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19-05-13 05:5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

第一篇: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

一、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

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四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解放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三、勾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孝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

一、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四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解放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三、勾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孝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page_break]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篇: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

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中小学德育大纲》也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因此,作为数学课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数学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数学课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已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小老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二、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数学课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数学课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数学课教学的规律。

新编小学先锋数学课教科书是一套故事内容精练、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渗及的题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一﹚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渗透

1、组织学生合作

在数学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

2、创设情境活动

道德知识、观念、规范是抽象的,必须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才能为儿童所接受。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有移情效应的气氛,理想的或冲突的,富有趣味性的道德情境。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试想当学生学会了单词,来走“单词迷宫”,最后同桌二人齐心协力走出“迷宫”的游戏活动,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精神财富。(成印雁)

第三篇: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

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的主旋律,它不再局限于思想品德课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是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并列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注意六个问题,其中第五点就是“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文就从学生数学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出发,谈谈如何进行德育的渗透。

学习数学离不开做作业,但是传统的作业,它的目的性与形式都比较单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作业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开辟一片数学作业的新天地,设计形式丰富的数学作业,在充满吸引力的数学作业中蕴涵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寓德育于“实践性”作业中

数学学科教材的内容不及其它学科来得丰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局限于书本中的内容,那整个教学过程会显得很呆板,为此,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并将调查所得的资料作为学习内容之一,这样既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亲切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无形地受到了一种德育的启发。根据形式不同,我们把“实践式”作业分为两类:

1、对现成学习资料的收集。教材中潜在着很多的德育因素,但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课前或课后进行有关资料的搜索。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内容前,我们可以把枯燥的“预习书本第几页”这样的作业改成让学生到网上、校园图书馆等地方查阅有关圆周率的内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另外他们也不觉得这是一项作业,很乐意去完成。通过调查,学生了解了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另外,像我国的“九九口诀”、“珠算”、“七巧板”都是我国人民的发明,教学中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组织学生以作业的形式进行有关资料的查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开展社会调查。德育的渗透也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适当充实一些数学与社会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关心身边诸如人口、土地、交通等社会问题。

在教学了《认识时间》后,我布置了这么一个作业:小朋友回家后,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家人的起床时间、上班时间、下班时间,还有妈妈做家务的时间,然后把这些时间记录下来,明天上课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下。这

样在巩固了所学内容后,再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从这些时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感受到长辈们的辛苦,懂得要尊敬长辈,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优越的生活不是现成的,是要通过劳动得来的,从而明白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二、寓德育于“真实性”作业中

教师可以注意收集一些有富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例如,有关我国领土大小的数字: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境内有世界上有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长江上建起了武汉长江大桥,桥长1670米等,这些数据材料我们都可以作为编写习题、应用题的素材,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寓德育于“分组合作性”作业中

作业除独立完成外,可通过讨论、分组合作等形式完成。小组讨论是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的,它可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分析作业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在讨论过程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分组合作能把一个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和好处,增强合作意识,体会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

如教学了统计图表的制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调查小组内每个成员家庭每天用水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统计出小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水的数量,再制成相应的统计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制成的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在掌握有关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受到了一次节约用水的教育,另外也受到了一次团结合作精神的教育,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寓德育于“实用性”作业中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取得成效后就会产生“收获”的喜悦,学习情感就会更加浓厚。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实际背景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从中体会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

五、寓德育于“感情性”作业中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少不了常规性的作业,它的形式一般有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等,学生在长期的重复此类作业后,难免产生腻烦心理,但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包装”从而增加这些作业的新鲜感,去吸引学生的第一注意。比如设计出富有“感情”的题目,根据不同内容,可将题目设计为“我们来当小老师”“我们一起来”“比比看”“你能行”“来试试吧”等,用这些亲切并带有激励

情感的语言,便会一下子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亲切的充满爱意的语言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人沟通也应该尽量用亲切并带有激励情感的语言。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是学生再次学习、再次创造、再次发展的乐园,它使每一个学生喜欢数学作业,也使每一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使学生在数学作业这个乐园中真正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德育、智育齐丰收。

第四篇: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

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要使得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总之,数学教学,应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一、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能力

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理性能力的的重要途径。列宁说,没有文化的人成不了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自然、社会、思维方面的知识是世界观和正确道德行为的基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有严谨的逻辑、高度的抽象、多样的思维方法、广泛的应用。数学的优势,让它与德育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准确地说,指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下面以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意识、抽象意识、整体意识和化归意识。对德育起的作用作说明。

推理意识是指推理与讲理的自觉意识,即遇到问题时自觉推测,并做到落笔有据、言之有理。推理意识是一个人所应具有的一般文化修养的素质。长此训练,有助于培养正直和诚实,以及遵纪守法、尊重科学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抽象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形成下面的思维习惯:

1、从本质上看问题,对于复杂的事物、现象,有意识地区分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本质特征与表面现象,从而抓住本质解决问题。

2、自觉地把适当问题化为数学问题,即具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头脑。这对于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处理复杂的生活、工作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

整体意识是指全面地从全局上考虑问题的习惯。这里不仅强调整体,而且还要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相对性、整体与结构的关系,这对学生今后处理问题起到观念上的指导。

化归意识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转化,变为已经解决或易于解决的问题。化归意识还意味着用联系发展的运动变化的眼光、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

数学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及看问题的角度,有利于人们全面、深入地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还具有一系列道德色彩的特性,而这正是现化社会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

二、数学历史的教学及统计材料的收集,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开世界数学发展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在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早于西方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了;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称商高定理;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地得出徽率(圆周率)3.14;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杨辉的“三角阵”比法国“帕斯卡三角形”的发现早500多年这些杰出的数学家及其成就,把中国数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一部中国数学发展史,无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数学家吴文俊院士说西方数学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它的代表作是公元前3世纪左右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它是最早用公理法建立数学体系的典范。东方数学的主要来源是中国,中国古代的数学代表作是成书于公元2世纪左右的《九章算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分数运算的著作,它在数学史上首次阐明了负数加减运算法则。从内容上讲,西方数学的内容主要是证明定理,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没有定理的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在解方程。在整个数学体系中,西方数学是着重推理论证的演绎体系,它的特色是公理化,中国数学着重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具体计算的一种算法体系,它的特色是机械化。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吴文俊说,在这种意义下,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看到这样的评述,学生对中国的伟大会有更深的理解。

随着改革的发展,我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数据说话是最

生动具体、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如在数列教学时,我介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率,让学生计算以现在的基础何时达到小康社会的问题学生兴趣浓厚。介绍中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多的人口,但是土地沙化日益严重,并给出了统计数据,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两个简单的的问题,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

三、数学知识强烈的现实性和内在联系,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有特殊的有利条件。

(1)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数学知识虽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它都是从客观实际和需要抽象出来的,凭着这一点,可对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对数是中学初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当初是谁首创“对数”这种高级运算的呢?在数学史上,一般认为对数的发明者是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的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在纳皮尔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字”,因此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纳皮尔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了简化计算,他多年潜心研究大数字的计算技术,终于独立发明了对数。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曾说:对数,可以缩短计算时间,“在实效上等于把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倍”。

(2)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教学内容中充满了矛盾,而每一对矛盾的双方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教学中,环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如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在极限部分,学生会有充分的理解。

(3)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来源于客观实际的数学知识是普遍联系的,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构成了它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四、以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著名古希腊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贡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别林斯基说:“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可以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在不少学生眼里,抽象、乏味、单调、枯燥成了数学的代名词,只是苦于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去学数学,做数学题,因而学而无趣,学而无功,难以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注意经常给学生揭示数学本身各种内在的美,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许多公式中的和谐美,如勾、股定理;几何中许多图形的对称美;黄金分割的奇异美,和谐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思维美等。同时启发学生留意自然界中的一些有趣的事实,树叶及人体是对称的,雪花是六角形的,蜂房是正六边形的,车轮是圆形的,在蜗牛背上有螺蚊线等。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美,是隐敝的、深邃的美。在数学中,只要善于把这些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爱美心理。通过挖掘与揭示数学美,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审美的观点去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事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六、利用探究性活动课,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告诉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新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特地把探究性学习纳入数学教学大纲之中,并要求在教学中切实完成,这也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机会,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在探究性活动课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生动性,如高一的: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要求学生通过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探究,理解数学的应用,先布置任务,将学生分组,各组自选组长,并讨论与完成此任务有关的因素,制定实施程序与策略,确定如何分工与合作等,学生的积

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课内的交流与评比中,各组的许多想法与见解都在老师的意料之外,通过这次活动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探究性活动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因此就需要依靠各成员的集体智慧与分工协作。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比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宽容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数学教学中德育内涵非常丰富,有待于数学教育工作者去挖掘,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突出其德育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篇: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德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

今年我担任了102班的班主任。在接手这个新班之前,我便开始对这个班的规划,两年我们要做什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这样一句话:“因为我的存在,而让他人感到幸福”。正是这句话,使我茅塞顿开,我两年的规划也有了。除了让我的学生在学校学到必要的文化知识外,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便是我力推的。

一、在导入新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志于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数学教师,总能注意发挥教材优势,充分重视导入新课的教学设计,大家都知道,一堂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根据本课堂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师先用课件演示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画面,让学生说出春晚的时间是几时?联系春晚来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使学生对“时、分”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在讲授新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德育是做人的根本。”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大部分德育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新课中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教学《整理与分类》的时候,我就说了希望同学们能利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回家帮助爸爸妈妈整理衣服,你能不能在今天的知识学习了之后自己整理衣服。没想到真的小朋友们做到了,在微信上收到了好几个家长发的孩子整理衣服的场景,三、在巩固练习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而数学在巩固练习中实施德育教育,必须充分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练习和实践活动有机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教育,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达到了既巩固知识、又渗透德育教育的双重目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可编这样一道分数趣题:“有一天四个分数好朋友分别是1/

2、4/

4、3/

7、3/5他们一起去旅游,乘车的时候,列车员要求他们按次序上车,请问他们的次序该怎样排才好呢?理由是什么?”题目刚出示,学生个个抢着回答,有的说从小到大排列,有的说从大到小排列,并分别讲出自己的理由(从小到大的理由是大人要照顾小孩,从大到小的理由是小孩要尊敬老人,给老人让座)。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教师就给以表扬。此时,教师就因势利导,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讲文明,有礼貌,守次序。作为我们学生应该尊敬老人,给老人让座,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人民的美德。通过这样的练习,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有机地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从而培养学生从小讲文明,懂礼貌,守次序、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

四、在课外延伸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堂教学有其任务和时间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可以把德育教育延伸到课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机会,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行统一。这样也体现了德育教育的全方位性。例如:教学《百分数》后,教师可让学生开展“这月我当家”的活动,要求同学们回去问一下爸爸妈妈自己家这个月的支出情况制成一张统计表,然后算出自己家这个月一共花了多少钱?并算出各项目占总支出的百分比,了解爸爸妈妈一个月有多少收入,通过计算、比较、谈谈你的想法。这样既从课余时间巩固课内学习的百分数知识又能让学生理解父母当家理财的艰辛,从而引导学生不吃零食乱花钱,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下载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中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杨 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应该始终奉行“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学理......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外语授课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形成健康的人生观。”笔者从来自课本上的道德教育、利用老师的人格魅力、仔细开......

    英语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东都镇中心小学16-17下教育叙事 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的任务。因......

    “小事”中的德育渗透

    “小事”中的德育渗透 谭林安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民族初级中学 444300 用什么办法让“问题学生”留得住,学得好呢?这是许多德育工作者可能思考的问题。借用两个小故事,也许能回答......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内容提要: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处于改革与开放的社会中,青少年面对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社会价值观念的......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事。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

    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作为英语老师,要了解世界潮流的总势,只有把德育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

    学科中落实渗透德育

    学科中落实渗透德育 一、课堂德育因素 (一)课堂教学内容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首先,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所以能促使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类的活动并不像动物......