以通过服务标准和价格控制等手段进行有效调控,完全没有必要死抱住不放。总的来说,政府干预的部分应当是市场难以有效配置资源的部分,而在县域经济中这样的部分极少。改革是大方向、大趋势,我们应当支持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善待挫折,毫不犹豫地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要有反复改革的意识。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要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系就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使之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实践证明,凡是能够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善于进行改革创新的国家和地区,就能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如果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就不仅不能实现发展,甚至会逐步衰退。因此,在当前我们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时候,尤其要摒弃“改革可以一劳永逸”的观念,确立反复改革的意识,迅速行动起来,努力开创今年全市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领导领导要到位。一是责任要明确。认识的程度决定改革的速度。一个地方的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要看这个地方的一把手思想通不通,认识的深度和高度是否到位。二是指挥要靠前。要认真分析改革进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牢牢把握住改革的领导权。政策要到位。各级都要强化政策意识,力求政策效应的“最大化”。一要坚持政策的统一性。各地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在大的政策取向和原则上力求一致,避免政策的随意性。二要注重政策的指导性。针对改革实际,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细化、完善相关政策,适时制定新的政策,使政策更切合实际,真正起到“导航”作用。三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政策一经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对既定政策,各部门不能搞中间截留,为我所用。要以大局为重,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确保已出台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操作要到位。一是要规范操作。从改革方案的酝酿准备、基本确定到组织实施,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调研深入、论证充分、程序严密、工作过细,使改革的方向更明确,方案更成熟,内容更详尽,措施更到位。二是要高效操作。改革等不起,拖不得。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来抓改革,不能坐失改革良机。已经看准的就要坚决抓推进,已经定了的就要迅速抓实施。对改革操作中的问题,涉及手续报批的,环节能少则少,收费能减则减;涉及流程运转的,该哪一级解决就哪一级解决,该什么时候办结就什么时候办结。三是要稳妥操作。改革的预期准备要更充分。充分估计改革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制订好应对预案。改革的整体实施要更稳妥,做到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心操作,改革的目标、程序、措施都要体现稳妥、扎实的原则,避免由于改革操作失误而影响改革的成效。要友情操作,对改革中职工遇到的困难要切实关心,维护好他们的权益。考核要到位。考核是抓落实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考核约束,确保改革落到实处。一要细化考核目标。结合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照今年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明确有关部门的改革责任目标,细化完成改革的目标、数量、质量和时限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对照考核要求,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实施单位、落实到各科室、落实到人。二要强化考核督查。切实加强对改革推进情况的跟踪督查,每季度对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总结检查,看一看任务完成得如何,排一排差距在哪里,议一议下一步的措施和途径。对个别推进不力的部门和单位,提出明确要求,及时予以纠正,按时保质地完成改革任务。三要硬化考核奖惩。对如期完成改革任务、表现突出的,给予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对不能完成任务的,要追究责任;对阳奉阴违、久拖不办的,要下决心调整岗位,严肃处理;对改革不得力的单位领导班子,要实行边调边改或先调后改。
第五篇:在全市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两会刚刚结束,市委、市政府就召开改革工作会议,目的在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江苏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具体研究和部署全市2004年的改革工作。刚才葛亮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工作报告,四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三个单位作了表态发言。希望通过今天这个会议,使全市2004年的改革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部署更加具体,措施更加扎实,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新的成效。会议结束之前,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
要有深化改革的认识。绝不能因为改革较早,就自满自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就全面地、有步骤地展开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这不但在南通市而且在全省也是起步比较早的。2001年,我市召开市委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市场化工作问题,并作出了加速推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市场化进程的《决定》,较早地提出了市场化的口号。近三年来,全市市场化改革顺利推进,成效显著。尽管我市的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我市改革工作的空间、潜力还很大。例如企业改革,99%的企业已经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但还有个别企业改制不彻底,一些行业和企业还留有改革的死角,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难度还很大。再从改革的领域和效果看,我们对教育体制改革的评价还不能太高,一些改制医院的管理亟待加强,城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改革有的还没有开始,有的才刚刚破题,事业单位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以上这些突出问题,必须用市场化的思路、通过改革加以完善。绝不能因为改革有难度,就停滞不前。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充满了矛盾。知难而进,才有出路。知难而退,问题只会越来越多,矛盾只会越变越大,成本只会越积越高。过去,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也有过成功的例子,例如去年春晓集团、通州棉纺织厂的改革等。今后,一定要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切实做到知难而进,破釜沉舟。绝不能因为发展优先而忽视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促进发展的同时,重视推进改革。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力度加大了,市场化程度提高了,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才会越强,成本才会越低。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成本问题。前些年,我市的财政收入不高,财政赤字也相对较少,但去年,随着我们财政收入的翻番,财政赤字竟也翻番了,这种怪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各项成本太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出了四种“花钱办事模式”,可谓入木三分。那就是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从本质上说,我市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改革“花钱办事模式”,把“用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转变为“用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从而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目的,这也正是衡量我们改革是否到位的标准和标志。
要有全面改革的眼光。改革的效应,不仅要靠改革的深度,也要靠改革的广度。各方面的改革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单项改革的效果是有限的。这也是先进发达地区一条最基本的经验。现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了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但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其他领域的改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在科教文卫领域,我们大胆进行了教育投资多元化的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办学的活力也明显增强,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例如,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的选择上,一些学生家长就难以适从。这是一种选择民办还是公办的冲撞、一种教育消费投入与享有受教育质量的冲撞,说到底就是改革面太小、学校竞争不充分所产生的。浙江省长兴县从2001年起就对教育投资体制进行了改革,实施教育券制度,使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充满了活力,已经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样,在自来水、污水处理等一些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领域,也可以大胆地引进外来和民间资本进行经营。过去,我们曾有过担心,怕完全放开后,服务质量会下降。其实,就应该大胆引入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进步,有竞争才有质量。作为政府,可以通过服务标准和价格控制等手段进行有效调控,完全没有必要死抱住不放。总的来说,政府干预的部分应当是市场难以有效配置资源的部分,而在县域经济中这样的部分极少。改革是大方向、大趋势,我们应当支持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善待挫折,毫不犹豫地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要有反复改革的意识。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要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系就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使之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实践证明,凡是能够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善于进行改革创新的国家和地区,就能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如果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就不仅不能实现发展,甚至会逐步衰退。因此,在当前我们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时候,尤其要摒弃“改革可以一劳永逸”的观念,确立反复改革的意识,迅速行动起来,努力开创今年全市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领导
领导要到位。一是责任要明确。认识的程度决定改革的速度。一个地方的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要看这个地方的一把手思想通不通,认识的深度和高度是否到位。二是指挥要靠前。要认真分析改革进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牢牢把握住改革的领导权。
政策要到位。各级都要强化政策意识,力求政策效应的“最大化”。一要坚持政策的统一性。各地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在大的政策取向和原则上力求一致,避免政策的随意性。二要注重政策的指导性。针对改革实际,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细化、完善相关政策,适时制定新的政策,使政策更切合实际,真正起到“导航”作用。三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政策一经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对既定政策,各部门不能搞中间截留,为我所用。要以大局为重,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确保已出台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操作要到位。一是要规范操作。从改革方案的酝酿准备、基本确定到组织实施,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调研深入、论证充分、程序严密、工作过细,使改革的方向更明确,方案更成熟,内容更详尽,措施更到位。二是要高效操作。改革等不起,拖不得。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来抓改革,不能坐失改革良机。已经看准的就要坚决抓推进,已经定了的就要迅速抓实施。对改革操作中的问题,涉及手续报批的,环节能少则少,收费能减则减;涉及流程运转的,该哪一级解决就哪一级解决,该什么时候办结就什么时候办结。三是要稳妥操作。改革的预期准备要更充分。充分估计改革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制订好应对预案。改革的整体实施要更稳妥,做到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心操作,改革的目标、程序、措施都要体现稳妥、扎实的原则,避免由于改革操作失误而影响改革的成效。要友情操作,对改革中职工遇到的困难要切实关心,维护好他们的权益。
考核要到位。考核是抓落实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考核约束,确保改革落到实处。一要细化考核目标。结合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照今年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明确有关部门的改革责任目标,细化完成改革的目标、数量、质量和时限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对照考核要求,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实施单位、落实到各科室、落实到人。二要强化考核督查。切实加强对改革推进情况的跟踪督查,每季度对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总结检查,看一看任务完成得如何,排一排差距在哪里,议一议下一步的措施和途径。对个别推进不力的部门和单位,提出明确要求,及时予以纠正,按时保质地完成改革任务。三要硬化考核奖惩。对如期完成改革任务、表现突出的,给予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对不能完成任务的,要追究责任;对阳奉阴违、久拖不办的,要下决心调整岗位,严肃处理;对改革不得力的单位领导班子,要实行边调边改或先调后改。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