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浙江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浅析浙江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摘要:政务公开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乡镇政务公开是我国政务公开的基础。现在对于乡镇政务公开的研究才起步,许多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实行乡镇政务公开,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深化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使乡镇政务公开运作更科学、更规范,本文就当前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对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引起大家对乡镇政务公开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关健词:乡镇政务公开 存在问题 有效管理思路
一、乡镇政务公开的意义
推行政务公开,可以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化解农村一些矛盾。乡镇政务公开可加快乡镇人民政府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人民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处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既充分发挥民主,又提高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推行政务公开可以增强政府和基层干部、农民的双向约束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不仅要要求乡镇干部勤政为民,而且要廉洁奉公,否则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就要戳背脊骨。政务公开有利于调动乡镇干部和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实行政务公开,强化监督功能,有效地提高乡镇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尽心尽责地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能赢得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理解、支持、拥护。
二、当前乡镇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公开的观念滞后,认识不统一
乡镇干部对政务公开的必要性、作用、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农民对乡镇政务公开的迫切要求的回应性不对称。有些干部认识不到乡镇政务公开对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抑制权力寻租及腐败现象,对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治理农村经济环境、提高乡镇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意义。有些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缺乏正确的和深入的了解,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自己的行为不规范,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怕失权不想公开,怕丢权不愿公开,自身有毛病不敢公开,方式方法不得当不会公开。由于上述原因,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并没有把政务公开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总怕家丑外扬,因而很不主动,很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往往含含糊糊。
(二)政务公开存在行为偏差和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现象
从调查中发现,一是公开的主体单位不全。极少数乡镇和有些乡镇部门并没有把推进政务公开纳入工作中去,存在“等、观、拖”等现象。二是存在公开的随意性。主要有内容上的随意性、公开手段的随意性、走过场流于形式和时间上的随意性及公开对象不按要求办事。公开什么,心中无数,全凭想当然。三是公开的利益选择性。有的趋“利”避“害”。对本单位有利的就公开,反之就暗箱操作。对群众公开的主要是群众的义务方面的内容,回避群众权利方面的内容。
(三)乡镇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的乡镇没有把政务公开纳入全局工作之中,政务公开的领导责任制没有理顺,责任分工不明确,组织实施不力,表现为政务公开中乡镇、站所和行政村上搞下不搞或下搞上不搞孤立脱节的局面。如果把它们的某个方面割裂开来,顾此失彼,必然会出现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使党在农村的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同时监督制约机制也不够健全和有效,有的乡镇监督权力对决策执行权力无能为力。纪检监督部门没有权威,缺乏强制力。有监督职能的各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制度不配套,缺乏合力。监督结果奖罚不及时不得力,缺乏影响力,群众的监督还没有对掌权的人的奖惩升降起决定性作用。
三、加强乡镇政务公开有效管理的几点思路
(一)实施政务公开,必须转变乡镇干部思想观念
抓好公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就当前来说,其着力点主要有:一是乡镇干部要加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要思想的学习与教育,把政务公开的意义、作用、必然性融进到“三个代表” 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工作当中,使乡镇领导干部认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的现实性、紧迫性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二是推动乡镇干部对中办、国办关于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和政策的深入学习,使之更加明确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监督保障制度、组织领导等内容,使政务公开制度和有关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是推动乡镇干部对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使之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治理理念,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
(二)乡镇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制度化,注重政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乡镇政务公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原则要求,各地在实施中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为了使这项工作有领导、有秩序地坚持下去,不断完善起来,首先要明确牵头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要求。根据行政领导统一原则,建议确定统一的牵头部门为好。其次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是否建立起明确的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最后是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公民的知情权,规定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义务。
(三)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长效监督体系
权力监督的实质,就是监督主体对权力主体实行有效控制的过程。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要把政府机关的内部制约监督和外部的制约监督结合起来。在内部监督机制方面,乡镇要建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主要担负四项职能:公开内容确定时把关职能;公开过程中的监督实施职能;公开后听取来信来访的职能;整改措施落实的督查职能。监督小组的组成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每次政务公开检查结果,都按职按责记入每人的年度考核成绩中,作为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外部监督机制方面,首先,聘请群众监督员。其次,聘请政务公开稽查员。再次,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建立了“两簿、一线、一箱、一室”,即意见簿、意见处理反馈簿、政务公开热线电话、政务公开意见箱、政务公开接待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监督政务公开工作。
四、小结
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是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探索,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实行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的权利,政府的义务,对基层政权更是如此;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迫切要求出台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使政务公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肯定和巩固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公开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所以,法治化道路是走出乡镇政务公开的关键,只有完善政务公开法律法规,各地乡镇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就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陈蔷.建立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0,(1O).
[2]罗忠桓.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实施追踪[J].湖湘论坛,2002,(5).
第二篇:我国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我国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及其对策
论文摘要:政务公开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乡镇政务公开是我国政务公开的基础。现在对于乡镇政务公开的研究才起步,许多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实行乡镇政务公开,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深化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使乡镇政务公开运作更科学、更规范,本文就当前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对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引起大家对乡镇政务公开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关健词:乡镇政务公开 存在问题 有效管理思路
2001年12月中办、国办发出的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后,乡镇政务公开普遍推行开来。从各地乡镇的实践来看,普遍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为首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人大主席或党委、纪委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确定了具体承办单位和人员;在方便群众阅览的地方,建立固定的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的内容注重突出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和热点问题;制定实施办法和加强检查督促,讲求政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在强化对乡镇政务公开的监督中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政务公开取得的成效,归纳为四条:一是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干群之间增加了理解,减少了误会,化解了矛盾,促使“热点不热、难点不难”。二是改进了作风,提高了公仆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强化了群众监督和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增强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铺张浪费和吃喝招待明显减少,乱收费现象受到很大遏制。四是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由于政务公开维护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基层干部办事按照章法进行,从而使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地正常发展。
一、乡镇政务公开的意义
推行政务公开,可以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化解农村一些矛盾。乡镇政务公开可加快乡镇人民政府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人民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处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既充分发挥民主,又提高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推行政务公开可以增强政府和基层干部、农民的双向约束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不仅要要求乡镇干部勤政为民,而且要廉洁奉公,否则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就要戳背脊骨。政务公开有利于调动乡镇干部和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实行政务公开,强化监督功能,有效地提高乡镇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尽心尽责地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能赢得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理解、支持、拥护。
二、当前乡镇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公开的观念滞后,认识不统一
乡镇干部对政务公开的必要性、作用、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农民对乡镇政务公开的迫切要求的回应性不对称。有些干部认识不到乡镇政务公开对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抑制权力寻租等现
象,对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治理农村经济环境、提高乡镇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意义。有些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缺乏正确的和深入的了解,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自己的行为不规范,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怕失权不想公开,怕丢权不愿公开,自身有毛病不敢公开,方式方法不得当不会公开。由于上述原因,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并没有把政务公开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总怕家丑外扬,因而很不主动,很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往往含含糊糊。
(二)政务公开存在行为偏差和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现象
从调查中发现,一是公开的主体单位不全。极少数乡镇和有些乡镇部门并没有把推进政务公开纳入工作中去,存在“等、观、拖”等现象。二是存在公开的随意性。主要有内容上的随意性、公开手段的随意性、走过场流于形式和时间上的随意性及公开对象不按要求办事。公开什么,心中无数,全凭想当然。三是公开的利益选择性。有的趋“利”避“害”.对本单位有利的就公开,反之就暗箱操作。对群众公开的主要是群众的义务方面的内容,回避群众权利方面的内容。
(三)乡镇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的乡镇没有把政务公开纳入全局工作之中,政务公开的领导责任制没有理顺,责任分工不明确,组织实施不力,表现为政务公
开中乡镇、站所和行政村上搞下不搞或下搞上不搞孤立脱节的局面。如果把它们的某个方面割裂开来,顾此失彼,必然会出现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使党在农村的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同时监督制约机制也不够健全和有效,有的乡镇监督权力对决策执行权力无能为力。纪检监督部门没有权威,缺乏强制力。有监督职能的各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制度不配套,缺乏合力。监督结果奖罚不及时不得力,缺乏影响力,群众的监督还没有对掌权的人的奖惩升降起决定性作用。
三、加强乡镇政务公开有效管理的几点思路
(一)实施政务公开,必须转变乡镇干部思想观念
抓好公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就当前来说,其着力点主要有:一是乡镇干部要加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要思想的学习与教育,把政务公开的意义、作用、必然性融进到“三个代表” 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工作当中,使乡镇领导干部认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的现实性、紧迫性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二是推动乡镇干部对中办、国办关于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和政策的深入学习,使之更加明确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监督保障制度、组织领导等内容,使政务公开制度和有关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是推动乡镇干部对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使之树立现
代公共管理的治理理念,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
(二)乡镇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制度化,注重政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乡镇政务公开,****中央和国务院有原则要求,各地在实施中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为了使这项工作有领导、有秩序地坚持下去,不断完善起来,首先要明确牵头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要求。根据行政领导统一原则,建议确定统一的牵头部门为好。其次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是否建立起明确的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最后是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公民的知情权,规定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义务。
(三)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长效监督体系
权力监督的实质,就是监督主体对权力主体实行有效控制的过程。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要把政府机关的内部制约监督和外部的制约监督结合起来。在内部监督机制方面,乡镇要建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主要担负四项职能:公开内容确定时把关职能;公开过程中的监督实施职能;公开后听取来信来访的职能;整改措施落实的督查职能。监督小组的组成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每次政务公开检查结果,都按职按责记入每人的考核成绩中,作为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外部监督机制方面,首先,聘请群众监督员。其次,聘请政务公开稽查员。再次,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建立了“两簿、一线、一箱、一室”,即意见簿、意见处理反馈簿、政务公开热线电话、政务公开意见箱、政务公开接待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监督政
务公开工作。
四、小结
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是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探索,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实行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的权利,政府的义务,对基层政权更是如此;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迫切要求出台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使政务公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肯定和巩固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公开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所以,法治化道路是走出乡镇政务公开的关键,只有完善政务公开法律法规,各地乡镇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就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陈蔷。建立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0,(1O)。
【2】罗忠桓。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实施追踪[J].湖湘论坛,2002,(5)。
【3】陈宗柏。关于乡镇政务公开的法律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5)。
第三篇: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目前乡镇政务公开内部管理还存在公开观念滞后、内容失真、形式应付、认识不同发展走样、监督不到位、做法不适应等问题。只有转变观念,进一步责任化、贴切化,明确责任,搞好检查和考核,才能搞好乡镇政务公开内部管理。
【关键词】乡镇;政务公开;存在问题;对策
自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以后,乡镇政务公开作为一项提高办事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届监督的好的廉政制度和“阳光工程”实施以来,明显促进了公务员的廉政意识,预防了一些腐败行为的发生;改进了公务员的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规范了各行业行为,推进了各项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显示出了一定的生命力。但是,政务公开在乡镇实施进程中,仍存在着某些不应忽视的内部管理问题,使得乡镇政务公开的力度、广度、深度、群众满意度仍差强人意。要想更好的发挥政务公开的功用,必须更进一步加强对政务公开内部管理的研究,使之成一项名符其实的廉政制度和“阳光工程”。
政务公开取得的成效,归纳为四条:一是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干群之间增加了理解,减少了误会,化解了矛盾,促使“热点不热、难点不难”。二是改进了作风,提高了公仆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强化了群众监督和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增强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铺张浪费和吃喝招待明显减少,乱收费现象受到很大遏制。四是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由于政务公开维护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基层干部办事按照章法进行,从而使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地正常发展。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王兴德(1984—)
甘肃省古浪县海子滩镇。1
1、政务公开的观念滞后。
对政务公开的必要性、作用、意义认识不到位。乡镇干部对农民对乡镇政务公开的迫切要求的回应性不对称。一些乡镇干部认识不到乡镇政务公开对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抑制权力寻租及腐败现象,对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治理农村经济环境、提高乡镇机关的管理水平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总之,行政管理相对人对政务公开的要求与乡镇机关、乡镇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干部的认识观念之间存在非对称性、非适应性。
2、公开内容上存在避重就轻、隐大示小及事实失真的问题。政务公开工作在乡镇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已经逐步摸索了一套比较简洁实用的公开程序、公开方法,也取得过了一定成效。但这种简便易行的办法被某些人稍一变形,就成了问题。据调查了解,有些乡镇政府及部门在公开内容上专拣一些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罗列公布,群众一看就不满意。有的乡镇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时,往往对重大决策、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隐晦不公开,仅拿一些面上的东西做做样子。有的虽然公开了一些焦点敏感问题,但是有“水份”,有的甚至玩数字游戏,掩盖事实真相或给不合理合法的公开内容披上合理合法“外衣”,掩人耳目,蒙混过关。群众对此类问题反映得多,也最不满意。
3、认识有高低,发展不一样,少数地方呈现出被动应付走形式的状况。
由于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是把它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总怕家丑外扬,因而很不主动,很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往往含含糊糊。有的乡镇在建立公开橱窗、开办栏目时没有长远计划、公开的形式很随意。要么就用张白纸写几个数据张贴两天,要么就用粉笔写在露
天黑板上,日晒雨淋,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乡镇政府在政务公开中有一半以上的单位存在这种类似问题,给人以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之感。
4、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的组成存在不健全、不规范等问题。在乡镇政务公开的实质就是通过提高工作透明度、开门纳谏,利于监督,利于工作改进。然而,有的乡镇只顾公开,不要监督;只顾形式、不要效果。对群众提出的意见不整改,对上级的要求不落实,与其搞这种形式的公开,激起群众的反感,还不如不搞。有个实权部门花了很大力气推行了政务公开,无论是形式、内容、涉及的范围都是很好的,可是对于公开接受监督这一环节上群众却议论颇多,原因就是其公开的内容与实际有不符,提意见后,仍不整改,即使整改,也只是动点皮毛,效果不好。现阶段,这种公开监督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乡镇人大主席没有参加监督小组。我们在肥西县调查时,接触到三位乡镇人大主席,在监督小组中都没有位置。中办国办通知规定:“乡镇要成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乡镇人大主席或纪委书记任组长”。乡镇人大主席不参加监督小组,既不符合中办国办通知,也不利于把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的活动与乡镇人大的监督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人员偏少,组织不健全。有的乡镇监督小组只有人大主席、纪委书记、组织委员等人,没有吸收县、乡(镇)人大代表,村委会、企事业单位的人员,缺乏代表性和群众性。三是由行政人员参加监督小组,显然不合适。有的地方把副乡(镇)长、财政所长、农经站长、乡(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都安排进了监督小组,形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分。
5、有些地方政务公开的内容与做法同群众要求不相适应,没有紧紧扣住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这条主线。
在公布的内容上,不是想群众之所想。有的把领导人员分工写得很显眼,而且长期保留,把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写得很具体,也很少更换,缺少的就是群众关心的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往往少有公布或者很不具体,所以看的人不多,作用也不大。在公布的时间上,不是急群众之所急、对时间性强的内容及时公布(例如学校开学时应立即公布收费标准),而是按部就班地几个月换一次,紧急事情一多还往往被挤掉。在公开栏的设置上,不是尽量方便群众,便利大家阅览,有的设在机关大院,公开栏前冷冷清清。有的根本没有考虑和安排如何广开言路、接受群众监督,相关材料一公布就了事,不注意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改进。
(二)几点意见:
第一,要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乡镇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
思想观念的转变就当前来说,其着力点主要有:一是加强对乡镇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教育,把政务公开的意义、作用、必然性融进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工作当中,使他们认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的现实性、紧迫性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二是推动乡镇干部对中办、国办关于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和政策的深入学习,使之更加明确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监督保障制度、组织领导等内容,使政务公开制度和有关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是推动乡镇干部对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使之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治理理念,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四是加强WTO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乡镇干部明白政务公开是国际公共管理的惯例、通则,推进政务公开是WTO环境下乡镇运行的必然要求。
第二,要进一步健全乡镇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
乡镇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目前一般由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任组长,我们意见还是按规定“成立以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党委则负责统一领导,总揽全局,这样有利于明确职责,各司其职。至于监督小组,一般应以乡(镇)人大主席为组长,有的也可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现在有一些乡镇人大主席根本没有参加监督小组,这种情况应当尽快改变。安排人大主席作为监督小组主要成员。有利于强化其监督职能。监督小组中凡有政府及其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应予调整出去,补充一些县(市、区)乡(镇)人大代表、退休干部以及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增强监督小组的代表性与群众性,有利于发挥监督小组的作用。再就是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也以统一为宜,现在有的地方由党委组织委员承办,往往兼顾不过来,一般应由党政办公室承担,以落到实处。
第三,政务公开的内容要确保真实、及时,贴近群众。
中央“决定”指出,乡镇政务公开的目的,主要是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因此,政务公开的内容一定要突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容易出现不公正和腐败的问题。在公开栏中,公布一些单位和职责范围、政策规定和任务、要求,也是必要的,但更应因时因地制宜,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布。此外,有些重要事项的决策,也可以先预告,听取各方意见,然后按民主程序作决定。人员调进和干部选拔,也应加以公示,利于群众了解,加强监督。为了确保政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必须强化监督。正如中办国办通知所指出的:“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核心是加强监督”。首先要加强乡(镇)政府及七所八站的内部监督制约,保证公开的内容可靠。其次,要加强乡(镇)人大和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再次,要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作用,认真审阅政务公开的内容,注意听取群众的反映,有计划地开展民主评议活动。
第四,要突出抓好财务公开与监督。
中办、国办通知指出,乡镇政务公开重点是财务公开。根据各地经验和中办、国办通知,当前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为了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也为了解决好财务管理上的问题,要把财务审核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重要财务开支要逐项审查,对违规违法开支要坚决刹住。工程招标投标和检查验收,监督小组也要承担起监督职责。二是乡镇机关的来人接待标准和支出情况,都要公之于众,凡是认真这样做的,都有成效,接待费用减省不少,现在看来还有压缩余地,要继续抓紧抓实。三是要实行定期审计制度。中办、国办通知规定对乡镇财政及各类基金、资金的收支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并将审计结果公开。”要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并将审计结果整改情况及时公布。现在有些地方对审计还有神秘化的看法,由于碍于情面,审计结果也不大愿意拿出来。今后,应将财务审计和公布结果作为乡镇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一举措促进依法理财,堵塞漏洞。
第五,乡镇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制度化。
乡镇政务公开,中央和国务院有原则要求,各地在实施中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为了使这项工作有领导、有秩序地坚持下去,不断完善起来,首先要按照中办、国办通知,“明确牵头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现在,有的地方是政府在抓,有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在抓。我们感到,统一确定牵头部门为好。建议省级统筹此项工作的领导机关,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乡镇政务公开实施办法,以利统一遵循,逐步做到规范化。再就是市、县两级,要加强检查督促,及时传播好的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在政务公开中“有弄虚作假、打击报复、侵犯群众民主权利等违纪行为的干部,纪检监察机关要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第六,要把其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之中。
政务公开是每个领导和工作人员应尽的责任,因此要明确相应分工,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并且要进入个人岗位责任制考核之中。推
行政务公开常常会因为领导的不重视、工作人员的不作为,致使工作流于形式。建立岗位责任制考核,有助于增强领导、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年初定、平时督、年底查等方式强化工作责任,保证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对不公开、假公开、在公开内容上做手脚、玩花样的,要视情况对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并实施责任追究。结合机关推行的廉政档案建设,对领导干部抓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考核以后进入廉政档案,使其不敢、不能弄虚作假。
推行政务公开内部管理还必须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使政务公开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有机整体,保持其持续、有效。同时,政务公开工作还要与群众是否满意结合起来,群众满意的就要坚持、不满意的就要迅速整改,要以此为标准,检验政务公开工作是否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 罗忠桓 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实施追踪[J] 湖湘论坛2002,(5).[2] 陈宗柏 关于乡镇政务公开的法律思考[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5).7
第四篇: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乡镇是国家政权机关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对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乡镇政务公开的全面推行,不仅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而且增强了广大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促进了党风政风的明显好转。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乡镇政务公开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一、当前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行政务公开是一项规范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治本措施。近年来,我市各乡镇在推行政务公开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存在被动应付走形式的状况。由于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是把它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怕家丑外扬,还有的认为基层单位就那么一点权利,公开不公开无所谓,只要不贪赃枉法就行。因而,对政务公开很不主动、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
(二)公开内容不够规范,缺乏全面性。公开内容不全面。少数乡镇只公开办事制度、目标、为民办实事等事项,对一些群众关心的大宗物品采购、工程项目发包、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等未公开,对一些重大事项缺乏预公开。公开内容不具体。有的乡镇只公布一些群众早已熟知的事项,对群众普遍关心、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乡镇财务收支情况、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政府基建项目招标、各类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等内容却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
(三)政务公开的内容与做法同群众要求相差甚远。政务公开工作只有紧紧扣住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这条主线,在内容上想群众所想,才能达到目的。然而,目前政务公开的内容与做法同群众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是把人员分工写得很明显,而且长期保留,把工作职责和工作目 标写得很具体,也很少更换,缺少的就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看的人不多,作用也不大;二是在公开内容上,只是照搬上级文件的条条框框,往往避重就轻,对敏感问题和关键部位没有公开或公开非实质性内容,对一些影响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事项,往往是大而哗之,甚至瞒天过海欺骗群众;三是政务公开栏变成政绩光荣榜,把政务公开变成政绩公开进行评功摆好,而对群众关心的公共事务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闭口不谈,尤其是回避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四是在公布时间上不是急群众所急,及时公开时间性强的内容,而是按部就班几个月更换一次内容,事情一多往往就被挤掉,公开栏设置也不考虑方便群众便于阅览,绝大多数局限于办公场所、机关大院,根本没有考虑如何广开言路,接受群众监督,公开栏前冷冷清清;五是政务公开缺乏连续性,上级有要求便着手抓一抓,上级没有要求便认为风头过了,工作没动力、不深入、缺乏连续性。
(四)整改措施不够落实,缺乏实效性。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前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往往一“公”了之,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甚至是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也置若罔闻,更谈不上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个别单位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及时解决。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乡镇政务公开之所以存在上述不足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力意识浓厚,服务意识淡漠。政务公开实质是推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的手段,乡镇政务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服务意识问题,如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把行使政府职能看成手中的权利,认为本部门负责的事务就是本部门的权利范围,而非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对于本部门的权利认为不必也不愿让他人知道,那么其政务公开必定是避重就轻搞形式主义。由于一些乡镇在认识上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都认为是自身的权利,甚至认为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信息公开后,造成议论纷纷的局面影响社会稳定,存在着“给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只能添乱”的错误思想,因此不愿也不敢进行政务公开,以种种借口推迟政务公开工作,尽可能缩小公开范围,压缩公开深度,对上 2 级有关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采取拖延、敷衍的态度。
(二)政务公开制度不健全。作为加强廉政建设的新举措,现在的乡镇政务公开还带有浓厚的政策性,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尚无一部统一的政务公开法,政务公开的内容只是散见于《档案法》和《保密法》中。在乡镇,政务公开一般是以内部文件的形式作出,乡镇政府仍然掌握着政务公开的主动权,老百姓只是被动地接受有关政府部门愿意公开的信息,如果政府机关不公开应该公开的制度或文件,群众本身并没有任何渠道能够加以改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政务的不完全、不彻底公开甚至假公开,使得政府部门有机会隐瞒对自己或部门利益不利的信息。此外,乡镇政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够配套完善,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该落实的没有落实,使得政务公开在实践中容易表现出随意性、零散性、形式主义和报喜不报忧等现象。
(三)责任不落实。目前,乡镇政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还不够健全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科室和站所负责人职责范围不够明确,考核奖惩不够严格。政务公开工作还没有真正纳入乡镇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并同其经济利益、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紧密挂钩。现行制度中,如果政府机关不予公开或不彻底公开,上级机关多数只是口头批评而已,很少严肃追究责任。由于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不够到位,致使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落实,乡镇政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三、解决乡镇政务公开问题的对策
相对于政府机构改革而言,乡镇政务公开也意味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政务活动透明度的需要,是促进乡镇改革步入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办事程序化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推进乡镇政务公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及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一方面,要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民主政治教育,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还政于民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尽 的义务和责任,而决不是什么“赏赐”。引导他们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切实解决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会公开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让老百姓意识到通过政务公开了解政府政务情况是人民群众重要的民主权利,关心、监督和推动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是广大群众的重要责任,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
(二)研究制定政务公开相关制度。国家应尽快研究制定政务公开相关规定,各级有关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各地政务公开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制度,就公开主体、公开内容、公开标准、公开时限、公开纪律、如何接受监督、如何奖惩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以利于统一遵循,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有章可循,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供依据。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要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乡镇政府领导及其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的经常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转变政府职能、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认识并积极推进此项工作,进一步突出政府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成立以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领导机构,以乡镇党政办公室为办事机构负责抓好落实。要成立专门监督机构,由专门监督机构对政务公开的情况进行监督,进一步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应邀请县、乡人大代表以及离退休干部、村级群众代表参加监督机构,以增强监督机构的代表性与针对性。
(四)强化监督,确保内容真实。乡镇政务公开的目的主要是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政务公开的内容一定要突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的问题、容易出现不公开和腐败的问题、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问题等等都应依法及时如实公开,以利于群众了解和监督,而不是只注重公开单位职责范围、政策规定和任务要求,把政务公开栏变为仅仅是一般的政策宣传栏,不注重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只有加强监督,才能确保公开内容真实、及时又符合群众的要求,首先要加强乡镇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内部监督制约,保证公开的内容可靠,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监督机构的作用,认真审阅政务公开的 4 内容,注重听取群众的反映,有计划地开展政务公开民主评议活动。
(五)严格考核奖惩,强化责任追究。
政务公开的实质是防止权力运作中的腐败,如果不公开或公开不力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那么公开必将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行乡镇政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政务公开纳入对乡镇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惩,并同经济利益挂钩。要建立乡镇干部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制。从乡镇领导干部到机关部门(站所)负责人到一般工作人员,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并将履职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对推行政务公开不力的,要加强教育,促其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对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要严肃批评,坚决纠正;对搞虚假公开、欺上瞒下的,要严肃查处,绝不迁就。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乡镇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是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探索,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实行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的权利,政府的义务,对基层政权更是如此;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迫切要求出台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使政务公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肯定和巩固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公开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所以,法治化道路是走出乡镇政务公开的关键,只有完善政务公开法律法规,各地乡镇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就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第五篇: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政务公开制度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已经越来越得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也在全国各级政府中开展起来。本文从我国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实施多年来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总结了我国乡镇政务公开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对今后如何完善我国乡镇政务公开制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并做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政务公开现状问题对策
乡镇是国家政权机关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对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乡镇政务公开的全面推行,不仅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而且增强了广大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促进了党风政风的明显好转。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乡镇政务公开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一、当前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行政务公开是一项规范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治本措施。近年来,我市各乡镇在推行政务公开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存在被动应付走形式的状况。由于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是把它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怕家丑外扬,还有的认为基层单位就那么一点权利,公开不公开无所谓,只要不贪赃枉法就行。因而,对政务公开很不主动、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
(二)公开内容不够规范,缺乏全面性。公开内容不全面。少数乡镇只公开办事制度、目标、为民办实事等事项,对一些群众关心的大宗物品采购、工程项目发包、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等未公开,对一些重大事项缺乏预公开。公开内容不具体。有的乡镇只公布一些群众早已熟知的事项,对群众普遍关心、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乡镇财务收支情况、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政府基建项目招标、各
类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等内容却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
(三)政务公开的内容与做法同群众要求相差甚远。政务公开工作只有紧紧扣住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这条主线,在内容上想群众所想,才能达到目的。然而,目前政务公开的内容与做法同群众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是把人员分工写得很明显,而且长期保留,把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写得很具体,也很少更换,缺少的就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看的人不多,作用也不大;二是在公开内容上,只是照搬上级文件的条条框框,往往避重就轻,对敏感问题和关键部位没有公开或公开非实质性内容,对一些影响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事项,往往是大而哗之,甚至瞒天过海欺骗群众;三是政务公开栏变成政绩光荣榜,把政务公开变成政绩公开进行评功摆好,而对群众关心的公共事务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闭口不谈,尤其是回避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四是在公布时间上不是急群众所急,及时公开时间性强的内容,而是按部就班几个月更换一次内容,事情一多往往就被挤掉,公开栏设置也不考虑方便群众便于阅览,绝大多数局限于办公场所、机关大院,根本没有考虑如何广开言路,接受群众监督,公开栏前冷冷清清;五是政务公开缺乏连续性,上级有要求便着手抓一抓,上级没有要求便认为风头过了,工作没动力、不深入、缺乏连续性。
(四)整改措施不够落实,缺乏实效性。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前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往往一“公”了之,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甚至是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也置若罔闻,更谈不上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个别单位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及时解决。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乡镇政务公开之所以存在上述不足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力意识浓厚,服务意识淡漠。政务公开实质是推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的手段,乡镇政务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服务意识问题,如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把行使政府职能看成手中的权利,认为本部门负责的事务就是本部门的权利范围,而非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对于本部门的权利认为不必也不愿让他人知道,那么其政务公开必定是避重就轻搞形式主义。由于一些乡镇在认识上对政
务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都认为是自身的权利,甚至认为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信息公开后,造成议论纷纷的局面影响社会稳定,存在着“给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只能添乱”的错误思想,因此不愿也不敢进行政务公开,以种种借口推迟政务公开工作,尽可能缩小公开范围,压缩公开深度,对上级有关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采取拖延、敷衍的态度。
(二)政务公开制度不健全。作为加强廉政建设的新举措,现在的乡镇政务公开还带有浓厚的政策性,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尚无一部统一的政务公开法,政务公开的内容只是散见于《档案法》和《保密法》中。在乡镇,政务公开一般是以内部文件的形式作出,乡镇政府仍然掌握着政务公开的主动权,老百姓只是被动地接受有关政府部门愿意公开的信息,如果政府机关不公开应该公开的制度或文件,群众本身并没有任何渠道能够加以改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政务的不完全、不彻底公开甚至假公开,使得政府部门有机会隐瞒对自己或部门利益不利的信息。此外,乡镇政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够配套完善,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该落实的没有落实,使得政务公开在实践中容易表现出随意性、零散性、形式主义和报喜不报忧等现象。
(三)责任不落实。目前,乡镇政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还不够健全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科室和站所负责人职责范围不够明确,考核奖惩不够严格。政务公开工作还没有真正纳入乡镇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并同其经济利益、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紧密挂钩。现行制度中,如果政府机关不予公开或不彻底公开,上级机关多数只是口头批评而已,很少严肃追究责任。由于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不够到位,致使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落实,乡镇政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三、解决乡镇政务公开问题的对策
相对于政府机构改革而言,乡镇政务公开也意味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政务活动透明度的需要,是促进乡镇改革步入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办事程序化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推进乡镇政务公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切实统一思想认识,营造有利于乡镇政务公开的良好氛围。
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及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一方面,要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民主政治教育,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还政于民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决不是什么“赏赐”。引导他们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切实解决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会公开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让老百姓意识到通过政务公开了解政府政务情况是人民群众重要的民主权利,关心、监督和推动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是广大群众的重要责任,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
(第二)尽快研究制定出政务公开相关制度。国家应尽快研究制定政务公开相关规定,各级有关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各地政务公开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制度,就公开主体、公开内容、公开标准、公开时限、公开纪律、如何接受监督、如何奖惩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以利于统一遵循,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有章可循,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供依据。
(第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要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乡镇政府领导及其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的经常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转变政府职能、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认识并积极推进此项工作,进一步突出政府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成立以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领导机构,以乡镇党政办公室为办事机构负责抓好落实。要成立专门监督机构,由专门监督机构对政务公开的情况进行监督,进一步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应邀请县、乡人大代表以及离退休干部、村级群众代表参加监督机构,以增强监督机构的代表性与针对性。
(第四)强化监督,确保政务公开内容真实、及时,符合群众要求。乡镇政务公开的目的主要是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政务公开的内容一定要突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的问题、容易出现不公开和腐败的问题、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问题等等都应依法及时如实公开,以利于群众了解和监督,而不是只注重公开单位职责范围、政策规定和任务要求,把政务公开栏变为仅仅是一般的政策宣传栏,不注重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只有加强监督,才能确保公开内容真实、及时又符合群众的要求,首先要加强乡镇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内部监督制约,保证公开的内容可靠,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监督机构的作用,认真审阅政务公开的内容,注重听取群众的反映,有计划地开展政务公开民主评议活动。
(第五)要严格考核奖惩,强化责任追究,确保乡镇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到位。政务公开的实质是防止权力运作中的腐败,如果不公开或公开不力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那么公开必将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行乡镇政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政务公开纳入对乡镇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惩,并同经济利益挂钩。要建立乡镇干部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制。从乡镇领导干部到机关部门(站所)负责人到一般工作人员,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并将履职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对推行政务公开不力的,要加强教育,促其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对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要严肃批评,坚决纠正;对搞虚假公开、欺上瞒下的,要严肃查处,绝不迁就。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乡镇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仙芝,《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1日。
2.李松林,《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化的迫切性及其路径分析》,2004年3月。
3.李步云,信息公开制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4.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